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厘钱”精神
本报记者 李峰 余辉音
一厘钱,最勤俭的家庭也早已不放在眼里。可是却有手经百万元的厂长、会计、供销人员,和长年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工人,为少花一厘钱,给国家多积攒一厘钱,算盘打了又打,潜力挖了又挖。
这儿写的,都是工业生产中的这类一鳞半爪。但是,它闪烁着社会主义建设真理的火花。
一厘钱
用过高级“北京墨水”的人,也许以为,制造这种第一流墨水的费用,会比包装费用大得多。其实相反,包装墨水的费用比制造墨水的费用大三倍。因此,要当好墨水厂这个家,给国家多积累资金,大头是降低包装材料的成本。可是墨水不能不用瓶装,商标不能不贴,纸盒不能不用。而且还要份量准,包得牢,外观美。更难的是,这些包装材料,墨水厂不产,全靠外厂加工。一个小小的墨水瓶盖,去年是由北京、太原和淮阴等地的十一个工厂加工的,今年还要六个厂加工。墨水瓶盖里面的纸垫,也要由上海生产。如果北京墨水厂说自己无法降低包装成本,那也很难怪它。可是这家工厂的包装成本,去年减少了,今年又减少了。
他们是用珍惜“一厘钱”的精神减少的。
那是在去年春天,厂长李健刚提请党支部委员会讨论他打算在全厂提出的一个口号: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
为什么提降低一厘钱呢?我们将在最后回答。
厂长的提议被支委会通过了,接着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正式提出。于是,全厂行动起来了。
管瓶盖的供应人员,把十一个制造瓶盖厂的代表请来,把十一个厂造的瓶盖摆出来,把天津造、上海造、美国造、德国造的墨水瓶盖也摆出来,同各厂代表一起,比质量,称重量,算成本,评美观。他们把十一个厂瓶盖的十七项费用指标排成队,逐项比较,精密计算,彼此取长补短。这些似乎是“份外”的工作,促使一些厂把瓶盖的成本降低了,全厂购买每个瓶盖就少花了四厘多钱。就在这小小的瓶盖上,去年节约了十万元!
管纸盒的孙树德,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摊开一大张纸,拿一个印好未糊的墨水盒,左比右量。他眼前出现了希望:几年来只裁十五个盒的那种纸,有可能再多出一个。他抱着这种希望,到东家印纸盒的工厂,找工人商量;到西家印纸盒的工厂,向厂长“游说”。他的希望在四个月前终于变成了现实。原来每张纸裁十五个盒,要废掉一小块。经过他和工人们研究改了裁纸方法,每个盒盖插进盒里的那个“舌头”,比原先短一韭菜叶,一张纸就多出了一个盒。这样,每个盒的纸张费用就减少了一厘钱,全厂一个月节省了八令纸。不!还有。裁盒方法一改,印盒效率也提高了,每个盒的印刷费用又因此从刀缝里减少了一厘五毫钱。一年要用近两千万盒呢!
厂长也早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设了“关卡”。他告诉回收废瓶子的老人,发现废瓶中有好瓶,要立刻向他报告。一天,那老人果然在车间交回去的废瓶中发现有两个好瓶子,忙去报告了厂长。厂长立刻叫上班组长,叫上科室人员,来到现场。他拿起那两个瓶子说:“丢一个瓶子国家损失六分钱,没人拣,为什么自己掉个一分钱的小‘钢崩’就赶紧拣起来呢?”这种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真能打动人心,从此瓶子的损失率大大下降了。
工人和参加辅助工作的工人家属也行动起来了!常用北京墨水的人,你也许没有留意,在瓶盖同盖里涂有蜡和蓝漆的纸垫之间,还有个小小的黄纸片。每个纸片才值一厘一毫钱。过去垫这个纸垫的工人家属和管理纸垫的人员,领发无数,丢多少不知,计成本照例按百分之十的损失算账。现在,她们手缝里掉下一片,也要拣起来,遇到废片,也交回工厂。
“一厘钱”精神,使北京墨水厂改变了原来的亏本状况,为国家积累了大批资金。“一厘钱”精神,也在有关工厂发生了连锁反应。如果这种精神在全国每个企业都发生连锁反应,该能为国家积累多少资金啊!
一分钟
时间是财富中最贵重的财富。劝人们珍贵岁月的人,曾用古今中外伟人名家爱惜时间的范例和训导,写成过各种各样的“时间篇”。
我们在北京市制药二厂,看到了普通工人用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写成的“时间篇”。这也可以说是利用工时的“一厘钱”精神。
这是一个原有二十七个人的包装组。如果说这些工人和最普通的工人也有点不同,那就是“罗嗦事”多。全组有二十五个是女工。她们之中有二十一人是一个至七个孩子的母亲。全组女工大部分是一九五八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家庭妇女。她们的平均年龄是三十六岁,她们诙谐地自称是“老太婆”组。曾有一个时期,她们组的缺勤情况在全车间占优势。这算是这个“时间篇”的背景材料吧!
从去年四月开展创财富竞赛起,情况不同了。职工们算了个账,如果每人浪费一分钟,这一分钟不仅没有给国家创造财富,还给国家浪费三分钱(包括设备水电等各种消耗和工资开支)。这么一来,像一厘钱那样不被人放在眼里的一分钟,在工人们心里,同个人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发生了联系。
全组为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而动员起来了。
