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深入学生群众 从学生的活思想出发
清华大学哲学教师 黄美来
我原来是清华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的学生,一九六○年毕业后调到政治理论课教研组工作。几年来,我在学校党委和教研组的帮助下,在教学辅导的实践中逐步体会到:只有深入学生群众,同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活思想,从学生的活思想出发,政治理论课才能发挥战斗作用,取得改造学生思想的效果。
从调查研究着手,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毛主席说:“要作好先生,首先要作好学生。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这个真理,我是逐步体会到的。
刚到教研组,我也知道政治理论课要为改造学生思想服务。但是,对于必须深入调查学生思想,认识不足。我觉得,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一直做团的工作,离开学生生活没有几天,对学生思想情况并不生疏。加上这一年要辅导二十多个班,任务重,自己理论知识基础差,调查研究学生思想的工作做得少。当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是听干部谈的多,直接向同学作调查少;讨论会上听来的多,会后个别谈心了解的少。
一九六二年下半年,随着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斗争的发展,学生思想中有关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斗争的问题逐渐多起来了,光靠听汇报、参加讨论会就不够了。这时候,教研组也总结一年多来的工作,进一步强调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向每个教师提出“深入重点班,交几个知心朋友”的要求。我就同团委的同志一起,到一个重点班,参加他们的形势学习,开小型座谈会,同一部分同学进行个别交谈。经过调查,了解到有些同学,在核战争、现代修正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修正主义等问题上有模糊认识。我们的政治理论课针对同学的这些思想进行教育,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实践教育了自己,我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以后做调查研究工作就比过去自觉了。
一九六三年暑假前,党委总结了中共党史教师随同学参加农业劳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研组决定我下学期辅导动力、农机系四年级五个班,我除了随一个班的同学到洛阳工厂实习以外,还花了两星期时间跟下学期要辅导的重点班到农村劳动。在共同劳动和回校后的暑假生活中,我同这个班的同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三十多个同学的家庭出身、思想情况、脾气爱好等等,我都有了基本了解。对其它几个班,也进行了一般调查。
调查到大量材料之后,我同教研组的同志共同研究分析,找到了这一批同学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不少同学对当前的阶级斗争,特别是学校内部有没有阶级斗争,认识不很清楚。有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同学,同家庭的界限仍然划不清。有些同学,在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有糊涂看法。在学习目的方面,有些同学还有“个人成名成家”、“报答父母”等等错误的想法;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把上大学当作摆脱体力劳动的途径的。
摸到这些情况,自己心中有点数,就觉得发言权多了一些。但是,越调查就越感到不足。因为活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步跟不上就不能恰当地帮助同学。同时,通过调查,就更加看清楚资产阶级怎样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就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工作责任感也随着增强了。每当有同学闹思想问题,自己常常睡不好觉;每当同学思想问题得到解决,自己也就分享到喜悦。我还常常和同学们一块打球、下棋,他们也常来找我,我和学生之间,感到没有什么界限,无话不谈。
针对学生活思想,“有的放矢”地组织讨论
辅导工作必须联系实际,自己一般也是知道的。但是,真正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活思想组织讨论,我同教研组的许多同志,都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
一九六二年年底,教完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之后,教研组准备组织学生开一次讨论会,有的同志主张讨论“否定之否定”,有的同志主张讨论“必然性与偶然性”。他们认为,这两个问题难点多,经过讨论才会巩固认识。当时有些同学被现代修正主义某些伪装革命的假象所迷惑,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很清楚,我觉得讨论本质与现象问题来帮助同学提高认识,比较恰当。我的意见,有些同志不赞成,认为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时,自己也有些犹豫不决。
后来,教研组的负责同志要我试验一下,我就在自己辅导的五个班中确定两个班讨论“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两个班讨论“否定之否定”问题;留下的一个班讨论“本质与现象”问题,题目是:“如何透过现象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本质?”结果,这个班讨论得很热烈。其他的班,有的讨论得比较抽象;有的纠缠在“为什么是麦粒——麦秆——麦粒,而不是麦秆——麦粒——麦秆”上头,争论不休。
事后,我让五个班的同学来座谈收获。四个班都认为收获不大,只有讨论“本质与现象”问题的那个班反映好。他们认为,这次讨论帮助大家认清了现代修正主义的本质;使大家懂得观察一切事物都必须区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看它的本质;使大家了解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社会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唯一有效的武器。
这次讨论,给自己上了一课。我想,为什么看来道理很简单的题目,讨论效果好,而被认为理论难点较多的题目,效果反而不好?这里反映出一个是否从学生的活思想出发的问题,也即是否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实践证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就原理钻原理,收效就小;如果运用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收效就大。抓住这次讨论的实例,教研组进行了总结。实际经验坚定了我们抓活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的信心。
一九六三年,学习《矛盾论》的时候,我在调查了解同学们思想的基础上,组织同学讨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问题。讨论前引导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有关部分。讨论题目主要是两个:一、有人说“业务可以脱离政治,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是可能的”,这种看法错在哪里?二、有人认为“专了就红了”,“业务好,政治自然会好”,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对?
