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放手与耐心
农村中的知识青年日益增多,怎样使他们尽快地提高技术水平,成为赶车、扶犁、点种、扬场样样农活拿得起的庄稼人,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吉林日报六月十二日的《见闻谈》中列举了通榆县开通公社和平大队高家段生产队的一件事:全队对农活拿得起放得下的老手只有七个人,在今年开犁播种的时候,需要十几副犁杖同时下地,扶犁的人怎么也分配不开。怎么办呢?队长和老农们商量,一致的意见是:放开手,让青年去闯!知识青年何树发跟老农崔景显学扶犁,开始,心急手笨,扶了一个来回趟,铧子打了。崔景显认真地帮助他找出了打铧的原因,又重新给他换铧,鼓励他再干。不料,因为把犁梭放深了些,铧子又打了。他灰心地对崔景显说:“我算扶不好,还是让我干别的活吧!”崔景显耐心地说:“小孩学走路,难免要摔跟头,能因怕摔就不学走路吗?”何树发继续跟着师傅学扶犁,一个春天,到底把扶犁的技术学会了。
这篇《见闻谈》说,帮助知识青年学技术,既要大胆放手,又要热情耐心。要放手,是因为知识青年最缺乏直接知识,只有放手让他们到实践中去闯,才能增长才干。要耐心,是因为掌握任何农活的操作技术,需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难免不遇到挫折的。这就需要老农们像崔景显那样热情耐心地既教技术,又帮思想,使青年人更快地闯出来。
事情要群众来办
江苏丹徒县丹徒公社赵家生产队队长江志清,看到有些社员栽秧不合规格,担心影响今年稻谷产量,想要社员拔掉重栽。公社党总支书记韦幸福要他组织插秧手到田头看看议议再说,结果,大家商量出了保证栽秧质量的办法。这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前一种在群众中行不通,后一种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六月六日的南京新华日报就此发表一篇漫谈说:事情是要群众来办的,任务是要群众来完成的。办不办、完得成完不成?怎么办、怎么完成?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由群众来研究、来解决。当事情变成群众自觉的要求、任务变成群众自己的任务,就会办得很好,完成得很顺利。赵家生产队组织插秧手田头会诊,较为顺利地解决了插秧质量问题,这说明:好的愿望、好的主张,必须有好的作风、好的方法来保证,才能落实。这种作风和方法,就是群众路线的作风和方法。
漫谈说,解决任何问题,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赵家生产队队长要社员拔掉重栽,就是一种简单化的表现。这样做,不能启发群众把坚持插秧质量变成自己的事情,倒会损害干部同群众的关系。这种同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作风和方法不克服,再好的愿望和主张也会落空。
互不干扰的新风尚
空军直属机关大院的十一号楼里,住了七百多人,有干部、战士,有家属、职工。他们各有各的作息时间。半夜里,司机出车,警卫班上岗;拂晓前,炊事员做饭;白天,值夜班的同志又要睡觉;……尽管是这样
“杂”,这样“乱”,他们却做到了“互不干扰”、常保安静。这对生活、工作,都有莫大的好处。
这是解放军报六月十三日一篇短文叙述的事实。短文的作者接着说,由此,我想起了几位中央首长在陕北时的一段生活故事。当时,毛主席和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同志住在相连的两间半窑洞里,这儿除了开会,简直静极了。主席进出时生怕影响别人,总是轻轻的;半夜工作太疲劳,偶尔出去散散步,连手电筒也不开。恩来同志清早起来,有时咳嗽总是到院子里去。弼时、定一同志每天吃饭早,就到警卫人员住的棚子里去吃,很怕碗筷响声惊扰别人,……这种精神多么感人!
短文说,其实,走路轻点,说话轻点,关门轻点……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并不是什么难办的事。只要我们没有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遵守公共秩序,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关心、体贴别人,我们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就会出现像空军直属机关大院那种互不干扰、常保安静的环境。


