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造贫瘠山区 锻炼一代新人
——记城步土桥农场青年志愿垦荒队六年建设成绩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委通讯组 新湖南报记者 危正初 魏昌旺
当年荒地 今日献宝
从城步苗族自治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道东行五十里,到了湖南闻名的土桥农场的所在地——茅坪。这是六年前由邵阳市、邵东、新化、武冈等县来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建立的新农场。
茅坪这地方,过去是一个冷落的山村,周围一派高山峻岭,中间是一片丘陵起伏的荒地,荆棘野草丛生,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无常。经过青年垦荒队员们六年的劳动,现在已经换了一个世界:在那一千多亩稻田里,嫩绿的禾苗迎风摇曳;大片大片的旱地早就播种了红薯、玉米、高粱、绿豆;山岭上培植的大量梨树、柑桔、苹果、花红、核桃,有的已经结果;就是那些荒山坡上,也栽种了许多药材;畜牧场里,有乳牛、山羊。水力发电站和加工厂的机器马达声成天轰鸣。这个农场经过艰苦奋斗,光是最近三年,就上调大量肥猪、花生、药材,同时还调出了不少种子支援各地。去年,他们生产了粮食九十四万斤,比1960年增产6%;今年,他们还打算多开一些荒,生产更多的粮食。
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步在改变这荒凉山区的面貌。
劳动六年 英才辈出
提起土桥农场,首先值得赞颂的是这里的青年建设者。
建场初期,有四百零四人参加了青年志愿垦荒队。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学生、工人、店员、学徒、机关干部、革命军人和部分农民,很多是从未参加过农业生产的城市青年。但是他们满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和改变山区面貌的雄心壮志,在这里劳动着,学习着。很多人都表现了惊人的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姚宝珊就是这样一个青年。1959年秋天,农场要在海拔八百米的高山上,修筑一条十里盘山渠道。不用说,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可是,谁去那些危崖绝壁间勘测路线呢?当时担任农场基建队长的共青团员姚宝珊,毅然接受了勘测任务。农场党委问他有什么困难没有?他说:“上这样的高山,没有路径,要勘测出条线路来,当然有困难;但老怕它不行,要好好对付它、战胜它。”就这样,他带领两个测量员出发了。一次,他们需要通过一处陡峭悬岩,岩石光溜溜的,只中间裂开一条石缝,手没抓处,一个不小心,就会有跌下万丈深渊的危险。是前进呢?还是后退呢?姚宝珊想起接受任务时向农场党委说的要战胜困难的话,想起修不好渠道,农场就不能种好水稻,以及临走时场党委叫自己胆大心细的叮嘱,不由得一团热火涌上心头。他在悬岩面前细细的察看了一番,壮着胆子,踏着石缝,身子紧贴着石壁,屏住气,慢慢地向前移动。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两个测量员也跟着爬了过去。就这样,一连十来天的艰苦斗争,沿途披荆斩棘,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个十分艰险的勘测任务。这年11月,全场就开展了一场翻山修渠的战斗。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姚宝珊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工地上
日夜奔忙着。修渠工程结束时,他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出席了湖南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现在,他是大介头工区的党支部书记了。
共产党员佘满生,是一个和姚宝珊脾气性格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青年人,却同样是一个热情的山区建设者。1955年冬,当他离开老家邵阳市来到土桥时,还是一个文盲。几年来,边劳动,边学习,现在已经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了。因为他学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果树栽培技术,场里的小伙子们都管他叫“果树专家”。提起园艺,佘满生这个一向生活在城市里的城市贫民,从来就没有干过。1958年,场党委为了加速农场的建设,扩大果树生产,要求园艺队多多嫁接果树。当时佘满生正在农场园艺队工作,他想:能不能改变单靠春季嫁接果树的做法,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进行嫁接呢?那时正是6、7月间,盛夏的太阳像一团火球,他和队里的伙伴就用芽接的办法,试验嫁接了一批果树,可是不到几天,全都死了。接着,他又用另一种办法嫁接一批,不到一星期,也全部死了。他想:“一切知识是人创造的。一次、二次失败了,还有三次四次呢!……”。于是,又连续作了三次试验,果然在第三次的试验中,有一株成活了。他把这消息告诉了农场党委书记杨自然同志,杨自然对他说:“小佘,你胜利了。不过,你还要仔细找找原因,为什么那一些树就死了,这一株却活了?”是啊!这一株小树怎样活下来的呢?一个晚上,他带着手电,乘着皎洁的月色,来到了嫁接梨树的试验地里,反复观察了这株成活了的幼苗。呵!原来这是土边上嫁接的一株,因为土湿润,上面又有茅草遮荫,树就活了。回头再看看那些枯死的果苗,情形却恰恰相反。从此,他摸着了嫁接的方法,继续在夏秋季节试验嫁接,终于成功,成活率达到99%。这年,场里推广了他的经验,在夏秋季节共嫁接了各种苗木六十多万株。这位“果树专家”的名声,也就在场里传播开了。
在垦荒队员中,锻炼得像姚宝珊、佘满生这样的人物是不少的。现在,他们有的已成为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农业技术工人,有的成为党的优秀工作者或各级领导干部,有的还根据党的需要,被调到县内的一些兄弟农场当了干部。
人在农村 心在农村
在六年多的艰苦建场生活中,垦荒队的青年们走过了一段非常曲折的道路。农场党委书记杨自然同志回忆着当时的情况说,青年垦荒队初到这地方,真是百无一有,经历了各种困难的考验。当时,房子住不上,大伙就住在附近社员的猪牛栏楼上,住在破庙里;没有菜吃,就用盐开水下饭;冬天没有热水用,就用冷水洗脸洗脚。来到农场的时候,正是残冬腊月,漫天大雪,在气温零下四到七度的严寒里,四百多个生龙活虎似的垦荒队员,就展开了紧张的垦荒战斗。他们烧光了山上的茅草、灌木丛、荆棘丛,砍倒了杂树。然后,挥舞银锄,一锄一锄地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土地。这个冬春,他们的手磨上了一层老茧,一共开垦了一千多亩处女地,及时种上了红薯、马铃薯、花生等各种作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年多来,人们眼看着自己的劳动,已经开花、结果,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场里的青年无不决心在山区干一辈子,要把农场办得更美好。共青团员黄莲英,1955年入场前还是一个干部家属,现在是青农工区的一个职工。她说:“我舍不得离开这里,在山区的土地上,我流了汗,这里新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是我们劳动的结晶。”文田工区第三生产队的青年龙新桥,是一把劳动好手。前些日子,他爱人从邵东县写信来说要到农场来,他马上回了信:“欢迎你来,请带几把好锄头来……。”说到场里的青年爱场如家,大介头工区的职工赵宗凡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意:“记得初来农场时,许多人心里七上八下,总想回老家;现在呀!农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再也不回去了”。
山区建设 前程似锦
从1955年12月四百多个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进入土桥的第一天起,这个农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场共有人口二千三百人,劳力一千二百多个,耕地面积五千多亩。许多年轻的垦荒队员在这里结了婚,安了家,生下了新的一代。但是,农场党委书记杨自然同志却说:“这只是开始。全场面积有三十多万亩,其中可垦面积就有七万多亩。再过一些年,把这些荒地全部利用起来,种上庄稼,栽上果树,培植林木,往后的生活就更有奔头了。……”


