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老挝的民族文学
冯建伟
老挝的民族文学历史悠久,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目前,老挝文学工作者在创作新作品的同时,正在积极挖掘民族文学的历史宝藏,整理和出版优秀的古典文学和口头文学作品,有计划地接受和传播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佛话和神话
据历史资料记载,佛话是老挝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
远在十四世纪中叶,古老的澜沧(万象)王国,受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就产生了最早的佛话文学。当时,传诵最广的是一部叫作《加达甘》的佛话集,这部集子包括五百五十个故事,完全是记载哥达玛佛在修成正果以前的转世情况,中间虽然夹杂着印度的一些民间传说,但基本上能反映老挝的社会和人物面貌。
和佛话差不多同时诞生并且同样受到老挝人民喜爱的神话故事,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有了进步。有许多神话故事是采取类似《天方夜谭》的形式,由一人讲述而把大量短小有趣的故事汇总在一起。比如,著名的班巴丹德拉的神话故事集,就是把丹德莱皇后讲述的三百六十多篇故事汇总的集子。
民歌
“每个老挝人都是一名歌手”,用这句话来形容老挝人民非常热爱民歌是很恰当的。他们在战斗中,用民歌来激励革命意志和奋发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用民歌来表达自由幸福生活,抒发情感。
老挝的民歌有儿童歌谣,有老年人的祝愿调,有农村妇女的催眠曲,也有青年男女爱唱的情歌。情歌传播最广,几乎每个青年男女都会自编自唱。在老挝各地,一个村甚至几个村的青年每当劳动之余,便穿上节日服装,男子从竹壁上摘下芦笙,女子把纺车搬到屋檐下,相聚一起,举行情歌对唱。青年人的恋爱生活常常是从这种场合开始的。
老挝人民按照传统习惯,每逢佳节,就要高扎彩棚,举行对唱赛歌。这种对唱赛歌往往成为民歌的大会演和总检阅。赛歌开始后,参加者在唢呐伴奏声中互唱祝福词,然后转入快速的“朗徘”曲调。这种曲调的第一乐句是自由式吟咏,但接下去的歌词就是有韵律的三字、四字或七字的诗句,唱起来,委婉动听。这种对唱多半是以家乡的景物为起句,采取问答形式,逐渐扩展开来,天上地下,海阔天空,一直可以唱个通宵,表演者和听众都津津有味,毫无倦容。
去年12月初,川圹省解放区的寮松族人民在丰沙湾镇举行了盛大联欢会,欢度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会上,寮松族人民编唱了许多新的歌词,其中一首是这样的:问:是谁使我们翻身?
是谁使我们解放?
是谁给我们带来幸福?
是谁给我们带来欢畅?答:靠劳动得到幸福,
靠斗争得到解放,
靠“巴特寮”(寮国战斗部队)英勇善战得到和平生活,
靠老挝爱国战线党的英明领导得到翻身和欢畅!

从十六世纪起,老挝民族文学有了新的发展:用深字(写经用的字)写的古典文学出现了,散文体的小说也诞生了。以后,又有了用老文写的长篇叙事诗,涌现出一些著名的诗人。
在老挝古代的诗篇中,歌颂纯洁的爱情、英勇反抗外族侵略和国内黑暗统治势力,以及正义战胜邪恶等,是最广泛的题材。诗歌中颂扬的正面人物常常是俊秀、英勇、足智多谋的民族英雄,美丽坚贞的姑娘,乐善好施、普济百姓的法师;鞭挞[tà]的反面人物是残暴、阴险的封建主和官吏、商人等。
在长篇叙事诗中,宗教的作用越来越淡。有些诗则利用宗教的道德伦理,来表达人民的哀乐和善良的愿望,鞭笞[chī]世上的邪恶,伸张正义和仁慈。与此同时,诗的艺术技巧跃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十六世纪最享盛名的民族诗人信塞的长篇叙事诗,长达十五章,它的主题鲜明,结构严密,无论写人、写事、写景,都表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堪称老挝最优秀的诗作。
口头文学
在老挝,口头文学和某些文学形式一样,虽然没有见之任何经典,但却世世代代珍藏在广大人民中间,闪烁着生命的光辉,永不衰朽。
人民群众是口头文学的创作者和传诵者。从内容上看,口头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健康、乐观、幽默的情调。与书面文学相比,它更显得生动活泼、简练明朗,很少有外来和宗教的成份。
民间故事、传奇和寓言,是老挝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作品,例如《信棉》,类似我国的《聊斋志异》。它描写的是一个很聪明的鬼的故事,这个鬼长于辩理和讽刺,常常当众揭露社会上的显耀人物,给他们以无情的打击。
