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崩溃
沈其逵
从1956年开始,法国在非洲的
“殖民帝国”处于迅速瓦解的过程。即将举行的阿尔及利亚“公民投票”,如果不受外来的干涉,阿尔及利亚人民肯定地会选择国家独立的道路。至此,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全部崩溃已指日可待。
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史中,法国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法国早在1643年侵占了非洲的留尼汪岛。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就在这个时期前后,法国帝国主义积极推行殖民政策,在北非、西非和赤道非洲扩展殖民地。从1830年侵入阿尔及利亚起,到1912年强迫摩洛哥成为“保护国”为止的八十多年中,基本上完成了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拓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非洲侵占了八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非洲总面积的27%。除了占领北非、西非(注一)的大片领土外,还占领了东北非的法属索马里和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一些岛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取得了胜利,它在战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再分割中,在非洲又取得了原德国属地喀麦隆和多哥东部地区的“委任统治”;同时又自德国手中夺回了赤道非洲的四个领地,从而使法国的属地从北非、西非向中部非洲和几内亚湾延伸,并连结成一片,组成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法国在非洲继续霸占着原来的殖民地。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计有二十个单位,除了法属西非洲(八个领地)、赤道非洲(四个领地)和马达加斯加、法属索马里等十四个领地外,突尼斯和摩洛哥是法国的所谓“保护国”,阿尔及利亚以及留尼汪岛则为法国的“海外省”,喀麦隆和多哥东部由联合国继续交法国“托管”(注二)。这使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达一千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竟占非洲总面积的37%,在各殖民主义国家侵占非洲的领土面积中居第一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进一步尖锐化,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帝国主义要继续保持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就愈来愈困难了。因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属非洲殖民地人民继承了反帝斗争的传统,在与殖民统治的持续斗争的同时,大规模地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这就进一步促使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第二,在战后,在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下,非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第三,作为这次大战的结果之一,法国帝国主义大大地被削弱了,它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战后,法国政府又奉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继续进行殖民战争,使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部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从红海之滨席卷大西洋岸。法国在北非的三个殖民地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反殖民统治斗争,最先动摇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基础。突尼斯人民的反法斗争到1954年发展成公开的武装斗争,游击队活动区占了突尼斯领土的一半。摩洛哥除了城市里的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外,也爆发了武装斗争。法国殖民者一面实行军事镇压,一面进行欺骗性的“政治改革”。但是,这些伎俩在觉醒了的人民面前失去了效用,因此,法国政府被迫于1956年3月相继承认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独立。阿尔及利亚于1954年11月爆发了全民武装斗争,建立了民族解放军。对阿尔及利亚一贯采取吞并政策的法国殖民者,一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继续控制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人民进一步于1958年9月成立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将维护自己作为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领导人民作战,直到获得民族解放为止。
