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编者按:最近,本报邀请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的部分同志,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等问题,举行了座谈。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畅谈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下面发表的是座谈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福州部队 林雨
我是一九五九年开始业余创作的。几年来的创作实践,我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创作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我开始学习创作时,“为谁写作”的问题不明确,很大部分是出于个人兴趣。因此,在报刊上发表一点东西么后,就有点发飘了。同时,自己还有自来红的思想。我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打从我穿上军装起就知道了,过去我们文工队里,不就是提倡兵演兵、兵唱兵嘛!再说我只熟悉部队生活,有限的生活经历,逼着我非写部队生活不可。写了兵,写了穿上军装的工人、农民,不就是为工次兵服务么?由于我自以为方向问题已经解决,忽视了政冶和自己的思想改造,因此不知不觉地走了一段弯路。在一次会上,有人对我说:“你写的东西,生活气息浓,就是太单调。”我寻思来、寻思去,觉得大概是自己的技巧不行吧。于是,从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一年上半年,我一股劲地埋头读作品,特别是外国作家的作品。由于我一心想的技巧多,想的政治少,“埋”了“头”却抬不起头来,盲目崇拜的结果,技巧没学到什么,坏影响却接受了不少。这一段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走了一段弯路以后,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重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创作方向,端正创作动机,并下决心好好干。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推动了我的业余创作,一九六二年这一年,我写出了五个短篇。在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以后,反过来又使我提高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自觉性。但是,创作方向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了。一九六二年底,我对照着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决议,重新检查了自己的作品,结果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联系部队的斗争实际不密切。军委扩大会议决议中说,文艺工作要密切结合部队的任务和思想情况,为兴无灭资,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服务。当时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创造四好连队。而我的业余创作却没有密切配合部队的四好运动,更说不上密切反映新的形势下的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了。经过这样的检查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配合部队的任务和思想情况创作,明确了自己写的东西,就是要给自己的战友看。这样就写出了《五十大关》等作品。
从一九六三年以来,结合毛主席著作的学习,领导上一直抓我解决“为什么写作”的问题,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破除我的为名利写作的杂念,树立为革命写作的思想。领导这一点看得准、抓得对。个人主义这一关要不断破,否则,方向就走不对,路子就走不通。过去我有没有为革命写作的思想呢?也有。但是一只眼睛看着“革命”,一只眼睛却瞅在“林雨”的名字上。就象战士打靶一样,两只眼睛瞅着两个目标,怎么会不脱“靶”呢?我觉得“名利”和“革命”是水火不相容的,有“革命”就不能有“名利”,有“名利”就不会有“革命”,不破除名利观念,为革命写作的思想就树立不起来。怎么破?怎么立?要根据毛主席的教导来破来立,在这里,我想谈三点体会。
首先,要时刻记住革命的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我们每人工作的岗位虽然不同,但都是为着一个目的:革命。这里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轻重之分。如果不把文艺工作当作整个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而是把它看得比其他工作高,就会产生“高人一等”的思想,就会走向追求名利的歧途。
其次,要牢记自己的东西对整个革命事业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整个文艺工作才是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自己写了几篇东西,有什么了不起呢?我觉得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名字,广大群众注意的根本不是你的名字,而是看你的作品能不能给他们带来真实的利益。老想着自己的名字,老想着自己的“贡献”,在“我”宇上转来转去,必然写不出好的东西,必然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第三,要牢记我们的革命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还有漫长、艰苦的路要走。不要往后面看,而要往前面看;不要往过去看,而要往将来看;不要老想着我已经干了什么,而要想着今后我还应当干什么。这次来北京参加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以前,领导再三叮嘱我要谦虚、谦虚、再谦虚。我一定要牢记领导的教导,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以万里长征第一步的精神,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不断革命,不断前进。


