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十三堆牛粪及其他
——农村工作杂记
中共江苏大丰县委第一书记 徐植
十三堆牛粪
前些日子,我在刘庄公社竞赛大队(江苏大丰县)的田岸上,看到有十三堆牛粪已晒得像干粉一样,无人过问。我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现在正是积肥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牛粪却没人关心,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天我在这个大队找了一些社员开了一个座谈会,了解牛粪管理的情况。话头才开始,群众纷纷反映:过去一条牛的牛粪,一年可肥田四五亩,现在只够一两亩田用,肥效也不高。这是什么道理?社员说,就是大队规定每条牛的交肥定额比起实有牛粪数量来得低了,交肥任务很容易完成,多交肥又没有工分奖励,所以大家就不去拾牛粪了。他们说,解决的办法,要把交肥定额合理调整,超过部分照记工分,这样就能调动大家积肥的积极性。社员们还说,牛粪应当按照过去的习惯,和泥、水杂拌,以增加肥效。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社员又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如冬天夜里公牛拉尿时间比母牛长,而分配的灯油和母牛的数量一样,不够用。这又牵涉到供应部门的工作没有跟上的问题。我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便和大队的干部具体地作了研究,后来,他们分别作了合理的安排。
在农村里,特别像我们大丰这样耕牛较多的地方,看到路上有几堆牛粪,本来是平常小事。但是从处理十三堆牛粪的事情经过来看,我受到的教育却是深刻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情孤立地看,可能是小事。但是,它往往是和一些大事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大事的一部分,是大事的某种具体表现。因此,需要我们善于抓住和透过这些所谓小事来揭示它和认识它。从十三堆牛粪这件小事着手,进而暴露出这个大队存在着一些具体政策问题、某些干部思想作风问题和一些其他问题,帮助这个大队解决这些问题,调动群众积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这就是注意小事的重大意义。
当然,并不是任何小事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十三堆牛粪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能仅仅表现了一个偶然的现象,并不像我们在竞赛大队所见到的那样有其深刻的内容。因此,要判断和区别不同性质的小事,不光只看事情的本身,还要善于把这件事情和它周围的环境和条件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十三堆牛粪本身看不到有多大不正常的现象,但在当时这些地方正处于积肥的时候,而肥源又十分缺乏,随便丢失牛粪,就显得不是正常的现象,也可以说,不是偶然的现象了。所以善于从各种条件的总和中来考察看来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看问题切忌“笼统”
去年大丰县部分水稻受了螟害。当时很多人对螟害的原因有一个笼统的说法:1960年冬天气温高、雨量少、冰冻期短,越冬螟虫死亡率低;1961年天气旱、气温高、热得早,三化螟发生比往年要早等等。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当然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并不能全面地说明造成螟害的复杂情况,更不能证明去年的螟害是不能避免的。这一点,我和县委其他同志经过反复的实地调查才认识到。
起先,我们在新团公社的几个大队,看到好几块田同时种有本地和外地品种的水稻。本地品种的稻子未受螟害,外地的却受了螟害。对这个奇怪的现象,在一次座谈会上当地群众做了解释:本地种秸秆老,抗螟力强,外地种耗肥多,秸秆嫩,易受螟害。后来,我在其他公社也看到同样情况,初步认识到防止水稻不受螟害,要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抗螟力强的品种才行。
但是,事情还不是这样简单。后来我在其他公社又看到了本地的水稻品种也有不少白莠,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如刘庄公社民主大队,白驹公社民生大队的一些本地早中稻种,抗螟性很强,也大部分是白莠。经和当地干部群众研究,原因是:栽插时间有很大关系,如果抓住季节,不栽失时秧,即使外地品种,往往也会避免螟害;如果栽了失时秧,就是本地种,也同样要受到螟害。这样,我又认识了螟害和季节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可是,情况还是很复杂。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就是不栽失时秧的稻子,同样也有受螟害的,有的还很严重。在民主大队看到两块田,土质、品种、栽插时间都一样,但西边一块白莠很少,东边一块白莠多,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当时有些干部说:还是栽插时间问题,群众却说:没有失时。问问群众施肥情况,结果发现民主大队两块田,西边一块施的是基肥,东边一块施的是追肥。据当地群众的经验,基肥比起追肥来稻子的抗螟力强,后来在白驹公社老农座谈会上,也谈了这个问题。我又获得这样的印象,螟害与施肥情况也可能有关系。
当然,这不是说,形成螟害的原因多,螟害就无法避免了。不是的。我看到有些地方的稻子虽然在品种、季节和施肥等条件方面不利于避免螟害,但如果治虫治得及时,治得得法,都能避免或减轻螟害。而是说,了解到这些情况,使我对螟虫为害的原因和防治的办法,认识得比较更清楚了。
