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安门上
〔越南〕制兰园久想去毛主席故居拜访,不意竟会见在天安门上。我热泪盈眶,心在欢唱,我握着毛主席的手,俯身亲吻。从哪一条道路
能走到天安门?——沿着党的道路。兄弟们啊,如果我们与光明携起手,迟早会来到天安门。五一之夜,群众如同春天,大地鲜花怒放,
生活结下了硕果。人啊,是音乐,是鸟群,
是泉水,是花朵,四面八方幸福洋溢,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笑了。忽然,毛主席!我站得这么近,我一颗小小的心,听见他的呼吸。啊,这与历史站在一起的时刻,我看见了人民的崇高灵魂。是否由于多少次梦中的会见,我的心灵今天将我引到了这里?啊,我故乡战斗艰苦的年月,竹矛击败了法国侵略者;那统一斗争的年月,敌人的刀切断了那一条河;建设的年月,工厂在大地上育成一片花朵。毛主席站在胡主席旁边,一座铁的堡垒
紧靠着一座铁的堡垒,像人民的两道伟大的万里长城,这相爱相亲的长城。母亲啊,快乐和痛苦的时分,我多少次拉着你的手;还有我的爱人,你的手像一片小小的树叶,像一只来我手中做巢的小鸟;还有那多少朋友们亲切的手……然而,神奇啊,毛主席的手!这只手不只是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小小的额角,
一颗小小的心,造成一小块幸福的凉荫。这只手唤醒、抚育的
是六亿人民。这只手将自己的整个心脏
献给全人类。却从不索回
哪怕是个人的
一小粒沙尘。这只手,像红旗,
像火炬,啊,这为历史开路的手,工农群众的神奇的手!我吻了毛主席的手,感到斗争在进行的远方,也止住了燥渴,遥远的南越、阿尔及利亚和古巴,那儿的伙伴们,你们将微笑,你们将与我分享这一个吻。我俯下身把毛主席的手
亲吻,感觉到自己已更加长大成人。
1962年5月14日北京
〔志辛译〕


第4版()
专栏:长短录

白蚁宫的秘密
陈波
最近许多报纸都登载了“李始美带领青年研究人员,深入探索白蚁世界的秘密”的消息,很能引起人的兴趣。别看这段消息虽微虽小,亦足供我们见微而知著、因小而喻大,作为一把开动思想方法的钥匙,启示出认识复杂事理、解决萦繁问题的某些规律。我看小事小节,也有绝大的意义的。
在这里,我不想去描述白蚁之为害,因为只要知道白蚁的人,谁都知道它是能蠧蚀木材,甚至大树、屋宇、船舶、桥梁都能从内部蛀啮[niè]侵害,以至于朽枯,点点微物,害人极大。我也不想再重复地去赞许李始美作为一个农民科学家的种种事迹,因为过去报纸上都已作了详细介绍了。在这里只想从李始美探索白蚁宫的奥秘,而着重谈谈他所给我的思想启示。
且说李始美带领了三个青年研究人员,到湛江市防治白蚁,在一座房屋内发现一个蚁巢,青年人根据蚁巢外形特征,判断是白蚁的主巢,而李始美却摇了摇头,认为可能是副巢。经过解剖,果然发现里边有一个白蚁的“皇宫”,却找不到指挥一切的蚁王,和专司繁殖的蚁后,只有一些工蚁和兵蚁。原来这个蚁巢过去确是主巢,但由于它筑在楼梯旁边,又靠近厨房,常有音响和烟熏,因而蚁王、蚁后,早已离“宫”他去。
这一段情节,真像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如果仔细地追究一番,同是对这一个“蚁宫”秘密的探索,李始美和那三位青年研究员,竟而得出不同的判断,作出不同的结论,等到证实之后,谁得谁失,得在哪里,失在哪里,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那三位青年研究员,你说他没有进行观察,我看也不能那样说,他们也是对“蚁宫”作了调查研究,但都是不符合实际。问题在哪里呢?我看就在于他们仅仅局限在从这个蚁巢的表面形状去测断内在的实质,孤立地从这一蚁巢的一般现象去判断内中情况;或者更可以说离开周围环境、具体条件去认识物象,因而便不能不带有某种的片面性。同时他们也正由于研究蚁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于是也就忘掉其他的客观条件,拘泥于已往的认识,跳脱不出固有的看法,因此也无法放开眼光,看得准确。当然对于白蚁——特别蚁王、蚁后的习性的认识,也还研究得不够到家,因此就无法知道楼梯之下,人类脚步的惊扰,足以使它们难以安然静处;厨房之内,烟熏火炙,对它们生活要求也是不适合的。天下的事物,绝不会简单得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它是会随着不同的条件而产生不同的内在的变化的,你能简单化地认识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吗?李始美则刚刚相反,他不但研究有素,更重要的是他的调查方法、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判断方法,这一整套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是以客观为依据,绝没有以主观代替客观的弊病,因而也就符合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不为片面的主观揣测、表面的一般现象所迷惑,因此他的估计才对了头。别看调查、研究、观察、判断一个小小的白蚁宫的秘密,这中间却存在了极深的学问,如果推而广之,用之于对待其他事物,我看,也是同具此理的!
在这里,并不是对那三位青年研究员有所苛求,更不是对一个专门研究白蚁问题的专家仅仅从这一点上加以赞许;但得失之间,正确与否,关键所系就不能不使我如获智珠了!