此外,民间俗语、民谣等也属于口头文学。有些民间俗语总结了人们的阶级斗争和与大自然斗争的经验,以简明的语言和押韵的调子传播开来,家喻户晓。
十九世纪初叶,法国殖民者开始入侵老挝后,老挝的民族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在湄公河沿岸较大的城镇里,出现了西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化,民族文学受到排斥和摧残;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里,随着汹涌澎湃的抗法运动和民族的觉醒,大批爱国文学工作者和革命知识分子,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等革命文学作品,揭发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颂扬了人民抗法斗争的英勇不屈的事迹。从此,老挝的民族文学真正成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有力武器,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第4版()
专栏:

缅甸克耶邦首府
——垒固
解力夫
克耶邦是缅甸最小的一个邦,同时也是缅甸最富饶的一个邦,有“银山邦”之称。
垒固是建筑在河谷平原上的一个城市,是克耶邦的首府,市容优雅朴素,滔滔的勃鲁江像一条绿带似的从市中心穿过。建筑在城市四周山上的佛塔,在夕阳照耀下,发出万道光辉,给这个拥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城市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居住在这儿的克耶族人民,大都信仰原始的拜物教。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崇拜神灵等传统风俗。每逢生日、订婚和结婚,他们就按照传统习俗拜神、赠礼。在木桩上放着马或象的雕像,以米酒、花等物祭拜,他们认为这样作可以驱灾保福。
垒固附近还居住着二千多个勃东族人,这个民族的妇女,以长颈闻名。她们年幼时就在脖子上套上一些铜环,以后逐年增加,到了成年时,颈骨就长得很长,这样才算是美丽。如今在垒固街头还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长脖妇女,但多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年青的一代在脖子上套铜环的已越来越少了。
克耶邦人民的经济生活来源,主要是木材生产和采集林业副产品。这里出产的木材闻名全国,所以克耶邦有“森林之邦”之称。在垒固周围五千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和平原上,到处是绿色的林海。大叶子的柚木树和印度橡树,高高地生长在丛莽之中;树身笔直而光滑的“彬格多”树耸入天际;“木棉”树一般高达三四十米,繁茂的树叶掩盖着大片地面。纷乱缠结的爬藤,将这些树木束缚在一起,树叶和藤叶纠缠成一个很大的绿叶天篷,绵延数百里。森林里面,不见天日,没有大路,甚至连小径也很少,要通过森林必须用刀斧开路。
在种类繁多的林木中,以柚木为最名贵。长成的柚木高达四五十米,树身周围可达二至四米,树叶长约半米。缅甸柚木早在八世纪的时候,就被阿拉伯人用来制造航海的船只。一个名叫莫海的欧洲人,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缅甸柚木的质量。他说,有一艘称为“成功”号的大帆船是1790年用缅甸柚木制造的,一直到1912年,虽然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年,这艘帆船仍然很牢固而美观,并且还能横渡大西洋。柚木除了用于造船业以外,还可用来制造各种家具,用途很广。
大森林中,有儿茶和虫胶等林产品。虫胶是胭脂虫寄生在树上分泌的脂状物,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它可以用来作染料、留声机唱片、火漆和摩光剂等。克耶族为克伦族的一支,他们喜欢用虫胶将衣服染成红色,所以缅甸人称他们为“红克伦”。虫胶为该邦输出品之一,第二次大战前每年输出五千多吨。
克耶邦的水利资源也很丰富,丹伦江和勃鲁江从中穿过,既可以运输又可以灌溉,有的地方还可以发电。离垒固十六英里的鲁比达有一个高约六百多英尺的瀑布。这里建有缅甸规模最大的鲁比达水力发电站。它现在实际发电为五万六千瓩,几乎供应着全缅的电力。
