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学术研究

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
郭沫若
使用汉字的国家,在我们中国之外,有越南、朝鲜、日本。越南早在十九世纪末叶已经实现了文字的拉丁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一九四八年停止使用汉字,改用朝鲜原有的拼音文字“谚文”(由拼音字母构成方块字的形式),只留下一至十和百千万等十三个表示数目的汉字。一九五八年十月尾上,我参加了中国人民代表团访问朝鲜,朝鲜的领导同志告诉我们:朝鲜文字要拉丁化是很容易的,由于南北朝鲜尚未统一,不好立即采用。
朝鲜和越南,我们这两个亲密的兄弟国家,自从停止了汉字的一般使用,已经把文盲扫除了。这是大家所知道,而且为他们表示衷心庆贺的事。
因此,到目前来说,还在使用汉字的就只有中国、日本和南朝鲜了。南朝鲜的情况暂且不提,现在请让我谈一谈日本使用汉字的情况。
一、日本的“当用汉字”一千八百五十个
日本在我国的隋唐时代大量输入了汉字,起先就把汉字作为它的字母(音符),如果一个词有四个音节,就用四个汉字来表达,这当然是很不方便的。不久他们就采取简化的办法,切取汉字楷书的一部分成为“片假名”(日本的楷书字母),又采用汉字草书的一部分或者某些字的全部成为“平假名”(日本的草书字母)。这样日本文字就大大地简单化了。
但很多语词习惯上借用汉字,而且为了必要日本还自行制造了若干汉字,假名一般只用来表示语助或语尾等,因此日本文便成为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日本所使用的汉字数量,以前和我国是差不多的。这样大量汉字的使用仍然会造成社会生活中的很大困难。加以日本所使用的汉字,依语词性质的不同,一个字可以有好几种的读法,这就使困难更加增大了。以前日本所采取的办法是:在出版物的汉字旁边一般地加注假名。这种双轨并进的办法,自然便利读者,但在印刷上的麻烦是可以想见的。而且旁注假名,字形甚小,看起来很损目力,老年人根本就不能看。所以日本人民早就要求改变这种状况。日本的进步人士,有不少人早就主张限制汉字,多用假名;有的人更主张采用罗马字母拼音。这样主张有的已见诸实施,例如日本的文学作品,汉字的使用量就非常少;古来就有这种倾向(日本旧时的“和歌”和“俳句”,差不多全用假名),并不限于今日。
汉字改革的运动,尽管也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人民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到了战后的一九四六年(日本昭和二十一年),终于迫使日本政府采取了一步重大的措施。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日本政府根据“国语审议会”的建议,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共一千八百五十个汉字。所谓“当用”者,据说是当前使用之意,将来随着形势的进展还可以作适当的改变。公布“当用汉字”时,日本政府在公令中说:
“从来我国所用汉字,为数极多,而且用法复杂,因此在教育上和社会生活上,有很多不便。限制汉字,大大有助于国民生活效率的增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里所谓“生活效率”应该是生产效率。日本在战败后,战争创伤恢复得很快,看来这汉字的改革是发生了一定的作用的。
日本的限制汉字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那就是以一千八百五十个“当用汉字”作为“法令、公文、新闻、杂志以及一般社会使用汉字的范围”。凡是这些汉字所不能表达的语词,都用假名书写。代名词、副词、接续词、感叹词、助动词、助词等均用假名书写。中国以外的外国人名、地名,外来语,动植物名称等,也都用假名书写。只有部分的“固有名词,因与法律和其他有关,另行考虑”。
一九五一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人名用汉字别表》,收罗了九十二个汉字,专门供给人们取名之用。这不用说也是限制人们取名时任意采用生僻字眼的用意。
“当用汉字”中所收入的动植物名称,只有犬、牛、马、豚、羊、象、蚕、鲸、菊、松、柳、桃、梅、樱、桑、竹、茶等十几个字。至于龙、虎、鹤、鹿、藤、兰等字,只见于《人名用汉字别表》,即只作为人名使用,作为动植物名时仍须使用假名。再根据《日本户籍法施行规则》,更有明文规定,为新生儿童取名时,只能在“当用汉字”和“人名用汉字”中选择。由此可见,日本人的限制汉字是考虑得相当周到,而且相当严格的。
就这样严格限制汉字的结果,使日本一般所使用的汉字数量减少了六分之五以上。这不能不算是日本使用汉字一千六百多年以来的一项惊人的改革。但日本所推行的文字改革并没有停止,不久还更进了一步。
二、日本的“教育汉字”八百八十一个
在公布了《当用汉字表》一年多以后,日本政府在一九四八年(昭和二十三年)二月十六日又公布了《当用汉字别表》,对于在中小学中的汉字教学工作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革。他们进一步限制了中小学教育中汉字使用的范围,即限制为八百八十一个字,“以减轻国民教育中汉字学习的负担,谋求教育内容的提高”。这也不能不说是一项果断的措施。
这从一千八百五十个“当用汉字”中选出的八百八十一个汉字,便称为“教育汉字”,是小学课本所使用的汉字范围。这八百八十一个“教育汉字”是中小学生所必须认识的;但对于小学生的要求是只要他们能念,而不必一定能写;对于中学毕业生的要求则要能念又能写。此外中学生也还必须学习一部分“教育汉字”外的日常必用的“当用汉字”。但就这样,已经把中小学生的汉字负担减轻得大有可观了。
我们知道,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早就在重视规定小学用字的问题。一九二三年曾经规定小学用字以一千三百六十字为范围,以后逐渐减少,直到一九四八年减少到八百八十一字。目前日本各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国语课本,都是按照着“教育汉字”的规定编制的,只是在每个学年的汉字分配上略有不同而已。
