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哈尔套医院坚持革命化道路
  全院医务工作者,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真找差距,虚心学先进,不断提高思想和医疗技术水平,千方百计满足农民治病的需要
本报讯 全国卫生先进单位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医院,一年多来坚持“方便群众,有利生产”的革命化道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真找差距,虚心学先进,不断提高思想和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在保护农民健康、支援农业生产上做出了新的贡献。
去年春天,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套医院召开现场会议以后,这个医院的正确的办院方向和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动人事例,一时传遍全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可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医院有人却把先进当成了包袱,思想紧张起来,总是惦记着:“可得保住红旗”。党支部及时抓住这个苗头,组织大家敞开思想,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大家扩大了眼界,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他们说:“咱们来自五湖四海,是来干革命的。干革命就得不断前进,不能让红旗绊住我们的脚步。”革命的思想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这时,也出现了另一个情况:由于哈尔套医院在群众中的威望增高,周围百里左右的病人纷纷前来求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方面的工作量都大为增加,而且有不少疑难病症不能解决。面对着这个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医院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提高政治觉悟,进一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困难:既不怕困难,又重视困难,想方设法创造一切条件克服困难。门诊和住院工作量增加了,他们就改进工作方法,更加勤恳地工作;有些疑难病症不能解决,他们就把各地医疗单位前来参观的人当作送上门的老师,带着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虚心请教,要求来者“留一课”。有的病人诊断不清,就请参观人员会诊;有的手术没把握,就请参观人员实际指导。虽然医院的设备条件比较差,给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以求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诊治。哈尔套附近丰田公社四间房大队女社员赵桂珍,来医院时,从初步的检查看,很象是个心脏病人。病人自己也说其他医院诊断她患的是心脏病,就是治疗效果不好。但是内科大夫于淑芬通过详细查问病史,了解病情,从病人是在黑龙江讷河县得病的线索,再经过详细的检查和查阅有关的资料,肯定是克山病,改变了原诊断。不久,黑龙江省有一个参观团来到哈尔套医院,于淑芬就虚心请教他们。经过参观团大夫的会诊,证明克山病的诊断是正确的,而且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去年四月六日,医院来了一个由胃溃疡引起幽门梗阻的病人,需要做胃切除手术,他们不会做,就请县医院的华成义大夫给病人做,自己当助手,在旁边学习。等到来了第二个胃切除病人,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请阜新市立医院外科主任张乃钦指导。第三次需要做胃切除手术时,外科大夫白恒美就能自己给病人做了手术,使病人恢复了健康。
由于他们从病人出发、为病人着想,虚心向去参观的有经验的同行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一年多来,不但挽救了一百四十多名危重病人的生命,而且对常见疾病的治疗也做到了花钱少、效果好。比如他们用中药治疗胆道蛔虫症,用蒸热电疗治腰腿痛,都深受农民欢迎。
为了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哈尔套医院在总结过去巡回医疗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要主动送医送药上门,不但做到“有求必应”,而且要“不求也应”。现在,他们组织下乡巡回医疗已形成制度,在春耕、夏锄、秋收、防治病虫害、治山治水等农忙期间,他们都组织医疗队下乡,送医送药上门,保护农业劳动力,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同时,他们还进一步加强了出诊工作,一年多来,共出诊了二千九百多次,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巡回医疗不但满足了农民求医治病的要求,而且由于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和贫下中农朝夕相处,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去年刚从大学出来的儿科医生潘维廉,原来认为农村无用武之地,工作不安心;参加了巡回医疗队以后,和贫下中农住在一起,又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阶级觉悟有了提高,自觉地批判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开始树立起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也象老同志一样,天天背着药包,主动到病人家里和田间为社员防病治病。
一年多来,哈尔套医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能够自己动手做的活,都自己动手做,为国家节省了二千四百多元,相当于年度经费的百分之二十。他们除参加院内的劳动外,在农忙时还去生产队劳动,支援农业生产。


