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先储备一桶水
北京四万中小学教师坚持业余进修
山东采取多种措施充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储备一桶水。”这是流传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中的一句经验之谈。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帮助教师们“储备一桶水”,正从培养师资这一中心环节着手,帮助全市四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现在,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每个中、小学校,一般都有人分工管理教师的进修工作,为教师制定进修计划。教师们的进修学习已经经常化,他们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各人的实际情况,边教边学,同时注意系统提高。目前,这个市许多长期坚持进修的教师,都比较快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全市有一万多人在各个教师进修院校和业余大学里系统学习了一门或两门课程,很多人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骨干,不少原来教低年级课程的教师,现在已经担任起高年级的教学工作。
全市十多所教师进修院校和北京电视大学等业余高等学校,是教师们参加进修和学习的主要基地。市教育局直接领导的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这个学期将陆续为教师开办五十多个进修班,其中参加学习毛泽东著作、哲学等政治理论课程的就有一万三千多人,城区和近郊区各进修学校都为参加这一学习的教师们担任组织工作和辅导工作。另外还有三千多名教师正在这所学院里着重学习中学各门课程的业务。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这学期也为大批小学教师分别开办了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进修班和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材教法班,这些进修班大多数是业余学习,也有的是一周到两、三个月的短期集中学习。在各个业余大学里学习的近六千名中、小学教师,分别参加了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等系科学习。这些教师进修机构和业余高等学校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教师进修网,为全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很多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参加进修的教师编写了学习资料,有的老教师常到各教师进修院校给进修班讲课,更多的人在学校里热心培养青年教师。全市著名的擅长物理教学的张子锷和擅长数学教学的李观博等中学老教师,都担负起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他们有的让青年教师们随堂听课,有的常同青年教师们一起备课和研究教案。优秀的小学教师关琦、单权、杜怡芳等四十多人,组成了十一个小学课程业余教研组,合力研究教学问题和总结教学经验,他们上学期给小学教师们作了二十多次教学经验报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已经选定十多位青年教师固定跟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新华社济南二十八日电山东省采取多种措施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山东省中、小学在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有了很大发展,一些原来没有学校的村镇,都建立起了学校。最近两年来,国家调派了大批教师到这些中、小学去担任教学工作。全省两所高等师范院校和三十三所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农村中、小学去担任教师;还从高、中等学校逐级下放一批教师到中、小学去教课,各地还从机关干部和复员军官中挑选一批人员到中、小学去担任领导骨干。通过这些办法,全省中、小学师资队伍有了变化,质量有所提高。现在高中教师中由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的比一九六○年增加了五百多人,初中教师中由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的比一九六○年增加了一千二百多人,小学教师中由中等师范以上学校毕业的比一九六○年增加了两万多人。农村中一些教师骨干少、质量比较差的学校,一般都补充了人员;过去,许多中小学低年级的骨干教师比较少,现在经过调整补充,都有所加强。这项措施,对于全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将会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充实人员的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还加强了教师的进修和轮训工作。山东省教育厅在济南、烟台、泰安三地办了三所全省性的教师进修学校,着重轮训农村中学教师。济南、青岛两地建立了教师进修学校,着重轮训城市中学教师。这些进修学校组织教师进修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课程。此外,每个专区也都建立了教师进修学校或轮训班,培养和训练本地区的小学教师。省教育厅同时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担任解析几何、外国语等课程的教师。
各地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参加函授学习。现在全省有九千多名中学教师参加高等学校的函授学习,有百分之七十的小学教师参加了中等师范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函授学习。对于教师的在职进修工作,各地也加强了领导。许多学校采取了教师互相观摩教学、教研组集体研究、假期交流经验等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久前,山东省教育厅召集全省三十二所中学的一百多名教师,举行了数学、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会,到会的教师对这三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研究,大家一致反映收获不小。菏泽专署文教局在二月中下旬陆续召集了各县中学的语文、俄语、代数、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和交流经验,并且对具体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教材中探索了各科教学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给教师很大的帮助。


第2版()
专栏:

云南栽种嫁接核桃树近二十万株
云南各地在春季造林中,已栽种和嫁接核桃树近二十万株。
核桃,是云南主要的木本油料之一。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临沧、丽江等专区,都有大片的核桃林。今年,这些地区的人民公社社员,都把栽种和嫁接核桃树作为春季造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大理县广大社员除了在村旁、路旁栽种核桃树外,还在著名的苍山脚下栽种了大量核桃树。为了提高核桃的品质,许多地区还十分重视核桃树的嫁接工作。大姚县林业部门今年专门从山区请了有嫁接经验的农民,帮助平原地区各生产队嫁接核桃树,平原地区各生产队也组织了二百多个社员向山区农民学习嫁接技术,现在,这个县已嫁接了四万多株核桃树。


