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南越人民武装新年一仗打得漂亮
美国大举进攻来势甚凶败得最糟
据新华社六日讯 南越消息:据美联社五日发自南越平阳省忠立地区的消息报道,美国和南越傀儡集团在今年头一周里第一次在平阳省对南越人民武装力量发动的“大型”军事进攻,遭到了惨败。
消息说,“政府常规军(指伪军)有十个营参加了这次军事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歼灭西贡以西四十英里左右的平苏地区的越共军队(指人民武装力量)。这一丛林密布的地区布满了地道和游击队的岗哨。”消息还说,在这次战斗中,伪军大批伤亡,战果不佳。
消息说,“这次为期五天的活动是以一个(伪军)别动营濒于被歼这样一种近乎溃败的情况下开始的。”消息接着说,“在美国顾问看来,这次军事活动完全失败了。”“一位美国顾问说:‘在越南,大型战斗的战况没有一次是很好的。但是,我要说,这次战况却是最糟的。’”“一位顾问说,‘我们对付越共仍然是非常被动。’当美国顾问们讨论五天的活动情况时,这位顾问的话得到了几个美国顾问的赞同”。
消息紧接着说,“但是,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这次活动失败的含义,而不是这次活动的战果不佳。一位顾问说:‘新年到了,政变成功了,但是在越南武装部队
(指南越伪军)中,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任何新的苗头。’”
这则消息还承认,这次军事进攻的惨败使“美国顾问又失望又沮丧”。南越伪军在吃了败仗后,正在“基地营里没精打采地重新整编”。
美联社的这则消息最后还不得不承认南越人民武装力量的火力凶猛,士气高昂。它说,“美国顾问说,越共的士气很高。”(附图片)
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底粉碎了南越伪军多次大规模的“扫荡”,取得了重大胜利。图为英勇的南越人民自卫武装力量战士。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报纸热情报道周总理陈副总理访问活动
中阿战斗友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削弱
柬埔寨报纸强调周总理访问非洲具有伟大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新华社地拉那五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团结报》和《战士报》(每周出版两次),今天都以整整三版的篇幅刊登了有关周恩来总理访问斯库台和陈毅副总理访问科尔察的消息、照片和讲话。这三家报纸第一版使用的通栏标题分别是:《斯库台和科尔察人民衷心和热烈地欢迎周恩来和陈毅同志》;《周恩来同志在斯库台人民之间》,《人民群众大会——阿中牢不可破的友谊的炽热的表现》;《伟大的、兄弟般的和战斗的友谊的表现》。
《团结报》发表题为《牢不可破的友谊的示威》的评论说,“我国人民已开始为胜利完成一九六四年计划和迎接解放二十周年而动员起来,中国贵宾这次访问给予我国人民以百倍的、新的力量。中国贵宾的热烈会面和热情话语,再一次很好地向我国人民表明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我们英雄的人民和劳动党的巨大的热爱和深深的钦佩。”
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所进行的坚决的、原则性的斗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引起所有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社会主义和和平的敌人的恐惧。”
评论说,“我国人民赞美地注视着中国人民的胜利和他们的光荣的道路,张开双臂欢迎周恩来同志和其他人员,向他们表达热烈的、兄弟般的热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民也是向知心的朋友及伟大的同盟者——光荣的中国人民表示祝贺,向英雄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表示祝贺。”“我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地迎接尊贵的朋友。他们用发自内心的话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削弱阿中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评论最后说,“周恩来和中国其他人员同我国党政领导人的会谈,也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是由于我们两国之间有着真挚的、紧密的关系。会谈再一次体现了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之间的团结和共同理想,因为他们是在久经考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下,以共同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朽的思想为指导的。”