第2版()
专栏:短评

  “留一课”
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哈尔套医院,一年多来,接待了许多兄弟单位前往学习、“取经”的代表。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先进经验无保留地介绍给这些同行;另一方面,他们把那些远道而来的教授、专家、医生、护士看做找上门来的老师,要求他们无例外地“留一课”。一人留下一课,他们就学到了许多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对保护农民健康、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新的贡献。
医务部门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解放以前,医务界的许多人不仅有“文人相轻”的毛病,门户之见也是很深的。不论中医西医,都分各家各派;同是内科或者外科,因为派系不同,常常互不通气,甚至互相拆台。即使有教学关系的师傅,对徒弟也往往“留一手”,更不要说中西医之间、各科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了。解放以来,随着历次政治运动的开展,广大医务人员的政治觉悟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许多人的旧思想旧意识有了不同程度的克服,那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互相排斥、互相拆台的现象已经很少,以至没有什么市场了。这是可喜的进步。哈尔套医院的医务人员这样捐除门户之见,不计个人得失,虚心向同行学习,更是可喜的事情。
这种崇高的风格是从那里来的?是从为革命而治病的高度自觉来的。为了实践毛泽东同志关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教导;为了把病人的病治好,什么面子、名誉、地位等等个人主义的包袱,什么门户之见,就都能丢掉了,捐除了。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而学。只要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治好病人的疾病,这个医院的中西医之间、同科和不同科的医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而且不以先进单位自居,主动向前往参观“取经”的人学习,不论来者是专家、教授,还是普通医生、护士,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虚心求教。
这种崇高的风格,还来自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正确方向。去冬今春,许多到农村参加巡回医疗的教授、专家,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这样虚心学习的必要。在农村巡回医疗期间,同科同系的医生固然互相学习,不少西医还向中医学会针灸,有的内科专家向外科医生学习处理一般外科疾病的手术……“一专”加上“多能”,就能更有效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治病。有了这样的需要和体会,自然就会要求来本医院参观的同志“留一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了。


第2版()
专栏:

  从满足广大劳动人民需要出发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工作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成果巨大
  用这种新疗法治疗四肢大部分常见的骨折,疗效好,疗程短,恢复功能好,方法简便,费用低
  卫生部召开中医中药研究成果鉴定会,肯定这项研究成果意义重大,要求有计划地在全国推广应用
新华社天津二十日电 天津市人民医院中西医密切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治疗骨折的理论和方法,最近经过鉴定,被肯定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中医研究成果,值得有计划地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
卫生部最近在天津召开了首次中医中药研究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各地中西医骨科专家认为,这种理论和方法是治疗骨折的一个独特创举,用来治疗四肢大部分常见的骨折,疗效好,疗程短,恢复功能好,方法简便,费用也低。
天津市人民医院在一九五八年底开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工作。到今年二月,他们已用这种新疗法医治了五千四百多名骨折病人。通过临床实践和细致的复查证明,这些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西医疗法提早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也好。
使用这种疗法,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过去骨折病人有的需要开刀,有的要将肢体吊在牵引架上。当骨头接好以后,还得用长筒石膏裹住,躺在床上难以活动。实行这个新疗法后,一般轻度骨折的病人,只要在门诊时把折骨整复好,再用几块小木板夹住受伤的肢体,就可以回去,以后再按时来医院进行复查。即使是住院的病人,也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作恢复功能的锻炼活动,不会有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参加这次鉴定的专家们指出,一般西医在治疗骨折时多是强调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继续保持肢体的活动对治疗骨折的作用,往往在治疗步骤上把固定与活动机械地分割开来,没有辩证地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所采用的包括骨折上下关节的广泛石膏外固定方法,实际上是静多动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病人肢体在恢复时期必要的功能活动,因而延长了疗程,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容易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后遗症。中医治疗骨折,比较重视固定与肢体活动的结合,即一方面手法整复,一方面实行局部包扎外固定,但又不固定骨折上下关节,在骨折固定期间鼓励病人全身活动和局部早期功能锻炼,因而效果比较好。但是,中医的疗法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现代科学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不足之处。现在,天津市人民医院以“动静结合”治疗理论为指导,吸收了中西医治疗骨折的优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提高,用小夹板实行局部固定,把固定和活动的有利方面在最大限度上结合在一起,把不利方面限制到最低限度,促使骨折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愈合,使骨折修复和功能恢复齐头并进,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天津市人民医院取得这一成就,是听毛主席的话,坚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以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一九五八年,这个医院就采取各种方式,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或者请中医进医院治疗骨折病人,传授技术,或者派有经验的西医到各地访师求贤,博采各家之长,或者请市内中医来院作技术表演和座谈讨论;并且让西医边学边做,从一些简单的骨折入手,在临床上用中医方法治疗病人。通过亲身的实践,西医们对中医治疗骨折的疗效,由怀疑转为信服,认识到祖国医学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从而诚心诚意地进行学习。同时,医院党政领导又反复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党的中医政策,鼓励他们虚心学习,不断实践,从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出发,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不仅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中医治疗骨折的经验,而且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研究了中医治疗骨折的规律,做到活学活用,学创结合。特别是从一九六二年以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成功地解决了目前国内外认为难以满意解决的几种骨折的治疗问题。
这一新疗法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近两年来,除有些外国的医务工作者前来参观访问外,医院还先后应七个国家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寄送了六十多份治疗技术材料。北京、武汉、昆明、成都、重庆等地的三十多个医疗单位,也都相继实行了这种疗法,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奋发图强为祖国工业填补缺门产品
  上海制成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
这台磨床加工出来的工件,光洁度达到目前世界上磨床加工的最高一级,磨床开动时的震动量,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得多
新华社上海十八日电 我国第一台能作“镜面磨削”的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最近在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它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制出的。
这台磨床加工出来的工件,光洁度能达到目前世界上磨床加工的最高一级——十四级。在上海机床厂的一个车间里,记者看到它加工出来的工件,表面光滑、明亮,象镜子一样。人们在工件的下面放一张报纸,报上的字迹就十分清晰地反映出来。人站在工件前面,脸上的皱纹、眉毛都映照得清清楚楚。
一般磨床上加工,砂轮与加工件接触时,发出嗤嗤嗤的声音和蓝白色的火花。但这台磨床在加工时,人们低头细看,也不见有火花闪出。操作工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砂轮与加工件只有细微的接触,每次的磨削量极小,闪出的火花极微,肉眼一般是看不见的。为此,工人们创造了“磨削指示仪”,帮助操作的人精确地控制每次的磨削量。
这台磨床开动时的震动量,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得多。在它的工作台上,放一个杯子,里面盛满水,磨床开动时水也不会外溢。
到目前为止,国外能够制造这种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的,还只有少数国家。
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是对各种轴类、航空仪器和机械零件进行高精度加工的先进技术装备。上海机床厂是适应我国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进行试制的。
这台磨床的主任设计师是工人出身的技师王时正。这个石工的儿子,解放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参加这项设计工作的,还有三个工人出身的工艺师和技师,几个大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不久的学生。
他们当中,不少人过去没有见过这种高精度磨床。他们怀着奋发图强、为祖国工业填补缺门产品的强烈愿望,勇敢地承担了设计任务。在既缺乏参考资料、又没有实样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毫不气馁,坚持依靠群众,自始至终广泛听取工人、技术干部、特别是有经验的磨床操作工人的意见,博采各家之长,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设计。
五好职工、磨工出身的试验员张梅华,对这台磨床的设计、试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经在普通磨床上进行了三四千次试验,为设计这台新磨床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据,也为以后操作这种新磨床积累了一整套经验。
在整个试制过程中,上海、苏家屯、郑州、苏州、武汉、北京、吉林、哈尔滨等地的一些工厂、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为了这项重要产品的诞生,都曾给予上海机床厂很多技术上的帮助。(附图片)
上海机床厂五好工人张梅华正在操作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

