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话剧青年一代祝福
陈波
我们的戏曲舞台上,自从建国以来,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少的青年演员。雏凤清声,新苗茁出,使红氍毹[qú-shū]上增添了蓬蓬勃勃新的气象。话剧方面,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戏曲方面来得显明卓著,但也同样的是在默默地进行着培植、扶育的工作。戏剧院校、剧院剧团演员训练班,都经常地着眼于此,其辛勤努力,是不可忽视的。最近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训练班演出的阿尔巴尼亚名剧《渔人之家》,益足证明此言不虚。如果从这次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去窥察话剧的发展,我想通过此一,也可以断定总的趋向,和未来的远大前途的。
对于这一演出,首先我觉得剧本选择得好。这还不仅是由于《渔人之家》是我们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名剧,更重要的是这剧通过了老渔夫姚努兹全家,特别是青年一代在革命的激流中的变化与发展,反映出了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坚毅不屈地向着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英雄面貌;更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以坚强的斗争才能求取国家的独立与解放。过去是如此,今天霍查同志所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与人民,同样是如此的在抵抗着帝国主义和它的附庸的窥伺,同样是如此的在建设着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些经历,这些心情,与我们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并无二致。这样,上演这剧首先是加强了两个兄弟国家国际主义精神的友谊。同时,剧中所刻划的青年革命者的昂扬的气概,正是中国青年一代所能体会得到的,也就更易于对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有所鼓舞。而且以生气勃勃的中国青年演生气勃勃的阿尔巴尼亚青年,在艺术的创造上也便于发挥。虽然说这剧在中国舞台上,已经有过不少剧团先后多次演出,固然可以有所借鉴,但另一方面,对青年演员讲,在艺术创造上另辟蹊径,更加提高,就不能不说是艰巨的工作。选择这一剧本,事实上也表现了不畏艰难的攻坚创新的精神!
说到演出,自然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到富有导演经验的欧阳山尊,和创造了《赵一曼》革命英雄形象的石联星的策划调度之功。同时,更不能不提到这一群青年演员,都已经掌握了舞台上应有的基本训练,而且运用自如,看不到什么雕琢生硬的痕迹。这足见今日之成就正是来自长期的刻苦锻炼,因之也就使人忍不住地为他们的学习有素而心喜了。自然我们不能以老演员所能达到的造诣来要求青年演员,可是从整个的演出看,舞台上调和、统一,达到了中国舞台上常说的“一台戏”的境界。这点,在老辈、中年一代尚且难能,而青年演员能先至此,实属不易。据我揣度,其原因正在于他们对于戏剧艺术认真潜修,毫无杂念,既能深入体会塑造角色,也绝不突出演员个人,因此,也就看到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创造,而又互相照顾到全体的演出。我为什么特别举出这点加以重视,正由于相反的情况,常常成为今天话剧舞台上的不易克服的弊端,而造成全部戏剧艺术被破坏的漏洞。我们的青年演员初上舞台,即能注意及此,从他们对戏剧艺术态度上说,是在健康的发展中,如果坚持下去,前途成就是难于限量的!


第6版()
专栏:

探幽索隐
——从魏启贤演唱的几首短歌谈起
李凌
许多人听了魏启贤最近在“亚、非、拉丁美洲音乐会”中所演唱的几首短歌,都有这样的印象,觉得他对歌曲的解释和处理,的确花了不少心思。
不少人都知道,魏启贤是一位声音稳实、质朴,抒情性较强的男中音。他所唱过的《拉犁歌》、《饲养员》、《工地上》(《李世喜》清唱小剧选曲)、《沁园春》(王元方曲)、《伊戈尔王子》、《斗牛士之歌》等,在国内,唱得像他那样深刻完美的还不多。他积累了几十个较称心的节目,而且创造得如此真挚而富特色,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单靠灵性、天分而信手可得的。
由于他要求自己唱得真实、含蓄,让歌音从字里行间去体现歌曲的情思,因而他每练一首歌,总要花费不少时间,做到斟句酌字反复吟味,所花的心机是不少的。
像他的《拉犁歌》、《黄河颂》、《刘闯选曲》,虽然已经竖起了骨架子,他还是再三琢磨,使它们更为紧凑,更有起伏,意境更深。这些歌曲,从最初演出到最后确定下来,作过许多次的变动。他觉得自己所唱的《老人河》不如同伴那样完美(应该说,也是不坏了),他就从别人的歌唱中细心地记下一些不同的细节处理,抄录了别人曲词中某些更适切的字句,吸收人家的优点,针对自己所忽略的或做不好的部分,一点一滴地来修正。有的时候,像《刘闯选曲》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中的道白,有些人是不大肯把精力放在这些不是“歌唱”的地方,他们所追求的是那些“优美、高亢的从弱到渐强的延长音”,以显示自己的技能;他却以最大的耐心,来注意怎样才朗诵得真切而有神韵,前后衔接得更为自然。
他这次所选唱的几首短歌,对他来说,是另一种考验。像《星儿你不要哭》(智利民歌)、《可爱的巴西》(巴西民歌)、《小板凳》、《你就是幸福》(墨西哥民歌)《玫瑰与柳树》(阿根廷歌曲),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特点和意趣。要是安插在其他节目(如一些极有特性的歌剧选曲之类的节目)中,互相衬托,它会使人得到极深的印象。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独唱家的骨干节目,就不能不承认,它给歌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困难之一,它们都是南美洲的民歌,互相之间风格有些近似。困难之二,都是短歌,非常简单、朴素(远比《茜波涅》、《阿娜依》要简单)。
要把类型相近、风格差异不大的作品,唱出独特的性格来,对于最杰出的艺术家,每每也是棘手的。梅兰芳曾谈到,要他把旦角中的花旦、青衣、闺门旦、刀马旦,演出各个不同的特性,并不困难。他觉得,要把《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和《汾河湾》里的柳迎春,以及《穆柯寨》里的穆桂英和《抗金兵》里的梁红玉,她们之间的不同性格、体态表达出来,就颇费心机。前两人,“都是青衣应行,扮相大致相同,剧情也差不多,她两个人的丈夫都是出外从军,离家十八载,又回家团圆。虽然《汾河湾》多了一只鞋子的曲折,大体上看来,是大同小异的”。后两个人,“同样是刀马旦,扮相差不多,都戴七星额子,插翎子,披蟒扎靠”。他说过去有人“往往把两个角色(王、柳)演成一个模样”。到他手上,他就透过这些类型的外貌,从他们的“家庭环境”(王是丞相之女,柳是员外女儿)去推测王、柳两人的性格、知识、举动,从地位、身分(梁是女将军,穆是山寨王之女)来塑造穆、梁两人的个性和谈吐。寻根问底,翻箱倒柜,甚至连最细微的像“掏翎子的姿势”都注意到了。“穆桂英应该掏得快些,姿态流动些,显出她的年青活泼,梁红玉就要掏得慢些,动作沉着些,表示她稳如泰山……”。
魏启贤所唱的几首短歌,可琢磨的东西比上面所谈的戏曲要少得多,如果不是由于他也精细地体察了这些短歌中所隐藏的因素,从而通过用情、语法、力度、速度……方面,作出各种不同的描绘,把《星儿你不要哭》唱得天真、烂漫,把《玫瑰与柳树》唱得含蓄、深情,把《小板凳》唱得直率、俏皮,而把《你就是幸福》唱得真挚、纯朴,就很难取得这样的效果。
一个有一定的才艺的歌者,感到最吃力的劳作,每每不是那些情节曲折,内容繁富,技巧艰深如《跳蚤之歌》之类的作品,这些歌曲要表现好,需要功夫,需要毅力。但常常使他们束手无策,苦恼万分的,是一些异常简单的东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在艺术中,越是简单就越是困难”。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如果要把它表现得突出,“就要求演员有真正的才能,完美的技术,丰富的幻想”。他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还谈到“在这情况下,需要有高度的观察力,和极其集中的注意力,来帮助我们发觉几乎是不可捉摸的特征和暗示”。
许多艺术大师,每每是本着这样的一种“探幽索隐”剖析毫厘的精神和方法,来对待简朴的东西,从相同中找出差异,从简单中发现曲折、丰繁。我觉得魏启贤能够把《玫瑰与柳树》、《星儿你不要哭》那么单纯、朴素的东西,唱得如此有深意、有特色,也正是从“探幽索隐”中而来的。
我特别为他唱这几首短歌,谈了这么许多,无非是希望我们的年青歌者,努力学习前辈对待艺术的精神和经验,不以为它们简单而“轻敌”,遇到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要像勤勉的巧妇持家一样,善于“在研究歌谱时,从歌曲的深处,寻觅出虽然看不见的,而由于诗意的情感所能认识到的特点”。使之活现,突出它,补充它所具有的但不显出的新的诗意和特趣,并采取新的不寻常的手法使之体现出来。有些东西,有时甚至用上了全部的经验和精力,使之完美深刻,也是值得的。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标题的艺术
舒章
文学作品的标题很重要,好的标题能使全篇文章增色不少;而千篇一律、平淡无味的标题,却容易使人一开头就乏味,不想再看下去了。
曹靖华同志最近的一些文章,标题可以说是独树一格。他去年在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谈衣著的散文,标题是《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今年《新港》第二期上,又有他写的一篇回忆当年学习外文艰苦条件的散文,标题是《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这两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全部思想感情,很有感染力,看完了文章,再回过头来玩味一下标题,使人感觉到余音缭绕,不绝于耳。茅盾同志在第二届亚非作家会议上的报告,以《为风云变色时代的亚非文学的灿烂前景而祝福》为题,标题气势磅礴,勾画出了亚非正在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蓬勃成长的亚非文学,并对它的灿烂前景作了瞻望,是个非常有力的标题。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学书当学颜”的两封信人民日报负责同志:
承你们发表拙作“跋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四月十日),感谢。但我诗所引“学书当学颜”一句原系陆放翁诗,我因看到董老诗“学诗要学杜,学书当学颜”,竟未加考查,以为是董老之语,发生“数典忘祖”之错误。现得董老来信,理当请你报代为声明更正。兹将董副主席原函抄寄。此致
敬礼      王昆仑 四月二十二日昆仑同志:
大作跋颜鲁公书裴将军行,笔力横肆,硬语盘空,有珊瑚玉树交枝柯之妙,雅与颜书相称。惟谓我云“学书当学颜”,此语系抄放翁诗,非出自我,不敢掠美。敬希于便中更正为盼!此致
敬礼      董必武 四月十五日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 编者

