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造老工业基地 迎接新生产高潮
上海职工革新十万项技术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六日电 在即将结束的一九六四年里,上海职工革新了十万多项技术。这些包括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进产品设计、采用新原料材料以及改革生产设备等在内的革新项目,对于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逐步实现技术改造、更好地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工厂职工运用他们创造的各种先进技术,解决了当前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品种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关键。有的厂用小设备加工出大型机件,有的厂用简易办法生产了精密度很高的机床,开拓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
模具生产在发展新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海不少工厂今年采用了许多新的设计结构,掌握了成型磨削、电火花加工、电铸、冷挤压成型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模具的精度,缩短了制造周期。不少工厂现在的模具使用寿命显著延长,有的成型模从一万次提高到五万次,有的刀口模从二三十万次提高到三四十万次。
一些前几年初步研究成功的新技术,经过不断改进,今年也比过去更完整更巩固了,使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少数企业发展到大面积推广。全市今年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有八十多项。
许多行业和工厂还把当前生产上的大量革新创造和企业长远的技术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些机械厂、轻工业工厂都采用远近结合的办法,从点滴革新入手,逐步发展到工艺、设备的全面革新,从而使企业面貌起了深刻变化,并且为全行业的技术改造开辟了新途径。上海汽车配件厂近年来对柴油机、汽车用水箱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研究成功了不少专用化设备,使点滴的技术革新逐步发展到全厂性的技术改造,把落后的手工操作工艺的工厂转变成为工艺先进的半自动化工厂。在医药行业的针剂生产过程中,过去有些厂在灌装、封口、打印等工序上分别实现了一些单项的革新,上海医药工业领导部门把这些分散的革新项目集中起来,相互比较,取长补短,配套成龙,然后加以定型,再向全行业普遍推广,实现行业性的技术改造。
随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日益发展,上海许多工厂的生产潜力,今年进一步发挥出来了,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指标的全面完成。有些工厂,今年生产任务很重,而且又要做到不增加劳动力和国家投资,当时有些干部对完成今年任务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厂的干部检查了不相信群众的右倾思想之后,发动全厂职工,大搞技术革新,结果生产计划完成得出人意料。
目前,上海各有关工业领导部门和各工厂企业,正在全面总结今年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的经验,为迎接明年生产高潮、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为把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好准备。


第2版()
专栏:

依靠贫农下中农建设稳定增产田
北良各庄大队的社员高兴地说:“象这样干下去,明年丰收不发愁了!”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北京房山县长沟公社北良各庄大队贫农下中农社员帮助队干部找出自力更生发展稳定增产农田的途径,掀起了准备明年大生产的热潮。
北良各庄大队是房山县产量较高的一个大队,土质较好,全大队绝大部分土地都能自流灌溉,在一千一百多亩土地中,有四百多亩是水稻田。人民公社成立后粮食产量提高较快,但是近几年来增产速度缓慢下来,和附近生产条件一般相同的大队比较,不仅产量有差距,而且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每年都需要国家贷款支持。怎样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使全大队土地逐步发展成真正稳定增产农田?大队干部方向不明确,一时找不出好办法。
今年秋收结束后,这个大队在公社领导下,组织贫农下中农社员座谈,请他们出主意。贫农下中农社员一致认为,这几年增产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自力更生精神不够。他们提出:现在大队具备发展生产的条件,差就差在肥上。近几年来,大队干部没有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挖掘肥源,只知道用化肥,生产投资多了,土地板结,肥力小了。他们认为,化肥施得适当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但是象现在这样单纯依靠化肥,不但不能有效发挥化肥作用,还加大了国家负担,粮食增产不快,社员收入也不能迅速提高。
贫农下中农社员对怎样自力更生逐步建设成稳定增产农田,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大家认为,现在最重要的要大力挖掘肥源。老贫农社员郭东财说:“肥源眼前就有,村北那条大沟几十年没有挖了。”有的说:“过去干部也想发动大家挖,但是怕有人嫌冷嫌累没敢提。”老贫农伊德旺说:“有我们贫农下中农和干部党员带头干,全大队社员谁不跟上去?”大家算了一个账:这条沟的泥可以上四百多亩大田,腾出的粪上稻地。贫农社员朱荣又建议说:“咱们村的大部分炕坯六七年没有换了,明春将它换下来,不又是一批好肥?”大家还对如何种植、管理方法以及选种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
这些贫农下中农社员的意见,给干部很大教育。大队党支部书记说:“过去咱们只看到国家看不到群众,有困难就向上嚷,这个手要化肥,那个手就要钱,没想到征求贫农下中农意见,依靠他们克服困难。”会后,这个大队根据贫农下中农的意见,制订出新的生产计划,立即成立了积肥专业队,并且决定明年菜地减少一半,将好肥大部用来发展粮食生产。今冬明春除了大搞积肥外,还要大搞副业,争取明年不用少用国家贷款购买化肥。在播种管理等方面也准备进一步改进。这样的生产计划在群众中讨论时,得到了社员们的一致同意。
现在,这个大队的生产活动,在贫农下中农社员带头下,社员出勤率和劳动效率都大大超过了往年。四百多亩水稻收打的效率,比往年提高了一倍,积肥的数量不但比往年多,质量也很好。目前全大队一百多劳动力正在冒着严寒挖村北水沟的淤泥。社员们高兴地说:象这样干下去,明年丰收不发愁了!


