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连队的性格
峭石
我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别人讲述我们部队一连的练兵故事。虽然我拙口笨舌地讲不好,但是,听我讲述的人总还是很受感动。
现在,我又在和一位老战友讲起一连的练兵故事来。
“过 硬”
一九六○年八月,一连要进行山地实弹射击。那天早晨,天麻麻明,就逐渐刮起风来。这风,越刮越大,连高高的白杨树,都被吼叫的大风刮得弯下腰来。部队朝靶场走的时候,斜着身子还挺费劲。到了靶场一瞧,原来栽好的十五个靶子,被风刮倒了十三个,其中一个找也找不着了。
在这沟壑纵横的山坡上,狂风,胡吹乱刮,插在靶场显示风向的三面小旗,一面朝左飞,一面向右飘,一面搭拉着不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风向修正都很困难,该怎么打呢?
战士们望着连长王天格。王天格一面组织人去扎靶栽靶,一面组织战士们作射击准备。仿佛这狼嚎虎啸的暴风,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有人担心地说:“能打吗?”
王天格抬起头来反问:“打仗时,这时候能不能冲击?”
“那还用问?可是现在……弄不好会推光头呢!”
“那就看我们的技术了。假若在这种情况下打个良好,这良好也是光彩的。如果改日推期,就是打个优等,也不见得就是过硬!”王天格回答。
又有人说:“要坚持打,也可以,就是自动枪怕不保险!”
王天格道:“既然别的武器能打,自动枪为什么不能打?打不好,只能说明我们思想不硬,技术不硬!那就要再下功夫!”
指导员薛克宽全力支持连长的意见。他说:“林彪元帅号召我们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绝不能一刮风就收兵回营!我看这倒是个好时机!”
实弹射击按预定的时间开始了。不是有人说自动枪不保险吗?那就先从自动枪上“开刀”。一排长石金明第一个端枪上阵。这次射击,终于战胜了狂暴的大风,夺得一个扎扎实实的优等。
身 教
一九六一年初春,一连开始搞夜间射击训练。继王天格以后的连长张志卿,在和战士一块预习中,发现轻机枪射手只瞄六十度的散兵照明靶,不瞄二点五伏特的闪光机枪靶。按规定,应该先打闪光靶,然后再打照明靶。
张志卿问:“为什么你光瞄照明靶,不瞄闪光靶?”
那个战士回答:“照明靶好瞄呀!一打靶,我保证打良好!”
张志卿一听这话里就有文章,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考虑打优等呢?”
“你看那闪光靶,那么小,扑闪扑闪,不好瞄。”那个战士回答,“弄不好,会鸡也飞了,蛋也打了!”
张志卿又问:“上了战场,你是先消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呢,还是先打敌人的散兵?”
“当然要先消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
“那你现在不瞄闪光靶,将来怎么保证消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
战士不好意思地笑了。
“要像现在这样,你要是上战场,可真要鸡飞蛋打的!”
接着,他就教给战士们瞄闪光靶的要领。
可是,问题并没有这样结束。张志卿在另一个地方,又发现了类似现象。一深追原因,原来有的干部还不太会瞄闪光靶。这个问题,引起了张志卿的深思。
夜深了,战士们都回去休息了。张志卿还和全连的干部们一起,在料峭的寒风中,钻研要领,进行预习。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战士们怎样去做。
为了尽快解决瞄闪光靶的难点,他们除了夜间和战士们一起预习以外,白天,还用棉被把窗户堵起来,给手电筒上蒙一层黑纸,用针戳一个小孔,当作闪光靶,在屋子里辛勤地练习……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第四天夜里,张志卿和全连的干部,给战士们作夜间射击示范。那一明一灭鬼火一般的闪光靶,如同敌人诡谲的眼睛。张志卿第一个打,紧接着是其他干部……战士们亲眼看见,那在夜色里曳着一道道红光的子弹,怎样穿透了那些机枪靶。
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那些干部的腰板硬了,他们向战士说:“来,闪光靶就是这么个瞄法!”
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战士们的信心更足了:“干部能打中,我们为什么打不中!”结果,实弹射击时,百分之七十的战士都击中了闪光靶!
从那时候以来,这个连的干部就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每一项训练,有难点干部先突,有关隘干部先破,每一项课目,都是干部先过关,每一次考核,都是干部先上场,然后才是战士。在训练中,他们夏天和战士同沐炎阳,冬天和战士共饮冰雪,训练成绩一般不低于战士。全连干部都能掌握四种火器,有一半人是投弹能手,超越障碍全部优等,五公里越野是连长领头,指导员断后,一步不落。……这个连的干部在无论执行任务或做课目的时候,总是向战士们喊道:“跟我来!”他们说:“敢喊‘跟我来’,能在训练中练出硬功夫;将来再喊“跟我来’,就能把部队带到任何地方,和任何敌人打硬仗,打胜仗!”
强将手下无弱兵
林彪元帅讲过,连队指挥员的性格怎样,他的部队的性格也就怎样。这个连队的战士,在训练中也有那么一股劲头子。像战士李群兆,外号人称
“大老猛”;像“火箭筒班两条牛”,大牛牛小迈,小牛牛天达,练起武来可真有股牛劲;像蔡胜凡,人家说他一端刺刀就有杀气,对刺专找硬手,身上整天紫一块青一块,还不歇手;像赵双龙,人称“赵老虎”;像
“小不点”张化栋……
就讲张化栋吧!张化栋刚到一连时,全连数他个儿小,排队发衣服,他是倒数第一。数他身体轻,体重只有八十多斤。数他力气小,投手榴弹,使出吃奶的力气,拚个脸红脖子粗,才投十六米。
