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滋养
高士其

科学文艺读物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也是向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锐利武器。
通过文艺的手法来表现科学,描写科学,说明科学,把科学和文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作品能在幼小的心灵中引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勇敢地向科学进军,引导他们去攀登科学高峰,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样的作品显然地在儿童文学的领域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科学在今天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了,它已经渗进人民的日常生活里,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人类已经从火的时代走到蒸汽的时代,从蒸汽时代走到电气时代,又从电气时代走到原子能时代,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科学和生活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人们不仅迫切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学会运用科学知识的本领,进一步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
今天的少年儿童就是明天的生产建设大军和科学文化大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必须从小起就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习惯,逐步地掌握科学知识。然而,一般的科学知识的读物,都很枯燥无味,不能引人入胜,因此,他们迫切需要阅读科学文艺读物。
鲁迅先生早就看到这一点了。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两封信中,热心地教导少年儿童不要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教导少年儿童不要放开科学,一味地钻在文艺里,应该看看那些写得生动有趣而又通俗易懂的科学文艺书籍。
可是,当时这类科学文艺读物少得可怜。
至于这,鲁迅先生说过:“可惜中国现在的科学家不大做文章,有做的,也过于高深,于是就很枯燥”,他又说:“至于作文者,我以为只要科学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艺书就够了”(《华盖集》,鲁迅全集三卷第20页)。
鲁迅先生又希望作家们拿起各种各样的文艺武器为孩子们创作一些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他早在1903年就亲自动笔翻译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两部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为我国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孩子们是好问的,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幻想力和无穷无尽的创作力量。鲁迅先生也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因此,科学文艺作品作为他们的课外补充读物,是他们所特别欢迎的。
我国现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看到这一点。他在1933年,在上海邀集了戴白桃、董纯才、方与岩、陶宏和我等人,创办了一所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写了一百多种儿童科学课外读物,很受广大小读者的欢迎;但在白色恐怖下,这所进步的学校终于被迫停办了。但是,在这些出版的儿童读物里,却已经种下了科学文艺的幼苗。
在鲁迅先生和陶行知先生的倡导下,董纯才同志开始着手翻译苏联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黑白》、《几点钟》、《不夜天》、《五年计划故事》、《人和山》等。伊林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这是第一次,他博得了中国读者的好评,鼓舞了千千万万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向往。
与此同时,在1934年,陈望道先生创办了太白小品文半月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小品这个名称,开辟了一个专栏,邀请顾均正、贾祖璋、克士等人,用轻松愉快浅显易懂的文学笔调,来撰写富有趣味的科学短文,这些文章后来收集成单行本出版的有顾均正的《科学趣味》和《电子姑娘》,贾祖璋的《鸟与文学》和《生物素描》,克士的《花鸟虫鱼》等等,这些科学文艺作品大约都是从童年的回忆,从日常生活的身边琐事谈起,逐渐语归正传讲起动植物的生活,讲起物质的构造和功用来了。
接着,我也在《读书生活》、《妇女生活》、《通俗文化》等杂志响应起来,那时候我虽然已经有病,但仍坚持着写作,写成了将近一百篇的科学小品,收集成单行本出版的有《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菌儿自传》、《抗战与防疫》等集子,我写这些科学小品的主题,是为了抗日救亡,用我一点一滴的力量,对祖国、对人民尽我应尽的责任。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科学文艺作品在中国的萌芽。

科学文艺作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科学小品以外,还有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故事和科学诗歌以及各种民间文艺的形式,如科学相声、科学快板,科学寓言等等。各种不同的体裁都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要求。
科学小品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科学知识读物,它是一种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思想活泼,篇幅简短的科学文艺体裁,它虽然没有幻想和虚构的成分,也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划,但它能把复杂奥妙的事物讲述得简单明了,浅显有趣,通俗易懂,读者读了之后不仅能获得许多知识,而且又能得到启发和鼓舞,这就是科学小品的特色。科学小品的对象是工农兵和少年儿童,好的科学小品不但小朋友爱看,大人也欢喜读。
