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好姑爷
利化
生产队的大院里,人笑马欢。红冠子大公鸡站在草垛上,也夹在人们的笑语中提高嗓门啼叫。社员们播种归来,忙着卸套喂马。
饲养员韩德接过每一匹大马,都细细地察看。见到马身上有小泥点,他也要用手指拇沾着唾沫擦去。
“这马真欢势,像虎一般,使起来挺叫人省劲……”这位社员的话还没说完,话头就叫别人抢过去了:
“韩德大哥真够上喂马专家了。”
“还不是大伙合作得好,喂使各一半吗!”韩德慢声细语地笑着说。
大伙说笑得正起兴,冷丁听到大院门口有人大声嚷起来:
“你有什么本事!你还认识谁呀……”大家扭头一看,原来是韩德的老岳父,张顺忠老爷子。大伙不知顺忠老爷子为啥发这么大的脾气,事情只有韩德一个人知道。
今天上午张顺忠老爷子要磨面,说家里来了客,叫孙子到队里去找韩德要匹马。再三嘱咐孙子说:要是外槽马(推碾拉磨)没有了,就拉一匹内槽马来,爷爷等着用。也巧,外槽马一早就分配出去了。内槽马倒是有几匹,可队里早有规定,内槽马不准干零活,要保证“第一线”,所以韩德就没叫孩子把马拉去。
顺忠老爷子一见孙子没拉回马来,火就上了眉梢。一是因为当着客扫了面子,二是失了作岳父的威严,三是这事偏偏发生在他们岳父姑爷之间。原来老早以前,顺忠老爷子给任家围子大地主扛大活时,韩德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从小没爹没妈,也给这家放猪。顺忠两口子像亲生儿子一样地照应他。等韩德长到二十几岁时,又把自己的姑娘莲英许给了他……。顺忠老爷子一想起过去,就觉着韩德今天太托大,连这点小事也不给个面子。因此越想越气,拄上一根棍子就找韩德去了。
大伙都走过来,把老爷子扶到靠墙的大木头上坐下。韩德见老爷子生这么大的气,就陪着笑脸迎了上去:“爹!外槽马一大早就分配了,要用马早吱声该多好!你老要等着吃面,过午我给你去推磨!”韩德虽然也近五十岁了,可在顺忠老爷子面前还像个孩子,说话都不敢高声。加上大伙也一个劲地劝慰老爷子,尽跟韩德说好话,老爷子的气也平了一大半了,只是嘴里还不服,临走时,用棍子使劲地戳打着地,冲着韩德道:“我当初瞎了眼,怎么把姑娘给了你!”
“嘿!韩德大哥,听见了没有,还得叫你退亲呢!你该照顾照顾这老爷子!”车老板一句话,把大伙逗得哈哈直笑。
“队有百家人有千口,一人一个要求,咋能照顾过来?其实,这点点小事自己咋的还不能克服。旧社会咱穷人穷得家里的蚂蚁都向外跑,谁家用过牲口拉碾磨?生活富足啦,要求也就高啦!”韩德一面说着一面忙着给马添草拌料。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叫道:“爹!马使完了。”
韩德转身一看,是姑爷于清江来送马。刚一接过缰绳,他一眼就看见马身上冒着一层小汗珠,用手一摸全身湿乎乎的。韩德立时把脸子拉下来:“怎么!你们想吃马肉哇!?”
“出点汗怕啥!”
“你说怕啥?病从哪来的?!”
“人吃饭还出汗呢!”
韩德一听话头,觉着这孩子太不虚心,太不懂事,使马违犯了规定还振振有词。韩德立时肺胀气堵,两眼死死盯着清江。
大伙一见事情不妙,顺忠老爷子刚刚闹走,姑爷又来填火,在火头上保不住这小伙子挨顿打。有个年轻人就急忙走上去拉于清江:“愣着啥!你还不快走!”
韩德正要开口教训清江,眼看他跑出院外了,想狠狠骂他几句一时又想不起适当的话,于是也就冲着清江背后嚷道:“我当初怎么瞎了眼,把姑娘给了你!”
“韩德大哥,真把你气糊涂啦,姑娘可不是你给的呀!是人家年轻人自己对的象!”
有人这么一逗,院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德看大伙这么一笑,姑爷也走了,火气很快消了。不过,不管韩德心胸怎样宽能压事,但在这一会功夫就发生两起事,而且都是自己的至亲闹的,因此总觉着心里不舒服。他想,吵几句骂几句算啥,重要的是自己的至亲都想破队里的制度,事不管大小可看出来有私心哪!尤其是自己的年轻姑爷,做的事更不对头呀!
第二天早饭后,韩德躺在炕上正睡觉,朦朦胧胧地听到老伴在亲热地招呼谁?睁眼一望,原来是姑爷姑娘在屋门外你推我让。这时韩德故意咳嗽了一声,然后坐了起来。
“爹!你睡吧!”姑爷关怀地说。
韩德没有答话,只看了姑爷一眼,拿起烟袋来就抽烟。
“爹!给你拿来一篮鸡蛋!”姑娘抢先说了这句话想讨个喜欢。
“鸡蛋!拉私情啊!”
