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来信

应该统筹兼顾
台田要修 红薯也要刨
十一月中旬我回家乡(山东省莘县王庄集区十王庙公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红薯没有刨完,已有不少冻坏在地里。可是,男整劳力都集中使用到大搞“台田”工程上去了。现在刨红薯的都是老头、孩子,进度很慢。这样就会有更大一部分红薯冻坏。群众对这个作法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大搞“台田”虽然对今后农业生产有利,但是现在应该将已到嘴头上的红薯收到家,然后再大搞台田工程,不应该把红薯冻坏在地里。
            河南南乐 刘仲坤
铲草要注意保持水土
不少地方已经开展冬季积肥运动,这是件大好事。
但是,有的山陵地带的生产队,不顾水土流失,把地埝、沟头、荒坡等处的青草,连根铲除。如费县汪沟区下草沟大队,有百分之五十的地埝铲的光秃秃的,因此在一次大雨后,地埝大量泥沙下流,使岭脚五亩多好地变成瘦地,地埝只剩下一些碎石。这样,对保持土壤肥力、抗旱能力,都十分有害。建议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教育社员要看到长远利益,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破坏水土保持的做法。
山东临沂 刘序臣
丰收了也要管好鸡鸭
最近,我们在农村工作时,每到一个村庄,都可以看到稻堆如山、“黄金”遍地的丰收景象,实在叫人高兴。可是我们发现有不少生产队让鸡鸭随意糟踏粮食。
我们在要塞公社小河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劳动时,看到他们的四十多只鸡鸭整天在稻场上,无人过问。我们向生产队干部提了意见。他们却说:丰收年成何必斤斤计较,鸡鸭吃掉一点,如同牯牛身上拔根毛,有啥了不起。我们问:一只鸡鸭一天吃掉多少稻子?他们说:多则三两,少则二两。
我们建议各地要加强对干部和社员进行爱护集体、珍惜粮食的思想教育,因队制宜地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鸡鸭管理制度,做到既有利于发展鸡鸭,又能防止集体的粮食遭受损失。          
                江苏江阴 李雪根 金秉干
看管牲畜 保护树木
目前已进入冬季,地里庄稼都收拾完了。有些生产队和社员就把牛、驴等牲畜散放出去,个别生产队的羊群也不用专人看放了,任凭它乱跑乱啃。他们说这是老习惯了:“九月九,大撒手”。这样一来,有的果树被牲畜啃破了皮、碰伤了枝子,地边山脚下刚长起的小树也都被毁坏了。“十年树木”,一棵树苗长成树木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果树更需要花很多人工来栽培。建议各地公社、生产队一定要有专人放牧,看管好牲畜,保护住树木。
辽宁喀左 扬彬
排灌机械防冻工作要有人管
冬季已到,做好排灌机械防冻工作很为重要。去冬我们县曾有两台六十马力柴油机,因用后没有及时放尽机体内部冷却水,致使机体冻烂。还有一部分水泵莲蓬头浸在水里,大冻时将底伐冻伤跑气,失去闭塞效用。据了解,各地有不少的排灌机械在夏季排灌时安装在沟旁河边,至今没有及时收管,有的冷却水管还在机子上面摆着,这样就很容易使机器受冻。建议各地赶快采取措施,将所有排灌机械一律设法入库保管,不要露天放置,机体内部的冷却水、泥沙和水垢,必须及时放尽和清除。对于固定安装的机械凡露在外面的排烟、排气、排水管口可加盖覆罩,防止雨雪侵入机体内部;露在外面的水泵、水管可用稻草包扎保温。同时,各管理、使用主管部门,对做好防冻工作应进行一次深入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警惕性,防止冻坏。
              安徽怀远 啸滨


第2版()
专栏:编后

不要顾此失彼
每一件事情都同别的事情有连带关系。办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把它孤立起来。常常要注意“由此及彼”,而不要“顾此失彼”。
水利工程一定要修,却不可耽误田间生产。积肥沤肥十分重要,却不可妨碍水土保持。鸡鸭可以适当多养,同时又要注意不糟踏粮食。牲畜可以放牧,同时又要注意不损坏林木。诸如此类的事情,多得很。
事物本来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可是不少人在办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这就叫做片面性。片面性的看法既然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用这种看法办事情就必然会出毛病。
这是不是说办事情可以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呢?当然不是。说某一件事情在某个时候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同时还有次要的,决不是说它就是唯一的。有的人在“只见其一”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次要的,那就更不对了。
怎样才能避免片面性?从思想方法上说,要好好学习革命的辩证法;从工作方法上说,最要紧的是多听群众的意见。如果说一个人容易只看到一个方面,把许多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就容易看到较多的方面,也容易通过比较,认清哪是主要方面、哪是次要方面。
希望大家从这个意义上更加重视读者来信。


