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的文章
本报讯 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一九六四年第五类——地理第二期刊登了艾·勃·瓦列夫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莫斯科大学《罗蒙诺索夫讲座》上的报告,题目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全文如下: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有着区别于同它们相毗邻的其他地区的许多共同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类似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和地下资源、高度的土地开垦率、农业专业化及与此有关的农业原料的工业加工情况相近。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的还有共同的运输地理状况及与之相联系的运输职能。这些地区拥有大批的劳动力可以更广泛地吸引到生产中,首先是工业中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有着一系列经济远景发展的共同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共同办法。在这里可以具体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某些相接壤的土地上的生产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共同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由一些国家共同努力来解决才是合理的。
多瑙河下游地区不久前在经济上还是落后的,工业很薄弱。农业以生产谷物为主,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在这些地区展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任务:在考虑到正在加强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更合理的生产力结构和更好地配置生产力。应当考虑到,在多瑙河下游地区,战前建立起来的物质生产基础(特别在工业中)是很薄弱的(布加勒斯特区除外),因而战后对新企业的布局没有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开始得要早得多)那样产生重大影响。
在目前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合过程正在加强的情况下,探求不仅是某些国家内部的,而且是几个毗邻国家的某些地区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更合理的组成方向,有很大意义。因此,在发展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多瑙河沿岸地区的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重要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主要的是这些地区的工业化问题。这些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是什么呢?工业化在目前和将来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
第一,这些前提包括当地的天然资源,这些资源正在越来越广泛和充分地投入生产。这些资源中,就经济价值而论,首先是大片黑土地带,以及具有天然肥力的冲积草原土壤。厚层的沉积岩蕴藏着由礁湖形成的矿产——石油,天然瓦斯、石岩和少量的煤(主要是褐煤)。在多瑙河沿岸地区的边缘地带有丰富的水泥原料——石灰石和泥灰岩,植物资源——伸向多瑙河的南喀尔巴阡山和巴尔干山脉两麓上的森林,以及河滩地,特别是多瑙河三角洲上的大片芦苇。宽广的多瑙河流经这一地区的中部,它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根据多年来的材料,在河口部分每年的流量达两千零三十亿立方米,即平均每秒钟六千三百立方米),这些水利资源可以广泛利用来灌溉和大量发电。据统计,利用多瑙河下游(从土尔努—塞维林到苏利纳)的水可以灌溉将近三百万公顷土地,并在中等流量的年份发电将近两百七十亿度。
第二,这一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面积将近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两百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八十人。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工业中就业的不到五分之一。由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迅速机械化,这些地区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后备劳动力。