北部非洲法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深刻地影响了黑非洲法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法国政府对北非各国采取军事镇压与政治欺骗相结合的政策,对黑非洲也采用武装镇压,但主要是玩弄以“法兰西联邦”、“法兰西共同体”一套计划为中心的政治诱骗手段。法国在1956年颁布了所谓海外领地“根本法”,给予黑非洲法属十三个领地在“法兰西联邦”内的所谓“半自治共和国”地位,企图缓和黑非洲法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1958年6月,戴高乐在法国殖民政策遭到严重危机时登台。面对着继续高涨的黑非洲人民的反殖民统治斗争,法国政府不得不把原来的一套做法进行了一番修饰。戴高乐以“新宪法”代替了“根本法”,以“法兰西共同体”代替了“法兰西联邦”,企图继续维持对黑非洲法属殖民地的统治。但是,在接着举行的对“新宪法”的“公民投票”中,几内亚人民1958年9月以95.4%的反对票,拒绝了“新宪法”,这导致了10月2日黑非洲法国殖民地中首先取得独立地位的几内亚共和国的成立。
对其余十二个领地,法国则根据“新宪法”宣布在“共同体”内成立“自治共和国”,而不允许独立。但是,各成员国要求取得民族独立地位。在这种新形势下,法国国民议会于1960年5月匆匆忙忙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同体”的成员国可以通过协议途径成为独立国家。同年6—11月,法国先后被迫同意马尔加什(马达加斯加)、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象牙海岸、乍得、中非、(中央)刚果、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十二个国家独立。马里共和国于9月退出了“法兰西共同体”。其它十一个国家参加了调整后的“共同体”组织。法国托管地喀麦隆和多哥于1960年1月和4月先后取得独立地位。
法国殖民者在非洲的大部分殖民地独立以后,还企图守住有巨大经济利益的阿尔及利亚阵地。但是,形势的发展迫使着它退却。阿尔及利亚人民进行的持久的抗法战争,不仅使法国帝国主义在战场上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且给法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戴高乐上台后,在1959年9月第一次提出了阿尔及利亚人民所谓“自决”的建议。1960年6月,戴高乐政府被迫同意同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举行谈判。法国殖民主义者尽管施展各种政治手段,但是面对着阿尔及利亚人民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统一而作战到底的决心,最后还是经过在对等的基础上谈判之后,被迫于今年3月签署了结束战争的停火协议。阿尔及利亚人民坚持七年半的武装斗争,终于迫使法国殖民者承认了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决和独立的权利。
现在,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还有法属索马里、留尼汪岛以及科摩罗群岛等一些地方。索马里人民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统一,不断地和法国统治者展开斗争。留尼汪岛的人民也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的相继独立,是各个国家人民长期斗争的初步成果。但是,“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不甘心退出这些阵地,企图继续进行控制。法国前总理德勃雷在今年4月初公然扬言:“对于法国这样的国家,非殖民化不能意味着丧失它在前殖民地的利益。”这就是殖民利益代言人的最露骨的供状。今年4月上台的蓬皮杜内阁,别有用心地成立了一个所谓“法国与非洲各国合作部”,妄想以参加“法兰西共同体”的一些非洲国家为主要对象,保持在非洲的殖民利益。但是,取得了独立的国家的人民,决心同殖民势力展开斗争。喀麦隆人民为了肃清殖民势力,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武装斗争。1961年7月,突尼斯人民要求收回法国在比塞大的基地而展开了战斗。马里与摩洛哥于1961年9月迫使法国殖民军撤离国土。这些都是对于残存的殖民势力的沉重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帝国主义乘法国势力削弱之际,正通过“投资”与“援助”,对这些国家积极展开侵略活动。美国垄断资本对于撒哈拉地区各国的资源更是垂涎欲滴,企图排挤老殖民主义的势力而代之。但是可以断言,在同法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的非洲各国人民,决不愿意在摆脱了老殖民主义的枷锁以后,又甘愿遭受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奴役。美帝国主义在非洲的阴谋,必遭彻底失败。
注一:自1911年起,法国为了取得德国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保护国”,将已经占领的赤道非洲四领地转让给德国。
注二:法国殖民地科摩罗群岛当时被划为马达加斯加的一个省。1947年成为一单独单位。


