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市农业职业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学校办在城市面向农村 学生从城市来到农村去
本报讯 哈尔滨市第一农业职业学校,按照办在城市、面向农村、从城市来、到农村去的办学方向,为国家有计划地培养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
哈尔滨第一农业职业学校是一九六四年春开始创办的一所半农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设在哈尔滨市郊区,招生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初中毕业生。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劳动以后,将直接被分配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或做其他工作。根据有关部门的了解,农民既欢迎一般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更需要一批具备一定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哈尔滨市第一农业职业学校就是根据农村的这种需要创办的。
在创办过程中,曾经遇到不少思想障碍。城市的学生,让他们到郊区来念书,毕业后到农村做一个新型农民,有些人想不通,总觉得拿钱念书学当农民不合算,没前途。因此,有些录取了的学生也不愿意来;有的是想来看一看,好就呆下去,不好就回头走;有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来了,一看到学校房子简陋,生活艰苦,思想上就动摇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主张首先抓教学,用课程把学生吸引住,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将来是到农村当农民。但是,大多数教师认为,办这种新型的革命学校,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挂帅,以阶级教育为纲,大抓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且有必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毕业后就是到农村去革命,当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大家同意了这种从根本上安定学生思想的办法。于是,学校在开学初期,首先集中用三周的时间,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组织学生下乡访贫问苦,听老贫农讲家史、忆苦思甜;邀请学校附近生产队的干部、老农和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标兵来校做报告,向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教育。经过这些学习,学生们认识到,到农业职业学校来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到农村去革命,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本领。因而,绝大多数学生思想稳定下来,并且开始自觉地努力学习。以后,学校就把阶级教育和热爱农村教育,列为每期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新型农民为出发点。整个教学安排,坚持面向农村、联系当地生产实际的原则。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写农村应用文、说明文,学会打算盘、记账和一般的面积体积计算和测量;化学、物理等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来决定课程的内容,如物理就把重点放在电学上,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的原理和农村用电知识。专业课方面,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农学专业以作物栽培为重点,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开设了园艺、畜牧、农业机械、气象等课程。除了学校教师讲课外,还邀请当地生产队的干部和老农来校讲课。在教学上,强调土洋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在“用”字上下工夫,既讲先进的科学知识,又讲当地传统的经验,并且和当前的农事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肥料中,既讲化肥,又讲当时当地的农家肥;在气象和土地测量中,既讲科学的方法,又讲当地农民常用的土办法。这就使得学生既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又懂得了一些土办法,能够适应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学了就能用,学用一致。现场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边学边干,在干中学。在劳动生产中讲解技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又联系劳动生产中的问题讲解。在考试的方法上,也不断进行改革,既讲理论知识,又讲实际运用和操作。今年三年级蔬菜栽培课考番茄的管理,首先让学生在番茄地里独立进行田间管理操作,然后让他们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写出答案。其他课程的考试也按照这种精神进行。
这所学校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生产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毕业后到农村能拿得起各种农活。学校现有的七百多亩土地,从种到收,主要由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另外,他们还到附近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农活的质量分出等级,学校用考工升级的办法,督促学生逐步掌握各项农活。为了使学生具备一个新型农民所必须具备的本事,学校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盖房子,赶车,挤奶,碾米,安装电灯等各种劳动。许多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适应农村的环境,也从体力、生活管理等方面自觉地进行锻炼。有的感到自己体力不行,就练习走远路,假日回家不坐车;有的练习挑水;有的还练习缝补衣服和理发,等等。
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所学校的学生已经在革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他们当初是以农为耻,不敢说当农民,现在是以农为荣,下决心到农村去革命。当初许多人不愿进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有四百多人入学。其中有的还是以第一志愿考进来的。学生杨玉林入学后,他的姐姐在工厂为他找好了工作,但他婉言拒绝。他说:“我在这里学习是准备到农村去革命,革命不能半途而废。”最初觉得参加农业生产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的蔡庆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参加生产实践后,感到农业生产是一门大学问,坚定了务农的决心,主动地学习各种农活,被评为哈尔滨市的三好学生。入校前,这批学生都没有劳动的习惯,现在已经学会了各种农活,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高得很快。三年级的八十多名学生中,入学时只有七名团员,现在已经增加到四十三名。当地的农民群众称赞这些学生是“好样的”。香坊公社和平分社的社长说:“农业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正合农民的心意。”社员们向学校反映: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干活又快又好,真有个农民的样子。
现在,哈尔滨还有三四所这样的学校,其中有两所是招的高小毕业生。


