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桥的联想
林遐
这次到武汉,住在武昌东湖的旁边。打开住处的窗子一望,就是一片浩淼的湖水。近处是堤岸和刚刚转青的柳树。每天早晨或黄昏,我和S都喜欢站在窗子前面,凭眺这有着一种疏散情致的湖景。有一天,S忽然对堤岸和堤岸之间的一座桥发生了兴趣。那本来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拱桥,没有颜色,没有装饰,座落在两个堤岸之间,把两岸连在了一起。正因为它太普通,太一般,开始的两天我们竟没有注意到它。S是学哲学,好深思熟虑的人,一天早晨,竟由于这桥,引起了他很多联想,惹起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他说:我最爱桥。而且总是由桥联想起很多事。你看那桥的样子,它两边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弓着腰,一句话也不说,把人们从此岸渡到彼岸。一看到桥,就使人想到那些埋头苦干(也是一句话也不说),做着平凡然而又有意义工作的人。有人说,做桥就要做那长长的桥,短桥没意思。其实,也不然。我小时候住在珠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只有住在那里的人,才知道过渡的麻烦。有时候,船在对岸,你要卷起手筒喊老半天话;有时候,风太大,不行船。那时候真是
“关山难渡,咫尺天涯”。如果有一座桥呢,尽管是用竹筒或杉木搭的桥呢,就再不用焦心渡船靠在哪边,也再不用担心风大浪高。只要踩在上边就可以过去了。所以,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桥,也不管是长桥还是短桥,我总是对它们有着一种感激而又尊重的感情。正像我对那些在不同的岗位上,不论昼夜,辛辛苦苦,埋头为祖国工作的人们的感情一样。
S说到这里,我们怀念起一位故去的学者来。他一生勤奋不息,数十年如一日,为党工作。他把自己的学术论文集子题名为《便桥集》。他的愿望是使读者通过这些便桥,迈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岸边,但是,他又是那么谦虚,那么平易,他说他这些文章只是一些“便桥”,有了更好的桥以后,这“便桥”就可以随时拆掉,随时弃置。一想到这里,我们就记起一位银发白髯的学者。他的声音,他的笑貌,他的伏案埋头工作的情景,又都浮在我们的面前。不知怎么一来,我们窗前东湖边上的小桥也竟像有了生命,焕发出光采,向我们叙说着些什么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常常要由武昌到汉口去。每去一次,就要来回过两趟长江大桥。谁没有被这架桥迷住过,谁没有被这架桥感动过,谁走过这架桥时心里不默念着祖国,想起“伟大”这两个字。即使走一千回,我们的心里还总是塞满着这种感情。我知道,一分也不会减少。有时候,我们是早晨从桥上过,朝日初升,把一条浩荡的长江抹上一层浅紫,那两岸栉比的楼房,那江上千万的船只,都抹上一层淡红,而这浅紫淡红又都罩在一层轻纱也似的雾霭里面,车在桥上疾驶而过,真像是在碧空的天桥上游行。有时候,我们夜很深才回来,我常常先被那两排珍珠似的路灯迷住。说也怪,我无端的总是把它和首都长安街上的灯火、天安门前的灯火联系起来。其实,这有什么可怪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最密切、最自然了吗。这时候,俯视江上和江的两岸,只见万家灯火,活像数不清坠在半空中的星辰,满心落在童话的境界里。
S总是在我浮想得无涯无际的时候,撞一撞我的肩膀,然后问我想什么。我回答他什么也没想。他只是相顾而笑,像是一眼就看穿了我心里的秘密。隔了一会,他跟我说:我也在想事情。我想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大军南下,每到一条河边,工程部队就已经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有时候,工程部队刚刚启程,他们大概修好了桥,连休息也没有休息一会,那烧火的木头还没有熄灭,那饭焦的气息和弹药味还没有完全消散,他们就又去修另一架桥去了。刚修好的桥,跟这些修桥的人一样,还没站定脚跟呢,就担负起历史的任务,我们的人马就从上边轰轰隆隆地走过去。那真是一架一架通向胜利、走向胜利的桥。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全中国的解放,一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就总回忆起这些桥和这些造桥的人们,而且当时那冒烟的木头,带火药味和饭焦味的空气,又浮现、弥漫在我的眼前。
看得出来,S完全浸沉在战火纷飞的回忆中去了。我被感动着,并且想:这回忆对我们可真有好处。及至车子早已经过了大桥,转一个弯,行驶在近乎郊区的道路上时,S才从回忆中走将出来。但是,他还没有从桥的联想里走将出来。他说: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我认识好多工程部队的同志,全国一解放,他们“马不停蹄”就都转业来修社会主义的大桥了。这十几年,我们的生活可够安静的。但是,他们却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十几年如一日,一直过着工地的生活。有一位老战友从桥梁工地上写信给我,告诉我,他们的生活的确是比较艰苦的,但是,当他们亲眼看到自己修起来的大桥落成,想到日后这里将有多少车马从桥上通过,想到这桥将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多少速度,节约多少人力物力,心里边真快乐。当他们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时,他们的心情,完全跟解放战争后期从一个胜利转到另一个胜利时的心情一样。不过,桥越修越大了,胜利也越来越大了,心里的快乐也越来越大了。他还告诉了我一个修桥的总工程师的志愿。他说,这位工程师的头发早已斑白,十几年来,他参加了我国两架最大桥梁的修建,跟年轻人们一样,从一个工地转向另一个工地,从来不知疲倦。从来没想过什么是安逸。有人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回答说,这一辈子能再给祖国修几架大桥,就是他的理想。这理想,乍听起来,多平凡;但仔细一想,又多伟大呵,因为它是跟我们灿烂的前途联在一起的。一想到他们日夜辗转在泥泞的工地之间,这理想,又该多值得人尊敬呵!……
车子到了住所,才把S的话打断。因为听了S的话,夜里睡不着,联想起很多事情来,好容易睡着了,梦里也尽是各种各样的桥,尽是满脸流汗,满身泥污修桥的人。在梦里,我梦到我也参加到修桥的行列里去。
自从那晚上一席话后,每天早晨我们一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子,第一眼就要先看看那座普普通通的桥,好像那桥一天比一天长,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美丽。有一天,一位朋友一早就来看我们,看见我们站在窗子前看风景,很抱歉的说:湖北这时候还是萧瑟季节,比不上广东,正是万紫千红,大树上还开花呢。我们连忙否定,说:哪里,哪里。你看这座桥。这里的风景好极了。他一时摸不着底细,我们三人相顾而笑起来。
一九六三年、三、十二、
北京东城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下决心以后
似茵
我想起了去年初冬在湖南农村的一个夜晚,下着连绵不断的细雨,我们从生产队归来,在泥泞难走的路上,遇见了一个人。原来是公社的女医生,冒雨去诊治急病。这个情景,经常在我的眼前出现:一个年龄不大、带有稚气的女医生,背着药包挨家串户的诊病,无论是急风暴雨,还是漆黑的夜晚,只要有人生了病,她都会闻讯赶到,她的足迹走遍了公社的村庄……
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姑娘,她从学校毕业要求到农村来。当她刚到卫生所时,看到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门窗不严、一阵阵寒风吹来,她睡不着瞪着眼想:若在城里,房里暖烘烘的,电灯照的通亮……农村真不如城市,悔当初不该到农村来。想着、想着,她问自己:难道被困难吓倒了吗?不,决不,自己是个共青团员,应该坚强起来。于是,她决心留在农村,并成为社员热爱的一个好医生。
她的矛盾、思想斗争,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主要的是看如何对待它。是新的正确的思想,战胜旧的不正确的思想呢?还是旧的不正确的思想战胜新的正确的思想呢?新的战胜旧的,就可以大踏步前进,旧的战胜新的,那就是动摇、倒退,只有给生活的激流搁浅在沙洲上了。因此,我们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需要对自己的旧思想、旧习惯,进行不断的斗争。
现实生活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斗争,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抗日战争开始时候,千万青年,为了革命理想的追求,他们抛开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到延安去,到各抗日根据地去,他们下了决心,并且准备着去接受严峻的生活考验。在考验的过程里,也有少数人不及格,交了白卷,但是,绝大多数人用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通过了考验,成长了。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困难,在学习上要突破疑难、攀登更高的高峰,岂不同样是这样或那样地考验着每一个人么?关键就在每个人的态度。古人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什么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踩碎它的。
海面上有和风也有狂澜,大地上有平原也有高山,一年中有春暖也有冬寒,生活里有幸福也有困难。难道谁还想做一朵暖室里的玫瑰花么?