第2版()
专栏:来信

商业人员有责任督促工厂提高产品质量
人民日报6月4日第二版《提高质量是最大的节约》这篇报道,对商业部门如何防止盲目采购,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教训。我是从事商业工作的,在这方面有些体会。
在我们商业干部中,有些人有一种片面的生产观点。他们认为,工厂生产的产品,不论是什么样的,都得收购,说“工厂生产什么,我们收购什么”,既不顾规格,又不管质量,不论是次品或不合格品,都一古脑儿收购进来,认为这样才算支持了工业,才是有生产观点。举个例子,杭州百货采购供应站收购了新华造纸厂的大量打字腊纸,现在有许多变了质,损失很大。这个例子说明这样做既不利于国家,也不利于工业的正常发展。
看了人民日报这篇报道后,使我认识到,我们商业工作干部,应该通过采购工作,帮助和督促工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同时应加强质量检验,严格防止次品出厂。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支持了工业。 浙江省商业厅 沈林


第2版()
专栏:

希望多为居民着想
沈阳市商业部门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上,便利市民不够。像煤球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沈阳的居民就买不到,而是买来煤末自己去挖黄泥,打成煤饼。买引火用的木柴也是如此,商店只供应大块木柴,居民买来得自己劈开。星期天有许多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沈阳一些商店下午关门也太早,等下班吃完饭出来买东西便买不上。
希望沈阳市的商业部门能更好地学习别的城市的先进经验,多为顾客着想,改进供应工作。
沈阳市工人村 旭干


