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种上棉花“回头望”
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望”,意思是说,做完任何事情之后,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检查,对于吸取经验和纠正缺点,是大有好处的。陕西大荔县伯士公社在棉田播种中,不断采用“回头望”的做法,边播种、边检查、边补课,纠正了干部和社员的盲目乐观情绪,解决了不少棉田播种中的问题,保证了棉田播种的质量。
陕西日报四月二十四日介绍了这个公社的做法,并发表短评说,“回头望”,不要光看成绩,满足于现状;也不要光找岔子,使人泄气。而是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从成绩里找差距,从好中求更好。
短评说,“回头望”,贵在及时。如果随行动,随检查,随补课,就可以把缺点、差距消灭在萌芽阶段,一开始就打下争取好收成的基础。同时,“望”得及时,当时情况还熟,容易及时补救。如果“望”得不及时,时过境迁,再补救就晚了。现在关中棉田正在播种。各地都提出了争取一次播种、一次全苗的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不断“回头望”,就是一项有效的作法。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这口开水锅安得好
山东沂水县张家荣仁大队管委会的院子里,新近安了一口开水锅。在社员集体干活的时候,由大队派人负责把开水送到山上、地里,供大家解渴;社员回到家里,烧水不便,也可以到大队买水喝。大伙都感到很方便。
张家荣仁大队这口开水锅安得好。从安这口开水锅当中,可以看到张家荣仁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对社员群众的关怀,也可以看到集体和个人的一种新的关系。
集体与个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集体十分关怀个人,个人也就越发维护和热爱集体;我们要领导群众发展集体生产,也只有当群众处处感到集体在为他们打算的时候,才能使他们做到以社为家,把队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而要做到这样,就得像张家荣仁大队那样,从与群众生活密切有关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在抓生产的过程中,把群众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事情办好。
大众日报五月四日这篇《一事一论》的专文还说:我们说张家荣仁大队的开水锅安得好,并不是要所有的生产队、生产大队都和他们一样安开水锅,而是说要学习他们那种关心社员群众生活,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事情的精神。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配角”和“主角”
北京油漆厂和电镀厂用主人翁的精神当“配角”,积极为北京市许多兄弟厂制造配套产品,电镀零件。北京日报五月七日发表一篇短文,称赞两厂职工这种从全局出发的好风格。
短文说,生产和工作上之分“主角”与“配角”,一方面,是分工的不同,作用的不同,这是客观事实,应当承认它;另一方面,这又是相对来说的。对于较小的局部来讲,某个工厂是“主角”;对于更大的局部以至全局来讲,这个工厂往往又是“配角”。同时,各行各业,各种工作,又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从这一点说,从事任何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又都是“主角”。这就是说,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你我都是“主角”,又都是“配角”。
短文说,油漆厂和电镀厂的职工,从思想上搞通了“主角”与“配角”的这种关系,认识了“配角”肩负的责任,心甘情愿地当“配角”,以此为荣,以此为乐。这种识大体、顾全局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十三”与“十四”
青海乐都县有一个林场,已经十三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有人提醒他们向另一个十四年无火灾的先进林场学习,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十四年,我们十三年,有啥了不起,再过一年,我们不也到十四年了吗?”言下之意,就是相差一年,不用学习。
四月二十二日的青海日报就此发表一篇杂谈说,假如列一个十四减十三的算术题,其得数一目了然,即仅仅有一年之差;但从思想上来谈,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个“一”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系列有着更加深刻意义的差别,比如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制度的差别,管理工作的差别,对国家贡献的差别,等等。如果不看到这些,你十四,我十三,不虚心向别人学习,就可能由于自满,差距越来越大。
杂谈说,这种安于“一”之差的人,恐怕各行各业都有的。因此,值得敲敲警钟:用革命的精神,想想“十四减十三”这道题吧!


第2版()
专栏:

农业部号召平原地区学习永济凤翔醴泉掖县经验
自力更生繁殖耕畜发展农业
湖北选定五千个大队建立耕牛良种配种站
新华社十二日讯 山西省永济县、陕西省凤翔、醴泉县和山东省掖县,采取固定繁殖母畜和建立人民公社、生产队牲畜繁殖基地的办法,自力更生解决牲畜不足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业部认为上述四县的经验很好,号召条件相同的地区认真学习,进一步作好牲畜繁殖工作。
晋南平原的永济县和关中平原的凤翔、醴泉县,都是粮棉产区;三县共同特点是:土地多,畜力少,每头耕畜平均负担耕地四十亩左右。由于耕畜少,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去年,三个县分别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研究,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各县都有一小部分生产队的牲畜发展工作做得很好。它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精神,下决心挑选出一批母畜,作为基本繁殖母畜,主要用于繁殖,适当兼顾使役。这三个县的领导部门认真推广了这些队的经验。
三个县各公社的四千八百多个生产队,去年一年中就有四千三百多个生产队固定了基本繁殖母畜,平均每个生产队固定三头半。同时,对这部分母畜加强管理工作,有的实行专室专槽饲养;有的实行同室专槽饲养;有的把老马、老牛、老驴包给有经验的社员饲养,并对饲养管理和牲畜繁殖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饲养员进行奖励,鼓励繁殖牲畜的积极性。三个县普遍采取上述作法,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促进大牲畜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作用,迅速地提高了母畜的配种受胎率。据统计,三县去年怀胎的母畜共有一万一千多头,怀胎率达百分之五十左右。怀孕的母畜头数,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山西省永济县固定的基本繁殖母畜,受胎率达百分之六十四点五,比一般畜群母畜怀胎率高百分之十四点四。这三个县大牲畜去年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三到六,按照去年配种怀胎情况,预计今年的增长幅度比去年还要大。
这三个县固定的繁殖母畜,一般都是选择体型好、体格壮,繁殖力强的。关中驴、秦川牛的产地醴泉县,一部分基本繁殖母畜还按良种的要求进行挑选、登记,建立谱系,这对牲畜品质的提高很有好处。
山东胶东地区的掖县,建立社、队牲畜繁殖基地后也取得显著成效。这个县在近一年半时间在全县四分之一的生产队,建立了牲畜繁殖基地,仅去年一年就繁殖幼畜三千三百多头,占全县去年繁殖幼畜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农业部最近座谈总结了永济等三县固定基本繁殖母畜和掖县建立社、队牲畜繁殖基地的经验,认为这是畜力缺乏的平原农业区自力更生解决牲畜问题的重要途径,倡议同类地区认真学习四个县的经验。
新华社武汉十二日电 湖北农村精选良种公牛,为母牛配种。目前,全省空怀的适龄母牛,约有百分之三十五已适时地配上了种。
今年湖北各地在耕牛春季配种中,都很重视繁殖良种耕牛。从年初以来,各地已从十七万多头能配种的公牛中,精选出近八千头合格的良种公牛,并选定五千个有条件的生产大队,建立了良种配种站。荆州专区以天门、京山、荆门、沔阳等四个县为重点,派出工作组,深入生产队帮助挑选良种,建立配种点,开展春季配种活动。恩施专署还拨给各县一批购买良种公牛的专款,帮助缺乏良种公牛的生产大队建立了一批良种配种站。各地精选的良种公牛,都经过技术干部和有经验的社员严格挑选,一般都具有品种优良、体壮力大、配种能力强的特点。
为了实现今年的春季配种计划,许多县还召开了耕牛繁殖能手座谈会,交流配种经验。各地的畜牧技术人员也都深入生产队,推广配种技术,争取适龄母牛全配全怀。在春季配种活动中,各县许多生产队之间、饲养种公牛户和母牛户之间,都建立了配种联系制度,保证不误情期。许多配种站除了定点配种以外,配种站的人员还主动牵着种公牛到生产队为发情的母牛配种,很受社员欢迎。


第2版()
专栏:

庆祝解放军文艺会演胜利闭幕
首都文艺界举行联欢晚会
周恩来总理罗瑞卿大将等出席
新华社十二日讯 首都文艺界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晚会,祝贺人民解放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大会(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部分)胜利闭幕,并且向部队文艺工作者学习。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出席了联欢晚会。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在联欢晚会开始时,向人民解放军文艺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祝贺他们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大会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他希望首都的文艺工作者向部队文艺工作者学习。
晚会上,首都许多著名艺术家同部队文艺战士们亲切地围坐一起,交谈了创作和演出的收获和经验,并且陪同他们欣赏了音乐、舞蹈和戏曲清唱的精采演出,观看了电影和乒乓球表演赛。联欢晚会一直进行到深夜。
参加今晚联欢晚会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傅钟上将、李聚奎上将、李达上将、刘志坚中将、张令彬中将、周希汉海军中将,以及徐光霄、徐平羽、李琦、荣高棠、老舍、阳翰笙、吕骥等各方面负责人。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长黄志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李琪和北京市文化局长赵鼎新也参加了联欢晚会。
今天的联欢晚会是由文化部、全国文联、北京市文化局和文联联合举办的。“有了真本领才能挑起千斤担”沈阳十万职工参加业余技术学习
据新华社沈阳电 沈阳市目前约有十万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地学习各种技术。
每天工余,沈阳市各工厂的工人纷纷去上各种技术课。他们有的听技术讲座,有的学先进经验,有的在业余学校学习系统的技术知识。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市供工人业余学习的场所共有一百多处。
有些工人不怕路远,风雨无阻,学习从不迟到早退。沈阳汽车厂老工人黄守刚,爱人有病,孩子又多,家务事比较多,但是他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尽管他家离技术训练班有二十多里路,从来没有耽误去训练班学习。沈阳技术协作发起人之一的林海丰,一九五九年时不会用车床,图纸也看不懂,可是他白天学、晚上练,一连坚持好几年,现在已经成了技术员和技术革新能手,去年一年就搞成了四十二项技术革新。
沈阳市总工会负责人分析当前这个市职工业余技术学习的特点时指出:全市职工不分技术高低,年岁大小,能者为师,互教互学,这种自觉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是职工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力求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多贡献一分力量的具体体现。沈阳职工们经常这样说:“有了真本领,才能挑起千斤担。”这正是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


第2版()
专栏:短评

繁殖大牲畜的好办法
永济等县固定一批母畜,主要用于繁殖牲畜,并实行专槽饲养。这是自力更生解决畜力不足的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有些什么好处呢?一、固定繁殖母畜,专槽饲养,精心照顾,可以提高母畜的繁殖率,加快大牲畜的发展。二、有利于解决使役和繁殖的矛盾,克服只顾使役挤掉繁殖的缺点。三、固定的基本繁殖母畜,一般都是体型好,体格壮,繁殖力强的母畜,有利于提高牲畜的质量。四、增强社员繁殖牲畜的观念,把牲畜繁殖落实到队,有利于加强领导。
自繁自养、自力更生是一些地区解决大牲畜问题的根本方针。永济等县的办法,是贯彻这一方针的有效方法。任何方法和经验的推广,都必须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群众的自愿与需要。永济等县所以取得很大成绩,主要是由于县领导上抓住了群众的迫切要求,解决了大牲畜发展方面的主要矛盾,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结果。
阻碍大牲畜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繁殖与使役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群众,让群众自觉地想办法、找措施,来解决矛盾。许多地方集体牲畜不能很快发展,恐怕都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只顾使役,挤掉繁殖;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必须抓住这个矛盾,向群众说明:“长痛不如短痛”。抓繁殖,困难是暂时的;而不抓繁殖,困难是长久的。这样来启发社员的自觉,使他们自愿担当起繁重的劳动,忍受眼前一时的艰苦,保证牲畜迅速繁殖发展。
牲畜是当前集体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集体生产是群众自己的事情,发展牲畜的问题,也必须发动群众自己来解决。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启发教育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想出各种办法,就能自觉来处理这种眼前和长远利益的矛盾。
永济等县发展大牲畜的办法;特别是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公社新寨生产队的苗族社员在送肥、犁田
新华社记者 王翼南摄


第2版()
专栏:

“团结号”新远洋货轮造成
各种设备都达到要求标准
新华社旅大十二日电 大连造船厂最近又造好一艘命名为“团结号”的新型远洋货轮。
这艘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货轮,远洋载重量为六千吨,排水量为八千九百吨,续航力为七千五百浬。
经航海试验和船舶检验局鉴定表明,这艘货轮上的各种设备都达到了规范要求和远洋航行标准。
“团结号”上安装的主机、汽轮发电机等国产设备,全部是现代化的。它的锅炉是自动供应燃油,甲板机全部为电动,机舱锅炉舱内用的各种泵百分之六十是电动的。它的通讯导航设备也全部是近代化的。
船上还设有造水装置,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充分供应锅炉用水和船员用水。船上的生活设备也比较完善,除开有暖气设备之外,还有冷气装置。(附图片)
“团结号”——大连造船厂最近建造的新型远洋货轮
刘培腾摄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我国制成自动钻孔摄影仪
有助于准确判断地层结构
新华社上海十二日电 我国第一台自动钻孔摄影仪已在上海制成。
经浙江、福建和安徽等地水电工程部门试用表明,并且经水利电力部等有关单位所做的初步鉴定证明,这台轻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工作效能良好。
这台自动钻孔摄影仪,是水利电力部上海勘测设计院的四名青年技术人员用四年时间、经过三百多次试验之后制成的。它为我国地质勘探科学技术事业填补了一个空白点。
钻孔摄影仪是在地质勘探钻孔中为地下岩石拍摄影片的仪器,它对准确地判断地层结构很有帮助。


