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澜沧江歌
陈毅
一、景洪赶大每当星期日,景洪有大集。周围数十里,来此做生意。或卖菜蔬,或卖稻谷,或卖烤饭的香竹。或卖水果,或卖红橘。或卖各种奇花异草,有些名字我也叫不出。或卖石灰汁,用以伴食槟榔,对我来说确实是殊风异俗。看他们卖出各种农产品和土特产后,便来买酒肉。看他们买工艺品,买纸张火柴,买盐巴和布匹。有的买纱巾,有的买花缎,有的买农具,有的买胶鞋。各种各样熙熙攘攘,我问不完也看不足。一到红日正中,他们都各自回家,准备秋收春耕,争取明年的大熟。西双版纳,这儿有十几个兄弟民族。最多的是傣族、汉族、僾伲族、布朗族、佤族。还有景颇族、基诺族、苦聪族。还有苗族、回族和彝族。这儿是中国各民族的大汇合,各种语言,各种仪容,各种服装,各种生活方式,真是五色缤纷,炫人耳目。中国的伟大,此地证实在于多民族,更证实在于能团结多民族。有一位傣族老人向我说:你从北京来,回北京时,代我向毛主席问好。感谢他决定的政策,为各族人民造福。我接受老人的委托,非常高兴地走上赶大集的归途。二、澜 沧 江 歌澜沧江,长又长。经过六国,流向太平洋。我手捧江水喜欲狂。祝各国人民斗争胜利,建设辉煌。三、民族座谈会记录(1)我是一个大头人,在解放前我常常换茅棚过夜。常常藏身在深山密林。怕别人害我,也要逃避军队的追捕,吃饭、睡觉得不到安宁。解放后才真正得到和平。我见到你有话说不完,总一句我感谢毛主席和党的恩情。(2)我在解放前也是一个部落的上层。那时如听说有大员来自普洱和昆明,我们就要花个把月去准备欢迎。主要是准备鹿茸,准备虎骨,准备土产以便奉承。他们大员到此只能望望颜色,谈不上几句话,收了我们的厚礼,便无下文。我们还怕他们大发雷霆,总怕有祸事从天降临。如今你是从北京来,一切不要,反而请我们吃饭,与我们谈时事,谈建设,真正实现各民族间的平等。中国真正是自己的祖国。我自己真正产生了爱国的感情。(3)我是一位老人,已年过八旬。西双版纳千百年来谈不上建设,几乎完全与世外隔绝。以前到昆明要走几个月,路上不能单人走路,要结伴同行。要带武装,怕遇见土匪也怕遇见虎豹毒蛇。现在解放了,一年一年增加了建设。别的不说,澜沧江建起了一座铁桥,在水面出现了八个桥墩,明年春天桥面铺好就可以通行。感谢共产党搞建设的本领。我虽然年老,我总有一天要爬到桥边。用手摸摸桥墩,我死也闭眼睛。江上建铁桥,屋里点电灯,以前只是做梦,现在是寻常的事情。我不感谢人民政府,感谢谁人!(4)我是一个妇女,现在享受着男女平等。参加人民团体,参加政府工作,享受现代化的医药卫生。自己的劳动果实归自己得,自己自由地生活着,不靠别人。说到解放前,哎呀!不要说不平等,还有许多妇女,被卖到外国,永远回不到家门。
(5)我是一个农民,解放前替土司看守花园,无偿供应水果,供应不如意,便罚款,便坐监牢,除死亡和逃跑外,无别法可想。现在解放了,我是合作社的社长。别的不说,全村八十五户人家有五十三户修了瓦房。其余三十多户两年内也可以全部把茅棚去掉。这是集体的力量。解放前不能设想。土司不准农奴住瓦房,农奴永世只能住茅棚。我感谢毛主席感谢党,同意你们说实现各民族间的平等。我更要说每一民族内部也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实现了人格平等,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我更万分同意感谢毛主席和党的恩情。我更要说:党是我们自己的党,毛主席是我们自己的人。
(6)这是民族座谈会上的谈话。他们讲得十分真切,十分动人。我作为一个记录员,我擅自公布这本记录,让它去反映新中国的内情。


第6版()
专栏:

回春颂
郭沫若
(调寄《满江红》)济济一堂,万人殿,群星高朗。进行曲,国歌洋溢,东风骀荡。全面回春尧舜喜,
一声报晓乾坤亮。颂神州,自力能更生,长鼓掌。天难挠,人难枉;农工业,潮新涨。大反华,
一任乌鸦合唱。八字方针联本末,三重革命增屏障。巍巍乎,领导甚坚强,大哉党!


