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关于劳动底分问题
编者按:4月3日二版发表了《关于劳动底分问题》的两篇文章之后(文章是针对3月4日一版发表的《杨弯大队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评定劳动底分适当照顾技术差别,鼓舞了社员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消息中的问题,提出意见的),接着又收到几十封读者来信,参加“关于劳动底分问题”的讨论。现在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发表如下。
  应该以按件记工为主
我认为杨弯大队的记工办法不好。因为:
第一、农业劳动对象和社员劳动能力的情况很复杂。从劳动的对象来说,在棉粮地区有二三百种,在产稻区也有近两百种。从社员的劳动能力来说,有的社员插秧是第一把手,挑担不一定行;犁田是第一把手,播种不一定行;老农体力差,技术却是头等;青年农民体力强,技术活比较外行……。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是劳动底分怎么也包括不了的。那么,能不能会犁田的专门犁田,会挑担的专门挑担,按各人的特长评定底分呢?不可能。因为我们今天还不可能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一个社员既要做这个,又要做那个。因此,也只有按件记分最合理。
第二、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久晴不雨锄地,比较辛苦,下了一场雨,锄地就比较容易;清明前刈[yì]草草小,不容易刈,清明后草长大了,容易刈;泥土松软插秧容易,泥土僵硬插秧难……。而社员又不可能今天锄地全部出动锄地,明天刈草全部出动锄草,总是只有一部人干某一部分活,就是在大忙时也不例外。这样就不能“同甘共苦”,只有按件记分,才能公平合理。
第三、按件记工最适合目前广大社员的觉悟水平。劳动多工分就多,劳动少工分就少,这样才能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底分虽然一年半载要复评一次,可是不能准确表现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根据我们的体会:社员最欢迎按件记分,说这样做“硬碰硬”。农民对于劳动管理提出的意见,归纳起来是三个字:一是“硬”,二是“懂”,三是“定”。“硬”就是谁劳动好(数量多、质量好)就多得工分,谁劳动差就少得工分。“懂”就是明白,按件记分最明白。挑一百担河泥,定额是十分,结果我挑四十担,你挑了六十担,你得六分,我得四分,人人明白。“定”就是办法不要多变,按件记分的办法,大家早有习惯,既然用这个办法好,就应该定下来。
当然,实行按件记分的办法,也有缺点。一是比较麻烦,不及底分来得“简便”;二是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件”的完整定义应该是“达到规定的质量数量”,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产生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社员提高农活质量,二是及时检查验收。只要把工作做到,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便于按件记分的农活,如拾净大田里的碎砖头、拣去垃圾中的玻璃、铁钉等,可以根据“死分活评”的办法,评工记分。这种活路,实际上并不多。
上海嘉定县徐行公社 吴正聪
  劳动底分不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对社员评定劳动底分,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农业劳动者在集体生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的一种比较估价,评定底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年龄大小、体力强弱、技能高低,一贯表现等等;只要是经过民主评定,一般都大体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但是,不管它精确到何等程度,终究还只是对某人在集体生产中“可能”投入劳动质量的一种估计,而不是“实现”。把“可能”变为“现实”,人的主观努力是第一条。除此以外,也还受着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和原来估计的“可能”,完全一致的情况固然不能说是绝对没有,但两者不相一致的时候总是多一些。
由此可见,某人的劳动底分和他实际投入的劳动的质与量是两码事。决不能说评定劳动底分,是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而评定劳动底分适当照顾技术差别,就是进一步贯彻了这一原则。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实际投入劳动的质与量,按照评分标准,所得工分恰好和他的劳动底分相符合。表面看来,似乎是劳动底分直接参加了收益分配,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实则参加分配的,在这里已经不是劳动底分本身,而是根据评分标准,为群众所承认的应得的工分。虽然两者在数值上完全相同;但性质上却是两样。