因为题目是从群众中来的,大家对这个问题思想上早有酝酿,这次讨论很活跃。许多同学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观点,来批判自己和别人的错误认识。有些同学的发言既讲道理,又摆事实,很有说服力。他们明确了政治是灵魂、是统帅,业务总要为政治服务,不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一定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大家从正面、反面举了许多活人活事的例子作证明。一个同学举了两个本校毕业生的例子:一个政治好,业务也好,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对社会主义建设有贡献,被评为全厂技术员的标兵;另一个业务不错,可是思想没有改造,怕艰苦,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开了小差。对这两个人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鲜明的对比,使有错误认识的同学受到很大的震动。
这次讨论,大家反应不错。但某些根本问题还没有触动。根据我们的分析,某些同学所以重业务、轻政治,把红与专完全对立起来,不仅因为思想方法上有形而上学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学习目的中不同程度地夹杂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些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同学认为,自己“政治上没有前途,只有学好业务才有出路”;有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同学,想走资产阶级专家的道路,认为“有了业务就有一切”。有的还公开承认学习就是为了将来享受优厚的待遇,认为“业务是个宝,夺不走,冲不掉,只有积累,没有消耗,可以同社会进行无限的交换。”针对这些思想,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作了讨论总结和答疑,着重讲克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端正学习目的的问题。
总结答疑之后,我又抓紧学校举办革命传统展览(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介绍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并担任“讲解员”。我向他们介绍当年学校阶级斗争的生动史实和某些师生堕落成为资产阶级右派的教训,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走又红又专道路的严重意义。看了展览,我建议班上团支部举行一次讨论会,专门讨论学习目的的问题。团支部采纳了我的建议。会开得很好,许多同学自觉地检查和批判了自己在红专关系和学习目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
今年,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同学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经过讲课、阅读毛主席著作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又看了《槐树庄》《夺印》两部电影和一些地主妄想变天的反动日记,原来存在于一部分同学中的“当前我们社会上没有阶级斗争”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了。但是,对“学校里有没有阶级斗争”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有的同学的看法是:“清华园书声琅琅,哪来的阶级斗争?”有些人认为,搞政治运动的时候有阶级斗争,平时没有;教职员工里面有阶级斗争,学生里没有;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身上有阶级斗争的反映,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没有。这些观点集中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不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内潜移默化的阶级斗争,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阴谋缺乏警惕。
针对这些思想,课堂讨论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学校里有没有阶级斗争?学校里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讨论前要大家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第八节。讨论后也作了总结答疑,把同学们讨论中发表的好意见集中起来,变成大家的共同收获。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提高了认识,在春假期间,不少同学主动利用假期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收获。有八个同学找我交谈心得,并且反映,许多同学感到思想收获很大,希望有时间总结。
考虑了同学们的要求,我们把“社会意识形态”这一讲的讨论时间,用来让同学做学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总结;并同班上团支部商量,就这段学习中的问题,用团的活动时间,讨论这个总结,交流思想收获。许多同学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一)认识到“学校不是阶级斗争的避风港,而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一个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有通过书本、作品等等所散布的死人的影响,还摆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活标本”。在体力、脑力劳动差别和资产阶级法权残余还存在的条件下,决不能低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必须自觉地同资产阶级思想开展斗争。(二)懂得了运用阶级分析的武器去解剖“艺术没有阶级性”、“科学家最公正无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会戴上有色眼镜”、“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一视同仁”等等虚伪的超阶级的观点,看穿了这些观点的资产阶级实质。(三)看到了社会和家庭给予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不少同学批判了自己过去的错误看法。有些人表示要同自己的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有的还向团组织订正了自己的家庭成分;也有的同学在觉悟提高之后,提出了入党申请。好些同学把这次总结叫做“小整风”。
整个辅导过程当中,自己也学到不少东西。过去,对毛主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体会很浅,经过实践,体会逐步加深。但是,由于自己理论修养差,缺乏阶级斗争锻炼,发现思想苗头和集中正确意见常常感到吃力,这就使工作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个弱点,今后要努力克服。
课内课外配合,深入细致地
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
要改造学生思想,我觉得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把课教好,还必须配合学校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和去工厂农村实习劳动、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等,进行工作。