科学童话是通过童话特有的艺术手法向儿童展示出他们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得到各种自然现象的初步观念,它的主要对象是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因此它必须是浅显有趣,形象鲜明,为了照顾这些幼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童话应该是富有诗意的文艺作品,它的幻想成分要和科学的真实性相结合,把各种自然现象描写得既生动又精确,才能为幼童们所了解。
科学幻想小说是描写人类在将来如何对自然界作斗争的作品,它的读者对象是年龄较大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小说继承了古典神话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充分地发挥了作者的想像力和幻想力,去预见未来,幻想明天,预见共产主义的未来,幻想辉煌灿烂的明天。科学幻想小说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它必须站立在现代基本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换句话说,科学幻想小说在它的出发点上,必须有科学根据。
科学故事和科学幻想小说不同,它主要是运用故事的体裁来写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讲述动植物的生活和各种自然现象,写作科学故事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讲故事,而是把重点放在刻划人物的形象和介绍科学知识上面,它是把精确的科学知识和动人的故事情节相结合的作品。
科学诗的特点是把科学和诗歌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美丽动人的诗句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歌颂科学,科学虽然是一种寻求理论的学问,但是,它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通过人物的活动,把它形象化和人格化起来,它就变成生动活泼,富有诗意的东西了。

这五种科学文艺的体裁都有三个共同的要求。
第一,它们要求作者要为科学性而斗争。
科学文艺作品要有丰富的科学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以正确的科学理论和实验为根据,丝毫不容许歪曲,因此,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科学事实,搜集最新的科学材料,加以仔细的分析和全面的了解,遇到有疑问,还得查对原始资料,在必要时候,还要到现场去亲身观察和体验,他要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来看一切现象的发生和一切事物的发展。要研究这一门科学和那一门科学之间的联系,要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研究,并且要把它们和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做就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
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创造发明日新月异,如果稍一疏忽大意,就很容易造成错误和遗漏,违反了科学的真实性和精确性。有的时候作者介绍一种知识,强调了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这种偏向也会给读者带来有害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大可同志(见人民日报1962年3月6日五版)曾举出几个例子。例如:在茶的用途的文章中,作者强调了饮茶的好处,却没有提到饮茶过多的害处;又如在另一些文章里,作者强调了维生素的需要,而没有谈到如果吃得过多也会发生中毒现象。
第二,要求作者要为文艺性而斗争。
科学文艺读物的作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他必须懂得语言的艺术,必须学会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描写科学的真实情况。科学文艺的作者要向善于辞令的名作家学习,尽量使作品口语化,避免用冗长的词句和枯燥乏味的说教,避免用生疏的科学名词和专门术语,不得已要用,也应当加以解释,要写得具体明确,所有用词造句都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要写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
伊林说过:“要使作品带有文艺性,这个作品不但应该作用于理智,而且还要作用于感情,这样的作品要是没有想像力和没有浓厚的情感是写不出来的”(伊林《谈谈科学》1952年10月《科学大众》)。这样,作者就需要深入了解劳动人民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感情。
伊林又这样说过:“宣传自然科学和宣传任何东西一样,是征服读者的一种艺术,也就是说,这场战斗必须依照各种战略战术的规则来进行;所有用字,思想,事实和结论一定要经过选择和配搭得当,不要有一个字呆着不动,要凭借有力的事实的支援,来使思想领先,要使每一个结论都成为经过猛攻后才占领的高地。”
每一个科学文艺读物的作者,都应该很好地体会伊林的话。
第三,要求作者要为思想性而斗争。
科学文艺读物是应该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文艺作者应该把向广大劳动人民和少年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应该承认缺乏思想性的作品是不可能受到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民欢迎的。在这里伊林的作品就是我们光辉的榜样。伊林有强烈的爱和憎,他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对于旧社会黑暗统治的憎恨,对于剥削者压迫者的憎恨,他的作品同时也充满着对于科学,对于祖国,对于劳动的热爱,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我们的科学文艺读物也应该是这样。
