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响应“多快好省”建设方针
越南建筑工地创新成绩
据新华社河内21日电 越南北方各建筑工地根据国家提出的“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努力奋斗,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些工地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强了责任制,并且互相展开了竞赛。河内讲武工地成立了技术检查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和检查工程质量。这个工地还制定了干部与工人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的检查制度,妥善地安排了交错施工法,保证了施工程序。
各工地注意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在节约木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海防建筑公司各工地在第一季度按计划需用一千七百三十九立方米模型板用木,由于各工地尽量利用旧料,结果国家供应的新木材只用了一百七十立方米。玻璃厂工地还用越南盛产的竹子作为制造灌注混凝土构件用的模型板,因而节省了许多木材。此外,各工地还采取措施节约水泥、沙石、砖瓦等原材料。一些工地设立了“节约箱”,把可用的旧铁钉、废铁块等捡收起来,尽量加以利用。
为了使工程进度不受雨季的影响,各工地都采用了雨季施工措施。太原钢铁厂工地在雨季前整修了各重点工程的运输线。


第3版()
专栏:

支援农村和城市建设
波兰职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新华社华沙22日电 波兰全国各地工厂企业的职工今年以来,通过义务劳动在他们各自的工厂附近地区栽植了大量树木,修建了二十二座公园,十二个运动场,二十一个儿童游戏场等。
工人们以义务劳动支援了农村,使三个村庄实现了电气化,在两个村庄里建立了广播网和电话线路。
到目前为止,华沙市十二万个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达一千八百万兹罗提(波币)。他们修整了六百处街心花园的草地,修建了六公里长的道路。华沙市的居民参加市中心区的义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达五百万兹罗提以上。今年,全市居民义务劳动的价值将达三千二百万兹罗提。


第3版()
专栏:

捷广泛利用塑料代替金属
据新华社布拉格21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广泛应用塑料来代替各种金属。
在使用金属最多的机械制造部门,目前已能生产六千五百种塑料的机械产品。其中包括各种大小轴承、齿轮、管道、仪器零件以及各种机械的外壳和内衬物。机械部门今年将用一万七千吨各种塑料来代替二万七千吨铅、锌、铜等有色金属。
为了更广泛地利用塑料,一个规模巨大的塑料厂正在斯洛伐克加紧建设中,1964年将部分投入生产。该厂建成后,将大批供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各种塑料产品。


第3版()
专栏:

罗马尼亚重视培养农业技术干部
农学院将迁农村加强学生实践活动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2日电 罗马尼亚全国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已有近一万八千名,这比1938年增加了八倍多,现在每个集体农庄都至少有一名农艺师或饲畜师。
罗马尼亚农业教育在最近几年发展较快,1961—1962学年的一年级学生人数和1960—1961学年相比,在高等农业学校增加了25%;中等农业学校增加了2.6%;拖拉机手学校增加了一倍。今年罗马尼亚又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教育的决议,1962年用于农业教育的费用比1961年增加了一倍半。按照计划,今后每年将培养出七千三百多名高级和中级农业技术干部;一万五千名农业机械师;到1970年,这些干部的总数将分别达到八万二千五百名和十五万名。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1962—1963学年起中级农业技术人材将由国营农场和农业试验站附属农业技术学校培养。今后农学院也将从城市迁移到农村。


第3版()
专栏:

农业育种新成就
“乌克兰之光”葡萄
苏联乌克兰塔伊罗夫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制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一种产量高、味美、串大的新品种葡萄。
新品种被定名为“乌克兰之光”,是用地中海“宁兰”品种同匈牙利“马加什·亚诺什”品种杂交而成的。它的特点是产量高,在非灌溉土地上每公顷可产一百五十公担,每一串上结的葡萄的数目比一般多得多,果实色美、味香、瓤脆,在转运中不像一般葡萄那样易烂。
北京鸭和越南鸭的后代
越南宜安程门国营农场用北京鸭和本地鸭杂交,培育成一种优良新品种。
这种品种的鸭的特点是生长快、体格大、蛋重。经过三个月的饲养,体重一般可达三公斤,蛋重平均为一百到一百二十克,而本地鸭平均体重只有一点一到一点四公斤,蛋重平均只有七十克。
“基谈稻”
朝鲜农民咸基谈培育出了一种每町步(合十五市亩)可产八点一吨的新品种水稻。
新品种是咸基谈于一九六○年在大梨洞路旁发现的。经过两年来的试种培育,目前它已成为当地最佳的品种。新品种水稻已被定名为“基谈稻”。
这种水稻另一特点是分蘖力相当强。今年,当地在四点三町步的水田里插上了用这种稻种培育的秧苗,每隔一尺插一窝,每窝一株,成正方形。现在每窝已分蘖二百二十—二百三十株,最多达二百五十株。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罗马尼亚的石油城
本报记者 魏凌冰
从布加勒斯特乘汽车北行,约一小时,就到达罗马尼亚的石油城——普罗什蒂。在接近这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排成长列的储油罐,高耸空际的炼油设备等等。这是具有半世纪历史的普罗什蒂炼油厂。
普罗什蒂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城。现在,这里有能加工全国80%原油的六个炼油厂,有专门生产石油设备的工厂,有石油化学研究所、石油工业技术学校和石油博物馆。离城不远就是井架如林的博尔代什蒂油田。
据历史记载,罗马尼亚在罗马时代就发现和开始利用石油,人们称它为“不灭的火”。但从1857年才有正式产油纪录。这一年,罗马尼亚的一个工业家,在普罗什蒂城附近建立了第一个炼油厂。据说,就是这个工厂生产的煤油,使布加勒斯特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点煤油灯的城市。
解放前,美、英、法、德、意、荷等国资本家,闻到罗马尼亚的石油味,看到这里的煤油灯,就像一群饿狼一样,争先恐后地到这个国家来开发“上帝恩赐的油田”。普罗什蒂随即成了他们的角逐场所。
1914年,在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中,外国资本控制了原油产量的96%和原油加工能力的91%。外国资本家通过掠夺式的开采和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获得了巨额利润。帝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使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蒙受了惨重损失,普罗什蒂的炼油厂80%的生产能力受到了破坏。
1948年实行主要工业生产资料国有化以后,石油才变为人民的财产,工人阶级才成了石油城的主人。普罗什蒂的石油加工和石油设备制造工业,经过调整和恢复,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普罗什蒂的石油加工工业,目前正处于技术设备全面革新的时期。一些老厂和旧设备将逐渐为现代化企业和设备所代替。继续兴建中的布拉则炼油厂,将是欧洲的大炼油厂之一,它的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的,每年能加工三百万吨原油,这相当于罗马尼亚目前全国原油产量的四分之一。
我们访问普罗什蒂炼油厂时,和现年六十岁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乔治·贝鲁谈了话。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工人,现在领导着三套真空蒸馏设备的生产工作。他说,他们今年由于精心管理,每月使石油产品少流失十吨,今年保证使变压器用的润滑油比去年增产两倍多。
减少石油产品流失和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所有炼油厂的奋斗目标。普罗什蒂炼油厂提出了“从每吨原油中提炼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的倡议。今年头七个月,这个工厂使石油产品少流失了一千多吨,从每吨原油中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比1959年增加了三十二列伊(罗币)。这个炼油厂生产的汽油,在解放以前,辛烷值最高的只有60。而现在最低的是66,最高的达到了96。
在生产石油的小国家中,罗马尼亚是唯一能自造成套石油设备的国家。普罗什蒂的“五一”工厂,就是专门生产石油设备的企业。这个工厂的副厂长托莫泽伊对我们说:在解放前,这里主要是修理石油设备和制造其他产品;而现在已能制造技术复杂的成套石油设备,其中包括能钻四千五百米的钻探机、有活动井架的4Ld钻探机等。这里的产品有60%是供出口的。
“五一”工厂今年钻探设备的产量将达到一百二十套,将超过为1965年规定的生产指际。今年开始生产一千大气压的压裂机、一百二十马力的泥浆泵和六种牙轮钻头等新产品,并正在试制能钻六千米深的钻探机和电动钻机。这个工厂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迅速进步,是和工人们所进行的技术革新运动分不开的。到现在为止,在这个有七千多名职工的工厂中,已有四千多人提出过革新建议。里索夫斯基·约瑟夫是最著名的革新者,他在最近十多年中所提的革新建议,已为国家节约了五百多万列伊。
普罗什蒂的石油化学研究所是1955年建立的,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原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化,现有一百名研究员和四百多名辅助人员。这个研究所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例如研究出了制造润滑油的新的添加剂,使拖拉机用润滑油的使用时间延长了50%;研究出了生产碳黑的原料,国家将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大型碳黑厂;另外还制成了检查瓦斯用的药品。
在普罗什蒂,有专门培养石油工业技术人员和熟炼工人的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在1960—1961学年,有六百多名学生在这些学校毕了业。在生产岗位上的工人,也有提高技术水平和文化知识的良好条件,每个工厂都开办了各种技术讲习班、夜中学和工人大学,绝大多数的工人都参加了学习。
石油城的面貌在最近几年有很大变化。过去三年中,国家拨款为劳动人民修建了三千多套住宅,今年又将有一千多套住宅建成。解放前,这个当时拥有十万人口的城市,却没有一个剧院或其它文化设施;现在已经修建了国家剧院、木偶剧院和四个博物馆。这个城市的体育活动也很活跃,在石油工人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附图片)
普罗什蒂炼油厂


