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良师得好徒
曲耀离带徒弟种棉花的故事
健民 承禄
全国植棉劳动模范曲耀离,带了一个好徒弟。师傅诲人不倦,徒弟学而不厌的佳话,在山西运城县龙居公社南庙生产大队被人们传诵着。
拜师收徒
几年来,曲耀离有这样一个心愿,想把几十年的植棉经验传给年青的一代。
去年夏天,村里回来了一批高小、初中毕业生,曲耀离就想在这些青年中挑个好秧苗。一天,天色已经漆黑了,只见地里还有个人影,曲耀离走近一看,是个学生打扮的年青人。又一天,天刚亮,他查看棉田时又碰着那个小伙子带着满身露水挎着喷雾器正在给棉花打药。曲耀离心里想:“这孩子,不知是谁家的,真是个好苗苗。”
曲耀离看中的人名叫许官海,出身贫农家庭。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他便把全国劳动模范曲耀离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一天,曲耀离和大队干部在办公室研究工作,官海也进来了。官海说出了自己求师的心愿,大队干部都很赞成,曲耀离便收下一个十九岁的徒弟。这是去年8月的事。
田间是课堂
曲耀离带着许官海干活,做什么,就教什么。曲耀离对官海说:“学种庄稼跟你坐在课堂里听讲不一样,全凭实际干。做啥学啥,田间当课堂,土地是书本,棉花作教材。现在你要分两步走:头一步,学种棉花基本知识和田间实际操作,知道怎么种、怎么锄,怎样浇水、追肥、治虫;第二步就得靠自己找问题,多想、多看、多问。
一天许官海和曲耀离去浇棉花,官海负责开沟回畦。他想:这种活比较简单,拿上锨就铲沟引水。可是,干了一阵,水都溢出来了;有的地方水还流不过去。他弄得满身泥水,水还是不听话。曲耀离看见了,忙说:“官海:你不要干这瞎事!”说着就接过铁锨来,在地里打了个短埝,做了个小畦子,水顺着垅沟慢慢地流到每一株棉苗的根下,浇得很均匀。接着就对官海说:“别看这个活简单,闹不好就浇不好棉花。要想种好棉花,万丈高楼从地起。”
就这样,曲耀离口传口,手把手地教许官海,每逢干活时,曲耀离前面干,许官海后面瞧;曲耀离讲,许官海听。从去年8月到现在,官海已经学会不少有关种植棉花的耕作技术。
处处留心皆学问
曲耀离作务棉花是从种到收,两眼看着棉花生、双手扶着棉花长。这个徒弟好像也“传染”了这股子钻劲,成了“小棉花迷”了。
就拿去年秋天的几件小事来说吧:有一次,官海在浇棉花,发现有几棵棉苗长得低,有些发黄,脑子里就出现了几个问号。可巧,这时曲耀离检查棉田回来,官海就向师傅请教。曲耀离站在地头看了一看说:“你看!那几株长得低的棉苗叶子发黄,摸着光滑,是缺少肥料;叶子往下搭拉,不舒展,颜色发黑,是缺水。”官海走到跟前一检查,果然不错。接着又问道:“您站得那么远怎么就知道了呢?”曲耀离说:“只要你费心机,要想掌握它也不难。”为了取得经验,官海就找了些布条,结到缺水、缺肥的棉苗上,并且分别给它们浇了水,追了肥。过了几天,这些“吃偏饭”“喝偏水”的棉花果然生长正常了。
一次,他在治虫的时候,看着高大的棉株想道:棉花已长得这么高,怎么还不打顶呢?干完活,放下喷粉器,就来到了曲耀离家里,向师傅提出了这个问题。曲耀离说:“打顶这个问题很复杂,要看土质,还要看肥力,如果打早了抓不住梢花,结桃少,容易聚下子芽,桃子小,产量不高。不过这说的是水地。旱地还是要早打顶,多结伏前桃,打晚了反而结桃少。这些都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几个月来,官海有了空就到曲耀离家里,有时帮助师傅干点活,顺便提出自己的疑问,请师傅解答。曲耀离满意地说:“官海这娃腿勤嘴勤,进步很快。”
学然后知不足
去年8月,正是三伏天,火辣辣的太阳晒着棉田。曲耀离吩咐官海七天要浇一次水。但因机器坏了,过了十八天还没浇完头一遍。官海看到棉株开始有些萎缩,就放了大水。正在浇水时,曲耀离看见急忙制止他道:“水得放小点,可不能饱浇。”官海听了很是诧[chà]异。他说:“土地干旱,棉花需水多,水分蒸发大,应饱浇一场水。”曲耀离说:“你看到的这些现象是对的,可是还得从棉花的需水规律、生理特点上想。因为旱了十几天没浇水,棉花的吸收器官已经萎缩,这时候你要猛浇水,就要破坏棉花器官,不但要落铃,还会狂长。”曲耀离还打了个比喻说:“人饿极了,吃得过饱就会撑坏胃口,小孩睡熟了,要慢慢唤醒,猛叫一声就会受惊……。”官海想:多亏师傅发现得早,不然就会造成损失。
棉花生了严重的“造桥虫”,半寸长的虫子像蚕一样,把棉叶咬得满是疮口。大队决定突击治虫,官海也参加了。他和几个伙伴,天不明就起来打药,吃过午饭,午觉也不睡,连续打了好几天药,虫子竟没打下去。曲耀离看见他们便说:“打药好几天了,怎么还消灭不了虫。”官海听了委屈地说:“几天不歇晌,一直在打,不知怎么就是不行。”曲耀离想了想说:“毛病就出在你们中午打药上了。别看你们晌也不歇,这是费力不讨好,这种虫子一到晌午跑到叶子底下去了,喷多少药粉,也不顶用。”以后,他们改变了时间,几天就把虫子扑灭了。
学习踏实的作风
曲耀离对官海这个徒弟是满意的,经常夸奖说:“官海是个好苗苗。”他在这年轻人身上确实也花费了不少精力。
