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南京农学院附属半耕半读学校积极为公社培育人才
  学生从公社来回公社去
  近三百名毕业生都是公社由农业中学保送来的。他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回到公社参加劳动,很受群众欢迎。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六日电 南京农学院附属半耕半读中等专科学校的近三百名学员,经过四年的培养,已在最近结业,返回农村人民公社参加生产劳动。
这批毕业生在四年学习期间,政治思想普遍得到锻炼和提高,树立了以农为业的思想。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劳动技术和工作能力,也都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农学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江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措施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小型试验的设计和总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学会了一套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家畜家禽饲养管理技术,能够为家畜家禽防治一般的疾病;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普遍能够使用农机具进行耕、耙、播、收获、排灌以及防治病虫害等作业。不少毕业生的体力,达到了强劳动力水平。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后很受生产单位的欢迎。在农村拖拉机站工作的历届农业机械专业毕业生,有的已当上了五好驾驶员、机车车长,有的已被提升为技术员。
这所半耕半读的中等专科学校是南京农学院在一九五八年利用校内实习农场等有利条件创办的。开始时,招收初中毕业生,仅有一个农业机械化专业,主要是培养拖拉机手、农具手和修理工等。从一九六○年起,接受了江苏各地人民公社委托,培训农业中学优秀毕业生。全校除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外,又增设了农学和畜牧兽医专业,根据公社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中等农业技术人才。
学校教学和劳动的安排是一半时间上课,一半时间劳动。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的不同,农忙时不上课或少上课;农闲时全上课或多上课;不忙不闲时,一周劳动,一周上课,便于学生既能劳动,又能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各专业都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四年内学习十三门到十四门课程,理论课的教学总时数达二千三百小时左右,接近了中等专业学校同专业的理论教学时数。在重点专业课的设置上,特别注意从江苏地区的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如农学专业是以防治病虫害、育种、作物栽培为主。在作物栽培中,又以江苏地区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为讲授重点。
四年中,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理论课,又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学边用,使学生学得的专业知识比较牢固。
这所学校从一九六○年开始招收农业中学毕业生起,就确定采用“从公社来,到公社去”的原则,学生由公社从农业中学优秀毕业生中选送,根据公社需要学习有关专业,毕业后仍回原保送公社参加劳动。公社选送的学生中,贫农下中农子弟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并且绝大部分是党团员。


第3版()
专栏:

  科学为增进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医学家、生物学家、畜牧兽医学家和桑蚕学家等在分组讨论会上继续报告研究成果
朝中医学家在分组会上介绍经验
三种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效果卓著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肺吸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已经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朝鲜和中国的医学专家系统地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由于开展了全民性的防治工作和找到了一种治疗肺吸虫的新药剂,已经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消灭了肺吸虫病。朝鲜医学专家李钟斗今天在会上宣读的两篇论文,系统地介绍了朝鲜医学科学工作者在肺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他的报告博得了许多国家医学家们的好评。