第5版()
专栏:人物志

恰卡——非洲的英雄
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常常称非洲为“无历史的大陆”,受到他们歌颂的只是那些“帝国奠基者”如桑德斯、利奥波德之流和那些为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插标立桩的探险家们,而非洲的英雄则受到他们的极端污蔑。比如,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领导南非祖鲁人同殖民主义者进行顽强斗争的恰卡,就被他们说成是“文明的敌人”、“暴君中之暴君”。
 历史上的恰卡完全不是这些“学者”们描绘的那样。相反,他在非洲历史上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受到非洲人民的尊敬。
恰卡生于1787年。1816年他的父亲死后,恰卡就成了祖鲁部落的酋长。这时候,荷兰移民布尔人在南非进行的反抗被英国殖民者所粉碎,他们开始向北方撤退,去攻打那些以畜牧为生,安居乐业的土人部落。恰卡在英国殖民者和布尔人日益逼近的危险的面前,开始把分散的南非人民团结起来。
恰卡很重视军队的建设。他按年龄把成年男子编成“团”(祖鲁人称为“以姆比”),每隔两三年再挑选青少年组成新军。同时,恰卡采用了新战术和新武器。例如,每个祖鲁人投入战斗时,都配备有几支金属制长矛和牛皮盾牌。战士用那块大盾牌把自己从头到脚遮起来,接近敌人时,把手中的长矛投向敌人。恰卡实施了使用标枪的新方法。每个战士领得一支短而结实的冲锋标枪——“阿塞加”。使用“阿塞加”就像使用刺刀一样,战后要交回。他建立起来的军事组织结构成了当时管理国家的结构。他取消了部落酋长的军事权力,把它转移给他委派的军事长官之手。由于恰卡进行的多次远征,部落酋长的权力大大动摇了。祖鲁国家的基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奠定的。
1816年恰卡接位为酋长时,祖鲁部落仅占有现在南非共和国纳塔尔省的一部分。1828年恰卡去世时候,祖鲁人的政权及其影响已波及到现在南非的纳塔尔全境和德兰斯瓦桔河自由洲一半以上的领土,以及莫三鼻给和开普殖民地东部省份的大部分地区。恰卡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秩序。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曾在恰卡那里逗留过一段时间的英国旅行家飞曾写道:“那种纪律和秩序使我们感到惊讶”。
恰卡希望提高祖鲁人民的知识和文化,他曾计划把自己的两个优秀“团”派到英国去,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他曾经派遣自己的使节去见英王乔治四世,打算和英国签订友好条约。但是,英国殖民者却只允许他的使节到达伊丽莎白港,不允再往前去。
祖鲁政权和它的强悍的军队在恰卡死后的几十年里,顽强地抵抗过英国殖民者和布尔人的进犯,使这些侵略者遭到多次的失败,不能在南非广大地区进行顺利的扩张。在1879年的英布战争之后,恩格斯曾这样赞扬过祖鲁人。他写道,祖鲁人
“曾作出了任何欧洲军队都不能作的事情。他们没有枪炮,仅仅用矛与投枪武装起来,在英国步兵——公认在密集部队战斗上是世界第一——的速射炮的弹雨之下,竟冲至前面,造成白刃战,不止一次冲散英军队伍,甚至于使他们溃退,尽管在武器上是非常悬殊的”。
(荫德、振廷编译)(附图片)
祖鲁人的天才统帅恰卡


第5版()
专栏:

“我就像黑人一样”
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很难对白人谈到他受到种族歧视的全部真实情况。因为他知道,如果说了什么对白人不利的话,那么,他的生活可能被白人弄得更加不幸。
美国记者乔·格里芬为了想了解黑人的境遇,经过一番努力后,在新奥尔良一个医生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肤色,成了一个“黑人”,过了一段黑人的生活。以后,他写成了《我就像黑人一样》这本书,记述了这段经历。下面是他在这本书中谈到的几个故事。
在新奥尔良
格里芬来到他熟悉的黑人擦鞋工斯杰尔林克那里,请求当一名助手。他得到了允许。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黑人”生活。
格里芬给一个白人擦鞋子,当他擦完鞋子抬起头来看这个白人时,他发觉这个白人看他就像看一台机器一样,木木无情。
“习惯起来吧。”在格里芬把自己的感觉讲出来后,斯杰尔林克这样对他说,“你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哩,白人对待黑人就像对待那些可以浇上汽油,被活活烧死的野狗一样。”
有时候,格里芬也出去找寻别的工作。当格里芬在炎热的日子里出去时,斯杰尔林克总是给他一个水瓶上路。因为在白人区里,一个黑人即使口渴得要死,也没有人肯给他一杯水。
格里芬跑遍了所有招雇工人的地方,但都遭到拒绝。一次,他在街上的时候感到肚子饿了,就在一家饭店门口停下来。他忘记了自己的肤色,开始读玻璃柜里的菜单。突然他想起仅仅在几天前,他还有权利进这个饭店订菜。可是现在,他仍然是同一个“格里芬”,仍然有同样的食欲和胃口,仍然有同样的钱包,但地球上已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他走进这家饭店了。
一天晚上,格里芬到他住处附近的一家黑人咖啡馆去。路上,一个肌肉发达、高个子的白种青年向他吹口哨,做手势,命令他走过去。格里芬尽量保持着镇静,继续朝着自己的方向走。
“你从我这里跑不掉的,黑鬼。”这个白种流氓喊道,“我整个晚上都要跟着你。在拂晓时,我要结束你的性命。”
街道上这时候是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人影,所有的门都关着。那个白种流氓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就这样过了几小时,直到格里芬找到一个机会躲开他为止。
他坐上公共汽车,打算回家。在到他要下车的那个车站之前,他拉了下铃索,准备下车。车门开了,但是很快又关上了。
“我还没有来得及下车呢,先生。”格里芬很有礼貌地对司机说。
“我们不能整个晚上为你开着车门!”司机大声呵叱着回答。
下一站车门没有打开,第三站、第四、五站也没有打开,尽管格里芬站在车门旁边,一次又一次给司机发出了信号。他最后能够下车,还是趁司机给一个白种乘客打开车门的时候。
在密士失必州
格里芬决定到密士失必州去。
  长途汽车里有专门给黑人用的车门。车子前面虽然有许多为“白人”准备的位子空着,但是黑人只能在为他们准备的地方站着。旅途很长,容易使人疲困。当车子在一个车站上停下来的时候,白人都下车休息去了。格里芬和其他黑人也想下车。
“喂,黑家伙,你们要到哪里去?回去!”司机高声叫着,“把你们的屁股粘在座位上吧。在车子没有开到赫吉叶斯普尔克城以前,不许你们乱跑!”
“您不是说过停站是为了让乘客休息吗?所有的白人都下车了,先生。”格里芬说。
“你要干什么,打算同我争吵?”司机威胁着说。
格里芬和其他黑人只好像牲畜一样挤在汽车后部。半小
时后,汽车又开动了。
同路的一些黑人在知道格里芬从来没有到过密士失必州以后,给了他许多忠告。
“你要小心些!”一个黑人说。
“我应该怎样来理解你的话呢?”格里芬问。
“首先,你不要随意朝着白种妇女看,只能看自己的脚下。”
“甚至广告上画的白种妇女也不能随意看。”另一个黑人警告说。
那时候,美国的报纸正在大肆渲染“巴尔盖尔案件”。巴尔盖尔是一个年轻的黑人,他被诬告“企图强奸”一个七十岁的白种妇女。据说是因为巴尔盖尔“忽然很奇怪地朝她看了一下”。巴尔盖尔被关进了监狱,当天夜晚,监狱里的人把他交给了种族主义团体。一个星期后,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长途汽车开到赫吉叶斯普尔克城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格里芬在到达黑人住宅区以前,种族主义者向他袭击了三次。格里芬的神经受不住了,只好给一位白人记者打电话,请求允许他到他家里过一夜。格里芬为这件事情非常耽心,因为在美国南部,白人和黑人只能在晚上见面。
格里芬在这个朋友家里听到了关于一个大胆、机智的黑人到选民登记委员会去的故事。那个黑人在那里受到了特别的“考试”:人们请他背诵美国宪法第三十二条,他正确地背出来了。于是,人们又要他按次序说出十一届美国总统的名字和政府的部长的姓名,他也照做了。最后,人们交给他一张中文报纸,要他把它的内容译成英文。
在阿拉巴马州
格里芬向他的朋友告了别,动身到阿拉巴马州去。现在寻找一个能吃东西、喝水、洗脸和睡觉的地方,又成了格里芬一天主要关心的事情。
一次,在一条大道上,一辆大卡车赶上了格里芬。司机开了车门,招呼格里芬上去。格里芬上车后,看见座位上放着一支步枪,他吓得呆住了。司机对他说,那是一支打猎用的枪,要他放心。格里芬同司机坐在一起,一路上他的恐惧的感觉始终没有消失。
公路经过了空旷的沼泽地。司机向着雕萎的灌木丛和沼泽地所在的方向指了指后,对格里芬说:
“如果把一个黑人枪杀,并把他埋葬在那里,那是谁也不会猜到的,你认为怎样?”
“您说得对,先生。”格里芬答道。
“有时候是有机会这样干一下的。你知道,只要有机会,对不对?”
“是,先生。”
司机突然停住车,命令格里芬下车。格里芬站在公路上,等待着射击。可是,这个种族主义者却放过了他,突然关上司机室的门,开车走了。
格里芬到一个贫穷的黑人家里过夜。主人在他的从所有隙缝里都能闻得到穷气的破漏小屋里,招待格里芬吃了晚饭后,就把他安置在地板上同六个孩子睡在一起。半夜,主人把他唤醒了:
“格里芬先生,您在梦中大喊大叫,发生了什么事?”
“还是那个恶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就开始在晚上折磨我。”格里芬叙述了他做梦的情况。他看见白种男人和女人露出一张张由于狂怒而扭歪了的脸孔朝他走来,格里芬紧靠着墙壁,他明白自己找不到能获得同情和怜悯的地方。他们越来越走近他,把拳头向他伸过来……
(世昌节译)


