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适应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市场需要
冶金工业提供钢材七百多种
鞍钢试制成功十种新钢种三十多种新钢材
新华社19日讯 据冶金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的重点钢铁企业,今年头七个月为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市场提供了七百多个品种、四十多万吨钢材。这些钢材主要有:用来维修、制造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的方钢、槽钢、钢板、钢管;制造自行车、缝纫机、搪瓷制品、钟表、罐头等轻工业产品的薄板、带钢、线材;制造小农具、小五金和日用小商品用的各种小规格钢材等。
冶金工业部门今年供应农业、轻工业和市场的钢材,突出的特点是,许多过去生产得很少的、稀缺品种的钢材有了显著增加。像轻工业和农业迫切需要的优质薄板,上半年的产量比去年全年的产量增加52%;薄壁钢管,比去年全年增加59%;高速工具钢材,比去年全年增加40%。其他如镀锌板、炭素工具钢材、合金工具钢材、不锈钢等,上半年的产量也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供应的这些钢材,有一部分是今年以来陆续试制出来的新品种。其中为农业部门需用的有四十多种,为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部门需用的有二十多种。例如,供农业机械部门做圆盘耙用的硬质钢板,做五轮五铧犁用的大犁铧钢,拖拉机上用的高锰铸钢链轨板,做手表发条、表壳、表背和齿轮用的钢材,做纺织工业用的针布钢丝和卫生部门用的注射针头的钢材,等等。这些新品种的钢材交付农业机械工业、轻工业部门试用后,不少产品使用效果良好。上钢十厂、上海带钢厂和上海冷轧带钢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半软冷轧带钢,既有一定强度和弹力,又能深冲和弯曲,表面光洁,大光明钟厂使用后,认为这是制造闹钟外壳的良好材料。新沪钢铁厂新轧制的一种凸形的异形钢材,供给远东缝纫机厂做缝纫机的压脚底板,使缝纫机厂加工这种底板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一倍,金属切削损耗减少了一半。
冶金部门供应农业和轻工业部门的钢材品种虽然已经有所增加,但是,有些钢材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还有少数品种的钢材产量不大或者暂时还不能供应。冶金工业部门正在继续努力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克服这些薄弱环节。
新华社鞍山19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职工,今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十种新钢种和三十多种新的钢材品种。这些新产品中,有铁路上用的低合金钢轨、做汽车大梁用的合金钢板、做圆盘耙的硬质钢板等,它们的强度高、具有耐磨、抗压等性能,对延长机械设备寿命、提高钢材自给率、节约钢材很有意义。
鞍山钢铁公司的职工,从炼钢到轧钢各厂,从技术研究部门到炉前,都为新产品的试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经过细致地研究配比,试炼成功了适合我国使用部门需要的钢种。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汽车大梁所需要的钢材,就是他们在原来试炼成功的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基础上,反复试炼成功的一种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新钢种。用这种钢轧制的钢材做汽车大梁,对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有很大好处。
在试制新产品的过程中,鞍钢职工特别注意研究发展合金钢材的品种和规格。同时,他们还生产出了大量的小型线材、小口径钢管、薄规格薄板和矽钢片等比较稀缺的钢材,供应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农业、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需要。
(附图片)
负责生产小农具和日用小五金等用材的鞍钢小型轧钢厂一车间工人正在轧制线材
新华社记者 肖野摄


第1版()
专栏:

北京供应农村大批建筑材料
近三个月,全市二十多个工厂已生产了五千多万块砖、五百多万片瓦、两万多吨石灰、两万多立方米花岗石和许多水泥预制构件,运往北京郊区和河北农村,供应农民修房、打井、筑渠。
新华社19日讯 北京市各建筑材料工厂,最近门前车来人往,不断有农民前来购买建筑材料,运往农村修建房屋、打井、筑渠。
从5月下旬到现在,已有五千多万块砖,五百多万片瓦,两万多吨石灰,两万多立方米花岗石和许多水泥预制构件,运到北京郊区和河北农村。
这些建筑材料是北京二十多个工厂生产的。各厂在生产中都积极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近三个月全市供应农村的砖,可以用来建筑两万七千多间普通农村住房;6、7两个月,各厂水泥瓦的月产量比4月份增加一倍多,农民喜爱的小型泥瓦,从7月份起也大量生产供应。各厂供应农村的瓦绝大部分都是一级品,抗折强度都在七十五公斤以上;北京市水泥砖瓦厂为适应农民在屋顶晾晒农作物的需要,将水泥瓦抗折强度由原来的六十五公斤提高到八十公斤以上。机制砖的耐压力比农村土法烧制的高一倍左右。周口店灰石厂为农村修建渠闸、涵洞等水利工程生产的花岗石,还具有耐酸、耐碱、经磨、抗阻力大和不怕水冲等优点。这些建筑材料的价格也比较便宜,砖的出厂价格只有目前一些农村砖价的三分之一。
为了便利农民购买建筑材料,各厂在农民直接来厂选购时,不管早晚,随到随卖;农忙时他们还派人到生产队,办理销售手续,代办运输,送货到村。
(附图片)
北京市郊密云县十里堡公社社员,在北京市的建筑工人帮助下,修建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的新住宅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1版()
专栏:

广西木棉收成较好
外调供应上海天津
据新华社南宁19日电 广西今年的木棉收成较好,自治区的商业部门已经开始收购。主要产区的南宁专区,到7月底止,收购的木棉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年。最近已有一批木棉外调供应上海、天津的工业部门需要。
木棉树是热带野生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喜欢生长在低湿的石灰岩上的山谷、山麓和河水冲积土层,每年2、3月开放鲜艳的大红花,4、5月结果,6、7月果实相继成熟。熟果摘下后晒干曝裂,即得棉絮。木棉纤维弹性强,水分不易浸入,是一种工业原料,也是制做枕褥和沙发的原料。木棉籽含有蜡质,可以制造蜡烛、蜡纸和防水剂。


第1版()
专栏:

美国唆使蒋匪帮进行无耻活动
阴谋在老挝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新华社19日讯 最近,台湾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唆使下,正在老挝积极配合美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蒋介石匪帮不顾中国同老挝早在去年4月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老挝临时团结政府正式确认了同中国政府互派大使的情况下,竟在6月28日“任命”它驻泰国的所谓“大使”杭立武兼任驻老挝的所谓“大使”。杭立武在7月1日曾潜往万象活动。在老挝副首相苏发努冯亲王宣布老挝同中国和其他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的当天,他又灰溜溜地跑回曼谷。
但是,在美国的唆使下,蒋介石匪帮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代办刘春向老挝政府递交了委任书两天以后(7月14日),又派这个所谓“大使”赶到了万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代办刘春在万象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次日(7月1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位“私人顾问”弗勒斯·泰勒也突然在万象出现;紧接着,蒋介石匪帮的那个所谓“大使”就在7月19日呈递了所谓“国书”。据美联社7月13日自华盛顿报道,蒋介石匪帮驻美国的所谓“大使”同美国政府官员商讨了同老挝“建交”问题。
在这以后,蒋介石匪帮的所谓“大使”更在万象不知羞耻地公然利用各种场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8月3日,当老挝首相梭发那·富马自国外访问归来时,中国代办刘春到机场欢迎,这个所谓“大使”竟也混入欢迎首相的外交使节的行列。
据蒋介石匪帮的“中央社”报道,8月2日,这个“大使”在曼谷登机去万象以前,曾经发表一个书面声明,表示“可能从老挝作外交撤退,以强烈表现其反对‘两个中国’谬论的坚决立场。”这个“中央社”随后发觉上面这句话违背美国主子的意志,就赶忙发了一条“更正”,勾消了“可能作外交撤退”的辞句。这表明,蒋介石匪帮要它的所谓“大使”赖在老挝,积极配合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第1版()
专栏:社论