第2版()
专栏:

纪录片《登上希夏邦马峰》将上映
新华社十七日讯 反映中国登山队征服希夏邦马峰的长纪录片《登上希夏邦马峰》,最近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不久将在各地上映。
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纪录了这次登山的过程。其中包括登山健儿穿过巍峨耸立的冰塔林、越过重重的冰雪陡坡、战胜强劲的高山风和漫天雪雾、在五千八百米营地高歌畅舞和五星红旗飘扬在希夏邦马峰顶等动人情景。观众还可以看到登山运动员们在冰天雪地里苦练硬功夫以及各地有关部门特别是西藏人民支援登山队的镜头。影片还有冰雪世界中的奇景,以及雪崩和高山旋风等难得的镜头。
这部影片的主要部分是由登山队员拍摄的。这些队员是运动健将邬宗岳、张俊岩、王振华、刘大义、石竞,一级运动员杨德有和曾曙生。参加拍摄的摄影师是解廷勇和王瑞华。影片中攀登顶峰的镜头,就是突击队员们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站在难于立足的冰雪坡上拍摄的。


第2版()
专栏:

骄傲自满产品变下等
虚心学习质量又上升
马鞍山联农锅厂找到病根奋力赶先进
据安徽日报报道 在马鞍山市联农锅厂有三种不同的锅。第一种是中上等锅,第二种是下等锅,第三种是上等锅。这三种不同质量的锅,反映了这个厂领导上三种不同的思想,即:比较虚心,很不虚心,真正虚心。
这个锅厂是在一九六一年九月建立的。当时厂领导认为工厂是新摊子、新工人、旧设备、没有经验,要虚心学习。于是,先后组织五十多人到繁昌、阜阳、芜湖、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职工们兢兢业业,努力生产,使铁锅质量逐步提高到中上等水平,锅的成本在去年上半年是全省最低的,受到有些销售单位的赞扬。
在受到销售单位的赞扬以后,厂里领导同志有些沾沾自喜起来。干部开始不深入现场了,对别的工厂的长处也就看不见了。虽然有时也派一些人出去学习,但总是挑人家的毛病多,学人家的优点少。结果是锅的质量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降为下等,产品成本也不断提高。当时有七个省市的供销部门坚决要求退货和减少订货,在今年二月全省同行业产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倒数第一名。
今年二月以来,马鞍山市掀起了学毛主席著作、学解放军、学大庆精神的热潮,比学赶帮竞赛在全市热烈地开展起来。联农锅厂的工人们纷纷向领导上提意见,要求他们穿上工作服,放下干部架子,和工人一起摘掉落后“帽子”,力争上游。厂领导干部通过一连串的学习,特别是工人们的“将军”,猛省过来了。在职工大会上,党支部书记和厂长诚恳坦率地向全体职工检讨了骄傲自满思想,决心改变过去“坐府”办公的坏习气,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争取彻底改变落后面貌。
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这个厂决定首先消灭双锅脐、鸡毛缝和气孔。全厂的负责干部以及在这个厂蹲点的市手工业局工作组的干部,和工人一起在炉旁、铸场、模房一起生产劳动。
为了彻底消灭双锅脐、鸡毛缝、气孔等毛病,他们一面认真推行过去从外地学来一直没有推广的经验,消灭了双锅脐;一面又派老工人出身的副厂长柳家源赶到繁昌、芜湖等地锅厂学习,并请芜湖民生锅厂派人来帮助,研究出消灭鸡毛缝的一套操作法,很快就基本上消灭了鸡毛缝。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攻下了气孔、沙眼等十几项质量关。
三月下旬,厂长连吉昌带了几口不涂铅粉、未加修饰的新锅,参加了全国物资交流会,立即受到了七省、十二市代表的好评。耳锅被誉为全国第一,平锅仅次于繁昌有百年铸锅历史的同和祥锅厂。有八个省、市的供销部门争相订购他们的新锅。
联农锅厂这次听了这些赞语,再也不把它当作骄傲自满的本钱了。他们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冷静地找自己的缺点。他们把许多锅厂平锅和耳锅的优点集中起来,准备进一步把锅的表面搞得光滑一些,锅脐铸得更整齐一些。并且规定:不合标准的锅,不准出厂。万一有次品出了厂,也保换保退,如果用户认为不需要退,也一定包修。最近,他们还派人到四川省江津地区,把去年销售出去的近千口孬锅,如数补给了好锅。