第4版()
专栏:

看化妆相声
方成 文并画
北京曲艺团最近演出了化妆相声。这是一个新创试的曲艺品种。它受到观众的欢迎,经常满座。我看了两回,都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散场之后还听到观众们的赞扬。这次演出了四个节目:《看电影》、《两个理发员》、《资本家和洋车夫》和《老财进京》。许多人说,他们比较喜欢前两个节目,我有同感。后两个节目的脚本不如前两个,可是演员们有精彩的表演。
化妆相声脱胎于相声和滑稽戏。它综合了相声语言艺术和喜剧、滑稽戏表演艺术的特点,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其特点是:运用集中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使人发笑;短小而灵活;说和表演相互穿插,可以临时化妆,随时改换段子。
《看电影》和《两个理发员》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全新的东西,所以内容比较健康,《资本家和洋车夫》和《老财进京》是根据旧的上海滑稽戏和传统相声段子改编的,难免还带着一些糟粕。观众所以比较喜欢前两个节目是有道理的。
《看电影》讽刺在影院中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化妆表演一开始,扮演迟到的人摸着黑走进来,立刻引起哄堂大笑,此后,种种毛病都来了:一会儿大声说话,一会儿抽烟……怪态百出,一系列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迟到者和另一位观众之间,谐趣横生。《两个理发员》则既有批评又有表扬,把两个服务态度绝然不同的理发员的工作,作了强烈的对比。演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演一个理发员毛手毛脚,马虎大意,把顾客弄得啼笑皆非。这个节目编排比前一个紧凑,结尾也比较精彩。
从这四个节目看来,这种创试基本上是成功的。虽然形式还没有定型,目前也没有达到完美的阶段,然而可以看出它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看电影》和《两个理发员》不够完美的地方,比较明显的是还不够精练。如再精加取舍,删掉一些多余的情节,编排和表现手法提练得再精些就好了。例如《看电影》里两人争票找座位,睡觉打鼾,《两个理发员》里的把扮顾客的人当作小孩和妇女这几段似乎可以缩减以至舍弃(《老财进京》拉驴上场这段也有稀松的缺点)。《看电影》里几次离座似乎可以安排得再紧凑、再集中一些。如果把最后一次离座改为提前退场,再把丢鞋安排在结尾上,效果可能更好。
艺术夸张要求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如果有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因素,即使夸张幅度很大,也会使人感觉可信。比如《两个理发员》里为顾客卷领口的动作像上自行车带那样,显然是大大夸张了。看着似乎很荒谬,然而却感到真实。因为这个动作虽然夸张,却符合那位理发员毛手毛脚不体贴顾客的性格特点;也符合卷领口动作发展的趋势。《看电影》里中途外出喝酒,似乎并不太夸张,可是却使人感到不大真实;因找座位两人争执很久这一段也是这样,因为和一般迟到观众急于看电影的心理状态相矛盾。处理得当的大幅度夸张,由于有较高的艺术概括力而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享受。卷领口的动作不大,表演时间也短,却鲜明地突出了人物性格,比许多动作多、表演时间长而表现力不强的小段子给人的印象较深刻,而且还具有单用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结果,显出化妆表演独有的特色。取刀刮脸的武打姿势和检讨之后仍然忘了刷肥皂这几个小段表演也好,而登高刮脸这一段就显得含意不明了。
夸张使人发笑,常是由于在人们心理上造成强烈矛盾的结果。《看电影》里迟到的人一进场就使人哄堂,演员装成急于就座和摸黑寻路的狼狈姿态的对比起了重要作用。马虎的理发员许多动作所以可笑,也在于他处处想表明他可以干得好,而结果却相反。相声演员善于运用这种矛盾制造“包袱”,最好从相声里更多地吸取这种长处,运用到化妆表演上。《两个理发员》的结尾就是采用这种手法表现的,效果相当好。但如果不是一再声言:“我有橡皮膏!”而只说一次,后面两次用有意掩饰的动作表演,贴的橡皮膏比人们想像的再多一些(一次动作仿佛贴一片,实则几片),那么,最后面向观众时,还可以取得更强烈的效果。
《资本家和洋车夫》表现旧社会里洋车夫戏耍投机商。《老财进京》表现农民和他的亲戚报复恶霸地主。剧中讽刺了投机商的刻薄吝啬和地主的敲骨吸髓的残酷性格。两个节目都反映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从进行思想教育,满足群众文艺欣赏的要求和继承文化传统、发展文艺创作的需要来看,改编是有价值的。至于改得还不完美,因是初试,势所难免,总会越来越有经验。
传统相声是在旧思想意识支配之下编成的,常常以城乡劳动者作为取笑对象。修改重编须来个大翻身,确实不易。改编这两个节目所据的滑稽戏和相声段子我没有看过,从改后的效果看来,确实吸收了好东西。例如《资本家和洋车夫》语言精练、幽默而有性格。但是由于对剥削阶级本质特点作针锋相对的冲击不多,对旧脚本的内容虽有所改变,但冲突的性质变动不大,因而还透出旧脚本的痕迹来,尤其是《老财进京》较明显。原来企图表现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讽刺矛头向着资本家,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洋车夫和一般顾客之间的矛盾更突出,讽刺矛头各占一半;原来企图表现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讽刺矛头向着地主,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矛盾更突出,取笑对象是乡下人。资本家和洋车夫讨价还价的前半段还好,在冲突中暴露了那个资本家的性格,及至车座要分两等,几次增价,有趣是有趣,但显得过分了。如果洋车夫先吃过资本家的亏,而作为以牙还牙的手段相报,这样就明确了冲突的性质,强调出洋车夫的正义和机智了。
相声改为戏剧表演,还要注意舞台形象的美化。否则会妨害艺术欣赏,像驴子直立和穿孝袍击砖哭号,就有这个缺点。
化妆相声的创试,为我们的文艺园圃增植了一棵新苗。这是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相声演员和曲艺工作同志努力的结果。为表祝贺之意,我在这里提出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意见供参考。意见是否得当,希望相声演员和其他同志们指正。


