1965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不怕它,战胜它!
无后座力炮连几年没有评上四好,决心在新的一年打个“翻身仗”。那知元旦刚过,五班一个驭手摔死了一匹马。有人说:“今年的‘四好’算是摔掉了。”经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创四好是政治第一,今年评不上,也要鼓起勇气再创。他们努力再努力,今年终于被评为四好连队。
《解放军报》就这件事发表短评说:事故,总是要给革命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力争不出事故。但是,事故一旦出了,怎么办?这就需要有个正确的态度。无后座力炮连的态度是:不怕它,认真对待它,要坚决把坏事变成好事。
不怕,不是蛮干。不怕,还要认真对待。摔马以后,他们发动群众,认真地寻找原因,想了很多避免事故的办法。他们还从这件事故分析起,看到了出不出事故,决定的因素是人的思想。从这里突破,抓住了根本,在人的思想革命化上下功夫,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在那里摔倒的,就在那里爬起来!对待事故,非得有这股劲头不可!无后座力炮连有了这样的态度,马在那里摔的,硬是还在那里练。他们说,不能躲着困难走。否则,平时不发生事故,战时就可能发生大事故。这样,他们把特别难驯服的马训练成了最好的战马。
如何对待事故?领导的态度有很大影响。正确,就会给连队以鼓舞;不正确,就会给连队以压力。作为领导机关,在连队发生事故之后,一方面要重视这个问题,看到事故的影响;一方面更要看他们有没有正确的态度,善于帮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变坏事为好事。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勇于主动查缺点
昆明市著名的先进生产者、五好工人马正祥为矿山机械加工内齿轮,因为没有磨刀,出了废品。有人为他开脱,有人说这事丢脸。但马正祥想的不是面子,而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事后,他主动作了检讨,并找出办法从根本上防止出废品。这事给职工很大的教育。
《云南日报》就这件事发表社论说:缺点不是个好东西。我们在工作中应当力争少出缺点,力争避免某些较大的缺点。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难免有缺点的。一般的人是这样,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也是这样。所谓先进,是就其主要和基本方面讲的,是和其他单位和个人比较而言的。一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样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绝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以为自己连缺点也没有了,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先进单位和个人所以成为先进旗帜和标兵,并不在于它没有缺点,而恰恰在于敢于正视缺点,克服缺点。先进事物的出现,就其自身来说,是发扬先进的因素克服落后的因素,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先进单位,都是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如果忘记了向缺点作斗争,就是忘记了最根本的经验。不向缺点作斗争,就会破坏先进的因素,就不能保持先进再先进。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领导的艺术
卓资县各级党、政领导,大力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改进了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关革命化,促进了生产。
《内蒙古日报》就此事发表短评说,革命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闹革命,搞生产,就要发动群众,这就得要开会,作报告,写指示、总结、公文。但是,会怎样开,话怎样说,指示、总结、公文怎样写,却有一番讲究。如果不问效果,动辄开大会,做起报告来面面俱到,滔滔不绝;写起总结来洋洋万字,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因此,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不仅是个领导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个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问题。
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也是个领导思想、领导作风问题。开会、作报告、写总结、发指示、订计划,都是指导工作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主要的形式。主要的形式是深入基层,亲自实践,通过蹲点,指导工作,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因此,大力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有助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战斗化作风,能有效地把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从公文、表报堆中解放出来,从而深入实际,认真蹲点,促进机关革命化。
我们反对开长会、讲长话、写长文,并不是一概反对长。有些该长的还是要长。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冗长无用的会议,夸夸其谈的空话,空泛无味的长文。


第2版()
专栏:

眼科工作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
全心全意为五亿农民防治眼病
编者按:这个消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多快好省地防治农村常见病的问题。
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要攻两个尖端:一个是罕见的、难治的大病;一个是常见的、能治的疾病。对前一个尖端,许多人是重视的,当然这是很对的。对后一个尖端,不少人就不那么重视了,显然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说它不对呢?因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防治各种疾病。对于常见的、能治的疾病,如果想出一套更有效率、更有把握的防治办法,这不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很大贡献么?如果想出一套用简单的药械、很少的费用、确有把握地防治这些疾病的办法,这不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更大贡献么?如果说,中外古今还没有这样的办法,而我们创造出来了,这不是攻克了一个尖端么!
毛主席说过:“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要为农民防治疾病,就必须研究农村的各种常见病,找出又好又快又省的防治办法。避开这个尖端,只搞前面说的另一个尖端,这就不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了。
新华社武汉二十七日电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最近在武汉举行。会议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指示精神,着重讨论了做好农村防治沙眼和防盲治盲工作,为五亿农民服务等问题,并且交流了眼科方面的学术经验。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六十多位代表,其中有医学院校和研究单位的眼科专家,教授,也有县医院、防疫站和工矿企业等部门的眼科医务工作者。
这次会议是在大学毛主席著作,促进思想革命化的情况下召开的。
山东济南市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智慧在会上作了《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学会为革命而治病》的报告,大庆医院的代表也介绍了他们艰苦办院,一切为病人,一切为生产的事迹,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许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走出城市医院,到农村参加巡回医疗的体会。他们以自己的感受说明,眼科疾病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农村中迫切需要眼科工作者。大家认为,眼科工作者必须把为五亿农民防治眼病,当成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这次会议共收到了五百八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很多论文是各地眼科工作者到农村参加巡回医疗和防治常见眼病中提出的。这些来自农村实践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丰富了眼科的研究领域。
会议认真讨论了农村中防盲治盲和沙眼、常见眼病的防治问题。认为目前农村中各种眼病的防治问题,必须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此,各地应大力做好培养和提高农村基层眼科医生、半农半医的卫生员和保健员,依靠他们普及和宣传眼科保健知识,使眼科保健知识扎根在群众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培养农村眼科干部的经验。广东省的眼科医务人员,自一九五八年来就组成眼科医疗队深入农村各地,为县、公社和生产大队培养了六千四百多名眼科医务人员,并帮助四十一个县医院建立了眼科,使农村的防沙治盲工作得到开展,各种常规眼病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并治愈了大批眼疾患者。
会议广泛交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农村常见眼病和盲目的经验。北京中医研究院提出的金针拨白内障手术的经验,博得了代表们的好评。大家认为这是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成就。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病人痛苦小、花钱少,适合于治疗某些老年性白内障。上海等地代表提出的用中药化铁丹、灭沙灵、相思子等治疗沙眼的经验,也受到重视。
在眼科学术方面,从一九五六年北京首先分离出沙眼病毒以来,全国已有七个省市、九个单位分离出沙眼病毒。近年来,各地对沙眼病毒毒素、沙眼的发病机制以及疫苗的研究、诊断和治疗青光眼、工农业眼外伤和职业性眼病、青少年近视的预防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会议对此也都组织了经验交流活动。
(附图片)
广州部队巡回医疗队深入湖南农村,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贫农老大娘胡清秀,失明已六七年,医疗队为她割去白翳障,使她重见光明。这是她看到毛主席象时无比激动的情景。
毛国斌摄


第2版()
专栏:

学习赖传珠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
沈阳各界公祭赖传珠同志
宋任穷同志主祭,陈锡联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沈阳二十七日电 沈阳各界二千五百多人,今天上午举行公祭大会,追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第二政治委员赖传珠同志。
公祭大会由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第一政治委员宋任穷主祭。王新亭、徐立清、陈锡联、马明方、孙志远、黄欧东、顾卓新、喻屏、强晓初、杨春甫等同志陪祭。
公祭大会在哀乐声中开始。主祭人宋任穷向赖传珠同志遗象献花圈。全场肃立默哀。
沈阳部队负责人陈锡联致悼词。
参加公祭的,还有中共中央东北局、沈阳部队、各军种、兵种部队和院校负责人,辽宁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公祭大会结束以后,赖传珠同志的骨灰,在王新亭、徐立清、陈锡联、曾思玉、吴保山、江拥辉、李伯秋、朱士焕等护送下,由专机运往北京。参加公祭的党、政、军领导同志前往机场送灵。
连日来,赖传珠同志治丧委员会收到了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和部队发来的唁电和唁信。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欧阳钦,二十四日也在沈阳向赖传珠同志的遗体告别。
悼词
新华社沈阳二十七日电 陈锡联同志在沈阳各界公祭赖传珠同志大会上的悼词。全文如下:今天,我们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赖传珠同志。三十八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立场坚定,英勇战斗,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全党、全国人民、全军和沈阳部队的全体指战员,感到深切的悲痛。
赖传珠同志,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连党代表,支队、团政治委员,团长,师参谋长,师政治委员;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红军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军事部代理部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处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委员;一九五○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委员、沈阳部队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四年起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赖传珠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一生。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三十八年如一日,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如一地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和毛主席的一切指示,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敢于向一切违反党的利益的倾向作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优良品质。
赖传珠同志一九二九年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长期作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对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很好的贡献。他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坚决贯彻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林彪同志的指示,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具有优良的战斗作风。
赖传珠同志在工作中,一贯干劲充沛,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一定干好。近几年来,他虽然身体很不好,但对工作总是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抓得紧、抓得狠。他重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善于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待人诚恳、坦率直爽,非常注意团结干部,关心战士,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在生活中,他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保持和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些,都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人员的模范作用。
近六年来,他在担任沈阳部队第二政治委员期间,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军委和林彪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指示,狠抓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突出政治,坚持四个第一,创造四好连队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改进领导作风、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根本性的东西,有力地推动了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
赖传珠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卓越贡献,全党、全国人民和全军将永志不忘,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高贵的革命品质,优良的战斗作风和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继续大力突出政治,坚决执行林彪同志提出的五项原则,加强战备,把我们各项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扎实。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军委和林彪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为进一步加强我军革命化、战斗化的建设,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最后胜利而奋斗到底!
安息吧,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赖传珠同志。
(附图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第二政治委员赖传珠同志的骨灰十二月二十七日运来北京。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徐向前、叶剑英等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赖传珠同志的骨灰,并护送至八宝山。这是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在机场迎接骨灰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第2版()
专栏:

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
决定增加四个展出单位
山西平顺县的西沟大队 四川汉源县的大树公社
广东儋县的石屋大队 河北的唐山专区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决定增加展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公社的西沟大队、四川省汉源县的大树公社、广东省儋县那大公社的石屋大队和河北省的唐山专区等几个单位。原展出的遵化县包括在现在展出的唐山专区内。新增加的单位除唐山专区已经展出外,其余三个单位即将展出。
西沟大队是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所领导的单位。十几年来,这个大队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奋发图强,把原来“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穷山沟,建设成了农林牧副全面兴旺的富裕地方。大树公社是四川大渡河边新涌现的一个粮食高产单位。它处于大渡河边的崇山峻岭中,农田多是望天田,灾害频繁。十几年来,这个公社劈山修建了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使望天田有水灌溉成了保收田,从而获得了高产。石屋大队原是海南岛西海岸上的一个穷山村。人民公社化以后,石屋人没有要国家一分钱,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改造了一百七十个山头,发展热带作物,成就巨大。原展出的遵化县是一个发扬“穷棒子”精神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县。鉴于“穷棒子”精神不仅是在遵化县开了花结了果,而且在唐山全专区也开了花结了果,唐山全专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也很大,因而决定展出唐山专区。


第2版()
专栏:

“咱庄户人喜欢的学校”
——记神木县民办半农半读卫生学校
神木卫生学校,被当地农民誉为“咱庄户人的学校”,说它“最合咱庄户人的心意”。这个学校是怎样办成一个“庄户人的学校”的?神木县委和县人委根据群众的要求,决定办这所卫生学校;又按照群众的可能条件,坚持发扬老解放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动员全校师生建设学校,一不靠公,二不靠家,就把学校办起来了。学生学些什么,怎么教学,也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决定的。正是由于办学校坚持了群众路线,这所学校就经受住了种种考验,风吹不倒,雨打不散,坚持办下来,培养出一批真正为农民服务、深受农民欢迎的医务人员。毛泽东同志说:“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神木卫生学校认真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教导办事,就把学校办好了。
陕西省神木县民办半农半读卫生学校,坚持面向农村,按当地农民群众的要求办学。六年来,这所学校已经为农村培养了三期一百多名既能劳动又能医护的红色医务人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爱戴。
根据农民的要求办学
神木是陕西省最北部接近内蒙古的一个县。这里北部沙丘纵横,南部山高沟深,地广人稀,不少村庄是“隔山为邻,数十里同村”。解放前,全县没有一所医疗机构,集中在城镇的零散医生也不过十多个,农村严重地缺医,疫病到处流行,贫苦农民得病不是求神问卜,就是“听天由命”。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立了四十一处卫生院(所),有医药卫生人员二百一十人,但是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医药卫生的迫切要求比较起来,仍然相差很远。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中共神木县委和县人委,在一九五九年三月决定就地取材,培养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卫生工作者,成立卫生学校。
一九五九年六月,神木县卫生学校成立。学生大多具有初中和高小毕业程度。学习期限三年(包括生产实习)。学校按照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不学的原则安排教学工作和劳动。
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卫生学校,是新型的学校,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过一番斗争。这所学校从一九五九年办起来后,曾经有过两次停办,最后,无产阶级教育思想终于战胜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农民群众对这种“庄户人学校”的支持和拥护,教育了有关领导部门。农民说:“咱庄户人就要办这样的学校。这些会劳动,又会看病的医生,在咱农村能扎下根,最合咱庄户人的心意。”中共神木县委和县人委认真研究了农民群众的意见,决定按照原来的办学方向复校。
这所学校始终坚持发扬老区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做到一不靠公,二不靠家,主要靠全校师生的双手,解决办校过程中的困难,这种作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赞扬和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勤俭成风,自己理发、缝衣服、砍柴做饭。农民称赞说:“你们真是多面手,既会看病,又会种庄稼,盖房子,还会做饭,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青年。”
一切从农民需要出发
怎样使教学内容符合群众的要求?他们十分重视深入农村,直接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他们曾领导学生多次分组到二百多个偏僻山村,通过座谈会和到贫下中农家登门访问、治疗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当地疾病种类、分布的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发病情况。经过这番调查研究,确定把本地一百三十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列为教学重点;其中最常见的蛔虫、风湿、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沙眼等六十种疾病,列为教学中重点的重点。一九五九年,学校初办时只有中医班,后来又增设西医班。开始,学习中医的,不懂得西医诊疗法;学习西医的,不懂得中医诊疗法,给群众带来许多不便。有的农民问:“你们当医生的还不会打针(或针灸)吗?”“咱庄户人就喜欢会摸脉、会打针的医生。慢性病喜欢中医看,慢慢用中药调养;急病愿意西医看,打针见效快。”还有许多农民群众要求用针灸、按摩等简便、见效快、花钱少的方法替他们治病。学校认真研究了群众的意见,认为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因此在教学上采取了革命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强调把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紧密结合起来,学会各种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一贯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办法。如针灸疗法,按教学计划,要学完有关基础课后,第三年学习。他们根据群众要求,改为第一年学。建校初期,学校接受了群众的建议,因陋就简地设立了简易门诊室和中西药柜。学生一方面在县医疗机构见习和实习;同时也在这里边学习边实践。这个门诊室每年治疗患者三千多人次。病人在这里不用挂号,随到随看,教师诊断,学生取药,一般小毛病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许多远道农民都愿意到这里看病。他们说:“这里看病手续简单,不用等,少悞工。”为了满足病人住校治疗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对某种疾病获得比较系统的医疗知识,他们把病人接到学校,或是设立家庭简易病床。学生轮流随教师检查病床,并协助做一些护理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想方设法减轻病人负担。每年秋季采药盛季,组织学生上山下乡采挖药材。对于经济困难的贫下中农,总是尽量采用疗效好、又简便的针灸疗法,免费治疗,或者记账治病。由于他们这样热心地为群众服务,农民亲切地称这所学校是“咱庄户人的学校”。他们对这所学校的学生也十分信赖。
为农民健康服务一辈子
这所学校的领导一贯重视针对学生中的活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教育学生为革命而学,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几年来,从这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回到公社和生产队以后,一边劳动,一边治病,不怕苦,不怕累,没有医生架子,群众随叫随到,深受群众爱戴。农民普遍赞扬这所学校“够格”,说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是“庄户人的医生”。
六年来,神木县民办卫生学校坚持面向农村办学的根本保证,是党的直接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由于神木县委和县人委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积极扶植这棵新生的幼苗,热情关怀它的成长,并积极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在办学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群众的意见办学,因而使这所新型学校,虽然经过两次停办,仍然能够风吹不倒,雨打不散,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本报记者 凌海 辛民 惠金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