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步步深入调查研究 一步步切实改进工作
仪陇一点一滴收集猪鬃
四川省推广仪陇“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和经验
本报成都十七日电 四川省仪陇县食品公司领导干部深入屠场,参加劳动,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改进猪鬃收集工作。去年全县平均每头猪收集标准鬃量,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一点四倍,为当年全省每头猪收鬃量的两倍多,无论产量和数量都创造了全省最高水平。四月中旬,四川省在仪陇县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他们的经验。
仪陇县盛产猪鬃,但是过去由于收集工作不细致,产量较低,大量猪鬃在屠宰过程中散失了。一九六二年全县平均每头猪才收标准猪鬃一点六九两。猪鬃产量为什么较低?能不能提高?怎样提高?当时,刚担任县食品公司经理的陈德学,在中共仪陇县委的指示下,带着这些问题,在去年二月间到城关食品工厂参加劳动,调查研究。
陈德学和屠工们一起动手杀了八十多头猪,当场作扯鬃试验。开初,虽然扯得不大干净,但平均每头猪扯到标准鬃三点二九两,比原来厂里的收鬃率高得多。从这里,陈德学弄清了提高猪鬃产量是有很大潜力的。猪鬃产量虽然提高,可是并没引起职工们的重视。部分干部认为食品加工厂只要把主要产品抓好,猪鬃收不收得起是小事。一些新工人说:“几根猪鬃值多少钱,少收一点没来头。”有的老工人说:“到了旺季,猪还杀不赢,哪有时间扯鬃?”
陈德学听到这些意见,深深感到从实践中摸清情况,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必须教育职工了解收集猪鬃的重要意义,同时扎扎实实做好组织工作,推动大家一起动手,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公司党支部和大家一起算了几笔账:例如,一九六二年平均每头猪本来可收鬃三点零八两,但实际上只收到一点六九两,合计下来全县少收五千七百多斤猪鬃,相当于全公司职工三个月的工资开支。如果把这些猪鬃出口换成化肥,可使全县六十八万多亩耕地每亩多施化肥二斤半。陈德学并向职工分析了当前农村的好形势:粮食增产,饲料增加,猪比以前多,鬃也会多。细账一算,大家心里豁然开朗,认识到日常一点一滴地收集猪鬃,可以积少成多,成为国家的一笔不小的财富,收集猪鬃的积极性大为高涨。食品公司又及时树立标兵,开展“不浪费一根猪鬃”的比学赶帮活动。从一九六三年春天开始,不论是饲养员、押运员、收购员,还是屠工和干部,纷纷自觉地参加收鬃。各屠宰场的扯鬃工人,只要是一吋以上的猪鬃,都扯下来;原来扯鬃时掉在地上的零星猪鬃没人拣,现在一发现地上有鬃就拣起来。半年一统计,全县每头猪收鬃平均四两以上,比年初增加一倍多。
群众性的拣鬃收鬃活动展开后,食品公司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又进一步找薄弱环节,挖潜力,添措施,争取多收鬃。生猪收购有淡季旺季的差别。在每年第一、四两个收购旺季,杀猪多,猪鬃也长得好,收鬃量要占全年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旺季中,各地屠场因任务忙,要请不少临时工。他们杀的猪要占两个旺季中屠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陈德学在蹲点劳动中,发现虽然旺季猪杀得多,猪鬃收购量却增长很慢。为了追究原因,他到二龙公社调查,发现公社副业屠工王邦杰,每头猪只扯鬃一点九两,比正式工低一半多。再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些临时工大部分是分散宰猪,技术条件较差,一般都不大注意收猪鬃。同时,食品公司也没有规定临时屠工的交鬃任务。因此,临时工收鬃多少,对提高猪鬃收集量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这种情况,仪陇县食品公司帮助各基层生猪经营站改进了劳动组织和领导。以公社为单位,组织了六十四个临时屠工小组,以当中的贫农和下中农为骨干,还派工作积极、技术熟练的老工人当组长,担负起组织全体临时工收好猪鬃的具体任务。然后,又把全县三百一十多个固定临时工,分批进行了短期技术训练,并组织老屠工下乡下社,及时将扯猪鬃的先进技术,传授给技术差的屠工。食品公司还在向屠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改进了计件工资制,分别淡旺季节,制定了交鬃定额,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这些问题解决后,有效地提高了猪鬃产量。去年十一月,马鞍生猪经营站的临时屠工,平均每头猪只收鬃一点五六两;今年以来,每头猪收鬃平均保持在四点五两以上。
去年以来,仪陇县猪鬃产量虽然大大提高,但是还不稳定。县食品公司继续调查研究后了解到,这与没有较好地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加强生产管理,有重要的关系。现在,全县各屠场和食品加工厂都设置了“生产纪录薄”,分散宰杀的副业屠工有“副产品登记手册”,不论是屠工、扯鬃工、凉晒保管工人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屠工们杀猪时做到黑、白猪分开杀、分开扯,交鬃入库都要验收登记。公司领导干部经常到屠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仪陇县食品公司由于从上到下树立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人人珍惜一点一滴的国家财产,各屠场收集的猪鬃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头猪已收到标准鬃五点一一两,花鬃由去年的百分之七点七降为百分之零点六九;霉毛率去年占百分之七点三八,今年以来已全部消灭了。