文章的提示
余凤高
报上的新闻,除了标题,往往还有几句“新闻摘要”,帮助读者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撷[xié]取要点。
《羊城晚报》副刊《晚会》,在有些知识性的散文前面,也常冠以几句类似摘要的话。像在一篇《陈梦雷的冤案》文前,写着“一个独力编成一本大书的学者,一个被朋友出卖的人,一段文化史上的冤案……”揭示了文章的三个要点。《歌德的家世》,以诘问的语气“歌德为什么老是避而不谈他的祖父?”引起读者阅读这篇文章的欲望。《提琴制作艺术》则用“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斯特拉地瓦利!”号召我国也要制造出像意大利斯特拉地瓦利那种达到世界水平的提琴(引文均见3月份的《晚会》)。
文章不一定都要有提示,但是写得出色的提示,尽管仅有寥寥几句(也不允许写得过长),却不仅使读者看出文章的大概,也会像一对明亮的眼睛似的招引人。
写提示,可以引用文章本身现成的句子,也可以由编者创作,但都是一种煞费苦心的劳动!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猪八戒新传”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包蕾的《猪八戒新传》引申了《西游记》的故事,移植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新的内容。《猪八戒新传》里所包括的四个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探山》、《猪八戒学本领》、《猪八戒回家》,都是《西游记》中没有的。
《猪八戒新传》的内容,由于作者在进行童话的艺术构思时,始终从猪八戒的性格特点出发,没有游离于形象之外,做到既忠实于原来的猪八戒,又能反映儿童的心理、愿望和行为,因此,读起来感到真实和亲切。猪八戒好吃懒做,自以为是,喜好浮夸,轻视劳动。猪八戒的经历、遭遇,可以使儿童从中懂得许多道理,受到教育。
《猪八戒新传》写得比较生动、有趣。作者没有拘泥于《西游记》的故事,根据人物形象各自的特点,发挥合理的想像,形象变化很多。在语言上也幽默、风趣,更显得轻松、活泼。同时,《猪八戒新传》采用传统形式和现实内容结合的方法,为创造新童话,进行了尝试、探索。
(刘崇善)


第6版()
专栏:

大沙田的早晨
关振东
鸡乱叫,
天还没晓。大沙田浸在雾海里,小河涨满春潮。小河涨满春潮,艇儿哪里去了?两岸绿桑摇影,不见鞭响、牛叫。不见机车隆隆吼,只有香蕉滴雨声。青蛙提高嗓子,殷勤呼唤黎明。一阵晓风飘过,飞来缕缕歌声。走,春光就在前面,田野早已黎明。田野早已黎明,堤上辙迹条条,十里垂杨风里舞,十里桃花水中笑。小艇展翅飞翔,机车航行在雾海上,社员和雾撒肥料,姑娘带露插秧苗。欢歌,阔笑,飞上云霄。呵,大沙田的早晨,涨满春潮。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以多求精”
  李知文
文章贵简炼,这是不少人已经议论过的了。所谓简炼,并非只求字数的省俭;而是如刘勰所说:“辞约而旨丰”。文字经济而思想丰富,就耐人寻味。因此,简炼一向被视为好文章的一个标志。达到简炼的关键则是:以多求精。
精是从多到少经过提炼的结果。简来自多,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华也就无从提炼了。古人说:“言求其精,非由学术之邃,阅历之多,安能垂为不朽?”“惟蓄理足者,始有眼光;有眼光,始知弃取。”许多大作家的经验也都证明:惟有知道的多,他才能把最本质和最精采的东西挑选出来,而不使作品杂乱臃肿。
唐人柳冕则从反面证明了这个真理。他在“答衡州郑使君论文书”里说:“力不足者,强而为文则蹶……故言之弥多,去之弥远。”所谓“力不足”,就是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去写的越多,就难免文章贫乏了。
可以说,多是精的根本;欲求精,务须先求多——多积蓄知识和生活经验。当然,我们决不能就此否认锤炼语言的重要性。但是语言的锤炼,只有与内容的充实并进,才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第6版()
专栏:

黄山(水彩画)    张眉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