新华社金边四日电 《柬埔寨电讯报》今天发表题为《人民中国在非洲》的长篇社论,认为周恩来总理访非之行“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无可争辩的历史意义”。
社论说:“在我们看来,标志着一九六三年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的事件是中国政府代表团走遍非洲的伟大访问。”
社论说,“中国总理是第一个踏上非洲大陆的中国政治家。这第一次接触对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前途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人自然感到不安而步步注视着中国政府代表团的访问。因为,中国政府代表团这次访问的第一个成果将加强亚非团结,而这种团结的加强是帝国主义想从政治上、经济上再次征服亚非国家的一切企图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至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他们对于这种伟大团结的加强,也就是说对‘帝国主义阵营’的削弱,只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社论说:“因此,周恩来先生和陈毅先生在非洲的访问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无可争辩的历史意义。非洲各国人民将对人民中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认识到它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毫不复杂,这个国家坚决走向进步;将认识到它是一个伟大民族,这个民族以蓬勃的生气、勇敢、努力和牺牲,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灾难和贫困的异乎寻常的、奇迹般的战斗中战胜了各种障碍;它并不是美国宣传所说成的那样,是一个什么准备把世界投入火海血泊的吃人生番。”社论在详细谈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阿尔巴尼亚时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和巨大的成功后指出,中国领导人在随后访问马里、几内亚、加纳和其它非洲国家时也将受到热烈的欢迎。(附图片)
右上图:一月三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人霍查、谢胡等陪同下,参观了地拉那斯大林纺织联合工厂,受到全厂工人的热烈欢迎,在周总理右边的是霍查同志。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传真照片)
一月四日,陈毅副总理访问了阿尔巴尼亚科尔察市。图为他在科尔察市中心广场举行的有三万多人的盛大欢迎大会上讲话。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短评


约翰逊叫嚷要在南越“打赢战争”。美国“顾问”马上率领杨文明的十个营兵力,在西贡以西平阳省发动了“今年第一次”的“大型”攻势。可是,打了五天,“完全失败了”,美国顾问“又失望又沮丧”(美联社)。
本来,约翰逊是要给新走狗杨文明“打气”的,结果连自己“顾问”的气都越打越“沮丧”,其走狗就更不必说了。
敌人如此,南越人民武装却又是怎样的呢?美军发言人说,南越人民武装“比一年以前更强大”。美国“顾问”惊呼,南越人民武装“士气很高”,甚至“到难以令人相信的地步”。他们举出的例子是,南越人民武装不仅敢于在阵地上迎头痛击几倍优势的敌人,“而且还笑了呢”。
可以想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人民的这一笑,使敌人多么胆颤心寒。
这是为今天的胜利欢笑。
这是为明天的更大胜利欢笑。
这是对在世界上张牙舞爪的美帝国主义的讥笑。
这是对不甘心失败的约翰逊的耻笑。


第3版()
专栏:

《马来亚箴言》月刊文章说亚非人民必须粉碎帝国主义阴谋
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时机已经到来
伊拉克外长表示欢迎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
新华社伦敦六日电 去年年底出版的最近一期的《马来亚箴言》月刊发表文章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进步人民认为,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时机已经来到。”文章说:他们“深信,有了第一届亚非会议以来八年的宝贵经验,再加上最近得到的新的经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全世界其它地方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的武库一定会大大地充实起来。”