第2版()
专栏:

“元龙”号捕获怀孕大鲸鱼
科学人员认为有研究价值
新华社沈阳十二日电 我国第一艘大型捕鲸船“元龙”号,四月二十二日在黄海北部捕获一条长二十点三米,重四十五吨的长须鲸。在我国近海捕获这样大的长须鲸还是比较少见的。
这头巨鲸经辽宁省大连水产公司捕鲸队鲸加工厂解剖,它的一双眼睛就有二十六斤重,两根下颚骨重达二千斤。从它身上获得了二十多吨红肉和十吨多皮脂。
这头长须鲸还是一个怀孕母鲸,在解剖中得到一个蛋黄大小、刚刚成形的胚胎。科学研究工作者认为,这对研究中国近海长须鲸的洄游、生理生态是很有价值的。


第2版()
专栏:

孟师傅和“乐三点”
新华社记者 张慧贤
在石景山发电厂大门口的光荣榜上,孟宪忠和孙效然师徒俩的照片并排挂着,谁从这儿经过都要议论议论。人们钦佩孟师傅真有点耐心儿,能用几年功夫把被称为“乐三点”的孙效然给教育成“五好”工人。也有的说,孟师傅是借了雷锋革命精神的东风,要不是这股东风吹醒了“乐三点”的头脑,还说不定孙效然现在是个什么样儿……
七年前,孙效然在初中毕业后,抱着“吃点”、“喝点”、“乐点”的生活目的考进了石景山发电厂。他被分配到六号汽轮机,同孟宪忠老师傅在一起工作。一上来,他就感到这位师傅老“爱找人的岔儿”,好像处处跟自己过不去。汽轮机运行的时候,按照操作规程应该每隔一刻钟、半小时和一小时都要检查一次设备和仪表,把运行情况记录下来。有时,孙效然在半小时、一小时的时候记录一下,而在一刻钟那个空格里只给填上个差不离的数字就算了。每当孟师傅查到这事儿,就要说他几句,告诉他发电厂安全第一,只有按规程办事才能保证安全。孙效然心想,“就那么准,一次漏查就出事了!”孙效然不爱戴工作帽,怕把头发压得不好看了,工作服有点油也嫌脏不爱穿。有一天他从城里回来,头发油亮油亮,上穿春秋衫,下着凡尔丁裤子,也不换工作服就上班了。下班以后,孟师傅紧跟着他,又在他耳边数说道:“你也不照镜子看看,上班不穿工作服,像个工人样子吗?”这下可把孙效然惹火了,他生气地说:“上班你管我,下了班还想管我,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您有钱爱存在银行里,我有钱爱穿在身上,吃在肚子里,您既看不上我,咱俩各走各的路。”
他觉得师傅太不会生活了,一年到头不管什么季节,上班总是一身汗,就怕出事故,手里老拿着听针绕着汽轮机转圈地听。上班自找苦吃,下班也不享受享受,八级老工人拿的工资比自己多,竟连吃饭也都讲究节约,不用自己花钱的事儿也瞎节省,工厂规定一年半领一套工作服,他五年也不领一身,衣服上老是挂着几个补钉,谁劝他换换,他就笑呵呵地说:“常言道,笑脏笑破不笑补,笑懒笑馋不笑苦,多生产,少消耗没什么不好的。”孙效然对于孟师傅这个样子早就看不惯,这会有了岔儿就顶撞上来了。
孙效然想不到跟师傅发脾气以后,师傅管他更严了。有一次,孙效然想在竞赛中得优胜,没有把真实的气温情况记录下来,不想孟师傅很快发现了,又数说开来:“竞赛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见到不对的事儿,不反对,还跟着人家往错处走,让国家吃大亏,这样得红旗班有什么光荣!”听到这话,孙效然一时还有点不通,心想谁像你似的,上一班留下的设备缺陷,宁愿影响本班成绩,也要在班上修好,给下班创造有利条件,还说这是算小账时看大账,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孙效然本来是六号汽轮机辅机的值班工,他觉得没有当主机司机神气。这时辅机工人有富余,要调一些出来,孟师傅问他留几个人合适,他满口答应说只要留一个人就行了,想自己调出去做主机司机。没想到孟师傅正好把他一人给留下了。一班下来,孙效然又气又恼地对孟师傅说:“原来我考虑不周到,现在我忙不过来。”孟师傅就拿着计时表给他查定。孙效然平日干什么都快,这回为了证明自己忙不过来,就围着汽轮机故意慢吞吞地把一些不该检查的地方也都检查了一遍,心想这一下保准大大超过检查时间。没想到孟师傅早看透了他的小心眼,把他那些不必要检查的时间都减去了,告诉他检查时间正好。
