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剧评

看歌剧《望夫云》的演出
〔白族〕徐琳
三年前,我们读了徐嘉瑞和郑律成同志创作的大型歌剧剧本《望夫云》以来,一直盼望着这部歌剧早日搬上舞台。现在它终于在舞台上第一次和首都观众见面了。
作为一个白族观众,我深深地为这个歌剧所感动。演员们的精心演唱生动地传达了歌剧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特别是阿馨、阿白和阿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才能使我们白族这个千百年来流传着的《望夫云》故事发展成为一出成功的歌剧。
在故事方面,民间故事比文字记载美丽生动得多,歌剧又比传说丰富完整一些。尽管故事中充满了幻想的神话,仍然使我们得到真实的感受。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阿白和公主的最终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阿白被害后化为能经受风浪的石骡,公主化成了望夫云,也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在苍山最高峰,变为暴风吹开海水和阿白相见。同其它一些民间传说的结局相比,它特别具有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特点。这个特点不只在歌剧中保留下来,而且烘托得更为突出。
歌剧作者为了丰富故事内容和创作歌词,进行了长期的材料准备工作。他们恰当地运用了过去研究白族历史的成果,包括一些白族历史和民间故事。如大唐开元天子赐南诏龟兹乐,和白族传说《辘角庄》中公主倒骑牛背嫁樵夫的故事,猎神杜朝选的故事。此外,还运用了白族的风俗习惯,如三月街、火把节。在语言方面,也有丰富的积累和提炼,因此能够把丰富动人的白族民歌中的比喻和谚语恰当地运用在歌词当中。如拿“想你好像针穿线,挂你好像线穿针”来比喻亲密无间的爱情。从鹤庆小调《棒打鸳鸯》中吸收了“千年的藤子万年的树,要拆开除非是树倒藤断”。
在歌词格律方面,许多地方运用了白族民歌三七一五(前三句七字,后一句五字)的格律,如阿白在空中飞翔的时候唱:
“不管山高水又深,
不管监牢和火坑,
牛郎一定会织女,
阿妹放宽心!”阿馨接着唱:
“阿哥你好比燕子,
一到春天你就来,
阿妹好比迎春柳,
等着燕子来。”但是也有许多地方冲破了这个格律,以免束缚歌剧的思想内容和音乐创造。作者创作的歌词有的是有力而动人的,如公主在幽居深宫思念她的猎人时唱的:
“我真想生出翅膀,
飞出这重重的宫墙,
飞向那广阔的世界,
去迎接那上升的太阳。”阿白在决心去夺取凶僧的袈裟,同公主分别的时候,唱:
“为了我们的生存,
一定要把袈裟取回。
我不怕冰雪!
我不怕风雷!
…………
…………
那能够躲在洞中,
等着死亡降临。”当阿白被打沉海底以后,阿馨愤怒地唱:
“你们这些无心肝的人呵!
果然是你们把他暗害,
你们这班人真凶狠。
我要变做暴风,
把你们吹成碎粉!
我要把海水吹开,
看看我的猎人!
我要把海水吹开
把海底沉冤吹散,
我到死也不回头,
除非海枯石烂!”和尾声中的“她找不到她的飞人,她永远不停息。”这样的词句再通过郑律成同志创作的音乐,和演员罗忻祖、邹德华、杨光江、李幻等同志嘹亮抒情的歌喉自然更动人心弦了。
在音乐创作中,采用了现代歌剧的手法(如使用管弦乐、合唱等),但也一定程度地保持了白族音乐的风格和特色。听起来,音乐的旋律和汉语歌词的声调有了适当的结合,因而使我们有字音清爽,节奏自然的感觉。汉语声调的高低是音乐性的,怎样使歌剧的音乐同我们的汉语特点相结合,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导演周星华同志对于剧本进行了很好的处理。比如:当阿白同段昌决斗的时候,阿白本来已经战胜段昌,把段昌的剑打落,但是没有杀他,而在阿白和卫士对峙的时候,段昌却从后边刺伤了他,这就使人更加感到段昌的凶恶和阿白的善良。白族的《迎亲舞》和《凤穿花舞》穿插得恰当,舞蹈柔美轻松,使观众在看了紧张的场面以后,又松了一口气。这样的处理使整个歌剧的情节更为紧凑,戏剧性更强了。