劳动底分,固然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应该作为计算劳动报酬的依据。但它却是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评定出来的劳动底分,反映客观实际越近似,我们配置劳动力、划分耕作区、建立生产责任制、制订劳动规划、安排生产任务等等,就更能切合实际。
最后,我还有一点很不成熟的看法。在评定劳动底分时,适当照顾技术差别,究竟恰不恰当?我认为也还值得考虑。因为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虽然每项农活,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有的技术性较强,有的较弱。但从时间和数量上看,笨重的体力活,还是居于主要地位。如果评定劳动底分时,考虑某人对某一种农活具有专长,底分就高于一般标准,反而会妨碍劳动底分如实地反映劳动力的强弱情况。特别是,当他在这一时期中,并没有担任这一种农活,他的专长并没有发挥出来,记工时又是参照他的底分来记,那就更不恰当了。我的想法是,技术差别一定要照顾,否则就会阻滞技术的提高与发展。但是否可以在制订各种农活定额时加以考虑?或者对技术性较强的各种农活,规定适当比例的技术津贴会更好一些?
湖北大学经济系资料室 黄希源
  劳动底分制适合当前管理水平
目前,一般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社员文化水平也不太高,在计算社员的劳动报酬时,应当尽量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
“按件记工”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计酬方法,但是过于复杂。农业生产的活路很多,要给每种活路都制出劳动定额,我看是不可能的。有的虽然可以制出,但因为农活受自然条件的种种影响,也不够科学合理。例如送粪,可以规定里程多远、一天送多少车等等,但风天、雨天或粪干、粪湿,情况差别就很大。又如翻地,雨后和久旱不雨时,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每种活路就不只是一个定额了。这样,制订劳动定额就要花费很大力量,即使是富有经验的农业老手,也不容易掌握。
有了定额以后,在执行中也有不少困难。由于定额繁杂,有些生产队的干部水平和社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很难一下子搞懂。
有时活路比较分散,如麦收时,有收有种还有打场,而且一个劳动力一天可能干几种活,这样,记工员的工作就很繁重了。他每天都要记下每个社员按劳动定额规定应得的工分,这并不是件简单的工作。
采用“按件计工”的办法,也会发生社员争干工分多的活,不愿干工分少的活,愿干计件的活,不愿干以劳动底分计工的零杂活等现象,使队长很难派活。
3月4日《人民日报》上介绍的河南商水县杨弯大队评工记分的办法,实际上是劳动底分加奖励的办法,我认为,从当前一般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水平出发,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办法。
吴 良
  劳动底分制是一种落后的计酬方法
关于劳动底分问题的讨论。我发表以下意见。
在合作化初期,不少地方实行按底分“死分死记”的方法。社员意见很大。由“死分死记”改进到“死分活评”,是一个进步;可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天天记工”,“夜夜熬眼”。为了改变这种记工方法,又逐渐摸索出临时包工、段落包工等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定额作标准,记工仍然不准确。接着,又开始制定出农活定额,按定额记工。从此,劳动计酬制度进入比较先进的阶段。
把劳动底分当作对社员的考勤措施或派工依据,有些参考作用。但是,不能认为它“能保证实现按劳分配原则”,“能充分发挥有技术的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等等。农村里全能的庄稼手是有的,但毕竟很少。大多数人,则是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年轻人身强力壮、技术较差;年老人技术较高、体力不及;男人能干重活、粗活;女人能干轻活、细活;有些人能使蛮力,有些人则善于巧干。因此,评定劳动底分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所谓技术高低也是相对而言的,这一项农活上甲社员比乙社员强些,另外一项农活上乙社员又比甲社员强些;男社员犁地、扬场是行家;女社员锄草、筛箕又是行家。你能说它不重要吗?给每个社员评定了“合理的劳动底分”不一定就能体现出他本人真正的劳动价值。因此建立与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实行按件记工和评工记分相结合的计酬方法最为合理。
总之,劳动底分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束缚劳动积极性的高度发挥。因为有“底分”作保证,有的社员容易产生把“底分”当作唯一的靠山的思想。(二)“底分”妨碍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与改革。技术高的社员专调派作技术性农活,技术低的或没有技术的社员专调派一般农活,对传授技术反而不利。(三)不能同工同酬。(四)有了底分,就不能真正贯彻定额管理制度。图省事、怕麻烦,往往用底分代替定额。(五)不能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六)不符合民主管理精神。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
王续德