  东北电影发行放映工作者大胆创新
  试验成功电影白天放映和停机放映
  使农村放映电影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满足群众多看、看好电影的要求,做到更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
新华社沈阳二十日电 东北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队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装置,能使普通电影机在白天放映电影。
这种可以在田间地头随时放映的“白昼电影”,利用一块一米多宽的特制银幕在白天放映黑白和彩色影片,影象都相当清晰,从早到晚都能放映,在盛夏季节烈日当空的中午,也能照常映出。
黑龙江省科学教育电影放映队半年来多次用这种白昼电影为农民服务,效果很好。他们一般在白天趁农民在地头休息的时间,放映黑白和彩色的科学教育影片和一些《农村简报》,紧密配合当地生产,农民感到很满意。
放映“白昼电影”的特殊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做一个隧道形的黑布遮光罩,前面装一块用硫酸纸做的银幕,让安放在右侧的放映机先把影象射到遮光罩内部一片可以调整角度的平面反光镜上,再往银幕上反射,就可以出现良好的放映效果。这种设备装在农村电影放映队的放映机上,拆装灵活、移动轻便,制造成本也不高。
新华社哈尔滨二十日电 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职工最近试验停机放映电影成功。这一技术革新,使农民群众在看电影时,想在银幕上多看一会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愿望实现了。
农村电影放映队的队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农村放映电影,当毛主席出现在银幕上时,农民群众常常要求:“放慢点!停一停!”这时,他们不得不抱歉地解释说:“实在办不到,要是停下来就会把电影片烧坏。”在农村放映科教片,为了让知识青年们记下影片介绍的科学知识,也不得不反复放映几遍。放映员在解说影片内容时,也往往因为放映速度太快而配合不好。因此,他们想,如果能让有关的镜头在银幕上停留一会,又不烧坏电影片,就可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了。
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职工就是带着这个问题试验停机放映电影的。他们在电影放映机的光源和影片之间装上几块普通玻璃和耐热玻璃,就解决了停机时烧坏影片的问题。经过他们革新的放映机,最长可以停机放映七分钟。最近他们在农村实行停机放映电影时,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停机放映电影这项革新,也受到了电影制片厂的欢迎。过去电影制片厂在看样片时,由于不能停机放映,往往要反复放映很多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现在能够停机放映,看样片就方便多了。
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职工试验这项新技术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的,经过三十多次试验才获得成功。这项革新花钱很少,改一台放映机只花两元左右;改装的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放映队都可以做,改装以后操作也很方便。


第2版()
专栏:

  革命离不开烧火做饭的
  既使大家吃饱吃好,身强体壮,又能改进烧火技术,节省煤炭,就是为革命做了工作
一九六三年八月,我初中毕业,入伍后就在一连二班当战士。每天见到炊事员早晨三四点钟起床进伙房,晚上八九点还出不来,大家都很累,我真有点同情他们。一九六四年元旦那天我到伙房帮厨洗鱼,把棉衣前襟弄脏了。从这个时候起,做炊事工作又累又脏的印象,在我脑子里非常深刻,很怕调到炊事班去。没想到炊事班创造成功了一套快速做饭法,炊事员的思想水平,军事技术,专业都有显著提高。去年七月,连里要选一批文化较高的人到伙房去培养接班人,万万没想到把我选中了。
到炊事班干了几天以后,见到班里的情况,与自己过去所见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做每顿饭都是按时进伙房,只听刀铲响,不到一小时,饭菜喷喷香。其余的时间,全班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政治、军事、业务,参加文化娱乐。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时候,老炊事员人人拿白求恩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技术精益求精的思想,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对比自己,找出差距,个个表示要学习他们的共产主义思想,要身在厨房,胸怀世界。他们讲的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并能说到做到。我反复琢磨老炊事员为什么能这样?我想的与他们为什么不一样?后来,指导员对我进行阶级教育,使我懂得了自己要是把炊事工作搞好了,就能使大家吃饱吃好,个个身强力壮,为革命多做工作。这样,我就来劲了。
我是烧火的,主要对象是煤和灶,因此我就想每天炊事用煤能不能再下降?双眼回风灶已经经过科学鉴定,在全国推广了,能不能再改进?过去烧一锅水要一个多小时,现在缩短到十二分钟左右,能不能再缩短?这三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着。我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再省出点煤来,能不能实现?我烧火的实际经验少,就请教老烧火员张正孝和袁开清,他俩很支持我,鼓励我干,并表示愿意抽时间跟我一块研究;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进行改灶试验。我对两个灶反复比较,反复观察,反复修改,改了三十四次,最后终于改灶成功了,把每天每人炊事用煤降低到六两六钱,烧开一锅水只要八分钟左右。
当报纸上提出要办“火线食堂”以后,我想到烧火是办“火线食堂”的一个螺丝钉,我就学习野外烧火和烧湿柴的本领。经常准备着随时拉出去做饭,怀里总揣着引火纸,行军锅里常预备有引火草和引火柴;还向老炊事员学会了改换灶门的技术,这样就能够在雨天风天里都能在野外很快点着火。
从一年多的经历中,我亲自体验到,烧火也是革命。为了革命,为了支援世界革命,我愿意在炊事房里干一辈子。
解放军某部一连五好战士、炊事员 王振昌


第2版()
专栏:

  为劳动人民治脚病
修脚治病工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业,同其他工作一样,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干革命
我是济南市铭新池澡塘的女青年修脚员,今年二十二岁。一九六○年刚到浴池工作,我思想上还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个中学生,干这低三下四的行业,太屈材了。因此对干浴池服务工作,很不积极。领导上看出我的心病,便耐心地对我进行说服教育。特别是通过老工人的忆苦思甜阶级教育,使我进一步认识了社会主义劳动不分贵贱、不分高低,浴池服务员工作同做其他工作一样,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干革命。浴池服务行业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业。由于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精神上愉快了,也安心工作了。
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党教导我必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就想,我做浴池服务员工作,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我过去的工作态度,是不符合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我认识了这个问题,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顾客热情招呼,服务周到,主动地为顾客倒水喝,端脸水,送毛巾。
由于我的责任心加强了,对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也就愿意听了。我很想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过去,女盆没有女修治脚病的服务员,有脚病的顾客,想治脚病,只得找男池部的服务员。这不但不方便,遇上男池忙,顾客得等一两个小时。女池部的顾客反映,有了脚病,晚上睡不好,白天走路疼,想治治脚病,没有女服务员真不方便。我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想,浴池里三十多年没有女修脚治病员,难道我就不能学吗?修脚治病工作也是一项人民需要的革命工作。我把这个想法向领导同志作了汇报,领导很支持,给我选择了老师。我的老师是许子久,他很热心地教我并亲身作示范,这更鼓舞了我学习修脚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初步学会了修治脚病技术,能识别十几种脚病。去年领导上让我正式为顾客修治脚病。
现在来我们浴池修治脚病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有位老大娘,得脚病三十多年,疼的不能走路。她听说浴池有了女修脚员,让闺女搀扶着来修脚,我就耐心细致地用了九十分钟的时间,为大娘修治了脚鸡眼病。修好后,老大娘下来床位脚就不疼了,愉快地自己走回家去。有的老人行动很不便,我就问清地址,约好时间登门为他们修治脚病,很受老人们的欢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外出登门修治脚病三十二人次。哪里群众需要,我就到哪里服务。
济南市铭新池澡塘女修脚员
焦玉凤


第2版()
专栏:

  为革命,甘当“配角”
革命工作要从革命整体去看,无论什么工作,目的都是一致的,只是分工不同
我们小组的几个人,都是刚进厂不久的混凝土工人。下到班组后,因为没有本工种活干,就都配合泥工和粉刷工挑灰、送砖、干杂活,当“配角”。初干这个活,有的人思想不通,说“配合别人干活‘受气’,这个说灰干了,那个说灰稀了,喊得烦死人”,认为“搞配合工作是在给别人当佣人,学不到技术,没什么干头”。我们觉得这个看法是名利思想在作怪。于是,我们小组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文章《为人民服务》,用张思德同志为了革命利益不讲条件,不计名利的高尚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能把革命工作看成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应当从革命整体去看,泥工是为了社会主义砌房子,我们送砖、挑灰,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砌房子,革命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分工的不同,不是低人一等,而是同等重要。如果泥工没有人送砖、挑灰,房子也砌不起来。大家认识到真正当好一个革命事业的“配角”也是光荣的。
思想搞通了,干起配合工作来,更加积极主动了,干劲更大了。十九岁的于林庆,一个人供七个泥工的灰浆,一有空就帮泥工铺灰、摆砖;税成贤等四个人配合一个粉刷班挑灰,不怕脏,不怕累,什么活都干,不仅保证了灰浆的供应,还主动帮助粉刷工清扫落地灰。一天下午突然下了一阵暴雨,灰盆里还有二十多担泥沙浆没有挑回来,我们听师傅说过,水泥沙浆隔夜不用就会成石块。雨下得这样大,拿雨衣又来不及了,怎么办,难道能眼看着国家财产受损失吗?这时,周东林就毫不犹豫地带头顶着狂风暴雨,一担担往回挑,全身衣服湿透了,鞋子磨破了,白灰沙子钻到里面,把脚指泡烂了,他干脆脱下鞋子,赤着脚坚持挑了半个小时,直到把灰浆抢完了。师傅们都赞扬我们干起活来个个象“小老虎”。
我们深深体会到,同样是一个工作,为什么初干时思想不通,后来干起来个个象“小老虎”,就是因为毛主席著作给了我们力量,使我们懂得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道理。
武汉市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二工地雄鹰小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