那位组长共产党员赵玉珍,同工人们商量,建立了工时利用账。她们用这个观测全组工时潜力的“显微镜”一看,全组每天占用非生产时间的名目有十几种。赵玉珍根据这种观测,改进了生产的组织工作。工人生产的潜力常和思想、生活相连。星期天,她又常出现在家务事多的姊妹们家里,谈谈私下里话,帮助安排安排生活,巩固小组的“后方”。
那位做事不吭声的李庆珍,家离工厂远,坐汽车也得走四十分钟。可是无论刮风下雨或奇冷天,她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把全组用的浆糊调拌好,把包装纸、说明书摆在每个人的工作台上,把地下扫干净,为的是每个人每天多利用几分钟。
那位七个孩子的妈妈江玉华,家庭收入少,家务事情多,可是她安排得巧,她每天也总是坐在工作岗位上听着上班的铃声响。
那位钉箱男工刘凤祥,任务是往装满药品的木箱上封口钉钉子。他钉完钉子,就给全组当义务服务员。这个要喝冷汽水,他去拿,那个要喝茶,他到茶炉上去冲,为的是让每个人多利用停工取水的三两分钟。印好字的药瓶供不上包装了,包装工人也不再等,主动给印字的人作辅助工。印字工人上厕所了,包装工人也赶紧接过机器,不让机器停。
一分钟长短对谁都一样,可是每人每分钟如何使用不相同,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也不同,关键在劳动的态度和技能。从去年四月起,赵玉珍小组每月出勤率最低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全组多数工人的技术也有了提高。今天,她们的每一分钟比过去的每一分钟就“长”多了。同样的设备同样多的任务,原来二十七个人干,现在十八个人干,多数人月月还拿超额奖。
如果说社会主义的大厦归根结柢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盖起来,那么像赵玉珍小组,领导者用一分钟这个时间概念去组织生产,劳动者用一分钟这个概念计算自己的劳动,这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起点。
一根火柴
北京火柴厂第一季度有一个奋斗目标:每盒火柴里减少一根废火柴。这件事又是“一厘钱”精神在提高产品质量领域里的再现。
一根废火柴(工厂叫废支)的标准有八条:无头、小头、破头、双头、半支、牙签,等等。在北京火柴厂,一根火柴从它的母胎大树干里脱生出来,要经过三个车间、四十多道工序,走将近一里长的路程。机械化程度不高,木材又不理想,它每移动一步,每经过一道工序,都有出废支的可能。去年上半年,每盒火柴的废支曾达到百分之十左右。
于是,减少废支的严重斗争展开了。车间里,挂起了“为减少废支而奋斗”的大字标语,贴上了防止出废支的操作规程,时刻鼓舞和督促着工人。机器旁,增加了扫把,工人们不时地清扫脚下,以减少踩断的火柴梗。主要工序,设了关卡,警觉的质量检查员每小时都要抽查。下班了,工人们减少废支的心事还放不下,他们聚拢在一起,评比本班减少废支的成绩,检查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不利于减少废支的操作技术在改,不利于减少废支的设备也在革新。
减少废支的斗争并不只限于技术领域。排梗工段长陈凤林说,他们干的活,是把火柴梗排立在一块块的加板上,排一块板,拿一块板的钱。在以往,有的加板上火柴梗倒一片也没人管,为的是多拿计件工资。现在,加板上那三千枝火柴梗倒几根,工人们就宁肯不拿这份工资,也要把整块板当“废品”剔出来,防止在下一工段沾不上药头,出废支。一百多个装盒的女工也是“拿计件”。她们装一盒(一百枝)火柴用五秒钟,剔出一根废支的时间同装一盒火柴的时间相比,当然就显得不太短。可是,每天下班时,她们手边那放废支的纸盒里,总是有五六百枝。可以看出,党的思想工作在这场减少废支的斗争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这场斗争从去年七月持续到今年一月,每盒火柴的废支由十根左右减到了五根。这同轻工业部规定的两根半这个指标还相差一大段。厂里的干部也承认,他们还有不少工作要抓紧干。
斗争在继续着。二月中旬我们来厂访问的前两天,生产报表中统计每盒废支的那一格里写的数字,已接近四根。
斗争不能不继续。接待我们的副厂长说:“每盒火柴多一根废支,全厂一年等于把几百万盒废木棍卖给了人民,这就有个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问题。拿国家的木材国家的钱,造出那么多废木棍,这又是个对国家资财的态度问题。”
何止是一根火柴?每个人生产的产品,每个人做的工作,何尝没有这个问题!
一个真理
平凡的事物常常包含着真理。正如北京墨水厂厂长李健刚所说:“一厘钱,是个精神,因为工厂家业大,产品多,所以更要从小处打算盘。”是的,这是一种非常讲实际的精神,是能够动员所有群众行动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工厂、人民公社、商店和机关的理财之道,也是做好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理。不是吗?要实现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就要有这种“一厘钱”精神,从节省一厘钱做起,从提高每一分钟的劳动效率做起,从提高每一件产品、每一项工作的质量做起。
“一厘钱”精神显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亲爱的读者,当你抱着雄心壮志要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你就从自己经管的一厘钱、一个产品和自己的每一分钟作起吧!