我们的科学文艺读物也必须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它不能单纯地追求趣味或猎奇,它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少年儿童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伟大思想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手脑并用、能文能武、又红又专、敢想敢干、敢于创造发明的劳动者。

科学文艺作品的题材是非常广泛而多方面的,从电子到宇宙,从微生物到人类,从火到原子能,从石器到自动化工厂,从自然界的每一种动态到人类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故事,从祖国建设的成就到世界科学的展望,从实验室的工作到科学幻想旅行,从工农业生产到群众性的科学活动,每一门科学都在向我们召唤,邀请我们专门去写它。
高尔基非常重视科学文艺读物的创作,他在1933年就曾亲自拟订了一个庞大的儿童科学文艺读物的创作计划,其中包括地球、空气、水、动物、植物,人怎样地出现在地球上,人怎样地学会思考,人怎样地使用起火来,以及科学怎样使人变成巨人等十多个主题。他要求科学文艺作品应该不断地扩大它的题材范围,不应该停留在单纯描绘自然界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的范围里,还应该进一步地反映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现实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奇迹。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科学文艺发展的情况吧!自从抗战爆发,科学文艺的创作也暂时中断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的关怀和领导,特别是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以后,在久已荒芜的科学文艺的园地上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不但在各报刊上涌现出大量的科学小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幻想小说等各种不同体裁的科学文艺作品,科学文艺作者的队伍也不断地扩大了,更可喜的是许多新的青年作家,许多青年科学工作者和青年教师都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了很多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其中如:冯振文的《非洲魔术师》(科学童话)、孙幼忱等的《“小伞兵”和“小刺猬”》(科学童话)、赵沛的《黑龙湖的秘密》(科学故事)、伍律的《蛇岛的秘密》(科学故事)、吴松璘的《他怎样得了传染病》(科学故事)、于止的《失踪的哥哥》(科学幻想故事)、迟叔昌、于止合写的《割掉鼻子的大象》(科学幻想故事)、赵世洲的《活孙悟空》(科学幻想故事)、杨谋的《房屋告诉我们很多知识》(科学小品)、沈德绪、赵国琛编写的《大自然的烦恼和喜悦》(科学小品),都是比较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孩子们对科学幻想故事,特别感到兴趣。孩子们要求作者从容易懂的讲到不容易懂的,从熟悉的东西讲到不熟悉的东西,由近的讲到远的,一步步深入下去,这样就容易为他们所接受。五六年级的孩子认为用童话的形式来介绍科学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科学家谈21世纪》的出版是件大事,这是二十六位科学家的集体创作,这是科学家为少年儿童写作的良好开端。这本书不但使读者得到各方面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懂得了许多不曾想到过的事物,而且对未来的科学技术将在人类生活上起什么样的影响,也有了清楚的概念。
近几年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继编辑出版了综合性的知识丛刊《春、夏、秋、冬》之后,又编辑出版了《我们爱科学》的科学文艺刊物,现在已经出刊第七集,这是科学文艺新开垦的处女地。根据读者反映,对于初中程度的学生来说,这七本集子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看懂了,而且很爱看,对于五、六年级的读者来说,则在内容和文字上,还有一些嫌深的地方。
解放以来,科学文艺的创作虽然有这些显著的成绩,但它比起其它部门的文艺作品来,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远远地落后于少年儿童读者的需要,希望科学家和作家们,尤其是青年科学文艺工作者和青年教师们共同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奋勇前进,为孩子们创作更多更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科学文艺作品,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滋养。


第5版()
专栏:

关于儿童剧的三点建议
刘厚明
孩子们喜欢演戏。演戏可以使他们得到娱乐和休息,接受思想教育和艺术教育,受到语言方面的训练。
但是,目前适合孩子们排演的剧本,实在太少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供给他们一套。
“一套”,是说要包括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学程的孩子排演的。这项工作很不容易,必须依靠剧作家和教养员、教师协作,而首先必须有坚韧而细心的组织者。
我想,剧本来源除新创作外,还可以改编:孩子们语文课本里的某些课文和现有的一些非戏剧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题材的来源。
内容: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启迪智慧和发展想像力的;增加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形式:现实的、幻想的;口语体的、诗体的、歌舞体的;条件:活泼、简短、演出方便。
这个建议并不新鲜,同行间常常谈起。现在,该是动手实现它的时候了!
孩子比成人有更多的看戏时间,有更强烈的看戏要求。但是,一般地说,孩子们看戏的机会却少于成人。据上海儿童艺术剧院调查:他们每一场的小观众里,都有许多是第一次认识舞台的。
原因很明显:目前,我们的儿童剧院太少;而且,经常只在一个地点——自己的剧场里演出;还有,除假日外,演出时间一般都在晚上七点至十点。孩子们看一场戏多么不容易啊!不但要花钱买票,还要花钱坐车或走很远的路,而且要推迟睡眠时间……
目前的儿童剧院是否可以想些办法,为更多的孩子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呢?我想是可以的。
如果,剧院能化整为零,多编几个小型(十余人的)演出队,每队带一组小型剧目或不需要复杂的舞台设备的多幕剧,到各区少年之家或规模较大的学校去巡回演出,岂不能解决很多孩子看不上戏的问题吗?
