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革命而画
——记四川版画工作者的创作活动
近年来,四川省的许多美术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尤其是版画,成绩更为显著。我们在重庆参观过四川美协的陈列室,其中的几百幅版画,大都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这里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中国工农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英雄形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革命人民勇往直前的飒爽英姿,解放前夕革命烈士在渣滓洞同万恶的美蒋特务英勇斗争的情景;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的面貌和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气概,以及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少数民族新生活。
四川的版画工作者,不仅热爱本国的革命事业,而且关怀着世界革命。无论是反映黑人斗争的《战鼓》、《百折不挠》、《化镣为剑》,还是《南方来信》的整套组画,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越南、非洲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
这些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在努力为革命而画,力求使创作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十几年来,四川的版画工作者先后创作了能够参加全省、全国和出国展览的较好的作品五百多张,直接表现革命现实生活的作品占百分之九十八,对国内外重要的斗争实际都有所反映。我们曾询问过一些作者获得这些成绩的关键何在,得到的回答是:“文艺创作一定要坚决执行毛主席文艺方针,跟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才能使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曾对此进行了解,发现四川美协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的严格要求、直接指导下,确实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才使创作走上比较健康的道路的。

四川的版画工作者大都很年轻,许多人开始接触现实斗争生活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艺术是干什么的?
一些青年版画工作者,过去在资产阶级艺术理论影响下,对艺术的看法是很模糊的。那时候对政治不大关心,更多想到的是个人的兴趣和如何给自己树立“纪念碑”。据他们说,过去欣赏的是某些外国画家画的少女的微笑、神秘的林树、月夜的期待、晚霞流云,以及中国某某画家画的小桥流水、奇峰古刹、怪石枯树、江雪独钓等等,尽管在理智上知道这些东西已经过时,然而感情上却还依依不舍,往往成为自己追求的意境。
四川美协党组织在帮助青年作者处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十分严肃的态度。有一次,一位新调来的青年同志在美协主办的通俗画报上,发表了自己刻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头象,有的仰着脸,有的低垂着头,有的微笑,有的沉思。美协领导同志当即对这种作法提出批评:“画报是为党的政策服务的,是办给工农兵看的,你画这些画是什么意思?”那位同志不但不接受意见,甚至反问道:“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作为一个领导艺术工作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奇怪。艺术就是艺术,要什么意思?”很显然,这位作者受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理论的影响是很深的。
四川美协党组织立即抓住这一事例,组织机关全体美术工作者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讨论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通过学习,大家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认识到了世界上决没有超阶级、超政治的艺术,而革命文艺和党的文艺工作,又必须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
从此以后,四川美协党组织为了启发他们认识和克服缺点,经常组织青年版画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发现有不正确的思想,立即组织大家讨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同时,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首先把青年美术工作者放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如编“画报”,办“群众画栏”,负责展览工作等等,要他们组织工农兵群众业余创作,促使他们随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摸准政治气候,为工农兵群众的业余创作出主意、提意见。这样,就给青年版画工作者养成时刻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工农兵当前斗争生活的习惯。
不少青年版画工作者就这样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创作了一些较好的作品。青年作者徐匡过去曾刻过一个坐在沙发上的少女,透过明亮的光线,来显示青春的美,供自己欣赏;他下乡时,不是首先看到斗争中的人,而是单纯欣赏林树、阳光、山花。在党的教育下,他很快抛弃了这种不健康的情趣,面向革命实际,创作了反映我国青年怀着远大理想、走向光辉未来的《待渡》,和歌颂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制度的《乡村小学》,这些作品都曾得到好评。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说:“只有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生活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把历史留给别人!”