第3版()
专栏:

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代表辛加坡谈当前局势
号召军民加强团结准备粉碎美国阴谋
揭露美国指使沙湾拿吉集团分子拒绝联合政府接管政府机关
新华社川圹22日电 寮国战斗部队电台昨天晚上广播: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代表辛加坡将军20日就老挝当前局势回答寮国战斗部队电台记者问题时,要求美国及其仆从泰国、菲律宾和南越严正履行日内瓦协议,自老挝撤出它们的全部军事人员,包括乔装和隐藏在美国大使馆和美国经济、文化机构中的军事人员。
辛加坡还说,美国军队还必须从泰国撤退,因为它严重威胁老挝的和平中立。
辛加坡将军号召老挝全国人民团结在以梭发那·富马亲王为首相的临时民族团结政府和老挝爱国战线党周围,支持民族团结政府,并实现它的政治路线,坚决揭露和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辛加坡将军号召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全体指战员加强团结,同王国军队一起,提高警惕,密切军民关系,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军事,保卫人民生命财产,随时准备粉碎美帝国主义的各种阴谋。
辛加坡将军列举事实证明,美帝国主义不甘心放弃干涉和侵略老挝。他说,自从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以来,美国利用它在沙湾拿吉集团中的走狗,阻挠民族团结政府行使职权,破坏老挝问题日内瓦协议的履行,使老挝局势仍然不能稳定。辛加坡将军指出,在美国指使下,沙湾拿吉集团分子拒绝把政府机关移交给联合政府,利用旧机关公职人员把持权力;破坏联合停火委员会的工作;在沙湾拿吉集团控制地区迫害人民;散布分裂老挝爱国力量的谣言;千方百计恢复伪国会的职权;派遣军队侵占解放区并向爱国军队挑衅;派遣喷气式飞机侦察和骚扰解放区;并且设法隐蔽美国及其仆从军队,使他们得以逃避履行自老挝撤出的国际义务。
他指出,美帝国主义上述各种活动严重违反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造成履行日内瓦协议和实现老挝民族和睦、和平中立的巨大困难。
辛加坡将军警告说,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必须对它们的行动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担负完全责任。


第3版()
专栏:

美吴集团在金瓯省发动大规模疯狂“扫荡”
金瓯省人民武装狠狠反击敌人
越人民军代表团谴责美吴集团妄图把当地人民赶入“战略村”
新华社河内21日电 越南南方金瓯省人民在反对美吴集团的“扫荡”中,不断取得胜利。
据吴庭艳的《越南新闻社》和西方通讯社透露:美吴集团的军队目前正在金瓯省开展“平西扫荡战役”。美吴集团的这一行动遭到了当地人民武装自卫队的反击。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8月3日凌晨,金瓯省使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拔除了当地的一个碉堡,打死敌人三十七名,另有八名被迫投降。人民武装自卫队缴获了各种武器三十一件,其中包括一门六○口径迫击炮。8月2日深夜,人民武装自卫队为了配合当地人民摧毁“战略村”的斗争,包围了使县伪政权指挥的“民卫队”的一个据点,给敌人以严重的打击。
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还综合报道了金瓯省人民在4、5、6三个月份中取得的胜利。报道说,在上述期间内,金瓯省人民武装自卫队进行了多次反“扫荡”战,打死和打伤敌军一千四百五十二人,其中有两名美国人、一名伪县长、三名连长;缴获各种武器一百多件。敌人的四个重要据点被彻底消灭,另有十八个据点被迫撤出。
为了对付敌人的报复,七万多人民和人民武装自卫队一起,在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成千个障碍物,并挖了成万个陷井。报道说,这三个月里,这个省的吴庭艳伪军有二百五十七人携械投降。
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说,在上述期间里,金瓯省有一百五十多万人次参加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越南南方、要求停止建立“战略村”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据新华社河内21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联络代表团今天送交国际委员会一封紧急信,谴责美国—吴庭艳集团目前正在越南南部的金瓯省及其邻近地区发动所谓“西部绥靖运动”的新的大规模军事活动。
信件说,8月15日发动的这次“扫荡”是“按照美国的办法在一次大规模‘扫荡’行动中第一次试用‘联合部队’”。这次“扫荡”的目的是要把这一地区的所有村子夷为平地,把当地人民赶入名为“战略村”的集中营。
联络代表团指出,这次“扫荡”是由在南越的美国军事司令部指挥的,司令部首脑哈金斯同一些吴庭艳的高级军官在8月17日亲自视察了战场。
联络代表团要求国际委员会采取坚决措施,要求美国和吴庭艳当局停止这一行动,并制止他们对南越人民的屠杀和恐怖政策。