《望夫云》是一出具有特色的歌剧,通过它的演出更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充分地发挥个人特长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才能得到这样的效果。当然,歌剧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国王听到阿珍诉说娘娘、罗荃和段昌篡夺王位的阴谋,竟无动于中;公主和阿珍逃到玉局峰下,正赶上村里群众在过火把节,群众当中有一部分人在三月街赛马会上就见过公主她们了,不应该对她是那么陌生;白族古代服装特别是衣袖应该再宽大一些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歌剧作者和歌剧舞剧院同志们的继续努力下,在歌剧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一定会使这部歌剧更加完美,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诤友
白夜
人们多多少少都是会有朋友的。当然,我们党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要建设共产主义,共产党员以至于广大人民,都有这个共同志向,大家之间是亲密的崇高的同志关系。所以,人们见了面,不管熟人,还是生人,都称呼同志。
但是,除了同志关系之外,是不是还会有朋友关系呢?也是有的。不过,人们一提起朋友关系,有时就会想到旧社会那种朋友关系,结成金兰之好,互相吹嘘捧场,酒肉往来。杜甫有一首诗就对这种朋友之道慨叹说,“翻手作云复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当然,对这种朋友关系,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可是,我们有了同志关系,并不妨碍亲密的朋友关系。人们有了同志关系,还会有朋友关系,因为双方了解得更多,更投脾气。人们要结成朋友关系,正如人们之间还要结成其他不同的关系一样,比如亲戚、家属、师生,等等。实际生活中,是存在这种关系的,我们不能无视于生活的现实。这些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不但过去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的。
人们之间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关系,那是很好的。过去有“诤友”的说法,就是发现了对方的缺点和错误,能够提批评,进行诤谏,结果当然帮助了对方。孟子就说过,“责善,朋友之道也。”因为自己有了缺点和错误,朋友往往了解最多,朋友给指出来,总觉得有些难受,下不去,所以,对于这些敢提意见的朋友,又有一种“畏友”的说法。这种朋友是严厉的,然而却又是真正的朋友!所以,人们虽然觉得有些朋友可畏,却又舍不得离开他们。正因为这些朋友看起来可畏,而实际上却真正可爱,所以双方的友谊坚如金石,永远不渝。
人们都需要一些诤友,来互相帮助、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是,诤友也往往是难得的。要求得一些诤友,就要看自己能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然别人也就会勇于向你提意见。你接受了朋友的正确的意见,认真地改了以后,觉得真有好处。于是,你以后就会更加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诤友的情谊就会逐步形成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变成不可分的了。的确应该看到,有些朋友是很有知识,很值得尊敬的,而我们“一处不到一处黑”,在某些方面往往是无知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能平等待人,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那么,恐怕连一般的朋友也不容易交得着,更不用说诤友了。
当然,结成诤友的关系,要双方努力。要求别人以诤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自己也要以诤友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可是,千万不要忘掉,自己是以朋友的身份来规劝的,而不是以高人一等的身份来指示的。不然,虽有诤谏,友从何来?既然是朋友的身份,那就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提出的意见,是朋友的规劝,而不是什么指教,言谈微中,笑语风生,人家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不能勉强,更不用说强迫了。只要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诤友还有不接受的吗?