第2版()
专栏:

登山队员谈征服希夏邦马峰体会
革命精神和过硬本领是胜利的保证
新华社十七日讯 胜利征服希夏邦马峰的中国登山英雄们,最近在北京向本社记者谈到这次登山成功的重要经验时强调指出,坚定不移的革命硬骨头精神,和能适应实战需要的过硬本领,是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悬崖再高没有我们的斗志高
登山队员们说: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又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因此我们一方面树立了不征服希夏邦马峰决不回头的坚定信念,我们共同的决心是:“冰雪再硬没有我们骨头硬,悬崖再高没有我们斗志高”;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特别是在身体和技术上都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决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轻率地迈出一步,哪怕是微小的困难也要严肃对待。过去几年来的登山活动,使他们深深认识到:只要敢于正视困难,并且用顽强的意志去迎接困难,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只要敢于胜利,并用积极的手段去争取胜利,任何胜利都可以赢得。
他们说,实际上,当我国登山队在一九六○年五月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以后,征服唯一的从来无人攀登过的拔海八千米以上高峰——希夏邦马峰,就很自然地提到日程上来了。开头,我们找过很多登山书籍,但是就是找不到希夏邦马峰的有关情况,更找不到攀登希夏邦马峰的经验,因为它在世界登山史上还是一座绝对空白的“神秘莫测”之峰,所以我们不得不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征服地球上这个最后的拔海八千米以上高峰的难题。 伟大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为了摸清希夏邦马峰的情况,登山队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曾先后派出三支侦察组对希夏邦马峰进行了周密的侦察,拍摄了地貌照片,记载了地形难点,掌握了天气变化情况,确定了攀登的路线,汇集了相当充分的有关资料,并且同珠穆朗玛峰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登山队员们发现,希夏邦马峰在某些方面,困难程度超过珠穆朗玛峰。例如攀登路线长达三十六公里,比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路线还长;一年中只有四五月间有两三个适宜于登山的好天气时机,而且每一个好天气时机只有两天半的连续好天气,比珠穆朗玛峰好天气时机少而且短,而一次突击顶峰上下却需要十天时间,在突击顶峰前还需要进行几次高山行军,这就不得不使登山队员们经常在严寒里同漫天风雪搏斗。同时,希夏邦马峰拔海五千八百米以上有不少地方被一二百米深的冰雪复盖,危险的雪崩、冰瀑和各种冰雪裂缝为队员们造成了重重障碍。
要征服希夏邦马峰,对于年轻的中国登山队来说,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这一切都吓不倒新中国的登山运动员们。他们的决心下定了。他们说:“有党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支援,有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经验,我们就一定能用自己的汗水溶化坚硬的冰雪,用自己的双脚踏平各种障碍,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的五星红旗插上亘古沉睡的顶峰。”登山队员们说,多少年来的登山实践教育了他们:伟大的理想,宏大的抱负,都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都必须落实到日常艰苦的训练上,用硬功夫去攻硬“堡垒”。 从难从严刻苦训练
登山队员们在谈到他们在冰雪复盖的天山、在气候酷热的重庆和在高原城市拉萨苦练硬功的那段生活时,都很有感触。他们说:“我们平时练的功夫,在这次登山中全部用上了。”在那紧张训练的日子里,登山队员们在“山下多流汗,山上少受难”的口号鼓舞下,处处从难、从严和从实战需要出发,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队员们告诉记者说,党教导我们,哪怕登山过程中实际只需要五分功夫,平时也要按十分甚至二十分功夫的要求去锻炼。为了培养大家在滑坠时的自救本领和克服各种地形难点的本领,队员们加紧练习
