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公社的好“后勤” 本报记者 张新民
队里情况知根知底社员生活了如指掌
今年春天一个寒风呼啸的下午,向阳供销社的办公室里正开着经理会议。
突然,会场上有人向经理们提出一串意想不到的问题:请你们说说,你服务的那几个生产队有多少耕地?多少劳力?多少能使唤的牲畜?各生产队的集体养的羊有多少只?社员们养着多少肥猪?多少母猪?各生产队有多少户社员?有多少人用左手使镰刀?……
这个人是从哈尔滨来的黑龙江省供销社的副主任何首伦,他要考一考经理们的基本功。
会场立刻静下来了。从各生产大队来的八九个供销部经理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从哪里答起呢?
还没容他们想几分钟,何首伦就向日新供销部的经理宋克俭说:“老宋,你现在就回答。不要看本本,不要看材料。”
这位青年经理略加思索之后,就滔滔不绝地回答起来了。诸如土地、劳力、耕畜、猪羊等等问题,他随问随答,答得既流利,又准确。
以后,省供销社来的工作组又考了别的经理和营业员们,他们同样回答得头头是道;甚至像社员家的门朝哪边开,锅台在什么地方,都能说上来。
读者可能觉得奇怪,向阳供销社是个商店,经理们和营业员们都整天忙着做买卖,为什么对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情况能够这样知根知底?原来这个供销社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就把帮助生产队争取农业丰收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任务,脑子里时常想着,眼睛时常盯着,嘴上时常谈论着,全部商业活动都以此为中心。在他们营业范围的方圆四百平方华里之内,有八十个生产队,大至哪个生产队要牛要马,小至个别社员要把左手镰刀,营业员们都了如指掌。这里的公社干部、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们都说:向阳供销社是生产上的一个好“后勤”。 为集体利益四出买骏马从增产着想远方购肥料
在向阳公社,流传着供销社主任贾焕章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前年冬天。生产队正在备耕。曙光大队因为缺一匹马,使一辆车闲着不能使用。为这事,生产队长韩明礼心里很着急。到供销社一商量,贾焕章很快就帮助他们买妥一匹九岁口的骒[kè 客]马。可是牵回来一看,社员们嫌它老,不遂心。韩明礼为难地直挠头,“怎么办呢?马是自己挑的,钱也交了,退马怎能开口?”贾焕章听到这个情况,笑呵呵地说:“买牲口是社员们使,不对心社员就不痛快,我就再跑一趟去换一换。”第二次买来一匹小红骒马,因为怀着驹,社员们怕当下不能使唤,又不大满意。他们提出:没有合适的马买两头牛也行。贾焕章又到县里的畜牧场买到一头犍牛,一头母牛,可是生产队只看中一头犍牛,而畜牧场又要两头一块卖,第三次又没买成功。这时,供销社有的营业员就嫌麻烦了,说:“老贾头就爱管闲事,生产队挑剔这么多,别管算了!”
贾焕章却没有半点儿犹豫。他始终认为,为生产队买一匹称心的马,这是关系人民公社发展生产和巩固集体经济的大事,再麻烦也值得。他反复地教育营业员们说:“如果到了这些节骨眼儿上就往回缩,还怎么能说是为生产做买卖呢?”
过了不久,贾焕章果然为这个生产队买到一匹人人称心、身圆蹄正的小灰马。
向阳公社在松花江北岸的肇东县。这里的土地多,劳动力少,耕畜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为了帮助生产队买牛买马,贾焕章和向阳供销社的职工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十几年来,他们跑遍了肇东县、肇州县和肇源县的畜牧场。南到松花江岸,北到千里以外的海拉尔,都有他们购买牲畜的足迹。向阳供销社帮助各生产队买回来的耕畜,总共将近一千头。
只要生产队要求,不论有货没货都要做买卖,这还不是向阳供销社独特的地方。生产队不要求,自己也没有货,但对生产很有利,这样的买卖做不做呢?向阳供销社的答复是:也要做,并且还要坚决地做。
向阳公社的八十个生产队,有五十个队靠碱沟;不靠碱沟的土地也只有薄薄一层黑土,下边全是黄黏土。过去,当地农民中间长期流传着一首歌谣:“碱巴拉,碱巴拉,年年不长好庄稼;破皮黄,破皮黄,干挨累不打粮。”如何帮助农民兄弟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发展生产,这是向阳供销社打成立的时候起就一直盘算着的一个大问题。后来,听说当地劳动模范董殿福在地里上大粪多打了粮食。这是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啊!向阳供销社立即受到很大的启示:做大粪买卖,让“碱巴拉”、“破皮黄”长出好庄稼。