第6版()
专栏:

春歌
刘章
春花
烈火炼真金,
太阳催花开,
公社整顿后,
处处放光彩。
家家农具新,
户户有烧柴,
对门比出勤,
邻队闹竞赛。
木耙梳白云,
铁镐劈悬崖,
梯田依山起,
杨柳沿河栽……
春花第一枝,
社员心头开,
人人劲头生,
都从一处来!
春讯
玻璃窗儿亮,
阳光满屋撒,
窗下瓦盆里,
五谷齐发芽。
老人数新苗,
像抚孙头发,
窗外山歌起,
女儿唱桃花!


第6版()
专栏: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吴敏 高山画
?战友乔安山学习文化信心不足,雷锋便念《毛主席关怀警卫战士学文化》给他听,送他钢笔和本子。乔安山向雷锋表示感谢,雷锋说:“这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的学习机会,应该感谢毛主席!”
?一次出车运粮食,有一位战友一肩就扛起了百多斤重的麻袋,并对雷锋说:“雷锋,你有这个能耐吗?”雷锋个子小,力气小,听到这话心里非常难受。
?当晚,雷锋怎么也睡不着,他再次认真地读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心里忽然亮堂起来:“毛主席啊,我一定按照您的话做!不管自己力量大小,全部献给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有一次运水泥,雷锋发现车上撒下一些水泥,雷锋想:一点一滴也是国家资财,不能浪费,便利用休息时间把它扫了起来。他不仅清扫了自己的车子,也清扫了别人的车子,一共扫起了三百多斤。 〔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