第6版()
专栏:

时序逢新人添喜
——“科学会堂”开幕有感
茅以升
一九六四年元旦,北京科学会堂开幕,世界红旗所在的北京中心,有了这样一个科学家之家,是中国科学繁荣的又一景象。
科学在中国有过辉煌的历史,出过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有不少学科,中国人的成就,在当时远远走在世界前面。只是由于封建统治和后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科学才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甚至逐渐衰微下去;到了二十世纪世界科学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就被迫而成为科学落后的国家了。幸而二十世纪还没有过去一半,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党的领导下,科学也跟着得到新生,从弱转强,逐步充实健壮起来。如果说,我国科学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那么,从解放之日起,我国科学就是开始进入复兴时期。我国的科学复兴,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正在加速着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对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的解放,作出愈来愈大的贡献。在今天开幕的北京科学会堂里,如同在上海、天津、沈阳、广州等地的科学会堂里一样,将会每天看到中国科学复兴的新气象。
对科学会堂开幕感到最大兴趣的,是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会团体。学会是因“会”而起作用的,会而有堂,当然是最值得兴奋的了。当我第一次踏进这个宏伟壮丽的北京会堂时,我不由地想起,解放前的学会,有过怎样黯淡的光景。不但会无堂,而且学无用。
解放前的一般学会都是摹仿资本主义国家而组成的,但他们有资本家作后台,而我们却只是少数知识分子,醉心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而赤手空拳地组织起来的。由于得不到反动统治的重视,更谈不到支持,因而一切学会都是徒具虚名的,纵有个别的得到资产阶级的帮助,那也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所有的学会都没有会所,没有固定经费,没有专职干部。只有几个少数负责人,用业余时间为学会义务劳动。我做过学会“董事”,为了要开董事会,我时常要跑餐馆接洽,为的是好借吃饭的地方开会。学会也办学报,刊登会员的论文(所有出版的文章,向无稿费),但无出版经费,就设法招登广告,为此负责的会员,只好乞怜于资本家之门。学报没有编辑,一切自己动手;我也做过几次,还记得要为来稿补图,夜中赶画的情景。学会平时很少学术活动,当然也谈不到结合实际,不可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最重要的任务,是一年一次的年会,宣读论文,新旧职员交替。一九二六年的中国工程学会,在北京开年会,我是筹备主任,就借用现在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那时是欧美同学会)为会场,只不过到了一百多人。有一篇报告附有电影片,没有放映机,我就在东安市场,花了三块钱,买了个儿童电影机玩具来凑数,我自己开动,居然对付过去了。参加年会的人,为何这样少呢?因为来京旅费,到后食宿等等,都是要自己担负的。可见那时学会是无法参加国际活动的。至于像今天的科学会堂,那时自然不敢梦想,但由于多年呼吁,在抗战以前,南京也曾有过“联合会所”的筹备,抗战以后,重庆还有过“工程大厦”的建造,但结果是:一个始终没有完成,一个是才完工就被强有力者抢去了,弄得各个学会,始终无家可归。
今天的所有学会,真是大翻身了。首先是本质变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得力助手。每个学会“靠”一个生产部门,或研究机构,于是有领导、有计划、有干部、有经费。一切学术活动服从于国家的科学规划及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因而每个学会都在计划中行动,或是分工负责,或是配套成龙。会员的人数大大增加了,而且加入了各个生产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学报的水平,日益提高了;年会的规模远非昔比。而且学会的国际活动,遍及全世界,几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都有我们学会会员的踪迹,在科学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参加过几次国际桥梁会议和国际土力学会议,每次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重视,感到作为中国的学会会员的无上光荣。
我们学会有个特点为世界各国学会所无的,那就是:红专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学会不再是少数专家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了,它成为联系各学科、各专业中科学力量的桥梁,联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现场的桥梁,联系各行专家与广大群众的桥梁。它在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线上,是个奋发有为的“民兵”队伍。
有了科学会堂,我们学会就多了一个练兵场,就像运动员多了一个体育场一样。我们的科学健将们,将会在这练兵场上,涌现出许多未来的世界冠军和亚军。


第6版()
专栏:

又添一岁
郑歌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这是我们的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十五个元旦。东风浩荡,阳光灿烂,工农业战线喜讯频传,六亿五千万人民心花怒放,这个新年,给我们送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光!
我国农村贴春联,总爱用“向阳门第春长在”那一联。这一联非常符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也符合事物一般发展规律。阳,是指太阳,也可以解释为人民的力量,历史的巨流;门第的范围更广:小自个人、家庭,大至政党、国家。“向阳门第春长在”,意思就是说:凡是符合历史潮流、掌握革命真理的,就一定会胜利、发展、昌盛,就会一年胜过一年,永远享受着无尽的春光。从共和国成立的头一个新年起,这句春联不再只是一种祝愿,它开始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生活里成为现实。一年复一年,人民以自己的生活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是,生活里的无尽春光,并不是随着节令转移就自然送来的。在它的背后,有无数的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斗争。当我们夺得粮棉大丰收的时候,难道不该感谢全国人民公社广大社员们同天、同地、同水、同旱搏斗的战绩吗?当我们看到钢铁、煤炭战线完成国家计划的喜讯的时候,难道不该向在钢厂、矿山奋战一年的工人同志祝贺吗?当我们听到石油战线激动人心的捷报的时候,难道不该向那些在野外、井上奋发图强的战士们深致敬意吗?
是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用出色的劳动送走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正是那些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贡献出一切力量的英雄们的业绩,创造了生活里的春天。他们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鼓舞、教育了更多的人,去创造更多更美的春光。
齐白石老人在一幅画上题过这样的话:“今年又添一岁,八十八矣。其画笔已稍去旧样否?”老人是向“天下高明”问自己的画笔,但我们却不妨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新年第一天问一问自己的战斗意志、思想状态、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以至于一切,“已稍去旧样否?”并且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旺盛的斗志和更强烈的革命英雄气概,跨进新的一年。


第6版()
专栏:

贺新年(年画)
徐启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