今年官海被选为大队管委会委员,当上了作业组长。有一个时期工作放松了一些,曲耀离看了出来,及时给他指出说:“群众选你当干部,你就应该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搞工作。”官海听了引起了警惕。他想:不光要向师傅学技术,还要学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现在,他在工作上很负责任,劳动工分也是青年中最多的一个。社员们都夸奖他干活认真,办事公道。有一次,社员在棉田破“板结”(打硬土层),官海检查质量时,发现有两垅质量不好。有人说是冯漂亮打的,官海就给冯漂亮扣了一个工分。当时,冯漂亮没有言语,回家后,她就找到曲耀离说:“官海平时待人也不错,今天不问清楚就扣我的工分。”曲耀离说:“官海刚当干部免不了出个差错,你先回去,弄清楚了,再给你补上。”当天晚上官海去开会,曲耀离对他说:“你给冯漂亮扣的分对不对?”官海说:“有人说是她干活质量不好。”曲耀离说:“你验收质量是对的,但是处理事情不能光听人说,应该先作调查,把事情了解清楚再处理。”官海回去调查以后,果然是扣错了,就给冯漂亮补上了工分。这件事给了官海很深刻的教育,他说:我师傅像我亲生的父母一样关心我,爱护我。我决不辜负他老人家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农艺,做好工作,为发展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让边角料得到充分利用
重庆利用边角料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李和庭
最近,我们在重庆手工业部门作调查中,发现目前利用边角零料中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物资供应部门和手工业生产单位,都希望充分利用边角零料进行生产;可是另一方面,却有不少边角零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连有些已经调给手工业部门的材料,很多单位都没有去提货,或拖延很久才提用一小部分。以重庆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市中区的手工行业为例,这个区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手工业产品,可以利用金属边角零料生产。但是今年一季度,这个区手工业单位消耗的金属边角料,只占整个金属材料消耗量的五分之一。
这个矛盾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曾对此进行调查,主要是工作中存在着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分配的边角零料不合用。边角零料有许多品种规格,并不是一切边角零料都适合每一种手工业产品生产需要的。拿做菜刀来说,能够利用的主要是低碳钢板边和扁钢料头,而且要求厚度五至十毫米,宽度一百毫米以上。含碳高了就很难加刀刃钢(苏钢),材料厚了就会多耗费工时,成本就会超过计划,使企业亏本。据有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计算,钢板边厚度超过需要二毫米,菜刀生产就要比正常多耗费20%左右的工时。因此,有些手工业生产单位从经济上考虑,不愿用不合规格的零料。
第二,有些供货单位协作精神差,不按计划调拨的品种规格交货。他们甚至把不同品种的边角零料混放在一起,不让挑选。这种做法,阻碍手工业单位调进合用的边角零料。
第三,有些单位对边角零料的保管不够重视,金属边角零料锈损,碎旧布料和木料霉烂、虫蛀,使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利用。如重庆有一个造纸厂,有大批破旧布料不用,长久未注意保管,调出时大部分已霉变,难以利用。
第四,有的供货单位不愿意执行调拨价格,总希望作价高一些,有些手工业单位往往只好放弃调进。
第五,手工业单位一般生产规模都比较小,用料不多,边角零料的提货也就比较分散零星。而有的供货单位要求统一提货,这是大多数手工业生产单位办不到的,结果就使有些调拨计划没有执行。
支持手工业单位充分利用边角零料进行生产,是目前增产日用品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根据上面的一些问题,我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一、边角零料的调拨一定要“对路”,尽可能切合手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可以根据资源和需要情况,统一组织供需双方挂钩,并且尽可能签订合同,固定供应关系,供货单位要保证及时调出,使用单位也做到按期提货。供应关系固定,使用单位也比较容易熟悉材料性能,便于生产。
二、供货单位要发挥协作精神,让需用单位挑选使用。不能不管对方需用与否,采取凭堆扫地出门的办法,这样会影响手工业生产单位充分利用边角零料的积极性。至于对方挑选以后剩下的材料,可再报请上级调拨处理。从需用单位来说,应该能用就用,不要过分挑拣。
三、严格执行调拨价格,按质论价。目前金属边角料和废旧胶料,大都有统一的调拨价,问题在于是否认真执行。其余材料也可参照有关废品牌价或协商计价。
四、供货单位要尽可能把不同品种规格的边角零料分开堆放,妥加保管,这样既便于需用单位选用,也便于合理计价。
五、按地区或隶属系统组织起来统一提运,及时把边角零料投入生产。这样做既可节约人力,又能降低提运费用,避免分散提货,给供货单位增加不便。
六、有些不合使用的边角料,可由有关部门统一协助组织加工改制。
(原载《四川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读报有感