第三,罗、保、苏多瑙河沿岸地区有着有利的运输地理条件,因此有可能发展依靠通过运费低廉的多瑙河—黑海航路而来的原料和燃料进行生产的某些工业部门。这些地区靠近乌克兰最大的重工业区——顿巴斯、德涅伯河沿岸地区以及这些工业区的出海口——敖德萨——伊里切夫斯克、尼古拉也夫、赫尔松和日丹诺夫,这对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具有特殊意义。
第四,这些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和经验,可以在进一步发展某些对它们更有前途的部门,如石油、机器制造和食品工业过程中广泛采用。
由于日益广泛地利用上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由于同社会主义国家其它地区的日益扩大的经济联系,一九六三年多瑙河下游地区已经生产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或者战后恢复时期末期(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多七——八倍的工业品。以后十五——二十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还将更大。就是在目前也能清楚地看到正在形成的多瑙河下游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基本环节,在世界社会主义经济范围内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专业化,以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之间的基本生产联系。
这一地区的特点,首先是石油—动力—化学生产有完整的过程,它不仅在地区上正在大大扩大,而且日益增建生产的更高“层”,特别是其中的化学部门。这一石油—动力—化学生产过程是以石油储藏量相当丰富为基础的,这些油层首先是在罗马尼亚的普洛也什蒂地区发现,而后又在阿尔杰希、奥尔登尼亚、布加勒斯特地区发现。罗马尼亚在南喀尔巴阡山南麓地区以南直至接近多瑙河的地区,发现了新的石油和瓦斯产地。在多瑙河的对岸(右岸),即在保加利亚的普列文和弗拉查专区,不久前发现了石油和天然瓦斯的原始矿层,那里正在展开对保加利亚来说规模最大的石油和天然瓦斯的开采,接着就进行加工。在距离罗马尼亚的加拉茨不远的一个地区的东部边沿地带和苏联的列尼附近也发现了石油和瓦斯产地。在开采出来的石油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初步加工的基础上,强大的化学工业正在发展,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例如布拉兹的强大的联合企业,之后在保加利亚北部也建立了类似的联合企业。
同石油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大规模的石油机器制造业,石油机器制造业将促进多瑙河沿岸地区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其它地区的石油和瓦斯的勘察和开采。还出现了其它一些大型的、本地区的和区际的机器制造工业企业,它们所用的金属是从外边运进来的(主要是从顿巴斯、阿速夫海沿岸和德涅伯河沿岸一带运进来的)。属于国际的有(加拉茨、瓦尔纳、鲁塞、奥尔特尼察和土尔努—塞维林的(大型造船工厂;出产水泥工厂成套设备的一些工厂。水泥工业本身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在保加利亚的德夫尼亚河、贝利—伊兹沃尔、普列文,在罗马尼亚的密吉迪亚、费尼以及特尔古—纪乌的一个新的大工厂),其一部分产品远运区外。农业机器制造业(主要中心是布加勒斯特和鲁塞)和成套灌溉设备制造业(普列文和维丁)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在今后的年代中,多瑙河下游地区机器制造业将拥有必要的冶金基地,这个基地将部分地利用克里沃罗格矿区的矿石。目前正在兴建的预计年产四百万吨钢的加拉茨联合工厂将成为这一基地的基础。在加拉茨、洪尼多阿拉和雷希察(都在罗马尼亚)、索菲亚(克列米科夫)和德涅伯尔附近的一些冶金联合工厂正在计划根据钢材品种实行精确的专业化。这样,多瑙河下流地区和与之毗邻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其他地区之间的黑色冶金和机器制造工业方面的生产联系将得到加强。
造纸工业取得重大的发展,它的特点是利用地方原料基地,加工芦苇和麦秆:布勒伊拉附近的基斯岗的和伊兹梅尔的联合工厂以芦苇为原料,帕拉祖和克拉拉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布考夫齐的工厂以麦秆为原料,在保加利亚多瑙河右岸的锡利斯特拉正在建造一所以麦秆为原料的工厂。