可是,供销社的商品目录上没有大粪,批发商店也不卖大粪。群众,上级,谁也没有要求向阳供销社经营大粪。群众由于历史上没有使用粪肥的习惯,也顾虑是不是合算。然而,贾焕章觉得,无论如何要做这个买卖。群众有顾虑,就反复进行宣传,动员他们试验;当地的批发商店不卖粪肥,贾焕章就跑到哈尔滨买回来十二万斤大粪干。经过试验,施粪肥的谷地比没上粪的增产百分之四十三;群众一打算盘,收入增加了很多。打这开始,上门来找供销社要求买粪的人越来越多了。十几年来,供销社帮助当年的互助组和后来的生产队,从城市买回来将近两千万斤大粪。历史上不用大粪的习惯慢慢地变啦,群众当中流传的歌谣也变啦。现在,人们说:“碱巴拉、破皮黄,上了粪,真打粮”。 既做好柜台生意又积极送货上门
记者访问向阳公社的时候,这里还飘着白雪,可是农忙季节已经开始了。刨壕沟积肥的人,每个屯里三五成群,来往送粪的车,条条路上络绎不绝。
跟这种繁忙景象相反,向阳供销社各个门市部的柜台前边却显得很“清闲”,除了零零落落地来买灯油火柴和其他日用品的一些妇女小孩以外,几乎看不到购买生产资料的顾客。为什么正当大量需要各种农具的季节,供销社里反而这样冷冷清清?原来还没到用的时候,供销社已把各种生产资料准备齐全了。有的是生产队和社员到供销社来买去的,有的是营业员们送到生产前线去的。三月底,他们给社员送去的农具有四千件,拌种农药一千多斤。
究竟需要不需要到生产队送货?向阳供销社的职工们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做好柜台上的买卖就行了,顾客买啥有啥,不也是支援农业生产?可是大多数人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说,到生产前线才能够感到社员们的呼吸,摸到农业生产的脉搏,买卖才能更对路。再说,这个地区地多人少、村屯分散,又没有集市,离门市部远的生产队,买件农具或卖点农副产品,来回就要跑好几里路。送货上门,替社队节约了劳动力,也就是支援了农业生产。
于是,一个良好的经营传统在这个供销社形成了:既认真做好柜台上的生意,又积极地送货上门,就地收购,在田头做生意,在生产队办公室做生意,在社员们家里做生意。
一九六○年的一天深夜,向阳供销社接到公社党委的一个电话,说复兴、中华等生产大队的包米和谷子地里发现了钻心虫,让他们检查一下仓库,看还有没有灭虫用的六六六药粉。供销社的职工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看天要下雨,想到雨前撒药最容易发挥药效,立刻套了两辆大车,连夜给这几个大队送去四百斤六六六粉。车到中华大队的时候,大队支部书记还没起床,听说送来了农药,高兴地说:“真及时啊!”他立刻组织社员下地撒药。一场虫害扑灭了,那一年,这几个队的包米和谷子都得到了较好的收成。 公社的生产步步前进供销社买卖越做越大
帮助生产队买牛买马,替困难队办事,向阳供销社都是白尽义务。因此,个别职工曾经埋怨供销社不会算账。
向阳供销社真的不会算账吗?不。认真执行党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通过购销业务帮助公社、生产队夺取农业丰收,这才是他们首先要算的一本大账。他们说得好:“供销社是做买卖的,生产队生产不出东西来你买什么?生产不发展,社员们手里没钱,你卖给谁?”
事实证明,他们的账算得对!
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向阳公社这条穷碱沟现在变啦。过去有人说:这个穷碱沟只有两种颜色:一是白色的“碱巴拉”土地,一是绿色的野草荒原。如今,这里土地上的颜色逐渐多起来了。夏天,绿色的草原上奔跑着一群群白色的羊群;秋天,红色的海棠果和黄色的太平果结满枝头。人民公社刚成立时,这个公社还有五个困难较大的大队,他们的平均收入比富裕队低百分之三十五,现在这些困难队都分别赶上了富裕队和中等队的水平。最近,有人做了个统计:全公社两千七百多户人家当中有七百辆自行车,二百台缝纫机,百分之七十的户盖了新房,百分之五十的户安上了有线广播喇叭和晶体管收音机。
水涨船高。向阳公社的生产步步前进,向阳供销社的买卖也越做越大。
过去他们收购的主要农副产品只有猪、禽、蛋、草几种,现在增加了羊毛、红花、茴香籽、土碱、蜂蜜、水果等十几种。今年第一季度,购销营业额共达十九万元,等于供销社刚成立时六年的营业额。供销社的利润也在逐年增加:一九六一年,八千七百元;一九六二年,两万元;一九六三年,两万二千元。
向阳供销社在一九四九年“开张”时,只有两名职工,全部资金还买不了一块好手表。现在,有一个门市部,七个供销部,三十七名职工,十三万元自有资金。
还有一笔账的价值是人们用数字计算不出来的,这就是供销社和公社社员们建立起来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每当向阳供销社的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农副产品收购计划的时候,各生产队的代表总是主动地承担任务。无怪向阳供销社的营业员们说:农村供销社只有走为生产服务的道路,路子才能越走越宽。(附图片)
左图:河北满城县方顺桥供销社通过向外地采购和当地加工等办法,为各生产队准备了大批夏收工具。这是职工们正把这些农具分送到生产队去。
谢圣德摄