第2版()
专栏:

表现新时代新英雄人物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据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人们看到许多旧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一定的革新,被用来表现新的时代和新的英雄人物,使许多民间歌舞显得更加生动感人,受到观众的称赞。
这些民族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为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喜爱。但是,有些民间艺术被反动统治阶级所沾污,还带有封建、迷信、色情等糟粕。直到解放后,经过不断革新,才得到发扬光大。广西都安瑶族的酒歌,过去唱的是“歌声伴着哭声唱,泪水伴着烧酒喝”,今天唱的是“改山换水修公路,奋发图强创奇迹”。由于瑶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虽然用同一个曲调,内容却完全两样,情绪也迥然不同。流传在西北高原上的“花儿”,过去遭到反动统治者的摧残,唱来声调哀怨,字字血泪;而在这次观摩演出时,宁夏回族贫农何金贵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回族人民的心声:“人人都说大海深,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人人都说蓝天高,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阿苏巴底”过去是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用来诉说苦难生活的一种说唱,今天变成了翻身奴隶对下一代进行阶级教育的武器。
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好来宝”,过去是由一个人自拉自唱,表演形式比较简单。这次内蒙古代表团演出的《牧马英雄》,由一个人主唱,三个人伴奏和伴唱,大大增强了这种说唱形式的表现能力和感染力,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在广西僮族民间,有“唱师”和“师公舞”,这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过去都是被师公(道士)用在祭祀鬼神的迷信活动上;现在,群众把它加以革新,用来表现新的生活。表演唱《新风赞》,就是用“唱师”的饶有风趣的舞蹈动作和唱腔,来赞扬新社会新风尚,四个扮成老头的业余演员,用风趣十足的表演唱出了他们热爱新社会的真挚感情,使观众在阵阵笑声中受到了教育。在湘西苗族人民中间,“鼓舞”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在“赶秋”盛会上,都有击鼓为戏的动人场面。湖南代表团演出的《苗族女民兵》,就是在鼓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第2版()
专栏:

阜新建成一座新竖井
新华社沈阳二十六日电 阜新矿区新建清河门竖井最近建成投入生产。
这座竖井是我国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每年能产煤六十万吨。新井的全部机械和电器设备,都是上海、沈阳和哈尔滨等地工厂供应的。


第2版()
专栏:

太钢回收焦化产品工程竣工
新华社太原二十六日电 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厂新建的回收焦化产品的第二期工程,最近竣工投入生产。
这个回收工程包括回收、硫铵、粗苯、粗吡啶等部分。第一期工程去年投入生产后,到现在已经生产了四千八百多吨硫铵。新投入生产的第二期工程有浓氨水蒸馏塔、硫铵饱和器脱酚塔和回收吡啶设备等项目,这些项目同第一期工程配套,将使全厂回收的焦化产品增加到十九种。


第2版()
专栏:

上海制成超声波滚焊机
新华社上海二十六日电 我国自己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超声波滚焊机新近在上海诞生。它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有关工厂协作制成的。超声波滚焊是六十年代才开始在工业上应用的焊接新技术,好多工业部门都需要它。它能把两张厚度相当于头发丝十分之一的铝箔焊接在一起。
采用超声波滚焊,能将金属丝牢固地焊到半导体上去,还可以用超声波滚焊方法生产薄壁不锈钢管。用锡或铝箔作包装的卷烟厂、药厂也都可以采用这种新技术。过去许多工厂苦于找不到一个牢固连接铝箔的方法,不能满足自动化包装生产的要求,现在有了超声波滚焊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2版()
专栏:

洛阳轴承厂工人正在检查新的特大型轴承。 轴政通摄


第2版()
专栏:

南京济南武汉昆明部队战士业余演出队
联合在京公演受到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一九六四年第二批调演的南京、济南、武汉、昆明部队的战士业余演出队、连队演唱组和南京部队某部战士业余小话剧队,昨天开始联合在首都举行公演。
在这之前,这批来自边防、海岛等保卫祖国光荣岗位上的优秀的业余文艺战士已经向解放军总部机关和首都文艺界分别进行了汇报演出十八场。他们所表演的独幕小话剧《烧煤问题》、《一张靶纸》,诗表演《江河湖海把兵练》、《刺刀颂》,小歌舞《军民联防保边疆》、《叫俺怎能睡得着》,表演唱《俩老汉看比武》,新闻片《野营好》,舞蹈《班长放心吧》等六十多个短小精悍的节目,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当前的阶级斗争和部队火热的革命现实生活,给广大观众以深刻的教育和鼓舞,受到了官兵们和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这批战士业余演出队、连队演唱组和战士业余小话剧队,都是在部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几年来,他们经常围绕创造四好连队运动,配合部队形势教育和中心任务,活跃在训练场上、行军途中、生产地头、施工现场、边疆哨所和海防线上,不畏风雨地走到哪里,演到哪里。
参加这次调演的四个部队的业余文艺战士共九十八人。他们是部队中开展群众性、战斗性文娱活动的骨干,也是部队中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和执行各种勤务的积极分子。他们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创造四好连队和大兴三八作风的活动中处处带头,大部分人是五好战士,其中三十四人是神枪手、神炮手或技术能手,十五人立过功,四十六人受到过上级的奖励。


第2版()
专栏:

全国美展东北和西北地区作品在京展出
据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西北(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新疆)地区的作品最近期间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展出。
展出的三百多件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东北、西北地区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高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英雄业绩。不少作品描绘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题材,有力地配合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些作品是东北、西北地区美术家们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与工农兵结合所取得的新成果的一部分。
各个地区的作品也显示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自治区的作品,突出地描绘了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热情歌唱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欢乐心情。许多作品着重地刻划了集体经济的巨大力量。刻划了各族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把荒凉的原野和山谷变成丰饶的农场和牧场的壮丽景象。陕西的作品表现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新面貌,表现了陕西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坚持革命的豪情壮志。
这次展出的东北、西北地区的作品是按地区分批举行的《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第二部分。


第2版()
专栏:

贫农女社员杨国英献出保存十七年的革命文物
据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北京市通县西集公社前东仪大队贫农女社员杨国英,最近主动献出了她保存十七年之久的一批革命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是:前冀东解放区发行的一批粮票和柴票、有负责人盖章的冀东解放区通行证、《冀东日报》、新华通讯社十四支社编印的《通讯往来》等。杨国英这种热爱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受到当地人民的尊敬。
一九四八年初,北京郊区国民党残匪在面临败北的形势下,更加穷凶极恶。一个傍晚,一些匪军由西集镇开往前东仪村搜捕我军政人员。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当时前东仪治保委员李德林(党员,已去世)带领一位解放军同志到杨国英家,托她代为保存一包东西,并嘱咐无论如何不要失于敌手。杨国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嘱托,谨慎小心地把这包东西装在一个坛子内,用一件破衣服围住口,埋在地里。她怕这包东西霉烂,遇到下雨阴天或敌情不紧张的时候就挖出来,一有敌情就再埋上。她忠实地等待亲手还给那一位托她寄存的解放军同志,但那位同志一直没有回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杨国英是冒生命的危险收存这包东西的。
杨国英今年五十岁,出身于贫农家庭,解放前,杨国英一家人经常三天两头揭不开锅,过着乞求讨饭的苦日子。一九四六年,西集地区第一次获得解放,杨国英积极参加了对地主恶霸的斗争。在土地改革中,她家分了土地,翻了身。一九四七年,西集一带处于“拉锯”状态,国民党残匪和逃亡地主的“还乡团”不时前来骚扰。那时,杨国英还冒险掩护过一位八路军女战士。


第2版()
专栏:

话剧艺术的革命
新华社记者 徐学增
幕启。舞台上摆着一张长方桌、三只方凳。三名战士走上场来。这个说:“咱们演个小戏”,那个补充:“名叫《烧煤问题》”。第三人以手指鼻:“我是班长”。前两人也忙介绍:“我叫小王”;“我叫小李”。
班长和小李拿起白罩衣来穿。小王面向观众诉说:“新灶已试验了五次,用煤率还没降低。班长他有点动摇;小李他一个劲泄气,我心里越想越着急。”小王刚刚说完,班长接了上去:“试验新灶不顺利……。四好连队、五好食堂就要评比,要是受到影响,这可是个严重问题。”刚调来的小李也表示,侍候新灶“太费力”……。
这就是第二批奉调来京演出的南京部队某部战士业余小话剧队开始演出的第一个小话剧《烧煤问题》的开场白。它一开始就以新颖别致的“自报家门”的手法,把戏剧矛盾开门见山地摆了出来,使观众不住拍手赞美:“新鲜!新鲜!”
戏是从使用新灶炒萝卜展开的,通过伙房里的争吵,电影场上的争论,宿舍里的算细账,到半夜统一思想,再改炉灶,取得胜利,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二十来分钟内,形象地宣传了祖孙三代都是煤矿工人的炊事员小王“身在灶旁,心向世界”的胸怀,宣传了一切工作思想先行,“改灶先要改思想,新灶要炼新作风”。二十多分钟内,依靠一张长方桌,三只凳子,说变就变,换了四次场景。首都的许多专业剧作家、著名的话剧演员和舞台设计人员,广大的工厂企业、农村、学校的业余文艺骨干,看了这种“破格”的话剧艺术表现手法,一致感到很受启发,热烈赞扬他们的演出是话剧艺术的革命,真正把话剧艺术变成了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有力武器。
南京部队这支小话剧队,带给首都观众一共有五个小话剧。最长的一个戏演出不到半个小时,最短的只有十几分钟。但每个戏都同《烧煤问题》一样,不仅思想内容充满时代气息,革命精神,演的都是紧密结合当前斗争任务的新人新事新思想,而且在演出形式上,没有一个受话剧“条条”、“框框”的束缚,大多从内容需要和演出条件的可能出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不论是表现部队从连队到病房处处坚持四个第一,人人做思想工作的《谁是指导员》,还是表现“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中,必须心连心,心贴心,学人先学志,帮人先帮心的《一对红的故事》,或者从侧面反映新战士在连队锻炼成长的《一百个放心》等短剧,都是该说就说,该唱就唱,有的以带韵的道白引人入胜,有的夹杂方言、快板,妙趣横生。他们不要求宽阔的舞台,繁杂的道具,如画的布景,变幻的灯光,完全从如何更及时、更深刻地表现内容和教育群众出发,只要田头、操场、课堂、舞台、饭厅有一席之地,一张桌子、几只凳子、两块石头、几支步枪,马上说演就演。部队训练,他们抓训练中的活思想,送戏到练兵场;部队生产,他们抓生产中的活思想,送戏到田头,到工地。大家看了他们的演出,都赞扬说:小戏真灵光,光抓活思想,越看越爱看,教育真深刻。
小话剧队在首都演出的这五个戏,就是他们平时为配合部队中心任务而创作出来的。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军委对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落实的结果。参加这些节目的创作和演出的,从作者到演员,都是革命的普通一兵。他们首先是实际斗争的参加者,然后才是作者和演员,因此作品思想性战斗性极强,演来逼真动人。
这个部队在群众性业余文艺活动中运用话剧形式,是经过一番努力的。话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创作、舞台美术、演员条件等要求都比较高,普通的连队,普通的战士,能不能掌握这种形式呢?起初有人信心不足。但大多数官兵认为,不应该受话剧“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能照搬话剧团的一套。他们说,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可以根据革命内容,大胆创新。部队领导上为了使这一活动在各连展开,首先组织了一个七人小话剧组,排练了一台小话剧到各连示范演出。政治委员又把业余创作小组的几个人召集起来,给他们出题目、想点子,领导大家创作话剧台本。部队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帮助修改台词,有的参加设计,参加导演,几个月之内,就编排出来了一批小话剧。演员就从亲身参加火热斗争的战士中挑选。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话剧就在这个部队中普遍推广,丰富了业余演出的艺术形式。
由于参加演出的战士,很多就是剧中先进事迹的创造者或参与者,因此,他们演来感情逼真,亲切自然。这次奉调来京演出的《谁是指导员》中王小刚的扮演者齐元钧,就是在休养中有过同王小刚类似感受的战士;反映上海战士在部队成长的《一百个放心》中的五个演员,四个是上海参军成长较快的战士;《一对红的故事》的三个演员,台上台下身分不变,演班长的就是班长,演老战士的就是老战士,演新战士的就是新战士。他们在北京演出期间,也还在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呢。首都一些话剧工作者看了战士演员塑造人物那么成功,性格演得那么鲜明,感情那么真挚,情不自禁地称赞他们胜过自己,称他们是我们时代文武双全的最出色的话剧演员。


第2版()
专栏:

来自西藏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登巴降村(右一)、贡布(右二)、钦差(右三)、错姆(右四)、群配(右五)、德吉(右六)、大瓦(右七)在一起交谈听了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后的兴奋心情。这七位代表都是翻身农奴。
新华社记者 安康摄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从江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吴兴春同来访的农业劳动模范陈永贵(左三)、周明山(左二)、邢燕子(左五)等交谈自己的工作情况。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第2版()
专栏:

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交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右起:尉凤英、黄顺玉、赵敬党、李素文、陈淑仁。
新华社记者 唐理奎摄


第2版()
专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