为了消灭朝鲜解放前已经在全国各地蔓延很广的肺吸虫病,朝鲜在全国主要疫源地区都建立了肺吸虫病防治站,培养了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并且在全国广泛进行卫生宣传。黑螺是肺吸虫病的主要自然疫源。他们采取集体采集和撒放化学药物,兴修水利工程,以及利用黑螺的天敌——卷棘口吸虫来消灭黑螺的多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朝鲜医学家们还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改进了传统的吐根素疗法,找到了一种疗效高、毒性低、使用方法简便的新药——地斯托民。中国寄生虫学专家毛守白、何琦和内科专家钟惠澜也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介绍了新中国在防治血吸虫病、疟疾和中华分枝睾吸虫病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
血吸虫病和疟疾是我国主要寄生虫病,长期以来构成了对人民健康的巨大威胁。解放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据毛守白报告,全国已有二十四个县市消灭了血吸虫病。中国合成并经过筛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已超过两千种,最近发现的口服新药F30066,对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有良好的效果。为了适应大规模防治工作的需要,医学工作者改进了锑剂疗法,把传统的二十一天的长程疗法,改为三至七天的短程疗法。全国有半数血吸虫病病人用这种方法治疗以后,已经恢复了健康。各地还用中西医和内外科结合治疗的方法,挽救了许多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的生命。科学工作者在消灭血吸虫传染媒介——钉螺和血吸虫虫卵以及防止血吸虫尾蚴感染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经验。
何琦在会上提供的情况说明,中国疟疾的发病率也正在迅速下降。过去依靠国外进口的抗疟药物,现在全部可以自己制造了。有些地区采用伯氨喹啉双程疗法根治隔日疟,效果很好,而且副作用少。何琦认为这是一种适宜于大面积推广的方法。何琦在他的论文里,还总结了全国各个疟疾流行区域的疟疾传染季节、疟原虫种类和各种按蚊(疟原虫传染媒介)的孳生环境、生活周期、嗜血性等,为消灭按蚊、预防疟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论文报告会上,锡兰病理学家拉特纳瓦尔博士、印度尼西亚寄生虫病学家李全信博士和乌干达医学博士吉布卡穆索克,也分别探讨了人体丝虫病的诊断、消灭寄生虫及三日疟在肾症候群中的作用等问题。
如何利用动植物资源改善人民生活
八位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如何充分利用本国动植物资源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是今天各国生物学家共同探讨的主题。
一些亚非国家的生物学家,在今天的会上报告了他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罗非鱼(即非洲鲫鱼)是普遍分布于东非和中非河流和湖泊中的主要经济鱼类,这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鱼已被引进亚洲许多地区养殖。东非科学院生物讲师海德尔(肯尼亚)的论文根据前人和他自己的研究结果,详尽地论述了这种鱼类产卵和孵化的特殊习性。他的研究对发展味美价廉的罗非鱼生产颇有价值。
东非科学院动物学家瓦萨沃博士(乌干达),在会上有趣地介绍了东非数目惊人和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他的论文强调了保护和利用这些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日本是渔业生产发达的国家之一。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柘植秀臣,今天在会上报告了他对幼鱼群条件反射的研究。他通过一些有趣的试验,证明可以培养幼鱼群具有条件反射,避免它们受大鱼的伤害。这种试验对保护鱼类资源有参考价值。
由瓦萨沃博士代替宣读的尼日利亚生物学家埃古的论文,介绍了他们调查整理本国治疗疟疾的药用植物的情况,他们还准备把调查结果编写成一部非洲药用植物志。
尼泊尔植物分类学家潘迪,也在会上介绍了尼泊尔整理和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的情况。他们从发展祖国的医学体系出发,新建立了一个研究所,并设立了六个适合于种植热带和温带药草的国家药用植物种植场。
来自刚果(布)的植物学家马卡尼·列维,从刚果(布)大西洋海岸的地质、地理、土壤、气候等方面,论述了发展刚果(布)农业生产的问题。伊拉克生物学家穆拉德和植物学讲师阿尼,也分别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论述了中国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它的历史发展,从中找出了中国植物分布和周围国家的关系。他的研究对开发和利用中国的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畜牧兽医专家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朝鲜采用兔化毒疫苗根绝了猪瘟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由于广泛采用兔化毒疫苗防治猪瘟的结果,到一九六○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根绝了猪瘟。朝鲜畜牧业专家金钟禧,今天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向各国科学家介绍了这项重大成果。