“爹!看你说的,一大春你天天熬夜,干活身子骨顶要紧,拿来些鸡蛋请你老保养保养身板!”清江和媳妇合计好的几句话,一下子都说了出来。接着他脸红了,腼腆地说,“爹,昨天我错了,晚上开团小组会大家已经批评了我,往后我一定改。”略停了一下他又说:“爹!我还想帮你喂牲口呢,这样你老晚上能睡一会,我也想学学喂马!”
韩德听了姑爷的话,气全平了,心想年轻人不赖,有出息。
清江两口子刚出门,韩德就想起和孩子老爷“顶牛”的事还没解开。虽说事情只有针尖大,但也算一档子事情,这老爷子在旧社会受了一辈子苦,熬到新社会真也不容易,怎么着也得叫老爷子把心里的疙瘩解开才好。韩德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急不拉的!一抬头看到姑爷放到柜上的一篮鸡蛋,就扭头对老伴说:
“他妈,你先把这篮鸡蛋给咱爹送去,看咱爹的气消没消,明天咱俩再去瞧看瞧看劝说劝说。”
晚饭后,队里开全体社员大会评选五好社员。人们挤在三间大草房里,栅顶上挂着三盏崭新的大吊灯,柔和的灯光映着每张红朴朴的脸,人们说着,笑着。
“我提韩德大哥!”
“韩德大哥伺候这些命根子太细心了……”
“搞生产争丰收,要靠这些大马呢!”
“中!”大伙一齐喊。
“还有我一票!”
谁呀?这么大嗓门,冷不防把大伙吓了一跳,回头一瞧,是顺忠老爷子走进屋来。大伙忙着站起来给老爷子让座。
“大爷!你投谁一票啊?”
“我的好姑爷呗。昨天的事,是我这老脑筋一时扭不过来,我认错。”
登时,满堂大笑,顺忠老爷子也跟着呵呵笑起来。
天高月圆。生产队大院里,韩德站在槽前,摸摸这匹马头,听听那匹马吃草。于清江也在旁边忙着。几个小伙子围着看热闹。猛的一个人打了于清江一下说:“你也是个好姑爷!”大伙听着都哈哈笑了。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小事种种
穆微波
两个小孩在扳树玩,把小树扳得像把弯弓似的,眼看就要断了。一个过路的女同志看见了说:“快下来,叔叔阿姨辛辛苦苦栽的树,快被你们折断了!”小孩听话了,而坐在旁边的两个大人却咕噜着说:“孩子玩玩树算得什么!要你来管!”看来他们是孩子的家长。
这是件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类似的小事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例如墙上禁止涂抹,有人偏要去涂上两笔“×××到此一游”,这虽“算不得什么”,可是却把洁白的墙壁糟踏了,有碍观瞻。瓜皮果皮禁止乱扔,有人偏要乱扔,这虽也“算不得什么”,可是给清洁工人增加了麻烦,要一扫帚一扫帚地去扫,说不定哪位老太太一踩上还会滑一大跤呢。公共宿舍是要保持安静的,有人偏要在深更半夜引吭高歌;门是要用手轻轻拉上的,有人偏要用脚去关,弄得乓乓作响,惊心动魄。这虽也“算不得什么”,可是却使左右四邻不得安居。
这些小事确实很小,似乎值不得议论,然而从这些小事中却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面貌和道德作风,看得出一个人是不是有整体观念和群众观点。“做事要有群众观点”,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说的,但是当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把瓜果皮乱扔乱丢,在宿舍里高声嚷嚷,用重手法关门的时候,他的群众观点又到哪里去了呢?看来,在这些小事上是不能“名士风流大不羁”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的。
“小事”其实不小!关系到一个人有没有群众观点,有没有整体观念,遵不遵守公共秩序,维不维护公共利益的事,难道还算小么?这些“小事”又岂可等闲视之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注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重要的。应当有这样的自觉,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随时随地想到群众,想到集体,而不光想着个人,随心所欲就行了。


