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来信

开荒要注意哪些事?
最近,本报收到一些有关开荒的读者来信。这些读者认为:不论是集体开荒或者是社员个人开荒,都应该有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要考虑到开荒以后对于各方面的影响,不能无计划地滥垦滥开。现将这些来信摘发如下:
修筑梯田 保土蓄水
河南洛阳市水利局郭文华来信说:洛阳市营庄公社苗北大队第三生产队,在三十度以上的荒坡上开大片荒地五处,还将一里多长的一条沟汊开成耕地,这样做破坏了山地覆盖,很多老农对此事不满。老农王洛仓说:“过去冬春季都是担土补壑子,现在到处扒坡,咱这邙山土薄石头厚,下点雨水土一齐被冲走,怎能养苗多打粮呢?”这位读者建议有关部门要教育社员积极培地埂,补壑,控制水土流失。
广东信宜县洪冠公社陈绍楷来信说:这个公社有些生产队在开荒时只贪图方便省事,该开成梯田的地,开成坡田,同时,也不开排水沟,连旧有的一条小水沟也填了。如果到雨季,山洪就会把开垦的松土一下冲走。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还会给平原的农田造成危害。
四川南部县度门公社象征来信说:这个公社有些社员在山坡上采取挖高填低的办法开垦了不少小墩墩、小条条的荒地。这些地区土壤结构本来就很松散,经社员一开垦,蓄水保土的能力就更小了。他认为:开荒不看条件,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建议公社或生产队要统一领导,全面规划。规定出哪些地区是宜垦区,哪些地区是禁垦区,有组织有计划的开荒。
保护堤岸 保护路基
湖北公安县董双成来信说:这个地区有些生产队社员在河堤上种植油菜、大豆等作物,这样做对于巩固堤防很不利。现在有关部门已教育社员不在河堤上种庄稼。他希望沿江湖河泊地区都应检查一下,发现类似情况及早纠正。
江西武宁县农业局周升炳、胡金泉来信说:在江西修河两岸,发现社员开了不少荒地,目前正是雨季,有些河岸由于开荒后雨水冲刷,已有塌毁现象。
河南驻军某部刘国军反映:从明港至正阳的公路,有的社员竟把路面翻过来,当了荒地。有些路段错车都发生了困难,给行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们建议有关部门要教育社员爱护国家财产,不能在路基上或路面上开荒。
烧山放牧要防止山火
甘肃白龙江林业局苗根来来信说:最近我有机会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出了一次差,见到岩昌和岷县之间的公路两侧,有大片的荒山被烧,感到非常可惜。据说当地农民历来沿用烧山放牧的办法(据说烧了枯草后长出的青草好),山火可能是这样引起的。但是我认为,不论烧山放牧,或烧垦零星山地,都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然很难控制山火的发生。
林粮间作要保护林木
河北省临城县黑城公社义学来信说:最近黑城公社的黑城、南宅等大队的部分社员,在开荒时,怕树木长起来影响农作物生长,竟把新栽的树木拔掉,把小树砍掉。这对发展林业生产很不利。公社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已协同大队规定了护林公约,并合理确定了林权,教育社员护好新林幼树。
吉林长岭县尹殿荣来信说:长岭县一些地区在林带里种瓜菜,有的社员在侍弄瓜菜时,把树苗附近的杂草铲掉,既能收获瓜菜,又抚育和保护了林木。但也有个别社员在播种和中耕时有毁坏林木的现象。他认为应该提倡前一种作法,防止产生后一种现象。


第2版()
专栏:来信

永远和农民在一起
我从小跟爸爸生活在上海,1958年中学毕业后,到安徽合肥仪表厂当制模工。去年9月,响应党的大办农业的号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苏省江阴县西郊公社横圩大队,参加农业生产。
回乡七个多月来,我已做了一百多个劳动日,学会了割稻、种麦、积肥等不少农活,初步过了农业上的劳动关。通过劳动,我深深感觉到农村确实需要有知识的青年人。就像我们队里,前几年因劳力不够,地锄不过来,年年闹草荒。去年回来了十四个人,麦田全部加了三次工,肥料也比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生产有了起色。我们的队长吴桂荣,是个文盲。去年,他拿了一桶肥田水,没掺水就往稻田里浇,结果稻给烧焦了。我想如果有个懂科学知识的人,指点一下,或者看一下说明书,就不会出这种毛病了。
半年来,我还体会到,在农村参加劳动,也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到家时,正碰上秋收,便跟着社员一道去割稻。割了两天,腰和腿疼得懒得动弹。晚上躺在床上,思想便起伏不定。心想:还是当工人好。但转而又意识到青年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应动摇。经过多次这样的思想斗争,才逐渐坚强起来。现在,我不但学会了许多农活,还深深爱上了农民兄弟。刚回来时,我自己没工具,社员福林便借给我锄头用。不会割稻,队长吴桂荣就亲自教我。有一次,我生了病,队委委员和好些社员都来看我,并请医生给我治疗。这些事都使我深受感动。我决心永远和他们在一起,干一辈子农业。江苏省江阴县西郊公社社员
杜玉坤