金钟禧在会上宣读的论文中谈到,兔化毒疫苗是防治猪瘟最理想的疫苗,免疫率达百分之百(包括对十五天龄以上的仔猪)。他介绍了兔化毒疫苗的制作方法,以及朝鲜各地都建立了就地制造疫苗的机构等情况。他的论文还介绍了在根绝猪瘟过程中所获得的几项科学技术上的资料,特别是有关猪瘟诊断的宝贵资料。
索马里、布隆迪和日本的畜牧兽医学家,也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
一九六○年七月独立的索马里共和国,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从事畜牧业生产。今天,索马里兽医专家阿布杜拉希·艾哈迈德在会上作了《索马里畜牧业概况》的论文报告,详尽地论述了这个国家的畜牧业资源。畜牧环境、牲畜种类和繁育、饲养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以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索马里畜牧业的措施。
布隆迪也是一个畜牧业生产占很大比重的国家,皮类是它出口的主要物资。布隆迪畜牧业专家穆塞鲁·鲍文图尔,在会上介绍了布隆迪畜牧业生产状况,并着重谈到了他们在防治各种家畜、家禽疾病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日本代表山口信雄在会上宣读的论文,介绍了他在摄氏十五至二十度的低温下孵育鸡雏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及日本科学家用小球藻发酵饲料喂鸡,提高鸡的产卵率的成就。
今天,各国研究桑蚕生产方面的科学家,听取了朝鲜桂应祥院士关于《蚕体解剖研究上的几点新观察》、泰国农学家安蓬·素旺那本关于《泰国的养蚕业》和中国吕鸿声关于《桑蚕脓病发生的生理生化学研究》等三篇论文。这些论文介绍的有关桑蚕生产中一些新的科学成就,对各主要养蚕国家都有普遍应用价值。


第3版()
专栏:

  北京科学讨论会会外学术交流频繁
科学家连日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专业参观和学术旅行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四大洲各国科学家,在讨论会上探讨各种科学课题的同时,连日来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专业参观和学术旅行。
自从北京科学讨论会开幕以来,北京的科学研究机关、工厂、医院、高等院校和郊区人民公社等几十个单位,热情地接待了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参观中,各国科学家一面仔细观看各种仪器设备,实物模型、统计图表,一面互相介绍有关情况,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很多科学家在参观时还作了笔记,画了草图,拍摄了照片。
各国数学家们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时候,正在北京的十几位著名中国数学家早已在那里迎候他们。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中国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一台大型高速度数字电子计算机,正在进行着复杂的计算工作。中国数学家向各国同行们介绍了中国在天气预报、水坝建筑设计,国民经济统计等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
各国农业科学家们在参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时候,对中国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各种农业机具非常注意,他们在参观中询问了许多问题。苏丹农业部农业研究所所长侯赛因博士说,我最有兴趣的是你们进行农业机械研究的方法,既从实际出发又注意经济效益,这种方法是对头的。锡兰土壤学博士潘纳博克也说,研究机械的人和使用机械的农民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成功的方法。
在协和医院,许多外国医学家对这所医院的设备和管理工作很赞赏。墨西哥肿瘤学家蒙塔尼奥博士兴奋地说:“我参观过许多医院,还没有看到过设备这样完善、管理这样好的医院。”协和医院负责人告诉各国医学家说,协和医院原来是帝国主义举办的,帝国主义者曾预言中国人不可能管好这样的医院。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李钟斗博士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索马里、阿尔及利亚、尼泊尔的医学家们仔细地参观了中国自己制造的各种医疗器械,他们都很称赞中国自力更生发展科学事业的成就。