上一学年,我同自己辅导班上的十多个同学个别谈过话,对其中有些人进行过一些帮助。以后找我谈话的同学多起来,自己也觉得多跟同学个别接触,对自己了解情况有帮助。这个学年,先后同我谈话的同学有五十多人,有的一个人就谈了十来次。从谈话中发现,有些同学受资产阶级影响比较深,这些影响,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形式也不同,要改变他们的看法相当不容易。往往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另一个问题。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同学尤其如此。我们对他们进行工作,他们家里人也在对他们进行工作,从他们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激烈斗争。这种情况,使自己认识到针对个别同学具体情况进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同学,共青团员,平时表现还好。他父亲解放前开过作坊,解放后在国家机关当技术人员,前几年搞过投机活动。他父亲搞投机的事被揭发后,他向团组织作了汇报,表现也还正常。今年上半年,他听说父亲因为这件事要受处分,思想波动很大。
知道他闹思想问题,我去找他。他说:“父亲历史清白,倒卖点东西,不算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为。”对他父亲要受处分想不通。同时让我看他父亲写来的一封长信,这封信向他灌输一套资产阶级处世哲学,说什么“人只有对自己才是真心的”,“人与人之间不能真心诚意”等等。我发现他不仅没有觉察他父亲信里的那些错误观点,而且把这些都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我帮助他分析了他父亲投机活动的性质和来信中的资产阶级观点,并且介绍他去读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这次思想波动,暂时平息下去了。
不久,他父亲知道他申请助学金,劝他不要申请,表示“宁愿自己受苦负债”,也要供他上完大学,说“享受了助学金,人家就会在背后议论”。刚好有同学背地议论他,说他的父亲搞资本主义活动。他知道后反感极大,联想到他父亲对他说的话,觉得那些“教导”确有道理。他这次思想波动比上次还厉害,早出晚归,不愿碰见同学,见了面也不说话。这回,我给他周围的同学做了工作,又跟他本人谈了四次,才算把他的思想疙瘩解开了。
又过一段时间,他知道他父亲所在机关对他父亲从轻处分,思想又有松劲。知道这个情况,我又找他谈,提醒他不能因为组织上宽大处理而模糊自己的认识。以后,他经过思想斗争,并向自己的亲属了解了父亲过去做买卖的情况,初步同家庭划清了界限,初步检查了自己所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并且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改造,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
还有一个同学,父亲是教授,母亲也在大学教过书。他入学后,被分配到农机系学习,感到“没前途”。他父亲就告诉他,“农机是冷门,目前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全国不过二十几个,大有前途。”分专业时,他的父亲又要他“报拖拉机专门化,因为汽车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容易搞出成绩,拖拉机还是一门很年青的科学,大有研究余地。”他父亲还鼓励他争取入团,说“不入团不容易考研究生,入了团我就给你买一块手表。”这个同学受家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很深,常在同学中间吹嘘自己父亲“有名誉、有地位,生活舒适”,“写一本书,名利双收”。他入校三年,进步不大。班上一部分干部和同学认为他“思想已经定型”,“无法改造”,个别人还对他采取了“一顶、二训、三不理”的办法。
为了帮助这个同学,我首先做团干部和他周围同学的工作,说服他们改变对这个同学的片面看法,要大家共同来帮助他,耐心地对他进行教育,并且欢迎和鼓励他的每一个进步。
这个同学的资产阶级思想,突出的表现是“只专不红”。班上进行的红专问题讨论和学校举办的反右派斗争展览,虽然使他受到震动,但是他联系自己的思想、行动思考很不够。我就启发他想这么几个问题:过去对红专关系怎么看的?心目中崇拜的偶象是谁?向往什么样的道路?这时候,他思想上开始有斗争,一面觉得坚持个人主义道路走不通,一面又觉得“个人主义也有积极性”,“保留一些个人主义,也能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们发觉他的这种错误思想在同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教学中,就引导同学们围绕“旧的上层建筑、资产阶级思想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个人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有无积极作用?”等问题去自学和讨论。这一讲的学习,对他又是一次震动,他认识到个人主义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感到自己需要改造思想。在一次座谈会上,他表示“一定要言行一致,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把思想革命进行到底,决不象过去那样,爬到半山腰滚下来。”
这时候,他对自己家庭给他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还缺乏认识。后来,在学习“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一讲的时候,我就着重帮助他划清同家庭的界限。在一次“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认识家庭阶级本质”的小组漫谈会上,他要求大家帮助他对自己的家庭进行阶级分析。大家指出,他父亲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长期受的是资本主义教育,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解放后,虽然有进步,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还没有得到根本改造。他自己的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听到大家这些分析,他大吃一惊,一夜没有睡好觉。他一面想到父亲确有很多资产阶级思想,一面又觉得父母爱自己,怎么会把自己培养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第二天,他来找我,我就同他一起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有关部分,边读边议。他说“主席的许多话都好象是针对我讲的!”事后,我又引导他去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批判“人性论”的部分,帮助他认识“爱”也有阶级性。
经过我们一年来的工作和这个同学自己的努力,他的思想有比较显著的进步。期终考试时,他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生活目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检查,对家庭给自己的思想影响作了清理和批判。他写道:“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待一切社会现象都要有阶级斗争的观点。”“父母希望自己子女‘好’,但不同阶级的父母都按不同‘好’的标准去塑造他们的继承人,这就是两个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对我父亲作阶级分析的过程,就是我思想改造的过程,是一个兴无灭资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所做的教学辅导工作和对个别同学的教育工作,都是配合学校中党委所领导的各种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同学们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学校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在工作中我体会到,毛主席著作是帮助同学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最锐利的武器,同学们有思想问题的时候,我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毛泽东著作,往往是一读就灵。但是,由于自己对毛主席著作钻研得不够,对毛泽东思想领会得很差,还不能做到更好地帮助同学掌握和运用这个武器。今后,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中做更多的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