文章回顾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以来的形势。文章指出,“许多事态一再证明,正因为帝国主义不可能改变它的本性,随着帝国主义危机的加深,它就越来越要依赖他们的策略上的变化,它究竟通过什么样的花样繁多的骗人手法来做到这一点,这是亚非各国人民必须不断地进行估计的问题之一,这样才能及时觉察帝国主义者玩弄的每一个新老花招,并且在它刚刚露出苗头时就粉碎它。”
文章说,“由于帝国主义者最害怕真正的反帝力量,由于反帝斗争的最猛烈的风暴集中在亚非国家,他们就千方百计使亚非国家互相对立。”“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仅采用武装干涉的方法,而且还使用‘经济援助’、‘和平队’、‘和平共处(同帝国主义这样做!)’等隐蔽的武器。”
文章说,“作为手法之一,帝国主义者诬蔑亚非大家庭中最坚强最强大的一些反帝成员为‘战争贩子’、‘种族主义者’、
‘极端分子’等等。现代修正主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字眼,甚至于在给亚非某些亲帝国主义的政府军事和其他物质援助方面唯恐落在帝国主义后面。”
文章谈到印度的情况时说,印度政府已经同美英帝国主义结成联盟,而以丹吉为中心的印度共产党的领导人实行叛变并投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印度买办资产阶级以及现代修正主义者的阵营方面。
文章谴责了印度政府一九六二年十月对中国发动的公开侵略,并且指出,由于苏联政府领导人背信弃义地向印度政府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援,使当时的情况更加危险。文章说,“如果不是中国政府采取坚定的行动,坚决制止对中国领土的进一步侵略,同时有远见地、及时地、主动地脱离武装冲突,本来是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局势的。”
文章强调说,仅仅这一事件就证明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贯彻的真正的“万隆”精神,是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解放被压迫人民的斗争的指针;它在制止破坏亚非团结的任何企图方面也能起有价值的作用。
新华社巴格达五日电 伊拉克《新黎明报》最近在一篇社论中说,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将是对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支持,同时也将是“对于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侵略阴谋和计划的事业的支持”。
报纸说,英国已命令它的军队在中东处于戒备状态,以便把这些军队开到最靠近阿拉伯国家心脏的地点去。它利用塞浦路斯的武装冲突作为借口把尽可能多的军队空运到塞浦路斯。
报纸在谈到帝国主义对印度尼西亚的挑衅时说,这促使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付目前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保卫亚非国家的安全。这些措施中的第一项,就是阿拉伯国家必须要求召开亚非会议,来讨论目前的局势和交换意见,研究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制止帝国主义对亚非国家的各种阴谋。
新华社巴格达六日电《伊拉克时报》今天援引印度尼西亚驻伊拉克大使馆的一项公报说,伊拉克外交部长苏卜希·阿卜杜勒·哈米德五日对印度尼西亚大使穆罕默德·阿明·伊斯坎达说,伊拉克高兴地欢迎关于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主张。伊拉克愿意作为会议发起国之一,只要它接到关于这方面的正式要求。


第3版()
专栏:

赫鲁晓夫访问波兰后回国
新华社华沙六日电 据波兰通讯社报道,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马祖罗夫于五日晚间离开波兰回国。
他们是应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哥穆尔卡、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的邀请,于二日到波兰进行非正式访问的。


第3版()
专栏:

保加利亚枪决美国间谍格奥尔吉耶夫
新华社索非亚五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保加利亚最高法院于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判处死刑的美国间谍格奥尔吉耶夫已被枪决。


第3版()
专栏:

法国武装部队部长率政府代表团访柬
据新华社金边电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五日上午接见法国武装部队部长、法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梅斯梅尔。