许多科学家在参观时发现,他们同中国科学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正在研究着共同的问题。他们有的当场提出建议,有的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交流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参观北京电子管厂的时候,向工厂介绍了日本电子管工业生产技术的情况,他建议这个工厂采用一种新的焊接引线的方法。锡兰灌溉工程师麦瓦加南博士在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看到水工模型试验时说,锡兰正在研究洪水分析的设计方法,希望了解中国科学家的经验。
十多位不同国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到远离北京市区一百里的周口店,作了一次有趣的学术旅行。在那里,中国古生物学家尹赞勋和各国科学家们热烈地讨论了猿人的生活状况。新西兰地质学家格兰特—麦基和中国古生物学家周明镇交流了分辨自然石头和石器的经验。日本地质学家告诉大家,他们最近用放射性碳测定的方法,测定了属于两万三千年和一万六千年以前的古代动物的化石。中国地质学家刘东生对这种方法很重视,当场作了记录。直到日落西山,各国科学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国猿人”的故乡。加纳地质学家科久在归途中说:“这次参观太有趣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丰富的原始人类的史料。”(附图片)
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古巴科学家胡利奥·勒·里维兰(左二)、鲁文·罗德里格斯·加巴伊达(左三)、阿洛玛(左一)和阿尔及利亚科学家图里·拉希德(右二)在一起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


第3版()
专栏:

  农村社会主义管家人的热情赞歌
  ——看河南省话剧团的《瘦马记》
  李希凡
河南省话剧团的《瘦马记》在首都公演了。这是首都话剧舞台上继《李双双》《丰收之后》《龙江颂》以后的又一出反映农村题材的好戏。它可以称得起是《李双双》的姊妹篇。《瘦马记》是根据李准同志的电影剧本《龙马精神》改编的。整出戏通过柿树沟生产队喂养一匹瘦马的情节,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主义农村的热火朝天的生产斗争,真实而细腻地展示了两条道路之间的波澜起伏的斗争。这出戏不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渗透着我国社会主义农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英雄气概。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幕一揭开,舞台上就冲击着两条道路的尖锐矛盾。这是山村集镇物资交流会会场的一角。在喧闹的人声中,牲口市交易员王金聚大声地叫喊着:“谁要!谁要!这匹大马一百二十块。”“一匹马才一百二十块!”这可真是便宜货。于是,富裕中农梁斗走来了,这匹贱价马又激起了他发财致富的美梦——“买回去下点本钱喂上三五个月往会上一牵,就是两三千块”。可是,正当梁斗奔忙借钱的时候,这匹贱价马的身旁,却又站上了另外一个着迷的人——柿树沟生产队的队委韩芒种。只不过和梁斗发财致富的美梦相反,这位生产队的管家人是为了集体生产的利益迷上了这匹马——“一百二十块,倒真是咱队的谱。”
柿树沟生产队是个穷队,大牲畜很缺,几千块的大骡子大马,他们是买不起的。而要发展生产,却必须有大牲畜。瘦马能否喂好喂活,固然令人担心,有了大牲畜,就能使生产变样的美好远景,却更加诱人向往。柿树沟生产队的两位管家人韩芒种和副队长李十三,经过反复考虑磋商,又由于韩芒种的坚持,终于买下了这匹瘦马。等梁斗兴冲冲地赶来时,马已经变成了生产队的集体财产。
然而,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饲养员富裕中农梁斗,私人喂养的美梦没有得到实现,反转来却百般刁难不肯饲养这匹公有瘦马,妄图给干部制造困难,乘机再把这匹马捞过来。这并没有难倒柿树沟生产队的管家人。韩芒种在生产队长长水的支持下,勇敢地承担起喂养瘦马的责任。于是,这场斗争在贫农和富裕中农之间、夫妻之间、干部之间更复杂、更深刻地展开了。
梁斗和他的妻子刘翠香,极尽其挑拨之能事。他们一再动摇副队长李十三喂活这匹瘦马的信心,一再用资本主义思想腐蚀芒种的妻子蔡秀真,挑起他们夫妻关系的矛盾,假手于蔡秀真去拉芒种的后腿。不过,这一切鬼伎俩都没有得逞,梁斗失算了。斗争虽然是尖锐的,但芒种在队长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终于将瘦马喂好了,影响了妻子蔡秀真的落后思想的转变,而且和梁斗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彻底揭露了他的可耻的损公利己的思想和偷饲料的行为。
在《瘦马记》的戏剧情节里,这场两条道路的斗争,虽然展现在农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关系里,但由于编导者和河南省话剧团的演员同志们对农村生活是如此地熟悉,如此地体察入微,所以他们在舞台艺术形象的创造里,不仅较充分地描绘了斗争中生活面貌的复杂形态,而且通过斗争细致地、生动地刻划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爱社如家、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韩芒种,是这出戏集中笔力塑造的先进农民的形象。有人说,这是舞台上的男李双双,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象李双双一样,韩芒种也是一个正直无私,维护集体利益的社会主义新人。只不过韩芒种又不同于李双双,他是以自己迥然不同的个性化的精神风貌占据着农村新人的位置。