第2版()
专栏:

北京郊区扩大种植经济林木
首都西北郊山区的春季造林开始。山区各人民公社将进一步大种核桃、栗子、枣、山杏、花椒等经济林木。盛产杏仁的门头沟地区和房山县盛产花椒的六渡公社,今年春天都打算多种些山杏树或花椒树,现在有些社、队已经准备好种子。怀柔县山区的许多社、队,社员们已经在选定的林地上开始种植核桃树和栗子树。房山县崇各庄公社岗上大队最近已种下核桃树幼苗共一万五千多株。
北京西北郊山区一向盛产栗子、山杏等山货。现在这些山货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不少山场漫山遍野都是可以嫁接优良品种的野生砧木。今春,许多社、队将利用山杏树接“大扁杏仁树”(一种优良的山杏)、利用酸枣树接大枣树、利用黑枣树接柿子树。北京市农林局还聘请了一些接树能手,准备到主要产区传授嫁接枣树的技术。
近几年来,北京郊区的经济林木发展很快,每年柿子、山杏等的总产量都有几千万斤,但是,这些树木的平均单株产量还不高,因此今春许多社、队也加强了老树的抚育管理工作,目前正在给老树治虫浇水。(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喜接春羔
安徽著名牲畜集散地界首举办春季骡马大会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二十八日电 本社记者白树廉报道: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冰雪消融,气候转暖,广大牧民接产春羔进入了大忙时期。辽阔的草原上,每天都在增添着成千上万只羊羔、牛犊、马驹和驼羔。每到清晨和傍晚,各个春营地的牛羊呼叫声和牧人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使宁静的草原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锡林郭勒盟的牧民们战胜了严重干旱,使六百多万头牲畜,安然地度过了冬季。现在大部分畜群都转入了春营地。草原西部受旱较重,苏尼特左旗和右旗、阿巴嘎旗和二连地区的一些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畜群,在冬季就吃掉春季牧场牧草,他们今春除合理调济草场外,还开辟了新的春营地。许多新营地上还挖了水井。
据锡林郭勒盟畜牧局的有关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全盟的牧业生产情况基本良好。绝大部分地区牲畜的膘度仍保持在八成以上,成畜保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九,比去年同期高。全盟到三月中旬已接产的二十多万只仔畜,成活率也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在接春羔的同时,草原上各牧业公社正在开展以“六好生产队”和“五好社员”为中心的评比竞赛活动。记者到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勒公社采访时,公社和大队的干部都在第一线上参加放牧和接羔。
今后三个月春羔接育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今年畜牧业的收成。锡林郭勒盟各级党委和畜牧部门,正在进一步加强接羔等工作的领导。现在全盟已组织一千多名干部下牧区,检查和指导生产,同时还下放了一批有经验的干部,充实基层工作。
据新华社合肥二十八日电
安徽省淮北地区著名的牲畜集散地界首县,在春耕生产开始以前,举办春季骡马大会,开展牲畜交易,调济余缺。在半个月的会期内,牲畜上市总量比去年这个时期举行二十天的交流会还多二千头。
来界首采购牲畜的,除安徽各地的人员外,还有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江西等地四十多个单位的人员。
今年,广大农村对发展集体经济和搞好春耕生产的劲头很大,迫切要求添置牲畜。界首县供销合作社在春节过后就派人去鄂东北、豫东南、豫南等牲畜产区开辟货源。交流会头五天牲畜上市量平均每天达五百多头,以后迅速增加,半个月内上市总量超过了一万头。成交量也由初期每天一百头左右增加到每天二百五十头到三百头。
大会期间,界首县供销合作社牲畜交易服务部设立了两个交易组,有十七名交易员为买卖双方看牲口,议价钱,帮助参加交易的顾客成交。(附图片)
锡林郭勒草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公社的牧民都日格玛在察看羊羔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第2版()
专栏:

人造拇指有了知觉
上海伤科研究所医生施行新手术
新华社上海二十八日电 上海市伤科研究所的医生用一种新手术,使工人黄克熔的人造拇指有了知觉和比较正常的温度。
黄克熔的左手拇指是一九六○年在工作时不慎被轧断的。当时,上海市伤科研究所的医生用他腹部的皮为他再造了一只拇指。但这只拇指没有知觉,由于血液供应不充分,它的温度也比较低,冬季容易红肿、溃烂。
这个研究所的骨科医生周连圻、陶锦淳等对黄克熔的手部神经、血管损伤情况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后,在去年底给他又做了一次手术,把通往中指右侧指尖的指动脉和指神经,连同指尖右侧一块蚕豆大的皮肤,移植到人造拇指指尖上。手术进行得十分精细。被移植的指动脉和指神经的直径只及火柴梗的四分之一,但没有受到损伤。
手术以后三个星期,黄克熔这只人造拇指的温度显著升高,肤色也由深红变成正常,并逐渐产生了感觉,用针轻轻一刺,就觉得疼痛。去年冬天从未发生过红肿和溃烂。患者中指的功能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现在,黄克熔已经出院,开始正常工作。
去年十二月以来,上海市伤科研究所已经为三个患者进行了同样的新手术,结果都很好。


第2版()
专栏:

沙漠深处的春耕
新华社记者 梁鸣达
最近,我到南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内五十多华里深处的新垦区卡瓦克进行了一次访问。现在,这个新垦区的维吾尔族农民已经开始了春耕。
一九六○年春天以前,卡瓦克还是一片死寂的沙漠,属于大沙漠的南沿。昆仑山雪水流成的喀拉喀什河(当地又叫墨玉河)经过墨玉县,进入大沙漠后就流经这里。但是这里仍然是沙丘起伏,一片荒凉,仍然是半流动的流沙地带;只因喀拉喀什河的浸润,有水有草,过去墨玉县的维吾尔族农民常在这一带放羊。
卡瓦克新垦区是一九六○年春天由墨玉县和平人民公社派出社员开垦的。当年开荒当年就有了收获,三年来,这个新垦区已经给国家提供了十五万多斤商品粮食,还出售了不少油料和棉花。今年是这个新垦区的第四次春耕了。这里的一万六千多亩农田是由和平公社各生产队派社员垦出的。各队在这里都建有自己的新村,有社员搬来定居。每年春耕各队还要临时增派一些社员来耕种。现在这个垦区已经有了九个小村和一些分散的农舍,共约七百户人家。
在访问卡瓦克新垦区以前,和平公社副社长阿合买提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十二月初的一个傍晚,社员买合木提从十几里外的家里跑来找他,要求公社批准他把全家都搬到卡瓦克去落户。买合木提的要求非常坚决,如果公社不批准,他要连夜到县上去要求。当时公社对他讲,新垦区目前还艰苦一些,你家孩子小,以后再搬去吧。买合木提却说,等建设好了再去,不脸红吗?副社长阿合买提告诉我:“艰苦的卡瓦克已经成了社员们向往的地方,光从去年冬天算起,自动搬去的就已经有十四户了。现在还有很多社员自动上卡瓦克去劳动”。
副社长的话引起了我访问卡瓦克的动机。
我同公社的干部沿着同喀拉喀什河平行的公路向北、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出发了。公路在穿过三十多里的绿洲后,便伸进了黄沙漫漫、一望无际的沙漠;沿途沙丘起伏,一片荒凉。漫长的道路上行人很少,因为快春耕了,路上我们遇到过一些来往的车辆。向北的车辆给新垦区运去农具等春耕生产资料,回来的车辆拉的是新垦区出产的农副产品。
翻过一道鲸鱼脊梁似的沙山之后,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了一片二十多公里长、两公里宽的新垦区。这就是人们向往的卡瓦克了。南疆的初春草木还未发芽,新垦区还没有绿意,但是,这里再也不是滚滚的流沙,再也不是沙丘,而是整齐的田畴。一串新村的四周,果园成片,鸡鸣羊叫,成群的牛羊在村外放牧着。卡瓦克的原义是空旷荒凉的地方,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一个新的绿洲,一个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勤劳而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他们的新村。