第6版()
专栏:

连队掌鞋店
——连队记事战士 曹士飞红纸贴在门旁边,上写:“连队掌鞋店”,鞋匠是哪位,是咱指导员!小小掌鞋店,营业专在星期天,胶鞋、布鞋、皮鞋……补帮钉掌不收钱。指导员当鞋匠,徒弟收了一个连;人人都学勤和俭,朴素作风代代传。


第6版()
专栏:

力量的海洋
——故乡散记
雁翼
汽车驶出济南,飞过黄河,扑向鲁西平原,沉进了一片茫茫无边的金色的麦海里。我惊愕了,故乡呵,难道这真的就是你吗?
麦海,无边无沿。那微微浮动的金色的波涛,把蓝天也染成金色了。车轮飞驰得很快,给人一种汽艇航行在大海里的感觉。于是,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畅游大海的情景……
可是,我的心情很快被另外的思绪打乱了:这真的是我的故乡吗?我明明知道,这就是我久别的故土;但眼前的景象,同我记忆中的故乡,却大不一样了。我反复地问着司机同志:“路没有走错吧?”“这是小赵庄吗?”“这是沙土屯吗?”“这是小盐村吗?”虽然,回答都是肯定的,我却总是问着,问着,问得司机也觉得我可笑了。
是的,常住在外地的人,总是这样的:当他偶尔看地图时,视线会不自觉地移向生他养他的地方。于是,他的心动了,产生了一种既亲近又熟悉的感觉。虽然在那香烟盒大小的地图上什么也看不见,可他觉得看见了许多许多,仿佛一棵树,一条水,一朵花,都伸手可以摸到;而当他真正回到了故土,它又突然变得陌生而又遥远了。现在,我就正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啊,好庞大而又崭新的麦海呀!
司机望了我一眼,咯咯咯的笑了,接着,又回答了我一长串的问题。这一长串的回答,使我透过麦的海洋,看到了力量的海洋。
是的,这是沙土屯。你看,那几棵弯腰的老柳树,不是还在麦海里摆动着长枝吗!只不过今日的麦浪,埋葬了往昔的沙浪。人们在那个人只能顾个人的年代里,在风沙里挣扎、搏斗时,曾作过多少绿色的梦呀!但是,那美丽的梦,一代又一代,伴着他们的生命,被风沙埋葬了。沙,越来越多;人,越活越少!可是今天的人民,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不仅用自己的双手,挥动铁锨,把风沙埋掉,而且在上面描绘出了最美妙的图画!
是的,这是小盐村。在抗日战争的年月,我们曾在这又苦又咸的土地上炼过盐硝。今天,这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已被组织起来的人民,用双手改变了面貌。这里,收获的再也不是又苦又咸的盐硝,而是又甜又香的麦子!
呵,多么伟大的力量的海呀!这力量的海,又是多么不容易汇集成呀!这工程,要比把风沙、盐碱地造成金色的麦海,艰难一万倍。
我想起了这里的全国劳动模范、从一九四三年初就组织四户贫雇农办互助组的曾广福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这二十年的路,不容易走呀。日本鬼子的刺刀刺,蒋介石的炮火轰,地富分子的暗算,老黄河的洪水冲,天老爷的冰雹打,烈日烤,又是风,又是沙,还有自己兄弟心里那私有制的鬼魂!呵,不易呀!”是呀,不易呀,但,把这力量汇集起来的巨大的工程,到底告成了。这能改变一穷二白的力量的海,这能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的力量的海,这要在地面建造真正天堂的力量的海,缔造它的总工程师,就是我们的党呵!
车轮继续在麦海里飞旋着,飞旋着。
车子每驶进一座村庄,我都看见老槐树下,老人们飞快地编着草绳;井边上,人们在磨着镰刀;村边上,黄牛拉着石磙在压场;钻天杨包围着的旷地上,拖拉机手在检查着机器;就是那年幼的红领巾,也在忙着修理竹篮,准备去拾麦穗哩!
车轮,从早晨飞驰到中午,从济南飞到聊城。在地委会里,我遇上这个专区的十一个县的县长在开会。当我说出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时,他们都笑了:“嘿嘿,老兄,你看见的还少得很呢。寿张和范县的麦子,长得更好哩。”我更惊愕了。这两个县,过去我都住过,那是有名的老沙窝,无风沙自走,有风不见日呀!呵,我记忆中的故乡,你的模样完全改变了!我相信你将在这组织起来的力量的大海的怀抱里,用一个接一个的金色的海,翠绿的海,去垒筑人间天堂的宫殿!