梅斯梅尔在四日中午到达金边。据法国报纸报道,他在金边将会晤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其他柬埔寨领导人,广泛地讨论法柬两国关系问题。西方通讯社在评论梅斯梅尔这次访问时认为,它突出地说明了法国对亚洲事务的兴趣正在日益增长。


第3版()
专栏:人民日报代表团访朝通讯

以克己为荣 以助人为乐
——访朝记事之三
《人民日报》访朝代表团
我们在朝鲜期间,每到一地,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按共产主义的精神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一切工作中,做人的工作是第一道工序”。一点也不错,一切工作都是人去做的,用革命的思想把人们的头脑武装起来,就能够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用革命的思想武装了头脑,不仅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乃至整个社会风尚,发生了惊人的巨变。
在朝鲜,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一派崭新的面貌:新的城市、新的农村、新的文化事业……在这一切新的深处,是人的新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面貌。自己先进,也帮助别人先进;一个作业班先进,也帮助周围的作业班先进。在英雄模范、千里马骑手们帮助后进的阶级兄弟过程中,是那么推心置腹,体贴入微,又是那么勇于自我牺牲。这种以克己为荣,以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许多先进的人物,先进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帮助后进人物、后进单位中体现出来的。《红色宣传员》中所反映的现实,是朝鲜社会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朝鲜英雄、模范、千里马骑手们的精神面貌,这里不妨比较详细的说一说本宫化工厂制管车间劳动英雄李洪烈如何帮助朴承河改造思想的故事。
本宫化工厂是在日本统治时期建立起来的。但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落弹三万五千颗,遭受敌人严重破坏。停战后不久,即全部恢复,并且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扩大和发展。它现在是咸兴市五大化工厂之一,拥有十五个基本车间和三十个左右的辅助车间,主要生产电石、硝酸、硫酸等数十种化学产品。
朴承河,原兄弟六人。战争爆发了,父母双亡,大哥牺牲。一九五○年十二月,他们兄弟姊妹五人从江原道的杨口郡撤退。一九五一年的一月到安边,又遇敌机大轰炸。从此兄妹拆散,音讯全无。当时大姐朴明玉十六岁,哥哥朴明珠十三岁,妹妹朴玉珠八岁,弟弟朴甲珠六岁,朴承河本人十岁。
转眼过了七八年。一九五八年六月朴承河来到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整天不说话。在劳动中也是高兴即来,不高兴即去。当时工厂正在开展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要获得千里马作业班的称号,不缺勤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出勤率要百分之九十九点七,才算达到标准。由于朴承河经常不上班,出勤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七。大家都讨厌他。甚至有人主张把他调到别的班里去。
李洪烈同志不以为然。他觉得朴承河既然是我们班的人,我们就有责任把他改造好。
李到朴家里去作家庭访问,看看朴喜爱什么,个性如何。李发现,朴喜爱读书,而且政治书居多;即使文艺书籍,也都是革命的文艺作品。李初步判断:朴基本上是个正派人。李又发现:朴还欢喜运动——打篮球,打排球。
有一次车间排球比赛,李主动代替朴的工作,让朴安心参加比赛去;
有时候,朴上班不带中饭,李把自己的吃食分给他;有时候,朴胡乱的吃一点东西,就算了事,李又把自己的饭、菜放在朴的饭盒里。
一天晚上,李准备了好饭好菜,把朴拉到自己家里。李对朴说:“我把你当亲弟弟看待,你为什么老不对我讲话?你有什么心事,什么苦痛,我愿意替你分担。”
朴突然间扑在李的身上,叫了一声“哥哥”。他对李诉说了自己苦难的过去。他经常为失散多年的兄弟姊妹难过。
第二天,李洪烈写信给平壤住所案内所(相当于我们的通讯地址联络处),问朴承河的兄弟姊妹的情况。平壤回信说:不知道。
李又写信给杨口附近的五个郡和几个里,一共写了五十多封,仍然杳无消息。
事有凑巧。一次江原道的昌道郡召开里党委员长联席会议。会上,一位里党委员长读了李写去的信。在场上的恰好有朴承河的一个堂哥。
一九五九年十月李收到了朴承河堂哥的回信。信上说,朴的姊姊可能在元山。但详细情况不知道。
十一月,让朴承河亲自到元山去找姊姊,花了二十八天的时间,连影子也没有。朴又垂头丧气地回到咸兴。
李洪烈比朴承河还要难过。他决定自己到元山去走一趟。但是,困难还在于:他不知道朴的姊姊是个什么样子。他的有限的依据仅仅是:朴姊姊的名字,和朴承河本人的一张照片。