第2版()
专栏:

在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走上繁荣幸福道路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欢庆十周年
过去自治州境内交通闭塞,刀耕火种相当普遍,靠近边疆的四个县的农村普遍用刻木结绳记事;现在已有公路和内地联结,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粮食可以自给,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小学
新华社昆明七日电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族各界代表五百多人,十一月三十日在自治州首府知子罗城隆重集会,热烈庆祝自治州成立十周年。
参加庆祝大会的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陆庆美,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云南省副省长张冲,以及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代表和云南省德宏、迪庆、大理等自治州的代表。
自治州州长裴阿欠(傈僳族)致开会词后,自治州副州长崔彰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自治州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十年来,自治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各族农民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改变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幸福的根本道路。解放以前,怒江地区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方式极其落后,刀耕火种相当普遍。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和扶植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国家拨出了大量的资金,帮助各族人民添置耕畜、籽种、各种铁制农具,以及其它大量的生产和生活需用的物资,对全州的生产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一九五三年相比,目前全州农田的灌溉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水田面积和固定的旱地面积都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今年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两倍。过去自治州严重缺粮的,现在已能自给。自治州过去交通闭塞,现在有了很大变化,竹溜索、竹筏、独木舟等原始落后的交通工具,正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代替。联结内地的公路早已通行汽车,自古被视为畏途的碧罗雪山和怒江天险,已经畅行无阻。解放前,自治州靠近边疆的四个县的十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只有十多个识字的,广大农村都用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现在,全州县县有中学、区区有完全小学、乡乡有初级小学,十年来已有一万多人从中、小学毕业,各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第一代大学生。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疾病防治网,各种流行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一向被认为是瘴疠[lì 利]之区的怒江河谷,已经变成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的幸福之乡。
在庆祝大会上,陆庆美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张冲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人民委员会,热烈祝贺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自治州的庆祝活动持续了四天。自治州境内的五个县也都先后举行了群众庆祝集会。
这几天,怒江地区雪后初晴,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山巅都覆盖了厚厚的积雪。雪山西坡的知子罗城被装饰得十分壮丽,公路上,街道上和各机关门前都矗立起绿色的牌坊,牌坊上贴着红色的对联。广场上红旗林立,和山顶的皑皑白雪交相辉映。傈僳、怒、独龙、普米等十多个民族的代表和四乡的农民,每天都聚集在知子罗城广场上观看文艺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派来的中央艺术团演出了现代京剧,受到各族人民十分热烈的欢迎。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云南省的西北部,和缅甸联邦接壤。全州的面积约有二万五千平方公里。拔海四千多米的碧罗雪山和拔海五千多米的高黎贡山纵列境内,怒江和澜沧江分流其间,形成了两个狭长的高山峡谷。河谷和山顶相差达三千多米,气温悬殊很大。怒江两岸的高山上,出产玉米、水稻、豆、麦等作物,山中遍布森林。在高山丛林里,还出产大量的生漆、黄连、贝母、附子、云木香等工业原料和名贵药材。自治州境内,聚居着傈僳、汉、怒、独龙、普米等十七种民族,共约二十二万多人,其中傈僳族占一半以上。


第2版()
专栏:

北京高等学校学生举行集会
纪念“一二·九”运动二十九周年
决心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与工农兵群众结合,走知识分子革命化、劳动化的道路,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
新华社七日讯 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六日举行集会,纪念“一二·九”运动二十九周年。
有七名一九六三年毕业后下乡劳动锻炼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在会上发言,介绍他们在劳动化道路上的收获和体会。他们一致表示,决心继承和发扬“一二·九”的革命精神,沿着知识分子革命化、劳动化的道路奋勇前进,与工农兵群众结合,做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的坚强战士。
出身于小手工业生产者家庭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吉利久,介绍了他在劳动中和贪图安逸的思想作斗争的收获。过去他在大学六年中害怕紧张和矛盾,只想日子过得舒服一点,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间状态。下乡劳动锻炼中,他对比着贫下中农和农场工人的优秀品质,改造自己的思想。有一个时期,他到燕丹砖厂劳动,他见这里活较重,思想上有些畏惧,就反复找原因,跟厂里先进工人找差距,进一步挖出了自己的病根:是“知识分子高人一等”的思想在作怪。他想起了自己在中学时还能跟父母一起干些手工活,也不怕苦和累,而进入大学以后,就觉得自己“高贵”了,不能再象工人一样从事体力劳动了。他认真地批判了这种错误思想,放下架子,跟工人、农民一起,不怕吃苦受累,愉快地从事各项劳动,逐渐地和工农群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听到农民说他不象个大学生,倒象他们村里的小伙子,更加肯定只有象工农那样认真地对待劳动,自己才能赢得工农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克服自己的弱点。
出身于贫农家庭的刘顺堂,两个哥哥是共产党员,过去他一直认为自己出身好,从小跟父亲劳动过,吃过苦,自己会“自然红”。在劳动锻炼中,通过贫下中农的教育,他也开始找到了这几年因为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而在思想上产生的缺点,如进入大学以后,逐渐地嫌农村粗布衣不合身不好看了,对母亲缝的鞋袜不感兴趣了,还嫌起自己的手粗脸黑了。假期里,父亲再次向他叙述旧社会受剥削的家史时,他也听不进去了,大学二年级回家时,他也不再跟父亲一起下地干活了。刘顺堂说,没有下乡劳动以前,他看不出自己的问题,经过这一年的锻炼,不但看清了原来的缺点,也体会到不时时刻刻自觉地改造自己,就有忘本的危险。
从小一直过惯娇生惯养生活的钱君弌,介绍自己通过劳动和“娇小姐”思想习气作斗争的收获。钱君弌说,她开始参加劳动时,以为体力劳动简单、平凡,没有意思,劳动人民没有知识。可是,一干起活来,自己不是笨手笨脚,累得要命还干不好一件简单的活,就是把秧苗当杂草拔掉了,而社员们样样活儿干的都很好。她说,在事实面前,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看法,真有知识的不是我,而是劳动人民。她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就在劳动中有意识地去改正,派到她下污泥地干活时,她就和社员们一样打赤脚,不会的活儿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她还搬到下中农家里去住,注意学习劳动人民的品质。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李琪也参加了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他热情地祝贺参加劳动锻炼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化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希望他们继续努力锻炼,做真正的革命者。他说:今天,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的革命传统,走知识分子革命化的道路,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里,要实现革命化,就必须与工农兵群众结合。劳动是试金石,能不能参加劳动是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关键问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了解工农,熟悉工农,也才能了解自己,改造自己,才能实现思想革命化。知识分子只有为工农兵群众服务,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脱离了工农兵群众,再大的天才也没有什么用处,脱离了劳动和劳动人民,就会变质,就会逐渐由不革命甚至发展到反革命。他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青年人一定要分清敌友,明确方向,做彻底的革命派。出身剥削家庭的青年,要和家庭划清界限,站在无产阶级方面来。革命与否,不决定于自己的家庭,而关键在于自己,要勇敢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象“一二·九”时代的革命青年一样,不顾家庭的阻拦,坚决地到工农群众中去,跟革命群众一起战斗。出身劳动人民和革命家庭的知识青年,也要丢掉“自来红”思想包袱,认真改造自己,决心革命到底。
大会由北京市学联主席张福森主持。出席纪念会的,还有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局长魏明、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汪家镠和各高等院校的负责人。


第2版()
专栏:

在广西湖北广东青海少数民族业余演员演出会上
各族人民高唱反对美帝民歌
据新华社七日讯 在五日到七日分别举行的广西僮族自治区、湖北和广东、青海少数民族业余演员的演出晚会上,响起了团结广大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激昂歌声。这四个省(区)的十五个民族业余演员,还神采飞扬地歌颂了各族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光辉业绩。
当年“刘三姐”用利如锋刃的山歌,同地主阶级展开搏斗。今天,来自刘三姐故乡的广西代表团,也拿起这个武器揭露帝国主义狂人。他们齐声高唱:“反美呼声震天响,愤怒烈火烧胸膛;世界人民团结紧,坚决打倒美国狼”。与兄弟邻邦越南隔水相望的广东省的代表,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京族民歌合唱《中越团结力量强》。来自青海高原的撒拉族女青年,也带来了《新歌飞向亚非拉》等革命民歌。晚会上,来自海防前线的广东黎族业余演员,演唱《五指山上抓飞贼》,特别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两部合唱的民歌,是那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产”,这种民歌在全自治区共有一百多种。这次业余演员们在晚会上,介绍了僮、瑶、侗、毛难、仫佬等五个民族的十首风格不同的二部唱民歌。晚会上,不论是粤北瑶族山区的《伐木舞》,还是桂西的僮族舞蹈《春插》、《采八角》、《收割乐》,都是劳动的颂歌。
青海代表团的藏族歌舞《欢庆通天河上架金桥》,是歌颂建造通天河大桥的。土家族民歌《太阳笑得嘴难合》和青海土族“花儿”《公社化挖掉了穷根》等,也都是歌颂建设成就的。
在广西的晚会上,还出现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节目。利用僮族民间说唱形式“唱师”表演的《新风赞》,僮族青年宋国威的“吹木叶”,是把一片小小的树叶放在嘴唇上,吹出了十分悠扬、柔和的曲调。莫世狄(僮族)演奏了一种僮族古老的民间乐器——马骨胡,这种胡琴用马骨做音筒,琴声高亢嘹亮,十分动听。


第2版()
专栏:

太阳照在拉萨八角街
西藏日报记者 马宁轩
我从小生长在拉萨市八角街,对它在解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很深。
在解放前那些黑暗的年代里,它是三大领主统治百万农奴的中心。它给我留下的记忆是:罪恶、痛苦、混乱、污秽。身穿黄袍马褂的贵族老爷们,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商店里、货摊上,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形色色商品;街头巷尾、垃圾堆旁,倒卧着饥寒交迫的乞丐和惨不忍睹的尸体;带着镣铐的农奴在街头受刑;“郎子辖”(原拉萨市政府)象魔窟一样立在八角街正中;烟铺、酒馆、赌场和妓院四处皆是……。
霹雳一声,晴空万里。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阳光普照在西藏高原,拉萨古城换了天地,八角街开始了崭新的历史;昔日的奴隶变成了社会的主人,昔日罪恶的人间地狱变成了人民乐园。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上……。
一代新人 服务人民
今天,在八角街掌握印把子的,是过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党教育出来的一代新人。
我在八角街听到了许多新的当家人的佳话:
今年雨季前,扎西曲宗阿妈和她的儿子搬进了幸福路“加措厦”院里的一间新房子,这间房子比民主改革时分给她的还要宽敞明亮。曾经在八角街的屋檐下、墙角里度过十几年辛酸岁月的扎西曲宗,高兴得夜不成眠。水井离房间很近,火盆中预备好了细柴,新砌的土灶烧起的火苗特别旺,一切显得那么舒适、整洁、方便。是谁为她设想得如此周到?这既不是她的儿子,也不是她的亲戚,而是冲色康居民委员会主任赤烈坚赞。
今年国家拨款修缮“加措厦”和“加日普”院里的房屋。赤烈坚赞带动居民委员会的干部们到处搜集砖石,并用居民们不需要的肥料,从“八一”农场换回三十六马车涂墙用的红土和泥沙。动工后,他每天都和工人、居民们一起劳动,使修缮工程提前一个多月就完成了。
赤烈坚赞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事例很多。每年雨季防洪修堤的时候,他带领群众战斗在拉萨河堤上;哪一个贫苦居民有了困难,只要他知道了,就不分昼夜地去帮助解决。他被八角街的群众赞誉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然而,在旧社会,赤烈坚赞却被农奴主踩在脚底下,象牛马一样赤脚露背地背运货物。世道变了,在党的教育下,赤烈坚赞成了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
以前,终年在“噶厦”政府里扫地、掏厕所的清洁夫伦珠,现在是八角街胜利路居民委员会的治安主任。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深夜里,他知道了居民次仁拉姆难产,生命垂危,就立即借来一辆板车,把她送到人民医院里。他等到第二天次仁拉姆生下一个胖胖的女孩才放下心。次仁拉姆看着伦珠,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民主改革前,我曾在八角街上,看到过次仁拉姆在“马康莎巴”(拉萨贫民窟之一)乞讨度日的悲惨情景。现在翻身了,而且得到干部如此关心,她怎能不深深感动呢?
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
过去的八角街上,手工业生产在繁重的捐税、差役压榨和外国商品的冲击下,曾奄奄一息。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手工业生产者走上组织起来的道路,成立了各种行业的四十二个互助组,生产欣欣向荣。
八角南街跃进铁业生产互助组的组员们,正积极打制着各种农具。这个组最初成立时只有五个人,现在已发展到二十三人,其中一半人是过去的乞丐。资金从一百元发展到三千元,产品也从几种增加到五十多种,质量也不断提高了。深受农牧民欢迎的铸有“南街”字样的镰刀、镐、犁头、羊毛剪、酥油桶和炒青稞锅等,就是他们的产品。
街变了,人也变了。这个组的副组长、共青团员边觉杰布,现在是会做几十种农牧业生产工具的先进生产者。过去和他一同受苦的占堆、益西等三个孤儿,现在也是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能手。民主改革以前,我每天看到他们在“郎子辖”左侧的“嘎尼古秀”佛塔下,拣食香客们撒在松烟上的糌粑,夜晚一个个抱着空肚子睡在道旁。
过去,从“扎西罗”(八角街附近的一个房名)旁边经过时,鸦片烟的臭味刺人的鼻子。在那昏暗的房间里,烟雾弥漫,一个个面色灰白、身体憔悴的人,象死尸般躺着。现在,人们经过“扎西罗”时,会听到里面传来制造木碗的机器声。它是绕色木碗互助组的生产场地。这个互助组制出的上万个木碗和酥油桶,销到西藏广大农村和牧区。这个组成立的初期,资金和原料都曾发生过困难。一天晚上,组员们集拢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组长强巴乌珠,把几根细灯捻扭成一股,加在燃着的灯捻中,油灯更加明亮起来。这时,他意味深长地说:“拧在一起的灯捻,会燃起明亮的火光;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发展生产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对!大家拧成一股绳,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大家行动起来了,有的外出帮助居民修理房屋,有的在组内制造生产、生活用具,用自力更生的办法积累资金。资金积累多了,组员一齐出动,翻山涉水,到森林密布的林芝色齐拉山区,到冈底斯山区砍伐生产用的木料。他们就这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地克服了资金和原料材料的困难,恢复和发展了木碗生产。
今天,八角街的手工业生产互助组,能够生产农牧业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用具用品一千多种,比民主改革以前增加了几十倍。
生产发展了,群众的生活也在逐年提高。过去依靠领主的残茶剩饭度日的手工业生产者,现在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五十元左右。
生活改善 有吃有穿
