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纸张上“黑点子”的变化
——重庆六○一纸厂消除纸张尘埃度的经过
张怀珍
画家给一位姑娘画像,刚刚画到那对大眼睛,忽然发现该画眼白的地方,纸上有一个黑点子。一位会计正在整写账目,在不该有分点的地方,账册纸上却出现了一个天然的分点。这些讨厌的黑点子,在造纸厂里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尘埃度”,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按照规定,最好的书写纸每平方米最多只能有一百二十个黑点子,每增加一百到两百个黑点子,质量就要降低一级。
黑点子多,在重庆六○一造纸厂一直是职工头痛的问题。这个厂生产的胶版纸、书写纸等,论强度、拉力都符合质量要求,就是黑点子往往要超过规定。他们算过一笔账,如果黑点子减少一百到两百个,纸张质量平均提高6%,则每年可以多收入五十多万元;收入增加五十多万元,就等于劳动生产率提高10%,成本降低17%。
正因为黑点子这样可恶,他们早就提出要“做好清洁清洗工作,消灭黑点子”。最初大家认为这些黑点子,只要洗涤、漂白两个工序把原料洗干净,漂彻底,就自然没有了。可是原料车间的车间主任、支部书记、技术员,亲自到洗漂工段蹲了两个月后,效果并不显著。原来原料中间有些杂质,像焦木柴、黄泥巴等,根本就洗不净漂不白,就是洗净漂白的原料,在送到造纸车间的过程中,只要一个环节上的工作稍微疏忽一下,空气中的尘埃也会大量地落到纸浆中去。
这种情况使大家认识到:要消灭那些黑点子,必须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线动员,环环扣紧。于是厂长、工程师和有关科室的职能干部,一齐出动,亲自到切剪机旁,到蒸煮车间,甚至亲自在造纸车间清除尘埃,操纵除尘设备。这样一突击,黑点子确实减少了。但是,等领导干部一回到办公室,黑点子又增加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切剪工段的工人说:领导同志未到他们工段前,他们那部筛选原料的规格筛就坏了,两层网上各有一个大洞,本来应该彻底修补以后才能再用,但在突击消灭黑点子的时候来不及修理,只好临时拿东西塞住。开始,筛选的原料还合乎规格,但后来漏洞越撞越大,连塞都塞不住,不规格的原料便漏下去了。此外,那时,料场送来的原料要整齐一些,原料装锅时配用化学药物也要准确一些,清洁清洗工作也要经常一些;后来,由于岗位责任制和工艺规程不健全,所以生产又恢复了原来的老样子,黑点子便又多起来了。
这一段小小的弯路,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要彻底解决黑点子问题,非要全面地踏踏实实地加强企业管理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抓一阵是不行的。于是,他们从发挥成品车间除尘器的作用开始,向黑点子展开了进攻。造纸机上的除尘器,是消灭尘埃的最后一关,过去不定时清洗,不经常检查、维护,有的装满了灰尘,有的坏了。这次,他们确定由专人负责,将该检修的除尘器修好,并且建立了定期检查和检修的制度,这样就使除尘器真正成为消灭黑点子的一个有力武器。
接着,他们又在蒸煮车间的洗涤、漂白、蒸煮、切剪等环节,具体找原因,查漏洞,扎扎实实地做基础工作。没有原始记录的就设置原始记录,责任不明的重新明确责任,规程不健全的重新制定规程。
最后一直把工作做到供销部门。因为黑点子最初是附着在各种原料身上的,只有从采购原料开始,就注意减少原料中的尘埃,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黑点子问题。这中间有许许多多看来细小的问题,但要彻底解决却要做很多工作。比如,从码头往料场搬运原料,路途远,又是上坡,工人中途一定要休息,休息时,原料就得放在地上,地面比较清洁,灰尘就沾得少一些;路上有煤末,沾的灰尘就多一些。这次他们制订了搬运规程,调整了原来的劳动组织,才算比较彻底地解决了问题。
经过了一番深入细致的工作,从今年2月份以后,六○一造纸厂书写纸的质量逐步提高,最近,二号、三号书写纸的黑点显著减少。这件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产品上黑点子的存在,实际上就是管理工作上存在着“黑点子”。要使纸张上的黑点子减少到最低限度,就必须消除管理工作上的种种缺陷。 (原载《重庆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