第6版()
专栏:文化街头

新画新评
江池
日前读《工人日报》,看到“工人的画”专栏里,有一组描绘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木刻画,木刻家李桦同志用评点的方式,为其中几幅木刻作了扼要的评论。文长者不过百余字,短者才七八十个字。我们平时看画,有时候只知其好其坏,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李桦同志的评论写来生动具体,言之有物,于读者欣赏木刻有益,于作者提高创作也有益,这是“评点派”的一个新运用,也是美术评论接近群众的一种方式。
评论的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种附在画旁的评点文字自有其特点,它短小生动,内容通俗,特别是图文参照来看,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欣赏兴趣,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向广大群众普及艺术知识的一种灵便的方式。鲁迅先生当年在《北斗》杂志上,就曾经采取过这种方式,先后介绍过墨西哥理惠拉的《贫人之夜》和那有名的凯绥·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等。他给画页所作的附白,也不过二三百字,但是写得简单扼要,意见独到,读来深有启发。鲁迅先生这种推荐优秀作品给读者的用心,以及方式方法的讲究,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还不能不提到李桦同志是一位老木刻家,他能这样热情地做普及工作,为工人们的新作写这种三言两语似的小文章,正表现了他对群众业余创作的关心。我们期待他继续写一些,并盼有更多有经验的老作家、老艺术家们关心这项工作。


第6版()
专栏:

绝妙的建议
天马美国首都华盛顿,怪事更比往年多,抢劫偷盗案不断,市民日子不好过,无时无地不担心,只怕祸从天上落。有个警官叫贝利,聪明无人比得过,代表当局提建议,娓娓动听真不错:如果晚上街头走,突然发现危险多,那时你该怎么办?赶快钻到屋里躲。屋里装上警报器,全部门窗上铁锁。如果匪徒胆包天,闯进屋内硬抢夺,那时你该怎么办?警官又把建议说:拚命喊呀拚命叫,不怕喉咙都喊破。……如果喊叫不顶用,惹得匪徒发了火,拔出手枪来威胁:要钱要命选一个!那时你该怎么办?警官又把建议说:乖乖交出钱袋来,双手献上莫哆嗦!