李洪烈到元山,访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先后到了一百七十三个人民班(相当于我们的街道居民小组),打听朴姊姊的下落。他的行动,使元山市的不少人产生了怀疑:这是个什么人?东也去,西也去;这里问,那里问。
有一天黄昏时分,李洪烈终于在元山市的忠清洞第四十三人民班,找到朴承河的姊姊——朴明玉。
后来,姊姊到咸兴来了,分别八年之久的姊弟又相聚在一起。李洪烈也陪着姊弟二人,一齐流着高兴的眼泪。
他们的作业班里,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八个月之内完成。朴承河完全改变了。他的劳动热情很高,他提出了三项技术革新,四项合理化建议。由于他以及作业班全体同志的努力,八个月的生产任务,两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一九六○年四月十八日这个作业班获得了千里马作业班的称号。同时,朴承河同志也上了技术大学进修。他自己学习好,也尽力帮助别人学习。
朴承河姊弟团聚的消息,在报纸上发表了。正在人民军服役的哥哥朴明珠看了这条消息,也自动找来了。
还有妹妹朴玉珠、弟弟朴甲珠不知下落。李洪烈帮助朴承河继续寻找。李又发出了二十七封寻人信。
最后都找到了:妹妹朴玉珠在新义州被服厂裁缝车间工作;弟弟朴甲珠在平安北道博川郡龙兴合作农场工作。
姊弟五人都有了去处。这中间,也有过一个小小的波折:
朴承河要找的朴甲珠是十七岁,而朴甲珠自己说已经二十岁。这两个朴甲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分别的时候,大家都很年幼。现在相聚不相识。
一天晚上,开了个家庭会议。姊兄们要弟弟说说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弟弟说,“我们家附近有个小学校,我们常常去玩”。大家回忆,确有其事。弟弟又说:“我们分开之前是在奶奶家里。”大家回忆,姊弟五人确曾寄居在一位阿妈妮家里。至于年龄,证实是弟弟记错了。
朴承河已在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入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工人。
这是劳动英雄李洪烈帮助别人的事例之一。像这样热心助人的事迹,李洪烈本人还有许多,在朝鲜许多劳动英雄和千里马骑手中更多。
好吧!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红色宣传员》中的主角李善子的原型——李信子吧。
李信子现在是梨岘里合作农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长(她原先是第八作业班的党的宣传员)。提起梨岘里来,本来是个苦地方。
梨岘里有个小山沟,那里根本不能种稻子,只能种高粱、谷子,而且收成很低,每年都不够吃。因此,谁也不愿住在那里,纷纷外逃。人们替这个山沟起名叫亡子沟。
梨岘里有个小岛,名叫里岛,大同江绕着它流。但是,住在这个岛上的人,整年整月的只能喝粥。它的浑号,又叫粥岛。
梨岘里解放前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年男子是光棍,因为里内的姑娘,千方百计想嫁出去;里外的姑娘,又不愿嫁进来。
梨岘里乡亲们的眼泪,往肚里流。
解放以后,土地改革了,乡亲们的生活好了些;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了,乡亲们的生活又好了些;一九五八年,由几个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合作农场,从此生产和生活扶摇直上。
一九五九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八百四十七公斤,现款二百一十二元;
一九六○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二吨七十二公斤,现款七百四十元;
一九六一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三吨一十七公斤,现款一千一百元;
一九六二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三吨二百公斤,现款一千一百一十元;
一九六三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三吨五百公斤,现款一千四百元。
亡子沟的名字改了,叫丰收沟;粥岛变了,大家用不着餐餐喝粥;光棍没有了,里内的姑娘不愿嫁出去,里外的姑娘愿意嫁进来。人们歌唱着:
“首相来了,
山低头了,
时代变了,
不是六十岁一个花甲了,
而是九十岁一个花甲了。”
山川易色,换了人间。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能够这样?原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这是同人们去掉个人利己主义的旧思想,换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脑筋分不开的。而改造人们的思想,又是何等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呵!
