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举办业余高等学校提高职工专业知识水平
上海天津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毕业职工运用学到的知识在生产和工作中作出了许多贡献
新华社上海六日电 上海四十多所业余工科高等学校紧密结合生产需要办学,从一九六○年以来,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名学员在这些学校里毕业。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这个城市除了依靠国家每年分配的大批大专学校毕业生以外,多年来一直注意通过举办业余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些业余工科高等学校都是在一九五八年前后陆续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的是由工厂、企业、科学研究部门举办的,有一部分附设在高等学校内;有市办的,也有区办的。有五年到六年制的本科,也有三年到五年制的专科。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这些学校所设的专业从起初的机械、化工、纺织等一般普通专业,逐步扩大和增加到包括化学纤维、塑料、工业电子学等四十多个新专业。在校学生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九千多人,相当于上海全日制工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百分之七十。
在业余工科高等学校学习的学员,有生产技术骨干,初、中级技术人员和青年工人,他们都有一定的生产经验,经过比较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据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业余无线电学院、业余造船联合大学和黄浦区业余工业学院等四所学校对六个高年级班级的一百七十二个学员的调查,仅最近一年中,这些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改进了工艺、设备、设计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共二百四十六项。业余造船联合大学五年级学员楼良鸿去年五月胜利完成了一艘外国货轮的检修工作,就是一个十分生动的事例。这艘货轮的主机是国际上最新出品的七千马力内燃机,到上海时发生了故障,请求我国修理。上海船厂就指定楼良鸿参加负责这次检修,由于他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加上在业余学校里学过船舶内燃机原理和结构,比较了解这种机型的构造特点和原理,很快就找出故障所在,并且提前两天完成修理任务。当这艘货轮平安地驶回法国海港时,那位船长特地寄来一封感谢信表示钦佩。
在上海工业向高精尖方向进军中,许多业余工科高等学校的学员都成为技术上的尖兵。在以生产高级磨床闻名的上海机床厂、设计组组长寿奎富和主要设计师马金荣、曹申伯都是主要通过业余教育培养起来的。解放前,他们三人原来都是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一般工人,解放后,一边生产、一边坚持业余学习,现在都是这个工厂举办的业余机械专科学校六年级学生。他们从逐步设计零件、部件到设计机床,从测绘到自行设计,近几年来,为国家设计了万能螺纹磨床等多种达到国际水平的新型机床,其中万能螺纹磨床加工的工作物精密度达到一根发丝的四十分之一。良工阀门厂新提拔的工程师王永池,曾经应用从业余学校学到的材料力学和机械零件等学科知识改进了“多宝冲天炉”,成倍地节约焦炭,成为上海熔铁炉节约焦炭的红旗。后来,他在业余工业专科学校中继续深入钻研,又同别人一起总结冲天炉的技术,撰写成一篇《多宝冲天炉的实践与理论探讨》,这篇论文已经被编入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选集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周年年会论文选集中。最近,他又写了《球墨铸铁高压阀的铸造》的论文。
现在,不论是老的工业部门,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有大批业余高等学校的学员和毕业生。一家新建的电子仪器厂,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全厂只有一个工程师,现在受过大学专业训练的技术干部已经有三十多人,其中有六个人就是通过业余教育从工人中培养起来的。
上海举办的业余高等学校除了工科类的四十多所外,还有财经、外语、医务、师范等高等院校。这些学校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已经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并且建立了一支有七百多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另外有五百多名大专学校的讲师、助教、教授,工厂的高级技术人员、研究所研究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一两年来,许多学校都实行了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教学制度。
新华社天津六日电 天津市业余高等学校最近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利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生产和工作中作出了许多贡献。
目前,天津市共有各类业余大专学校(班)三十六个,设有包括工、理、财经、医、中文、外语等科系的六十个专业。参加学习的职工由一九五七年的七百人增加到现在的两万二千多人。
几年来,全市已有两千多名职工从这些业余高等学校毕业。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少学员已经被提拔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仅据三百五十多名工科毕业生的统计,就有百分之二十六的工人被提拔为工程师和技术员。天津锻压机床厂业余大学班的毕业生张世级,解放初期是一个半文盲的徒工,经过十一年的业余学习,现在已经基本上学完了液压机制造专业的全部课程。他利用所学的齿轮运转知识,把皮带车床改为自动化,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当他学习机械原理以后,又创造了精密度比搪床还高的“立式搪缸机”,为国家创造出价值二十二万多元的财富。现在他已经担任了工程师的工作,并且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色织四厂老工人范书琴,在业余大学毕业后,先后设计和改制了一百多种新产品,其中有三十多种被定为出口产品,并且有的产品在全国色织设计会上还被评为优秀的出口产品。
这些毕业学员不仅受到所在单位的欢迎,而且得到了专家的赞赏。工科学员的毕业设计和答辩,都由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教授等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进行审考,并且对每份毕业设计给予详尽的评语。专家们认为,他们的毕业设计一般都具有密切结合生产、实用性强的优点,工艺路线比较合理,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去年,业余纺织学院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有十多篇已经被天津纺织技术专家选为参加纺织学会的论文。业余纺织学院一九六二年毕业生、东亚毛麻纺织厂技术员慕山君,曾连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国内外细纱自动落纱机评价》的文章,他写的《圆盘式半自动落纱机研究报告》,还被选为全国年会的论文。业余建筑工程大学一九六二年毕业生张伟等四人,结合地形和天津施工条件,为教育部门设计了有十八间教室的小学教学楼和有二十四间教室的中学教学楼。现在小学教学楼已经交付使用,中学教学楼正在施工,他们的设计,既获得建筑部门的好评,也受到使用单位的赞扬。