第2版()
专栏:

积极为农村造就人材
本报评论员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需要大量知识青年,特别是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农村的各项建设。这些知识青年,到达农村以后,不需要象一般知识青年那样先要经过一个劳动锻炼和学习农活的过程,而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更快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这些知识青年就是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的新型农民。
这样的新型农民从那里来?从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来。办在农村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固然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学校,办在城市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也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学校。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不仅实行“市来市去”,“社来社去”,还应当实行“市来社去”。哈尔滨第一农业职业学校,就是办在城市、面向农村的培养新型农民的学校。这个学校将近两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办在城市、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是个正确的办学方向。
为什么正确?因为它办在农民的心坎上。农村需要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的知识青年。农民需要“和他们一条心,能写会算、身板结实、吃苦耐劳”的接班人,也就是说,需要有觉悟、有知识、懂技术、会干活的新型农民。举办培养新型农民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可以满足农民的要求,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也就是正确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这种学校为城市知识青年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到农村去革命去劳动的本领。新中国的青年是革命的新一代,他们今天在学校学习,是为将来参加革命工作学本领、创条件。他们明天离开学校,按照革命的需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在城市、在农村、在山区、在平原,参加各种革命工作。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农村是更为广阔的革命天地,是可以使千百万青年大显身手的地方。我国农村地区辽阔,革命任务艰巨。要把“一穷二白”的旧农村,建设成为幸福、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技术落后的农业,改造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该有多少任务要完成?该有多少艰苦的斗争?新中国的青年一代是愿意革命、愿意挑重担子的。农村正是革命、挑重担子的最好场所。要革命、要挑重担子,就要学习革命和挑重担子的本领。哈尔滨第一农业职业学校自觉地担负起这个任务。他们的路走对了。
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第三……。在城市出现一个“市来社去”的培养新型农民的学校,必然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学校。这种学校可以办在城市、面向农村,为农村输送新型农民;也可以办在农村,招收城市学生,毕业以后就在当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和其他建设,实行“市来社去”。这种学校可以是半农半读的农业学校,也可以是半工半读的工业学校。半工半读的工业学校可以培养农村需要的各种新型技术工人,这些新型的技术工人应该“一专多能”,也要学点农业,将来到农村,不仅会做工,而且能种田。总之,我们时刻要记住,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是最需要革命青年、需要各种建设人材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把办学的目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革命任务联系起来,积极地为农村造就和输送人材。


第2版()
专栏:

半工半读“市来社去”支援农业
长春市教育局
推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半工半读,培养新型劳动者,从当前来说,对于加速普及城市中等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技术后备力量、以及支援农业,都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从长远来说,更是防止修正主义和消灭三个差别,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一项根本措施。
如何普及城市中等教育,过去我们一直感到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解放以来,由于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小毕业生逐年增多,而全日制中学又不能都包下来。我们曾采取过很多办法,比如,开办短期文化补习班,组织社会自学小组等,仍然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一九五七年以后,发动厂矿企业举办子弟中学和兴办民办中学,陆续办了二十九所民办中学,虽然基本上普及了城市中等教育,但很不巩固,学额流动量较大,主要问题是有些民办中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一九六四年,党中央提出逐步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以后,我们在试办半工半读教育中,先后将十所民办中学改为半工半读的职业中学。为了培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新人,我们还根据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办了三十七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这样,就为坚持实现普及城市中等教育的任务,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办学工作中,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中学毕业生有一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大部分则需要直接去参加工农业生产。城市各行各业虽然能安排一些学生,但不能都包下来。因此,我们认为,在城市办中等教育,特别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应该面向农村。通过中等教育的阶段,把广大的知识青年导向农业战线。这是城市中等学校毕业生最好的出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需要大量的有觉悟、有文化、会劳动、懂技术的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有些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不够,在城市中学毕业以后,不愿意下乡,每年都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做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另外,下乡的学生,由于不懂农业,又无“一技之长”,感到使不上劲,在校学习的知识也不会应用。因此,在试办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新型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就在城市试办了一批“市来社去”和“城乡兼顾”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
这种“市来社去”的学校,现有六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城市办学,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去;另一种是在农村办学,在城市招生,毕业后就在当地农村劳动。
在城市办的“市来社去”的学校,是教育部门和各区农场办的半农半读学校。我市四个城区有三个区办了农业园艺学校。其中二道河子区园艺学校,从一九六○年创办,已经有五年历史,是区属八个集体所有制农场联合举办的,从城市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农场参加劳动。五年来培养了一百二十多名毕业生,除了两名参军外,其余都参加了农场劳动,而且很安心农业生产,大多数已成为农场的生产和管理骨干。其中有十四名担任生产队长、九名担任技术员、六十六名担任见习技术员,还有三十二名担任了干事、会计员、记工员等职务。去年,市教育局也办了一所学习农业园艺和畜牧兽医的第一职业中学,现有十八个初级班,两个中技班,五百八十五名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和劳动,在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做好准备,将来毕业后分配到农村人民公社参加劳动。
去年,我们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又在农村和长白山林区办了“市来社去”的半农半读学校,从城市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农村或山区建设。此外还在农安、双阳两县办了两所从城市招生的半农半读师范学校。
“城乡兼顾”的半工半读学校,现有十五所。这类学校是亦工亦农,既面向城市,又面向农村,培养城乡劳动技术后备力量。学生毕业后,既可当工人,也可当农民。他们到农村以后,是一个亦工亦农的新型劳动者。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都体现了亦工亦农的特点。如教育部门办的建筑、裁缝、电工、木工、机械等专业学校,城市需要,农村也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既参加工业劳动,也参加农业劳动。今年秋季,建筑工程技术学校组织二十多名学生到郊区城西公社,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贫农盖了三间房子,并给这个生产队的所有贫下中农维修房舍和修理家具,深受农民的欢迎。
为了培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型农民,今年全省还试办了八所劳动大学,实行“市来社去”和“社来社去”。我局在长白山林区办的林业垦殖学校改为长白山劳动大学以后,仍然招收长春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就在山区劳动。
农村是革命青年的广阔天地。一切工作都应面向农村,支援农业。因此,在城市推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也必须贯彻面向农村的方向,发展“市来社去”的学校。实践证明,也只有这样,办学的路子才会越办越宽,越办越活。
(附图片)
长春市建筑工程技术学校教师在劳动工地进行现场教学


第2版()
专栏:

积极为农村培养手工业工匠 三江职业中学深得群众好评
据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举办的一所半工半读职业中学,为农村培养亦工亦农的手工业工匠,办学一年,誉满乡里。
这所职业中学是由一所民办初中改办的。学校根据附近农村的需要,设有木工、篾工、缝纫、理发、泥水五个专业,共有学生一百五十多人。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经三年学习毕业以后,仍将回社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学校创办一年来,学生们既学习了文化和技术,又出了产品。木工专业的学生已为一些小学制成了课桌椅二百多套,为附近农村加工和修理了农具一千余件。篾工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会做土箕、谷筛等多种竹器农具。缝纫专业先后加工了大批红领巾、袜底及一批书包。理发专业的学生用放假回家时间给自己乡亲理发,在校逢圩也给赶圩的群众理发,收费很低,深得群众的好评。
三江职业中学受到了附近农民群众的欢迎。邻近的各人民公社生产队纷纷要求派人来学习。


第2版()
专栏:

假如我是一个营业员……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广大消费者应当认清财贸工作是革命工作,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营业员。希望能设身处地为营业员着想,以阶级感情支持营业员做好工作。
最近,《人民日报》开展了“为革命做生意,为革命办财贸”的讨论,无疑地将促使广大商业职工和财贸职工进一步提高革命自觉性。
我们虽然不是营业员,但按照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我们每周有一天到基层商店参加售货。根据我们参加售货的体会,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不仅要使商业职工认清财贸工作是革命工作,使商业职工提高革命自觉性,而且有必要使广大消费者明确认识财贸工作是革命工作,以革命同志的态度来对待商业人员。
应该说,在我们国家里,营业员的劳动越来越受到尊重。营业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表现出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体贴的同志式的关系。但是,有时候营业员和消费者之间还发生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是出在营业员一方面。例如,有的营业员接待顾客不热情。有的营业员业务技术不过硬(动作太慢,计价算账有差错)。有的商店卫生工作做得不好,等等。这都会引起顾客的不满,甚至发生口角。这类问题,主要靠营业员提高思想觉悟和服务质量来解决。商业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也是避免营业员同顾客发生纠纷的根本性措施。可是有的问题也出在顾客一方面。主要是对营业员的劳动不够尊重。就是象上面说的商业人员工作中有缺点,如果顾客对营业员采取热情、爱护、体谅、帮助的态度,以适当的方式善意地提出意见,双方也不至于发生口角。
这里就有一个消费者如何看待营业员的劳动的问题。看来,有两种态度。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营业员的劳动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其他行业的劳动一样光荣,一样重要。因此,尊重他们的劳动,关怀他们的工作,协助他们把社会主义商业工作做好。另外一种人,有“轻商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以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对待营业员。他们认为商业人员就是“伺候人”的,应当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我花钱,你就得听使唤。”营业员因为忙于接待其他顾客,对他一时照顾不到,就生气发火。营业员一句话说得不好听,一件事办得不顺心,就训斥、讽刺。个别顾客甚至无理取闹,故意刁难。
后一种人当然为数很少。但是,影响很不好。经过他们一闹,有的营业员就会认为营业员是“受气员”,商业工作到底是“低人一等”,进而对财贸工作是革命工作也产生了怀疑。这样,就会影响营业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至于无理取闹等等,还会直接妨碍商店工作的正常进行。
根据我们参加售货劳动的体会,营业员的劳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劳动。一个营业员往往要同时接待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顾客,要拿商品,要计量,计价,收款,包扎,还要回答顾客随时提问。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比如,有的顾客提出的问题听不见、听不清,或者一时顾不上回答,都是难以避免的。营业员的劳动也是相当辛苦的。在柜台上,一天起码要站八小时。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至于青年营业员,熟悉业务总要有个过程。对于这些情况,顾客应当体谅。
记得一九六二年四月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从“假如我是一个顾客”谈起》的社论,提倡营业员要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现在,我们建议广大消费者也经常设身处地为营业员想一想。碰到同营业员发生矛盾的时候,考虑一下假如我是一个营业员,假如我处在营业员的地位,我会怎样。这样来体谅营业员的困难,以阶级感情来支持营业员做好工作。
仲功 昭栋


第2版()
专栏:

自觉地爱护商店 主动地帮助营业
郑州市建设路百货商店黑板报表扬顾客的新风尚
最近在郑州市建设路百货商店的营业室里,看到一块“商店与顾客”的黑板报,表扬了一些自觉爱护商店,体贴尊重营业员劳动的顾客。有一位工人来商店买白色丝绸,当营业员拿出商品给他看时,他猛然发现自己手上有点手汗,恐怕沾脏了白绸子,赶紧掏出手绢擦了又擦;有位农民来买鞋,虽然脚上穿着袜子,还要用手绢包上脚再试穿;有的顾客来买一些玻璃、细瓷等易碎商品时,总是轻拿轻放,唯恐损坏;有的顾客看了几种商品最后没有买,总要对营业员说声“麻烦您”……。
商店黑板报就这些事评论说:现在,在许多商店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但就从这些细小地方,可以看出顾客对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热情支持。
商店文具营业员张兰英对我说:很多顾客对我们商店工作的关怀,实在令人感动。她谈到商店的一位老顾客——郑州国棉六厂总务科田世昌同志,每月都来两三次代工厂购买文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当他看到营业员正忙着接待许多顾客时,常是先打个招呼说:“小张,你忙咧,我等会儿不要紧,我先到别处转转。”有时他看到顾客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叫营业员拿商品,就帮助说服开了:“你们看看营业员正这头那头地来回跑,大伙也要体贴营业员的困难。”还有一次,鞋帽组因营业忙,偶一疏忽,在发给国棉六厂的商品中多了几双轻便鞋。当时商店没发觉,田世昌回厂一点货与钱不符,立即打电话告诉商店:“你们盘点商品时少了鞋子别着急,在我们厂里呢!”随后,他就把鞋给店里送回去了。
商店的职工带着赞扬的口吻说:象老田同志那样体贴营业员的顾客,现在是愈来愈多了。河南省纺织工业局一位女干部常在星期天带上三个孩子来买东西,看到营业员忙不过来,总是耐心地静候一边,并教育孩子道:“看阿姨要接待那么多顾客,多辛苦啊!你们不要吵闹催叫,免得阿姨着急,算错账”。现在,她的三个孩子有时自己来买文具时,看到营业员忙,也是一边静候,等营业员有了空,才有礼貌地招呼道:“阿姨!请您给我拿拿练习本!”使营业员感到无限亲切。
在交电、钟表等柜台上,还有些热心的顾客,主动帮助营业员掌握一些新商品的知识,便于商店更好地开展营业。有一次,碧沙岗一个修表工人来到建设路百货商店,看到钟表柜台内有一种表本来是防锈的,营业员误写为防水表,他就向营业员解释表的性能,让商店改正过来。今年年初,商店新增加了许多半导体收音机零件。在出售三极管时,许多顾客都要求试听一下声音,可是商店没有试验装置,进了货就卖不出去。正好有个老顾客是附近电工修理部职工,他来买电料时了解到商店的困难,就热心地代商店安装了一部试验三极管的装置。顾客一听声音很好,一天内就买走了一百多个三极管。有个时期,商店进了一批销往农村的扩大器,因路上颠簸,发生了断路现象,不好出售。国棉三厂一位常来买交电零件的老电工,就让营业员陪他到商店后院仓库里,把这些扩大器的线路一台台都调整好,很快就都售出去了。
建设路百货商店的营业员们满怀感激的心情告诉我:这些顾客热情地支持他们的工作,也激励着他们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本报记者 纪静如