第2版()
专栏:

新江第三生产队利用劳力增加和出勤率提高的有利条件
加强精耕细作 提高农活质量
据新华社成都二十三日电 四川省温江县寿安公社新江第三生产队分析增产条件,加强精耕细作,订出了今年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措施和保证耕作质量的各种制度。全队农活质量显著提高。
寿安公社处于川西平原,是粮食高产区。去年,新江第三生产队的水稻平均亩产就很高。去冬今春当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之后,社员发展集体生产,多为国家生产商品粮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但是在制订今年增产计划和措施的时候,有些社员感到:全队劳动力不缺,去年养猪、养牛、肥料、农具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水稻产量也不低。今年虽然增加了三个劳动力,但是,原来劳动力就不缺,是多余的。当时他们算了一笔账:全队一年只需八千多个劳动日,可是今年劳力增加、社员出勤率提高后至少有一万个劳动日。总之,劳动力多余了。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大家才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力增加和出工率提高正是今年的增产条件;认识到今年多出的两千个劳动日,可以用来加强精耕细作,提高农活的质量。去年这个队的稻田产量有高有低,高低相差一百多斤。大家分析本队稻田的土质和水、肥等条件都差不多,产量悬殊的唯一原因是作务的水平不齐。而造成作务水平不齐的原因是保证农活质量的制度不够健全。
基于上述分析,新江第三生产队既找到了今年增产的途径,订出了增产的措施,又建立了一系列保证农活质量的制度。
现在这个队在每段农活开始前干部都要在访问社员征求意见之后召开全队社员大会,订出这段农活的质量标准。最近一个期间的农活,如水稻的选种、平整秧田、撒种、秧田管理、栽秧和麦田、油菜的后期管理的质量标准,都已经按精耕细作的要求规定好了。
为提高农活质量,最近这个队还由干部和老农成立了一个管技术领导的核心小组。小组由副队长雷光成负责,全队有经验的老农如七十多岁的易光祖等都参加了。劳动时由技术小组的成员在田间担任指导,并且检查质量。最近育秧,技术小组详细地察勘了各处不同的秧田,提出了不同的操作方法。此外,这个队为保证精耕细作措施的贯彻,还建立了切实的责任制和奖罚规定,样样农活都有专人负责。
今年一开始,新江第三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都感到活路不够做。自从采取上述措施加强精耕细作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农活不是不够做而是做不完了;社员的出勤率也更高。由于农活质量高,社员们对今年继续增产充满了信心。


第2版()
专栏:

十万人投票参加国产影片“百花奖”评奖活动
新华社上海二十三日电 截至二十二日止,已有十万人投票参加《大众电影》举办的第二届国产影片“百花奖”评奖活动。
这几天,每天有成千张选票寄到《大众电影》社。投票的有城市工人、山区农民、边疆战士、机关干部、住院患者、学生、海员,还有居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一些长期订阅《大众电影》的外国读者也投了票。很多人还随票寄来长信,热烈祝贺第二届“百花奖”评奖活动。
一些没有订阅《大众电影》的观众也踊跃参加了评奖活动。有些人依照选票样子,自制选票,参加评奖。《大众电影》社为了适应更多观众和读者参加评选的要求,已经在二月份的刊物中,第二次附送了选票。
“百花奖”评选活动预定在五月份开奖。