鲁比达水电站不仅为缅甸增加了新的工业动力,而且也为缅甸培养了技术人材。现在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部为缅甸人,大都是年青人。他们生气勃勃,刻苦好学。从1960年到现在,鲁比达水电站共培养了四十五个技术人员,现在在全缅电力工业部门,到处有这里输送出去的生产技术干部。


第4版()
专栏:

冒险家的乐园
张振亚
在资本主义世界最“自由”的国度美国,骗子们在自由地行骗,冒险家们在自由地冒险,议员们在自由地接受贿赂,法官们在自由地草菅[jiān]人命……可是有时不够老练的新手冒险得太过火,也不免弄出岔子,拖累一大群大小骗子下水,以致丑闻百出、臭气四溢。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冒险家、民主党党员比利·索尔·埃斯提斯轰动全国的舞弊和凶杀案,再一次向人们表明,美国是怎样一种“自由”国家,它为强盗和骗子们提供了多么广阔的天地。
比利·索尔·埃斯提斯是美国盛产石油和棉花的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据说他常同副总统约翰逊一块儿打野鸭,经营着四十种不同的生意,拥有几千公顷棉田。他是美国农业部的棉业顾问,替美国农业部贮存着大量粮食。他是这个州最大的肥料批发商。美国东部和西部的许多大金融公司都大量贷款给他。
埃斯提斯不但“资产殷实”,而且交游极广。他的华丽的别墅里,挂满了肯尼迪、杜鲁门、史蒂文森等美国社会头面人物亲笔题字的照片。许多国会议员同他往来密切。美国最年轻的州长法兰克·克里蒙特是他的密友,1953年他和这位州长一起被美国商会列为全国“最年轻有为的十位杰出青年之一”。另外,他还创办有报纸:《庇克斯日报》,并兼任当地几个基督教会学校的校董。1960年,他为了帮助肯尼迪竞选总统,还慷慨认捐了十万美元。
这样一个在美国商界和政界都崭露头角的人,其前程似乎不可限量。但是,突然之间,他所建立的整个王国,像一座纸糊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人们发现,他不仅是一个骗钱的恶棍,行贿的老手,违法乱纪的流氓,而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凶犯。
单是他个人的栽筋斗还不足引起震动,重要的是他的案子牵连人物之多,竟成为战后华盛顿当局的最大一桩丑闻。他的案子暴露后,农业部的三位高级官员(包括一名部长助理)立刻“自动”提出“辞呈”;农业部长弗里曼如坐针毡;劳工部部长助理赫里曼因受贿而“急流勇退”。两位国会议员:明尼苏达州的安德逊和得克萨斯州的雅布洛已经承认有“接受金钱”的事。而这些还只是案情的部分暴露,因为案子的主角在今年5月9日从他的家乡飞往华盛顿时,从银行中提取的一笔十四万五千多美元的巨款究竟作何用途,至今还没有查出下落。
这位年龄只有三十七岁的比利·索尔·埃斯提斯怎样会突然露出马脚呢?据美国《时代周刊》说,主要是因为他“得罪了人”。他为了争夺当地一个学校校董的席位,同《独立报》的负责人成了死对头。因此这家报纸就把埃斯提斯弄虚作假,骗取钱财的事和盘托出。由于这一骗局的暴露,这位冒险家的五十七起骗案也就无法掩盖,一件接一件地冒出头来。
原来埃斯提斯为了能向大银行骗取贷款,曾经劝诱当地农民以他们的不动产为担保,向一家工业公司订购装氮肥的油槽车(这是美国农民施肥用的一种最流行的农具)。他要求农民把这项订货单租让给他,由他付给一笔“租费”,其数目恰巧等于他们为订购油槽车付出的订费。这样,得克萨斯州的许多农民订购了油槽车,实际上却没有付出一文钱。接着埃斯提斯又向他们表示:他由于业务需要,准备收买所有这些油槽车,他给了每个农民以10%的“酬谢费”。因此,他们又从埃斯提斯那里,取得一笔“小小收入”。
埃斯提斯就这样以小利引诱农民上当的办法,取得了得克萨斯州农民的三千万美元的油槽车订货单,然后以之作抵押,向纽约、芝加哥的几家大银行骗了二千二百万美元的贷款。
在同农民打交道中,埃斯提斯还进行了另一项奇妙交易:劝诱农民买他的土地,然后又要农民把这些本来属于他的土地再租给他使用。在进行这笔怪异的交易中,埃斯提斯同样是“十分大方”,不但不向农民要钱,反而先付给他们每英亩五十美元的租佃费。农民买进他的土地应付的价款,则留到以后用分期付款办法偿还。双方言明,一次不按期付款,这些土地就由埃斯提斯加以“没收”。
这笔买卖对于那些并未付出分文,反而得到一笔租佃费的农民来说,的确是喜出望外。因为埃斯提斯所“没收”的土地,本来就是他自己的土地。所以,那些农民在得到一笔租费后,往往不再付款,落得埃斯提斯去“没收”。而这一点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当然,从这笔交易中得利的决不是农民而是埃斯提斯。