第6版()
专栏:

劳动之歌(选自“江苏水印木刻展览会”)
 劳思


第6版()
专栏:

好姑爷
利化
生产队的大院里,人笑马欢。红冠子大公鸡站在草垛上,也夹在人们的笑语中提高嗓门啼叫。社员们播种归来,忙着卸套喂马。
饲养员韩德接过每一匹大马,都细细地察看。见到马身上有小泥点,他也要用手指拇沾着唾沫擦去。
“这马真欢势,像虎一般,使起来挺叫人省劲……”这位社员的话还没说完,话头就叫别人抢过去了:
“韩德大哥真够上喂马专家了。”
“还不是大伙合作得好,喂使各一半吗!”韩德慢声细语地笑着说。
大伙说笑得正起兴,冷丁听到大院门口有人大声嚷起来:
“你有什么本事!你还认识谁呀……”大家扭头一看,原来是韩德的老岳父,张顺忠老爷子。大伙不知顺忠老爷子为啥发这么大的脾气,事情只有韩德一个人知道。
今天上午张顺忠老爷子要磨面,说家里来了客,叫孙子到队里去找韩德要匹马。再三嘱咐孙子说:要是外槽马(推碾拉磨)没有了,就拉一匹内槽马来,爷爷等着用。也巧,外槽马一早就分配出去了。内槽马倒是有几匹,可队里早有规定,内槽马不准干零活,要保证“第一线”,所以韩德就没叫孩子把马拉去。
顺忠老爷子一见孙子没拉回马来,火就上了眉梢。一是因为当着客扫了面子,二是失了作岳父的威严,三是这事偏偏发生在他们岳父姑爷之间。原来老早以前,顺忠老爷子给任家围子大地主扛大活时,韩德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从小没爹没妈,也给这家放猪。顺忠两口子像亲生儿子一样地照应他。等韩德长到二十几岁时,又把自己的姑娘莲英许给了他……。顺忠老爷子一想起过去,就觉着韩德今天太托大,连这点小事也不给个面子。因此越想越气,拄上一根棍子就找韩德去了。
大伙都走过来,把老爷子扶到靠墙的大木头上坐下。韩德见老爷子生这么大的气,就陪着笑脸迎了上去:“爹!外槽马一大早就分配了,要用马早吱声该多好!你老要等着吃面,过午我给你去推磨!”韩德虽然也近五十岁了,可在顺忠老爷子面前还像个孩子,说话都不敢高声。加上大伙也一个劲地劝慰老爷子,尽跟韩德说好话,老爷子的气也平了一大半了,只是嘴里还不服,临走时,用棍子使劲地戳打着地,冲着韩德道:“我当初瞎了眼,怎么把姑娘给了你!”
“嘿!韩德大哥,听见了没有,还得叫你退亲呢!你该照顾照顾这老爷子!”车老板一句话,把大伙逗得哈哈直笑。
“队有百家人有千口,一人一个要求,咋能照顾过来?其实,这点点小事自己咋的还不能克服。旧社会咱穷人穷得家里的蚂蚁都向外跑,谁家用过牲口拉碾磨?生活富足啦,要求也就高啦!”韩德一面说着一面忙着给马添草拌料。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叫道:“爹!马使完了。”
韩德转身一看,是姑爷于清江来送马。刚一接过缰绳,他一眼就看见马身上冒着一层小汗珠,用手一摸全身湿乎乎的。韩德立时把脸子拉下来:“怎么!你们想吃马肉哇!?”
“出点汗怕啥!”
“你说怕啥?病从哪来的?!”
“人吃饭还出汗呢!”
韩德一听话头,觉着这孩子太不虚心,太不懂事,使马违犯了规定还振振有词。韩德立时肺胀气堵,两眼死死盯着清江。
大伙一见事情不妙,顺忠老爷子刚刚闹走,姑爷又来填火,在火头上保不住这小伙子挨顿打。有个年轻人就急忙走上去拉于清江:“愣着啥!你还不快走!”
韩德正要开口教训清江,眼看他跑出院外了,想狠狠骂他几句一时又想不起适当的话,于是也就冲着清江背后嚷道:“我当初怎么瞎了眼,把姑娘给了你!”
“韩德大哥,真把你气糊涂啦,姑娘可不是你给的呀!是人家年轻人自己对的象!”
有人这么一逗,院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德看大伙这么一笑,姑爷也走了,火气很快消了。不过,不管韩德心胸怎样宽能压事,但在这一会功夫就发生两起事,而且都是自己的至亲闹的,因此总觉着心里不舒服。他想,吵几句骂几句算啥,重要的是自己的至亲都想破队里的制度,事不管大小可看出来有私心哪!尤其是自己的年轻姑爷,做的事更不对头呀!
第二天早饭后,韩德躺在炕上正睡觉,朦朦胧胧地听到老伴在亲热地招呼谁?睁眼一望,原来是姑爷姑娘在屋门外你推我让。这时韩德故意咳嗽了一声,然后坐了起来。
“爹!你睡吧!”姑爷关怀地说。
韩德没有答话,只看了姑爷一眼,拿起烟袋来就抽烟。
“爹!给你拿来一篮鸡蛋!”姑娘抢先说了这句话想讨个喜欢。
“鸡蛋!拉私情啊!”