为了适应简单的舞台条件,为了在白天、在没有遮光设备的地方演出,演出质量必然不如剧场的。但是,效果却不一定比剧场差——演员同志们:你们如能把戏送进学校,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将怀着无限敬意和亲切之感来领略你们的艺术;甚至你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将成为那个学校教师的教材,孩子们的榜样——长久地活在整个学校的精神生活里!
另一方面,这种演出也是专业儿童戏剧工作者,和孩子交朋友,熟悉他们,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好办法。
我并不认为,剧院应该一年四季不在剧场演戏,有些剧目必须在正规的剧场演,而且正规的演出,应该是提高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工作者水平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整个儿童剧水平所不可缺少的。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促进,则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除儿童剧院外的其它剧院、剧团,每年最好也给孩子们组织一两场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演过儿童剧《战斗的星期天》和童话剧《仙笛》,北京许多戏曲演出团体,曾安排儿童专场,演出了《三岔口》、《闹天宫》等,是值得赞扬的。
北京有一百多万孩子,一个儿童剧院怎么应付得了呢?特别在暑假、寒假里,多少孩子渴望买上一张戏票啊!
一般剧院、剧团为孩子演出,首先是选择剧目问题。戏曲方面容易解决:《三岔口》、《闹天宫》可以,《除三害》、《张飞审瓜》、《黑旋风》也很合孩子口味,只要从现有剧目里,选择一下,一定可以找出一大批。话剧方面也可以从现有剧目里选择:《保尔·柯察金》、《全家福》等,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完全能够接受。此外,也应该专为孩子排演新剧目——以成人角色为主的儿童剧。一年排演一个晚会的儿童剧目,不会负担很重吧?
演出时,请标明:少年儿童专场,并能降低票价,时间尽可能安排在白天。
谁不爱孩子呢?谁不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呢?那末,让我们都为孩子做些事情吧!


第5版()
专栏:

读《随园诗话》札记
郭沫若
五六、同声相应
《诗话·补遗》卷四第二九则:
“周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皆不期其然而然者也。”
今案“同声相应”可以“期然而然”。这是由于振动数相同,而起共鸣。古人已经晓得这个道理,所谓“鼓宫宫动,鼓角角应”便是。知道了这个规律,便可以人为地制造共鸣,即是“期然而然”了。
袁枚以共鸣现象说明文字之交,提到杜甫的“文章有神交有道”,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照例在作自我宣传,期然而然地制造共鸣。下文云:
“何道生、刘锡五,抱英绝之才而独惓惓[quán]于随园。……其所心醉之句,有不忍不标而出之者。如刘云:‘闲来志怪都根理,语必惊人总近情。’余道第二句直指心源,包括《小仓山房六十四卷全集》,较胜他人作序万语千言矣。何云:‘愿署随园诗弟子,此生端不羡封侯。’矜宠一至于斯,使我颜汗。”果真“颜汗”吗?所谓《小仓山房六十四卷全集》,果真“志都根理,语总近情”吗?袁枚的自我宣传真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近阅焦循《刻〈诗品序〉》(《雕菰楼集》卷十五),中有语云:“诗道之弊也,用以充逢迎,供谄媚,或子女侏儒之间导淫教乱。其人虽死,其害尚遗。一二同学之士愤而恨之,欲尽焚其书。”此文作于“嘉庆四年三月望日”,袁枚之死在嘉庆二年。我意焦循所斥“其人”必即袁枚,所斥“其书”必即《随园诗话》,或《小仓山房六十四卷全集》中之某些文字。同是出于封建意识、佞[nìng]佛者有人,毁佛者亦自有人。幸而袁枚已死,焦循能写出这几句话,亦不幸而袁枚已死,这几句话无法使袁枚知道了。
五七、猫有权辩冤
《诗话·补遗》卷六第十则,载武林女士王姮[héng]有《咏懒猫》一诗,袁枚称其“诗才清丽”。其诗云:
“山斋空豢[huàn]小狸奴,性懒应惭守敝庐。深夜持斋声寂寂,寒天媚灶睡蘧蘧[qú]。花阴满地闲追蝶,溪水当门食有鱼。赖是鼠嫌贫不至,不然谁护五车书?”