第2版()
专栏:

  为轻工业部门提供更多制造日用工业品的原料
  长春化工三厂增产氨基塑料
据《吉林日报》报道 吉林省长春市化工三厂扩大氨基塑[sù]料的生产,为轻工业部门增产日用塑料品提供更多的原料。这个工厂在提前六天超额完成第一季度生产计划以后,现在正积极为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而努力。
氨基塑料是这个工厂在去年试制成功的一种新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以后,就供应给吉林省内的长春日用化工厂、吉林塑料厂、辽源塑料厂等单位,制造塑料碗、皂盒、烟斗、收音机壳、灯头等轻工业品。今年以来,轻工业生产发展较快,氨基塑料的需要量也不断增加,许多工厂经常派人来厂催货,要求增加产量。
为了适应兄弟厂对这种原料的需要,这个工厂在近几个月中,积极挖掘人员和设备潜力,力争提高产量。泡沫塑料车间调整了劳动组织,抽调出五名技术工人支援了氨基塑料车间。氨基塑料车间树脂小组经过合理分工,合并工序,由一班生产改为两班生产,全组减少了三个工人,产量还提高了一倍。树脂产量提高以后,干燥工序的生产能力跟不上了,积压了产品。这个组的三班工人便互相协作,实行循环投料,提高了设备运用率,每天干燥产量由二百七十公斤增加到三百六十公斤,解决了生产能力满足不了需要的矛盾。
这个厂的科室部门和辅助部门也都积极为增产氨基塑料出力,帮助车间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技术检验部门在原料进厂以后,首先将原料作小量试验,试验成功后,再把配方交给车间正式生产,以保证产品质量。机修部门也和氨基塑料车间密切协作,坚持计划检修制度,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今年以来没有发生过设备事故,保证了正常生产。
目前,这个工厂正在安装干燥机、球磨机等新设备,计划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些氨基塑料的产量。(附图片)
右图:重庆塑料厂第二车间积极生产塑料生活用品,供应市场需要。这是工人在把一批塑料碗装箱准备出厂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2版()
专栏:工业常识

  氨基塑料
氨基塑料是热固性塑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是用尿素、苯胺、三聚氰胺等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制成的。
氨基塑料呈洁白色,由于它有容易沾染各种鲜艳颜色的特点,所以用它制作的用品器具都很美观。它可以代替轻金属、有色金属和陶瓷制作食具、玩具、暖瓶壳、收音机壳等日用品和作绝缘材料。


第2版()
专栏: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
  钟体乾先生逝世
新华社成都14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副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体乾,因年迈久病,经长期医治无效,于4月13日上午三时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钟体乾先生的遗体已经移至成都市殡仪馆。追悼会和安葬将择日举行。


第2版()
专栏:

  德宏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
  瑞丽等县边境居民同缅甸“胞波”互相泼水祝福
新华社昆明14日电 云南省德宏傣[dǎi]族景颇族自治州十七万多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居住在瑞丽、陇川等县国境线上的傣族人民还和缅甸“胞波”互相泼水祝福。
12日清晨,许多村寨的傣族人民都在佛寺前的广场上架起木制白龙和青龙,用青竹在龙的身边搭起凉亭,凉亭上插满了丁香花、兰花和各种色泽素净的花朵,广场上充满了沁人肺腑的清香。中午,傣族人民成群结队地挑着干净的凉水来到广场上,把水倒进木龙敞开的脊背,龙嘴里立刻喷射出晶莹的水柱,广场上空水雾蒙蒙。这时,人们向亲人和朋友泼水,互道清洁平安。泼水节就这样开始了。
在自治州首府——芒市的菩提寺里,一条木制的青龙横卧在两幢新建的佛舍中间。傣族人民把水倒进木龙以后,纷纷挑水来到街头,给前来祝贺的各族人民、机关干部和边防战士泼水,被泼的人也提水反击。人们在波光水影间互相追逐,泼水嬉笑,十分热闹。一群傣族姑娘在百货大楼门口把一位人民警察泼得透湿,她们一面泼水,一面祝福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这一天,自治州各机关的傣族干部和民族干部学校都放了假,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瑞丽县的猛卯三角地区和畹町镇等地的傣族人民,在美丽的瑞丽江、畹町河边和缅甸“胞波”互相泼水,祝福健康。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以后,气温逐渐上升,雨季很快就要到来。人们在这时节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去一切污秽和疾病,以便全力投入春耕生产。