第2版()
专栏:短评

为人民服务无限
农村的供销社都在为农业生产服务,可是,当你读了关于黑龙江向阳供销社为生产服务的动人事迹的通讯以后,就会发现,一样的为生产服务,在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上,却可以完全两样。
有的供销社只是等着顾客上门,单把柜台当作为生产服务的前线;向阳供销社式的作法却不是这样,除了在柜台上作好买卖,还尽量把买卖做到生产队办公室里、社员的家里和田里。
有的供销社为生产服务的主要前线也可以在生产队办公室里、社员的家里和田里,但有一条规矩:有什么货卖什么货;向阳供销社式的作法却不是这样,它为生产服务是生产队需要什么货,就千方百计任劳任怨地去弄什么货。
有的供销社为生产服务也可以做到生产队需要什么货就设法去弄什么货,但是有些对生产确实有利的货,而生产队还没有认识利之所在,就不会去弄这种货;向阳供销社式的作法却不是这样,只要什么货对生产确实有利,即使生产队还不认识利之所在,它也要弄一些这种货,说服生产队在生产上试用,试用成功了再行推广。
向阳供销社为生产服务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主动精神,举一可以反三,我们为人民服务不也应该具有这种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主动精神吗?
雷锋同志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只是有限的一代,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却是无限的千秋万代;另一层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纵然有限,可是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却是无限的,应该是多多益善。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证明他为人民服务没有一般人心目中的界限,因此成了出色的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向阳供销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事迹也证明它为生产服务同样没有一般供销社心目中的界限,因此,成了出色的为生产服务的供销社。
我们应该从向阳供销社的模范事迹中得到一点启示:就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可以做的为人民服务的事是无限的,从服务得不好可以到服务得较好,从服务得较好可以到服务得更好,事物的发展无止境,好的程度也就无止境。因此,只有对我们的工作永远不自满,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向前进!


第2版()
专栏:

听候国家挑选 服从国家分配
济南二中应届毕业生一面认真复习功课准备升学考试,一面准备考不上学校便愉快地下乡劳动或参加其它劳动。
新华社济南十二日电 济南第二中学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全面地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决心听候国家挑选,服从祖国分配,一面认真地复习功课准备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一面积极地准备考不上学校后愉快地下乡劳动或参加其它劳动。
这所中学平时就注意对学生进行服从祖国需要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去年秋季,学校里有一批高中毕业生走上农业第一线,他们利用欢送这批学生的机会,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这学期来又两次邀请下乡学生代表返校,向母校同学作报告,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明前景和他们为实现这一前景而艰苦奋斗的事迹。同时,学校党支部、共青团组织、班主任等进一步利用政治课、班会、团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
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这个学校还教育学生刻苦学习,服从祖国分配。他们组织毕业生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还学习了雷锋的事迹,并且在各种场合向学生讲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都需要人材以及根据国家安排到任何岗位上去工作都是光荣的道理,引导毕业生接受国家的挑选。当学生中有放松学习的苗头时,学校又几次组织教师、班主任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和毕业指导,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升学和下乡都是国家需要和光荣的,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一些劳动人民子女,学校还给以重点帮助。对于学生毕业前后的学习时间,学校也作了适当的安排,让学生有机会复习功课,准备毕业和升学考试。
目前,这个学校的绝大多数应届高中毕业生都作好升学和下乡劳动的两种准备。高三四个班的一百七十四名毕业生中,除四人因为功课差、身体不好等原因不参加高等学校考试外,其余的人都准备参加升学考试,并且准备在考不上学校时参加生产劳动。