“手指俯卧撑”和单杠“引体向上”动作,以增强握力、背力和耐久力。开始,有的队员“手指俯卧撑”只能作四五次到十几次,而党支部则要求每人“手指俯卧撑”能连续作五十次才算及格,九十次算优秀;“引体向上”连续十五次及格,三十次优秀。队员们还定期进行一万米、两万米的越野跑和长距离负重行走的练习。
经过一个时期的刻苦锻炼,大家不仅达到了及格标准,有些人还创造了少见的好成绩:“手指俯卧撑”一气能作一百三十五次,“引体向上”一气能作四十一次,单手握力达到一百公斤,潜泳一气能游六十五米。队员们在回忆这段生活的情景时说:由于大家决心大,劲头足,训练中情绪高涨,整天雪里爬,雨里滚,上山下河,从不间断。为了不放松锻炼,大家在宿舍里下棋打扑克牌,在图书馆读书看报,每人背上仍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在锻炼中,队员们大都能负重三十公斤以上(有些达到四十公斤),连续行军六七天,平均每天走六七个小时,而在实际登山过程中,只要求负重二十五公斤左右。 平时练得苦到时顶得住
长时间的勤学苦练,使登山队员们具备了相当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登山技术,从而保证了这次攀登希夏邦马峰的胜利。队员们说,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在拔海六千三百米以上的每一座高山营地,包括拔海七千七百米的“突击营地”都被冻雪埋盖,突击队员们在行军一天以后还要用冰镐挖掘帐篷,每次都要挖掘两三个小时,清除几百公斤的积雪,体力有很大消耗,但由于平时练得苦,所以这时大家都能顶得住。
当突击队员们向顶峰前进横切五十度的冰坡时,副政委王富洲双脚未能站牢,全身向几十米深的悬崖下滚滑,正是由于汉族队员陈三和藏族队员云登具有熟练的保护技术和良好的臂力,才能在千钧一发之际用尼龙绳拖住了六七十公斤重量的高速下坠,保护了战友的生命安全。突击队员们从拔海七千七百米的“突击营地”向拔海八千零十二米的顶峰冲击时,三百一十二米的高度只用了四个多小时,这是世界登山史上少见的高速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坚定的必胜信念、良好的高山适应性、充沛的体力和熟练的登山技术的结果。(附图片)
登山英雄们在练习“手指俯卧撑”    陈雷生摄(北京晚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向登山英雄祝贺 向登山英雄学习
中国登山队收到许多贺信贺电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国登山队最近收到许多单位和各界人士的贺信和贺电。这些贺信、贺电热烈祝贺登山英雄们的重大成就,并且表示要学习他们奋发图强和踏实苦干的革命精神。
许多体育界人士和单位在来信中指出,中国登山队这次攀登希夏邦马峰的胜利是全体队员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使雄心壮志和科学求实精神相结合的胜利。这种精神对于体育界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将发挥巨大的鼓舞作用。正在北京学习的、曾经在一九六○年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贡布和屈银华联名给战友们发出贺电,表示一定要用战友们的大无畏精神,更好地学习。
许多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等在来信中,都表示要向登山队员们学习。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九中学学生窦玉莲等八人分别写了八封热情洋溢的贺信,表示要学习登山队员们大胆顽强、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陕西省韩城县乔南人民公社相里堡大队社员黄立本,写了一首歌颂登山队员的诗,寄给登山队,并且表示要努力攀登粮棉高产的高峰。
此外,我国其他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最近也纷纷表示,要大学登山队的革命精神。其中有些人还在《体育报》上发表文章,谈他们自己从中国登山队这次的胜利中受到的启示。广西僮族自治区的一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不久以前举行了向中国登山队学习的座谈会。不少五好运动员、运动健将表示,要学习登山队员们敢于胜利、不怕困难的精神,像登山运动员那样苦练过硬本领。