第2版()
专栏:

参加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我乒乓球代表团离京赴布拉格
庄则栋、丘钟惠等九名选手将参加男、女团体赛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中国男、女乒乓球代表团全体人员于二十日和二十三日分批乘飞机离北京前往布拉格,参加从四月五日到十四日将在那里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代表团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荣高棠率领。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国家体委副主任蔡廷锴、黄中、赵正洪,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全国妇联主席团委员沈兹九,以及著名运动员韩玉珍、刘玉英、穆祥雄、王家桢等多人。
代表团中包括二十八名男、女乒乓球选手。其中十六名男选手是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容国团、张燮林、杨瑞华、王家声、王志良、胡道本、周兰荪、余长春、廖文挺、苏国熙、郭仲恭、郑仲贤和马金豹;十二名女选手是丘钟惠、王健、孙梅英、梁丽珍、狄蔷华、李赫男、胡克明、郑敏之、马光泓、林慧卿、萧洁雯和石凤玲。
代表团的乒乓球教练是傅其芳、庄家富和梁友能。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参加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女团体赛的中国乒乓球队的男、女选手已经确定。
中国男子队的五名选手是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和王家声。中国女子队的四名女选手是丘钟惠、王健、孙梅英和梁丽珍。(附图片)
左一:参加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前排自左至右:梁友能(教练)、王家声、徐寅生、李富荣、容国团、张燮林、庄则栋、杨瑞华、傅其芳(教练);后排自左至右:廖文挺、郭仲恭、周兰荪、胡道本、郑仲贤、余长春、马金豹、苏国熙、王志良
左二:参加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前排自左至右:石凤玲、丘钟惠、狄蔷华、王健、孙梅英、梁丽珍;后排自左至右:庄家富(教练)、郑敏之、马光泓、胡克明、萧浩雯、李赫男、林慧卿、梁友能(教练)
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摄


第2版(农业知识)
专栏:

水泥农船与钢板农船
农船在我国南方水网地区农村,是极重要的运输工具。据估计,一艘二至五吨的农船,可以承运供四十至七十亩地用的肥料,节约大量劳动力。为了解决农船需要量很大和造船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矛盾,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江苏省和上海市等地的一些船厂先后试制成功了钢丝网水泥农船和钢板农船。
采用水泥造船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远在一八五○年,法国人郎波最先制成了一艘水泥小艇。一九四三年,意大利人涅尔维研究用钢丝网水泥造船,这种新方法比钢筋混凝土造船又进了一大步。钢丝网水泥是用直径一毫米左右的钢丝,织成方形小网格,将几层网叠在一起扎紧(也有中间夹细钢筋的),然后涂抹一定配比的水泥砂浆,它的抗拉强度、抗裂和抗渗性能,都比钢筋混凝土为好。
我国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先后建造了几万吨钢丝网水泥驳船和几千马力拖轮,主要航行于内河水深流缓的航道。近年来,钢丝网水泥农船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约已生产了上千艘各种吨位的水泥农船,并且技术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最近江苏制造的水泥农船与一九六一年初造的已大不相同,结构方面更加合理,船的自重也减轻了。去年十二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专家,对两种水泥农船进行技术鉴定,一致认为已基本具备了成批生产的条件。
钢丝网水泥农船有许多优点,它跟木船相比,可节约百分之九十的木材和几乎全部的桐油和麻丝。跟钢板船相比,可节约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钢材和全部油漆涂料。它的成本低,目前每载重吨造价约二百五十元左右,为钢板船的百分之八十,跟木船相仿,有的地区已略低于木船价。水泥船的维修费用仅为木船的百分之九左右。
我国农村肥料主要是大粪、河泥、垃圾、水草和化肥,多具有酸性、碱性或盐类的腐蚀性,而水泥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据检查,一艘使用过十四个月的钢丝网水泥农船,虽经常装运大粪、垃圾和氨水,只有很轻微的腐蚀。木船和钢板船则不然,木船最怕装垃圾和氨水,这些农肥会使桐油蚀落,腐蚀木板和灰缝。
钢丝网水泥农船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重较大,比同类型钢板船、木船重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满载排水量只大百分之十二左右。它虽具有外壳线型不受原材料的限制、吸水性小、表面较光滑等有利因素,但行驶时阻力还比较大。这些缺点,如果改进结构和施工质量,估计可以克服。另一个缺点是材料韧性较差,容易损坏。
农用钢板船,是一九六二年初由上海市青浦造船厂首先试制,现在华东地区已制造了近九百艘。钢板船自重较小,阻力小,耐震动,抗冲击性能高,制造工艺较为成熟,能节约大量木材及全部桐油和麻丝。钢板船不怕震,不渗漏。装运粮食、蔬菜等细货较为适宜。但钢板农船的最大问题是防腐蚀能力差,造价也比较高。现在钢板船的主要防腐蚀措施是油漆涂料。这些油漆一般可抵御水和空气的锈蚀,但不具有抗农肥腐蚀性能。有一艘一九六二年初试制的钢板农船,涂过一度防锈漆,使用了七个半月,其中仅三个月装运以大粪为主的农肥,钢板内表面腐蚀量已达零点二八至零点八九毫米,年腐蚀量为零点四八至一点四九毫米。因受河床经常磨擦,船壳下有密集蜂窝,约零点四毫米深,结果内外两面都受腐蚀。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继续研究,这种船目前还不宜普遍推广,只有解决了防腐和防磨问题后,才有可能大量生产。
陈顺钰(附图片)
江苏省盐城县水泥制品厂生产的水泥船,准备运往农村
陈哲摄(新华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节气·农事