第2版()
专栏:

从不浪费一根猪鬃谈起
——四川日报社论摘要
一根猪鬃,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仪陇县本着“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一点一滴地收集猪鬃,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就为国家积累近三万元。由此看来,在一根猪鬃之类的小数目中,也有一本大账,是决不可以忽视的。
孤立地看,一根猪鬃,确实是个很小的数目。可是,在一定条件下,小是可以转化为大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都是积少成多、由小向大的转化吗?一个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节省的一点一滴,是一个小数目,普及到所有的人、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企业,就成了很大的数目。一天节省一点;是个很小的数目,坚持下去,天长日久,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可见,虽然是点滴节约,只要能普及开来,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仪陇县一九六二年平均每头猪收鬃标准也才一点六九两,一年之间他们就增长了一点四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执行坚决,措施细致,工作扎实。然而,要把“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将一点一滴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仪陇县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职工的头脑,才能把精神力量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参加劳动,蹲点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搞出样板,带动一般,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同时还要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才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坚持政治挂帅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多收鬃、收好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仪陇县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工作经验,所以能把职工的革命干劲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在全县屠宰场的职工中蔚然成风。
“不浪费一根猪鬃”不仅在经济上有一本大账,而且反映了把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和满腔热情贯穿到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去的踏踏实实的革命精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必须贯穿到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去,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实际的贡献。
仪陇县“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别是商业部门经营着国家大量的物资财富,增产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从“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做起,为国家增加财富,增加积累,是大有可为的。在当前商业部门正在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应大大提倡仪陇县这种“不浪费一根猪鬃”的精神,要大力推广他们在收集猪鬃的工作中那种思想领先、行动坚决、措施细致、工作扎实的好经验、好方法、好作风。只要大家像仪陇那样,对于“一根猪鬃”这种向来不被人们所重视的鸡毛蒜皮小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抓到底,定然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国家增产节约更多的财富。


第2版()
专栏:

鲁冀豫皖扩种花生
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播种质量力争高产
西藏高原已播种的各种作物长势良好
新华社十七日讯 我国花生主要产区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等省,今年花生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播种工作进度快,质量好。到目前止,河南、山东、安徽三省已经基本种完,河北省正在继续抢种。
山东省今年花生计划种植面积,比去年实收面积增加一百二十多万亩。河南省花生集中产区开封、中牟、濮阳等十五个县,今年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实收面积扩大三倍半。河北省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实种面积增加六十五万亩。安徽省六安专区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百分之七十以上。
各地在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力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花生地一般都安排在比较干燥疏松的沙质土壤上,大部分土地经过深耕、细耙,挖了排水沟或实行高畦播种,施足了底肥。山东省烟台专区已播的花生,每亩施肥量普遍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各地的花生种子大部分经过粒选,并且用农药拌种,有的地区还用根瘤菌拌种。山东省有关部门今年为花生产区准备了可供三百万亩地用的花生根瘤菌。根据过去经验,用根瘤菌拌种的花生,一般能增产一到二成。
新华社拉萨十七日电 西藏高原已播种的两百多万克青稞、小麦、油菜籽、豌豆、蚕豆等农作物,普遍苗齐苗壮,长势良好,各地农民正加强田间管理。部分季节较晚的地区和高寒地区正在继续播种。
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西藏各地降了几次喜雨,对禾苗的发育生长极为有利。拉萨河谷平原最近连续下了几场喜雨后,青稞、小麦长势旺盛,翻身农民在雨后已开始进行除草、松土、追肥等田间管理活动。农事季节较早的林芝专区,冬播的青稞和小麦已有一尺多高,开始拔节抽穗。(附图片)
拉萨“七一”农场的拖拉机正在帮助堆龙德庆县南岗乡卫星第二互助组的农民耕地
新华社记者 袁克忠摄


第2版()
专栏:

防治职业病保护工农健康
医学科学工作者深入生产现场和在实验室中进行艰苦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据新华社沈阳十七日电 我国专门研究劳动卫生和防治职业病的医学科学工作者,最近在中华医学会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五百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是他们坚持医学科学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在近五年来取得的一部分科学研究成果。
这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会议是在沈阳举行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害化学物质中毒的防治问题。会议提出的论文表明,医学科学工作者同卫生工作人员一起,近五年来在防治农药中毒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毒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对保护劳动力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这些论文中,有一百三十多篇是属于农业劳动卫生方面的。农业劳动卫生是我国医学科学界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新开辟的一个研究领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国产有机磷农药“一六○五”、“一○五九”、“乐果”、“敌百虫”等正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如何安全地生产和使用这些毒性很高的农药,以保护工人和农民的健康,便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医学科学工作者一面在实验室进行动物和化学试验,一面同卫生工作人员一起,到车间和田间,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终于弄清了农药中毒在我国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途径,掌握了测定空气中农药含量的方法,使预防工作有了科学依据。他们并根据科学实验的结果,制定了一整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我国生产的“解磷毒”、“TMB4”等合成药,对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农业劳动保护方面,我国科学工作者还对稻田皮炎、中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农、林、牧、渔业以及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卫生问题进行了调查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论文。
在工业劳动保护方面,各地医学科学研究机关和卫生部门积极研究和推行了预防化学物质中毒的有效措施,并对经常接触各种化学物质的职工进行了普查普治,铅、苯、汞等常见的金属和化学物质中毒现象,在我国已经大大减少。这次会议根据各地经验,进一步修订了铅、汞、一氧化碳、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酸、碱等七个职业中毒的防治方案,使这方面的防治办法更趋完善。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解毒新药“二锍基丁二酸钠”,对铅、汞、砷、锑均有解毒效能。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特别是许多新型工业的发展,医学科学工作者对稀有金属和新的有机溶剂的使用引起了注意,对人造纤维、合成橡胶、各种塑料生产中的劳动卫生问题也开始进行研究。此外,对接触噪音、震动的工人和高频电、磁场作业工人的劳动卫生,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国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科学的成就,是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各方面配合协作下,深入生产现场和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许多艰苦工作的结果。
研究劳动卫生和职业病的防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解放前我国不仅没有从事这门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医学院也没有这门课程。现在,一支从事劳动卫生、防治职业病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第2版()
专栏:

怎样才能在水库中多捕鱼
各地代表在新安江水库交流经验表演捕捞技术
新华社杭州十七日电 怎样才能在水库中多捕鱼,这是目前水产工作者和水产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最近,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受水产部的委托,在我国著名的人工湖——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召开的全国水库捕捞技术交流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农田水利电力基本建设的扩大,全国各地兴建了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型水库,除了改善农田灌溉,增加水电供应外,还进行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了水库养鱼生产。但是,水库养鱼与内塘、外荡、海洋都有很大的不同。库水又清又深,库底不平,树木,小山头等障碍物多,为捕捞作业带来很多困难。为此,近年来,许多地区对水库捕捞的渔具和捕鱼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参加这次全国水库捕捞技术交流会的代表们,不仅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在水库捕鱼的技术经验,还将带来的二十多种先进捕捞工具,在新安江水库里进行了捕鱼表演。在两天表演中,捕捞了各种鲜鱼二万二千多斤。会上交流的水库捕捞技术的情况证明,全国各地在水库捕捞渔具、捕鱼方法方面,有了很多的改进和提高,创造了不少新的大水面深水捕捞的渔具和捕鱼方法。安徽省响洪甸水库,去年用抬网一网就捕捞鲜鱼九万四千多斤,湖南省采用了小型水库一次捕,中型水库分段捕,用拦赶网、跳网、囊网联合作业等方法,基本上解决了中、小型水库的捕捞问题。
各地代表在重点研究改进大水面深水捕捞的大型渔具、捕鱼方法和捕捞中上层鱼的同时,还研究了捕捞底层野杂鱼、害鱼的渔具、捕鱼方法。在渔具的技术改革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大型工具和小型渔具结合,捕上层鱼和底层鱼结合,捕家鱼和除害鱼结合,做到全面兼顾,提高水库捕捞量。各地代表还提出加强繁殖保护工作,建立禁渔区和禁渔期,以及禁止使用危害水产资源的渔具和捕鱼方法。


第2版()
专栏:

准噶尔盆地发现翼龙类化石
古生物学家推测,翼龙生活在距今约九千万年前,它的脑子和近代鸟类的脑子一样发达,是爬行动物中唯一的热血动物。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我国石油勘探人员去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采掘出的一批化石,最近经过专家鉴定,认为是距今约九千万年到一亿年以前的翼龙类化石。这种古生物的化石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
这批化石是新疆石油科学研究所勘探人员魏景明等一九六三年夏天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乌尔禾地方发现并采掘出来的。化石中包括一个较完整的翼龙个体的头骨、下颚骨、脊椎骨、四肢骨和代表另一个体的同一类但不很完整的骨骼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鉴定时指出,它们无疑地是中生代下白垩纪的爬行动物翼龙类的化石,在古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翼手类亚目。杨钟健已给它命名为“魏氏准噶尔翼龙”。杨钟健说,这次发现,不仅在我国有关中生代爬行动物的地区和生物系统的研究方面,填补了很大的一个空白,而且为揭开我国下白垩纪地层的秘密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据古生物学家们推测,翼龙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初期开始在地球上出现,到中生代的白垩纪末期就灭绝了,它们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八千万年。翼龙的脑子和近代鸟类的脑子一样发达,是爬行动物中唯一的热血动物。在我国发现的这两只翼龙化石,其中一只比较完整的有一个相当大的头骨,向前伸出的嘴巴狭窄而且很长,并且生有开始退化了的牙齿。它的前肢的第四指特别长,一直伸延成为两个巨大的翅膀的骨架,两翼尖之间相距约长三米多。


第2版()
专栏:

嫁“银花”
新华社记者 陈雨明
棉花播种时节,陕西省武功县跟普集街公社永台大队相邻的几个大队的生产队里,一伙伙年轻姑娘,聚精会神地把粒粒棉种撒进湿润的沃土。瞧她们那严肃认真的神气,就像撒进地里的是一颗颗珍珠。
她们撒下的,确实不是普通的棉种,而是永台大队九女植棉组的“银花”姑娘的“嫁妆”。一 今年春节,九女植棉组的张淑芳、鲁桂春、鲁迎芳、张秀芳这四朵“银花”要出嫁了。有的社员惋惜地说:“又要飞了。咱们队啊,光给外边培养些女娃子!”他们想起了一九五八年,那时,就是张桂芳和张淑芳、鲁桂春这伙女娃,在党支部支持下,组织了九女植棉组,搞棉花丰产试验。从那时到现在,植棉组的成员,从九个发展到三十一个,丰产田从一亩增加到四十亩。年年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上下。九女植棉组连年被评为县、省的先进集体。张淑芳、鲁桂春、鲁迎芳也都成了共青团员,成了九女植棉组各小组的组长。张淑芳她们虽然为了务好棉花,曾经推迟了婚期,可如今她们终于要出嫁了。
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志和也在想:张淑芳和营上大队的一个青年刚订婚,对方的队长就来请没过门的媳妇去传授务棉技术。“要是咱们的‘九女’能遍地开花,那有多好啊!”于是他在党支部会上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参加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谁说咱们傻,光给外地培养务棉的女娃子,这看法不对头。咱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是从咱永台大队嫁出去的,个个都是思想红、劳动好、技术高的女娃子,那才光荣哩。”
“给她们每人一份最好的棉种做嫁妆。”杨志存提议说,这位从九女植棉组一组织起来就负责指导她们的党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对“银花”们的出嫁特别关心。
会上最后决定,九女植棉组的姑娘出嫁时,由队里陪送四样“嫁妆”:一份经过试种,在当地产量最高的棉花良种;一本植棉技术手册;一份在总结九女植棉组历年丰产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一九六四年植棉计划;一面镜子。二 多少人在为姑娘们的出嫁忙着。
已经选过几遍的棉种,又一粒一粒地精选了一遍。人们说:“这些棉子要嫁到外村去哩,一定要粒粒成实,颗颗发芽。”
除夕,人们都在吃团圆饭,杨志存还在为出嫁的姑娘赶印九女植棉组一九六四年的生产计划。
植棉组的姑娘特地开了个热热闹闹的欢送会。张志和、杨志存代表党、团支部也来参加。姑娘们有说有笑,喜气洋洋。党支部书记张志和却语重心长地对要出嫁的“银花”们说:“你们在这里是劳动能手,到了婆家,也要样样带头。这回大队给你们陪送了四样嫁妆。那面镜子,是要你们永远不忘自己是九女植棉组出去的人,永远不忘党的培养;植棉手册和生产计划,是要你们把九女植棉组的经验带过去,传出去。党支部希望你们走到哪里,红到哪里,让九女植棉组的丰产经验遍地开花。”三 “银花”们带着新“嫁妆”,来到了婆家。
张淑芳嫁到车站公社营上大队。去年回乡参加生产的初中学生贾玉林,从嫁妆里翻出了植棉手册和九女植棉组的计划,她像是看到了宝贝,拿了就跑。不大会儿,“咱村来了个会务棉的新媳妇”的消息,就传遍了这二百多户的村庄。老妈妈拄着拐杖来了;姑娘们跑着来了;大队的妇女队长梁桂英也来了。她紧紧攥着张淑芳的手,说:“咱们一定要把今年的棉花务好。”
在普集街公社的普中大队,一群女社员从鲁迎芳的嫁妆里抓起一把棉种,传来传去看不够。她们夸了种子齐整成实,又夸永台大队对出阁的闺女关心,让她带来了这么好的“嫁妆”。
这一带的习俗,是新媳妇到婆家的头一两个月,不兴在街上抛头露面。“银花”们记着党支部书记的叮咛,决心冲破这一关。张淑芳过门不几天,就到各生产队去查棉种、看棉田。棉种选得不好,她就拿着自己陪嫁的棉种给社员们做样子,说服他们重选一遍。有些棉田犁得不透,也在她建议下重新犁过。起初,有些老人见张淑芳串街走巷,也曾议论:“这媳妇,刚过门就到处跑。”后来她们见她一心一意为队里办事,就改口说:“看人家永台大队把娃教育得多好。”
鲁桂春嫁在香尧大队的第二生产队。也是过门不久,就让小姑领着她出去串门子,组织起一个有七个姑娘参加的植棉组。婚后半月,植棉组的第一次学习就在她的新房里开始了。在她影响下组织起来的第三生产队植棉组的十一个组员,也来和她们一起学习。十八个姑娘,把新房挤得满满的。鲁桂春翻开植棉技术手册,一边念、一边讲。从这以后,三天一次,按生产进度学选种、学种子处理、学播种技术,没误过一次。村里的老人们夸说:“鲁桂春一来,女娃子们也跟着变了。”
永台大队的人们,也惦记着嫁出去的姑娘:到了新地方,她们表现怎么样?碰到困难没有?那些队今年的棉花增产措施落实得怎样?
于是决定:在棉花播种前,派人到姑娘们的婆家走“亲家”。
今年棉田播种时正逢阴雨,姑娘们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正在着急的时候,永台大队的张志和、杨志存和九女植棉组组长张桂芳来了。他们察看了棉田,指点说:等天一晴,地皮稍干,把已播棉田耧一遍,再在垅沟里撒上草木灰,就能提高地温,容易出苗。于是,这些办法很快就在这些队和周围的队推广了。
随着“银花”们的出嫁,有八十一个姑娘参加的十个“九女植棉组”在营上大队出现了;在香尧、在普中,一个个新的植棉组也组织起来了。四朵“银花”都当选为植棉组组长。先进的植棉技术在这些队普遍推广了。
“银花”们带来的“嫁妆”——棉花良种,在一块块试验田里播下了。
愿朵朵银花,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越开越旺。