繁殖家兔不能近亲交配
近年来养兔业有了比较普遍的发展,农村养兔的很多,城镇居民养的也不少。但是从许多地区的情况看,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养兔单位或个人,往往采用近亲交配的办法繁殖家兔,引起兔种的退化。
具有同一血缘(即有亲属关系,也称同一血统)的公母兔间进行交配繁殖称为亲缘繁殖。近亲交配繁殖发生兔种退化,表现在这几方面:产仔头数减少;初生仔体重减轻;生长发育不良,甚至畸形;抵抗疾病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为了防止家兔的近亲交配,我们建议养兔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繁殖用的公母兔,最好来源于不同地方,不宜选购同窝仔兔作繁殖之用。
第二、养兔单位或个人,可以采用交换公兔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优良母兔与别家优良公兔交配,在后代中选育优良公兔作种用。
第三、农家养兔主要是用青绿多汁饲料。这些饲料属于生理碱性的,对母兔合适,但对公兔不适宜。公兔应喂给适当的属于生理酸性的精料、糠秕等,同时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给公兔运动的环境。公母兔在这两种饲养条件下,机体新陈代谢发生差异,从而扩大公母兔之间的差别,有利于后代的繁殖。 北京市 文侯一 单崇浩


第2版()
专栏:批评建议的反应

陕西继续组织兽医防治鸡瘟
人民日报4月16日读者来信专栏里发表的张杰同志提的“希望兽医人员下乡防治鸡瘟”建议,是很适时的。
我省鸡瘟常在早春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2月间在安排全省春季兽疫防治工作时,对预防鸡瘟也作了安排,并供应了防治疫苗。3月间,各县市一般都组织兽医人员下乡,开展预防注射工作。大荔、渭南、华县等地,分别在3月20日至4月5日进行了预防注射,对过去发生过鸡瘟的地区接种了一次疫苗。
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如大荔、渭南等地,在防疫中仍有不少漏洞。在鸡瘟流行之初,又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于是引起了疫病的蔓延。
鸡瘟流行后,各县农牧部门,先后派兽医人员协助公社兽医站、生产队,进行了防治。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是群众的损失还是不小的。这是一个应当记取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我们已通知有关地区农牧部门,组织兽医和防疫员,继续进行防疫补课工作;同时结合最近我省开展的大家畜疥癣病防治工作,广泛宣传“有病即治,无病早防”、“清圈消毒,严密处理病畜尸体”,杜绝疫病流行。
陕西省畜牧厅


第2版()
专栏:来信

办好集体猪场繁殖仔猪
春季以来,在吉林省长春、四平、白城等地区农村中,有不少生产队都积极帮助社员个人养猪,这是很好的。以镇赉县哈吐气公社为例,到今年3月全社社员已养猪九百七十三头,比去年6月增长24.4%。但是,当前出现的问题是,社员养猪积极性高,仔猪来源严重不足,市场仔猪价格很高,经济困难的社员已无力购买。有的社员到外地买仔猪,因为检疫制度不严,曾经引起了疫病传播。
造成猪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地区在积极帮助社员私人养猪的时候,放松了集体猪场的工作。过去,许多生产队都办有以繁殖为主的养猪场,供给社员仔猪,因此社员养猪增长较快。现在,许多生产队不养猪了,有养猪场的也不注意办好。就像上面说的哈吐气公社,今年和去年相比,各生产队集体养猪已由三百七十三头下降到一百零五头;去年全社二十九个生产队都有养猪场,今年只剩下八个队养猪了。由于以繁殖为主的集体养猪场减少,仔猪供应不足,有一部分社员想养猪却买不到仔猪。生产队为什么不养猪?主要是有些干部认为社员积极养猪,生产队就可以不用养猪了,缺乏仔猪,社员自己会解决的;有些队养猪确有实际困难,如饲料不足等。
希望有条件的生产队,采取有效办法,把猪场办好,多繁殖小猪。这样不仅可以继续支持社员养猪,增加社员收入;同时生产队可以增加肥源,为增产粮食准备条件。
李树功