按照一九五六年日本文部省(教育部)的设计,小学一年级就只学四十六个汉字。一至十,口、日、月、火、水、木、金、土、左、右、上、下、大、中、小、目、耳、手、足、人、子、女、先、生、赤、青、白、山、川、田、森、雨、花、石、本、正。都是笔画少,而且常用的字。(日本人称星期日为“日曜日”,星期一为“月曜日”,以下为“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故小学一年级即须学“火、水、木、金、土”等文字,与五行旧说无关,望勿误会。又日本多用森[mori]以代表林[hayasi],森字比林字用的机会多。)
为了对照起见,我们特地调查了一下解放以来我国小学课本的用字情况。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的汉字生字在三千五百字左右,加上各科用字,可能接近四千个。小学一年级,按新编十二年制课本计算,要学七百八十个字;按十年制课本计算,要学一千零三十五个字。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按小学六年计算,是日本小学生的四倍;按第一年级计算,是日本小学生的十七倍到二十二倍半。
日本能够把一般用的汉字规定为一千八百五十个,把小学用字规定为八百八十一个,这是由于有日本字母假名,并发挥了假名作用的原故。日本小学课本的编制,开头全用假名,继后逐渐在假名中间掺入少许汉字。这样就减轻了儿童学习汉字的困难,并培养了儿童用文字表示语言的能力。汉字就不会成为“拦路虎”了。这个经验,似乎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整理字体和简化笔画
日本的文字改革工作可以说是稳步前进的。
日本政府在规定了八百八十一个“教育汉字”之后的第二年,即一九四九年(昭和二十四年)一月二十八日,又公布了《当用汉字字体表》。日本政府在公令中说:
“汉字使用上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字数甚多、读法纷歧,而且也在于字体不统一和笔画复杂。因此,为了贯彻制定当用汉字的本意,有必要进一步整理汉字字体,确定它的标准。”
他们在制定这个表的时候,考虑到了淘汰异体字、采用简体字、整理字形等步骤,而且还考虑到了书写习惯和学习难易的问题,使印刷字体尽量和书写字体一致。有不少汉字的字形都作了相应的整理。例如,既作既,真作真,益作益,免作免,争作争,急作急,彦作彦,半作半,麻作麻,青作青,羽作羽,虚作虚,晋作晋,襄作襄,愉作愉,研作研,黑作黑,惠作惠,隆作隆,德作德,巢作巢,搜作搜,步作步,每作每等等。虽然所差甚微,但这样标准化对于初学者和今后的使用上是大有好处的。
日本采用简体字也以社会习惯为依据,和我们的汉字简化原则大抵相同。但由于日本广泛使用假名,所用汉字的数量也比较少,一般说来,他们所简化的汉字没有我们的数量多,而在简化方案上也小有出入。
试把日本的简体字,和我国一九五六年《汉字简化方案》的内容相比较,彼此完全相同的简体字约有六十个,大体相同、小有出入的约有三十个,彼此不同的约有一百三十多个(例如艺字,日本简化为“芸”)。此外还有好些一方简化了而另一方却尚未简化的。例如,辩辫辨三字日本都简化作“弁”,豫作“予”,樱作“桜”,溪作“?”,粹作“粋”等,这些都是我们尚待简化的。
日本不仅限制汉字、简化汉字、整理汉字,而且对于假名也曾经加以限制、简化和整理。日本假名中有若干同音的成分,近来都把它们归并了。复合假名,发音相同的,也把它们统一了起来。为了达到简单化、标准化、快速化,在汉字与假名混合使用的现代日本文字范围内,他们是采取了尽可能采取的步骤的。
最根本的改革应该是日本文的罗马字化(即拉丁化),这种运动在日本已有相当长远的历史了。在侵华战争前,日本文罗马字化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但都相差有限。到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九日,日本政府公布了罗马字化的统一方案。目前在中小学中已经有罗马字的课程。对内对外的电报也每每使用罗马字化的日文。日本的国语是统一的,罗马字的方案也统一了,看来在日本文罗马字化的历程中,日本政府已经迈出了实践的步骤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九六一年七月底,日本的一部分实业家组织了一个“实务用字研究协会”。(注)他们的目的是要改进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cs)和实务(Business)中的用字问题,协会的简称就是这三个英文的首字母S.T.B.。
他们认为:目前的世界变化迅速,超音速的喷气式飞机在飞翔,每秒几千次加减运算的电子计算机在运用,征服宇宙的梦想在着着实现,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日本的现行文字(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应用不便,效率太低,缺乏国际性,会使日本的进步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据他们的实际经验,认为日文打字和英文打字的效率是十与一之比,也就是说,要十个日本人的工作才抵得上一个欧美人的工作。
看来,他们的目的是在通过日文的罗马字化以促进事业的效率化。据说,用日文罗马字,术语用原文,便可以用拉丁字母打字机打字,速度便和欧美人不相上下了。
这是从实业方面发起的促进日文拉丁化运动,看来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动力。
(注)《光明日报》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文字改革》双周刊第六十一期,有文介绍,请参阅。
四、文字工作的机械化