笼统,对于我们分析情况,处理问题,的确是一个坏字眼。每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水稻遭受螟害,除了遭遇同一的自然条件的原因外,在它们之间还有品种、季节和施肥等等不同的情况。这些就是各个地区遭受不遭受螟害,以及遭受螟害的程度深不深的一些具体原因,也可以说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笼统地对待问题,很容易抹煞这一事物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各种不同原因和条件,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找出它的前因后果。其次,笼统地对待问题,在工作方法上也必然会表现出简单化的毛病,对丰富的具体事物不愿去作反复的多方面的比较和了解。我们体会到,如果我们这次在研究螟害的问题上,不采取多点调查,反复比较的办法,那么对上述这些复杂情况,也是难于全面了解的。
生产上的“两手”
这里所说的“两手”,是指为了适应生产上可能出现的正反两种情况,作两种估计,准备两套打算的意思。我感到在农业生产的许多环节上,这样的“两手”十分必要。
我举这样一个事例来谈。
前一时期这里出现旱象,不少水田脱水。但是我在新团公社建设大队看到一千多亩水田,亩亩足水,田野四周到处有洋风车在转动。据大队的同志说,他们队里既有机器灌溉设备,又有风车。这两套工具各有各的用处。他们说,眼前用风车灌水,比机器灌溉来得好。第一,风车成本比机器灌溉低,冬天水田用水不多,风车已能满足需要,用风车能节约开支。第二,风车维护检修比机器容易,队修队用,比机器容易保持经常运转。第三,使用风车可以发挥社员管理水田和管理风车结合起来的传统经验,充分发挥农民现有的技术力量。他们还说,机器灌溉是比风车先进,它排灌的力量大,能及时供水。在栽秧前后水田大量需水的时候,用机器能保证不脱水,比风车的作用大得多。所以他们总是把机器收拾好,留待栽秧时使用。说到这里,我问道,是不是在用机器的时候就不需要准备和使用风车了呢?他们很有感受地说:不能这样做!因为机器往往只能用于主要河道和沟渠上,有些边远地区或只有小沟小河的地方,还得靠风车灌水;更重要的是使用机器有时要停车检修,尤其在零件、燃料暂时供应不上的时候,很容易停机脱水,而这时又是水稻最需水的时候,就要靠风车来供水。他们说,去年春天他们考虑不周,以为有了机器,就把风车搁在一边,结果栽秧时机器坏了七天,使几百亩稻田脱水,减产好几万斤稻子。他们说,今年接受了这个教训,不但把机器准备好了,把风车也修理好了。
这一番话,使我受益非浅。他们在水田灌溉上的经验和教训正说明他们用“两手”来考虑和安排问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机器灌溉比起风车来的确是先进的,所以一般来说使用机器比风车好,这是一种情况,一种打算;但机器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并不如风车的作用大,在这些情况下,还需要用风车,这又是一种情况,一种打算。同时,机器在正常使用的时候,的确能发挥好的作用,这是一种情况,一种打算;但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时候,也会因停车等事故使水田脱水,带来不好的后果,这又是一种情况,一种打算。我们同时看到这些问题的两个方面,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因而作出两种估计,做好两种准备,就能取得工作上的主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灌溉问题是如此,其他许多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麦收时节
河北
河北省产麦区的广大社员,正在集中力量收割小麦。目前,小麦成熟较早的邯郸、邢台、石家庄等专区,已基本收完,社员们正抓紧晴天打场入仓。
收割中,各地根据今年春田锄地、除虫和收麦等农活较集中的情况,妥善安排劳力,排开农活。许多生产队推行了精收细打的责任制度,有的还成立了检查验收小组,随收割、随验收,发现收打不细的重新返工。
山东
山东各地精收细打小麦。目前,小麦成熟较早的鲁南地区已基本收完,正在脱粒和复收;小麦成熟较晚的胶东半岛也开始收割。各地在收割中,合理安排劳力,抓紧时机收完打净。许多地方还组织辅助劳力复收,并规定了复收报酬和奖励办法。一些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商店和驻军,抽出部分人力下乡积极帮助生产队收麦。
江苏
江苏各地的大麦、元麦全面登场,社员们正抓紧时间收割小麦。
江苏省今年的夏季收成,是在与干旱、风、冻、虫害作斗争中得来的。因此,各地在收割中,都认真抓紧收割、运输、脱粒等环节,注意精收细打,力争颗粒归仓。邳县还抽调了县直属机关一部分干部和车辆,重点帮助劳力少、麦子面积大的生产队快收、快运、快打。各地还及早作好防雨准备,一面趁晴天快收快打,曝晒入仓;一面准备了空房和草帘,遇有天雨就进行室内脱粒,来不及脱粒的用雨具遮盖。
北京
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开始了紧张的收麦活动。许多生产队在收割前,做了晴天和雨天收麦的两套准备。一些还没有开镰的生产队,抓紧时机检修麦收工具、准备场地和仓房,同时进行选种、留种等工作。郊区农业机械管理站和修理厂也把修配好的一批收割、脱粒用的机械,及时送到麦区,支援各地收麦。
陇南
甘肃省陇南山区的白龙江和嘉陵江沿岸的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徽县、两当等地的社员,正在抓紧时机收冬小麦、油菜、豌豆、胡豆等夏收作物。为了把已经黄熟的作物全部收回,各地注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快夏收进度。在进行夏收的同时,各地继续坚持抗旱斗争,提高夏种和插秧质量,锄好玉米等秋田。 (据新华社讯)
(附图片)
河北永年县大油村人民公社娄里生产大队第七生产队的社员,在紧张地收麦子
王赵林摄