第6版()
专栏:

老挝游击队之歌
〔老挝〕凯山·丰威汉
狂风呼啸,浪花击岸,
湄公河的波涛汹涌澎湃,
湄公河的波涛汹涌澎湃。
这就是北方的家园;
这就是南方的故乡。
英勇的游击队
战士,在青纱丛林中巡行。
青纱帐里的游击队是什么人?
那就是拿起矛箭弩枪的人民!
他们站立起来战斗!
保卫根据地,保卫湄公河,
保卫家园故乡,保卫老挝边疆!
〔庄镇成 译〕


第6版()
专栏:

左莉
黄世衡
邻家有个小姑娘左莉,八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左莉爱画画儿。最初是画什么不像什么,后来进步到有那么点儿意思了。最近,她忽然再也不画小狗小猫,改为画图案了。她家门口有一片铺地砖。她就每天早晨在那砖面上用粉笔画图案,天天这样,从没有间断过。
上上个月,我们这个院儿里,新搬进一个人来,是个老画家。我想:这可对了左莉的心意了,有老画家的指点、帮助,她的画儿一定进步得更快。
过了几天,她到我房里来玩,我就问:“这几天交上个好朋友了吧?”她不答话,圆睁了两眼疑惑地看看我。我说:“还装糊涂呢!新搬来那个老伯伯是个画家,你不知道?”
“不知道!”她带气地说,而且立刻跑出了房门。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她走过老画家的屋子时,还把脸掉过一边去。她步子很重,好像她的脚后跟也都在生气!
我奇怪极了。是老画家伤害这位小姑娘的心了?不可能吧,他很和善;那末,是左莉不愿意学画了,这也不对,我今天早上还见她在地砖上画图案。
又一天下午,左莉拿着一张纸跑来找我。一进门就喊:“这是你画的吧?”
我接过纸摊开一看,是几种简单的图案,描画得很工细。我摇摇头:“不是。我哪儿能画这么好的画儿呢!”
“真怪!”左莉又说:“我今天早晨去画砖,就看见地上放着这张纸,还用块石子儿压着。我就照着画了一种样子的。你说这画儿好吗?”
“好得很哟!”我说,
“是谁在偷偷地帮助你呢?一定是那个老画家。”
“才不是他呢!”
“你怎么知道不是他呢?对了,一会儿你问问他去。”
“不去!就不去!他搬来第二天,我拿张纸去,想找他给我画个像,一进门,我就喊:‘画家伯伯!’他不理我,又叫了一声,还是不回过头来。气得我跑出来,忍着不哭,跑到家里,把那张纸一扔,还是哭了。”
我正准备说话,外面有人问:“左莉在这儿吗?”是她妈妈。我开了门,就见老画家也来了,赶忙让进屋内。左莉却把脸掉向墙壁去赌气。妈妈说:“左莉呀,画家伯伯要出门儿画画去了,特意来看看你呢,还不过来谢谢,这孩子!”
左莉头也不回,只扭了扭身子。我想,趁这一老一少都在场,把这疙瘩解开也好,就对老画家说:“左莉对你有意见哩。你搬来的第二天,她拜访你去了,可你没理她。”
老画家听说,很是惊异:“有这等事!——呵哟,那多半是我正专心画画,没听见。别见怪吧小妹妹!”
我就趁机对左莉说:“老画家确实没听见,他那时整个儿心思都在画儿上——这个,现在你不懂,等以后你长大了,也能画非常非常好的画儿了,你画入迷了,那时我进了你的屋子,叫声:左莉同志!没准儿你也听不见呢!”
大家都笑起来,左莉又扭了扭身子,妈妈说:“现在她有时趴在砖上画入迷了,叫她吃饭也听不见。”
左莉猛然转过身来,抬起头怯生生地看着老画家,又递过手里的一张纸,问:“这是你画的吗?”
“是呵!”老画家愉快地说,“你喜欢吗?对了,这里还有一张呢,来,送给你吧。”
老画家和我们道过“再见”,就走了出去。左莉突然追出,一会儿又跑回来,细细地看刚才老画家送的画。我也凑过去看,见画面是一个小姑娘正专心致志地趴在砖上画图案,样子活像左莉,旁边还落了款,是:有志不在年高。
左莉这阵眼里汪着泪花儿,问妈妈:“我错怪了画家伯伯,怎么办呐?”
妈妈带笑看看女儿。我代为回答说:“你让老画家以后回来看见你的画儿长进得快,他就比什么都高兴了。”
以后,左莉仍然每天早晨趴在砖上画图案。我明显地察觉出她比以前画得更认真。最近,听说老画家的创作旅行已快结束,就要回来了。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花的草原”
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所选取的题材是广阔的:从那达慕大会上的长跑竞赛,到大兴安岭密林中的狩猎活动;从牧童成长为矿工,到内地姑娘在边疆落户;从矿山党委向自然斗争,到草原人民向阶级敌人搏斗……这一幅幅的生活画面,共同组成了内蒙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主观世界的雄伟图景。
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力避落入窠臼。有些平凡的故事,经过他巧妙的处理,变得清新可喜,曲折引人。“捕鹿的故事”,主要篇幅似乎是写鹿,实际却在刻划人物的坚强性格,手法新颖。“路”则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某些手法,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镜头,概括了女主人公的一生。
作者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而且恰当地引进一些闪烁着牧民智慧和生活特色的蒙古族谚语,加强了作品的民族色彩。
(叶耘)


第6版()
专栏:

我愿做一架犁
张永枚
祖国呵,多辽阔,
无边无际的好土地,
祖国呵,在召唤,
更多的棉花更多的米!
祖国呵,听见吗?
我在这样回答你:
我这一个年青人,
愿做一架铁的犁!
我这一架犁呀!
立下了大志气,
犁碎拦路石,
斩断荆和棘!
向前开劈!
犁呵!犁!
犁呵!向前犁!
掀起黄土的波涛,
唱着红色的歌曲,
宁愿损伤自己,
决不玷污荣誉,
永不泄气,
永远锋利!
犁呵!向前犁!
祖国呵,你听吧:
我要犁遍所有的生荒地,
让丰收的花果呀香万里!


第6版()
专栏:

出渔(水彩画)    赵仲修


第6版()
专栏:

捆线(中国画) 李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