原来美国农业部一直在执行用高价收买来支持棉花价格的政策,这使美国的棉农获利十分优厚。看中了这点的埃斯提斯,决定要利用种棉业发一笔财。但不幸的是,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棉花“过剩”,对每家棉农的棉田亩数都作了严格限制,绝对不准出售和转移。可是埃斯提斯终于想出了窍门,因为美国农业部的规定也有例外。这种例外是:凡土地被政府征用的棉农,在三年内购得新土地时,可以把以往的棉田分配额转移到新土地上来。
从这条例外中看出了空子的埃斯提斯,立刻派出他的助手,向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亚拉巴马、佐治亚等州的土地被征用的棉农进行劝诱,要他们买自己的地。这笔交易成功了。以后,这些棉农的“地”果然被埃斯提斯“没收”,因此他就取得了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三千多英亩棉花的权利,从而大发横财。
不过,埃斯提斯最拿手的本领还在于他懂得,在美国,致富之道的主要途径是送礼:一辆汽车,一笔一千美元的现款,一套珍贵衣料……而他,埃斯提斯,正是通过这条路起家的。利用送厚礼的办法,埃斯提斯结交了华盛顿的许多权贵。他取得了美国农业部部长助理杰姆·罗夫和他的助手威廉·摩里斯以及农业部商品稳定局副局长雅各步斯等的特别照顾。因此,在1959和1960年从代农业部贮存谷物的买卖中,获得了七百万美元的现款。埃斯提斯的棉田舞弊事件虽然在1960年9月就被揭露,但是他仍然稳居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顾问委员会棉业顾问的职位,不断前往华盛顿开会。
埃斯提斯不仅得到这样的照顾,而且当发生了与他的舞弊案件有牵连的凶杀案时,他也可以不遭到怀疑,逍遥法外。比如,去年6月,当美国农业部驻得克萨斯州的管理棉田事务的职员亨利·马歇尔,准备进行深入调查埃斯提斯的棉田种植是否合法时,就在一次外出时身中五枪毙命。尽管他随身带的长枪很笨,每扳一次枪机只能发一颗子弹,同时头部还有被猛击的伤痕,但是当地法院竟连尸首都不验,草草宣布这是一桩自杀命案。
另一个在当地代农民管理账户的会计员克鲁特立克,在埃斯提斯用不存在的油槽车向银行骗钱的事被揭发后,也突然于一天横死车中。他的尸体在检查时已被蹂躏得不成形状,但是地方法院的法官却宣布这是心脏病猝发的结果。
埃斯提斯的神通广大和在地方上的权势的秘密就在于钱。给他以大量金钱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农业部。这个大骗子依靠美国农业部付给他的源源不断的谷物贮存费,向纽约苏洛汶化学公司取得了信贷,赊购到大量肥料。在把这些肥料售出以后,他就用赚来的钱修建和扩大自己的谷物仓库。随着谷物仓库的扩大,他又向农业部争取贮存更多谷物。他从农业部取得的现款越多,从苏洛汶化学公司得到的信贷也越发惊人。他的肥料生意,不用说,是越做越大。的确,如果不是贪心不足,胃口过大,特别是如果不是得罪那家小报,以致马脚暴露,比利·索尔·埃斯提斯的前程本是未可限量的。
由于牵连过大,目前从华盛顿的农业部本部起,一直到联邦调查局以及得克萨斯州的法院,所有有关这个冒险家的档案和消息,已被严密封锁,禁止新闻记者探访。不过,不管采取什么措施,这一丑闻早已震动全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说:“埃斯提斯的案子已经使美国人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国家是否有着更多的‘比利·索尔’式的人物。”
其实,这个疑问是不答自明的。从这位埃斯提斯近十年的红得发紫的历史,人们可以容易地看出,在美国,像比利·索尔·埃斯提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附图片)
一脉相连    苗地


第4版()
专栏:世界一角

声若雷鸣的雨雾
巧合得很,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大瀑布都位于国界的河流上:尼亚加拉瀑布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瓜依雷瀑布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巴拉那河上;而维多利亚瀑布则位于把中非的南、北罗得西亚分隔开来的三比西河上。
维多利亚瀑布在三比西河中上游的交接处。沿三比西河上溯,在离瀑布约二十公里的地方,就可看见一千五百多米的高空中,飘浮着白色的雨雾,这是瀑布流水因倾泻而飞溅起来的水花。在雨雾下面,隐约传出隆隆响声,这是瀑布流水因倾泻而发出的怒吼。
滚滚的三比西河水,终年不息地从一百多米的高处往下倾泻,形成一幅宽达二千多米的巨大水帘。由于流水倾泻而飞溅起来的水花,在阳光照耀下,成了一条经久不散的长虹,像一座通往云霄的彩桥似的,高悬空中。但是,维多利亚瀑布的美丽,还不止此。在每年雨季,三比西河水高涨,这时候,如遇满月晴朗之夜,由于流水冲击而飞溅起来的水花,在月光透射下,又会成为夜虹,为万里碧空增添无限的光彩。
