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开滦建成一座大型煤矿竖井
这是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的最大煤矿竖井
据新华社天津二十四日电 我国新建的一座大型煤矿竖井——开滦范各庄矿已经基本建成,并已开始试生产。
范各庄矿设计年产量为一百八十万吨,是我国解放以来自己设计、施工的最大的一座煤矿竖井,机械化程度很高。这个矿的劳动条件也很好。井下设有消防列车,各种机电设备也都有完备的防爆防坠等安全保险装置,井下还有专门消灭岩尘和煤尘的供水管道和灭尘工具。
范各庄矿的建设工程十分浩大而艰巨。建井过程中,不仅要开拓约四十公里长的各种巷道(其中有一半要穿过坚硬的岩石),而且要开凿三个深达一百五十五米到三百七十多米的竖井井筒。在各个井筒的浅部有厚达八九十米的冲积层,含水层多,含水量大,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矿井建设者们采用冻结法施工,即用冰冻的方法,先在井筒的四周打下一根根冻结管,封住地下水和流沙的流动,开挖井筒。穿过冲积层往下掘到离地面二百五十米的沙岩层时,每小时喷向井筒的涌水量达一百多吨。工地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同水搏斗,他们巧妙地想出了分段综合治水的措施,征服了水患。已经建成的巷道和井筒的质量合乎规定标准。


第2版()
专栏:

农用塑料薄膜今年增六十倍
据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塑料薄膜保温育秧,效果很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十八个省市在培育水稻、甘薯、烟草等作物秧苗和农业生产其他方面利用的塑料薄膜数量,比去年增加六十倍。仅辽宁、广东、湖南、河北、江苏、浙江、北京七个省市,用薄膜保温培育的水稻秧田就有一万二千多亩。
把塑料薄膜用到农业生产中来,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工作。塑料薄膜具有透光、保温、保湿、防雨、轻便的特点,所以用它来培育秧苗,比一般用油纸及温室育秧的效果好,又经济,便于大量推广。广东省今年就用塑料薄膜培育的秧苗,栽插早稻六万多亩,湖南省在各种不同条件的地区选择了四百三十六个点,试用塑料薄膜育秧。在气温低、无霜期短的辽宁省,不仅利用塑料薄膜来培育水稻秧苗,还利用到甘薯育苗及蔬菜栽培上,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用塑料薄膜培育水稻秧苗的效果很好,适应的地区也很广泛。早稻烂秧,是我国水稻生产上长期未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采用塑料薄膜培育早稻秧苗,就可以克服因春寒多雨而发生的烂秧现象,使秧苗成苗率高,秧苗壮,还节约用种量。
利用塑料薄膜育秧,还可以适当早播早插,因而可以多种生育期较长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广东省水稻主要产区的东江、西江、北江沿岸,一年只能插一季晚稻,利用塑料薄膜育秧以后,提早了播种和插秧期,在“龙舟水”到来之前,就可以收获早稻,从而多收一季稻。无霜期短的辽宁省,常年有百分之十的稻田因气温低,要推迟插秧,水稻生长后期易遭受霜冻袭击,今年利用塑料薄膜育秧的地区,插秧期一般比过去提前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长江流域地区也可以提早六天到十天插秧,成熟期可以提前三到六天,为调剂农忙期间的人力、畜力和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塑料薄膜育秧可以早播早插,今年广东、浙江等省稻产区,还试验把一些中熟高产良种“广场矮”、“珍珠矮”等作为早稻播种,每亩增产一百斤以上。
在甘薯育苗方面,采用塑料薄膜也比用玻璃、油纸、草帘等覆盖苗床的效果好。


第2版()
专栏:

广东花县花东公社依靠集体经济力量,积极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生产,今年使用黑色塑料薄膜培育稻秧。
新华社记者 孔繁根摄


第2版()
专栏:

上海感光胶片厂片基车间投入生产
新华社上海二十四日电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生产感光胶片片基的现代化车间——上海感光胶片厂片基车间已经建成,最近由国家验收以后,正式投入生产。
这个车间生产的感光胶片片基再经过本厂涂布车间加工涂上相应的感光乳剂,就成为电影正片、照相胶卷、照相散页片、爱克司光片或工业科学技术用的感光胶片。
上海感光胶片厂以前主要依靠进口片基生产感光胶片。新车间的建成,使上海感光胶片厂成了一个全能的胶片生产工厂。
这个车间是由上海轻工业设计院和上海感光胶片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的。上海机电、仪表、纺织、化工等系统的几十家工厂为新车间制造了设备。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从去年三月到今年四月,前后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新车间的工艺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和安装的任务。
今年四月中旬,新车间建成后第一次投料进行试生产。制出的第一批片基加工成为电影正片以后,由上海电影洗印厂拷贝了一部故事影片《蚕花姑娘》。以后,北京和上海的电影洗印厂又将试制的电影正片,分别拷贝了《青年鲁班》等影片,有关部门认为,这种国产片基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附图片)
上海感光胶片厂片基车间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2版()
专栏:

成都建设大型现代化纺织联合企业
新华社成都二十四日电 成都市正在加速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纺织联合企业——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目前,纺织部分的厂房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生产辅助工程,如机修车间、铁路专用线、仓库、油库等都已完工。
这个厂是适应四川棉花生产发展和新棉区扩大后原料来源大大增加的需要而建设的。它建成后四川全省纺纱能力将比现有能力增加三分之一,印染花布的生产能力可以增加一倍。
四川省现有的纺织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重庆市。这个厂建成投入生产以后,将使全省纺织工业布局更加合理,而且由于成都市更接近本省绵阳、内江等专区的棉花产地,交通方便,原料运输距离短,将相应地降低生产费用。
四川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是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全套机器设备由国内供应。这个厂从原料进车间到出成品,整个生产过程是机械化的。