第6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创作
南京部队 任斌武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是整个部队大学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带动起来的。如果说这几年我的业余创作还有一点点提高,主要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来指导创作的结果。
我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往往是一般的就事论事。如果生活中的人和事本身就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写起来还顺当些;反之,如果不是那么明朗、集中,就感到无能为力了。问题究竟在哪里?领导和编辑同志告诉我:搞创作必须立足连队,看到全局,看到整个革命形势。这就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去观察认识生活,指导创作实践。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跳出狭小的生活范围,比之实际的生活更高、更典型、更有普遍性。领导和编辑同志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带着这个问题,我重温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创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兴无火资、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从此,我和大伙一道加强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改造思想,同时努力提高自己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下面谈谈我是怎样以毛泽东思想来观察自己的创作的。
首先,我觉得必须以毛泽东思想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看成是提高创作水平的一项基本建设。
部队的斗争生活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发展着的,是丰富多采的。如何能透过表象捕捉到生活的主流和本质?如何能透过日常的生活现象发掘出战士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我觉得毛泽东思想是认识生活、分析生活最锐利的武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一些基本观点,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就有了依据,就能站得高些,吃得透些。习作《开顶风船的角色》的创作就是我在这方面摸索的第一步。我在与许多战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以革命的精神严格地要求自己。有一个神枪手,几乎百发百中,就是最后一枪差一些。他发现自己性格上不沉着的弱点以后,就狠狠地整自己。他是个在家乡业余剧团里专演小武生的演员,一听到演戏就冲动。有一次大家去看戏,他又冲动了,就在这时候,他猛地一把扯下了衣领,然后冷静地坐下来,用笨拙的手一针一针地缝着,把自己狠狠地整治了一个晚上。象这样的战士,我发现了好几个,想到他们的事迹,心里就抑制不住激动。但是我理解不了他们。后来,是毛主席的观点帮助我站高了,使我从这些战士身上,看到了一种共同的、闪光的东西:不断革命的精神;使我懂得了:当一个战士被一种伟大的革命理想鼓舞着的时候,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他的革命潜力可以发挥到怎样的程度!正是毛主席的著作提高了我的认识,才写出了这篇作品。
第二,我们今天的现实,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光辉的现实,文艺作品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如果作者对这种现实不理解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带着问题去向毛主席著作请教。
我在与一些老干部的接触中,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些老战士,为什么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永远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热情呢?为什么他们对待自己、对待战士,永远那么严格呢?我接触过一位老英雄,他讲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多亏毛主席著作教育了我!全国解放后,我的脑子里打过一个闪,觉得天下太平了。就在这时候,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在部队里传达了,毛主席的话一字一句到现在我还牢牢记着。我们的革命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怎么能够躺下来呢?麻痹起来呢?”老英堆的话,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带着这个问题,结合老战士们过去和今天的斗争生活,我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这一学,我懂得了:这些老战士所以能一往无前,原因就在于他们忠心耿耿地遵循着毛主席的教导,永远把革命当作第一步,把成绩当作新的起点,不断革命,彻底革命。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不管在过去还是今天,不管在平时还是战时,从不放松一个老战士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别人。《迎春曲》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写成的。我把这办法叫做“边写边学”。
第三,写作之前“战前练兵”,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每写一篇作品,我都要根据题材所规定的范围,有意识地去学习毛主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理解自己所要描写的人物。最近我在写一篇关于长期战备的作品。毛主席说:我们要时刻作好准备,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但是,为什么要磨刀?磨到什么时候?磨到什么程度?自己思想还不明确。我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战备方面的论述,明确了战备是长期的,世世代代都要战备,一直备到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彻底消灭为止。明确了这一点,思路打开了,再看看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一段话:“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只有人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思想就完全豁克了。我们所以强调长期的战备,积极的、建设性的战备,深远的意义就在这里。这时候主题就清楚了深刻了。
几年来的业余创作,我深深体会到:必须立足基层、眼观全局,用毛泽东思想去指导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离开了毛泽东思想,我们在创作上将会一事无成。学习毛主席著作,我学得还很不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也还不深,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创作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今后将遵照林彪副主席最近指示的那样去做,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特别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要把毛主席的书当我们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做一个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革命文艺战士。


第6版()
专栏:

毛主席著作是指路灯
上海电机厂 胡宝华
解放后,咱们工人翻身做了主人,感到处处好,样样新鲜,心里抑制不住激动,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经常为黑板报写些报道和诗歌,歌颂党和毛主席,歌倾新社会和新人新事。
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的鼓舞下,我们工厂掀起了热火朝灭的生产高潮。面对着这一派你追我赶的形势,我心里非常激动,感到我有责任把这些新人新事告诉社会上更广大的读者,因此,除更多地为黑板报写稿之外,心里琢磨着采取另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反映新人新事。我的心思被党委发现了,在党委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鼓起勇气,拿起笔来学写小说创作了。
当时,我是厂里的工时定额员。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业务跟不上大跃进的形势的发展,因此一面是心里激动,一面着实也有点担心。心想;“这样下去,工时定额怎么搞得准?”后来,还是毛主席的《实践论》中的一段话解决了我的思想问题,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于是,我就走出办公室,投入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去。这样一来,我不仅对搞好工时定额员的业务工作心里踏实了,而且老师傅们冲天的干劲,敢想敢干的气魄,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我不能不拿起笔来歌颂他们。《九十六条飞龙》、《毛丫头大战霹雳火》就是这样写成的。不过这些东西基本上还拘泥于真人真事。文艺作品应该比普通实际的生活更高、更典型,如何使作品从真人真事中跳出来,更高地概括生活?毛主席的著作又教育了我。过去我对生活的观察,常常停留在感性阶段上,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一桩动人的事,如果本身情节比较丰富,矛盾比较曲折,发展比较完整的话,我还能把它写出来。反之,只有一点思想的火光,情节不是那么充实,矛盾不是那么激烈,故事不是那么有头有尾的话,我往往就把它放下了。学习了《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懂得了:必须艰苦地深入到生活中去,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事,透过生活的表象,去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把平常的生活现象加以典型化,由此写成文艺作品,去推动人民前进。有一次下班回家,远远看见田野那边新建了一幢奶黄色房子,我以为是新配电站建起来了。我兴奋地看着这幢新建筑,想起配电站在国家工业化中的作用,想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心里涌起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而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我过去的生活积累,我所听到的、见到的生活事实和动人的细节,都通通被照亮了,跃动起来了:我想起我们车间一位老工人,为了大家的方便,从一个人默默地填沟到带动大家一起来填;我想起了一次副业生产里,一位老师傅怎样神奇地在不到半个钟点的时间内,把几十条铁心变成铁镐……所有这些曾经感动过我,但还写不成小说的事迹,现在都被一个思想统率,向主题的光点汇拢凝聚起来,各找各自合适的位置,各显各自独特的作用,渐渐凝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小说《神仙爷》,就是这样边走边构思创作出来的。这篇东西比起我在这么前的创作来,概括性稍强一些。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还很差,今后我要进一步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过自己的实践,一步步地提高。


第6版()
专栏:

为革命而写作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 韩统良
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得到很大启发。确实,只有学好了毛主席著作,才能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才能有观察、认识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不学好毛泽东思想,就象火车离开了轨道,机床离开了电源。干革命要学毛主席著作,业余创作也是革命工作,学好了毛主席著作,才能更好地为革命而写作。
过去一写先进人物就干干巴巴,总认为是技巧差。经过领导上的帮助,才逐渐明确了,技巧差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毛主席著作学好,缺少识别先进人物的本事。
头几年我有这样一种不正确的想法,认为我是“钻文学”的,要学毛主席著作,学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可以了。这样,除了走马观花看几遍“讲话”以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于“三点儿”上。这“三点儿”就是:问点儿哪里有可写的材料,看点儿文艺作品,写点儿自己所谓的“作品”。结果稿纸写了几大捆,“废品”一大堆,经过加工的先进人物还没有实际生活里的人物高。当时,除了认为技巧差以外,还认为:“我是搞俱乐部的,这里不是第一线,没有先进人物”。其实,不是没有先进人物,而是自己思想水平没有先进人物高,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品质。就是看到了,也理解不了他们。
比如:我在俱乐部里碰到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一不会唱,二不会拉,三不会写,但他们经常来俱乐部里帮助干活,有的专门拉幕,有的给演员倒洗脸水,有的专门把大门。我开始总认为他们来了是为了看看节目方便吧,其实是用自己的低思想水平,去看人家的高思想品德了。当节目演出时,这些人根本看不见,他们来了就是为了叫大家看好节目。这时,我想写他们,但不知怎样写,写他们什么?
后来学习《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毛主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我用毛主席的这些话,再来重新看那些拉幕的,把门的,他们在我的心目中就高大起来了。在这种认识下,我写成了《龙套》这篇小东西。
大伙的发言和自己过去的教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了毛主席著作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学了毛主席著作才能使自己思想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有了正确反映生活的本事。想为革命写作,必须有革命者的胸怀,想有革命者的胸怀,必须学好毛主席著作。
工厂里有很多很多钢,有经验的师傅,拿起一块钢,在砂轮上一磨,看了点点火花,就知道是好钢次钢,这是因为师傅们技术过得硬,有基本功。工厂的先进人物多得很,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从他们身上闪出来的一点点光辉中,认识到他们的先进品质。能有这点本事,非有基本功不可,这个基本功,就是学好毛主席著作。
知道自己的毛病了,今后就狠狠地改,一切从“零”开始,为革命写作,为革命学好毛主席著作。