绝不容许美蒋制造“两个中国”破坏中老关系
自从美帝国主义支持和鼓励蒋介石残余匪帮窜犯中国大陆的阴谋被揭露以后,美帝国主义加紧了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蒋介石匪帮在美国的压力下,为了维持其寄人篱下的苟延残喘局面,最近已越来越无耻地由反对“两个中国”一变而为积极配合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帝国主义和蒋匪帮互相勾结,正企图把刚刚成立了临时民族团结政府的老挝,作为他们制造“两个中国”局面的试验场所。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早就同富马合法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1961年4月,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访问我国,中老两国政府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大使级外交使团。我国政府已经派出驻在老挝王国的经济文化代表团,中老两国并且分别在丰沙里和昆明互设了总领事馆。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后,中老两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和外交大臣又在1962年6月23日和25日互换文件,表示一致同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我国驻老挝王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刘春在7月12日向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代理外交大臣递交了委任书。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国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在这个会议上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承担尊重老挝独立和中立的义务的,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言而喻,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代表,才是在老挝王国的唯一合法的中国代表。
但是,美帝国主义却利用老挝的亲美势力,在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以后,公然企图在老挝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美帝国主义和老挝的亲美势力,把蒋介石集团的所谓“大使”引进万象,并且帮助他偷偷地在7月19日到琅勃拉邦呈递了所谓“国书”。8月3日,这个所谓“大使”又厚颜无耻地公然出现在万象机场,迎接老挝政府的富马首相。美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使一个没有为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所承认的蒋匪帮“大使”在万象公然活动,不仅是为了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破坏中老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而且还想把一个既成事实强加于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侵犯老挝的主权,干涉老挝内政。
值得注意的是,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所扮演的可耻角色。蒋匪帮口口声声反对“两个中国”,其实,为了卖身投靠,它正在屈从于美国这个阴谋。蒋匪帮“大使”去万象的前夕,在曼谷曾经说,蒋匪帮“可能从老挝作外交撤退,以强烈表现其反对‘两个中国’谬论的坚决立场。”但是,这个谈话发出的当天,台湾蒋匪帮“中央社”赶紧出来更正,勾消了“可能作外交撤退”的辞句,从而,进一步暴露了蒋匪帮不仅接受了它的主子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并且积极地为实现这个阴谋而出力。
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狼狈为奸,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还表现在最近蒋匪帮力图混入即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非法活动上。尽人皆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印度尼西亚早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尼西亚政府一贯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蒋介石匪帮在美国指使下,竟不顾印度尼西亚人民和舆论的激烈反对,准备派遣它的所谓体育组织,前往雅加达参加这一次国际体育比赛,企图在印度尼西亚的国土上挂起蒋匪帮的“国旗”,演奏蒋匪帮的“国歌”,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我们早就明确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是早已被中国人民唾弃并赶出中国大陆的一小撮残余匪帮,根本无权代表中国,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严正立场,一向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得到一切愿意同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国家的政府的同情和尊重。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在今年6月13日复电我国周恩来总理时表示:“我确信,明天的老挝将继续加强我们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如此令人高兴的友好关系。”现在,美帝国主义妄想通过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来破坏中老两国的友好关系,不能不引起一切珍视中老两国友好关系的人们的坚决反对。我们希望,老挝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两个中国”的局面在老挝继续出现,以利中老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1版()
专栏:

教得好,学得好
本报评论员
李志成四访吴春安的故事,发人深思。
六年四访,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苏庄的棉花单位产量,从1956年到1961年,整整提高了一倍。今年吴春安去到苏庄,又给了很大的帮助。
吴春安是个“诲人不厌”的好老师。他不只是详详细细地解答李志成提出的问题,还带他到地里观察棉花生长的情况;不只是介绍自己的成套的作法,还手把手地教给他操作的技巧;不只是教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还要教给“所以然”的基本知识;不只是讲清棉花增产的一般的道理,还尽可能针对李志成谈的苏庄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不只教给他有关的技术措施,还要教给他相应的组织措施。只要李志成还有一点疑问,就启发他无保留地提出来。只要李志成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无保留地教给他。
李志成是个“学而不倦”的好学生。他急于提高植棉技术,却避免了“贪多嚼不烂”,每次找吴春安,都有一个特定的主要的学习项目,把有关这个项目的事情都学到,都想通。他善于抓住苏庄在植棉技术上的弱点去求教,从克服当地当时最主要的弱点中找到增产的关键。他不是学了一套之后回来就生搬硬套,而是先同本地的老农和别的干部一起反复商议,看天时、看地块、看苗情采取不同措施灵活地运用吴春安的经验。
教得好,学得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两个人都是“棉花迷”。他们见面就是为了谈棉花,一见面就谈棉花,一谈就是大半天,一谈就是大半夜。他们是手脑并用的新农民,是对创造性的劳动和集体的事业有深厚的感情的新农民。他们热心而又精心地研究棉花增产的奥秘,不是为了个人能多产棉花,而是为了集体的棉花丰收,为了更好地完成共产党员、公社社员对社会主义建设应尽的义务。在旧社会里,受尽欺压剥削,他们即使想要“迷”在棉花上又怎么可能?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都不可能在种植棉花、研究棉花上取得他们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有了这些条件之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们在集体支持下的个人的自觉努力了。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吴春安把全身心都放在自己的集体的棉田里,对培育棉花产生了莫大的乐趣。他又扩而大之,以助人为乐,把身心放到了任何社会主义农村的棉田里,对帮助别人增产棉花也产生了莫大的乐趣。
十年前,吴春安曾经肩负着集体的希望几次带着干粮远道往访曲耀离,学习棉花丰产经验;后来,当西梁村创造的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超过曲耀离之后,他也仍然常常向曲耀离求教,仍然精益求精地钻研如何进一步提高技术。他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远道而来向他访求丰产经验的人们的心情,热心地耐心地给了许多像李志成这样的来访者以尽可能的帮助。许多这样的来访者,又把吴春安的“学而不倦,诲人不厌”的精神传播开去。
像吴春安这样的劳动模范的增产技术经验,和他们保证这些技术在集体的棉田里实现的经营管理经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笔重要的财富。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更多更多的像他们这样沉醉在自己的业务里、为集体的事业“入迷”的人。保证有效地增产和抗灾,既要靠正确的政策,也要靠正确的技术,靠正确地改进技术、传播技术的方法,靠许许多多专心地热心地改进技术、传播技术的人。从西梁,从苏庄,从其他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条件下正确地改进技术对于发展生产和巩固集体经济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珍视像吴春安这样的劳动模范和集体经济领导者创造的先进经验,踏踏实实地经过试验一步一步地改进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的一件重要事情。热望有更多的人为这样的事情“入迷”。