“爹!看你说的,一大春你天天熬夜,干活身子骨顶要紧,拿来些鸡蛋请你老保养保养身板!”清江和媳妇合计好的几句话,一下子都说了出来。接着他脸红了,腼腆地说,“爹,昨天我错了,晚上开团小组会大家已经批评了我,往后我一定改。”略停了一下他又说:“爹!我还想帮你喂牲口呢,这样你老晚上能睡一会,我也想学学喂马!”
韩德听了姑爷的话,气全平了,心想年轻人不赖,有出息。
清江两口子刚出门,韩德就想起和孩子老爷“顶牛”的事还没解开。虽说事情只有针尖大,但也算一档子事情,这老爷子在旧社会受了一辈子苦,熬到新社会真也不容易,怎么着也得叫老爷子把心里的疙瘩解开才好。韩德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急不拉的!一抬头看到姑爷放到柜上的一篮鸡蛋,就扭头对老伴说:
“他妈,你先把这篮鸡蛋给咱爹送去,看咱爹的气消没消,明天咱俩再去瞧看瞧看劝说劝说。”
晚饭后,队里开全体社员大会评选五好社员。人们挤在三间大草房里,栅顶上挂着三盏崭新的大吊灯,柔和的灯光映着每张红朴朴的脸,人们说着,笑着。
“我提韩德大哥!”
“韩德大哥伺候这些命根子太细心了……”
“搞生产争丰收,要靠这些大马呢!”
“中!”大伙一齐喊。
“还有我一票!”
谁呀?这么大嗓门,冷不防把大伙吓了一跳,回头一瞧,是顺忠老爷子走进屋来。大伙忙着站起来给老爷子让座。
“大爷!你投谁一票啊?”
“我的好姑爷呗。昨天的事,是我这老脑筋一时扭不过来,我认错。”
登时,满堂大笑,顺忠老爷子也跟着呵呵笑起来。
天高月圆。生产队大院里,韩德站在槽前,摸摸这匹马头,听听那匹马吃草。于清江也在旁边忙着。几个小伙子围着看热闹。猛的一个人打了于清江一下说:“你也是个好姑爷!”大伙听着都哈哈笑了。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小事种种
穆微波
两个小孩在扳树玩,把小树扳得像把弯弓似的,眼看就要断了。一个过路的女同志看见了说:“快下来,叔叔阿姨辛辛苦苦栽的树,快被你们折断了!”小孩听话了,而坐在旁边的两个大人却咕噜着说:“孩子玩玩树算得什么!要你来管!”看来他们是孩子的家长。
这是件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类似的小事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例如墙上禁止涂抹,有人偏要去涂上两笔“×××到此一游”,这虽“算不得什么”,可是却把洁白的墙壁糟踏了,有碍观瞻。瓜皮果皮禁止乱扔,有人偏要乱扔,这虽也“算不得什么”,可是给清洁工人增加了麻烦,要一扫帚一扫帚地去扫,说不定哪位老太太一踩上还会滑一大跤呢。公共宿舍是要保持安静的,有人偏要在深更半夜引吭高歌;门是要用手轻轻拉上的,有人偏要用脚去关,弄得乓乓作响,惊心动魄。这虽也“算不得什么”,可是却使左右四邻不得安居。
这些小事确实很小,似乎值不得议论,然而从这些小事中却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面貌和道德作风,看得出一个人是不是有整体观念和群众观点。“做事要有群众观点”,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说的,但是当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把瓜果皮乱扔乱丢,在宿舍里高声嚷嚷,用重手法关门的时候,他的群众观点又到哪里去了呢?看来,在这些小事上是不能“名士风流大不羁”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的。
“小事”其实不小!关系到一个人有没有群众观点,有没有整体观念,遵不遵守公共秩序,维不维护公共利益的事,难道还算小么?这些“小事”又岂可等闲视之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注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重要的。应当有这样的自觉,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随时随地想到群众,想到集体,而不光想着个人,随心所欲就行了。