艺术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如何才能服务得好?四川版画工作者的回答是:想做一个革命的艺术工作者,首先要做一个革命者。
艺术作品是作者用自己的立场、观点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用艺术手段概括生活的结果,没有一件艺术作品不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思想不是革命的,就很难创作出革命的作品。几位青年版画工作者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找出一张《运木料》的套色版画给我们看。这张画描绘大江上顺流而下的一串木筏,正在把大批枕木运向建设工地。这本来是个很好的主题,可是作者在画面上却塑造了一个体态肥胖,身穿大红裤,发鬓插着一朵鲜花的妇女,正手打凉篷向岸上眺望,一看就不是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显然,这不是作者的技巧问题,而是作者追求的情趣问题。年轻的版画工作者经常拿这幅坏作品当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
这里,不妨介绍由创作《彝女》到《化镣为剑》的作者正威的体会,来说明改造思想对文艺工作者是何等重要。创作《彝女》之前,领导和同志们曾经批评过正威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但是,正威没有虚心听取批评,努力改造自己,相反却有抵触情绪。美协党组织没有放松对他的帮助,而是耐心指出他的错误,并让他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锻炼,希望他能从工农兵英雄人物思想感情中吸取改造自己的力量。正威虽然到了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心里却满怀委屈。不久即创作了一幅《彝女》,画的是一个少女的头象。尽管作者自己说,是试图表现彝族人民解放后的欢乐,然而少女的眼睛里却象含着泪水,精神抑郁,仿佛痛苦已经过去而欢乐却还没有到来。我们问作者:“画中有没有你当时思想感情的痕迹?”他回答说:“我没有有意在作品中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但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自己消沉的感情。”近来,经过党的反复教育,正威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当国际上出现了大肆鼓吹人们放下斗争武器的《化剑为犁》的雕塑作品时,他便立意创作一幅针锋相对的作品。在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下,他终于画出了歌颂非洲人民革命斗争的《化镣为剑》。
四川美协党组织从一些青年版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和创作活动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规律:当革命热情饱满、思想作风正派、个人杂念较少时,比较易于创作出有革命意境、有革命朝气的作品;相反,当个人主义抬头、思想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他的作品就会苍白无力,缺少革命的气息。帮助文艺工作者进行思想改造,是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为此,美协党组织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经常根据青年人的不同思想进行工作,关怀他们的成长,力求在错误思想刚刚露头的时候就把它消灭。有一次,他们发现一位原来创作热情比较高的青年同志情绪突然不正常:创作热情减退,对别人的意见不能虚心听取,和一位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人来往甚密,与大家愈来愈疏远了。党组织立即派人找他谈心。原来这个青年创作了几幅较好的作品以后,听了一些人过分的吹捧,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领导上认为这在青年中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便组织大家根据这种现象,联系自己思想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骄傲自满的危害性,表示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正由于四川美协党组织突出了政治,根据活思想进行工作,这就使青年版画工作者在革命化道路上,得到了健康的成长。

四川版画工作者记住了毛主席的教导:有出息的艺术家必须深入工农兵。
多年以来,四川美协党组织坚持有计划地组织版画工作者深入工农兵,使每个版画工作者都有相对固定的生活基地。深入生活之前,组织大家学习当前党的政策,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讲形势,让大家带着党的政策思想去观察生活。下乡下厂之后,要求大家坚持做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先后创作了《旧街新貌》、《东方红,太阳升》、《吉祥如意遍地锦》、《湖畔》等作品。
许多青年版画工作者都体会到,深入工农兵不单是为了寻求创作题材,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他们都是在和工农群众长期生活与劳动中,才逐渐体会到工农群众内心世界的美,产生表现工农群众的强烈要求的。
吴强年所以能够在《志在山河》的创作中,通过一个基层干部在山峦间满怀豪情地放眼山河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山区人民改造自然的壮志和毅力,是经历了一番改造思想感情的过程的。这幅作品是以四川一个山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模范党支部书记作原型的。吴强年刚到山区,见到一些“小桥流水”之类的风景,总是情不自禁地多欣赏一会;初次见到那位支部书记,却觉得土里土气,并不显眼。但是,当他和支部书记、公社社员一起进入深山密林劳动之后,逐渐被那位支部书记崇高的思想品格深深感动了。那位支部书记为了发动群众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常常不避风雨,深夜赤足奔走在虎豹出没的山路上,带头冒着刺骨的寒风,斩荆棘,开荒山。有一次,他带着大家去看一个山洞,这原是他出生的地方,解放后他仍住在山洞里,直到一九五六年村子里盖了新房子,许多翻身的农民都搬进去了,他才离开山洞。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使吴强年眼中支部书记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认识到了这个人物精神世界的美,就产生了歌颂山区人民和基层干部豪情壮志的强烈要求。《志在山河》这幅画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由于版画工作者不断深入工农兵生活,有了比较丰富的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自然就容易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闪发光的题材,通过复杂的生活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
李焕民在深入生活方面是比较好的,长期以来,他一直以藏族地区为生活基地。起初,他凭着一些表面的印象,创作了一幅《打酥油》,描绘一群藏族妇女边唱歌、边打酥油的情景。结果,他所表现的恰恰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看不出这是新时代的生活写照。接受了这次教训,他开始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和藏族人民一起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砍牧草,在千里冰封的雪山上开雪路,对藏族人民从平叛、民主改革到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了许多的了解。他曾和一个农奴出身的藏族营业员住在一起,教营业员认汉字,并向营业员学习藏话。一天深夜,他看到营业员在昏暗的酥油灯下吃力地念着“肥——皂”“毛——巾”,深受感动。他感到这是翻身后的农奴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但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还迫切要求在文化上翻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积累,他终于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攻读》,刻画了一个久经风霜的藏民,正在全神贯注地指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细读的形象,歌颂了藏族人民美好的愿望和革命的精神。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独创精神,取多人之长,补一人之短,互助合作,集体创作,这是四川版画工作者经常采用的创作方式。他们创作的《红岩》插图、人民公社组画、火柴匣贴面、新笺谱等都是这样完成的。
这意味着四川的版画创作活动有了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以革命利益为重,为革命需要而画,实行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目标、集体互助的创作方法。
今年一月,四川美协党组织根据国内外政治斗争的需要,向版画工作者提出了一批新的创作任务,版画工作者们立即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创作活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创作了七套(五十七幅)反映越南南方人民革命斗争的《南方来信》和揭露资产阶级罪恶的作品。
参加创作《南方来信》组画的十二位版画工作者多数是青年,其中只有一个人去过越南,大部分人都没有在战争的环境里生活过。他们对于如何创作揭露资产阶级罪恶的作品,也没有经验。但是,经过讨论,大家的意见是:作为美术工作者不但要创作自己熟悉的东西,而且还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去熟悉还不大熟悉的东西,要勇于通过创作实践去取得经验。
创作活动开始了。学文件,请领导机关的负责人作报告,讨论国内外的斗争形势,明确创作目的;请到过越南的同志给大家介绍越南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风俗习惯;又请参加革命较早的版画工作者,给大家讲过去游击战争时期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对资产阶级解放前剥削压榨工人的罪恶,不少人已积累了一些材料,经领导统一安排以后,再分工去有关单位采访,到工厂、矿山、船上访问老工人。回到画室里,有的人把自己获得的好的题材让给别人,有的人又把在生活中的速写送给别人作参考。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研究创作,探讨、议论,从主题思想、选材到艺术构思、形象处理,无所不谈。在这个基础上,再由个人去酝酿、创作。初稿有了,又邀请老工人来座谈、评画,然后再补充、修改、定稿。他们就这样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克服了创作上的许多困难。
严格说来,这是一次艺术技巧的检阅,一次政治热情的测验,也是对版画工作者十几年来改造思想、深入生活的鉴定。他们用饱满的战斗热情完成了《南方来信》组画,生动地反映了越南南方全民战争的磅礴气势。在刻画资产阶级丑恶面目和劳动人民过去所受的苦难的时候,许多作者流泪了、愤怒了。他们正在培养的藏族小画家阿鸽,出身于奴隶的家庭,有着痛苦的经历,这次也参加了创作活动。她根据自己的母亲的经历,创作了一套《我的阿妈》组画和《阿妈在学习》的独幅木刻。当她刻到母亲学习毛主席著作时,因技巧不熟练没有把母亲内心的欢乐深刻地表现出来,竟趴在木板上哭着说:“妈妈不笑了!”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她终于掌握了技巧,使妈妈笑了,成功地歌颂了彝族妇女翻身后的幸福。
在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前夕,四川美协组织了十几位版画工作者,同样用集体互助的方法,创作出《抗日烽火》木刻组画。组画从各方面显示了人民战争宏伟的气魄,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这些创作活动说明,四川版画工作者已尝到了集体互助的甜头,并且把它当作一种主要的创作方式了。