第2版()
专栏:

种公猪要适应繁殖的需要
最近我们在黑龙江省望奎县灯塔公社宽三后大队,了解到近两年这个大队的母猪产仔期延长了,产仔率下降了。过去一头母猪二年可下三窝仔猪,一窝平均七到十头;现在一头母猪四年产三窝,一窝平均五到八头。
从这里的情况看,母猪产仔期延长和产仔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鼓励社员养猪时,不恰当地减少了集体饲养的种公猪,影响了母猪配种繁殖。这个公社1961年集体饲养公猪五十多头,现在仅剩十三头,平均每四十九头能繁殖的母猪才有一头种公猪。宽三后大队有一百多头母猪,仅有两头公猪。有的大队一头种公猪也没有。
为了加速猪的繁殖和发展,我希望有关部门加强集体饲养公猪的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生产队必须集体饲养一定数量的公猪和母猪,种公猪应该满足配种的需要。
二、凡是社员个人饲养的母猪用集体的公猪配种,应该付给一定数量的饲料作为报酬。
三、生产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办一些豆腐坊和粉坊,既为社员加工食品,又能把副产品作种公猪和母猪饲料。
 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供销社 王慕齐


第2版()
专栏:

进货有计划 资金流转快 商品积压少
清镇县城关供销社勤俭经营年年盈余
新华社贵阳27日电 贵州清镇县城关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坚持勤俭办企业,从不乱花钱,使企业年年有盈余,积累不断上升。本钱大了以后,他们还是继续保持着做“小本生意”的勤俭经营作风,对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开支都算得紧,控制得严。
采购商品是供销社资金支出的大头。为了严格控制商品资金的使用,这个供销社的商品采购权一直由社的理事会直接掌握。社里要进什么货,都要经过理事会讨论通过。社主任夏国祯常常说:“做生意进进出出是钱,这钱柜一定要管好。”理事会经常研究市场销货情况,哪些是畅销货,哪些货销路一般或滞销,然后根据资金情况组织货源;进货总是不超过合理的库存金额。有一次,采购员要求进一批农村妇女穿的花棉袄,经理事会几个负责人研究后,认为冬令商品的销售季节快过,再购进花棉袄会积压,便取消了这项进货计划。有些商品调拨到分销店试销时发现销路不好,供销社便通过内部物资交流等办法进行调济,使商品对路,很快销出去。比如玡隆坝分销店一次进了三十打尼龙牙刷,三个月才销了两把,后来,供销社把这批牙刷调济到城关分销店后,只半个月就销光了。由于坚持按计划进货,这个供销社很少积压商品,加速了资金流转,用少量的钱,作较多的经营。
供销社成立以来,职工们在费用开支上也很注意节约。这个供销社的门市部、办公室和宿舍都是利用原有的房子,没有建过新屋,有几个分销店的货柜和货架,也是用旧木箱改制的,一直使用到现在。每年雨季前玡隆坝分销店都要修房补屋,这些工作也是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上山割草回来,自己动手翻修,没有开支公家的一文钱。此外,供销社职工还注意商品保管工作,减少商品损耗;并且自己装卸、搬运,节约商品流转费用。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少数民族教师成长迅速
各高等学校都有一些民族教师担任教授
新华社呼和浩特27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有九千多名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等少数民族教师,其中蒙古族教师占87%。各高等学校的民族教师中,有一些人已经担任了教授、副教授的工作。
最近几年来,自治区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充实民族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例如,抽调一些经过革命锻炼的、具有相当政治水平和专门知识的民族干部,到高等学校任教;各高等院校有计划地从毕业生中培养民族教师;选派民族教师到外地进修深造等。不少高等学校教师经过培养和他们自己的努力,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作出了良好的成绩。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清格尔泰到校任教以来,刻苦钻研,已经成为蒙古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现在担任内蒙古大学语文系的副主任。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蒙文专业助教赛西亚拉图,1954年从师范学院专科毕业后,留校一边工作一边参加研究班学习,教学质量提高很快,已经达到讲师水平,最近被评为自治区使用蒙古语文的先进工作者。
许多中小学的民族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第二完全小学的蒙古族女教师娜嘎格斯尔,几年来参加函授学习、离职进修和坚持自学,文化水平已由原来的高小毕业程度提高到高中程度,在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第2版()
专栏:

福州一些老中医热心培养学徒
据新华社福州26日电 福州市一些老中医几年来已先后培养出学徒一百一十多人。
这批出师的学徒,有青年学生,也有中医的子弟。他们初步掌握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许多老中医热情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徒弟。老中医王著础先后带了五个徒弟。他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教授中医经典著作和基础课程;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讲解识别舌苔、脉搏、气色、声音等诊断方面的知识,进而系统的讲解理、法、药等知识,帮助学徒树立辨证论治的观点。
这些出师的学徒,有的已担任了医师,有的担任了保健站站长。他们在防治疾病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


第2版()
专栏:

蛤蜊岛上采贝忙
新华社记者 史越峨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黄海北部、辽宁庄河县城对岸十多里的蛤蜊岛时,殷勤好客的主人给我们安排了一顿丰盛别致的晚餐。桌上的小菜,碗碗都有他们自己繁殖的贝类产品,有文蛤、沙蚬[xiǎn]子、毛蚶[hān]子、牡犡、蚆蛸等等。第一次尝到这许多新海味,分外感到新奇有趣。然而,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从大陆上来到这里开垦荒滩,移殖亲贝的年轻人。
蛤蜊岛长七八里,宽十里,原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岛。1959年以后,庄河县水产部门从福建连江县学来人工管理和养殖贝类的经验,县委就调了一位曾经南征北战走遍大半个中国的老排长曲学喜领着二十多位年轻姑娘,协助石山公社在这里建立了贝类管理养殖场。他们从大陆运来黄沙,把几百亩荒滩改良为适宜养贝的良田,又从辽西锦州湾内移来“亲贝”。经过几年的经营,现在这里的贝类资源已经丰富起来了。陪我们参观的养殖场场长曲学喜说,去年冬季这里第一次大量人工采贝,就获得高产。有的一亩“贝田”,收获了六万一千四百多斤贝类。
现在,正是采贝的季节,每当海潮退了以后,黄色的沙滩上,一个个泡沫就从成千上万的小孔眼里冒上来,在阳光照耀下,好像一串串闪光的宝珠,倾洒在海水里。原来,这就是沙下的小生命——贝类在呼吸新鲜空气。这时,一群穿着长统胶鞋,挑着工具的采蚬子姑娘们,紧张地用小巧的铁耙,轻轻地翻开沙土拣贝。庄河县五好青年张淑芝,不到四十分钟就拣了六十多斤蚬子,一斤蚬子大约有六十个。这就是说,她每分钟能采九十个蚬子。这个数字证明了蛤蜊岛海滩上贝类是何等兴旺。
海风吹拂着姑娘们的发辫,双手浸在暖洋洋的海水里,在海边拾贝,确是一件愉快的劳动。可是,大量收获贝类的季节,却在寒风刺骨的冬天。
冬季,是各类鱼虾生产淡季。这时,贝类长得最肥美,因此,人们有意识地采捕贝类来填补这个海产品供应的淡季,增加人们年节副食供应的花色品种。
去年冬天,是这个养殖场人工养殖贝类以来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呼啸的海风吹进港湾,海滩特别寒冷。可是这些海边长大的姑娘们仍然赶潮采贝,从不耽误一个潮流。
在寒冬采贝,要说不冷那是假话。然而,他们为了让城乡人民在新年春节吃到鲜美的水产品,而忍受了严寒的考验。那时,张淑芝和张淑青两个小姐妹干得更欢,尽管手指冻得像胡萝卜样,她俩还是走在前头,干得满头大汗。
后来,采贝姑娘们研究戴手套干活的办法,可是戴上手套以后,手指呆笨,简直无法工作。以后又改用工具钳,也不能御寒,产量又低。最后大家还是扔掉了工具钳,凭那双熟练的双手去和严寒斗争。起初,双手由寒冷到麻木,干了一阵之后,十指间倒又转暖了。
就这样,蛤蜊岛的年轻人终于在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里,采捕到九万多斤新鲜贝肉。
今年1月,正在采贝繁忙的时期,看海的渔民发现在人工管养的海滩上,有野鸭栖息过的地方,那些还没有长成的幼贝就不翼而飞了。开始,他们用枪打野鸭,狡猾的家伙一听到脚步声,就腾空而起。野鸭迂回在辽阔的天空里,怎样搜捕呢?
老渔民王清敏,听说幼贝遭到野鸭为害,回忆起他三十年前在海滩上逮野鸭子的情景。他把钓鱼的快钩一个个磨得锋利雪亮,撒在一块刚翻过的滩涂上,一忽儿,飞来一群野鸭,那只领头的贪欲的野鸭一头扎下去,只听噼噼扑扑翅膀扑打在海滩上的声音,越是跳蹦,越是有更多的钓钩挂在身上,再也挣脱不了啦。其它的野鸭望着同伴的下场,无可奈何地飞走了。当天剖开野鸭一看,它的消化道里发现了一粒粒细小的蚬子。不久又陆续捕住了八九只野鸭,就再也找不到这群“海盗”的影子了。可是岛上的人们还是照例天天把快钩放置在海滩上,它像保姆一样地时刻守候在贝族柔软的沙床旁。
贝类每年繁殖二次。夏至一过,贝类产卵繁殖的季节就到了。现在,蛤蜊岛的青年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管理“贝田”和开垦新荒滩的活动。今年,养殖场计划再扩大贝田一百五十亩。人工开垦荒滩养贝,除了简单的翻滩外,需要移殖大量的亲贝、子贝,还要到大陆上去运黄沙,给贝类创造一个沙泥搭配匀称、透气性良好的生活环境。当我们离开蛤蜊岛的时候,荒滩上已经开出了一片新“贝田”。姑娘和小伙子们告诉我们说:为了实现变荒滩为“贝库”的远大理想,他们一定年复一年地耕耘这块海田,采捕更多鲜美的贝肉供应给城乡人民。