“十六米就十六米吧!”他想,“咱个儿小力气小嘛!”
可是,连里天天苦练的热烈气氛感染着他,熏陶着他,逐渐地,他懂得苦练过硬本领的意义了。他心里不安起来:功夫这么稀松,算哪号兵!要是打起仗来,敌人可不管你个儿长短,力气大小。谁的硬功夫不是练来的?连指导员还那么苦练呢,何况咱——到底是个年轻小伙子呀!
别瞧“小不点”人小,决心可不小。每到晚饭后,趁着别人还没练的功夫,他先搜罗一大堆手榴弹,非得一颗一颗投完一遍。
他不但练得起劲,还爱和别人搞比赛。一比赛,还净找高手,要是一碰见连长、指导员,就更上了劲。
“来,赛一下!”他挑战。
“赛?你还不是输!”
“别吹,投了再看!”
可是,一赛,他总输。
“怎么样?输了吧!”
“哼,先别高兴!”他脖子一拧,“等着瞧吧,有你输的时候!”
胳膊练肿了,双腿练疼了,上床都困难。别人劝他:“可得注意点,别把身体搞垮喽!”他伸伸胳膊蹬蹬腿:“垮,身子骨只会越练越结实,功夫只会越练越硬,林彪元帅叫咱们练硬功夫,不辛苦点还行!”
就是这样,一天两天三天……三四个月时间,提高一米两米三米……张化栋终于投到了四十八米五。可以想像,像这样的战士,每提高一米,得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由十六米到四十八米五,得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野战化
不但班里的战士们如此,连炊事班也有自己的一手硬招儿呢!一连的炊事班,人称野战化的炊事班。他们说:“我们是战士,是拿着武器卫护国家、卫护人民利益的,不是开饭馆的!”他们的饭做得很好,三年来,都被评为五好食堂。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这一点,还按照实战要求,展开了训练。
为了增强行军能力,他们经常清早起来,练习长跑;还经常在夜间带着全副装具,出去翻沟过河练夜行军。
为了掌握在复杂情况下的做饭本领,王丙子、赵银锁苦练切菜本领,直练得白天合着眼,夜晚不点灯,能“左右开弓”。屈新茂练夜间淘米,光凭手指的感觉,就知道撒米没撒米,淘净没淘净。他们还练野外做饭,练得白天不冒烟,夜晚不露火。部队外出打靶、作课目时,他们跟着在野外做饭,四十多分钟,保证开饭。
有一回,部队战术演习,他们就练战场送饭。部队正面冲击,他们抬着饭,挑着菜,担着汤,利用地形,走走爬爬,部队冲到了山顶,他们把饭也送到了山顶。战士们都很奇怪:
“没瞅见你们的影儿,怎么饭就到了?”他们笑着回答:“我们这也是神兵天降!”
他们的军事技术还不赖呢。一九六一年五次打靶,五次优等,一九六三年冬天全部队比武,他们的射击是总评优等,投弹都在四十米以上。别人说他们是:拿起刀勺瓢、是炊事员;拿起大枪手榴弹,就是战斗员。他们说:“要是打起仗来,趁着送饭的工夫,说不定还能捉几个俘虏哩!”
连队性格
我的老战友听到这里,也兴奋地夸赞:“他们的战备观念真强啊!”
这个连的干部战士,所以能这样苦练硬功夫,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战斗责任感。他们经常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像《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等。国际上每一次重大事件,每学一次都促使他们掀起一次练兵热潮:“敌人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还得比敌人磨得更快!”“敌人是毒蛇,不管它是青蛇、白蛇、五花蛇,毒性永远不会变!”祖国建设的每一项成就,对他们都是极大的鼓舞:社会主义建设前进一步,咱们的肩膀就多一分责任!
就是这种神圣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投弹挑重的,刺杀拣硬的,天气越恶劣,条件越复杂,他们练得越起劲。真是练兵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战斗。战士赵启东,是“障碍场上三勇士”之一,有一回他扑向板障时,臂弯上的步枪趁势一弹,护木头上的小螺钉,一下子刺伤了左眼皮(他的枪有点毛病,护木头上用小螺钉钉着,小螺钉松动了出来,所以刺伤了眼皮)。紧急中他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觉得眼前一黑,金星乱闪,紧接着,一股又粘又烫的东西就糊住了眼睛。一时他也顾不得,就从板障上往下一跳,谁知脚一歪,一只鞋也蹭掉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在冲击的道路上,是丝毫不能有迟疑和犹豫的,冲上去!他使劲瞪大一只右眼,仍然疾风一般,越过各种障碍物,向前飞奔。五十一秒,到达终点。这时候,鲜血已淌满了他的半边脸!
我的老战友听到这里,不由得站了起来:“光凭这种气概,就能压倒任何敌人!”是的,这样的连队,这样的战士,这样的作风,这样的技术,一旦上了战场,一定会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
我想,像一连这样的连队,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呢?——英勇顽强,坚韧不拔。这种性格,是工农红军的性格,是八路军的性格,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一个连队的性格,只不过一连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性格。凭着这样一种性格,现在在练兵场上,他们一个又一个攻克了技术堡垒,一步又一步攀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将来在战场上,他们就会冲破枪林弹雨,冲垮火海刀山,为党为祖国去创造辉煌的胜利!
〔北京部队供稿〕