看来这位女诗人是把猫错怪了。猫的习惯,每在夜里活动,白天睡觉。脚跖[zhí]有厚软的皮下组织,故行步无声。老鼠不来,正因有这猫在,并非嫌主人贫。主人既有“五车书”,似乎也不能算“贫”。老鼠绝迹,故猫只好追蝶、捕鱼,正是不懒的证据。因此,我觉得这猫是有权利为自己辩冤的。如果猫会做诗,它可以做出这样一首诗来,和它的女主人,以作为回敬。
“平等何分主与奴?持家我亦爱吾庐。
劳而无怨江有汜,冥不堕行伯玉蘧。
怪汝昼眠恒化蝶,迎余腊祭亦无鱼。
卖贫还请扪心问:老鼠胡为不啮[niè]书?”
《国风》有《江有汜》一诗,毛传以为“媵遇劳而无怨”。蘧伯玉(孔子弟子)“不以冥冥堕行”。庄周曾梦为蝴蝶。古人腊祭迎猫用鱼。主人既有“五车书”,所养的猫姑且假定它也知道这些典故。
五八、状元红之蜜汁
《诗话·补遗》卷六第二五则:
“余园中种芭蕉三十余株,每早采花百朵,吸其露,甘鲜可爱。恐汉武所谓金茎仙掌,未必有此味也。”
案此所云“芭蕉”当是美人蕉之类,蜀中称为状元红。根可食。花小,色红,单瓣,不如美人蕉之纷披。蓓蕾在苞中时,其形如笔。待花开,则有笔生花之态。名之以“状元”,殆取意于此。状元红能结实,美人蕉则不结实;此与单瓣石榴花能结实,复瓣石榴花不能结实;单瓣桃花能结实,复瓣桃花(所谓碧桃)不能结实者相同。美人蕉殆是状元红之变种,犹牡丹原产秦岭,亦本单瓣,经人工交配而成复瓣(所谓千叶牡丹),但复瓣牡丹亦能结实。
幼时于状元红开花时,亦每拔其花冠而吮[shǔn]吸之,确有“甘鲜可爱”之甜液。但此非“其露”,乃其蜜汁也。
晨吸状元红上蕊,甘鲜可爱忆儿时。
蜜囊花底储仙露,此事工蜂已早知。
五九、天分与学力
《诗话·补遗》卷六第四十则:
“诗如射也。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gǔ]。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能中。”这所说乃科举时代因题做诗之陋习。但在古时非先有题而后作诗,乃先有诗而后标题。文亦犹是。袁枚屡云“诗到无题是化工”,对此将何以自解?
即以射而论,袁枚所说,亦未中肯。下文云:
“其中、不中,不离‘天分、学力’四字。孟子曰‘其至尔力,其中非尔力’——‘至’是学力,‘中’是天分。”
这把孟子的话,恰恰讲反了。“力”才是天分,“中”要凭学习。体力有大有小,犹天分有高有低。当然体力与天分亦非一成不变,可依锻炼程度而有所增减。此如拳斗、举重之有级别,赛跑之长短距离,声乐家之有高、中、低音,而在各种级别中,都能达到最高峰。但总有一定界限,不能逾越。
中与不中是巧拙,全凭锻炼而来。所谓“梓匠轮舆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即是在一般的规矩准绳之内,总要勤学苦练,才能至于巧。“铁杵[chǔ]磨针”之喻,即熟则生巧之意。故中与不中要看学力。偶然射中一箭不能算是本领,总要百步穿杨。
至于学有快慢的不同,巧有程度的差别,在这里虽然也有天分存焉,但我们可以断然地说:勤学苦练,天分虽低,可以达到一定的巧;不勤学苦练,天分虽高,则始终都在门外。
六十、黄巢与李自成
《诗话·补遗》卷六第四三则:
“余不信风水之说。
人言:黄巢、李闯,俱因毁墓而败,非风水之验否?(“否”应作“乎”,误。)
余道:此等逆贼,虽不毁其坟,亦必败也。因口号一诗,以晓世人云:
寄语形家莫浪骄,葬经一部可全烧。
汾阳祖墓朝恩掘,依旧荣华历四朝。”
读至“逆贼”二字,便使人不愉快。回思:不如此,则不是袁枚。故“不信风水之说”可取,视黄、李为逆贼亦无足怪。特惜袁枚只活了八十一岁(1716—1797),没有可能活到今天,看到黄巢、李闯之被公认为农民起义的英雄,以证明他的“不信风水”之正确。盖于郭子仪祖墓被鱼朝恩发掘而无影响之外,又添上了黄巢、李闯王的证据。
我要感谢袁枚,读了这一则,倒使我另外得到了一首诗:
骊冢茂陵俱被掘,鞭尸戮墓几人存?