第1版()
专栏:

在霍查、谢胡、卡博同志陪同下
周总理前往访问英雄城市发罗拉
陈毅副总理由地拉那去培拉特访问
周恩来同志和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人继续会谈
新华社地拉那六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元帅,今天分别离开这里前往发罗拉和培拉特进行访问。
陪同周恩来总理前往阿尔巴尼亚南部英雄城市发罗拉访问的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谢胡,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希斯尼·卡博。
陪同前往访问的还有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奈斯蒂·纳赛和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
陪同陈毅副总理去阿尔巴尼亚中部历史名城培拉特访问的有: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斯皮罗·科列加,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矿产地质部长阿迪尔·查尔查尼和劳动党中央委员、外交部长贝哈尔·什图拉等。
新华社地拉那五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和陪同他访问阿尔巴尼亚的中国其他人员,五日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党政领导人继续举行会谈,就双方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谈是在十分真挚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附图片)
周恩来总理一月四日访问斯库台市,受到全市居民的热烈欢迎。右是谢胡主席。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传真照片)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陈毅副总理接见我在阿专家等
新华社地拉那五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五日在地拉那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接见了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专家、中阿轮船股份公司的中国工作人员、中国船员。被接见的还有中国大使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在阿尔巴尼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接见后并摄影留念。


第1版()
专栏:

虚心学习外厂经验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北京拉锁厂奋发图强革新技术
这座由磨坊改成的工厂,已成为北京市的红旗生产单位,产品质量达到全国第一流水平。
据新华社讯 记者余辉音报道:北京拉锁厂职工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革新,使产品质量达到全国第一流水平,畅销国内外。
这个工厂现在生产金属拉锁、尼龙拉锁、有色氧化拉锁等多种产品。后两种产品在国内是他们首创的。他们生产的金属拉锁外表光滑整洁,耐拉次数达到五万次以上。尼龙拉锁有雪白的,浅绿的,淡紫的,鹅黄的,各色各样,精致美观,可以拉十万多次不坏,而且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能。这些产品不但畅销全国各地,而且受到国外市场的欢迎。从一九六一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厂连续九个季度被评为北京市的红旗生产单位。
现在,这个由一座小磨坊改成的工厂,已拥有二百六十三台机器,其中有九十台是工人自制的,有八十八台是他们改制的。而在刚开始生产拉锁的时候,只有九台皮带冲床,两台小牛头刨床,几十把板钳和镊子。他们自制的自动拉锁机,一台可以代替过去八道手工工序,十八台这样的机器,由四十多个女工操作,代替了原来一千多人的手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十五倍。
这个工厂开始生产拉锁的时候,皮带冲床冲出的拉锁锁齿(拉锁行业叫做“咪”),全靠手工一颗颗地排列,再用钳子夹紧。工人们弄得眼花手酸,一人一天也只能排出十二米。光这一道工序,就占用了全厂四分之一的人力,还在厂外街道居民中组织了一支加工队伍。
“什么时候能放下镊子钳子,用机器生产拉锁就好了!”工人们这样盼望着。一九五八年,厂里真的来了一套进口的半自动化拉锁机。这套机器由几台机器组成,它做出的拉锁固然比手工好,但是效率还不高,一台机器只能顶几个人。
一九五八年,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启发下,这个厂的职工开始酝酿自己造拉锁机的事。
青年工人陈汉章画了一个大胆设想的漏斗式排咪机图样,首先动手试验。工段长段宝善等见了,也来参加。青年工人刘月芬等也用废铁试做了一种简易排咪机。老工人陶天礼等人学习上海的经验,做了几台土排咪机。虽然尝试都没有成功,工人们树立起主要依靠自己力量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
一九六○年初,厂里听说上海试制出一台自动拉锁机,连忙派人去学,要回了一套图纸。这套机器有大小五百多个零件,比较精密复杂。大伙见了,决定自己动手做。经过七十多天的奋斗,做出了第一台自动拉锁机。随后,在一九六○年一年内,工人们在机器和模具上连续进行了三十四项技术革新,使机器生产的拉锁基本上能用。那时,拉锁还存在表面粗糙,拉起来不轻滑,经常出现斜咪、坏咪、长短咪等二十个毛病。厂里为此举办了一个质量对比展览会,展出国内外十多种先进产品,同本厂产品作对比,又派人到上海三星拉链厂学习。经过一次次反复试验,他们找到九十五条办法,基本消灭了这些毛病。
剩下的问题是手工做的锁齿模具不精密,影响拉锁质量不稳定。于是,工人们自己动手,做出两台土磨床和十五种专用胎具,修好两台零件不全的台型机床和一台牛头刨床。这样自己改装设备,在一九六二年使锁齿模具加工机械化程度由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加工出来的模具精度大大提高。
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了三年,自动拉锁机终于正式投入生产了。
自动拉锁机是从模仿上海产品入手的,而尼龙拉锁的诞生,标志着北京拉锁厂职工发挥了更大的创造性。尼龙拉锁的整个试制过程,历时二十八个月,经过二百多次失败。
那是在一九六○年春天,北京拉锁厂弄到了一条五寸长的进口尼龙拉锁,引起了工人们很大的兴趣。究竟光滑纤细的尼龙丝是怎样织到带子上去的?谁也不懂得其中的奥妙。厂长找来许多职工商量:没有现成的设备和技术资料,这东西能做得出来吗?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怕搞不成白费劲,有人说可以试一试。织带老工人许洪度回答得最坚决:“尼龙拉锁也是人造的,人家能做,我们学习学习也一定能做!”他和老车工刘景山担起这个任务。
许洪度到许多科学技术书店,找到《纺织学》、《纺织机构造原理》、《塑料压制工艺》等书籍来学习,又到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等许多单位,向专家们请教。他在普通织带机上试验了八十多次,换了几十种编织方法,没有试验成功。许洪度并不灰心,又仔细研究了尼龙拉锁的结构,摸索到一个规律:原来尼龙锁齿凹凸的地方是一正一反交错着排列的。根据这个规律,他和刘景山一道设计出压齿机。可是用这机器试制的尼龙拉锁,有的锁齿咬得很紧,有的却咬合不住,后来经过改进才成功。以后,他和刘景山又将几台普通织机改制成尼龙拉锁机,终于使尼龙拉锁新产品投入了生产。
北京拉锁厂职工在实现技术革新的过程中,还虚心向兄弟工厂学习。几年来,他们一共派人去上海学过二十三次。在北京,他们就近同八个高等学校、十个科学研究机关、三十多个工厂建立了联系。另外,还同十一个地区的二十多个拉锁厂交换样品或资料。


第1版()
专栏:

合理改进和革新生产工艺与机器设备
第一汽车厂生产全面发展
去年产量计划超额完成,汽车的马力、每小时行驶里程、耗油量等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标准,成本降低
据新华社长春电 第一汽车制造厂一九六三年的生产获得了全面发展。全年的产量计划超额百分之零点九完成,生产的汽车比一九六二年增加很多。汽车的马力、每小时行驶里程、耗油量等几项质量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汽车成本比计划降低百分之四,比建厂以来最低的一九六○年还低。全年上缴利润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上缴利润总额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一九六二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一九六三年的生产这样好,主要是改进和调整了生产工艺与机器设备,巩固和发展了近几年的技术革新成果取得的。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这个厂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根据本厂生产经验,参考国外最新技术资料,对全厂上万个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即制造方法)进行检查、鉴定,改进和革新那些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加工工艺。到一九六三年年底已有百分之八十的零件加工工艺经过改进,比原设计更加完备合理。
机修人员们对于设计和制造上有缺陷的设备作了改装和革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已经改装和革新的有锻压铸造设备、金属切削机床、热工炉子、起重运输机械以及各种工艺装备。冲压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有半数经过了改装或革新。如有千吨以上压力的大型压床,过去存在轴承严重磨损现象。起先,机修人员对这样的大型关键设备不敢轻易拆修。在技术革新活动中,他们大胆检修,发现这个问题是由于设备制造得不够精密造成的,于是修改了某些部件,延长了压床的使用寿命。锻工车间八十多台锻压设备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设备结构经过革新。全厂有四十多台加热炉,由于内部结构有了改进,生产效率分别比原设计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八十。
这个厂还组织一个专门的小组,对工人和技术人员在过去几年创造的八百多台新设备,认真地鉴定和改进。其中已有六百四十九台用于生产。发动机车间变速箱工部工人创造的四台简易齿轮倒角机,经过多次改进,效率比进口设备高得多,机床结构小巧紧凑,重量只相当于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附图片)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批汽车正在待运出厂。
新华社记者 姜兴国摄


第1版()
专栏:

生产上的塑料制品
我国生产的一些塑料制品,在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上试用效果良好。
塑料薄膜育秧提早插秧期
吉林、辽宁、广东、上海和天津等地,一九六三年生产了一批育秧用的塑料薄膜。这种薄膜,薄似塑料雨衣,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可以透光防寒保暖。用它复盖秧田育秧,出苗早,秧苗壮,可提高产量;出苗率高,可节省种子。吉林延边农学院试用塑料薄膜育秧,由于苗壮和插秧期提早,每垧地(十五亩)可增产八百斤左右。
由于塑料薄膜在农业上使用效果良好,农业部门最近已向塑料生产部门大量订货,准备春季在更大的面积上试用。
塑料叶板车水省劲使用期长
我国前年开始小量生产小量试用的龙骨水车塑料叶板,去年开始大批生产。江苏省去年生产了一百多万片,福建生产了近十万片,浙江、安徽、湖北和四川也生产了一批。塑料叶板比木料的价格大约贵一倍。但是,它不吸水,重量轻,车水省劲,使用年限久。
塑料鱼网经济耐用节省劳力
广东等地使用塑料鱼网的渔民,已经改变了渔家自古以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产状况。塑料鱼网不需要晒,可以长年连续使用,大大增加捕鱼的时间。广东一些地方用这种网捕鱼,产量比用棉织网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塑料鱼网经济、耐用、好使。同样大的鱼网,聚乙烯鱼网的价格比棉鱼网便宜百分之四十以上。塑料鱼网不怕海水腐蚀,耐用。大连用聚氦乙烯丝织的建网(固定在海里捕鱼),在海里经过十天八级大风的考验,没有损坏。塑料鱼网重量轻,不吸水,可以节省劳动力和减轻渔民的劳动强度。
塑料提水管摩擦力小出水量大
天津、上海和北京制成的解放式水车用的塑料硬质的提水管子,使用情况也很好。上海生产的水车管子,已经在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和安徽等地的农村应用。这种水车管平滑无缝,提水过程中的摩擦力小,出水量大,搬动轻便,很受农民欢迎。
解放式水车的管子过去是用进口的镀锌铁皮制成的。用塑料管代替镀锌管,可以节省外汇。天津生产的塑料水车管子,价格同镀锌铁皮相等。天津去年生产了约合六千台水车用的塑料管子。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