第2版()
专栏:

在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支配下
沿头大队干部坚持业余学习
他们都是解放前被剥夺了学习机会的贫苦农民,现在都能写会算,达到高小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提高。他们领导的大队多年来一直是河北省的先进单位。
据新华社天津电 记者李正杰报道:河北省涉县河南店公社沿头生产大队的干部,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坚持业余文化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部摆脱了文盲状态,为作好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个大队现有的干部,都是解放前被剥夺了学习机会的贫苦农民。他们经过勤奋地学习,现在都已经能写会算,达到了高小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
这个大队的学习空气十分浓厚。在大队办公室和业余学校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的醒目标语。在开会传达、讨论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时候,所有的干部都认真地记笔记。负责传达的干部就临时担任教师,把文件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以及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汇,详细地讲解清楚。这样,既学习了政策,明确了工作任务,又学习了文化。
这个大队的干部,是在一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支配之下自觉地进行业余文化学习的。解放前,沿头村只有十四个人识字,全是地主、富农。当这个村的互助组发展到一百四十户的时候,摆在干部和组员面前的最大困难是没有文化。现在担任沿头生产大队队长的刘恩贵,由于会抹抹画画,当时大家就选他当了会计。他不会写的字就自创,结果把账记成了图画本。秋收后,账结不起来,干部埋怨,组员牢骚。后来不得已叫富农刘恩宏当了会计,面对这种情况,学习文化、掌好印把子就成了干部和群众的迫切要求。当时的主要干部王凤翔、刘保安、刘运年等人就自发地串连、组织,办起了识字组,成立了冬学。到一九五○年又改成常年民校,并专门成立了干部班。没有课本,他们就先学最当要的字,为了多写多练,他们用“沙盘”练字。经过这样的努力,不到四年的时间,干部班就扫除了二十名文盲,进步较快的干部已能写三五百字的文章和学会了打算盘。到建立高级社时,所有的干部都摆脱了文盲状态。
干部们提高了文化水平以后,在学习中又增加了时事政策和科学技术等新内容。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干部学习班又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以文化学习为辅,每旬学习两次毛主席著作。两年来,他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十多篇文章。通过这些学习,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多年来,这个大队一直是河北省的一个先进单位。


第2版()
专栏:

允景洪
解放前,这里野草没膝,满目荒凉。现在,这里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经过十来年的建设,这里出现了两条崭新的大街,出现了工厂、学校和热带作物试验站等。它已经成为西双版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允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允景洪,傣语黎明之城的意思。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傣族的祖先叭阿拉吾带着百姓追赶一只被他射伤的金鹿,来到了澜沧江边的大森林。这里土地肥美,水源充足。人们砍倒树林,烧毁荆棘,用牛角挖掘土地,播下五谷的种子,从此就在这里繁衍子孙,并且把这里取名为黎明,希望从此能在这里得到幸福。但是,在解放前的长时期中,这里的正式名称都是历代王朝所定用的车里,直到一九五四年才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改称它为允景洪。
解放前,这里仅有三四十间茅草房组成的一条破烂街道、一座瓦房和三幢外国传教士居住的用鹅卵石砌成的小楼房,四周野草没膝,满目荒凉。解放后十多年来,人们烧毁了几万平方米的野草,建成了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办公楼和民族医院、电影院、百货公司、银行、书店、食堂、冷饮室、照相馆等一排排新的建筑物,使这里出现了两条崭新的大街。在大街附近,还出现了崭新的景德工厂、造纸厂、师范学校、中学、小学和热带作物试验站等建筑物。允景洪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新兴城市和西双版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双版纳过去根本没有工业,甚至手工业也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傣家人过去用的农具,都是从内地或国外用骡马运来的,数量有限;州内的有些少数民族人民,还是用刀耕火种的办法进行生产。一九五三年底,由昆明到允景洪的公路通车了,国家由内地陆续运来一些机床,从此允景洪出现了景德工厂。这个厂十年来已经生产了三十多种共十多万件农具。工厂制造的一些简单的机器设备,装备了允景洪的各个工厂和农场。千百年来,西双版纳的傣家人都用贝叶作纸,削尖竹杆当笔。现在,允景洪已经建立了一座造纸厂,这个厂的切料机和装煮锅就是景德工厂制造的。这个厂每天产纸半吨,基本上能满足自治州各机关公文用纸的需要。
位于澜沧江南岸的允景洪,水源丰富,但是过去用水都要靠人挑。现在,允景洪已建立了电动抽水站,一条直径六英寸的大铁管把澜沧江水提到市区,使允景洪的市民吃上了自来水,市郊的一部分农田也开始用自来水灌溉。这里的蔬菜和水果终年不断,目前菜地里结满了红艳艳的番茄以及黄瓜和茄子等。
从允景洪到澜沧江北岸,以前只有独木船摆渡。每年雨季江水暴涨,没有人敢在惊涛骇浪中摆渡,这时西双版纳就像与内地隔绝了一样。如今这里已有轮船把南来北往的汽车运送过江。六年来,有十三万多吨农业机械、工业设备和日用工业品从内地运到西双版纳等地。现在,横跨江两岸的一座大桥正在建设中。
(据新华社昆明电)