第1版()
专栏:

四访名师
本报记者 冯东书
著名植棉模范吴春安收了一个好徒弟——山西沁水县端化公社苏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李志成。这里谈的是李志成这几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吴春安求教植棉技术的故事。
初拜老师
苏庄,从天时地利来说,是个种棉花的好地方。可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掌握植棉的要领,每年都种不好。1955年,这里的棉花只捉住六成苗,李志成站在棉花地里看着实在心痛。他去找老农们商量,商量不出个道理来。这时候他想起了植棉模范吴春安,很想到他那里去拜访一次,可是苏庄离吴春安所在的翼城县西梁大队很远,自己没有出过远门,又不认得对方,这个念头也就放下了。
第二年,苏庄的棉花比上年好一些,可是也只捉住了七成苗。李志成又想起了吴春安,可是苗都出土了,再去也来不及,就又搁下了。
转眼又是春天。怎么办?他同老农张孝贤谈了自己的想法,老汉支持他。于是去拜访吴春安的决心下定了。
从苏庄到翼城西梁有二百多里路;先要走一百多里山路,然后才能搭上汽车。妻子原来劝他不要去,后来两人说通了,给他做好了三斤面的干粮,帮他打好行李,在一个黎明送走了他。
人生地不熟,人家会不会接待?见到吴春安,他的这个顾虑才算打消了。吴春安热情地接待他,详详细细地解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又把他带到地里去看棉花。两个人又研究了苏庄和西梁棉田的特点:苏庄土圪垃多,柴草多,不像西梁地整的干净。根据这些情况,吴春安提出了两点意见,供他考虑:第一,苏庄很可能是因为春旱,又不注意秋耕和秋耙,整地保墒不好,所以苗不全;第二,苏庄采用穴播和撒播的播种方法,很可能播得深浅不匀,结果太浅的旱得出不来苗,太深的苗又破不了土。吴春安又向李志成详细地介绍了西梁大队在整地和播种方面的一整套作法,第二天又把着手教李志成使用棉花播种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吴春安特别注意向李志成说清各种道理,同时尽量让李志成提出疑问,启发他把问题想通。
这一年,苏庄因为推广了西梁的经验,整好了地,使用了棉花播种耧,棉花捉住了九成苗。
二次求教
1958年,因为从上半年的秋天就开始作了种棉的准备工作,苏庄的棉花苗儿出得比上一年更好。就是有一个问题:蚜虫特别严重,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苗都卷了叶子,动员大批劳力用扫帚苗洒药,效率低,效果也不好。李志成感到问题严重,决定再次请教吴春安。
这次他去到西梁,没有先找吴春安,而是先到地里转了一圈。西梁大队的棉田里没有发现棉蚜,这使他纳闷。从地里回来,正赶上吴春安吃午饭,两个人边吃边谈。根据李志成提供的情况,吴春安认为苏庄治虫的方法太落后,治虫的方针也有问题,因为等到棉蚜大量发生再去治就来不及了,应该以预防为主……。接着,又把李志成带到棉花地里,具体讲解了棉蚜的生活规律和习性,介绍了西梁大队对付棉蚜的方法。这时李志成的心早已飞回苏庄。谈了一下午,就想往回走。吴春安不让他走,第二天一同到地里去教他使用各种治虫器械。他喷得太轻,吴春安说那样杀不死虫;喷得太重,又说会伤苗;他使用喷雾器的拿法不对头,吴春安就把着手教他。然后,又说明配药的比例和方法,介绍了西梁大队治虫的责任制度,问题都说清楚了,这才让他回去。
李志成回到苏庄立即买了喷雾器、喷粉器,组织了专业队伍治虫。只十天,苏庄的棉花苗儿就换了一个样子。结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不仅没有减产,还取得了个丰收,单位面积产量跃居全县第一位。
寻根究底
1958年,苏庄的棉花获得了丰收,可是总结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是落蕾、落铃现象严重。有十亩好地,追的化肥最多,浇水也最勤,大家对它希望最大,结果倒不如一般地的产量。什么原因呢?还得向吴春安请教。
1959年6月,李志成赶到西梁,人们都已经吃罢晚饭在乘凉,两个“棉花迷”一见面就谈起了棉花。李志成把苏庄去年碰到的问题提了出来,一谈谈了个大半夜。