第2版()
专栏: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山治水改土整地
下丁家大队艰苦奋斗九年由穷变富
穷山沟建起层层梯田、果园,半数耕地亩产千斤,集体经济繁荣,社员收入增加
新华社济南二十四日电 本社记者于德报道:山东省黄县大吕家人民公社下丁家生产大队依靠集体力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治山治水,改土整地,经过九年艰苦奋斗,把占全部耕地面积一半的一千一百多亩山沟薄地改造成为亩产千斤粮的稳产高产田,在穷山沟里开辟出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
在记者访问这个大队的时候,干部和社员们在争取秋季增产的同时,正在紧张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由四个生产队联合兴建的一座高山水库正在修筑拦洪坝,山里不时地响起凿岩劈石的炸药爆炸声。
下丁家过去是个所谓“天地自带三分灾”的穷地方。境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泳文河,河两岸是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山头、几十条山沟,两千多亩耕地大都在山坡上,大块不过一二亩,小块象铺炕,土层大都只有三四寸厚,镢头一进地皮就被石头弹回来,只能种植一些低产作物。由于这里十年九旱,十年就有九年歉收。在合作化以前,每亩耕地一年只产粮食二百多斤,年年需要国家供应粮食。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社员们便开始打井浇地。但是,由于社小力薄,没有做出多少成绩。一九五五年冬天,这里由八个村庄、四百六十三户人家组成了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户数多了,力量大了,人们便在党的领导下,从这年冬天开始,掀起了较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运动。人民公社成立后,这个大队的社员又依靠人民公社巨大无比的优越性,从一九五八年秋种开始,掀起了改土整地的高潮,使兴修水利和改土整地同时并进。就这样,经历了九个酷暑严冬,他们终于使穷山沟改变了面貌。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十九座水库、塘坝,两处扬水站,一百五十多眼水井、方塘和总长十五里的六条干渠。这些水利工程使得全大队的耕地有百分之五十八变成了水浇地。他们利用拦河坝、扬水站和水井引水灌溉山脚下的低层梯田,把山谷水库里面的水送进山腰的中层梯田,用高山深谷水库里面的水对最高层的梯田进行自流灌溉。与此同时,全大队的耕地已有一千五百多亩经过平整,其中有一千一百多亩,每年亩产粮食千斤左右。一九六三年全大队平均每亩粮田收获粮食八百五十五斤。
下丁家大队修成的每一项水利工程,都是干部、社员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结果。一九五八年春天在修建大陈家拦河坝的时候,一批青年为清理坝基,组成青年突击队,在没膝深的水里轮流地劳动了四十个昼夜。在大坝快要合龙的那天,冰雪未融,青年突击队的十几个小伙子一齐跳下水去,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作业三个小时,终于使大坝合龙。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以这样的革命干劲,仅仅在一九五七年冬天到一九五八年春天,就同时建成了三座水库、八个塘坝和一座拦河坝。现在社员们正在山里修建着三座高山水库,这三座水库的坝基都比最高层的梯田还高,建成以后,可以灌溉高山旱地五百多亩,从而将使全大队的耕地有百分之八十变成水浇地。
象水利工程一样,这里经过改土整地的每一块高产田也都是集体的坚强意志的结晶。他们整地的时候,遇上酥石就挖酥石,遇上岩石就开岩石。镐头劈不动的就用铁锤砸,铁锤砸不开的就用炸药炸。砸石头,砸得虎口震裂了,就用杏鳔胶起来,继续干。圈子村河西有块二亩河崖地,原来土层很薄,下面全是沙石,连甘薯都不长。去年冬天,贫农社员王中栋和下中农社员王万珍,带领四个妇女、两个青年来整这块地。他们先把很少的一点熟土收拾起来,再用筛子把石头筛出来,然后从河东搬来泥土填地,最后再把熟土摊上。经过一冬一春,他们在这二亩大的地片里,光搬出的石头就有一千立方米。现在,这块地已经成为有三尺左右土层的好地。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丁学考带领社员整的两块地,原来是一些“鞋带子地”,二耧宽一块,三耧宽一块。现在,一块地有一亩四分,是由十三块并成的;另一块地有八分,是由八块并成的。这两块地都在陡坡上,经过削高填凹,最后整平,土地一起一落一丈五,还在地边垒了石堰,保持水土。就是这样,这里的人们年年干,季季干,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六七种整地方法,象蚂蚁啃骨头一样,对田地一块一块地进行了修整。社员说得好:整地就是革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这样干!
现在,在过去的穷山坡上,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水平梯田;从山下望去,高大的石头堰墙好象是雄伟的高楼;从山顶俯视,只见一片庄稼不见地堰。过去这里不能种植的被称为“富汉种子”的小麦、玉米等高产作物,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变为主要的农作物;过去的主要农作物甘薯已经逐渐让位,去年甘薯产量还不到粮薯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下丁家大队在治水治田同时,还绿化荒山一千多亩,栽果树一万六千多株;在一些山沟里,闸起了道道谷坊,建起了层层梯田、果园。一九六三年,全大队收获了七十六万斤水果。仅第五、第六两个生产队的一条山沟,经过多年治理,现在每年就可产梨二十万斤。秋季当梨成熟的时候,山沟里一片金黄。因此,社员现在给这条小沟取名“小金沟”。
最近几年来,这个每人只有九分耕地的生产大队,每年向国家提供三四十万斤商品粮、几万斤油料、几十万斤水果,年年超额完成农副业产品交售任务。集体经济日益兴旺,公共积累现在已有十七万多元,大队和生产队的银行存款结余经常在五万元以上。一九六三年,社员现金收入增加了近一倍。下丁家已经成为一个户户有余粮、百分之九十的户有余款的富山沟。(附图片)
右上图为湖南洞庭湖地区人民公社精耕细作的农田。
新华社记者 李九龄摄


第2版()
专栏:

人人以大寨为榜样,扎扎实实做笨工作
易旱易涝的淮北平原粮棉收成好
早秋作物实收超过正常年景,中晚秋作物可望较多增产
新华社合肥二十四日电 易涝易旱的安徽淮北平原,今年绝大部分地区秋熟作物获得了好收成。目前各地人民公社社员正满怀丰收的喜悦进行收割。六百多万亩早秋作物已收割结束,现正抓紧收割黄豆、甘薯等中秋作物。
淮北平原包括宿县、阜阳两个专区。最近,记者到这里访问时,过了淮河,只见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到处长着丰盛的庄稼,开始成熟的黄豆,满垅满沟的甘薯,铃桃满枝的棉花,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田野里的人们,有的在收摘棉花,有的在收割黄豆,还有的在挖刨甘薯;各地村庄前后可以看到很多由新高粱秸堆成的高大的柴禾垛,沿途所见,到处是目不暇接的丰收景象。
记者从宿县、阜阳两专区的领导机关获悉:今年淮北地区的秋熟作物播种面积大,作物品种多,长势好,各项作物的收成一般都超过正常年景。两个专区今年共播种高粱、玉米、甘薯、黄豆、棉花等秋熟作物二千七百多万亩,已收打完毕的高粱、谷子等早秋作物,实收产量比正常年景要增产两成左右。中、晚秋作物从长势和已收的部分来看,产量也要比正常年景有较多的增加。
今年淮北地区秋熟作物取得好收成,主要是各地人民公社生产队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当地特点,在思想上,物质上,茬口安排上做了两套准备,力争多种、早种,充分发挥公社优越性的结果。记者在访问若干县、社时,看到许多生产队针对这里夏旱、秋涝的特点,为了避灾保收,在各种不同土质的土地上种了各种各样的作物。很多公社在地势高的地区栽插甘薯,盐碱地扩种棉花,沙土地多种花生,湖洼地区因地制宜地多种旱稻和水稻,一般地区多种黄豆。宿县专区一千二百多万亩秋熟作物中,除六百多万亩黄豆、高粱等种在一般地里外,六百多万亩甘薯、棉花、花生、水稻、杂豆等作物都根据不同的特性种在不同的田地上,达到了因地制宜、避灾保收的目的。阜阳专区沿淮河各县,今年就根据雨水条件,扩种了五万多亩水稻。
记者沿途访问了一些干部和社员,一个鲜明的印象是,人人都以大寨为榜样,注意扎扎实实做笨工作。早在去年秋后,各地社员就以大部分力量投入积肥活动,到春耕开始时,已经积了大量肥料。砀山县盐碱地较多,为了使碱地也能长出好庄稼,社员们利用冬季把八万亩碱地进行了深翻改良。许多地方还总结群众的抗灾经验,建立保收农田。宿县符离区的八个公社,用修台田的办法,在低洼地区的农田两边挖沟,把挖出的土甩到田里去,把田面抬高,并整治成鱼脊形,既利于排除积水,又能防止外来客水浸淹。这个区的大秦圩公社今年采取这个办法建成了一万二千亩台田,各种作物生长都很好,其中已收的六十多亩早秋作物比一般农田要增产一倍多。
淮北地区土质瘠薄,易涝易旱,是安徽的低产地区。这里的干部和社员反映,今年的气候并不算好,好收成是用革命干劲夺来的。当春播期间,各地连日阴雨。不少地区还发生了内涝,影响春种。两个专区便发动了一百二十万人,开挖和疏通了八万六千多条沟渠,排除了积水,及时抢种了六百万亩早熟作物。进入六月份以后,各地又因少雨发生了旱象,接着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虫害,但由于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这些灾害都一一被战胜,因而绝大部分地区获得了好收成。


第2版()
专栏:

广州部队选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叶剑英同志等十一人当选
新华社广州二十四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军人代表大会今天选举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元帅等十一人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今天广州部队军人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有:李天佑、邱会作、刘兴元、詹才芳、文年生、陈明仁、江雪山、郝忠云、钱安良、李玉亭。
参加广州部队这次军人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广州部队各个工作岗位。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尖兵、广州部队五好战士标兵黄祖示,老英雄程远茂、赵兴旺,广州部队五好战士标兵张仲明和广州部队模范共青团员刘瑞明等,都是这次军人代表大会的代表。他们带着广州部队全体官兵的嘱托,庄严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2版()
专栏:

青海省选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华社西宁二十四日电 青海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九月十八日到二十四日在西宁举行。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省长王昭在会上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副省长高克亭作了青海省一九六四年国民经济计划八个月来执行情况的报告,副省长李芳远作了青海省一九六三年财政决算、一九六四年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汇报。会议就这些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并选举了青海省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会议认为,青海省今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得很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今年的农牧业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成,比农业生产获得较大丰收的一九六三年还有所增产;牲畜总头数较去年也有不少增长。工业方面,由于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和学习上海等地的经验,企业管理显著改善,生产继续稳步上升,产品质量普遍提高。全省市场更加繁荣,供应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会议号召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用革命的精神进行生产建设,力争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六四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为迎接明年新的更加光荣的任务而奋斗。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马进孝(回族)、马明基(东乡族)、马海如、马鲁格牙(女、回族)、王昭、巴桑卓玛(女、藏族)、扎喜旺徐(藏族)、生根达结(藏族)、刘秀梅(女)、先巴太(藏族)、米福堂(藏族)、孙增荣、官保加(蒙古族)、松布(土族)、骆世杰、高克亭、夏茸尕布(藏族)、韩应选(撒拉族)共十八人为青海省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2版()
专栏:

全国人大代表于学忠在京逝世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于学忠,因病于九月二十二日在北京逝世。
于学忠生前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于学忠治丧委员会已由杨一辰等二十一人组成。


第2版()
专栏:

过好技术关是干部参加劳动经常化的重要关键
重钢六百多名干部勤学苦练成内行
经过严格的现场操作和技术理论考试,获得“技术操作合格证明书”全公司能够顶替班组定员参加劳动的干部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
新华社重庆二十三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最近有六百多名干部,经过严格的现场操作和技术理论考试,获得“技术操作合格证明书”。这些人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正式顶替班组定员参加劳动。
重钢公司目前共有四千多名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经过这次颁发证书,能够顶班劳动的已经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这些人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可以和工人一样,在同一技术岗位上担负着同等的生产任务。这是重钢今年来坚持实行定时间、定岗位、定职责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制度,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重钢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操作技术,是从今年春季实行顶班劳动以后开始的。当时,大多数从未接触过实际操作的干部,不仅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而且缺乏起码的生产知识,劳动不能过硬,更不能顶替班组定员,与工人担负同等生产任务。一部分由老工人提拔的干部,虽然过去都熟悉操作,但因为他们离开生产岗位的时间较久,加之新技术发展很快,要马上参加操作,也有实际困难。有些人因为不熟悉生产,不懂得操作技术,劳动无从插手,和工人搞不在一起,干群之间感情不易建立。这些干部深刻体会到,能不能过好“技术关”来真正顶替班组定员,是干部劳动能不能经常化、制度化,能不能和工人群众保持最经常、最密切、最广泛联系的重要关键。因此,在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他们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开始了刻苦学习技术的活动。
许多过去在炼钢炉边干了几十年的工人出身的干部,重新回到炼钢炉边,向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徒弟学习操作;一些原来很少参加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多数缺乏一般生产基础知识的机关科室干部,都分别和工人签订“师徒合同”,向工人拜师学艺。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现场练操作、课堂练知识、业余练体力等方法,从各方面刻苦下功夫。每天拂晓或上班前后,各主要车间的“干部练兵场”,都有很多人在勤学苦练基本功。在炼钢、炼铁、轧钢等主要车间参加劳动的干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和工人签订了“师徒合同”,大多数合同都执行得很好。
各级干部在学习操作技术的过程中,首先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们说:只有具备过得硬的思想,才能学到过得硬的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他们都放下干部架子,处处以一个新徒工和模范的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虚心向工人学习。工会干部蔡新民到小型轧钢车间拜师学艺以后,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主动向工人请教,平常干活总是争取到温度最高的地方去磨练,生产上发生了困难,他也同大家一块儿解决。工人们见他象个劳动的样子,都热心把技术教给他。在工人们的帮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蔡新民就熟练地掌握了轧钢操作技术,取得了轧钢“技术操作合格证明书”。在焦化厂、炼铁厂、炼钢车间等一些高温工种拜师学艺的干部,都是这样勤学苦练。有些人的劳保服烧穿了一个又一个窟窿,有些人的脸烤起了红斑,学习还是一丝不懈。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已经取得“合格证”的干部中,有一半左右是由完全的“外行”经过勤学苦练而成为“内行”的。
重庆钢铁公司有关领导部门和许多厂矿车间领导,十分重视干部学习技术的活动。他们采取各种办法为干部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条件。干部劳动管理部门从有利于干部学会一门操作技术出发,合理安排每一个干部的劳动岗位和时间;技术教育部门指定专人,帮助参加劳动的干部签订“师徒合同”,厂矿车间则组织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定期给干部讲技术课。公司还加强了干部劳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评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干部学习操作、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干部们通过过得硬的劳动,不仅取得了合格的操作技术,而且在思想感情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和工人共同劳动在一部轧钢机旁、一座炼钢炉上,力气使在一起,汗珠洒到一起,彼此感情更加深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