第2版()
专栏:

新疆建成水文站网
各族水文工作者昼夜观察预报水情,以便防洪或引洪灌溉。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河流已陆续建立起一百多个水文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文站网。现在,河流汛期已经开始,四百六十多名汉、维吾尔、回等民族的水文工作者正在昼夜不停地观察水情,向各地预报河水的涨落,以便各地进行防洪或引洪灌溉工作。
在少雨的新疆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田都靠引河水灌溉。各大河都发源于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高寒山区,河水的流量和流速,多受高山上的融雪、消冰和山间暴雨的影响,四季极不平衡。它们在洪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往往相差数十倍,甚至昼夜之间也相差悬殊,加上水文历史资料极其缺少,给开发新疆水利资源带来很多困难。
为了进行水利建设,发展自治区工农牧业生产,新疆水利部门从一九五三年起,在主要河流上陆续建立起一百一十七个水文站。各地水文站通过水文工作者常年在人烟稀少的高寒山区艰苦工作,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全区主要河流的水情。水文测验的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为河道治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水电部门、交通部门及城市供水和水产事业提供了大批数据。南北疆各地水文站,还在汛期向当地领导部门编送水情日报,除了洪水预报外,一些水文测站还在旱季报雨报旱,冬季预报凌讯,枯水季节预报枯水情况,为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奇台县开垦河水文站、叶尔羌河灌区水文组还编制出当地适用的水文手册,为人民公社、农场培训了数以百计的水文观测人员。
这些水文站大部分布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和山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水文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水文站为家,以艰苦为荣。喀什站的维吾尔族水文工作人员阿不都热衣木阿吉,由于住地距测量河段较远,每天要跑几十里路去观测,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从未漏测过一次。为了抢测洪水资料,一到汛期,他就把行李搬到河边、露宿荒郊,日夜坚守在河边,取得了宝贵的资料。


第2版()
专栏:

百灵庙
解放前这里只有一座喇嘛庙,全部居民是数十名喇嘛和二十来户给喇嘛庙做零工的手工匠人。如今这里已变成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兴城镇,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已有居民五千多人。新建的工厂、机关、商店、住宅,组成了两条宽敞的街市。
原先只有一座古老寺庙的百灵庙,如今已变成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兴城镇。
百灵庙座落在乌兰察布盟一个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这里曾经是从北京、天津通向宁夏、新疆等地的一条交通要道。由于地形险要,相传成吉思汗和清朝的康熙皇帝都在这里驻留过。
解放前这里有一座喇嘛庙。数十名喇嘛和二十来户给喇嘛庙做零工的手工匠人,便是这里的全部居民。
现在,百灵庙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已有居民五千多人。新建的工厂、机关、商店、住宅,组成了两条宽敞的街市。市中心是一个广场,广场四周是新建的商场、旅馆、浴池、摄影部、汽车站、邮电局、电影俱乐部等。这是百灵庙最热闹的所在,从早到晚,人群熙攘,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蒙古族牧民穿行其间。市区西面是新建的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
现在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从这里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每天有汽车通行。以这里为起点的公路,还有西经白云鄂博直达包头的一条干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全旗各族人民努力发展生产,解放十五年来使全旗牲畜增长了三点五倍,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记者在百灵庙参观过一家百货商场。这个商场占地六百多平方米,有五金、交通电器、文具、百货、民族用品、糖烟酒、医药等十几个专柜。本地出产的蒙古靴、各种各样的毛织品、剪绒马毡和蒙古衣箱,同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等地来的商品陈列在一起。一些到过北京的牧民,称赞这个商场是草原上的“东安市场”。商场营业额最高一天曾达到一万二千元左右。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附图片)
百灵庙建筑一角   新华社记者 陆 轲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