第2版()
专栏:

他们的劳动应当受到尊重
如果以无产阶级观点、感情去看待营业员的劳动,就会体谅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改进工作
《人民日报》开展关于“为革命做生意,为革命办财贸”的讨论,虽然讲的是商业工作者的革命化问题,我觉得这与广大消费者怎样对待营业员的劳动也有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关怀,尤其是商业工作,每天和成千上万的顾客打交道,在一买一卖的过程中,既能反映出营业员的思想,也能反映出顾客的思想。我就有过不够尊重营业员劳动的思想,认为我是顾客,你是营业员,我花钱买东西,你就得好好地接待我,满足不了我的“要求”,就是你的服务态度不好,就应该批评你几句。
记得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买小孩鞋。当时顾客比较多,柜台里只有一位营业员。我等了一会就不耐烦了,朝营业员喊起来,埋怨她只照顾别人,不理睬我。那位营业员看我发了火,很和蔼地道歉说:“同志,对不起,今天买鞋的人多,就我一个人,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请你原谅。”我听了她的话,又看到她的态度是那样的热情诚恳,本想再说几句,也不好意思再说了。这个时候,我的思想起了斗争,营业员每天辛勤地站柜台,为广大群众生活需要忘我地劳动,而我却不谅解他们,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发脾气,这不是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吗?这是一个革命者对待阶级兄弟应有的态度吗?想到这里,感到自己错了,很是惭愧。
尊重不尊重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阶级感情问题,也是能否平等待人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好比一台大机器在转动,缺一样部件也不行,没有工业不行,没有农业不行;有了工业和农业,没有商业这个桥梁和纽带,也不行。在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光荣岗位,人和人的关系是同志,是阶级兄弟。一个人如果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看待营业员的劳动,就会体谅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改进工作;如果用资产阶级的买卖关系看待商业工作,就会把营业员看成是“侍候人”的,一不如意就百般挑剔。我们都应该以革命者的态度,正确对待革命的商业工作。
沈阳市房地产管理局 姚爱林


第2版()
专栏:编后

应该鄙视什么
在我们国家里,任何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受到尊重。
现在认识到商业和服务行业工作是革命工作,安心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业务的人越来越多了;认识到商业和服务行业工作是革命工作,象郑州市建设路百货商店的顾客那样尊重营业员劳动、协助营业员做好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许多营业员以“假如我是一个顾客”的心情,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宁可自己麻烦,不让顾客为难”,苦练过硬本领,千方百计满足顾客的要求;许多顾客以“假如我是一个营业员”的心情,设身处地为营业员着想,关心商店,爱护商品,象亲人一样体贴营业员,满怀热情地协助营业员。营业员和顾客之间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互相帮助的新型关系,闪耀着我们时代精神的光辉。
但是,社会上还有一少部分人,他们把各种工作分为高低贵贱,三流九等,他们鄙视这种工作,鄙视那种工作,例如,鄙视营业员的劳动,就是不鄙视自己这种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同这种剥削阶级思想残余作斗争,正因为还有人不尊重营业员这种劳动,还有人不愿意从事这种劳动,我们应该特别尊重这种劳动,来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这种不好的风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