第2版()
专栏:来信

多供应单管喷雾器
涿鹿县果树很多,当前,在果树管理上存在的困难是缺少喷雾器。社员最喜爱的是单管喷雾器,这种喷雾器轻便耐用,优点很多。可是像这样的好农械在我们这里不但买不到新的,连旧有的坏了也修补不上。例如五堡公社六堡生产大队,现在有七百亩果树只有三架单管喷雾器,一到打药的时候,采取歇人不歇工具的办法,也做不过来。我们希望有关生产部门,能够根据社员的意见多生产一些单管喷雾器,以适应果树发展的需要。
河北省涿鹿县 曹福成


第2版()
专栏:来信

关于“河南玉米育种工作研究成果”的一些说明
五月八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报道了关于我在河南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获得成果的消息。现在,我希望能借贵报篇幅对前所发表的消息作一些说明:
一九五○年以来,我在河南省开始搞玉米育种工作。承中央农业部及本省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我以河南农学院为基地,与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即前河南省农业试验场)、洛阳专区农科所(即前洛阳专区农场)以及广西僮族自治区柳州专区沙塘农业试验站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协作,在玉米杂交育种的方法上摸索出一些途径。所培育出的几个杂交种,所摸索出来的一些杂交育种方面的方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各协作单位职工同志劳动的结果,我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出出主意,提提做法而已。以“洛阳混选一号”为例,它是我国最早培育出的一个玉米综合品种。对于它的培育,是由前洛阳农业试验站的张明北、许德顺两同志和试验站的职工进行的。我不过曾于一九五二年向他们提出保留这个综合品种的原始单杂交种种子,以便加以利用的意见;在一九五五年,看到这个综合品种在生产上有利用的可能时,又对这个综合品种肯定其在生产上有利用的前途,并建议大面积推广。另外几个玉米杂交种和几种育种方法,也都是“因人成事”,由各协作单位和河南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组的同志们协作搞出来的。
我不应掠他人之美居为己功,故作以上说明。望能披露报端。
河南农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吴绍骙


第2版()
专栏:

在农村林区工厂建立固定基地
四川许多文学工作者广泛接触实际生活
新华社成都17日电 四川省许多专业文学工作者深入农村、林区和工厂,建立自己比较固定的生活根据地,在群众中安家落户。一些不能长期住在基层的老作家和业余创作者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接触实际生活。
电影剧本和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的作者高缨,曾经在西昌县海滨人民公社生活过一年多时间。现在,他又到这个公社担任了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并且把家也搬了去,准备长期落户。他像普通干部一样生活在群众之中,已经结交了一些农民朋友。最近他在四川日报上发表的特写《邛海素描》,质朴地描写了他对一些普通农民心灵的探索,生动地勾画出当前农村力争好收成的图景。
曾经以一系列歌咏森林工人生活的诗篇引起人们注意的青年诗人傅仇,如今又回到川西北马尔康林区,担任了一个基层工会副主席的职务。他与工人一同生活,一同劳动,准备经过更长时期深入生活后,为劳动在原始森林里的工人们唱出更多更热情的颂歌。
曾经在农村人民公社担任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的作家杨群麟,在宝成铁路生活过的青年诗人雁翼等,现在也都重新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当作生活基地。有的人还拿上工具,和勘探队员们一起顶风冒雪,出没在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里。他们都感到,只有这样长期地无条件地与群众共同劳动和生活,才能真正摸到时代的脉搏。好些人决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首先集中心力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
沙汀、李劼人、戈壁舟、曾克等老作家,在深入生活上也各有不同的安排。有的打算以一年以上的时间,为酝酿中的长篇小说继续搜集材料。诗人戈壁舟新由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川西北原始森林等地广泛接触生活归来,带回了不少新鲜感受和抒情诗作。新写完三十多万字的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长篇小说《逐鹿中原》的作家柯岗,即将与作家曾克一起,为《逐鹿中原》的续集《挺进大别山》继续搜集材料。李劼人在写完《大波》第三部后,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工和润色,并且准备继续写作《大波》第四部。
四川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各部门的干部也初步实行了轮流深入生活的制度。第一批已分别下去,有的人并已在自己故乡写出了歌颂先进人物的特写,有的则搜集到许多民间故事。他们的成果有的已在最近的《四川文学》杂志上发表。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晋县东卓宿公社北彭家庄生产大队长、劳动模范许老墨(右三),为了帮助青年社员提高耕作技术,正在教第三生产队的青年女社员锄麦技术
新华社记者 米荣运摄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杨河油矿罗玉成采油队开展“安全、清洁、文明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井上生产环境。
今年头四个月,全队出勤率,设备完好率,都分别保持在97%以上,采油计划也完成得好。
小钩作业捕鱼多
浙江省地处舟山群岛的沈家门公社轻钓渔业大队,根据今春鱼群分散的特点,使用小钩作业,超额完成春汛生产计划。
这种作业的特点是人少、船小、操作简易、成本低,只要用一挂钓钩就可以到各渔场进行生产。
马兰大队试种黄姜成功
河北省束鹿县新垒头公社马兰大队,去年试种黄姜成功,一分半地收了八十五斤。
今年这个大队决定把试验田扩大到一亩,进一步研究姜的特性,为以后种植黄姜积累更多的经验。青年农民迟玉清刻苦学成兽医
吉林省双阳县太平公社蔡家桥大队二十二岁青年农民迟玉清,刻苦学成兽医。几年来,他经手治好一百多头牲畜,被评为市、县的畜牧先进工作者。
《延安府志》影印出版
一部研究陕北历史的重要参考读物——明弘治本《延安府志》,最近在西安影印出版。全书共八卷,分订四册。
这部书对延安以及陕北地区的山川、名胜、人情、风俗等方面都有详细记载。


第2版()
专栏:

上海举行第二次文代会
探讨进一步繁荣创作的一些问题
新华社上海17日电 上海市在8日到16日举行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一千零五十二人。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1950年举行的。十二年来,上海文艺界在文学创作和艺术实践上取得巨大成就,大批新的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涌现出来,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队伍更加壮大了。会议期间,代表们回顾了十二年来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贯彻执行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所取得的成绩,初步总结了经验,共同探讨了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若干问题,并且提出许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会上选出巴金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主席,于伶、丰子恺、叶以群、刘天韻、沈浮、沈尹默、李俊民、张骏祥、陈其五、孟波、周信芳、赵丹、赵超构、郭绍虞、袁雪芬、贺绿汀、熊佛西等为副主席,孔罗荪为秘书长。
在这次大会召开前和会议期间,还新成立了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


第2版()
专栏:

上海第一医学院许多老教师著书立说
已写完和准备编写的教科书参考书共五十四本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第一医学院许多老教师积极从事著述工作。今年他们准备编写的和目前已经写完的各种医药卫生专业教科书和参考书,共有五十四本。这些著述有些可用于高等医药学院学生作教材,有些是接受出版社委托编写的各科参考书或工具书。
学院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多数参加了编写工作,不少有二三十年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老教授都担任了主编或编写人。许多老教师都把著述工作作为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收集国内外科学成就的新资料,注意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经验。著名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在主编《外科学》和《外科手术学》两本供高级医务人员用的参考书的时候,对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和文字都亲自仔细审阅,核对资料。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一本一百八十万字的《外科学》已经在4月份脱稿。
老教师在写书的时候,吸收了有关的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们有的在老教师指导下直接参加编写;有的给老教师当助手,帮助收集和整理文稿,同老教师一起讨论。
第一医学院领导方面很关怀和支持老教师的著述工作,为他们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条件,保证他们的写作时间。今年学院还把老教师编写书籍列入了学校的研究工作计划。


第2版()
专栏:

北京戏校汇报演出基本结束
周总理和彭真市长等观看了演出
据新华社17日电 北京市戏曲学校学生纪念十周年校庆的汇报演出,为初夏的首都戏曲舞台增添了光彩。观众们称赞这次演出是“繁花竞艳,朝气勃勃,前程似锦”。
周恩来总理,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彭真等负责同志和许多著名戏曲演员也分别观看了演出。
这次汇报演出,目前已基本结束。各行当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通过剧种专场、学习流派专场、老生专场、花脸专场等多种形式,共演出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昆曲等剧种中许多流派的三十多个剧目。


第2版()
专栏:

唐代永泰公主墓
出土的壁画、石刻线画、彩陶雕塑和工艺品,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灿烂文化,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宫廷生活、宫殿建筑、服饰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乾县发掘的唐代永泰公主墓,是解放后发掘的唐代古墓中最大的一座。墓里出土的文物,有成组的大型壁画、石刻线画和一千几百件随葬品。
这座距今一千二百年左右的古墓,建造规模很大:墓深十七米,长八十七米多。包括墓道、砖砌甬道和前后两个墓室。甬道有六个天窗。两侧各有四个小龛[kān]。
墓道两壁有上下两层巨大的壁画。其中除左青龙、右白虎外,两侧上下两层绘有对称的花绘和由穿紫、红、绿袍者分别率领的武士们组成的一列仪仗队。这些武士头戴黑色软帽,腰佩贴金宝剑,最后的两个武士牵着彩色骏马,他们威严地排列在阙楼和六戟[jǐ]兵器架下。壁画的笔法豪放、流畅有力,刻划出了盛唐时代武士们的威武气概。
在前后墓室的四壁上,也绘有男女侍从和宫殿建筑等彩色壁画。在前墓室的东、西壁,各有一幅高、宽各一点八米的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壁画。画面故事性很强。东壁第一人是少女,西壁第一人似为中年贵妇。她们发髻高耸,肩背披巾,上身穿袒胸贴身红罗襦,下身着绛裙,裙边拂地,双头如意履露裙外,目光平视,抄手缓步徐行,神态安详自若。她们各自率领一批衣著华丽的侍女,后面尾随一侍男。这些侍女分列两行,服装式样和第一人相同,唯颜色略异。侍女们手中分别拿着小盘、烛台、食盒、高足杯、如意、团扇、拂尘等等,面部有侧有正,相互呼应,也都缓步徐行。最后的男侍,头戴小帽,身穿长服,足登尖头透空履。这两幅壁画构图完美,人物造型丰满,笔法挺秀、线条简练。在人物配置方面,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侍女们如众星捧月,突出了画中两个迎面会合的主角。
甬道两旁的八个小龛里,放置了大量的彩绘陶男女立俑[yǒng]、骑马俑及三彩马、日用器具等随葬品。这些陶俑中有舞伎、侍女、马夫、卫士等等。他们的服装长短、宽窄、式样和披带都不相同,服装上彩绘着各种各样新颖鲜艳的花纹图案。其中的女俑,有的身穿长袖上衣,外套贴身短背心,腰系贴金彩带,下身是条花垂宫舞裙,有的着灯龙长裤,有的穿连衣长袍,肩背披巾。这些陶俑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舞姿翩翩,有的骏马扬鞭,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女俑的发饰也多种多样:有的形如乌云,有的结双鬟于后,形似蝴蝶。不少三彩陶瓷就像刚从瓷窑里新烧出来的那样光润、碧翠。这些陶瓷文物的出土,显示了盛唐时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水平,证明我国远在唐代陶瓷业和工艺美术就很发达。
在连接前后墓室的甬道两壁,画着对称的人物、花草和假山。仰视上面,画的是一群在朵朵彩云中飞翔的白鹤。
前墓室有一块永泰公主的石墓志。后墓室是存放墓主人棺木的地方。棺木都已腐烂了,只剩下一个长三点九米、高二点三米、宽二点八米的石椁。石椁内外雕刻着三十四幅石刻线画,有人物、花鸟、动物等。陕西省近年来出土了许多幅石刻线画,但是像这样精致而优美的石刻线画,还是第一次发现。有一幅刻石线画上,画着一位少女,在她纤细的右手背上,站立一只长尾小鸟,少女含笑,用左手食指戏逗这只张口欲飞的小鸟,旁边一个女孩在凝神观赏。这幅画上的少女,体姿优美,神情动人。另一幅石刻线画上,一位少女双手舒展披巾,好像翩翩起舞的样子。她着一件小短袖衫,里面是上窄下宽的长裙。