第3版()
专栏:

美吴集团又建成一战略飞机场
据新华社河内21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今天援引西贡的消息:美国—吴庭艳集团又在南越福成省建成了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飞机场。
据西贡出版的《越南时报》说,这条跑道“是东南亚最长的喷气式飞机跑道——它有三公里长,将近四十六米宽。”


第3版()
专栏:

为建“战略村”等镇压措施提供经费
美国又给吴庭艳集团一千万美元
据新华社22日讯 西贡消息:美国在1962年的“援助计划”之外,又给吴庭艳集团一千万美元的“援助”,以帮助其进一步镇压南越人民的爱国斗争。据西方通讯社自西贡报道说,美国和吴庭艳集团已就这项提供价值一千万美元“援助”的所谓“特别计划”达成协议。这笔钱将用于“包括建立战略村”等“广泛的计划”。
为了加强对吴庭艳的地方政权的控制,美国将直接把这笔钱供给吴庭艳的地方政权。消息说,这笔钱将“绕过西贡”,而由一个“特殊系统来管理”。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外长阿里谈对外政策
表示同意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
新华社卡拉奇21日电 据《黎明报》今天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长穆罕默德·阿里昨天在达卡对新闻记者们说,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是灵活的,而不是僵硬的。在估计世界形势之后,如有必要,可以加以修改。他还说,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正处在修改的过程中。”
据今天的《晨报》报道,阿里还说巴基斯坦在1954年时加入的那种军事条约今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说:“我们的着重点已经较少地放在这种条约上了。”据《晨报》今天报道,阿里20日在拉合尔表示巴基斯坦同意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


第3版()
专栏:

在美国撮合下
“日韩会谈”再度开场
据新华社22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池田政府和南朝鲜傀儡集团在美国的撮合下昨日在东京恢复了所谓“日韩会谈”的预备谈判,谋求双方“关系正常化”。据共同社报道,这次预备谈判是下一次高级政治会谈的前奏。据日本电台报道,这次预备会谈一开始,双方就进入了关于南朝鲜对日本的“财产请求权”(赔偿)问题的实质性讨论。据报道,日本方面已拟定了一个总额三亿五千万美元的包括赔偿、无偿贷款和长期低利贷款的方案。
参加会议的日本外务省亚洲局局长伊关佑二郎会后对记者说,双方都表现了“希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他说,日本方面希望在外务大臣大平正芳9月15日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以前能得出一个肯定解决问题的前景。他说,日本方面认为双方第二次政治会谈应至迟在10月下半月举行。据共同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政府希望在新池田内阁成立以后重新举行的“日韩会谈”获得成功。


第3版()
专栏:

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特务机构
新华社21日讯 曼谷消息:据泰国报纸18日报道,美国控制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织”,以加强它在东南亚地区的颠复活动。据报道,这个“特别工作组织”将直接在美国情报局的专家的监督之下工作。
据透露,由于成立“特别工作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已决定拨出五百万美元,来扩建它的曼谷总部。


第3版()
专栏:

西非日记(1)
  杜宣
编者按:今年2月底至4月中,中国作家代表团对西非的加纳、几内亚和马里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团长杜宣同志归国后整理了他在这次访问期间所写的日记。本报将陆续发表其中的一部分。
开罗——阿克拉途中
2月25日
现在正是正午十二点钟。离我们飞机起飞时间,还有一个钟头零十分。我们坐在开罗机场的候机室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真是蛮有意思的。开罗是欧洲、非洲、亚洲的航空中心,人多极了。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大家都是那末匆匆忙忙的。各种行业、各种年龄的人都有。但是最多的还是年老的西欧游客。西欧的冬天是阴沉而寒冷,很难见到太阳的。有钱又有闲的西欧绅士,为了追逐明丽的阳光,就在这时候像候鸟一样地纷纷飞到非洲。阿联是欢迎游客的。在每一个名胜所在,都盖了十分豪华的旅店。准备了各种丰盛可口的食物和饮料。一切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受过很好的业务训练,并且还能够说十分流利的英语。我们常常在开罗的大金字塔下面,看到这些年老的白种人,坐在那漂亮的咖啡店的大阳台上晒着太阳,整个上午或者整个下午一句话也不说,瞧着几千年来一直沉默深思的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也在洛克索的冬宫饭店宽敞的大走廊上,同样看到这些年老的白种人,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对着静静的不舍昼夜的尼罗河。这些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们似乎对什么也没有兴趣了,成天连话也不愿意说了,但是为什么都要出来旅行呢?也许是想在这点剩余的岁月里,找一个安静的好地方,细细地咀嚼着那消逝了的年华吧。
开罗的夏季来得挺早。一到3月,就热得要命。这些白色候鸟们为了逃避非洲的热浪,现在又相竞地要飞回他们的老窝去了。所以这一阵子,飞机场特别的拥挤。
飞机是准一时十分钟起飞。去西非的乘客很少,不对号入座,我拣了一个靠窗口的位子坐下。我来开罗的时候是深夜。除了一些璀灿如珠的灯火,什么也没看见。今天才有机会在万里晴空下对开罗作一次鸟瞰。
开罗是建筑在沙漠上的大城市。阿联是沙漠上的国家。无际荒沙中躺着一条翡翠色的带子,那就是非洲文化的母亲,古老的尼罗河和依靠它哺育的两岸的农作物。雄奇庞大的金字塔,从高空望下看好像是孩子们堆的瓦砾堆一样。同样的事物,由于视角不同,所得的结论竟会相差得那末的远……
我正在这样想的时候,飞机就已进入了撒哈拉大沙漠的上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沙漠,据说我国的大戈壁只及它四分之一。今天我们乘的喷气机,要在它的上空飞八小时。从地中海滨的开罗到大西洋滨赤道边缘的阿克拉,穿过北回归线、横断非洲大陆,这大一片,事实上都属于地下蕴藏十分丰富的撒哈拉大沙漠。
下午七时到达尼日利亚的柯罗。在沙漠上飞行了几个钟头忽然看到城市,感到很兴奋。我们到机场休息室喝了一瓶汽水。休息了四十五分钟后继续起航。
入夜。撒哈拉的上空,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感到寒光逼人万里铺霜一样的冷寂。我想像中的月球中的景色似乎就是这样的。我心想,哪怕看到一棵树,也会感到多么地有生气啊。忽然间,抬起头,看到一轮皓月,正在向我窥看。一看到她,我真高兴极了,真像见到了久别的故人一样。月亮似乎是了解我的心情,她就那末多情地寸刻不离地伴着我们作沙漠上的夜航。这时,我就如同挽着自己亲人的手臂在月下漫步一样。多么温馨的寂静啊!
夜,十一时多点。我们在尼日利亚的首都拉各斯着陆。这是非洲的第二个大都市,也可以说是黑非洲的第一个大都市。走出机舱门口,一股强烈的湿热,从地面涌了上来。好像是走进了蒸笼一样。这是第一次尝到西非的热浪。一看机场的人都穿着夏装,有的苦力打着赤膊。而我还穿着春服,毛衣。
本来今晚要赶到阿克拉的,由于飞机上发生了一桩偶然事故,我们只得在拉各斯的机场饭店度过在西非洲的第一个夜晚。准备明天早晨直飞阿克拉。(附图片)
从开罗市区远望金字塔             
  韩北屏 摄


第3版()
专栏:

图为罗马尼亚罗曼钢管厂工人生产的大批钢管。这个工厂的工人提前十天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并使轧钢机每小时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吨
 罗马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宇宙飞船上天
苏联《真理报》刊载了发射宇宙飞船的一位参加者的画。这幅面是献给“东方三号”和“东方四号”的顺利发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