“春分”日夜分
三月二十一日到四月四日是“春分”。“春分日夜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等长。“春分”以后,太阳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逐渐变为昼长夜短。
过了“春分”,白昼增长,天气回暖,春雨适时而来,这是农业生产非常有利的天时条件。
从“春分”至“清明”一段时间,南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强大,温度升高很快,但北方的冷空气仍有间歇性南下,所以天气冷暖不定。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双季早稻地区,如遇低温春寒,连续阴雨,容易发生烂秧死苗现象。
江淮地区的晚霜,一般多出现在“春分”前后几天。晚霜对农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是对小春作物的危害最大。“冬天暖,春霜晚。”去冬温度普遍偏高,今年晚霜可能推迟,应当加强预防。
“春分”时期,我国雨量的分配很不均匀。北方雨雪稀少,三月份平均降水量多在二十毫米以下。今年三月以来,东北大部地区未降雨雪。华北上旬降水虽较常年同期为多,但由于冬春雨雪极少,春旱还有所发展。
在江南水稻主要产区,这个阶段雨水比较丰沛,对春耕生产有利。
思泉


第2版()
专栏:

“高原之舟”——牦牛
在拔海几千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碰到又陡又窄的道路,人迈一步要喘好几口气,马也摇头晃脑踏不稳脚。这时候,牦牛却大显身手,负着沉重的驮子,鼻孔里呼哧呼哧冒着热气,格登格登地顽强地向上走,显出一种吃力而又满不在乎的神气。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特产。它在各种牛当中,最为坚韧不拔,最能吃苦耐劳。青藏高原上的牧民一天也离不开牦牛。牛肉、牛奶以及从牛奶中炼出来的酥油,是牧民的日常食品。牧民住的帐房是牛毛织的,捆东西用的绳子是牛毛搓的,穿的靴子是牛皮缝的,渡水的筏子是一个个整牛皮袋连接起来的。更重要的,它是高原上一种主要的运输工具,既用以驮物,又用以乘人。一头牦牛在长途运输中,一般可驮一百斤左右,行动虽较迟缓,每天还可走五十里;遇到困难的情况,可以两三天不吃东西。在车辆骡马不能到达的地方,就只有依赖牦牛了。这就是牦牛获得“高原之舟”美称的原因。
牦牛有一副狰狞的外貌:躯体雄壮,肩隆起成峰,身长腿短,腹部膨大,配上一对锐利的头角(也有无角的),一双圆睁的眼睛,特别是腹围密密下垂如裙的长毛,常使初见者害怕。但牦牛的性格是温顺的。放牧中,一个牧人可以经管六十头左右;四五十头牦牛组成的驮运队,在运输中只要三四个人经管就行了。
牦牛同黄牛杂交生犏牛。犏牛具有比牦牛早熟、迟衰、躯体壮大、产乳量提高、役作能力增强等优点。但是,公犏牛没有生殖能力。
同各种牛比较,牦牛的繁殖率较低。因为高寒草原上冬春缺乏饲草,牦牛经常是冬春瘦弱,夏恢复,秋肥壮,经历着周期性的营养不良。加上高寒地区豆科饲料少,蛋白质的供应不足,这都影响着牦牛的繁殖率。近几年来,一些国营牧场和人民公社,切实执行了分片轮牧、计划利用草原、贮备冬春饲草、进行人工补饲等措施,以改善牦牛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繁殖率。
杨立本(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