我们到卡瓦克时春耕还没有开始,还在加紧备耕。勤劳的维吾尔族农民正在拦沟堵水。冬季的喀拉喀什河河水在流到这里以前就完全给流沙喝干了,坦露着干枯河床。可是,这里的干河床却又从沙里涌出了一股可爱的清泉;社员们把河床拦堵起来,河水就汇集成了一百多米长、几十米宽的清澈的一片,成了灌溉这个绿洲的唯一的水源。现在一千多维吾尔族农民正进行最后的截流工作,努力使两岸向河心伸延的拦河坝衔接起来。
在这里建坝堵河是非常艰难的。建坝的材料只有芦苇和黄沙,黄沙松散,无法筑坝,只好把大量的沙堆成沙山来堵水。从两岸向河心延伸的大坝,实际上就是一座座连接起来的沙山。现在大坝只剩下河心最后一段没有合龙,工程更加困难了。这时水位高了,水冲得急,虽然打了堵口的木桩,但是,流沙倾入水中立即就被冲走,不起作用。唯一的办法是:用大量的黄沙同时倾注,争取在短时间内堆成冲不动的沙山,才堵得住口门上的激流。记者在这里目睹了这场堵口的战斗,真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这天,住在卡瓦克的一千多人几乎全出动了。当口门上钉完了最后一根木桩,急骤的哨声响彻旷野,水利委员吐拉洪等领着一队人抱着芦苇捆涉着刺骨的寒流向口门冲去,更多的人流背着沙袋跟着冲去向激流倾注黄沙。清澈的河水立即被搅得非常混浊,在一千多人的奔跑下沸腾起来。工地上人流滚滚,一片呼叫。当时河上还有浮冰,水利委员吐拉洪被冰块冲倒了。他顺势一下把芦苇捆压上木桩,就叫人赶快向他俯身的地方填沙。
一小时的紧张战斗过去了,口门上出现了一座新的沙山。人们欢呼起来,激流终于被拦腰斩断,驯服地沿着渠道向新垦区的田野奔去了。
在这里,田野里的活动也十分新鲜有趣。这里务农要同风沙作战。新垦区的农田防护林还很小,春耕以前必须先给农田编造好挡沙的篱笆。现在春耕快开始了,人们从四外的沙丘里砍来比人还高的红柳枝条,正突击给紧挨沙丘的农田编造篱笆。这些篱笆编好后,全长有十多华里。
为了争取农业增产,卡瓦克新垦区的生产队今年积肥比往年多。现在村外、地头到处都是肥料堆。沙漠里哪来这么多的粪肥呢?社员告诉我,今年他们在沙漠里找到了新的肥源。
原来,不久以前卡瓦克新垦区的生产队在讨论今年的增产措施的时候,社员们都说,“荒地是头年肥,二年差,三年要有肥才能长出好庄稼”。今年没有大量的肥料不能增产。但是,沙漠里从哪里能找到大量的粪肥呢?从外面运来吧,不说路远,外面又哪有多余的肥料呢?于是各队便发动大家想办法。人多智广,社员伊米提终于想起:这一带过去是放羊的地方,村西北曾经是有名的冬牧场,他想找到被黄沙埋没的陈羊圈挖掘羊粪。一天天不亮,他就邀上另一个社员阿布都拉,带上工具和干粮到戈壁沙滩上寻找去了。他们跋涉了二十多里路,找了一天,也没发现陈羊圈的痕迹。天黑了,他们就在沙丘里露宿,第二天继续寻找。到了傍晚,他们在一块平坦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刨开老鼠洞就露出了深黄色的圈肥。在这里,他们揭开一米左右的积沙,终于找出了一个陈羊圈,挖掘了四百多口袋羊粪。
这件事情一传开,各生产队从周围几十里的沙漠里相继找到了十六个陈羊圈。一时,沉寂的戈壁沙滩显得格外热闹,运肥的人流和牲畜正顺着刚踩出的道路,把多年埋藏的羊粪运回即将播种的农田。
现在,卡瓦克的冬麦已经返青,柳条已经发芽,绿洲上有一片片的新绿。同时,卡瓦克的春耕也已经开始,人们正忙着整地、翻地和播种春麦。和平公社今年也加强了对卡瓦克新垦区的支援。记者在这里不断看见从和平公社各生产队派来的生力军,他们一到就投入紧张的春耕。十八岁的社员沙的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被大队批准后的第二天就背上铺盖卷赶来了,一放下行李就扛上砍土镘下了地。这以后他天天都是满勤,干活经常超过定额。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深处,在卡瓦克,第四个沸腾的春天开始了。和平公社的社员们正在他们自己垦出的新绿洲上,继续辛勤地建设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第2版()
专栏:

他也是教师
张效良
在湖南省茶陵第一中学里,我看到许多曾经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师写给一位老校工的信。他们向老校工叙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感谢老校工过去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在这些充满热情的信里,他们亲昵地把这位老校工叫做“伍伯伯”,“老伍叔”,“永远难忘的老伍同志”。
老校工名叫伍声益,今年五十二岁。他常常想: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材的地方,自己虽然不能教学,也可以为教学服务,把琐琐碎碎的勤杂事情办好了,也能够为办好学校尽一分力量。一九五九年下学期以来,学校里抽出一些人支援了农业第一线,他便担起了过去两个人做的打钟、传达、收发等许多工作。他那一心为校、踏踏实实的作风,受到全校近千名师生职工的赞扬和尊敬。
每天上课、出操、吃饭、休息,一共要打四十多次钟。这学期以来,每堂课前三分钟,又增加了一次预备钟。要打好钟,实在是一件很操心的事。伍声益经常想:钟声是全校师生作息的号令,打错一分钟或一个信号,都会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不论晴天雨天,他总是争分抢秒地去准时敲钟。有时,狂风暴雨不停,弄得一身透湿,也从不叫半声苦。有时,一部分班级上课,另一部分班级考试,他就同时采用打钟、摇铃、吹哨子几种信号,也从未出过差错。师生们都称赞老伍打的钟又清晰又准确。
每天清早,伍声益就把学校的大门打开,满面笑容地迎接着第一个来校的人。有些住在校外的老师,为了工作要到深夜才能回家,他就得等他们走后才能睡觉。白天,他要接待许多来宾和家长。他认为:要保证师生们正常地教学,一定要坚持制度,把门看守好,也要尽量使来宾和家长们满意。他把传达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了开水,招呼着每个外来的人。因为平时留心注意,对全校的教师职工和绝大部分学生,他可以不用查名册,就知道他们的姓名、相貌、班级或住房。来访的人如果需要亲自和师生们见面,他在课后便能很快地把人找来;如果只是带信或送东西,就打下收条,负责代转,不论是吃的用的,从来没有丢失过。高中三年级学生谭玉兰,家住在离校四十多里的农村,她来校学习后,家里的父母、哥嫂、姐姐、姐夫等七人先后来看望过她。这些人都说老伍是一个耐心热情的好同志。每次谭玉兰从家里带回一些什么吃的东西,她家里的人总是嘱咐她送给老伍一些,可是,伍声益却总是推让不要。一个冬天的夜晚,学生戴福姣的十二岁的小妹妹来看望姐姐。伍声益一面把自己取暖用的小火笼子让给这个小姑娘烤火,拿《小朋友》杂志给她看,一面又耐心地对她说:“你姐姐正温习功课,等下了自习后,我再把她叫来。”事后,小妹妹对姐姐说:“这位老伯伯真好。”
这个学校的师生,订了近百种报刊杂志。每天要收进九十多份报纸、一部分书刊和几十封信件,也要发出许多信件和公文。这些事情,伍声益都有条不紊地一手承担下来。过去,一般的信件都是插在夹子上,让师生职工们自己来取。后来,他发现有人为别人代取了信件,忘记了及时交给收信人,他就想:如果打破这个老规矩,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虽然自己增添了不少麻烦,却给师生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于是,他得到学校领导同意以后,从一九六○年以来,便把一般信件分送到每个人。
伍声益凭着他的热心和经验,不但熟练而准确地做着学校交给他的各项工作,还爱管许多“闲事”。他在空闲的时间里从来不肯闲着,不是跑到邻近的体育用具室去帮助整理用具,就是帮着校外来收粪便的人登记账簿。有时遇到打过预备钟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进教室,他也随时催促他们。这位老校工还常常用自己的身世和新旧学校情况的对比来启发和鼓舞别人。他发现学生欧阳德凯常常想回家,家里也娇惯她,便劝她少回家,抓紧时间安心学习。厨工方彦成过去认为在学校里工作没出息,一度不安心,伍声益便多次找他谈心,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行动说服了他。现在这个厨工做事认真了,还受到学校的表扬。
他出身在贫农的家庭里。十七岁的时候,父亲被土匪杀害,接着母亲也死了。留下的两个妹妹被迫给了人家作童养媳,自己给地主作长工。他忍受不了地主的百般虐待,二十三岁那年,离开家乡耒阳县外出逃荒,被这所学校收留下来当校工。解放以前,他在学校里,受到很多欺凌和痛苦。他仇恨日本侵略者,也看不惯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奴化教育,常常抗拒当时反动的校长的欺压。校长威胁他,叫他滚。在许多进步的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和支持下,他没有被撵走。解放后,他在党的关怀教育下,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工作越来越起劲。他虽然不是教师,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许多人。他自己也曾经多次受到学校表扬。今年一月,又出席了茶陵县文教群英会。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人民的学校里当校工的光荣。他激动地对我说:“学校是我最亲的家,我虽然年纪老了,做不了多大事情,可是,也可以发挥一个小小螺丝钉的作用。只要走得动做得动,我还要十年二十年地干下去。”


第2版()
专栏:

河南西华国营黄泛区农场第一生产队,为春播作物运送底肥 魏德忠摄(河南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完达山区大海林林业局,为了开辟新的林场,扩大木材生产,今年将修建和延伸森林铁路六十公里。这是正在铺设中的森林铁路桥梁
新华社记者 冯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