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深山苗寨里的文化播种人
——记一个两腿瘫痪的布依族青年上山办学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张万来
在贵州的望谟县,有个被人们称做“离天三尺三”的山区,重峦叠嶂,地势高峻。这个地方就是苗家聚居的大麻山。1951年前,山上的四十四个苗寨,没有一个识字的人,没有一架算盘,计算数量的工具就是包谷米粒。现在,这里除了一所公办小学以外,还有三所民办小学,适龄儿童基本上都能上学了。就是不把在校的学生计算在内,平均每个生产队也有两个初小文化程度的青年,麻山人民用包谷粒算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苗家谈到麻山这种变化时,都赞扬两腿瘫痪的布依族青年黄冠民,为麻山文教事业所作的贡献。
十一年前的秋天,现在的麻山小学校长黄冠民,被苗族兄弟背上了大麻山。他在十多岁的时候,因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曾躲进深山,在潮湿的地上睡了一个多月,回家后得了病,两条腿就瘫痪了。年轻人受到这种折磨,有些悲观失望,他想,爹妈生我一个儿子,年轻轻就失掉了劳动能力,今后怎么生活下去呢?不料当他十八岁的时候,家乡得到解放,生命的火花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又旺盛起来。有一天,麻山乡农会主席王树成和乡干部杨光荣亲自到家里请黄冠民上山工作。农会主席对他说:你是个高小毕业生,麻山没有一个识字的人,山上很需要你。黄冠民没想到一个残废了的人,还会有人来请,高兴地站了起来,可是,腿痛钻心。他早就听说麻山是个山高坡陡的地方,那里的山,一上就是二三十里。他难过地对苗家客人说,我不能去呀,凭我这双脚怎么能够上山工作呢?农会主席说:“你跟我上麻山,是为了穷人翻身呀,你有文化,就应该拿出来为大家办事。你的腿,我们想法医治。”乡干部杨光荣表示自己愿意背他上山。黄冠民听了苗族兄弟的话,便想起过去跟爹妈在地主家干活的苦日子,也想到麻山人民没有文化的困难,他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被杨光荣背上了麻山。
黄冠民到了麻山以后,担任乡文书的工作,苗家每天热情地送茶送汤,给他采来的各种各样治腿的草药,堆满了一屋子。他们找他写信、记账、开证明,背着他到各村寨去帮助算账,从此,他同麻山人民的关系,好像形影不能分离。黄冠民心里出现了个新的念头:麻山人是多么需要文化呀,如果不好好工作,怎么对得起这里的人民!如果麻山苗家有了自己识字的人,那该多好啊!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乡的领导干部,大家都说他出了好主意。1951年1月13日,麻山历史上第一所小学诞生了,黄冠民给七个学生上了第一堂课。校舍是借的一间民房,几块木板当课桌,大石头当凳子,当时还买不到正式小学课本,就用农民识字课本代替。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学生是苗族,不懂汉语。黄冠民是布依族,只懂汉语,不懂苗语,师生之间语言不通,使教学几乎无法进行。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一声不响地望着老师;老师去喝水,学生们也跟着,黄冠民以为孩子们是口渴了,就舀水给他们,但是学生们直摇头。黄冠民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更感到语言不通的苦恼。夜里,他常常躺在床上久久不能成眠,思索着怎样教好这些苗家儿女。他得到的答案是:只有下决心学会苗语。
解放初期,麻山人民生活还是很苦,寒冬腊月,没有几家能盖上棉被,他们睡在火炕边,或是睡在填满包谷壳壳的簸箕里,黄冠民同群众吃住在一起,向他们学习苗族语言。他首先学会用苗语讲解课文大意,以后慢慢地能够用苗语辅助教学了。晚上,在火把或煤油灯下,黄冠民给学生写好“字帖”,然后在课堂上扶着他们的手一笔一笔教写。他知道苗家最敬爱毛主席,第一次就教学生们写会“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
1956年,麻山成立了高级农业社,黄冠民除了教学,还担任着农业社总会计的职务。那些年里,他被苗家兄弟轮流背到各村去帮助存款、记账、清算工分。大麻山四十四个村寨,有四十二个村寨他都去工作过。
1959年7月,黄冠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感到自己身上的精力更加充沛了,为麻山人民做更多事情的愿望更迫切了。第二年,他到首都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回到麻山后,就向桑郎区区长王树成表示,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建设山区的事业。经过长期医治,现在黄冠民已经能够依靠手杖走路了。最近,我随同黄冠民一起走上麻山,去探望山上的苗家。黄冠民拄着手杖,斜背的行军水壶上系着一条白毛巾,同我一道走了三十多里。只见他操着流利的苗族语言,同沿途群众亲热地打招呼。一位苗族老太太对我说:“同志,你是远方客人,难得到这里,来看看我们麻山,看看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吧!”如今,黄冠民的学生有的在商店、信用社工作,有的参加了农业生产,还有十六个人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会计。1956年前后,黄冠民带着他从山下带来的一架算盘遍走麻山的大村小寨,那是麻山的第一架算盘。现在麻山的算盘有二十三架,已经有三十多个人粗通珠算了。麻山“一穷二白”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初秋的麻山,苍林翠竹,包谷成林,黄冠民告诉我说,今年这里的年景好,新办的三个民办小学,可以招收七十个孩子。这些民办小学的教员,都是原来麻山小学的学生,其中有一个还是苗家姑娘。