第2版()
专栏:

在延安诞生的孩子
曹朝勋 林剑
前几天,解放军某部九连评选出三个勤俭节约的战士,其中一个是五班的新战士陈延风。评比的时候,大家你一言他一语,说得热烈非常。要说陈延风有多少惊人的事迹,那也不是,听起来确实都是些战士日常生活的事儿。比如,衣服破了,自己拿出家里寄来的针线包,缝呀补呀,针线活儿还看得过去。发袜子,硬是不要,他说还有两双旧的,自己上个袜底,一双还顶几双呢。换胶鞋,交一双旧的领一双新的,他说,我这双旧的还挺可脚,不领啦。布置俱乐部、抄歌子、写标语,他常用旧报纸代替白纸。他是轻机枪副射手,几个弹盘擦得净光。班里谁要忙了,他还抽空替别人擦擦枪。每月发了津贴费就往储蓄所里跑,存款月月增加。二月里,班里老战士钟大海到沈阳去,他还托他给家里送了二十块钱。上面这些事情虽小,也可以看出这个年青战士的精神面貌。
陈延风,一九四二年秋天出生在延安。父亲母亲为了纪念党的伟大整风运动,为了让后一代继承和发扬延安的革命精神,给他取了“延风”这个名字。当时生活很艰苦,生下来奶水缺,只得挤土豆汁掺糊糊喂。延风刚满两周岁,就进了延安第三保育院。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开始,父亲母亲从陕甘宁边区调到东北地区工作,他仍留在保育院。那时在战争环境里,这群革命后代,部队护送着,阿姨们看管着,用箩筐挑着,毛驴驮着,人背着,走啊转啊,一直到全国胜利,才和父亲母亲接上了头。陈延风在北京从六一幼儿园进了育才小学,以后随着家里转到承德读中学。去年,延风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校号召优秀青年入伍,学习保卫祖国的本领,延风立刻报了名。十几年,党从他刚懂事的时候起,就在他的幼小心灵里埋下革命的种子,阿姨们,老师们,长辈们,抚摸着他的小脑袋,把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革命的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这样,从红领巾到共青团,他一步一步走进了生活。
从他在学校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起,父亲母亲就不断地教育他保持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不乱花钱,爱惜公物。而当父母的,在这方面为孩子们树立了活榜样,省吃俭用,洗褪了色的衣服,大人穿了改成孩子穿。有一次,家里多寄了几个钱,他买零食吃了,父亲、老师教育他注意节约,从那次以后,他再也不浪费一钱一物了。快上初中那年,他一分钱一分钱地攒起来。他把积蓄交给父亲的时候,家里高兴得不得了,马上用这些钱买了一支金星钢笔给他。父亲当着妹妹们说:“你们都要像延风那样,哪怕一分钱也不能浪费。小事情办好了,办大事也不会差。”天长日久,陈延风就逐渐养成了朴素节约的好习惯。陈延风到了部队,又受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更加注意节俭。当他托人把节省的津贴费带回家的时候,有人说:你爸爸是卫生厅副厅长,妈妈在医学院图书馆当主任,难道还要你的“经济援助”?他说:“问题不在这里,这点钱可以表明自己继续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陈延风的节约精神,感动了许多新战士。
陈延风有一个包着黄色牛皮纸的小本子,它是十年前爸爸没有用完的政治学习札记本,现在,他用它来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打开本子,父亲的字迹清秀、老练,儿子的笔迹工整、认真,两代人像接力赛跑,一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说到政治学习,父亲母亲更关心儿子政治上的进步,每次来信,都写着鼓励他上进的话。二月份,父亲托人给他带来一本“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书前边写着:“延儿,要时刻记住,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上两个月,父亲随信寄来一份剪报,题目是“从一个大学生到五好战士”。