第5版()
专栏:博物志

“飞行金刚石”
 倪白
“蜂鸟”是美洲的特产,以在飞行时能发出像蜜蜂飞行时一样的声音得名。它的种类很多,但有些只出产在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其中最著名的是号称“飞行金刚石”的一种。
这种蜂鸟是世界上最美丽和最小的鸟类之一。它虽然很小,但双翅有力,飞行速度异常快捷,一霎而过,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是一颗金刚石飞过眼前。因此,人们才给以“飞行金刚石”的美誉。
它的鸟喙呈管状,像一枚细长的针。羽毛也很细,十分光滑,像抹了油似的,在太阳光下面,能够反射出不同的色彩,特别是在它转动之间,因为角度不同,更是五彩缤纷。
“飞行金刚石”爱吃甜食,以花蜜为主要食料。它每次生白色的蛋两枚,每只蛋像豌豆一样大小。“飞行金刚石”的巢或者筑在树上,或者筑在大的树叶上面。巢当然也很小,比胡桃大不了多少。如果巢是筑在树杈之间,看上去就像一个树疖似的。
“飞行金刚石”的羽毛美丽豪华,在巴西的珠宝商店中,有用它的羽毛做成的饰物,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漂亮的装饰品。(附图片)
图为蜂鸟的一种


第5版()
专栏:

妙哉“丛林体操”
禾君
目前,在越南南方,正像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在那里,人民武装自卫队,正在利用椰树丛林的“青纱帐”,胜利地打击着在越南南方进行疯狂“扫荡”的美国侵略者及其雇佣军——吴庭艳伪军。
讨厌的丛林,使肯尼迪和他的五角大楼的“反游击战”战略家们伤透了脑筋!真是飞机大炮枉自多,美国佬无奈丛林何!不久前,美国侵略者曾经打算使用化学药剂,把越南南方丛林的树叶统统杀落,以便使人民武装自卫队无栖身之地。然而,在一场“化学战”之后,药剂不知何处去,树叶依旧笑春风。叶未落而药失灵,侵略者的“反游击战术”破产了!因而只好另找出路。
果然,最近又传出消息:美国空军已制订一项“高度秘密”的“反游击战”计划,暗号曰“丛林体操”。据说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越南南方人民武装自卫队活动的丛林上空,“像雨点样投下使人震荡的炸弹”,“目的是要震破共产党游击队的耳鼓,使他们瘫痪而不能进一步作战,使那些未受伤的人士气低落……”。
妙哉!美国侵略者的所谓“丛林体操”战术!
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能够想出这样的“妙计”,不简单!然而,实际上他们的脑筋是太简单了。这里先不说他们不懂得人民武装是任何武器也吓不倒的这个真理,至少可以说他们是忘记了一些历史事实。例如,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侵略者向朝中人民军队的阵地倾泻了炮弹一百九十万发、炸弹五千多颗,这岂止能震破耳鼓,甚至把上甘岭的山头削低了两米。但是,朝中人民军队既没有瘫痪,也没有士气低落,相反,他们却斗志昂扬,终于打得美国侵略者不得不接受停战。今天,美国战略家们又想用什么震荡炸弹来震落越南南方人民武装自卫队的士气,使他们陷于瘫痪,这不是愚蠢的梦想吗?
其实,美国的战略家应该看到,目前危险的是,在越南南方,美国侵略者自己和它的雇佣军——吴庭艳伪军却正在瘫痪,而且士气惊人地低落。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大约已有三十名参加“扫荡”的美国尉级、校级军官和士兵被打死、打伤和失踪;今年头几个月中,有将近五千名吴庭艳伪军士兵向人民投诚。
美国侵略者在越南南方进行的“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前途是不美妙的。因此,奉劝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不要再“别出心裁”了。不论是原子弹也好,还是震荡炸弹也好,都是挽救不了你们的命运的。