第2版()
专栏:来信

在秋收季节选足留够良种
河南许昌地区的烟草是有名的,但几年来烟草种子的混杂情况较严重。襄城、禹县、许昌等县的烟草种子纯度,一般只有百分之八十五至百分之九十左右,金黄柳、黄苗松边、黄苗榆、胎里富等品种也相互混杂。黄叶色的品种和黑叶色的品种混杂的结果,影响了管理、采叶,增加了烘烤困难,降低了烤烟等级。其他作物也有类似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的情况。如大豆,一块地里常常混有青豆、黄豆、黑豆、泥豆;玉米地里,早熟品种的金棒锤、七叶糙和中晚熟品种的黄马牙、白马牙、金皇后互相混杂。这些情况说明,选留良种虽然不是什么新的工作,但是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今年,多数地区早、晚秋作物比去年长得好,具备了精细选种的物质条件;不少地方区一级的农业技术服务站都已相继建立,基层技术工作加强了,希望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及时帮助生产队运用这些好的条件,在秋收季节选足留够明年使用的良种。
许昌专署农业局种籽站 马福禄 马骅骝


第2版()
专栏:来信

把种子交给有经验的社员户保管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同志,和当地的老社员们一起,认真总结了历年来种子贮藏保管的经验教训,帮助自己所在的山东莒县爱国公社爱国村生产大队,制定了适应当前情况的生产队保管种子的办法。他们的具体作法是:把能分散保存的种子,交给有保管种子经验的社员户保存。对保管户规定合理亏耗和保管报酬。如保管一百斤麦种一个半工,三斤亏耗。种子放户保管方法,是因作物而异,如高粱数穗称重;玉米数棒称重;豆子晒干扬净;花生称皮果,到户包剥后贮藏,按出仁比例要种。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证明,采用这种保管办法有以下好处:(1)可以充分利用老农贮藏种子的经验,保证种子纯度,防止了种子混杂损耗,提高了种子质量。(2)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克服了生产队没有仓房等保管条件的困难。(3)社员放心,干部省心。
这个队从今年夏收起实行这个办法后,效果较好。一些保管种子条件较差的生产队,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参照他们的作法,因地制宜地建立种子分散保管责任制,以便切实管好选留的各项良种。
山东省莒县农业局 陈永


第2版()
专栏:

小巧轻便丘陵区很适用 成本较低生产队买得起
小型柴油机在湖北农村中“落户”
湖北拖拉机厂今年头七个月生产的这种机器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据新华社武汉4日电 本社记者徐士杰报道:湖北拖拉机厂生产的小型柴油机,是中南地区农业机械中的名牌产品,广受农民欢迎,已在农村中“落户扎根”。目前,仅湖北农村已拥有这种机器一万多台。每天,还有很多人来拖拉机厂订购新货。今年头七个月,这个工厂的小型柴油机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小型柴油机小巧轻便,三个壮汉就抬得动,在丘陵地区特别适用;它能综合利用,除了作抽水机的动力机以外,还可以带动脱粒机、碾米机等机械;它成本较低,生产队买得起。
小型柴油机得到农民的欢迎和信任,不是轻易得来的。还在1954年,湖北拖拉机厂在正式生产小型柴油机的第二年,陆续收到一些用户的来信,要求退货。为了弄清情况,厂里派出技工到每一个要求退货的地方去查看。老技工江连华到了江汉平原、豫北棉区、山西大同等许多地方,发现一个相同的情况:每到一地,农民开始总是嚷着机器不好,要求退货;及至把毛病修好了,用起来得心应手了,他们又都打听怎样才能再买一台。下乡调查的其他技工也汇报了相同的情况,这就说明了农民并不是不喜欢小型柴油机,而是对柴油机质量有意见。于是,职工们不断提高小型柴油机的质量,降低它的成本,更好地做到物美价廉。随着质量的提高,小型柴油机的信誉在农民的心目中也树立起来了。今年7月,这个工厂抽查了一部八马力的小型柴油机,以不同马力不同转速运转了两千小时;其中有不少时间,它的动力实际上达到了九个多马力,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主要部件的磨损率都没有超过规定标准;运转一千至一千五百小时的过程中,平均每马力每小时耗油二百零七克,也低于原定的指标。这种机器的售价也从几年前的二千四百元降低到一千五百多元。农民用过去买两台机器的钱,现在可以买三台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工厂的职工下了很大的苦功。例如柴油过滤器的改进,就是一个例子。过滤器是小柴油机上不大的一个部件。可是如果过滤器滤不清柴油,油中的杂质就会浸入机器内部,将使机件磨损大,耗油还多。机器上的过滤器,有一个时期毛病较多。开始,有人认为毛病是装配不良引起的,于是改工艺,变更装配方法,虽然有一点效果,可是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标准。这时,许多人根据短期试验的结果,认为过滤器是个“盲肠”,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机体重量,主张把它“割掉”,在机器油箱上加一个简单的过滤零件来代替它。去掉了过滤器以后,最初柴油机的运转状况和原来的机器差不多;但是,运到农村中去一用,就发生了毛病,用不了多久就磨损得需要中修、大修,耗油量也增加了。“割盲肠”失败了,职工们又寻找新路。他们用油毛毡代替原来过滤器上的过滤绒布,改进安装工艺,又经过许多次试验和许多次改进,最后才成功。
“有了好机器,没有技术为机器开道,机器下乡的路仍是不顺畅的。”这是职工们在生产小型柴油机过程中的体会。近十年来,他们在制造小型柴油机的同时,还热心帮助农村培养柴油机手,建立修配网。记者在这家工厂的车间里,就看见武汉附近云梦县专门派来学习小柴油机的维修和使用技术的几个农民。他们的生产队去年在外面买了三台旧的小柴油机,由于使用年限久了,加上使用技术不熟,容易出毛病。过去,机器出了点毛病,都得抬到县里或武汉市去修,路远费工;现在社员们要求有自己的技术手,既精于用,也通于修。于是,公社就派他们到湖北拖拉机厂来学习了。(附图片)
山东莱阳动力机械厂生产大批十二马力柴油机支援农业生产
郑华摄(大众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拉萨人民欢度“雪顿”节
班禅额尔德尼同群众一起过节
据新华社拉萨4日电 从8月31日到9月2日,拉萨市三万多人在罗布林卡里欢乐地度过藏族人民传统的节日“雪顿”节(唱戏节)。
节日期间,拉萨市许多居民、手工业工人、商业人员和郊区的农民,带着全家老小前来参加节日活动。拉萨运输总站临时开辟了从市内到罗布林卡的公共汽车线路。节日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拉萨市许多藏族和汉族干部也和群众一起欢度节日。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和其他负责人,同群众一起欢度了节日。


第2版()
专栏:

首都许多著名科学家在政协礼堂聚会
祝贺数学界老前辈熊庆来的贡献
新华社4日讯 首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今晚欢聚在政协礼堂,热烈祝贺我国数学界老前辈、七十高龄的熊庆来教授,四十多年来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参加今晚聚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和熊庆来过去的老同事吴晗、楚图南等,共六十多人。
熊庆来从事整函数和亚纯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多年,获得不少基本性的研究成果,造诣很深,为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者所注意。现在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21年到1937年,他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昆明云南大学三校创办数学系,培养了很多数学人材。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钱三强、严济慈、赵九章等,都是他的学生。1957年他从法国回国以后,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是仍然坚持作数学研究工作和培养新生力量,并且不断地做出贡献。最近,在他的倡议下,北京地区组织了函数论讨论班,这对我国复变数函数论的发展将起推动作用。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华罗庚在聚会上为他的老师年满七十高龄表示祝贺。他说,熊庆来教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老当益壮的工作作风,已在我国科学事业中起了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向他学习。熊庆来的学生、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庄圻泰在会上介绍了熊庆来在函数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许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熊庆来的学生们,也都打电报来遥祝自己的导师健康长寿,继续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熊庆来教授感谢大家为他举行这个热情的聚会。他表示要继续学习,改造世界观。他说,在工作和学习中,目前自己还感到“不知老之将至”。