儿子知道父母的心愿,下了决心当五好战士。四月底,陈延风被连队初评为五好。他没有向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准备到年底再见高低。不过,陈延风心里还有更高的要求,父亲母亲姑妈,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也想把自己的名字和这个称号联系在一起。最近,他写了入党申请书,和指导员说了自己的心事,请党培养他、教育他、考验他,他决心像所有的革命前辈那样,把一切贡献给亲爱的党。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坚持勤俭办社 事事为群众着想
延安供销社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新华社西安14日电 陕西省延安县的供销合作社,继承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南区合作社的优良传统,注意调查研究,按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办事,并且精打细算,勤俭办社,被群众亲热地称为“咱们的供销社”。
去年冬天,全县十一个基层供销社,都选择一两个生产队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到社员需要镢头、犁铧等小型农具,以及锅、碗、腌菜缸、送饭罐等生活用具。供销社很快就同县里农具厂、陶磁厂、手工业合作社签订合同,购进这些商品,适时地供应了社员。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延安县各基层供销社共已供应全县各生产队犁铧、镢头等小型农具三万七千三百八十八件,磁器、铁器用具和炊具七万四千六百四十六件。延安县农民历来喜欢使用韩城县的芝川铧和山西省榆次的铁锨,供销社了解需要后,也立即派人前去采购。
延安县的供销社人员能处处为群众设想。他们对来往供销社办事的社员体贴入微,热情招待。星期日照常营业,白天晚上社员有事随来随办,处处给社员以方便。到了农忙季节,基层供销社干部大多挑着担子,爬山越岭送货下乡,登门收购。今年春季,正当社员忙着开荒翻地的时候,石佛沟供销社门市部的青年职工呼彩凤和罗俊章担着犁铧、镢头走了十五里山路来到磨家湾。磨家湾生产队的社员及时买到犁铧和镢头,高兴极了。川口公社南蟠龙生产队、青化砭公社中压等生产队的社员们,看到基层供销社干部少、事情多,忙不过来,便自动地把鲜蛋、绒毛、皮张、药材、杏仁、白瓜子等农副产品凑集起来,自己送到供销社出售。
精打细算,勤俭办社,是办好供销合作社的重要关键。蟠龙供销社根据社员各个时期的迫切需要,采取勤进快销的办法,不积压商品,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了资金效能。这个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克勤克俭,很多事情都是亲自动手干。为了减少耗损,他们经常整理打扫仓库,商品保管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使用办公文具、家具非常注意节约,很少添置新家具。他们现在还使用着二十年以前的办公桌椅和火炉。
延安县供销社系统包括十一个基层社、二十四个分销店,共有二百七十八名职工,其中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南区合作社工作过的有八人,干过十几年供销工作的有三十多人。这些领导骨干经常下乡了解情况,事事走在前头,同青年职工一起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石佛沟供销社主任赵忠信,半年来到生产队开展业务,把枣园、河庄两个公社四十四个生产队都跑遍了。蟠龙供销社副主任崔长胜,每到收购旺季,都是带头挑着担子下乡登门收购。蟠龙公社历年向供销社出售的大批鲜蛋,绝大部分是供销社干部自己担回来的。