文字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和高速化,是现代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的过程。
文字工作的机械化,要求文字的符号单元不宜过多,拼音文字是很适合这个标准的。汉字的单元太多,虽然也可以制成各种汉字机器,但使用很不灵便,效率过低而成本也过高。
为了解决汉字在机械化上的困难,日本人正在制造大量的各种全用假名的文字机器和一部分使用罗马字的文字机器。他们充分利用这些机器来书写和传递,已经初步走上了文字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和高速化的道路。
打字机的使用,在文化史中,应该是继纸张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种重要文化工具的发明。
字母打字机,不论是拉丁字母或者日本假名,都只有几十个字母和必要的符号。使用起来,就和弹钢琴一样,只用手指点触,可以不用眼睛看,速度很快。机器小巧轻便,最小的可以放进公文皮包里,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即使在飞机上,火车上,小汽车上,都可以打字写作。汉字打字机,单是字模(包括常用的和备用的)就有七千多个。体积大,不便携带。技术复杂,一般人不能使用。而且速度很慢,有时还不如手写。这和字母打字机是不能比拟的。
在普通打字机之外,近年还发明了打字电报机,又名电传打字机或电传机。它的速度更快,你可以在甲地按字键,而使在遥远的乙地自动打出文字来。你还可以利用穿孔带,自动地发报和转报。这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已经是应用最普遍的电报设备了。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据说,全世界电报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是靠电传机传递的,在好些电报繁忙的机关或企业中,电传机和电话机一样,安放在办公室内,以备随时使用。
电传机的穿孔带或者穿孔卡片,在它上面代表字母或数字的符孔,不仅可以用来控制电传机,而且还可以用来操纵电子计算机。一系列的文字和数字的工作机器,联合起来,自动操作,使资料、文书和账务的处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达到了难以想像的准确、迅速和集中的水平。
例如:一家大企业,它的机构分布在全国乃至国外,过去要经过很多的日子才能一层一层地把全部账务集中到总机构,以制成总账表;目前这样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够完成了。这种机械化的新方式,把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这样的工作方法,对于行政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用说是同等重要的。
日本由于使用假名,有的更利用日文罗马字,已经在较大的机构中,采用了这种现代化的文字工作方法了。我们要迎头赶上去,汉字的使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例如,我们的普通电报,至今都还在使用四位数字号码的办法,一通普通电报的传递要费多少道数手续。尽管已经制定了拼音字母,但一般机关电报仍然照旧用汉字四码传递。大家都习以为常,似乎也不感觉着有怎样大了不起的不便,然而和别人的高速度比较起来,我们是会瞠目失惊的。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自己是同汉字共同呼吸了六十多年的人,我对汉字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不仅现行的汉字我爱它,就是前代的汉字,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我无一不爱。我不仅把汉字作为工具在使用,而且能对它们作艺术欣赏。中国的汉字是具有独创性的文字,而中国的书法,更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
但是,无可讳言,这优美而具有独创性的文字,在作为文字使用上确实是难于掌握的工具。它的字数太多,读音不准确。我虽然使用了它已经六十多年,而直到现在还会遇到不认识的字,非得查字典不可。
我们的汉字是在随着时代增加的。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只有两千字左右,东汉末年许慎的《说文解字》收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清朝的《康熙字典》增加到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字,一九一五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有四万四千九百○八字,一九六○年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有四万九千九百六十四字。看来汉字的数目大体上有五万字的光景。这五万字中,有绝大多数的字已经不使用了,目前一般知识分子所日常使用的大概有五六千。由于专业不同,各人所使用的五六千字略有小异,再加上一些偶然要使用到的或者新创的字,当今的通用汉字大概有一万字左右。(目前在修订中的新版《辞海》据说有一万五千字左右。)
