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三进水塘 取得数据
每一项合理的设计方案,每一个准确的资料和数据,都来源于实践。设计人员必须革命化,不怕艰苦,千方百计取得第一性资料,才能使设计符合客观实际。
一次,我参加集油管线的施工。按原设计,管线要通过一个低洼地。在设计时,这里确实是个洼地。但到施工时,这个洼地已变成一个水塘。这样,就需要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
开工之前,我们同施工、生产单位一起,发动群众想办法,并召开了有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同志参加的“三结合”会议,讨论施工方案。讨论结果,决定绕到水浅处架空通过水塘。这样,花钱少,又便于施工。但是,集油管线穿越水塘的资料一时在书本上找不到,在我国油田上也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到底管线在何处穿过最为合理?管墩基础要多高、多长、多宽?这里的地基砂质如何?……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翻开了《实践论》向毛主席请教。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想对呀,现在重新改变方案,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为了取得有关打管墩基础的准确资料,我先后三次进水塘。
第一次,我脱了鞋袜,卷起裤腿,沿着边缘尚未融化的冰层走了进去。刚走不远,感到实在太凉,就立即跨上岸了。回到工地帐篷后,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我想,干脆绕过水塘铺设管线,这样就不存在设计管墩基础的问题,也就不必下水了。可是,我立即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对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不怕艰苦,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第二次,我打着赤脚撑着木棍,踩着浮在水面上施工备用的管子走进水塘。每隔六米用木棍探测一次,取得三个数据。后来发现,踩着管子探测用不上力,资料不十分可靠。当时我想到:每项设计,都关系到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关系到节约国家财产,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粗心。毛主席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古语来教诲我们,并说:“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于是,我决定第三次下水塘。我脱下棉衣棉裤,跳进半米多深刚刚解冻的水塘中,每六米测量一次,在水中往返测量四十分钟,共测三十多处,取得数据九十多个。我上岸的时候,大家急忙给我披上棉大衣。工人同志感动地说:“小伙子真能干。这么冷的天气,脱下棉裤跳下水,真是好样的,是毛主席派来的工人阶级大学生!”在取得大量第一性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管线从浅水处架空绕过的方案和线路,当晚设计出了管墩基础施工图。
从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每一项合理的设计方案,每一个准确的资料和数据,都来源于实践。设计人员的思想必须革命化,不怕艰苦,千方百计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性资料。这样才能使设计符合于客观实际。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胡学尧


第1版()
专栏:

从资料中找不到依据的时候……
为了取得一个精确的数据,在雨季,在寒冬,我们坚持十个月,观测一千六百个点,取得了五万多个数据,进行了一千一百多次分析对比
有一次,我们要敷设一条输油管线。按照当时当地的条件,从已有的技术资料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设计依据。为了使输油管线的建设能够赶上原油生产的需要,我们决定采用一种又快又省的设计方案。但是,由于缺少一个十分精确的技术数据,这个方案一直不能定案。我们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但是,怎样去找,却认识不足。开始只是到现场跑一跑,收集一些情况,就以为解决问题了。结果跑了三四次,才发现这样走马观花收集来的数据,各不相同,相互矛盾,仍然得不出一个可靠的依据来。
为了正确测得这个数据,我们下决心做艰苦的工作。在雨季,我们整天整夜蹲在泥坑里,冒着大雨观察测定敷设在旷野中的输油管线的各个物理参数。经过反复分析对比,才找到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据。但是,到了冬天,这个数据会不会有变化,当时谁也心中无数。我们决定进一步把这一数据摸深摸透,找出一个规律来。
到了冬天,收集测定这一数据的工作更加困难了,经常要在大风雪里观察测定整个线路上油温的变化。有的同志脸冻裂了,有的同志爬在雪地里,被大雪埋住了,手脚冻麻木了。这时,有的同志动摇了,认为已经测了这么多数据,何必硬要把最冷天气的数据测全呢?我们针对这种松劲情绪,组织大家学习红军长征艰苦奋斗的故事,使大家明确认识到作设计研究工作,也是在干革命。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十个月,在已敷设的管线上观测了一千六百个点,取得了五万多个数据,进行了一千一百多次分析对比,才确定了这个地区最合理的技术数据。这为整个地区的原油输送管线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解决了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技术问题,同时满足了生产的要求,加速了输油管线的建设进度。
这件工作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必须以革命的精神,从事艰苦的劳动,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吃透客观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谭学陵


