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出社会主义之新
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好的节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利用了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形式,却赋予崭新的革命内容。它们或者是歌颂新社会、歌颂共产党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或者是热情地表现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表现新时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鼓舞人们前进。四川省代表团演出的彝族说唱《阿苏巴底》,就是其中之一。
《阿苏巴底》是凉山彝族劳动人民所熟悉的传统艺术。但是,这块来自彝族艺术宝藏的矿石,经过时代洪炉的熔铸,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这个扎根于彝族劳动人民生活土壤的传统节目,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表达翻身奴隶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因而得到彝族人民的喜爱。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值得提倡的。
我国各族人民都有丰富的文艺遗产和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在一些传统节目中,也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思想,但是,过去在反动阶级的统治下,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很深,许多都是宣扬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内容是很不健康的,甚至还有不少低级、庸俗的东西。现在,在社会主义时代,如何推陈出新,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富有崭新的革命内容,使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如何使遗产为今天所用?这是进一步推动各少数民族文艺向前发展、使它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的生活和斗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课题。
所谓“推陈出新”,就是要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之新。要使遗产为社会主义服务,表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首先是思想内容上的革命,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革新和改造。因为任何形式都是要为内容服务的。这样,遗产是否就不需要继承了呢?遗产当然是要继承的,但是一定要按照毛主席所教导的方针,批判地继承,大胆地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有利于社会主义、有利于教育人民的部分,去其有思想毒素、有害于人民的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在一切文艺遗产之中,精华总是少量的,糟粕总是大量的,这就需要经过严格的、细心的选择和提炼;即使是精华,也还须加以改造和提高,使它们适用于我们的新时代。
在这次观摩演出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出现了许多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之新的好节目。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路线,认真地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各兄弟民族丰富的文艺遗产一定会得到新的生命,在社会主义时代发出新的光彩。


第6版()
专栏:

批判地继承 大胆地创新
——记四川凉山彝族说唱《阿苏巴底》的创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昭觉县文教处
张克新 本报记者 周祖佑
今年初夏,一个崭新的小说唱《阿苏巴底》,在大小凉山彝族翻身奴隶中迅速流传开了。不论是田野里,草山上,只要一演出新《阿苏巴底》,马上会聚拢许多观众。不少翻身奴隶一看再看,已经记熟了许多精采的词句。要是有谁犯了损害集体的过失,一些老年人就会告诫他:岩鹰飞得再高,总要飞回老窝。你该看看《阿苏巴底》,不能忘了本呵!这个利用传统说唱形式创作的新节目,通过阿苏巴底和两个同伴诙谐风趣的对话和歌唱,回忆过去的悲惨遭遇,谈说当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巧妙地对比了今天凉山彝族人民比过去任何幻想都更加美好的现实生活,动人地表达了广大翻身奴隶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挚感情和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阿苏巴底》,是很多年以前就流传在大小凉山彝族人民中的一首哀歌。译意就是姓阿苏的一个单身汉。据说从前有个奴隶爱上了一个女奴隶,这一违反奴隶制度指婚规定的事,很快被奴隶主发觉了,立即将女奴隶打死,丢进深山里喂了虎狼;还把这个男奴隶卖到凉山的一座最高的龙头山上。从此,他的生活更不如牛马了:脖子上带了铁链,身上从没断过刀砍鞭打的伤疤。他无父无母,无亲无靠。这样深重的冤仇和苦难,向谁诉说呢?有谁来帮他雪冤报仇呢?只有在黑夜里,把头挤在羊群中睡觉的时候,轻轻地用歌声倾吐满肚子的苦水;在山坡上拉犁耕地的时候,望着天边的彩云,轻声唱出他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幻想。在奴隶社会里,千千万万的奴隶都象阿苏巴底一样,没有一点人身自由,任凭奴隶主打杀买卖。因此,《阿苏巴底》这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哀歌,也就成为广大奴隶群众用来诉说心里的痛苦,向往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一首歌曲的总名称,在奴隶中间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解放后,凉山彝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真正获得了民族的解放,获得了阶级的解放,他们砸断了脖子上的镣铐,打碎了黑暗的牢狱,推翻了残酷的奴隶制度。接着,又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办起了高级农业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粮食年年增产,生活天天提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锦绣前程,无限宽广地展现在彝族人民面前。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怎能不反映到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去。用一首群众所熟悉的《阿苏巴底》旧歌,能表现出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新变化吗?当然不可能!《阿苏巴底》旧歌里最美的幻想,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正如人们所说的:“把过去所有《阿苏巴底》里最美的幻想,连在一起唱出来,也没有今天的生活美,日子甜!”这首为广大彝族群众难以忘记的《阿苏巴底》的表现形式,怎能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内容呢!
今年春天,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木渣洛社的一次联欢晚会上,有位过去当过“巴底”的老爷爷,站起来向大家唱了一首《阿苏巴底》。当时就有人议论说:“这首歌在过去唱,吐出了我们的痛苦和愿望;可是现在唱起来,简直象蜂糖里面加盐巴,不是一个味儿。”有两三个年青人并且站起身来说:“桃花把大山都染红了,柳条把河水也映绿了,还能闭着眼睛盼春天吗?”这话把老爷爷惹怒了,他说:“红了山的桃花,绿了河水的杨柳,这正是春天来到了!可是,山上有了春天,河里有了春天,并不等于人人心里都有了春天;有些人的心里,据我看呀,现在还压着冰雪哩!生长在甜水里,他还叫苦呢!”这真是一个新的矛盾。《阿苏巴底》是群众最熟悉、最喜爱、谁也能说唱,要是不叫大家唱,是不可能的;同时,也应该把过去的痛苦,唱给生长在新社会里的青少年们听,使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可是老是让大家唱旧的《阿苏巴底》,确实不能反映今天广大翻了身的奴隶的欢乐、幸福的心情。社的俱乐部、共青团组织研究了这个问题,在旧的《阿苏巴底》这一为群众熟悉的传统说唱形式的基础上,改编为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新的《阿苏巴底》。
俱乐部的委员尼克拉日听说这事,立即成为编演这个节目的积极分子。他和俱乐部的其他小伙子们,访问了社里的许多老人。老人听说要写一个新《阿苏巴底》,都向他们诉说自己在奴隶制度下的种种苦难。他们还建议说:你们要唱今天的《阿苏巴底》,首先得好好唱唱党和毛主席!
旧的阿苏巴底,只一个人说唱,现在的《阿苏巴底》,发展成三个人说唱。先由甲说唱过去当单身汉的痛苦和对自由的幻想;接着乙就出来反对说:幸福生活靠幻想是来不了的;丙再用今天的现实生活说明幸福是从哪里来的道理,来充实乙的话。这样一改,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又大胆地根据新的生活有所创造;形式新鲜活泼,结构比较完整,诙谐有趣,能表达出今天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新的《阿苏巴底》终于编成了。第一次在社里演出以后,社员们的反应真是热烈极了。许多翻身奴隶并不因为节目中幽默风趣的词句而欢笑,反而流下了眼泪。他们说:阿苏巴底就是我们自己!从小失去父母的翻身奴隶聂伯友金,从小就披着破麻布,冒着大风雪,在山上给奴隶主放牧牛羊。翻身以后,友金却慢慢忘记了过去的苦难,不肯好好地劳动。社里的干部和社员一起教育他,后来,他又看了新《阿苏巴底》,心里十分激动,他回忆了当年给奴隶主放羊的往事,向拉日说道:拉日,你批评我吧!我不该把过去忘掉了!从此,大家都发现友金转变了。不久以前,还被评选为五好社员。这个原来受尽折磨、不爱唱歌跳舞的人,现在也成了《阿苏巴底》的一个表演者了。
尼克拉日谈到他参加编演《阿苏巴底》的体会时说:“我每次演出以前,都觉得象要参加一次战斗。因为社员们都告诉我,看一次《阿苏巴底》,就是上一堂政治课!”