第二天,吴春安领着他到地里转,先从西南上的坡地看起。这片坡地,地瘦,棉花苗儿发黄,吴春安说像这种地、这种苗应该多上点氮肥催催苗;转到河滩地,苗儿很壮,吴春安说,这块地上够底肥以后,就应该少追氮肥;转到一片沙地里,吴春安说,这种地就应该注意水肥并施,光上水催不起苗来,光上肥会把苗烧死。然后两人又来到一块看起来不十分上眼的棉田边,吴春安说,棉苗长得好不好,不能光看苗儿高低,还要看它株型紧凑不紧凑。就在这时候,他告诉李志成:苏庄大队过去在水肥的使用上,可能是只注意了促进棉苗生长的一面,忽视了通过它来控制棉苗生长的一面,结果看起来长得很旺,实际上分散了营养,影响了通风透光,最后座住的桃儿不多。吴春安这几句话把李志成的心抓住了,深深感到苏庄棉田产量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怎么控制生长呢?吴春安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源源本本地告诉了李志成。
这一次,李志成又在那里学习了两天。回来以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专门召开了一次有老农和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了好几次讨论,然后才根据吴春安的意见分别按地块、按苗情,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和上两次一样,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落蕾、落铃现象减少了,又一次获得了丰收。
四次见面和回访
苏庄棉花的产量在1961年出现了新的飞跃。这一年苏庄棉花的总播种面积超过了前两年,每亩单产达到了皮棉一百零六斤;而在李志成向吴春安“取经”之前,苏庄每亩平均单产没有超过五十三斤皮棉。1961年的产量刚好超过了以往最高产量的一倍。苏庄大队拿着这个成绩出席了今年3月在太原召开的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李志成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就在这次大会上,李志成第四次会见了吴春安。
李志成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抽了个晚上和吴春安作了一次深谈,汇报了苏庄大队学习西梁大队的经验的效果和自己的一些心得,同时邀请吴春安到苏庄去做客。
吴春安接受了邀请,决定棉花长起来以后,定去访问苏庄。
今年6月上旬,李志成接到公社的一个通知,说县里不久要邀请吴春安到沁水县来指导棉田管理,这可把李志成高兴坏了。从那以后,他就天天盼着吴春安到苏庄来。6月9日,吴春安终于来了。吴春安到了苏庄,不进村、不喝水、不休息,就下了地,先看的是河滩里的一片水地棉花。他看了看地形,了解了水源,仔细观察了棉苗的生长情况,又抓了把土在手里碾了碾,看了看,就问李志成这片地上年的产量是多少,李志成回答说一百三十斤皮棉。李志成问:“你看这个地种好了最多能产多少斤呀?”吴春安笑了笑说:“两百斤皮棉怎样?”李志成一听怔住了,这不就是说明这片棉花在种植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么?吴春安看他楞住了,就指着棉苗说:“你这些棉花,苗儿长得不错,问题是地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接着他向李志成指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株距太大,棉苗还嫌稍稀一点;第二、株距虽然较大,但是因为实行的是宽窄垅、窄垅太窄,反而使整个棉田通风透光不好,因此蕾铃脱落仍然不少;第三、苗儿留得大小不匀,大的胁得小的长不起来;第四、留苗过于机械,边边上和高的地方通风透光条件好没有多留,有些缺苗的地方可以留一些双株;第五、锄的遍数少;第六、虫治得还不狠。根据吴春安的这些意见,目前苏庄大队对棉田的后期管理采取了分别对待的办法。例如对结桃二十个以上的棉花,进行治虫、中耕和根外喷磷以保桃;对生长一般的则加强整枝和追施磷肥,促使多结桃结大桃;对生长较差的则全面加强管理。同时,实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现在,这个大队的棉田,普遍中耕七次,治虫五次,追肥两次,棉花长势很好。
吴春安这次回访时间虽短,但是给了李志成很大启发,使他有了新的奋斗方向。他决定从现在起,把问题很好地收集一下,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再去访问吴春安,以便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把苏庄的棉花种植水平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