第5版()
专栏:

西方“黔驴” 方成


第5版()
专栏:

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
郑颖达
日本的民族服装,自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区别于西方传来的服装,被称为
“和服”。
宽袖、开衿、腰束、宽带是日本现代一般流行的和服的式样。据说采取这种式样是同日本是一个岛国有关。由于日本地处海洋,气候潮湿,因此,衣服必须做得宽大,才能使人感到舒适。这种式样大体定型于公元八世纪的日本奈良朝时代。那时候正是中日文化交流极其繁盛的时期,日本大量采用了中国唐朝的文物制度,因此和服也受到了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比如构成和服主体的“长着物”是一种长衿大袖的长衫,和中国敦煌壁画中人物的服装类似。
和服的种类很多,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和服是由“长着物”、“带”、“羽织”和“袴”四部分组成。“长着物”指长衫,“带”指腰带,“羽织”指外褂,“袴”指裙裤。
和服的特征之一是不用纽扣,因此,腰带即成为和服不可缺少的部分。腰带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男子用窄带,女子用宽带。男女系腰带的方法也不同:男子系在腰下,女子系在腰上,腰带的结一般都打在身后。据传,在明治以前的江户时代,女子的带结有前结和后结之分:未婚女子的带结是在身后,已婚妇女的带结是在身前。但由于妇女愿意表现自己年轻,因此常常拖延转移带结位置的时间,最后终于废除了带结打在身前的习俗。在妇女的和服中,腰带是一种重要的服饰。因此,在举行婚礼时,赠送新娘腰带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一般比较正式的和服是在“长着物”(长衫)外面罩上一件“羽织”,它的形状大体同“长着物”相似,只是略短一些。在上层社会的服装中,还有把自己的“家纹”(表示氏族的征记)印染或刺绣在黑色“羽织”的衣袖及衣背等处,以表示自己的门第的习惯。这种羽织叫作“纹付羽织”。和服的礼服是在穿“羽织”时,在“长着物”的下部套上“袴”。“袴”的外观如百折裙。
穿着和服时使用的履鞋有木屐和草履两种,草履制作精细,一般在正式场合中使用。
日本农民在劳动时穿的和服同普通和服有显著区别,一般分为“上衣”和“袴”两个部分。“上衣”的剪裁同“长着物”相近,但是衣短而袖小;袴管较窄,这样劳动起来灵活方便。在我国的报刊上,时常看到的日本农民反对美国军事基地斗争的图片中,有一些农民身穿上衣,下着裤,上身用一根细带——“襷”将衣袖交叉束起来的服装,便是这种和服。
日本人民极喜爱自己的民族服装。但是,他们认为,以“长着物”为主体的和服,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是不经济。一般制作一件成人的“长着物”所用的布约等于身长的四倍,再加上一丈多长的腰带,材料的浪费是惊人的。其次是行动不便,穿脱麻烦。另外,据实验报告表明,一位正装的妇女每作一次深呼吸,腰带对于胸腹部的压力等于三点六公斤,这当然对于妇女身体的发育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近年来,日本人民针对上述缺点,积极进行改良,以便产生一种既保留了民族形式而又经济方便的理想的和服。(附图片)
图为穿“长着物”和“羽织”的日本男子


第5版()
专栏:

华盛顿的“节日游行” 柯朝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