在那些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地区内部意义的化学工业部门中,日益扩大氮肥的生产(在奥尔登尼亚——克拉约瓦,尔后在保加利亚的西北部)、磷肥的生产(在多布罗加—纳伏达里)、综合肥料的生产(在土尔努—马格里利)和碳酸钠制品(在里沃拉和德夫尼亚河利用地方盐矿)。
食品工业具有重大意义,其制品广销至多瑙河下游地区之外,其中特别是罐头工业(水果、蔬菜)、酿酒业产品以及制糖业和榨油业的部分产品。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多瑙河沿岸地区的燃料动力基地问题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在多瑙河下游地区,正在形成燃料动力工业的特殊结构和专业化。其特点是,石油液体燃料的生产在数量上超过了地区的需要,而高热固体燃料则不足。大量的石油制品外运,特别是运往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地区,而从顿巴斯则运回用于发电或炼焦的硬煤。
多瑙河下游地区正处在建立功率强大的电力设备的阶段。一九六三年前,该地区在布加勒斯特—普洛也什蒂工业区只拥有一些中等功率的火电站。在今后五至七年内将建立起若干个发电能力分别为四十万到七十万瓩的大电站。其中有下列地区的火电站:克拉约瓦地区(用褐煤发电)、普洛也什蒂(布拉兹)地区(用瓦斯和石油制品发电)、加拉茨(用瓦斯发电)、瓦尔纳和鲁塞(用顿涅茨煤发电)。与这一批火电站组成为一个总体的将是在多瑙河铁门附近(土尔努—塞维林以西几公里处的古拉—维伊—西普闸门附近)和伊斯拉兹—索莫维特闸门附近(在奥勒特河流入多瑙河处以西数公里处)投入生产的首批大水电站。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有一批新的电站投入生产,其中包括一些利用罗马尼亚境内切纳沃达附近多瑙河水级的一个新梯级发电的电站。但多瑙河下游地区由于高速度的工业化而感到本身电力不足。所以规定从苏联西南地区把这里缺少的电力输送到这一地区。在这方面,德涅斯特河下游的强大的库楚尔甘电站(二百四十万瓩)要起重要的作用。但应该仔细权衡的是,哪一种方案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是从库楚尔甘火电站远距离输运电力,还是在保加利亚东北部(例如在瓦尔纳地区)建立强大的火电站利用从日丹诺夫港口通过海道运达的顿涅茨煤发电。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有利的事实,即一九六三——一九六四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列入了经互会国家统一的电力系统。这一点对保加利亚的北部特别重要,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迄今由于电力奇缺而受到阻碍。
现在,尤其是将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地区的工业地理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越来越深入的经济联系、新的自然资源投入生产和大量用水生产部门对水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对这些变化起着特别重大的影响。与上述第一个因素有关的是;在与乌克兰工业地区的联系加强的情况下,工业正在一定程度上向东方转移。鲜明的例子是,在海路运输和多瑙河运输的衔接点附近建立加拉茨大型冶金综合工厂,那里用的铁矿石运输方便,距离苏联领土总共约二十公里;在保加利亚东北部首先利用从乌克兰运进的金属发展机器制造业。特别应当指出,在苏联需要的影响下,并在苏联巨大的技术援助下,在这一地区的东部、特别是在加拉茨和瓦尔纳发展大型造船业;在瓦尔纳和鲁塞建立保加利亚北部最强大的电站,利用通过水路运达的乌克兰煤来发电。
同上述第二个因素,即同开采新的地方原料资源相连的是:工业向多瑙河下游地区原先纯农业地区转移。其鲜明例子是,奥尔登尼亚和保加利亚西北部利用新发现的石油矿层、天然瓦斯和褐煤而实行工业化。
工业也向多瑙河两岸地区发展。不久前,多瑙河下游地区的工业多半集中在喀尔巴阡山和巴尔干山脉一带或者背着多瑙河铺设的铁路干线附近。除了加拉茨、布勒伊拉和鲁塞这样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以外,多瑙河沿岸大工厂为数很少。今后多瑙河将越来越有力地吸引新的工业,这不仅是因为河运的繁荣和多瑙河通航条件的改善,而且是由于一系列部门对工业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无论是罗马尼亚南方,无论是保加利亚北方,还是乌克兰的敖德萨州都缺水;在这些地区设置用水量很大的企业是有困难的。特别是化学工业和造纸工业工厂。因此,多瑙河下游地区造纸工厂的大规模建设,由于原料、运输和供水条件,都集中在多瑙河沿岸。例如:苏联的伊兹梅尔,罗马尼亚的基斯岗和克拉拉希,保加利亚的布考夫齐和锡利斯特拉。