在帮助人们改造思想的工作中,李信子树立了出色的榜样。
梨岘里的工作原来是比较落后的,而李信子所在的第八作业班是落后中的落后,很多人劳动热忱不高,出勤率很低。
李信子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自己劳动积极,起带头作用。但是,能够带动起来的,只限于同她自己同样积极的少数积极分子。
李信子想:单是个人积极,作用不是那么大,必须把积极分子组织起来,集体地起带头作用。集体带头比个人带头自然好一些,但是,效果仍然不是那么显著。
李信子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她想:人们劳动不积极,必须进一步追究原因。她发现了:有许多阻碍积极劳动的具体困难没有解决。例如:梨岘里缺乏柴草,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柴。一个劳动力一天打柴所得,只够一天烧的;又如:梨岘里离市集较远,买盐呀、买油呀,也要花费不少时间……于是她建议:由管理委员会用卡车统一运来柴草;由管理委员会用卡车统一运来各种生活必需品。出勤率果然因此大大增加。但是,任何地方总有一些不照不明的角落,也总有一些不推不动的人。
李信子想:对待某些后进分子,必须耐心地、具体地加以帮助。于是在她帮助下,改造了二十七个后进分子,这里讲的,是其中的一个。
有个名叫金玉淑的年轻妇女,一来因为她懒惰,二来因为她和婆婆、小姑不和,被丈夫赶了出来。金玉淑从此性情乖戾[lì 立],一切都看不顺眼。她是好劳动力,一个人养活自己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她不出工。一到家蒙头就睡,做一次饭,吃三四天;一出门就同别人吵嘴。她的嗓子又特别响亮,人们奚落她的吵嚷,像是“机关枪”。她到哪个作业班,哪个作业班都不要。李信子说服了自己作业班的同志们,把她收在自己的作业班里。
李想和金住在一起,遭到金的严词拒绝。
李读革命回忆录给金听,金掩住自己的耳朵。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信子帮助金玉淑做饭、洗衣、作活,金盘算着要穿一件新衣服,李又省吃俭用的积聚了一些钱,替金做了新衣服。
金的思想慢慢活动起来了,在周围的冷眼、讪笑中间,找到了像李信子这样的亲人。金终于向李信子吐露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在战争期间,她的母亲被敌人的飞机炸死。父亲讨了后母,远奔他乡。留下她和她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从小失去家庭温暖,而出嫁之后,又遇到脾气不好的婆婆。她经常想着: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早些死去。
李信子开导她:“是敌人的飞机,夺去你的母亲,你应该把仇恨记在敌人的身上。”
用什么方法去改造一个有缺点的后进分子呢?抽象地讲革命道理,那是不够的;单纯针对缺点,严厉的批评,更会把事情弄僵。李信子懂得:在人民内部进行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先进的人物去感化后进的人物;在后进人物的身上,又要善于找寻出他的优点,从而用他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的消极因素。李信子对待金玉淑正是这样的。
李信子在同金玉淑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发现金的嗓子好,会唱歌。有一次在田头休息的时候,李组织了一个三个人的歌唱小组,金也是其中的一个。李故意让两个唱的不好的人先唱,让金来压轴。这一次果然非常成功,金的歌唱,博得了众人的喝采。
过后,在墙报上表扬了金,又推举金为作业班舞蹈小组的小组长。金对生活的信心慢慢加强了,同作业班同志们的关系也慢慢改善了。但是,一个人的缺点,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克服的。这时,金的利己主义思想还是比较严重,劳动时挑轻易的干,记工分时却多要工分。
李信子决心进一步去帮助她,有意识地同金编在一个劳动小组。李是插秧的能手,她一个人的工作量抵得上两个人的。可是,在记工分的时候,她同金完全一样。金深深受到感动。金想:做人的就应该像李信子这样。
金对读革命回忆录,原来是不感兴趣的。现在读得津津有味。有一篇题名叫《在敦化的树林里》,她读了一遍又一遍。这篇回忆录讲的是:抗日游击队女队员金明华同志,为了看护一位游击队伤员,以野菜、松子充饥,在森林里度过了七十七个日夜……
金玉淑到底站立起来了。她劳动得很好,工作得很好。她变了,她的婆婆也在集体的帮助下变了。她又重新回到家里,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了。