第6版()
专栏:

连队掌鞋店
——连队记事战士 曹士飞红纸贴在门旁边,上写:“连队掌鞋店”,鞋匠是哪位,是咱指导员!小小掌鞋店,营业专在星期天,胶鞋、布鞋、皮鞋……补帮钉掌不收钱。指导员当鞋匠,徒弟收了一个连;人人都学勤和俭,朴素作风代代传。


第6版()
专栏:

力量的海洋
——故乡散记
雁翼
汽车驶出济南,飞过黄河,扑向鲁西平原,沉进了一片茫茫无边的金色的麦海里。我惊愕了,故乡呵,难道这真的就是你吗?
麦海,无边无沿。那微微浮动的金色的波涛,把蓝天也染成金色了。车轮飞驰得很快,给人一种汽艇航行在大海里的感觉。于是,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畅游大海的情景……
可是,我的心情很快被另外的思绪打乱了:这真的是我的故乡吗?我明明知道,这就是我久别的故土;但眼前的景象,同我记忆中的故乡,却大不一样了。我反复地问着司机同志:“路没有走错吧?”“这是小赵庄吗?”“这是沙土屯吗?”“这是小盐村吗?”虽然,回答都是肯定的,我却总是问着,问着,问得司机也觉得我可笑了。
是的,常住在外地的人,总是这样的:当他偶尔看地图时,视线会不自觉地移向生他养他的地方。于是,他的心动了,产生了一种既亲近又熟悉的感觉。虽然在那香烟盒大小的地图上什么也看不见,可他觉得看见了许多许多,仿佛一棵树,一条水,一朵花,都伸手可以摸到;而当他真正回到了故土,它又突然变得陌生而又遥远了。现在,我就正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啊,好庞大而又崭新的麦海呀!
司机望了我一眼,咯咯咯的笑了,接着,又回答了我一长串的问题。这一长串的回答,使我透过麦的海洋,看到了力量的海洋。
是的,这是沙土屯。你看,那几棵弯腰的老柳树,不是还在麦海里摆动着长枝吗!只不过今日的麦浪,埋葬了往昔的沙浪。人们在那个人只能顾个人的年代里,在风沙里挣扎、搏斗时,曾作过多少绿色的梦呀!但是,那美丽的梦,一代又一代,伴着他们的生命,被风沙埋葬了。沙,越来越多;人,越活越少!可是今天的人民,被组织起来的人民,不仅用自己的双手,挥动铁锨,把风沙埋掉,而且在上面描绘出了最美妙的图画!
是的,这是小盐村。在抗日战争的年月,我们曾在这又苦又咸的土地上炼过盐硝。今天,这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已被组织起来的人民,用双手改变了面貌。这里,收获的再也不是又苦又咸的盐硝,而是又甜又香的麦子!
呵,多么伟大的力量的海呀!这力量的海,又是多么不容易汇集成呀!这工程,要比把风沙、盐碱地造成金色的麦海,艰难一万倍。
我想起了这里的全国劳动模范、从一九四三年初就组织四户贫雇农办互助组的曾广福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这二十年的路,不容易走呀。日本鬼子的刺刀刺,蒋介石的炮火轰,地富分子的暗算,老黄河的洪水冲,天老爷的冰雹打,烈日烤,又是风,又是沙,还有自己兄弟心里那私有制的鬼魂!呵,不易呀!”是呀,不易呀,但,把这力量汇集起来的巨大的工程,到底告成了。这能改变一穷二白的力量的海,这能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的力量的海,这要在地面建造真正天堂的力量的海,缔造它的总工程师,就是我们的党呵!
车轮继续在麦海里飞旋着,飞旋着。
车子每驶进一座村庄,我都看见老槐树下,老人们飞快地编着草绳;井边上,人们在磨着镰刀;村边上,黄牛拉着石磙在压场;钻天杨包围着的旷地上,拖拉机手在检查着机器;就是那年幼的红领巾,也在忙着修理竹篮,准备去拾麦穗哩!
车轮,从早晨飞驰到中午,从济南飞到聊城。在地委会里,我遇上这个专区的十一个县的县长在开会。当我说出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时,他们都笑了:“嘿嘿,老兄,你看见的还少得很呢。寿张和范县的麦子,长得更好哩。”我更惊愕了。这两个县,过去我都住过,那是有名的老沙窝,无风沙自走,有风不见日呀!呵,我记忆中的故乡,你的模样完全改变了!我相信你将在这组织起来的力量的大海的怀抱里,用一个接一个的金色的海,翠绿的海,去垒筑人间天堂的宫殿!