芒种不是一般社员,而是生产队的管家人。在他的身上不只显示了敢于挑重担子、敢于斗争的农村干部的优秀品质,而且集中地体现了贫下中农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理想。他不为穷队的生产落后而气馁,而是满怀热情地展望未来,脚踏实地地奋发图强。在舞台上,庞健民同志扮演的这个坚定质朴的农村管家人,放射着夺目的精神异彩,令人信服地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社员所信赖的农村干部的形象。记得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六年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合作化的带头人陈学孟》一文的按语中,就对文学艺术提出过创造农村干部先进人物形象的要求:“这里又有一个陈学孟。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还没有去找他们。”近年来我们的文学艺术家虽然找来了梁生宝、赵五婶的新人形象,但仍属凤毛麟角,韩芒种可以说是第三个成功的“这类英雄人物”的形象。
生产队长长水虽然不是这出戏刻划的中心人物,但剧作者简单几笔的勾勒,就画出了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队长的形象。长水和芒种一样,有着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大志。热情积极,思想敏锐,刻苦耐劳,阶级路线明确,这正是我国真正掌握着社会主义农村命运的管家人的概括写照。
副队长李十三,虽然有怕负责任轻信梁斗的缺点,但作为生产队的管家人,剧作者仍然生动地刻划出他的兢兢业业维护集体利益的好品质,即使是在他的怕负责任的思想矛盾中,也还是渗透着珍惜集体劳动成果的细腻的感情。贾林箐同志塑造的这个人物的舞台形象,生活气质和个性,都是非常生动鲜明的。
和这些人物相对照,这出戏还突出地塑造了两个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代表人物——梁斗(王宝善扮演)和刘翠香(郭怡扮演)这两个人的损公肥私、刁诈奸滑的生活思想面貌,被剧作者和演员发掘得很深,他们的嘴甜心苦,搬弄是非,几乎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使人能够触摸到富裕中农的丑恶灵魂。人们可以看得出,编导和演员对富裕中农的精神状态把握得既准确又生动。
这出戏不只人物性格鲜明,戏剧情节丰富,场与场之间结构得巧妙紧凑,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生动的悬念,而且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社会主义农村的浓郁的生活情趣,在剧场里不断地激起观众的笑声。


第3版()
专栏:

  卑鄙的阴谋 光荣的斗争
  ——访日本科学代表团副团长井上清教授
  本报记者
离开正在中国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的日本代表团副团长井上清教授的住所,已经一天了,我的心情仍然无限激动。这位日本学者对美帝国主义文化科学侵略的控诉,令人深切地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所谓“科学援助”、“科学交流”、“科学协作”,实际上是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阴谋中的最卑鄙的一个部分;而井上清教授描述的日本广大爱国科学工作者反对美帝国主义者的英勇斗争,给人以必胜信念,令人十分敬佩。
如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帝国主义和日本政府互相勾结,积极推进科学研究上的日美合作计划,先后成立了“日美科学委员会”、“日美文化教育合同会议”、“日美知识交流委员会”,以及专门研究中国问题和东南亚问题的“现代中国研究机构”和“东南亚洲研究所”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井上清教授说:“这些日美科学协作的机构,表面上是学术研究机构,实际上是日美军事同盟,是政治性、军事性极为浓厚的研究机构。”
接着,井上清教授用大量事实揭发了这个问题,他说:“在这些研究机构里从事研究工作的美国科学研究人员,有些干脆就是美军,有些是美国军事研究部门的军事研究人员。不但如此,美国还通过巨额赠款,拉拢、操纵日本的科学工作者,为它们的军事科学服务,为侵略计划服务。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美国对日本理学、农学、医学等基础科学的赠款即达二百零三万美元。”但是,井上清教授说,“这只是美国赠款总数的一部分而已。”
记者不禁问:“这些人研究什么呢?”井上清教授说:“日美科学委员会的共同研究题目是:关于太平洋的学术研究;关于太平洋的动物、植物和生态的学术研究;癌及其他病菌的研究等等,表面上是学术研究,其实,都是军事科学的基础研究。例如:关于西部太平洋海底的调查,就和美国在日本停泊原子力潜舰有关,因为要在这一地区停泊原子力潜舰,就需要知道西部太平洋海底的情况;再如稻热病菌的研究,美日科学家共同研究试验了哪些烈性农药能杀死哪些稻热病菌,可是,反过来,他们也从试验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即哪些稻热病菌对哪些烈性农药最具有抵抗能力。这样,稻热病菌的研究,就成为美帝国主义细菌武器研究的一个部分了。”