第2版()
专栏:

猫头鹰是灭鼠的能手
·罗炳光·
黑夜降临,夜行的飞禽走兽活跃起来了。这时,猫头鹰(即鸮[xiāo])出现在田野间的树丫上、土堆或较高的建筑物上,一动不动,活像个怪物。
由于猫头鹰的样子丑陋,叫声凄厉,人们都不喜欢它。
其实,猫头鹰历来就是一种益鸟。1959年的冬天,复旦大学生物系黄文几教授带了一批学生到郊区松江佘山实习,深入考察了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有一天,他们在实习时,发现几株老杉树下面撒满了一节节黑灰色的食物残块,有人说是狐狸的粪便,也有人说是獾、狸、鼬[yòu]等的排泄物。他们分析这些残块,发现了许多老鼠的残余骨骸,大家推测很可能是猛禽吐的。果然,他们抬头看到树梢上站着一只只神态安详的猫头鹰。这个发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结合脊椎动物生态的实习,对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与人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他们在佘山下选择了一所房子住了下来。傍晚,他们带着测光仪器来到猫头鹰栖息的杉树附近,目不转睛地观察猫头鹰的动向。随着天色转黑,木然不动的猫头鹰开始扭动它的颈项,挪着脚步,突然,一只只展翅高飞,消失在朦胧的夜空里。直到东方吐白,一只只猫头鹰才带着几分倦意,拍着翅膀降落在原来停息的树梢上。
猫头鹰出去了一个晚上,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晌午时分,木然不动的猫头鹰吐出一节节消化不了的食物残块。他们同以前发现的一样,残块中有田姬鼠的头骨、颌骨和细毛,多的有头骨或颌骨三四块,少的也有一两块。这说明一只猫头鹰至少吃一只到四只田姬鼠。
猫头鹰吐出的残块,是不是一夜里捕食的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他们在不同的时间打下一些猫头鹰来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上午打下的猫头鹰,胃中的鼠毛还是干松松的,另外还有些未消化的肉块和小腿;中午打下来的猫头鹰胃内的鼠毛就已柔湿成一团,鼠肉和小腿也不见了;下午打下来的猫头鹰的胃里就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两年多来,在黄文几教授的指导下,青年助教黄正一和学生穆大威对猫头鹰的生活环境、习性、食物以及它与人的关系连续进行考察。他们给猫头鹰算了一笔灭鼠的账,猫头鹰每年在南方栖息六七个月,每夜每只捕食二三只田姬鼠,而每只田姬鼠每天要吃七八克白米(被糟蹋的还不算)。
不论是黑夜或白天,要是在什么地方出现了猫头鹰,你可别再引起恶感了。要知道,在黑夜里,它那双特别发达、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加上能辨别细微声响的那双耳朵,两只钩子似的脚爪和镰刀似的嘴,再配合上飞翔起来丝毫无声响的翅膀,田姬鼠就休想逃命了。你也别因为它黑夜叫得难听而咒骂它,那是因为它没有长着像夜莺那样精细和复杂的鸣肌,所以不能鸣叫出清丽婉转的声音。
猫头鹰是给农民看守田园的哨兵,灭鼠的能手,大家应该像保护其它益鸟一样地好好保护它!


第2版()
专栏:

陕西农业科学工作者进行实地调查
分析关中地区轮作倒茬问题
新华社西安23日电 陕西省农业科学工作者最近对关中地区的农作物配置和轮作倒茬问题,提出了二十一篇论文和调查报告。
关中是陕西省提供商品粮食最多的地区。论文和调查报告一致认为,合理的农作物配置和轮作倒茬,是使这块富饶的土地提供更多粮食的重要措施之一。农业科学工作者几年来在关中的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三个灌区和渭北高原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土壤、肥料、栽培、气象和经济效果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
从这些论文和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关中这个古老的农业区,轮作倒茬的经验相当丰富,远在汉代的农书《氾胜之书》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论文和调查报告以充分的材料说明,关中轮作的特点(不包括经济作物区)以小麦为主,小麦占据轮作的最优越的茬口;豆类是恢复和提高地力的手段;玉米等秋粮则往往作为轮作末期增加复种的作物。关中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和当地的栽培技术,是形成这种轮作特点的主要因素。关中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9月,虽然小麦生长期比较干旱,但它是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而且这个地区土层深厚,土壤保水力强,只要注意保墒,一般能够满足小麦的需水量,加上小麦经济价值高,所以农民把它当作最主要的作物来安排,并且习惯种植豌豆、苜蓿以肥沃麦田。这在当地农谚“一年豌豆两年好麦”、“三年苜蓿三年好庄稼”中得到反映。
几篇调查报告和论文提出了适当扩大苜蓿和豌豆种植面积的意见。苜蓿、豌豆除作牧草或饲料外,还可以解决当地黄土氮肥欠缺的问题,肥效一般可以保持两三年。一篇题为《关中灌溉地区的作物配置和轮作》的文章,指出生物养田(即种植苜蓿、豌豆、草木樨等),在恢复和提高地力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副院长俞启葆在《论关中轮作倒茬》文章中,用自己在关中农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二十年所见,详细论证了在安排轮作倒茬时,要尊重历史的种植习惯,和从现有的耕作水平出发。
这些调查报告和论文中所提出的若干建议,受到了农业部门的重视。


第2版()
专栏:

宁夏培育春小麦新品种
据新华社银川23日电 宁夏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几年努力,用“甘肃96号”麦同碧玉麦杂交,培育出了春小麦新品种“85——3”和“84——17”。
这两个新品种,是针对宁夏现有春小麦主要品种的弱点而培育出来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为了培育更好的品种,从1954年开始,用一种具有能抗锈病(包括条锈、叶锈、秆锈)、穗粒多等优点而同时具有生长期长、粒小等弱点的“甘肃96号”作父本,以碧玉麦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成功的。


第2版()
专栏:

庆祝苏联青年节
北京青年同在京苏联青年举行晚会
据新华社23日讯 北京青年今晚和在京的苏联青年一起举行中苏青年友好晚会,庆祝苏联青年节。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周世贤,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高振东参加了晚会。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梅晓滋夫和使馆人员以及在京的社会主义各国青年也应邀参加晚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周世贤在会上代表北京的全体共青团员和青年,向苏联的共青团员和青年祝贺节日。他说,共同的事业和理想把我们两国青年紧紧地连在一起。中国青年将永远同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青年在一起,为世界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苏联大使馆苏联列宁共青团组织负责人迦列诺维奇在讲话中对北京青年组织这样的集会表示感谢,并欢呼中苏两国人民两国共青团的友谊和两国共产党万岁。
会上进行了友谊的联欢。晚会上还举行了“苏维埃国家的青年”图片展览。


第2版()
专栏:

中日乒乓球队再次比赛
我女队以一比三失利 男队以五比四获胜
新华社23日讯 日本男、女乒乓球队今晚在北京举行访华第二次友谊比赛,结果女子队以三比一赢了中国青年女子队;男子队以四比五负于中国男子队。约一万五千名观众观看了今晚的比赛。
在团体赛前还举行了两场单打表演赛,结果是:
女子单打:吉田胜林希孟——二十一比十六、二十一比十八
男子单打:松原胜马金豹——二十一比十三、二十一比十六
今晚女子团体赛的具体结果是:
关正子胜狄蔷华——二十一比十四、二十一比八
中山负于梁丽珍——十三比二十一、十三比二十一
松崎、关正子胜狄蔷华、梁丽珍——二十一比九、二十一比十九
关正子胜梁丽珍——二十二比二十、二十一比十一
男子团体赛结果是:
濑川负于杨瑞华——十二比二十一、十九比二十一
木村胜王家声——二十一比十三、二十一比十六
三木负于徐寅生——十九比二十一、十六比二十一
木村胜杨瑞华——二十一比十六、二十一比十六
濑川负于徐寅生——十四比二十一、十一比二十一
三木胜王家声——十五比二十一、二十三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七
木村负于徐寅生——十九比二十一、十五比二十一
三木胜杨瑞华——二十一比十五、十九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八
濑川负于王家声——十六比二十一、十八比二十一


第2版()
专栏:

东北、浙江和广州象棋分队表演赛结束
东北队获冠军 广州队获亚军
新华社广州22日电 从17日开始在广州文化公园和广州西关文化公园举行的东北、浙江、广州象棋分队表演赛在20日结束。
东北队分别以一胜二和、二胜一和的战绩击败广州队和浙江队,获得分队表演赛团体冠军。广州队以二胜一和击败浙江队获得亚军。
各队的成员,东北队是王嘉良、孟立国、李中健;浙江队是刘忆慈、沈志奕、周建雄;广州队是杨官璘、蔡福如、陈柏祥。东北队在这次比赛中显得勇猛顽强:王嘉良击败了广州陈柏祥、浙江周建雄;孟立国以列手炮战和广州蔡福如后,接着再次杀败浙江刘忆慈的著名后手斗顺炮;李中健则战和广州杨官璘、浙江沈志奕。
广州队的蔡福如在比赛中表现较好,他和孟立国之战,全局攻守屡易,最后仍是主动言和。在对刘忆慈的比赛中,蔡福如以巧妙地布出“过宫炮”,力挫刘的“仙人指路”,打破刘的先手不败纪录。


第2版()
专栏:

简讯
黑龙江积极生产农业机械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行业职工为支援农村夏锄制造的二千八百多台综合号铲趟机,大部分已经运往农村。
为了适应全省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今年黑龙江省有关领导部门指定了一批工厂生产农业机械和配件。在农机工业内部也调整了主机厂和配件厂的生产任务。在一至五月份里,各厂已经生产出来的畜力播种机、五铧犁、连结器、条播机等春播农机具,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百分之五十到一倍左右。
武汉检修附近农村电力网
武汉市电业工人认真检修附近农村电力灌溉网线,使今年的电力排灌工作比过去收到了更大的效益。
今年以来这个市的电业工人对他们负责维护的农村线路,曾经作了普遍检查和维修,使许多设备消除了缺陷,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供应黄陂县横店地区大型抽水站用电的横店变电站的线路,是去年抢水抗旱中架设的,在今年春天检查中发现有的导线断股,有的电杆偏小,有的瓷瓶不合规格,对安全供电有影响,电业工人们早在四月间就把这些毛病修好了。
安东蚕农努力养好柞蚕
我国柞[zuò]蚕重要产区之一的辽宁省安东地区各县蚕农,今年采取晚放、远放和勤移蚕场等多种办法,躲避寄生蝇为害,已获初步成效。目前,春蚕进入四眠阶段,普遍生长良好。蚕农们正抓紧春蚕最后作茧的关键时期,精心管理蚕场,继续防治蚕寄蝇和其他害虫为害,为秋蚕生产准备充足的种茧。
近几年来,这个地区的春蚕经常遭受蚕寄蝇的危害,种茧的数量有所减少。蚕寄蝇是寄生在蚕体内的一种害虫。寄蝇的卵产在叶面上,被幼蚕吃了以后,就在幼蚕体内孵化,吸取柞蚕体内的养料,柞蚕作茧后就死亡,因此只要幼蚕一旦被寄蝇寄生,柞蚕茧只能缫丝,就不能做种茧了。
伊犁自治州抓时机采药材
新疆著名的药材产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许多公社和农牧场,正抓紧时机,组织劳力,进山采挖药材。到六月中旬,已采挖各种药材二百余吨,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六。伊犁地域辽阔,山脉纵横。在深山密林中,药材资源丰富。有贝母、党参、红花、紫草、鹿茸、麝香、羚羊角、牛黄等珍贵药材达一百一十种之多。其中经常可以大量采集的有五十多种。自治州药材公司,早在三月间就派出一批药材采购员,分赴各农牧区,一面积极协助公社、农牧场调查药材资源,辨认各种药材,一面及时收购药材。
芷江农民及时放挂白蜡虫
湖南省著名的白蜡产地——芷江县农民正抓紧季节,在蜡树林里放白蜡虫。现在,放得较早的蜡虫已经孵化,开始分泌蜡质。
芷江县气候温暖湿润,有成片的白蜡树,适宜发展白蜡生产。夏初,是放白蜡虫的季节。社员们把蜡虫苞(装白蜡虫种的)挂在蜡树上,蜡虫孵化出来后,吸食叶汁,逐渐分泌蜡质。蜡质包围树条,愈积愈厚,形成白色枝条。今年社员生产白蜡的积极性很高。
白蜡的用途很多,可以制蜡烛,漂光纱布,光泽纸张,制造模型,涂抹器皿,也常用于医药、园艺方面。


第2版()
专栏:

牧马(中国画)
裴广铎


第2版()
专栏:

6月23日,加纳共和国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詹姆斯·默塞尔拜会了朱德委员长。图为朱德委员长同詹姆斯·默塞尔大使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