第2版()
专栏:

宁夏能养蚕
浙江缫新丝
过去没有养过蚕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试行养蚕成功。现在,永宁、吴忠和中卫等县的一些人民公社和国营林场,已经建立了养蚕点,逐步发展养蚕事业。
宁夏引黄灌区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试验栽桑养蚕的。试验的情况表明:这里日照长,平均湿度低,气候干燥,灌溉条件好,宜桑地很多,桑叶硬化较迟,适合普遍栽桑发展养蚕事业。
浙江农民今年生产的新茧正在源源运进缫[sāo 骚]丝厂。有八家缫丝厂已经用春茧缫制出第一批新丝。
各缫丝厂职工普遍反映,今年浙江农民供应的茧子质量很高。他们为了保证用这些好原料缫制出质量更好的生丝,在开缫新茧之前,都普遍检修了机械设备,并且进行了很好的原料试验工作。


第2版()
专栏:

自动铸铅线机
上海和丰涌印刷材料制造厂最近制成一种自动铸铅线机。
上海等地过去印刷书报用的铅线,大都是采用镀锌铁皮来代替。有了自动铸铅线机以后,可以节约大量镀锌铁皮,用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


第2版()
专栏:

藏民自制犁铧
西藏东部一些山区县开始用当地冶炼出来的铁制造犁铧和各种小农具。
这是西藏民主改革后在生产方面的又一个创举。
担任铁矿开采、生铁冶炼和农具制造的,都是翻身农奴。他们过去被迫为庄园主去采矿炼铁,专门打制刀箭和脚镣手铐。现在他们都成了自由的手工业者,生产农牧工具,为发展生产服务,因此劳动积极性很高。


第2版()
专栏:

百泉中药材成交额增加
已有五百年历史传统的全国性中药材集散地——河南省辉县百泉,最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中药材交流大会。参加大会的各省、市、自治区药材部门代表,共在会上签订了八千多份合同,调济和交流了一千五百多种药材,成交总额达一千三百多万元。无论是成交的药材数量,还是成交总额,都比往年显著增加。
地处太行山南麓的辉县百泉镇,附近山上盛产党参、全虫、瓜蒌等四百多种家生和野生药材。辉县附近的几个县出产有名的牛膝、生地、山药、菊花。因为这里历史上曾经设置过怀庆州和怀庆府,牛膝、生地、山药和菊花又称“四大怀药”。每年麦收之前,各县的药农就把春天采集的药材送到百泉镇来出售,届时,各地来的采购药材人员云集,使百泉镇逐渐形成为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地之一。解放以来更发展成为有组织的一年一度盛大药材交流会。药材上市量、交易额以及全国各地来参加交流的人数等,都逐年增加。


第2版()
专栏:

用蒙古文编写医书
用蒙古文编写的理论著作《蒙药药理学概要》,最近由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医生占布拉绍奴编著完成,并已交出版部门出版。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界知名人士讨论了这部著作,认为它的立论严谨,条理分明,体系完整,语言通俗,是部很重要的著作。
七十四岁的占布拉绍奴是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他七岁进寺庙当喇嘛学经文,十二岁学医,二十四岁开始行医。


第2版()
专栏:

“海狼”贪食成性
两条大鲨鱼被捕
天津市海洋捕捞公司的渔轮,最近一周内在山东半岛以东的海域里,连续捕获两条大鲨鱼。
这两条大鲨鱼,一条体重六千五百斤,一条体重五千一百斤;鱼肝分别重达八百七十三斤和七百八十二斤,可以提炼八百斤左右鱼肝油。
海中的鲨鱼犹如陆上的恶狼,向有“海狼”之称。它的力气很大,加之游动迅速,目光锐敏,很难捕获。但是,它贪食成性,往往在追逐鱼群时自投尼龙网,越撞越逃不脱,终于被人们捕获。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左图:贺兰山下的骆驼母子群    高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