这位学者低沉的嗓音里充满了激愤,他说:“美帝国主义企图用这一研究成果,为它在越南南方进行的特种战争服务。因此,它们在日本选择了一块和越南南方气候、水利、土壤条件大致相同的地方,进行了多次稻热病菌的试验,获得毒性极强的稻热病菌,然后,企图把它洒在越南南方的稻田里,破坏越南南方的庄稼。”
这一令人听了发指的事实,记者也曾从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的越南南方代表团团长阮文孝教授那里得到更具体的证明。阮文孝教授说:“美帝国主义在对越南南方的特种战争中,洒下了许多极毒的病菌,这些病菌掉在树上,树叶脱落,掉在田里,庄稼枯死,落在人畜身上,重者身死,轻者受伤。”难怪井上清教授在和记者谈话时,一再愤慨地说:“日本的科学工作者抱着发展生产、造福人类的善良愿望,可是却不知不觉被美帝国主义利用了。对日本广大科学工作者来说,只有坚决揭穿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并积极开展斗争,才能使日本的科学事业走上正常、健康的发展道路。”
谈到这里,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转到日本科学工作者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问题上去了。记者请井上清教授谈谈这个问题。井上清教授向记者追述了一些感人的往事。
“一九六一年秋天,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些研究生,发现了‘现代中国研究机构’的阴谋,号召日本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揭穿美帝国主义的阴谋。东京各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纷纷响应号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讨论了‘现代中国研究机构’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的实质。在这一基础上,日本各地三百多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纷纷赶来东京,聚集在明治大学,举行了日本科学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讨论会,会上进一步揭发了‘现代中国研究机构’的实质,讨论了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科学工作者如何展开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如何和广大人民相结合等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觉悟,坚定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信念。纷纷要求公开‘研究项目’,表示‘坚决不接受美国援助的不干净的钱’。当时,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年青科学工作者,在拒绝美援以后,立即会碰到研究资金缺少等等困难,可是,他们也坚决表示:‘不接受援助’。讨论会后,一些人遭到了无理的迫害和打击,甚至受到开除、失业的威胁,但是他们仍然积极斗争,拒不屈服。不久以后,美帝国主义又阴谋在日本成立‘东南亚洲研究所’的时候,他们组织了‘反对东南亚洲研究所的对策协议会’,密切监视这一研究机构的研究动向,并要求解散这些为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有些研究中国问题的日本学者拒绝研究这些研究机构里有关歪曲中国情况的资料、记录,要求通过和中国友好交往,获得可靠的、正确的资料,作为研究的依据。”井上清教授说到这里,话音由低沉转为激昂,充满了对自己人民的无限自豪,充满了对卑鄙的美帝国主义的无限蔑视。
井上清教授继续说:“通过这一震惊日本学术界的反美斗争,‘现代中国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不得不缩小了,有些也被迫公开了。日美共同研究这个招牌,已经不能象当初预想的那样,公开动员日本的科学工作者了。”井上清教授的介绍,生动地反映了日本科学工作者在反美斗争中的光荣历程,也反映了日本人民在反美斗争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斗争精神。
但是,日本科学工作者和日本人民今天的处境毕竟是艰难的,企图使日本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美日反动派,不可能不对日本爱国的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因此,井上清教授指出:美帝国主义是不会甘心的,它一定会采取各种各样更加阴险的手段拉拢、操纵日本科学工作者和科学研究机构,为它的侵略政策服务。日本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者还存在的今天,作为一个正直的科学家来说,一定要高举反帝、反殖民主义的大旗。
听了井上清先生的介绍,更坚定了这一信念:日本科学工作者,一定能和亚、非、拉、和大洋洲的广大科学工作者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担负起使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责任。为保卫世界和平,为维护科学尊严,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滥用科学成果屠杀人民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