第2版()
专栏:

贾根夫人离开我国
新华社4日讯 结束了在中国访问的英属圭亚那人民进步党总书记简奈特·贾根夫人,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我国。
到机场欢送的有各方面的负责人胡愈之、楚图南、连贯、冀朝鼎等。


第2版()
专栏:

两位伊拉克客人离京回国
据新华社4日讯 伊拉克教育部体育司司长、伊拉克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阿克拉姆·法赫米和中等教育处处长纳伊姆·沙拉法博士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前往机场送行的有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刘子余、中伊友协总干事吴青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等单位负责人。伊拉克驻中国大使法迪尔和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代表也到机场送行。
伊拉克驻中国大使法迪尔昨晚为他们访问中国举行了招待会,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刘皑风、马约翰、罗俊、朱光、陈士骅等有关方面人士。


第2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交通运输工会代表团回国
据新华社广州4日电 全印度尼西亚中央职工会所属交通运输工会代表团,在团长、印度尼西亚汽车工人工会中央委员凯鲁丁率领下,结束在我国的访问以后,已经在3日离开广州回国。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曾生曾接见代表团,并同他们共进午餐。


第2版()
专栏:

花街访竹器
本报记者 周擎宇
十里长街的东段,弋江大桥的北面,有一条摆满竹器的大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芜湖花街。皖南山区的毛竹为芜湖竹器行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芜湖竹器匠工的精制产品又为花街平添了色彩。芜湖人要买竹器,到花街才算称心;外地人到了芜湖,也要抽空到花街走一趟,顺便买点竹器制品带回去。
花街的街道不宽,各式各样的产品堆叠悬挂着。这里,有竹器生产合作社的产品,也有个人生产的小商品,还有农村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产品价格大都按照生产成本各自计算,以合作社的产品最便宜。人们总是喜欢挑选价廉物美的产品,合作社懂得人们的心愿,特地在这里设了三个门市部,让人们自由选择,自由比较。
简朴的厂房,先进的工艺
为什么芜湖竹器社的产品最便宜?我们专程访问了竹器社。
这个社的厂房和办公室差不多全是毛竹结构,墙壁是用废料竹片拼成的,里外涂了一层薄薄的石灰泥巴,屋顶是用油毡纸铺盖,上面钉了方格木条。进门东西两侧全是竹工社员的作业场所,管理机构设在大门左边的两间小屋里。
社主任毕富金领着我们边看边谈。
按品种分类,这里有六个车间。在专制热水瓶竹壳的瓶壳车间,装置着“一条龙式”的长形机器,一头是各种规格的破篾机,另一头就是瓶壳编织机。我们顺着生产工序来到编织的一端,只见一个个竹壳躺在卧式的编织机上旋转滚动,一个篾工从容不迫地把篾丝填进去,同针织厂织袜子相似,不同的就是篾丝不像棉纱那样连绵不断。编织水瓶壳共十八道工序,手工编织,一天只能编十五只,现在用机器编,一架机器一人看管,一天可编一百二十只到一百五十只。这种机器从正式生产到现在已经一年零七个月了。实践证明,这项技术革新,基本上已经巩固下来了。
从来,篾匠的劳动是离不开篾刀和牙齿的,篾刀破篾同时要用牙齿咬紧拉开,这就常常引起牙齿脱落,满手伤痕。所以,竹器行业中曾经流传这样的话:“篾匠无好手,皮破血直流,满手贴膏药,何日能出头。”往昔的悲惨景象,今天,在这个合作社里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大都是为农村准备的
农具长料车间不像瓶壳车间那样单一,品种很多。这里有装稻用的稻箩,有囤米用的?子,有选米用的筛子,还有晒米用的晒垫。总的说这里的产品都是为农村准备的,是为农村夏收或秋收准备的。目前,这个车间正在赶制稻箩。今年,他们的稻箩计划生产六千担,已经完成了上半年生产任务。现在考虑到秋收年景比夏季还好,又追加任务一万担,争取在秋收前后送到农民手里。