师傅一点不让人家有私心,难道他自己就一点私心也没有吗?孙效然想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个例子。没多久,孟师傅要被调到检修车间工作,孙效然心想这下子可该我看他的样儿了。他大模大样地问孟师傅说:“这是怎么搞的,您原来是五级检修工,调您到这里来,花了七年时间,好不容易全面掌握了操作技术,当了班长,又要往回调,这上算吗?”孟师傅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看上算,生产需要我干什么,就学什么,学得越快干得越好,对国家有利还不上算!”
孙效然跟了孟师傅六七年,他在孟师傅的言行举动的教育下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的确也在不断进步和成长,工作比过去认真了,对待穿着吃玩也不像过去那样多费心思了,可是要彻底抛掉他心里的那块“小天地”,总还有一段距离。去年二月十九日晚上,工厂举行了雷锋故事报告会。这个会给了孙效然很大的震动。当天晚上,他怎么也睡不着了,一会儿想想雷锋,一会儿想想师傅,越想越觉得师傅就像雷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被评为模范、红旗手、五好战士。师傅不管什么岗位都刻苦钻研技术,已连续安全生产十年,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雷锋是节约标兵,师傅是节约能手;雷锋把节省的钱支援人民公社,师傅平时省吃俭用,把几百元钱买成公债支援国家建设。有一次老家来信说他岳母家没有劳动力,生产队准备包她的全部生活,他立即回信说不能叫生产队负担,从此经常给岳母家寄钱。……孙效然觉得师傅和雷锋最像的地方是都能把心贴在“公”字上。可自己总是忘不了“我”字。
他越想越惭愧,心里很不好受。第二天上班,孟宪忠看他变得那么沉默,就关心地说:“看看雷锋岁数比你小,人家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一心一意为革命,这才是当家做主人的榜样。”孙效然这回一点也不觉得师傅唠叨了,头一回感到师傅是那么亲切朴实。他激动得很想把自己一夜想的事儿全告诉师傅,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说:“师傅,您就看我的行动吧!”
×××
一年过去了,孙效然完全变了,同过去比,成了两个人。人们都说,虽然孟师傅最近又调动了岗位,可是他的影儿脱在孙效然身上了。孙效然在班上就像孟师傅一样,手拿着听针不断聚精会神地倾听汽轮机的运转情况,一年开停几百次汽轮机都保证了安全。过去凝结器被河水中的杂物堵塞了,一向是孟师傅钻进去掏臭鱼,摸烂蛤蟆。现在不管是夏天,里面多热多闷多臭,也不管是冬天,穿单衣进去要挨冻,孙效然总是第一个抢先进去疏通。许多分外的活儿,他也很热心。老八号机的入口管设计不合理,水沟的地势比管子还高,水位到一定高度就流不过去了。这问题应该由行政部门解决。孙效然却拿着根铁棍,绕着厂房转圈地探查,终于在厂房外找到了一条地势低的地沟。他提了合理化建议,拿起镐就刨开了。天气很冷,他两脚踩在结着冰碴的稀泥里挖泥,一直坚持了一星期,终于把水管子接通了。有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说锅炉出了故障,得赶快把汽轮机联络门打开,才能避免出大事故。孙效然听了拔腿就跑,摸着手轮就摇,没摇几圈两手就烫起了泡,他不顾疼痛坚持把联络门打开了。事后跑到医务室,大夫看到这双烫坏的手,也没来得及看清楚是谁,就心疼地说,“这亏得是老师傅,要是个青年工人就挺不住了。”孙效然听了感到热呼呼的,心想我是个什么老师傅,我还差得远呢。
最近记者访问了这位年轻的汽轮机值班工,他朴素而又稳重,在他身上已经找不到过去人们叫他“乐三点”的痕迹了。他说:“大家都说我变了,说我像个工人的样了。我自己也觉得是变了,干什么事都自觉些了。在班上就是一心想着搞好生产,把吃喝玩乐的事儿通通抛开。我眼里活儿多了,看见什么都想干,总觉得浑身的劲儿使不完,每当干完一件对国家对同志有益的事就感到非常愉快。”不过,他说他自己比起雷锋和师傅来,自己还差得太远了,雷锋和孟师傅永远是他学习的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