李信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曾经灰心过。就拿对金玉淑来说吧,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她曾在里党委员长那里表示失望。党组织教育她:“改造人的工作就是麻烦的。一个宣传员就要有这样的耐性:讲一次不够,讲十次;讲十次不够,讲百次。”
李信子谦逊地说:“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党的工作者尽了自己所应尽的义务。就算有了一点成绩,也是党关怀和帮助的结果。”
李信子曾经是宣传员,她自然要用嘴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但,更主要的是她本身的模范行动,乃是最有说服力的宣传。
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向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呢?在朝鲜,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革命回忆录。
在朝鲜,广泛地写革命回忆录,讲革命回忆录,始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出版了第一卷《抗日游击队参加者回想记》,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八卷,发行二百六十万册。此外,还有单篇的,或按问题性质若干篇编在一起的小册子,计十三种,发行六百万册。有不少小说、话剧、歌剧、电影就是在革命回忆录的基础上写成的。
朝鲜同志说: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革命回忆录所以是个强有力的武器,在于它不是抽象的讲道理,而是有血有肉的,所以革命的感染力特别强烈。
有谁对学习不积极吗?那么,请他读一读《初步学习》这篇回忆录所讲的,在三十年代,在残酷的游击战环境下,游击队员们是怎样学习文化的吧。
有谁对自力更生的方针认识不足吗?那么,请他读一读《延吉炸弹》这篇回忆录所讲的,游击队员们如何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制造打击敌人武器的吧。
有谁革命意志不足吗?那么,请他读一读《苦难的四十天》、《在敦化的树林里》、《同志们快接枪》这些回忆录所讲的一个革命者尽管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又是如何满怀信心地把革命的红旗撑到底的吧。
这里不妨介绍一个如何从革命回忆录中吸取力量的具体实例。
金正顺,现年二十二岁,是咸兴南道兴上郡暴雨里牧场的饲养工。她把革命回忆录当作自己的生活教科书,工作、学习、休息都带在身边。猪在睡觉的时候,她就读回忆录。一遍、两遍、三遍……重要的几乎都背得出来。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的下午,她正走在去牧场的路上,听得远处传来小学生的歌声。接着不久,是一片呼号和哭喊。她前去一看,原来冰河解冻了,一群孩子落在水里,都是女孩子。你拉着我的裙子,我拉着你的裙子,在挣扎着。金正顺毫不迟疑地跳下水去,所有的孩子都抓住她。她用尽力量,总算把落在最边上的一个孩子推上了岸。
这时,她的腿麻了,眼睛也花了,很快就会倒在水里。但是《同志们快接枪》这篇回忆录在她的耳边作响。那回忆录所讲的朴吉洪同志历历在目。朴同志渡河,身负重伤,但他为了留下革命的武器,把手枪往岸上一扔,嘴里喊着:“同志们!快接枪!”就这样,他永远地沉没在水里了。金正顺想起了这些,平添了无穷力量,她咬着牙关,镇定自己,把七个落水的孩子一个个都救了出来。而她,却昏倒在水里。当她苏醒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
为了表扬金正顺的见义勇为,政府给予她“共和国英雄”的称号。
金日成同志亲自写信给她,表扬她的感人事迹。
李洪烈、李信子以及其他英雄模范、千里马骑手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以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并从而成为推动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他们那种以克己为荣,以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令人崇敬!(附图片)
平壤市少年宫的政治辅导员,经常给青少年们讲述抗日游击队的革命故事,对青少年进行阶级教育。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