在这一万个通用汉字中,根据极其粗略的统计,异体字约有两千个(包括已经整理者在内),有时还要用到的文言专用字约一千个,人名地名专用字约一千个,动植物名称和科技专用字约一千个。这个数量是不可小视的。中国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单元,你非死死记着不可。积久掌握惯了的人虽然不那么困难,但对于初学的人,如儿童,如文盲,如外国人,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的扫盲工作已经做了十几年,而我们的祖国却依然是一个文盲、半文盲众多的国家。有的一时号称为无盲县的,不久之间又回生到半盲县甚至多盲县了。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文字的简易化乃至现代化,实在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
我们正高举着三面红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要求以高速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有效率地使教育普及和提高。要很好地解决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文字的简易化或现代化看来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了。我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早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指示我们:“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全国解放以后,他又进一步告诉我们:“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刘少奇主席在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也说要把“积极地进行汉字的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些重要的指示,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我们是应当加倍重视的。
当然,事情是要一步一步地来,文字革命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我们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努力求得它的逐步解决。请看,越南、朝鲜和日本,都走在我们的前头去了。我们恐怕是应该下定决心,用尽千方百计,迎头赶上的吧。
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改革学制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想减轻学生的负担,缩短教育的年限并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我看来,汉字改革是应该充分加以考虑的。
毫无疑问,汉字必须继续加以整理,以减轻初学者的负担,并以便利一般的应用。
首先应该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凡是异体字应该彻底整理。写文章的人,请尽量做到口语化吧,要做到人人能听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诗都能够做到,难道散文反不能做到吗?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如亹源已改为门源,酆都已改为丰都,雩都已改为于都,鳛水已改为习水,越巂已改为越西,和阗已改为和田,鄱阳已改为波阳,……大家都感到方便。人名似乎也可以援例简化,如萧劲光同志、萧华同志的萧都早已简化为肖了,这是很好的范例。今后我们为后一代的儿童取名,请大家来提倡,不要再用生僻字眼吧。译音用字和科学技术用语也请尽量避免难字,避免笔划多的字,并且要求不要再造新字。旧时译的苏彝士已改为苏伊士,印度尼西亚的峇厘岛已改为巴厘岛,这是很合乎人民大众的要求的。
毛主席经常提醒我们:但凡考虑问题应该从六亿五千万人口的观点出发。文字改革的问题是世世代代无数辈人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方便送给广大的群众,还要把方便留给后代的子孙。让我们大家来尽量广行方便吧。
在汉字数量的压缩之外,我看继续简化汉字也是大势所趋。汉字的笔划是那样多,在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以后,通用字中笔划最多的,仍然有三十几划,平均也有十几划。千百万的工人、农民、兵士、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和广大的中小知识分子,都在那里不断地简化汉字。这种客观的历史的潮流,我们如果不因势利导,难道能够用我们的双手加以阻止吗?
汉语拼音字母和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应该继续大力加以推广。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国务院早有法令下达,我们是应该坚决贯彻执行的。
我们既已经有了拼音字母,我们就有必要而且有条件加以推广利用。例如,外国的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尤其还没有统一固定译名的科技术语,我认为最好用拼音字母转写。首先在一些专业书刊上试用,这样便可以免掉译名的分歧。外国人名的音译,由于方言与读法等的不同,有时分歧得十分惊人。例如俄国化学家,发明了元素周期律的менделеев有人统计过,竟有三十三种不同的汉字译法。
再如汉语中的拟声词和感叹词,我以为也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字母。在汉语中夹用拉丁字母,在没有看惯时可能感觉着不顺眼,可能有人认为这样会破坏汉文的纯洁性。但这种混合使用法看来是势所难免的。远的且不说,近在五四时期鲁迅就曾经这样做过,好些作家和我自己也曾经这样做过。“阿Q”不是已经成为了常用的词汇吗?