第6版()
专栏:

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
内蒙古 金玉
我是内蒙古昭盟翁牛特旗海拉苏公社巴彦花生产队牧业社员。听了解放军和各地同志的发言,受到很大的教育。
旧社会我们草原牧民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解放后,我们牧民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见到了太阳,当了国家的主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随着牧民政治觉悟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生活,要求拿起文艺的武器,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我们伟人的社会主义祖国,歌颂三面红旗,表现牧民们用自己双手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斗争生活。为此,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生产队于一九五四年成立了一个俱乐部。从一九六三年开始,俱乐部除了组织大家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外,还建立了宣传组、读报组、幻灯组、文艺组、创作组等九个组。我是创作组的成员。
我们创作组共八个人,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小学六年级,有的不用说写作品,连别人写的作品也看不懂。开始创作时我们碰到了不少困难,不知道文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作品是怎么写的。但不能不写,外地有些作品不符合我们当地情况,群众要求反映自己的斗争生活。那时党支部领导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擦亮了大家的眼睛,增强了大家的力量,鼓起了大家的信心。大家表示:愚公能移山,我们就不能写出作品吗?于是大家动手写了起来,并且创作了几篇作品。其中群众比较欢迎的是《全家歌唱党和毛主席》、《赞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等作品。在实际活动中,大家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著作的强大威力,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了。特别是大家学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认清了方向,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用文艺武器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从一九六三年以来到现在共写了三十七篇作品,其中二十四篇表演过了。
我们做的很少,但得到党和毛主席极大的关怀。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我们创作小组和文艺小组的五名成员,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向党和毛主席做了汇报演出。十二月二十七日那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最幸福日子——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了我们。如果没有党和毛主席的领导,象我这样一个贫苦牧民的女孩子述有今天吗?我这次又参加了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兴奋难于用语言来表达。我下决心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解放军和其他同志们的经验,在斗争实践中努力改造思想,做革命的接班人,做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第6版()
专栏:

鼓舞力量哪里来?
河北省临西县芦庄公社西赵庄大队 赵景江
我学习写作是在党的培养、阶级兄弟的鼓励下开始的。我家好几辈人都是要饭的。父亲在大年夜晚被伪乡长逼死,我从小就是在苦水里长的。解放以后,我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党支部还派我到小学里当了九个月的旁听生,学了一点文化。记得读了高玉宝同志的作品以后,非常感动。党委和许多阶级兄弟觉得我的家史也很值得写,于是我便写出了自己的家史《大年夜》。同时又帮助其他几个阶级兄弟写了家史以及我们村的村史。学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懂得文化队伍也是一支军队,写作就是一种革命工作。
懂得了写作的目的,要坚持下去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我在农村里担任党支部委员、生产大队长、民校校长等职务,工作是比较忙的,如果不白觉就仿佛挤不出一点时间。但每当我不想写的时候,我就回想起毛主席的教导,记起阶级兄弟们的期望,想起世界上三分之二还没有得到解放的阶级兄弟,浑身就增添了力量。白天参加生产,我便在中间休息时写,晚上又开会,我就在会前会后挤时间写。我的生产和工作从不耽误,写作也未间断过。
是什么力量使我有这样的劲头呢?主要是毛主席著作给我的力量和鼓舞。毛主席说:“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我是贫农,我不歌烦自己贫下中农的斗争,不歌颂自己的阶级兄弟,还去歌颂什么呢?还等谁来歌颂呢?一想到这些,我就有了勇气,不怕苦、不怕累,要坚持写作。我写的东西除了写忆苦思甜的家史以外,就是歌颂我们公社里的饲养员、记工员等好社员,歌颂自己的阶级兄弟!
我不仅自己写作,而且还培养青年人写,把他们组织起来,叫他们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好好参加劳动生产,同时又帮助他们写作品,一起来歌唱我们的时代,歌唱我们的劳动人民,歌颂自己的阶级兄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