第1版()
专栏:

扔掉了“洋拐棍” 获得了真知识
在高寒地区建筑一般的房屋,基础埋多深,才能既不浪费,又耐用?这种资料,书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在寒冬,通过艰苦劳动,反复调查研究,终于揭破了这个谜。
在高寒地区建筑房屋,要把基础埋深,需用大量毛石。一立方米毛石要三十多元,而且耗费人力运力。可是,过去设计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按照“本本”规定,把“房屋基础埋于地冻深度以下”。由于我们要设计的都是较小、较低、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的建筑物,如果按照“本本”那样设计,埋在地下的建筑材料很多,浪费很大。
基础能不能浅埋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成了一支年青的技术队伍。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仍然搬“本本”,套洋框框;一是从实际出发,鼓起干劲,向群众学习,扔掉“洋拐棍”。我们坚决选择了后一条路。我们坚持在严寒的冬天,长期观测房屋,把房屋的现状一幢幢绘制出来,将裂缝的部位一条条记录下来。我们先后调查了一千七百多幢工业和民用房屋,访问了五十六位工人师傅。之后,我们又把调查资料,在群众中进行了三十多次讨论,发现问题,再下去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乡住的房屋有许多基础都是比较浅的,可是有的坏了,有的没坏。这说明房屋基础浅埋是有可能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浅埋,究竟多浅才算合理,仍然是一个谜。
为了揭开这个谜,我们又进行了二十三幢浅基础房屋的试验,建立了十五个土壤冻胀试验站,钻孔九十五个,挖冻土探坑二十一个。为了探明冰在冻土层中的分布情况和土壤冻胀的关系,我们冒着寒风,坚持用镐头一镐一镐地刨开冻土坑,用尺一层一层地量出冻层厚度,一层一层地取出冻土进行实验分析。通过这样艰苦的劳动,我们亲眼看到了冻层分布情况,找到了冻层和土壤冻胀的关系,总结出一套野外鉴定土壤冻胀的办法。我们为了探明房屋基础附近温度场变化情况,在严寒的冬天,在野外历经了一百五十个昼夜的紧张战斗。
这样长期地反复调查,反复实验,反复实践,我们共取得了四万二千多个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多次分析对比和十九次总结,终于初步掌握了这个地区土壤冻胀的变化规律,探明了土壤冻胀影响房屋基础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的冻胀性,提出了不同建筑物基础埋深的不同规定,制定出这个地区浅基础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这些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现在这些成果已经在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中广泛采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实际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设计。要想设计革命化,人的思想必须首先革命化。有了革命的思想,就能破除迷信,就能大胆地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正确设计来。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刘坤泉


第1版()
专栏:

前人的设计是大可改进的
我根据三个月当装油工人的实际体会,参加设计第二座油库的时候,同大家一起,对装油栈桥和鹤管的设计提出了五十二条改进意见。
领导上派我到第一座油库当装油工,了解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设计第二座油库作准备。我背上行李到油库去,住进了装油工人的宿舍。不久,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我掌握了装油技术,能顶一个装油工人的劳动了。
在劳动中,我体验到,如果设计时考虑不周,就会给生产带来困难。一天,刚刚黎明,天气很冷,正好一排油槽车推进油库。装油时,有一根鹤管冻住了,不过油。我怕影响装车速度,就把闸门开大一些,想用热油把闸门以上的冻油柱顶出来。等了一会不见动静,我以为它不能过油了,就没有注意。可是,又过了一会,冻油突然被顶了出来,冻油柱把皮管冲掉,原油从我的头顶直浇下来。为此,我得了一场病,过了好几天才恢复健康。那时候,象这样“洗油澡”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我想到工人兄弟在这样条件下工作,心里很难过,深深感到设计人员责任的重大。
三个月的装油工生活,使我初步掌握了装油的劳动技能,回院后就参加了第二座油库的设计工作。我根据参加生产劳动的体会,和同志们共同研究,对装油栈桥和鹤管的设计,提出了五十二条改进意见。特别是考虑到冬天天气冷,行动不便,尽量减少了工人的操作程序。设计完成后,我们又到现场和工人同志反复研究修改,并派人住在工地,参加施工,参加试运转。这座装油栈桥,经过生产考验,各有关单位都感到满意,工人的操作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次设计使我认识到,应当先当工人,然后再做设计工作。因为,如果不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斗争,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就不可能打破框框,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设计。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王长令