第6版()
专栏:

阿苏巴底(彝族说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木渣洛社俱乐部编
(合)阿苏巴底——
你这个单身汉呀!
快向大家说一说:
说说你的苦和甜,
说说你的现在和从前:
(甲)解放前我是个单身汉,
住在高山石岩里边;
肚子里没吃一颗粮和米,
哪怕坝子里的粮食堆成山!
没穿过一件披毡,
哪怕山上的羊群象云团。
要是青苔能做披毡有多好?
又轻又软还不要钱!
(乙)阿莫哩!——
你说得真新鲜!
青苔做披毡,
从来没看见!
(丙)咋个没看见?
这有啥稀罕!
你看他身上的披毡多漂亮?
又轻又软比火还温暖!
(合)别忘了这是党的恩来党的情,
嘿!毛主席的恩情说不完!
(甲)要是青苔能是谷子该多好?
一座大山就收千万石。
我们这里的大山有多少?
那谷子可就多得没法算!
(乙)阿莫哩!——
你说话不沾边
青草结谷子,
从来没看见!
(丙)咋个没看见?
分明你眼光浅!
你看有多少荒山野岭变梯田?
座座穷山变金山!
(合)这都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呀,
毛主席的恩情说不完!
(甲)要是能摘下天上的星星有多好?
挂在锅庄边上当灯点!
屋里屋外亮堂堂,
黑夜变成大白天!
(乙)阿莫哩!——
你越说越疯癫!
星星当灯点,
从来没看见!(丙)要说没看见
这没啥稀罕!
咱这里修了水电站,
哪家不是挂起星星一大串!
(合)这都是党的总路线好呀,
毛主席的恩情说不完!
(甲乙)阿苏巴底呀!——
你现在日子到底怎么样?
你到底过得是苦还是甜?
让我们听听也心喜欢!
(甲)阿莫哩!——
怪你少心眼!
合作社的田地宽又广呀,
斑鸠歇几气也飞不到边!
合作社的牛羊成群数不清哟,
几座大山都盖满!
(乙丙)阿啵——
想不到有这么多牛羊!
想不到有这么多财产!
(甲)我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我是个农业社的社员!
党是我的指路明灯,
集体就是我的靠山!
(合)对!我们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要做农业社的五好社员!
党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国家就是我们的靠山!
嘿!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哟,
嘿!毛主席恩情说不完!(附图片)
彝族说唱:《阿苏巴底》
〔四川省代表团县劳动模范勒布克打、乡长井古阿合、俱乐部委员尼克拉日等演出〕   新华社记者 何宗跃摄


第6版()
专栏:

听叮咚
〔听黎族老人王玉梅演奏黎族打击乐曲《打叮咚》有感〕
王树元
是在民族宫,
还是在椰林中?
是木梆声声,
还是心弦铮铮?
白发飘飘,
热血腾腾,
木键儿弹出了
串串心声——
键儿轻:
五指山腰落秋风,
雨打椰树叶飘零。
汪汪的苦水呀,
在黎族老人的心头涌……
键儿重:
南海波涛怒腾腾,
风雷雨电天摇动。
一杆子红旗哟,
引千万黎胞闹革命!
键儿紧:
刺刀挑破山中雾,
号角吹落满天星。
北京的太阳呵,
照得琼崖宝岛天大明。
键儿松:
朵朵红云送春风,
山山水水笑盈盈。
甜甜的清泉哪,
洗得黎山瑶岭绿溶溶……
叮叮、咚咚咚咚、叮叮,
你弹出:
点点泪水声声笑;
你弹出:
千万黎胞心中情。
键儿住了,
为什么大厅里,
还响着叮咚、叮咚?
啊!原来是,
老人眼望中南海呀,
心中唱起“东方红……”


第6版()
专栏:

高山族民歌独唱:《解放我可爱的家乡》〔福建省代表团高山族、厦门天马农场队长谢贺演唱〕
赵志方 速写


第6版()
专栏:

黎族民歌独唱:《问候恩人毛主席》
〔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琼中县城镇公社那北大队妇女主任王玉梅演唱〕
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