在前后墓室的顶上都画着天体图:蔚蓝色天幕上,东边是一轮火红的太阳,里面站立一只展翅金鸡;西边是一轮皎洁的月亮,里面勾划一弯月牙;日月背后是红色山峦;中间是一条弯曲的玉带银河,蓝天满布大小白色星星。
这批壁画、线刻画、彩陶雕塑和工艺品,鲜明地反映了我国盛唐时代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宫廷生活、宫殿建筑、服饰、妇女发饰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1960年8月开始发掘这座古墓,现在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考古工作者正在对墓内文物进行整理和研究。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连队里的小匠人
挑起炉匠担走四方
一天,解放军某部队首长收到一份建议书:“我见到卫生队补一口锅,花了十二元修理费,很心疼。请首长给我几件简单的工具,我保证把部队用坏的锅全部修好,不用一个钱。”下面的署名是“战士井荣华”。
井荣华写出建议书的第三天,被请到了部队修械所。后勤处副处长扛来了一口有十几条纹口的大破锅,有人就半开玩笑地对井荣华说:“你能修好这口锅,就叫你帮助各连去修锅,你要什么工具,给你什么工具。”井荣华端详了一下破锅,暗自考虑,修好这口锅确实棘手,但凭着在家时跟父亲学的手艺,多下点功夫,还有信心修好。他毅然答应了下来。经过一天多的紧张劳动,用了三十八个扒钉,终于把锅修补好了。修械所的同志打来一桶水,倒在锅里一试,滴水不漏。大家都说:“行,好样的!”
从此以后,井荣华就挑起炉匠担走四方,登山涉水,日夜奔忙。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到过二十七个单位,补锅八十三口,修盆十八个,修桶四个,自制锅扒钉一千多个,节约修理费四百多元。
“木桶是谁修的?”
一天下午,架线班长辛业照要去浇菜,发现三担破旧不堪的木桶,全部修得跟新的似的。他又惊又喜,见人便问:“木桶是谁修的?”
原来,上午连队外出,各班留一个人值日,架线班留的是新战士毛农水。他在家里闲不住,想起班里的三担木桶都破了,一担水挑到田里剩半担,浪费时间又影响生产。他想:我在家当过一年多木匠,可利用这个时间把它修好。
说干就干。他从仓库里借到几件工具,又弄来几块木板,锯锯削削,整整摆弄了三个钟头,最后把木桶全部修好了。
不久前,副连长召集农副业生产指导小组开会,吸收毛农水参加。会上,大家都感到木桶不够用,毛农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头。第二天,他经过领导上的同意,拿着锄头跑到附近一个破碉堡的地基上,从地里挖出一些旧木料,兴冲冲地扛回来。他和领导上一研究,找了三个助手,利用工作的空隙时间赶制出七担新木桶和十五把粪勺子。
就这样,毛农水成了全连闻名的“小木匠”。碰到工具坏了,大家就说:“请‘小木匠’给修一修吧!”
五双线手套的来历
一班的战士们要去开片石需要手套,材料员手头没有,只好临时向仓库去领。当他经过连部门口时,通信员刘海发拦住问道:“上哪儿去?”材料员说:“领手套去!”
刘海发听了笑嘻嘻地说:“嘿嘿,你等等!”说完,他从宿舍里拿出五双洁白的线手套,向材料员手里一塞说:“给你!”材料员惊喜地问道:“小刘,哪来的?”刘海发推着他说:“快发到班里去吧,人家等着上工哪!”
原来这五双手套是这样来的:有一天,刘海发在工地上发现了三只破手套,他拾起来用手一撕,扯出一股股很长的线来。他悄悄地把破手套带回来,以后他见了破手套就拾,慢慢集了十多只。他把这些破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利用休息时间拆成线,一截截地接起来,再向人家请教打手套的方法,不久学会了,自己就动手干起来。他觉得手套最容易坏的是指头,所以就专把结实的线挑出来打指头。他打出来的手套虽说不太美观,可还结实耐用。
这件事被材料员宣传出去后,大伙都说刘海发这种克勤克俭的精神是学习的好榜样。 (新华社)
(附图片)
上图:部队美术工作者深入连队采画先进人物 张健昌 姚亚萍摄
左图:打靶归来 崔柏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