维多利亚瀑布这种宏伟瑰丽的景色,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地非洲人本来为这个瀑布取了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她为“莫西奥东雅”,在班图语中意即“声若雷鸣的雨雾”。这个名字现在为什么没有相传呢?原来一百零七年前,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在三比西河旅行时,老远就看见高空中的雨花,听见动地的响声。他寻声前进,终于找到了瀑布。为了显耀第一个看见这个大瀑布的欧洲人是英国人,他就用当时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瀑布为“维多利亚”。今天,这个名字除了是英国殖民侵略的痕迹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
维多利亚瀑布在涨水期每分钟流过的水量达五十四万立方米,如果利用它来发电,可满足整个赤道以南非洲国家工业和民用的需要。
英国殖民主义者今天仍然霸占着维多利亚瀑布。但是,当地非洲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正在风起云涌,在不远的日子里,英国的殖民枷锁定将被非洲人民那种像瀑布一样的磅礴雄伟的力量打碎。
(乘风)(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
绿野
资本主义国家一些较大的报纸的金融栏中,每天都登载证券交易所的有价证券的最高和最低行情。美国的很多报纸也是这样做的,它们很久以前就刊登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公司的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这种指数仿佛是资本主义自发经济的风雨表,因为从它的上涨或下落,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情况。在美国最著名的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就是由美国垄断资本的金融刊物“华尔街杂志”出版公司控制的道—琼斯公司所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是在一八九七年一月二日开始编制的。一九二九年以前,它只包括工业公司和铁路公司。以后才包括公用事业公司。
目前,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共包括六十五家美国公司的股票价格。指数共分四组:(1)三十家工业公司;(2)二十家铁路公司;(3)十五家公用事业公司;(4)前三组代表的六十五家公司。这些公司若干年来基本上没有变动过,只是在某些公司合并或被并吞以及发生了其它原因的时候,才用其它公司来代替。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在每天证券交易所开盘时和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点钟以及收盘时都记录数字,它是以简单的算术平均方法,即以股票价格除公司数求得的。此外,它每天还根据当天所得到的指数,确定这天的最高和最低的股票价格。较长时期(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价格指数,则是以每天收盘价格数字为根据,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来的。
股票价格指数之能否反映经济情况,主要决定于编指数时所依据的公司数量及其代表性。在所依据的公司数量上,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比美国“标准和集团公司”(包括五百家公司)、“穆迪投资人服务”(包括二百家公司)、“国家证券委员会”(包括二百六十五家公司)分别编制的同类指数要差一些。但是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久,从一八九七年起开始编制,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过。因此,经济工作者可以用它来作为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的比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