前不久,我人民解放军先后两次击落了美国的U2式间谍飞机,日本人民目前还在为反对美国F105D飞机进驻日本而斗争,这些都是我国报纸上的特大标题。拉丁字母和汉字是混合着使用的。
VitaminA,B,C,旧译为维他命A,B,C。其后改译为甲种维生素,乙种维生素,丙种维生素,看来是为了避免使用拉丁字母的原故。但是近来又已有VitaminK,P,U等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文字是无法应付的,除了恢复拉丁字母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感冒时要服APC,透视时要照X光,美国的三K党我们也只好名从主人。今天的问题已经不是回避拉丁字母,而是应该尽力推广法定的拉丁字母的使用了。
当然,优美而富有独创性的汉字,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即使将来中国的语文由法定的拼音字母来完全表达,汉字也决不会灭亡,我们将有专业的人来承担汉字的传统。如以为这是未来的事,毫无保证,我们可以举过去的事实以为说明。例如,我们目前通常使用的汉字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在《康熙字典》中却有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字。那没有使用的三万二千一百七十四个字何尝消灭了呢?又例如,日本的“当用汉字”只有一千八百五十个,而在《大汉和辞典》中却有四万九千九百六十四字。那在日本没有使用的四万八千多汉字又何尝消灭了呢?不但这些后代的方块汉字没有也不会消灭,就是古代的甲骨文、金石文也没有和不会消灭。因此,对于汉字的改革,我们似乎用不着作过多的担心。
总之,为了提前实现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为了高速度地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使我们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今后世世代代的子子孙孙能够迅速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文化水平,汉字的逐步改革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我们在万里长征中已经走了第一步了,但必须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一步一步地走向最理想的目标。(附图片)
图一?日本教育汉字表(八百八十一个)
说明:这个表选自日本出版的一种小学国语课本。表中的字基本上按文部省的规定分学年排列,与规定不符之处分别用*(表示提前一年)和○(表示推迟一年)标明,日本简字,一部分与我国简体完全一致,如会、国、声、虫、来、学、余等字;一部分与我国简体不同。后一部分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见可识的,或者因为差别甚微,或者因为我国也有这种写法;另外一类是不容易认识的,因此特为注释于后(括弧中是原来的字或相当的我国简体):
気(气)糸(丝)円(圆)図(图)実(实)芸(艺)姉(姊)予(豫)囲(围)価(价)欠(缺)辺(边)応(应)令(龄)仮(假)壱(壹)拝(拜)弁(辨辩辫)
壳(卖)広(广)駅(驿)伝(傅)労(劳)験(验)仏(佛)——其他卖旁、广旁、罼旁、专旁、?头、僉旁、弗旁的字,也同样简化。此外,表中还有四个日本自造的汉字:町(mati,城镇、街道)、畑(hatake,田地)、働(hatarnku,劳动)、俵(tawara,装米用的稻草包。)
图二?日语罗马字课文
3.Nippon no r?mazi R?mazi wa,ima kara yaKu 400-nenmae ni,Kirisutoky? to issyo ni,wagakuni ni haitte kimasita.Sono toki,ben-rina insatu-kikai mo yuny? sare,r?ma-zi de kaita,‘Heike-monogatari’nado gasyuppan saremasita.Sikasi Tokugawa-Iemitu ga Kirisutoky? o kinsi site kara,r?mazi wa tukawarenaku narimasita.
Tokugawa-zidai no owari ni,Orandano gakumon no kenky? ga sakan ninaru to tomo ni,mata r?mazi ga tuka-warete kimasita.
1867-nen Amerikazin no Hebon gazibiki o tukuri,Nippongo o kakiarawasur?mazi o sadamemasita.Sono kakikatao Hebon-siki r?mazi to iimasu Eki nonamae ya,kanban no zi wa,ima mo ?kuHebon-siki de kaite arimasu.
Meizi ni natte,Nanbu-Yosikazu to ka,Nisi-Amane to ka iu hito ga,Nippon
说明:这是日本小学的日语罗马字课文。这课课文的题目是《日本的罗马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