第1版()
专栏:

表彰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思想作风军事技术都很过硬的连队
国防部授予某侦察连以“红色尖兵连”称号
号召各部队学习这个连的革命精神战斗精神,为提高全军战斗力而努力
广州部队领导机关隆重举行“红色尖兵连”命名大会
新华社七日讯 国防部最近发布命令,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部侦察连以“红色尖兵连”的称号。
命令说,侦察连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在党的培育下,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在阶级斗争面前政治方向明确,思想阵地巩固;在军事训练中,勤学苦练,干部和战士都能攀悬崖渡江河,作业成绩优异;在各项工作中奋发图强,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群众工作突出,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是一个思想、作风、军事技术等方面都很过硬的连队。
命令希望侦察连全体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和发扬荣誉,并号召全军部队学习侦察连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为提高我军战斗力而努力。
新华社广州七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领导机关三日隆重举行命名大会,根据国防部的命令,授予某部侦察连以“红色尖兵连”的光荣称号。
广州部队首长黄永胜上将、梁兴初中将、杨梅生中将及各部门负责人,“红色尖兵连”代表和陆海空三军官兵等一千四百多人出席了大会。
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李一清、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尹林平等党和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
晚七时,命名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黄永胜上将代表国防部宣读了授予侦察连为“红色尖兵连”的命令,并把国防部颁发的奖状和广州部队领导机关赠送的绣着“红色尖兵连”的锦旗,授给侦察连的代表。王阑西少将首先在会上讲话。他详细介绍了“红色尖兵连”的先进事迹。他说:侦察连所以能成为一支红色的尖兵,首先是因为他们思想红。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不断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
因此,在政治风浪面前,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抵制和击退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进攻。其次,是他们技术过硬。训练中树立了练为战思想,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全连干部战士都能携带武器装备,攀登悬崖峭壁;能不用任何浮水器材负重泅渡几千米的江河。第三,是因为他们的群众工作突出。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热心为群众服务,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称他们是罗盛教一样的爱民模范。
王阑西少将号召所有的连队向“红色尖兵连”学习。并要求“红色尖兵连”的全体同志,牢记毛主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兢兢业业,不断向前,把连队建设得更加革命化、现代化和战斗化,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尖兵。
会上,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李一清代表中南局向“红色尖兵连”的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并赞扬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在各项工作中百折不挠,叫高山悬崖低头,让河泊让路的英雄气概。
“红色尖兵连”指导员唐用望在会上代表全连官兵感谢党和毛主席给他们的崇高荣誉,表示今后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永远不忘记阶级苦,不忘记阶级斗争,当彻底的革命促进派。他还表示一定牢记首长们的教导,谦虚谨慎,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创造新的荣誉来回答党和同志的期望。
会后,出席大会的负责人接见了“红色尖兵连”全体代表。


第1版()
专栏:

刘少奇主席接见尼泊尔友好代表团
新华社七日讯 刘少奇主席今天下午接见尼泊尔动力和灌溉大臣普拉丹和由他率领的尼泊尔友好代表团团员图拉达尔、坎沙卡尔、马南达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楚图南、吴晗、钱正英等。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也在座。
(附图片)
刘少奇主席和尼泊尔友好代表团成员合影。前右四是普拉丹团长。前右二是凯谢尔·巴哈杜尔大使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第1版()
专栏:

就我国关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
斯多夫主席复信周恩来总理
新华社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收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斯多夫一月四日就他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电报的复信。复信全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
恩来同志尊敬的周恩来同志: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收到了你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的来信和所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的声明,在作了详细的研究后于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进行了讨论,决定给你以下的答复: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召开所有国家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问题的建议,并愿意参加这样的会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一向为全面彻底裁军、为禁止核武器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而进行坚持不渝的斗争。苏联政府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所提出的一切建议,都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完全支持。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德国人民应对保障和平作出有效贡献这一特殊义务出发,一再提出了关于裁军和缓和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的建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集中全力来阻止由复仇主义势力所统治的西德联邦共和国的危害和平的原子武装。西德的原子武装特别是要通过实行美国和西德帝国主义者建立北大西洋公约集团多边核力量的计划来得到实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赞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建立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态度,认为这是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为保证欧洲心脏地区和平所作的努力的宝贵的支持。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继续尽一切努力,为争取全面彻底裁军和销毁所有核武器作出有效的贡献。
顺致崇高的敬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 主席斯多夫
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 于柏林


第1版()
专栏:

从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经验
本报评论员
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正确的回答只能有一个:来自实践,特别是来自自己的实践。今天发表的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几位设计工作者的来信,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这些来信告诉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前人没有碰到或者没有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在严寒地区如何多快好省地敷设输油管线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新问题。如何对待这些新问题呢?是通过实践,解决它呢?还是不去实践,回避它呢?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工作者通过自己艰苦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这样的新问题,表现了社会主义的设计工作者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空前伟大艰巨的事业。社会主义的设计工作者必须设计很多前人没有设计过的建设项目,必须解决很多前人没有解决的设计问题。如果不去亲身实践,自己积累资料,自己创造经验,怎么可能完成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设计任务呢?
那末,是不是说前人已经有了实践经验的设计项目,我们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不必自己去实践呢?也不行。
因为,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哪里会有一项各种情况一模一样的设计呢?建设的地点不同、施工的条件不同、建筑的材料不同,生产的要求不同,对正确设计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怎么可以不要自己的经验,照搬前人的经验呢?比如设计房屋建筑的基础埋深问题,这是前人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是,在冻层很深的高寒地区,如果按照前人的经验进行设计,材料和人力都要造成很大浪费。能不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找到新的设计依据,减少和避免一些浪费呢?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工作者用自己的经验回答我们:能!为此,他们对工业的和民用的各种房屋做了调查和观察,对各种土壤冻胀的情况做了试验分析,经过长期的反复调查,反复试验,反复实践,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付出了宝贵的心血,他们终于取得了在这个高寒地区建筑房屋的浅基础设计的依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如果设计工作者只是照搬前人的经验,而不从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经验,眼看着人力和资金白白浪费掉,这怎么能算正确的设计呢?
在设计中,某些个别的具体的设计项目,也未尝不可全部运用前人的设计经验,但是,前人的设计经验,常常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需要改进的。比如油库的装油栈桥和鹤管的设计就是这样。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工作者在油库当了三个月工人之后,他们痛感工人的工作条件必须改善,痛感装油栈桥和鹤管的设计必须改进,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装油栈桥和鹤管的设计提出五十二条改进意见。经过改造之后,就大大完善了这两项设计,也大大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条件。设计工作者如果没有参加劳动,怎么会产生改进这类设计的迫切要求和具体办法呢?
毛泽东同志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设计工作者如果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找到设计的真理,也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设计。当然,我们所说的实践,并不限于设计工作者本人的活动,而是包括了同设计有关的广大工人群众的活动。因此设计工作者实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向工人群众学习的过程中,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把参加施工和参加生产的劳动作为自己经常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劳动中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才有可能了解和熟悉工人群众,才能把设计工作者的经验,同广大工人群众的经验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和改进我们的设计工作。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工作者们所以在设计工作中有这样多的发展和创造,是同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能够运用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改进设计工作密切不可分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革命精神。


第1版()
专栏:

三届人大首次会议的主要文件已经汇集出版即将在各地发行
新华社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文件,已由人民出版社汇集出版,即将在全国各地发行。
在这本书中,包括大会的各项决议,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以及大会主席团的各项公告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单。本书还附有《人民日报》题为《革命的大会、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的社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