第6版()
专栏:

“过硬”思想
葛德
在《连队的性格》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革命精神的发扬。在人民军队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连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士。他们有过硬的技术,过硬的作风,过硬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也是“过硬”的。而且,正是这过硬的思想,才是其它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作灵魂,性格、作风、技术等等一切,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变软的。
“过硬思想”,也就是真正革命化了的意识。具体一点说:就是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革命战士,时时刻刻都用革命战士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肩负的革命责任,还要不断主动地为自己提出革命的困难课题,时时刻刻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职责而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其中自然也包括掌握各种困难的技术。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平时或战时,顺利或困难,胜利或失败,有监督或无监督,如意或不如意,都不会迷失方向,都不忘记自己的职责,都不动摇自己的意志,都不放弃或松懈自己的努力。只有经得起这种种考验的思想,才称得起是过硬的思想,也才配被称作革命战士的灵魂。
我们看“小不点”。他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他就会在“十六米就十六米吧!咱个儿小力气小嘛”的面前止步。然而,他意识到自己是革命战士,革命对他的要求是在战场上战胜敌人。他自然也就意识到:“功夫这么稀松,算哪号兵!”“要是打起仗来,敌人可不管你个儿长短,力气大小。”因此,不管怎样困难,他也要练出投弹四十八米五的硬功夫来。我们再看炊事班的同志们。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战士,是拿着武器卫护国家、卫护人民利益的,不是开饭馆的”,他们就不会费尽苦心地去练那些特殊的本领。投弹、爬山、打野外同做饭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冒烟流畅,火焰喷吐,对做饭不是更有利吗?然而,对于革命的战斗化的部队炊事员来说,战场送饭,相机参战,以至白天不冒烟,夜间不露火的本事都是很需要的。他们就把这些列为自己“过硬”的必不可少的课题,也就千方百计地把它们练到手了。


第6版()
专栏:

长白山的路
战士 刘显琦长白山的路,一直伸到白云处,暴雨洪水冲不断啊,狂风大雪封不住!路啊,路——火烧开啊鲜血铺!青松是支革命笔,万页高山是本革命书。革命书啊鲜血著,世世代代传家谱。山路是条红色的线啊,引我迈步从头读:爬过座座山,越过道道谷,白云朵朵飘过松柏树,白云啊,当年你曾为抗联盖过身,你告诉我们什么是
甜来什么是
苦!松树枝上采松籽,细细嚼呀莫要吐!当年抗联把它当过饭,顽强的种子啊,如今长成满山
的树!路呵,路——火烧开啊鲜血铺!踏着抗联的脚印走,挺胸昂首迈大步!迈大步啊,迈大步!走红了思想练硬了身子骨!接过抗联的肩上枪,高擎红旗苦练武!


第6版()
专栏:

登记上好成绩(木刻)
 战士 殷翔云


第6版()
专栏:

第一课(木刻)
 战士 陈才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