多瑙河畔的土尔努——马格里利市和斯维希托夫市正在建设化学工厂,并且还在计划建设新的工厂。还有许多蔬菜罐头工厂和制糖工厂座落在多瑙河沿岸。多瑙河对工业的吸引作用还将由于河上强大水电站的兴建而大大增长。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问题。多瑙河下游地区是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高度商品农业的最肥沃的地区之一。为此,这个地区拥有便于机器耕作的大片肥沃土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充足的热量和持续长久的生长期(这里可以一季两播)。广泛采用人工灌溉的办法可以大大减轻气候干燥的后果(虽然最大降雨量是在春天和夏天前半期,但是全年雨量不多——三百五十至五百五十毫米,因此作物常常感到水分不足)。在这方面,这一地区拥有象多瑙河这样的巨大水源,它流经这个地区差不多长达一千公里。这个地区还拥有培植一系列有价值作物(特别是蔬菜、水果、葡萄)的优秀专家干部。现在多瑙河下游地区已经在向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其他地区供应不少谷物、蔬菜、葡萄、水果及其加工制品。但是在利用有利的可能性来扩大灌溉农业和增加对土壤所施的化肥的数量(为此目的在这个地区已建成和正在兴建许多工厂)的情况下,这个地区可以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把商品农产品的生产增加数倍。目前从多瑙河及其一些支流所灌溉的土地上,已经可以收获比非灌溉田地高一两倍的收成。
多瑙河下游地区在灌溉耕作条件下再加上使用化肥,可以得到稳定的收成,例如小麦每公顷收四十至五十公担,脱粒用玉米收七十至一百公担。现在多瑙河下游地区是整个多瑙河流域最大的灌溉农业区。今后它将成为欧洲南部最大的灌溉农业区之一。在这个地区内已有将近五十五万公顷的土地可以灌溉,其中近三十六万公顷在保加利亚北部,十六万公顷在罗马尼亚南部,三万公顷在乌克兰敖德萨州的西南部。这个地区将来可以保证近三百万公顷的土地得到灌溉,其中罗马尼亚占一百六十万公顷,保加利亚占一百二十万公顷(其中将近八十万公顷是直接采取多瑙河水),敖德萨西南部(列尼区、伊兹梅尔区和基利亚区)占一百二十万公顷。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多瑙河沿岸的低地在许多地方是用土坝土堤防护的。但是,在发生河水暴涨的情况下(例如一九六二年春天),这些土坝并不总是能够防护附近的农田免遭水灾的。只有借助于强大的水利设施(堤坝、水库),才能在相当的程度上调节多瑙河的流量,并将大片肥沃农田受淹的危险减少到最小限度。因此,多瑙河沿岸国家共同努力建设这种综合设施,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多瑙河下游地区在变为强大工业化地区的同时,今后将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范围内比现在更加重要的生产商品性农产品的地区。依靠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同农业的高度的物质技术保证相结合,这个地区将能成为欧洲谷物(首先是小麦和玉米)、蔬菜和一系列技术作物收获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现在它在这方面还落后于许多其他地区。
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大家庭范围内更加合理地发展这些地区的专业化的过程中,解决最有效地综合利用多瑙河的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
多瑙河,特别是它的下游,长时期以来是从政治上、经济上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苏联隔开的边界。只要提一下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整段多瑙河上(四百七十一公里)未曾有过一座桥梁这一事实就够了。然而,这条巨大的河流在现代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为附近地区生产力的高涨提供巨大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多瑙河流域广大地区上形成的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使得现在能够广泛地利用这种可能性。多瑙河现在日益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多瑙河沿岸地区的联系轴心。但是,只有在完成了至少下列两个重要条件的情况下,多瑙河的利用才能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即:(1)综合解决运输、动力、灌溉、工业供水和城市供水、捕鱼、芦苇利用等问题;(2)多瑙河沿岸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进行密切的科学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本文篇幅有限,不能充分研究与综合利用多瑙河有关的全部问题,即使仅限于多瑙河下游。因此我们仅举一些个别的例子。