旧八角街以乞丐多出名。那时仅定居在这条街上的乞丐就有二百九十二户、八百三十二人。民主改革后,人民政府对他们作了妥善的安置。年壮的有工作做,年幼的有书读,年老的受到国家救济或进了养老院,并有二十三个人成了人民的干部。
在一个节日的前夕,我访问了次吉的家。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个访问对象?记得十四年前的一天,我看到双目快要失明的江巴和妻子次吉在一家贵族的门前求乞。他俩要饭的呼声,激怒了正在阳台上闭目养神的贵族老爷。随着骂声,一只狼狗凶猛地扑来,咬伤了次吉的右腿,鲜血直淌,她凄厉地哭喊着,拣起掉在地上的破烂木碗,逃到乞丐群中。后来,江巴的眼睛瞎了……。
我一踏进他们的家,就感到很愉快。民主改革时分给他们的房屋里整齐洁净,充满着欢乐和幸福。次吉正在灶旁做晚餐,江巴在一旁休息。方桌上摆满了吃的。毛主席画象上献有洁白的哈达。他们热情地用酥油茶、糖果招待我。大家围在一起欢谈起来。次吉夫妇热情洋溢的语言滔滔不绝:“……你看,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变化啊!”次吉给我介绍了她家的现况:“现在我是德吉路卫星羊毛加工互助组的组员;女儿格桑曲珍是‘八一’农场的工人。”她又指着放在柜子上的大米、面粉和酥油、糖、肉说:“党和政府对江巴的生活关怀的真周到。平时定期给生活补助费,节日还特别照顾。”说着,他们流出了兴奋的眼泪。
人民商店 送货上门
人们生活提高了,购买力急剧增长。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拉萨市国营贸易部门在八角街设立了各种商店。在国营贸易部门的帮助下,街道上还办起了四个消费合作社。过去叛乱分子开办的一家叫“老虎口”的商店,以小秤短尺盘剥劳动人民著称,现在成了八角街居民委员会消费合作社的营业室。八角街的居民称赞它是“人民的好商店”。这个评价是有根据的。消费社的售货员白章,是拉萨市城关区的一等先进工作者。从这个消费社成立以来,她不间断地按时给索朗拉姆、仓决等六个领取国家救济金的孤独老人送货上门。她们有病时,她就帮助背水、烧茶、倒尿壶、打扫清洁卫生,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当她给这些老人做事时,老人们总要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一天傍晚,白章在回家的路上,听见某单位建筑工人、独身的次仁卓玛对一位邻居老太太说:“最近工地忙,我连买茶叶、盐巴、糖的事都忘了。”白章听到后,立即上前和次仁卓玛约定:以后当她工作忙时,就把钱预先留下,由她代买送上门去。白章多次这么做了,次仁卓玛感动地说:“只有在今天的新八角街上,才会有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在旧八角街上,那些商人恨不得把你的钱财一下吞光!”
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旧八角街是一条愚昧的街,没有文化的街。那时,这条街上没有一所学校、一家书店。现在不同了,随着政治上的翻身,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要求也高了。国家不仅办了学校,而且开设了书店和电影院。现在,由国家修建的八角街办事处民办小学,有三百二十七名学生,其中二百七十二名学生是世世代代没有读书识字权利的贫苦居民的子女。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员、贫苦居民的孩子边巴,最近在作业本中写下这样的藏文诗句:“父母啊!你过去为啥受苦?边巴啊!你过去为啥不能上学?是因为有三大领主。父母啊!你今天为啥很幸福?边巴啊!你今天为啥能上学?是因为有党和毛主席。三大领主是我们的敌人,党和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我要作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为使社会儿童也受到教育,今年国家还拨款在过去流浪孤儿出没的“莫如”地方修建了一所漂亮的“少年之家”。每当假日,学校学生、社会儿童就在这里看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进行体育活动。
处处欢乐 处处歌声
过去,八角街上流传着这么一首歌:“天黑了不要到八角街去,那儿有丑恶的‘玛米’(藏兵)……。”那时每到晚上,八角街就成了恐怖世界:藏兵、流氓,在街上酗酒、打架、杀人、侮辱妇女,谁还敢到街上去;现在,八角街出现了欢乐幸福的情景。傍晚,正是八角街居民文化生活最活跃的时候,有的人家扶老携幼,去欣赏八角街办事处业余藏戏队演出的揭露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精彩节目;有的居民则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当藏戏、电影散场后,八角街上便响起男女青年和孩子们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革命歌声,那激昂高亢的歌声,回绕荡漾在八角街的夜空。


第2版()
专栏:编后


从《太阳照在拉萨八角街》通讯中看到,曾经是西藏反动农奴主统治中心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昔日,这里是穿黄袍马褂的贵族老爷们横行霸道、杀人行凶的魔窟,今天,魔窟已被摧毁,太阳照在了八角街上;昔日,这里为鸦片烟雾笼罩,赌场、妓院充斥,是奴隶主挥霍、聚赌、腐化的场所,今天已经成为人民劳动、生产、休息的地方,到处呈现出繁荣幸福的情景;昔日,这里是丑恶、堕落、混乱的地方,今天已经是美好、光明、欢乐的处所,贫苦的居民有了第一代的读书人,处处有革命的歌声;昔日,那些给农奴主作牛作马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今天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街变了,人也变了!
昔日的奴隶主被打倒了,昔日被践踏的奴隶站起来了,印把子、刀把子掌握在人民的手里了。
这个变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这个变化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
这何止只是一条街的变化?它是整个西藏地区民主改革后变化的缩影;它是百万农奴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创造新历史的缩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