四川版画工作者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群众的赞扬。一些老工人看到《血》、《纤夫恨》、《资本家的利润》、《童工泪》等揭露资产阶级剥削压榨工人的作品时,脸上流露出愤怒的神色。一位铁路工人说:“我十三岁做矿工,看到矿工的生活史《两个世界》,使我想起了过去的生活场景。回忆过去就不会忘本,就会添革命干劲。我也喜欢画画,我认为如果只考虑画是‘欣赏品’就会忘本;能象四川版画工作者那样为阶级斗争作画就会增加和鼓舞人的革命干劲。”有些版画在国外展览时,广大观众都称赞这些作品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巴格达大学的一位工友站在《志在山河》这幅作品前面,看得出神,对讲解员说:“我爱这幅画,爱画中的人,爱他征服山河的壮志和毅力,他正是今天中国人民的象征。”有一个国外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胜利了的地方,才能出现这样好的艺术作品。”
观众们的这些赞誉,对四川的版画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是一种有力的鞭策。那末,是不是说四川美协的工作已经达到完美的境地呢?当然不是。他们表示,这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革命的路还长着呢!就四川版画工作者所表现出的总的倾向看是正确的,四川美协在组织创作时所走的方向是对的,所以才能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革命者,作为一个革命的美术工作者,他们一定会认识到改造思想、深入生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而往往要毕其一生的精力去实现。何况,在四川版画工作者身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例如,在思想改造方面,有的人比较好,有的人则比较差,常有反复,还不是很自觉的,在极少数人身上并没有解决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再就深入工农兵来说,有的人还怕艰苦,不能保持经常,也有人虽然下去了,却与群众的感情貌合神离,也还有人有了一点生活积累以后,下去的积极性就不高了。这就要求他们更努力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提高自觉性,继续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预期,四川的版画工作者在赞扬声中不会骄傲。他们一定能够理解,好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却不能代表未来。他们将会在顺利的时候检查缺点,发扬优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本报记者 顾雷 袁光厚
四川日报记者 贺泽


第6版()
专栏:

草原歌声飞北京(套色木刻)
李焕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