第2版()
专栏:

离开学校回到农村继续提高文化水平
马永炼刻苦自学农业知识
据新华社重庆14日电 四川巴县含谷人民公社净石大队高小毕业生马永炼回乡参加生产以来,坚持自学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农作物良种选育和杂交试验,表现了刻苦钻研的精神,作出了成绩,曾多次被评为市和县的先进生产者,并且获得四川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4年秋天高小毕业后,马永炼就回家跟着父亲扛锄上坡、背犁下田,专心参加农业劳动。一天,乡里党总支书记对他说:村里知识青年少,你除了积极劳动,还要把科学文化知识用上哇。不久,学校的班主任来看望他,也鼓励他在家要坚持自学,为农村贡献出更多力量。马永炼在上学时就喜欢自然科学,听老师讲过米丘林的故事。这时,便下决心继续自学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他利用自己平时节约下来和上山挖药卖来的钱,逐步订购了《农业技术》《中国农报》《大众科学》等七、八种报刊,一有空就阅读。有些理论比较深,不容易弄懂,他就先着重弄透一些同他进行育种试验有关的知识。
从1955年以来,马永炼就一直坚持育种、选种的试验研究。他的家乡一些粮食作物品种产量不高,他便从杂志、书报中寻找和外出打听,发现哪里有良种,就向哪里引进来试种。几年来,他通过写信,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好多作物良种。1957年,他从河北抚宁县引进九十多粒多穗高粱,现在已经试种成功。近年来,重庆地区春旱严重,本地大豆在成熟期容易旱死,又因抗寒力弱,不能提早播种。马永炼在杂志上看到吉林省有的大豆品种耐寒力强,生长期短,便从那里引进了三个大豆品种。这些大豆已经试种两年,能抗寒、避旱,产量比本地大豆高得多。现在公社也已经决定重点繁育。在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期间,不管天晴落雨,马永炼总是每隔一两天就带着本子去进行观察和记录。
他的自学和试验研究活动,大多是利用早晨、中午和晚上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平时,他总是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虽然试验研究要花一些时间,但是他做的劳动日仍然能赶上一般社员。


第2版()
专栏:

组织家长教子女学农活
田家大队男女青年学会不少生产本领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兴化县顾庄公社田家大队,采取家长传授的办法,帮助青年社员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一年以来,全大队六十多个男女青年,绝大部分已学会割麦、栽秧、除草,其中有十多人还学会了扒渣、耕田等技术性较强的农活。
一年以前,这个大队不少青年对农业生产技术还不熟悉。他们为什么能够迅速掌握一些农活技术呢?据大队党支部介绍,主要是他们认真组织家长向子女传授技术。在组织青年学技术以前,大队曾和一些老农商量了这个问题,大家认为要学会种庄稼,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有的活五、六岁就要教,有的活二十岁以后才能学,主要应该依靠家长传授才行。因此,大队一面宣传第八生产队社员戴文玉教会子女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事迹,一面经常提倡家长把种田的本领传授给子女。许多家长给子女传授技术时很认真。青年社员周琪的父亲,是个有生产经验的老农。割麦时,先教周琪怎样磨镰刀,下田后又教他如何执刀,如何抓麦,如何捆把。老农周根寿除教儿子割麦、栽秧、扒渣等技术外,还经常向他儿子讲解各块田的土质和各种作物的特性。遇上刮风下雨时,他就教儿子装镰刀柄、扎扫帚、搓草绳等零星活。


第2版()
专栏:

宾努亲王离广州回国
新华社广州14日电 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今天上午离开广州回国。
到车站欢送的有广东省省长陈郁,副省长李嘉人,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曾生,广州市副市长林西,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马振武等。广东省外事处处长王锦川陪送贵宾到深圳。
宾努亲王是在13日下午由上海乘火车到达广州的。当天晚上,广东省省长陈郁曾设宴招待贵宾。
宾努亲王在上海时,柯庆施市长曾设宴招待。金仲华副市长等陪同贵宾参观了上海市容、上海市工业展览会、工厂、工人住宅区和少年宫。


第2版()
专栏:

李四光楚图南欢送巴西工程师代表团
新华社14日讯 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和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今天举行酒会,欢送以赫·德阿尔梅达为首的巴西工程师代表团。
出席酒会作陪的有首都科学技术界和文化界人士冀朝鼎、茅以升、周培源、梁思成、张维等。


第2版()
专栏:

6月14日,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张奚若举行宴会,欢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立艺术剧团。陈毅副总理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第2版()
专栏:

6月14日,李先念副总理接见了古巴工业部组织局局长恩利盖·奥尔图斯基·奥萨基
新华社记者 张彬摄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6月14日接见了正在我国访问的以巴西工程师俱乐部主席赫·德阿尔梅达为首的巴西工程师代表团。图为陈毅副总理和赫·德阿尔梅达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