第6版()
专栏:文化街头

新画新评
江池
日前读《工人日报》,看到“工人的画”专栏里,有一组描绘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木刻画,木刻家李桦同志用评点的方式,为其中几幅木刻作了扼要的评论。文长者不过百余字,短者才七八十个字。我们平时看画,有时候只知其好其坏,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李桦同志的评论写来生动具体,言之有物,于读者欣赏木刻有益,于作者提高创作也有益,这是“评点派”的一个新运用,也是美术评论接近群众的一种方式。
评论的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种附在画旁的评点文字自有其特点,它短小生动,内容通俗,特别是图文参照来看,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欣赏兴趣,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向广大群众普及艺术知识的一种灵便的方式。鲁迅先生当年在《北斗》杂志上,就曾经采取过这种方式,先后介绍过墨西哥理惠拉的《贫人之夜》和那有名的凯绥·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等。他给画页所作的附白,也不过二三百字,但是写得简单扼要,意见独到,读来深有启发。鲁迅先生这种推荐优秀作品给读者的用心,以及方式方法的讲究,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还不能不提到李桦同志是一位老木刻家,他能这样热情地做普及工作,为工人们的新作写这种三言两语似的小文章,正表现了他对群众业余创作的关心。我们期待他继续写一些,并盼有更多有经验的老作家、老艺术家们关心这项工作。


第6版()
专栏:

绝妙的建议
天马美国首都华盛顿,怪事更比往年多,抢劫偷盗案不断,市民日子不好过,无时无地不担心,只怕祸从天上落。有个警官叫贝利,聪明无人比得过,代表当局提建议,娓娓动听真不错:如果晚上街头走,突然发现危险多,那时你该怎么办?赶快钻到屋里躲。屋里装上警报器,全部门窗上铁锁。如果匪徒胆包天,闯进屋内硬抢夺,那时你该怎么办?警官又把建议说:拚命喊呀拚命叫,不怕喉咙都喊破。……如果喊叫不顶用,惹得匪徒发了火,拔出手枪来威胁:要钱要命选一个!那时你该怎么办?警官又把建议说:乖乖交出钱袋来,双手献上莫哆嗦!


第6版()
专栏:

劳动之歌(选自“江苏水印木刻展览会”)
 劳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