第4版()
专栏:大家谈

近山也不枉烧柴
闲来整理旧报,发现三月十三日的人民日报二版,有一则消息不知何时被我划了个大红圈,拿来重读,感到这确是一则值得注意的新闻,报道的是身处“煤海”之中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职工,千方百计节省用煤,他们在生产上开展“烧得好、节煤多”的竞赛,他们用重烧煤渣和大量掺烧劣煤等办法,大大降低了耗煤量;就是职工生活用煤方面,也尽量以劣煤代好煤,因此,全矿自去年以来节省用煤达三万七千多吨。
俗话说得好:“近山不要枉烧柴,近河不要枉用水”,这是群众在实际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之谈。在某种物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一般的节约思想是比较明确的,反之如在比较充裕和条件较为有利的情况下,思想就容易麻痹。然而,群众也懂得,任何物资财富总是有一定限度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不管近山也罢,近河也罢,大手大脚不事节约的思想是不对的,何况,你多用了,别人必定要少用,如果着眼于大家,哪怕浪费一点一滴也是不应该的。
增产节约,这是人人有责的事,不仅应该从全局着眼,还要善于从身边入手。在各行各业之中,“海”是很多的,诸如“粮海”、“棉海”、“林海”、“油海”……等等,如果大家都注意“近山不去枉烧柴”,重视节约身边“大海”中的点滴水珠,这意义该是多么重大!
张起


第4版()
专栏:

富春桐庐图(中国画)
寿崇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