稻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产品,底是方形的,箩口是圆形的,腹部又稍稍鼓一点。手工生产当然容易掌握,用机器生产就有不少的困难,特别是分篾的困难。在这里,我却第一次看到手摇围篾机编织稻箩。机器十分简单,一个手摇轮盘带动三角梳左右摆动,准确无误地把纬篾分开,紧接着,作为经线的篾丝从传动管里很快围上去。据说这项改进比纯手工生产提高效率两倍。这项机器从1961年4月投入生产,也基本上巩固了。
从支援农业的角度来说,农具长料车间的产品还不包括农村的全部需要。有一部分产品在短料车间生产。我们趁便参观了短料车间,这里,有连耞、扒子(打场用具),扁担、桶夹(运输用具),还有端子、升子(竹制的量具、衡具),还有竹碗、竹筷……。真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短料车间给我的突出印象是,废次材料,尽量利用。过去,许多竹头竹屑,都当柴火处理了,现在实行充分利用,不仅为社会增加产品,而且为企业增加了收入。拿竹碗来说,这部分原料都是用处不大的竹根,现在一个旋工制碗,一天可以生产一百多只,一年可以收入八、九千元。这种产品坚固耐用,不烫手,很受农村欢迎。毕主任告诉我,由于实行了机器破篾和充分利用废料,这里的材料利用率达80%以上。
老师傅的心愿
在各种产品中,筲箕篓子(即淘米篓子)是这里的名牌产品之一。生产这项产品的老工人名叫李德财,他的筲箕美观耐用,漏糠屑不漏米粒。因为他的筲箕与众不同,人们叫他“筲箕李”。像李德财老师傅这样有名的产品,据说还有王政洲的筛子,张家的簸箕,汪师傅的垫板,杨瑞道的丝篾生活,都有一定的名气。毕主任了解我的盘算,特地找来了几位老师傅一块儿漫谈。
专管配料的孙师傅名叫孙海清,今年五十四岁,祖传做篾工活。几十年来,天天同竹子打交道,摸透了竹子的脾气。竹子在他手里颠一颠份量,看一看色泽,马上能判定出它是广德的还是泾县的,是山南的还是山北的,是长在泥土山上还是石头缝里,它的韧性怎样,做正料还是做配料用好。简直是一目了然。
做垫板生活有名的汪谟玉,今年四十九岁,十七岁就在沿江和无锡一带赶码头做帮工,春季在九江、安庆一带混点零活,夏季到无锡去编蜜桃篓子,秋季赶到南京做蛋篓活,冬季,谁也不要帮工了,他们叫做“杨柳落叶,篾匠作孽”。汪师傅的垫板活线条笔直,编织紧密,泼水不漏,可是这番手艺只是在解放以后才大大发挥作用。现在,从他手里培养出的学徒已经有一百多人了。
参加漫谈的还有魏绪贵老师傅,担任筛篾培训工作,培养社员子女习艺。现在在他身边学艺的有十三人,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左右。师徒之间充满了亲切和蔼的气氛。魏师傅十四岁当学徒,专做筛篾生活已经三十五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的筛子,不论是米筛、篾筛,也不论是面筛、灰筛,孔眼大小一律,做得紧密,扎得结实,敲起来铿锵有声。筛糠的不漏碎米,筛米的不漏稻谷。
擅长丝篾生活的杨瑞道老师傅,是老师傅当中较年轻的一个,十五岁当学徒,今年四十八岁。他,沉默寡言,勤于钻研。我们在农具车间看到的手摇编篓机,就是他创造的。
老师傅们在想些什么呢?漫谈中,他们吐露了两点心愿,一愿学徒们认真地学习手艺,精益求精;二愿合作社的产品经常地保持质量水平,保证用户满意。这是多么真诚的心愿啊!花街门市部的用户们乐意地选购合作社的产品,不是同老工人的心愿正相吻合吗?
可贵的经营思想
车间的见闻和老工人的谈话,使我领悟到:这个社所以能够做到产品比较好而价钱又比较便宜,原来是勤俭办社的缘故,是改进技术、提高工效的缘故,是老工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产品质量有所保证的缘故。
毕主任又补充了一个重要情况,说他们这个合作社规定:农村需要的竹器生产资料,尽量做到少赚钱。合作社的经常产品有一百二十多种,其中五十三种是依据支援农业的方针确定价格的。这部分产品,单从品种来看好像不算多,从数量看却是大量的。这就是说,还要加上一个指导思想上的因素。
在正确的经营思想指导下,这个合作社的生产成本逐年降低。1961年底结算,合作社自有资金达二十一万七千余元,同1958年比增长将近一倍。
当然,这个社的经营管理也还存在不够的地方,譬如,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还不够严谨,民主生活还不够健全。但是,这些缺点,他们在最近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作了坦率的检查,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