黄巢李闯终人杰,汉武秦皇与共尊。
六一、不佞佛者如是
袁枚自谓不佞佛,但却笃信前身与来世之说。《诗话》中关于此等事,屡见不鲜。
如《诗话·补遗》卷七第二则载峡江飞来峰寺澄波和尚语:“有闺秀戴蕴玉,偕郎君某诣[yì]浔州府署省父。坐飞来亭,题诗,诗成泣下。有句云‘白猿自悟当年事,见说持环返上宫’。人多不解。比至浔州而亡。”
诗句实在费解,不知所谓。但更妙的是缀上这样一句:“疑其前身或猿女耶?”此语不知是僧语,抑是袁语。但不管怎样,袁枚总是相信有前身的。
又如《诗话·补遗》卷五第六六则言焦山担云和尚,海盐人,能诗。初至焦山时,即言“此我旧居之地”。后见壁间死去已三十三年的老和尚朗月的一首诗,又说“我之旧作也”。
这个担云和尚完全是个骗子。袁枚把这些诳话载入《诗话》,并还郑重其事地说到担云之死:“后示寂焦山枯木堂,诗稿散失”。这是表明袁枚相信有来世。
《诗话·补遗》卷六第四二则载郭频伽[pín-qié]赠袁诗句云:“生不佞人何况佛?事惟欠死恐成仙。”袁枚受着阿谀,自然是高兴的。其实他不仅佞佛而且“佞人”(连骗子和尚他都佞了)。他在一百六十五年前死去了,没有“成仙”,倒是事实。
六二、二童子放风筝
《诗话·补遗》卷七第三则:
“二童子放风筝。一童得风,大喜。一童调之曰‘劝君莫讶东风好,吹上还能吹下来’。我深喜之,盖即孟子所谓‘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之意。”
今案袁枚所“深喜”的调笑语,完全出于嫉妒心理,幸灾乐祸。不仅值不得“喜”,更何况“深喜”!
赵孟是权贵者,能贵贱人,何能与东风相比?同一东风能掌握之者为顺风,不能掌握之者则为逆风。调笑童子不怪自己不会放风筝,而却希望别人的风筝也被吹落。这种孩子,倒是值得教训教训的。
我为被调笑的童子拟答:“请亦用心善操纵,一同欢喜上天街。”
六三、马夫赴县考
《诗话·补遗》卷七第七则:
“直隶迁安县定例,‘入学八名’,而应试者不过六、七人。知县胡公作宰,忽有马夫着红布履来告假。问:‘何事?’曰:
‘明日要赴县考。’胡公大笑,口号以赠云:‘红鞋着脚煤磨砚,马粪熏衣笔换鞭’。”
案此胡知县实太轻薄,袁枚则更为轻薄。马夫便不能赴县考吗?袁枚颇自标榜能有教无类,兼收并蓄。其《诗话》中亦间收入青衣之诗,对此红鞋马夫为何不一追问其能文与否?
《诗话·补遗》卷六第四二则载吕仲笃读《随园诗话》赠诗云:“大海自能含万派,名山真不负千秋”。在同一《诗话》中载此轻薄马夫之语,何能以“大海”自负?任何名山是不会拒绝马夫登临的,轻薄才子倒真有愧于“名山”了。
我替这位马夫鸣不平,他应该也口号一番,以回答那位知县老爷并示随园才子:
“须知墨本是松煤,黍稷稻粱粪作肥。
我学圣人甘执御,提鞭秉笔两能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