第2版()
专栏:

鞍钢把边角废料改制小型材料
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职工使用称便
新华社鞍山27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供应各地的边角废料,今年以来作了一些改进。他们利用自己的方便条件,首先把边角废料加工改制成不同用途的小型成材,然后运到各地,方便了各地轻工业、手工业和农业部门使用。
在靠近鞍钢第二薄板厂和钢绳厂的几间房子里,三三两两的工人正在操纵着一些陈旧的设备,平整、压制那些变了形的钢板和粗细混杂的钢绳。这些废材经过加工改制成各种小型成材和半成品后,一垛垛、一捆捆,整齐地摆在一旁。其中有制造各种电讯器材需要的磁铁和矽钢片,有制造修配自行车用的弹簧、车条,有做刷子用的压花线和供一般民用的细钢绳、电炉炉丝等。
年初以来,鞍钢按照定货合同,已经把一百多吨磁铁和矽钢片成材供给了沈阳、天津的电器工厂,整火车厢的给青岛自行车厂发去了做自行车用的弹簧,另外还把成万件自行车车条等成材供给了附近市、县的一些车辆修配工厂。
过去,鞍钢的边角废料,绝大部分是直接供应全国各地的轻工业手工业部门。因为边角废料不成材,各地拿到后都要重新加工改制才能使用。有些工厂没有设备,改制起来很困难。鞍钢利用自己企业的方便条件为各地加工,受到了许多单位的欢迎。目前,鞍钢加工改制的边角废料,还只是一部分矽钢片、成材和极少量的薄板。


第2版()
专栏:

山东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围绕当前农业生产,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入春以来,他们利用报纸、宣传、资料、幻灯片、展览图片等工具,广泛地向农村人民群众宣传了冬小麦田间管理,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积肥造肥用肥,几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家畜家禽的饲养管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以及卫生防病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科学知识。他们还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编写了一些普及科学常识的通俗读物。


第2版()
专栏:

“贝类学纲要”出版
贝类学家张玺等编著的“贝类学纲要”,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总结我国贝类(软体动物)的专著,全书有五十多万字。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软体动物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本上完成了我国沿海诸省——北起鸭绿江、南至西沙群岛一带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编写成的。


第2版()
专栏:

两本地质古生物著作写成
“中国的笔石”和“中国的介形虫”两本专著已经写成,前者并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辑的有关中国各门类化石一套专著的
一部分。“中国的笔石”一书,是由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穆恩之和他的助手、青年科学工作者陈旭合作编著的。它总结了我国笔石研究的历史概况和发展现状,综述了笔石动物的地理分区和地史分布,并且参照新的分类标准,对中国的笔石作了比较系统的区分归类。
“中国的介形虫”一书,是这个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侯佑堂等编写的。开展“介形虫”的研究,对判断地层、开发石油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放前,我国“介形虫”的研究者寥寥无几,解放后才开始大量进行。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培养农村铁木工匠接班人
本报记者 王炳奎
前些天,在访问太行山区的旅途中,我们到了河北涞水县李各庄公社的李各庄大队。这个大队没有铁匠,修制农具总要跑十几里山路。去年秋天,大队请来铁匠赵田德,带起本村的青年刘振福,建立了红炉。大队原有两位木匠,但都已年过四旬。大队也积极帮助他们带了两个徒弟。现在,这个大队生产所需要的小农具和三百多户社员一部分生活用具的修制,差不多可以自己解决了。至于泥瓦匠,这个大队现有五名,能够满足本队目前的需要;但他们仍没有放松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和提高。
李各庄生产大队是否代表当地一般情况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访问了公社的负责同志。据公社统计,全公社除李各庄大队以外的八个生产大队,共有木匠六人,铁匠一人,泥瓦匠四人。显然,这支工匠力量是很单薄的。再从工匠的年龄和发展趋势上看,除两名木工年纪较轻,其余都是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了。这样多的老匠人,目前只有三名徒弟。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地改变,工匠力量势必越来越弱。看来培养工匠接班人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中的手工劳动还占着很大比重,中小农具是生产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中小农具修制力量的工匠,当然是发展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力量。再从生活需要设想,修房盖屋、家具修造等等,也都需要匠人为人们服务。
培养铁木工匠的任务应由谁来担负?是手工业部门培养,还是生产大队或生产队自己培养呢?看来需要因地制宜,不可偏废。从农村的历史情况来看,多是就地培养,亦工亦农。匠人们教弟传子或当地收徒,农闲作工,农忙务农。李各庄大队注意培养工匠,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传统。大队长刘进来说,他们那里山地费工具,前几年因为没有技术力量,修农具往往要跑十多里路,一不及时,二费工。他们算过这样一笔账:在培养工匠以前,全大队平均每月用于取送修配农具的人力,即达四五十个劳动日。
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培养铁木工匠,也有很多有利条件。目前多数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大都有一些老一辈工匠,就地收徒,既不脱离农业生产,花费又少,费时短,收效大。同时,让这些老匠人带起徒弟,既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又能把他们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传播下去。看来,在手工业组织培养技术人材的同时,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就地培养铁木工匠,是值得提倡的。
近几年来,农村铁木工匠继艺乏人的情况,是我们前进当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因而一些青年人产生了重“洋”厌“土”的思想。他们认为,手工劳动工匠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再学抡锤拉锯没前途。另方面,有些地方对老工匠带徒弟没有规定明确的报酬,也影响到一些工匠带徒弟的积极性。但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方面没有把培养工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他们既没有充分利用当地培养工匠的有利条件,又对现有工匠照顾不够,这就不能不影响带徒弟和学艺者的积极性了。
由此看来,解决继艺乏人的问题,首先需要领导重视,而后扎扎实实地作一番工作,逐个地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李各庄生产大队正是作到了这一点,才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上图:湖北天门县张港公社丹港大队第二生产队,夏收前在大麦种子田里清除野麦杂草,以保证麦种的质量。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左图:浙江富阳县东洲公社黎明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在秧田里追施人粪肥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