第2版()
专栏:

萧洁萍打破女子跳远全国纪录
新华社十六日讯 江西二十二岁的女运动员萧洁萍今天在北京参加一次田径比赛时,以六米零八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四川著名选手刘兴玉保持了三年多的女子跳远五米九五的全国纪录。这是萧洁萍参加跳远运动几年来第一次打破全国纪录,也是我国女子跳远选手的成绩第一次突破标志着达到国际水平的六米“大关”。
萧洁萍一九五九年的跳远成绩是五米六七,占全国第三位;一九六○年是五米八二,占全国第二位;到了去年,她的跳远成绩已提高到五米九二,居于当年的全国第一位。


第2版()
专栏:

陈满林打破最轻量级推举全国纪录
据新华社上海十七日电 一九六四年全国举重和八单位击剑锦标赛今晚开始在上海举行。在今晚首先进行的最轻量级举重比赛中,广东选手陈满林以一○八公斤和一一三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了江苏选手陶连禄在去年十二月间创造的这一级别推举一○五点五公斤的全国纪录。


第2版()
专栏:

陈世珠打破男子八百米自由泳全国纪录
新华社十七日讯 二十五岁的广东游泳运动员陈世珠十六日下午在北京体育馆游泳馆参加一次游泳比赛时,以九分四十八秒八的成绩,打破了上海选手乔元在一九六二年创造的男子八百米自由泳十分二秒七的全国纪录。
这是我国游泳运动员今年以来打破的第九项全国纪录,同时也是在这个项目中的成绩第一次突破十分钟的“大关”。
身体健壮的陈世珠今年四月一日在男子一千五百米自由泳比赛中,还曾经第一次突破了十九分钟的“大关”,以十八分五十二秒四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在去年九月间创造的十九分九秒六的全国纪录。


第2版()
专栏:

全国棋艺锦标赛国际象棋赛结束
广东选手简明基上海选手徐天利分获冠亚军
据新华社杭州十七日电 在杭州举行的一九六四年全国棋艺锦标赛的三个竞赛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国际象棋比赛已经在十六日结束。广东青年选手简明基获得了全国冠军。亚军是上海选手徐天利。获得第三名到第六名的是:上海黄鑫斋、湖北刘成万、黑龙江李中健、浙江钱吉孚。
简明基这次虽然输给了上两届全国冠军徐天利,但是他同徐天利的总的积分相等。按照规定,要比较同他俩对阵的所有的选手的积分总和,结果同简明基对阵的选手的积分总和多于同徐天利对阵的选手的积分总和,因而简明基第一次获得了全国冠军。他在十六局比赛中,取得了十二胜、二和、二负的战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