支援农业要讲求实效
《人民日报》5月12日第二版发表了《农民对支援农业有些什么意见》的文章。其中谈到:河北省藁城县北楼人民公社有各部门支援给他们的汽油机、煤气机、电动机、锅驼机等排灌机械共六十一台;加上在近几年修建起来的水利工程,为战胜水旱灾害,争取农业好收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不足之处是:“现在只有四台电动机开动着,其余五十七台都没有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个公社有“75%的土地都能引滹沱河水自流灌溉”,“既方便,又便宜,浇一亩地花四五角钱。用电力灌溉要花两元多,煤气机浇地就花得更多了。”因此,“如果不遇天旱河水断流,或个别地块过高浇不上水,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机器抽水浇地的。”因此,公社负责人认为:“这些机械在这里发挥作用很小。”
其实,岂止是“作用很小”。我感到其中还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积压了大批机械,也就使这个公社积压了大批生产资金,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大批机械闲置不用,公社还得派保养人员和安置保管场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积压资金,浪费人力物力,这样所花的生产费用就多,资金周转期就长,生产成本就高,经济效果就低。
支援农业是很重要的。但是要认真研究农业生产的现状,研究各个地区的当前需要,因时因地地做好工作,使支援农业的各项措施和物资都能收到实际效果。
忻劲草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用毒性农药要注意安全
“1605”和“1059”剧烈毒性农药,是杀虫最有效的药剂。新干县从1953年使用这种药剂以来,对保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深受社员的欢迎。但是,由于这种药剂有剧烈的毒性,在使用时如不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便会造成人畜伤亡事故。
怎样防止中毒事故呢?根据这里经济作物地区历年来使用这种农药的经验,主要是作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审批手续。根据虫情,由大队或生产队申请,公社审批同意,才能使用。
二、控制使用范围。在接近水源的地方,要严禁使用。
三、组织喷药队(或组),事先传授好喷药技术。配药时要严格按照调药比例配制。有条件的地区可请农业技术干部或农村医院医师指导。在喷药以前要检查药械有无漏水现象,喷药人员要穿长衣长裤,打药时,要顺风打,隔行打,退行打,早晚打,换班打;喷药时坚决不准吸烟和吃东西;喷药前后在喷药地区,要挂危险牌,禁止来往人进入喷药地区,以免中毒。
四、做好农药调运和保管工作。农药调运和保管,要指定忠实可靠、办事认真的社员负责;要专仓保管,要与其他食物仓库隔离开。
江西新干县农林水利局 姚逊谦