战后时期多瑙河沿岸国家经济联系的急剧扩大,使得必须更加广泛地利用廉价的多瑙河水路运输。仅自一九五○至一九六○年多瑙河沿岸港口的货运量即从一千三百九十万吨增加到四千一百七十万吨,而在此后的几年中货运量又有了更大的增长。其中沿河往上游运的货物量大大地超过了沿河往下游运的货物量。这首先是由于多瑙河三角洲区域内有大量铁矿、煤以及其他大宗货物是沿河往上游运的。这些货物成批地从克里沃罗格和顿巴斯启运,然后沿铁路,尤其是沿黑海而抵达多瑙河——黑海转运港口、伊兹梅尔、列尼,其次是加拉茨和布勒伊拉,而后再由上述港口用内河船只沿多瑙河上运。多瑙河上的延伸好几公里的喀山峡谷地带、即通常称为卡塔拉克特的地段和铁门地区给多瑙河的货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一地段有好多险滩,河床骤然变窄(自七百至一千米缩减到一百五十米),有些地方的流速达每小时十四至十八公里。卡塔拉克特地区使利用多瑙河航运的可能性大大受到限制。铁门地区大坝的建设将使水位提高三十三米,所形成的水库将长达一百五十公里。其结果将使至贝尔格莱德为止的整个航线的最低深度达三点五米以上。水坝两旁的巨大水闸将使这一地段的吞吐能力大为扩大:水利技术建筑投入使用后可使吞吐量从以前的每年一百二十万吨增加到五百五十万吨。水坝旁将建设多瑙河上最大的(就可能建设的而言)水力发电站。在铁门一带的两岸山峦起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不要求迁移大量的居民,也不会损失大量的耕地。但是在多瑙河下游建设其他水电站时应该考虑到,建设大型水库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问题在于,多瑙下游(沼泽三角洲除外)沿岸都是些人口稠密和几乎完全是已开垦的肥沃的农业地区。多瑙河沿岸国家没有大量的后备土地,从廉价电力和改善多瑙河水运所获得的利益并不足以补偿多瑙河水淹没许多居民点和有价值的农业用地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以防止保加利亚、苏联、特别是罗马尼亚接近多瑙河的地区被淹。另一方面,如果能把多瑙河下游的水位提高即使几米,就能使中等海船不仅可以象目前那样沿多瑙河航行至布勒伊拉(目前排水量五千——六千吨,吃水六点五米的货船可沿苏利纳支流进入这一港口),而且可以在多瑙河全线通航,同时还可使灌溉用水价格低廉。为此目的,计划在铁门以下的三个地区——伊斯拉兹—索莫维特闸门地区,切纳沃达闸门地区和伊兹梅尔——土耳恰闸门地区(或按另一方案在奥尔洛夫卡—伊萨克查闸门地区)截断多瑙河。在上述的水坝上将铺设铁路和公路,它们将承担一部分保、罗、苏三国间迅速增加的陆路货运。在这之前,除十九世纪末建设的切纳沃达大桥和一九五四年建设的“友谊桥”(朱尔朱和鲁塞之间)之外,还将在多瑙河下游的布勒伊拉和希尔索瓦两处建设桥梁。
由于多瑙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合理使用三角洲的土壤、植物和渔业资源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罗马尼亚和苏联的共同努力是特别重要的。这些问题中包括把使用沿河床地区的肥沃土地来发展农业和种植芦苇,同保留鱼类产卵场合理地结合起来。在这一地区存在这样的问题:多瑙河下游的大型港口:伊兹梅尔,列尼,加拉茨,布勒伊拉之间实行更合理的专业化和协作,这些港口彼此相隔仅仅几十公里,并且执行着相似的职能。
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的分析表明,将来组成多瑙河下游国家间生产综合体的客观前提是存在的,这个综合体在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范围内在下列方面实行专业化:石油瓦斯化学和机器制造业的一些部门(石油机器制造、造船、电气技术、农业机器等等);集约化地利用水浇地种植谷物、蔬菜和葡萄,发展以它们为原料的食品工业部门;为利用多瑙河—黑海便利的水运和多瑙河下游流域的陆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运输需要服务。由此可见,必须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出发,从整个多瑙河下游国际生产综合体的最有效的发展出发,仔细地研究多瑙河下游新的大型工业项目布局的条件。
多瑙河沿岸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其中包括地理学家,可以并且应该更广泛地参与解决最有效地综合利用多瑙河资源的工作。为此目的,例如,苏联、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地理学家共同参加弄清多瑙河下游地区发展的最合理的方向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