第2版()
专栏:读报有感

  全面了解人
  肖谷
3月23日人民日报一版上,刊载了一则下花园矿务局玉带山二矿丙班党支部书记李福荣,帮助工人刘全由“落后”转变为先进的消息。这条消息细致地介绍了这位党支部书记“全面了解人,耐心帮助人”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确实值得赞扬。
这则消息的主人公刘全,过去曾经被人们称为“有名的老落后”。究竟他在哪些方面落后呢?新闻里谈到的不过是:人们认为他“只顾家里,不参加会议”,“下班铃一响他就走”,在开会的时候,“蹲在一个角落里,头也不抬,话也不说”。那么刘全在艰苦的采煤劳动中的表现如何呢?据李福荣目击的情况是:“他谁也不理睬,只是低着头干活。他的动作轻巧灵活,进度较快,别人整修一节巷道需要半个小时,他只用二十分钟就完成了,而且质量较好……”由此看来,刘全在劳动上并不落后,甚至还比别人干得更好些,更踏实些。
如果事实完全是新闻中所说的那样,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了:对于一个工人,到底什么是他先进或落后的主要标志?像刘全这样的工人,能不能说是落后?
回答应当是:像刘全这样的工人绝不是什么落后工人。为什么?因为他在对待劳动这个最重要的方面并不落后,他在生产上表现了一个工人对国家、对集体事业的负责精神,而这,正是一个老工人的最本质的方面。劳动,热情而忘我地劳动,这是工人的主要活动,他们通过生产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也正是在生产活动中,表现着他们先进阶级的品质和国家主人翁的气概。离开了劳动,离开了劳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怎么可能去正确评价一个工人呢?
有的工矿企业的某些同志,在评价工人的优缺点时,常常过多地注意谁开会发言多,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积极等等(当然这些也应当注意到),而不是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集体事业负责态度等主要方面来全面地估计一个工人,甚至把一些老老实实、埋头劳动的工人视为“落后”,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李福荣同志能够全面地了解人,耐心地帮助人,既使刘全解开了思想疙瘩,又澄清了人们对刘全的误解,使刘全终于心情舒畅地在劳动中发出了更多的光和热。这种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是值得赞扬的。


第2版()
专栏:

  以心换心得知心
  ——记中学校长傅仲肃
  侯文川 王婉容 孙霞珍
在重庆市第四十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傅仲肃工作的那间小屋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一个老师满面愁容来和她谈心,告别时,眼睛里却含着满意的微笑;有时,在她的书桌上有人悄悄地留下一封两封热情的信,其中有老教师写的,也有青年教师写的,有的诚挚地倾吐自己的入党要求,有的坦率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或是提出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傅仲肃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年了。解放前,她曾经当过多年小学教师,懂得教师的甘苦。她对党的教育政策也有深切的体会。她时刻记住党的教导,满怀热情地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好学生。
当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学校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语文教师曹孟懿,她教学认真,遇事爱寻根究底,探讨问题。有一段时间,语文教研组要求推广
“精讲课”的经验,但是曹孟懿经过考虑,不愿轻率接受这项经验。她说:“到底好处在哪里呢?我不明确。依我看,还是扎扎实实地讲,才能讲得清楚、细致。”多数教师不赞成她这个意见,但又说服不了她。有人就议论她怕麻烦,喜欢独搞一套。曹老师听了很苦恼。这件事引起傅仲肃的注意。她仔细观察曹老师平时的教学态度,觉得并不是个怕麻烦的人,主要是对“精讲课”的看法不同。她想:“对每个教师的意见都应该仔细倾听、研究、比较,才能支持正确的意见呀!”第二天,她就和教导主任一道去听一位水平较高的老师上课,用“精讲课”的方法讲《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听完一堂课下来,傅仲肃觉得:这样讲课有好的一面,能适当地缩短课时,增加教材内容,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会讲这儿,一会讲那儿,学生时而翻页数,时而找行数,前拉后扯,反而不容易抓住中心。傅仲肃对教导主任说:“这样看来,曹老师的意见值得我们仔细考虑哩!”后来,语文教研组重新研究了这个问题,决定讲课要看具体情况,不要求一律。曹老师的意见得到了支持,心情舒畅了。
校长和教师之间
在深入教学实际中,傅仲肃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她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工作、性情、爱好、家庭、健康状况都很了解。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常常为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暗暗生气。傅仲肃在听课和检查自习时,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帮助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加强个别教育,自己也常常和学生攀谈,要他们体贴老师的辛苦,养成尊重师长的品德。有的老教师喜欢安静,没有课的时候,不习惯坐办公室。傅仲肃不止一次地提出:
“不要拘形式吧,在哪里都是一样。”如今,没有课的时候,几位老教师就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小楼,在安静的环境里孜孜不倦地批改作业。有时,夜深了,一些老师还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备课。这时,窗外又传来了校长的声音:
“早些睡吧,该休息啰!”
“傅校长,你光晓得关心别人,你自己也该早些睡嘛!”
她和几位女教师对门居住。在静夜的庭院里,人们常听到她们互相关照的说话声。
为了让老师们集中精力教好学生,傅仲肃在生活上对他们也是体贴入微。蒲元勋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自从他爱人去世后,全靠他照顾年老的父亲和几个孩子,眼看他每天两头奔忙,过分劳累,校长心里十分不安。于是,她在党支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学校住房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想办法和一位单身教师对调了房子,让蒲元勋老师全家搬到学校来住。搬家以后,蒲元勋生活安定多了,工作比以前也做得出色了。校长经常到他家去访问,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困难。
老教师当中生活习惯不同,嗜好不同。对这些小事情,傅仲肃也不放过,常常和炊事员、总务人员一起商量,尽可能在生活上照顾他们。
像大姐姐那样关心
学校里还有许多青年教师,怎样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是学校经常关注的问题。这几年,有的青年教师被安排到教师训练班学习;有的担任了学校团组织的工作;有的指定了老教师具体培养。傅仲肃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有一次,爱说爱笑的青年教师邓淑华突然变得沉默了,学习不带劲,上课没有精神,有时情绪急躁。她从来不像这样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晚上,傅仲肃怎么也不能入睡。一次,开完班主任会议以后,她留下邓淑华谈心:“最近,你的‘朋友’来信吗?”“没有。”邓淑华说话时,眼睛里含着泪水。刚刚走向生活的年轻人啊,莫不是在经历着爱情的痛苦?在团支部书记那里,情况得到了证实。傅仲肃就找了几个熟悉邓淑华的人一起商量,帮助她正确地处理了恋爱问题。几天以后,邓淑华的朋友来信了。这个年轻姑娘满面笑容,拿着信,飞快地跑去找团支部书记。从这一天起,邓淑华又恢复了她从前的朝气和热情,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学习着。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沈阳机电工厂通过签订协作合同的方式
  帮助轻工业手工业工厂解决技术问题
在沈阳经济委员会领导下,全市有四十一个技术力量较强的机电工厂同三十九个轻工业、手工业工厂订了合同
新华社沈阳14日电 沈阳市组织机电工厂帮助轻工业和手工业工厂解决技术问题,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在沈阳市经济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市已有四十一个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大型机电工厂,同三十九个轻工业、手工业工厂签订了技术协作合同。这种协作合同,根据任务不同,分为长期协作和一次协作两种。如原材料化验、成品质量分析和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协作,一般都是长期性的;在提供技术资料、帮助改进工艺方法、加工零件部件和模具等方面,大部分是一次协作。一次协作实现以后,还可以另行签订新的协作合同。有了合同,机电工厂可以事先把帮助轻工业、手工业的任务纳入计划,工作主动,便于完成。今年第一季度,已帮助三十九个轻工业和手工业工厂解决了设备、模具和化验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问题六十多项。
沈阳市兴齐铸造厂计划生产民用锅,但是试制几次都没有成功。和他们签订技术协作合同的沈阳市冷冻机厂,派一名有三十多年生产铁锅经验的老工人王云廷去帮助,结果试制成功了平锅、菜锅等四种质量很好的民用锅,在沈阳铁西区被评为一等品。专门生产民用滚珠轴承的沈阳市大东区轴承厂,过去每批材料进厂,都是临时找有关单位帮助化验,由于事先没有计划,有时对方业务忙,有的材料来不及作化验就投入了生产,影响了产品质量。他们和沈阳重型机器厂建立协作关系以后,每批材料都送重型机器厂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对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因此,今年生产的自行车、手推车和大车上用的几种滚珠轴承的质量,全部达到了规定标准。有一些技术问题,一家机电工厂无力解决,就组织几家机电工厂共同帮助解决。


第2版()
专栏:

  河北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积极提高平板玻璃质量。这是工人们在检验平板玻璃的质量
操惠摄(河北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