第2版()
专栏:

中南橡胶厂财务部门认真分析成本发现问题
帮助车间改进生产消除亏损
据《重庆日报》报道 重庆中南橡胶厂财务部门,积极帮助生产单位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扭转亏损现象。
今年1月份,这个厂的财务部门在对各种产品进行成本分析中,发现乳胶管产品成本较高。按当时商业部门规定的收购价格,每公斤乳胶管是三十二点五元,而厂里生产的乳胶管,每公斤的成本却达到三十六元,要赔本三元五角。他们找到了乳胶管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原料消耗多,产品收获量低。每百公斤乳胶浆液,只能炼制出二十七公斤的乳胶管产品,炼制收获量的比率只有27%,比国内其他厂的一般收获量低8%左右。第二、所用的一些辅助原料都是高级的化学试剂,价格比一般的工业用料贵好多倍。
于是,财务科的干部就来到乳胶管小组,同职工们商量研究降低原料消耗,并将高级化学试剂用料改为一般工业用料。作试剂用的高级辅助原料,是实验室少量做实验时用的,大量生产一般都不采用。但是,有部分人认为乳胶管是一种精细的医疗用的高级橡胶制品,质量要求高,操作技术要求严格,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原料应当用多一些,用好一点,也有部分人同意改用一般工业用的辅助原料,但也担心产品质量会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务科的同志打听到本市利华橡胶厂炼制乳胶管采用一般的辅助原料,产品的收获量较高。于是就向车间和厂领导建议,组织大家到利华橡胶厂参观“取经”。这个厂的工人们在生产乳胶管时,那种讲究经济效果,积极设法节省原料费用,力求降低产品成本的精神给大家的启发很大,他们利用一般的辅助原料,经过精细的加工,使用效果很好。
中南橡胶厂吸取了利华橡胶厂的先进经验,经过试验,改变了配方,把用高级辅助原料改为用经过精细加工的一般辅助原料;制订了原料消耗定额,重新修订了工艺操作规程;并且建立了原始记录制度,实行班班核算,天天公布生产效果。工人们为了节约用料,降低原料消耗,认真贯彻操作规程。这样,使乳胶管小组的原料消耗很快降低,燃料消耗也比过去减少,产品收获量显著提高,炼制一公斤乳胶管的生产成本,由过去的三十六元降低到二十七元。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产品质量也完全合格。


第2版()
专栏:

关心集体利益 带头克服困难 努力发展生产
宁贵谅三兄弟返乡务农受到赞扬
据新华社福州8日电 1960年回乡的福建省南平市工人宁贵谅、宁贵汉、宁贵略三兄弟,处处关心集体利益,带头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生产,受到了社员们的赞扬。
宁贵谅三兄弟原是南平市坑底公社东山大队的社员,1955年离家参加鹰厦、南福两条铁路的建设。铁路修成通车后,三兄弟被分配在南平市工作,老大宁贵谅在南平中心火车站当装卸工人,老二宁贵汉在南平市饮食公司当工人,老三宁贵略在南平市钢铁厂当工人。1960年11月,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
回乡后,第二天晚上,三兄弟就要求大队领导上安排他们到生产队去劳动。大队领导上打算把他们派到粮食增产、收入比较多的三队、四队去。但他们听说一队和二队连续两年受灾减产,生产上的困难比较多,便坚决要求到一队和二队去。
宁贵谅三兄弟在参加劳动中,处处关心集体事业和不怕困难。宁贵汉、宁贵略听说离村十多里的远田,因为这几年没人去耕作而抛荒了,便自告奋勇要求生产队长派他俩去那里开荒增产粮食。不久,宁贵略带领四个社员,冒着严寒,到离村十五里的两片荒田上,砍树割茅,搭起棚子,风雨无阻地大开荒田。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劳动,终于把两片四十六亩芦苇丛生、荆棘密布的层层迭迭的荒田,开垦成整整齐齐的良田。去年这些田就收获了一万二千多斤稻谷。
去年春天,宁贵谅听大队干部说:“上坑场一片五十多亩好田,因为山洪暴发,冲垮了渠头水坝和水渠上十几段护岸,已经受旱两年,没有收成。队里想要修复水坝和护岸,可是请不到打石工人。”宁贵谅想到他们三兄弟都在参加鹰厦、南福两条铁路建设时,学过打石、开山、砌石等技术,便要求大队把上坑场修水利的任务包给他们。宁贵谅三兄弟和十多个社员,经过一个月的劳动,筑起了石砌水坝,修复了原来的渠道,受旱的土地得到了灌溉。去年秋收时,这片稻田收了二万多斤谷子。
宁贵谅三兄弟回乡为集体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个人的生活也过得不错。三兄弟去年一年共得到一万零二百个工分,除一家九口口粮之外,去年还从队里分到现款几百元。家庭副业也搞得好,家里养了一头母猪和二头菜猪,母猪快下小猪,大的菜猪有一百多斤,小的也有四五十斤,家里还养鸡鸭兔等二十多只。
最近,这三兄弟已被社员们选举为大队和生产队干部。


第2版()
专栏:

拉萨第二次青少年运动会闭幕
新华社拉萨8日电 拉萨市在最近举行了第二次青少年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是西藏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拉萨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从5月4日开始,利用每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的时间进行,已在6月3日闭幕。
运动会上共有机关、部队、企业、学校等二十四个代表队的一千四百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足球和乒乓球等七个项目的比赛。拉萨中学、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运输局汽车三队、西藏公路局和拉萨市第三小学分别获得了青年组和少年组的各项冠军。
近年来,拉萨市机关、学校的体育活动都比较活跃。在拉萨市的体育场上,星期日常常举行各种球类的友谊比赛。


第2版()
专栏:

日本书法代表团去天津
新华社8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书法代表团,昨天离开北京去天津访问,他们将在天津访问后回国。代表团团长山田正平已经先期回国。
到车站送行的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朱光、书法家溥雪斋等。日本在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也到车站送行。


第2版()
专栏:

刘长胜等回到北京
新华社8日讯 出席世界工联第二十五次执行委员会会议的世界工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长胜,世界工联执行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康永和等,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平安公社繁育优良马匹
半农半牧地区的吉林省大安县平安公社,积极繁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马匹。现在,全公社已有定型的改良马六百多匹,占公社马匹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多。
这个公社还用优良种公马建立起四处配种站,专为各生产队母马配种。
奖励儿童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和市妇女联合会最近表扬和奖励了三百九十一名各民族先进儿童工作者和三十五个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这次受表扬的先进儿童工作者中有二百七十八名保育工作者。
创作地方色彩的歌舞节目
旅大市歌舞团创作了不少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舞节目。其中“花鼓舞”“养猪姑娘”“驯马”“苹果舞”等舞蹈和“梅花开得好”“摇篮曲”等民歌,尤为观众所喜爱。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车站大门的好“哨兵”
新华社记者 沈清泉
有一天,昆明火车南站一台负责在站内调车编组的机车经过岔道的时候,扳道员唐福听到机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中,隐约夹杂着一种像金属撞击的咣当咣当声,就高举红旗,要司机停下来检查。检查结果,原来是轮轴下的开口肖子吊起来了,闸瓦落在钢轨上,被机车轮子推着往前跑,如果再前进几米,就可能影响机车脱轨掉道,使车站阻塞。又有一天的晚上,一列满载物资的货车快出站时,唐福发现机车前面的轮子颠簸了一下。他以为钢轨上有什么障碍物,仔细一看,钢轨上干干净净,他心里猛然一怔:“莫非是机车下面哪点出了毛病?”便立即打电话要车站值班员下令停车检查,果然发现攻架下面的弹簧断了三根。值班员、司机、司炉等都吓了一大跳,说:“好险!多亏唐师傅发现了,要不然,列车遇上高坡急弯就有脱轨跳车的危险。”
类似这样重大的事故,唐福在做扳道员十一年多内,已经发现并避免了十余次。他自己接发的客货列车数以万计,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件大小事故。人们赞扬他是把守车站大门的好“哨兵”。
唐福在铁路上工作了二十多年,解放以后开始做扳道工作。他认识到铁路岔道是车站的大门,一天有二十多趟客货列车进出,站内的机车还不时地开来开去,调车编组,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扳错了道,就会发生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他每天当班的时候,总是聚精会神地考虑着值班员下达的调车计划,注意观察各股道上的停车情况,从不轻易离开扳道房。他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一点都不含糊。扳道员工作职责上有一条规定:当班时要提前到站,认真调查道岔的标帜方向是否正确,了解各股道上的停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班后要沉着、主动,以保证安全。十一年多以来,不论是白天、夜晚、刮风、下雨,只要该他当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多到车站做好检查准备工作。有一天,他接班刚走进扳道房,值班员就来电话向他说:“有一列车辆要进入第二股道。”他由于在上班前就掌握了各股道上的停车情况,便立即回答说:“二股道上已经停有车辆,不能再进车了。”纠正了值班员的错误。车站上还有条制度规定:车辆过了岔道一定要全部停在警冲标以内。有一段时间,一些新调车员和新司机执行得不严格,经常在“警冲标”以外留下一节火车“尾巴”。他们认为,车辆离岔道口已经够远了,只要后面的车辆进入旁边的轨道互相撞不着就行了。唐福发现这种情况时,一点也不含糊,硬叫调车员和司机往里开。车辆不全部进入到“警冲标”以内,他决不扳道,也不准停车。有的人认为唐福执行制度太机械。唐福听了并不生气,而是诚恳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站上的轨道密密麻麻的有好几十股,一天到晚来往的车辆很多,钢轨会有震动,再碰上刮大风,车轮就可能往后面滑动,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车辆不全部进入“警冲标”,都容易发生撞车事故。唐福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许多人都钦佩他。有的人说:“和唐师傅一起工作,就像身边多了一个警钟,随时提醒你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有一次,一个老扳道员值班时,发生了一次挤坏道岔的事故,影响几趟客货列车不能正点进出车站。发生事故的原因是:扳了道后有一股道岔的锁扣得不严密,机车通过时震动了一下,尖轨与基本轨就松开了。唐福知道后,大吃一惊,接连几天都在想:这股道岔就在扳道员的身边,为什么他检查时没有发现?平时自己在这方面是不是也有疏忽的地方呢?他再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个老扳道员接受别人的教训,过去就有一个习惯,扳了道后都是先检查较远的那几股道岔,如果碰上来往的列车多了,就来不及检查近处的道岔了;他还认为近处的道岔就在自己的眼睛下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唐福从这件事故中得到启发,感到自己过去也有注意远处,忽视近处,注意大处,忽视小处的情况。从此以后,他一直非常警惕,每次扳了道,都要由近到远和由远到近地检查两遍;既检查大地方,也注意检查锁和螺丝等小零件。
四十六岁的唐福,解放后已经八次被评选为昆明市或云南省工业交通系统的先进生产者,1959年还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为了让更多的扳道员学到唐福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今年1月,昆明铁路局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福的工作经验,组织各条线路上的六百多名扳道员学习推广,现在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通海县的传统手工业品马鞍,具有牢靠、平稳、光滑、美观等优点,其中以“周家”世传的“量体裁衣、看马配鞍”的手艺更为精湛。这是“周家”第四代老匠师周家运,在给徒弟传授做马鞍的技术 新华社记者 关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