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推行“包机”制度 改进专业管理
上海工具厂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机器很少发生故障 零件加工质量提高
据《解放日报》报道 上海工具厂推行“定人、定机、包维护保养”的“包机”制度,全厂90%以上的设备现在都有专人负责使用和保养,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零件加工质量显著提高。
过去这个工厂有些机器设备是“大家的马儿大家骑”,经常性的清洁、保养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因此,机床精度降低,设备损坏现象比较多。今年,工厂领导上认真检查了这方面的问题,根据从群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实行了“定人、定机、包维护保养”的“包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在通常情况下,一人专用一台机床,谁使用谁就负责这台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工厂还根据各车间、各工种的不同情况,订出了具体的责任制度。工厂设备管理部门对全厂所有固定使用机床的工人进行了一次操作考试,发给机床操作证,并签订了包机合同。
这一责任制度实行以后,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大大加强。据统计:以前全厂大约有40%的机床清洁保养不良,现在工人们都自觉地在下班以后把自己包的机床揩干净,有90%以上的设备达到了清洁要求。许多比较精密的机器设备,更得到工人们的精心爱护和保养,损坏事故和故障很少发生。
在实行群众性的责任制度的基础上,上海工具厂还加强了专业性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今年来,已修好了几十台机器设备。由于实行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较前改善,零件加工精密度有了提高。如加工精密滚刀的铲齿磨床,过去精度一直不高,影响了滚刀的精度;经保养工人和操作工人共同精心修理后,现在加工出来的滚刀精度已达到了技术标准。


第2版()
专栏:

辽宁阜新新丘煤矿机电科电器试验组,定期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的试验检查。这是电器试验组的成员正在检查巷道里的电缆
新华社记者 李福德摄


第2版()
专栏:

平安煤矿四坑矿灯房小组工人精心管理
矿灯光线明亮使用期延长
新华社沈阳电 阜新平安煤矿四坑所用的矿灯,虽然有许多已经超过了规定的使用年限,可是仍然个个零件齐全,光线明亮。几年来,井下生产很少因矿灯不好受到影响。矿工们提起这件事,常常夸奖灯房小组工人管理有方。
四坑灯房小组的七名工人开始担任这一工作时,因为入矿不久,对矿灯在生产中起的作用认识不够,矿灯管理得也不够好,井下生产常因矿灯不亮或亮不到时间受到影响。有一次,四坑组织他们下井参观,在生产中他们亲眼看到:少一个矿灯就等于少一个人生产,因而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他们便把所有的矿灯都检查了一次,修好坏的,并指定专人定期清洗和检修灯头、电池、充电台等部件,制定定时收回、定时充电等一系列管理、维护制度,以延长矿灯使用时间。他们还主动和井下工人配合,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有时,工人出坑后忙着洗澡、开会,没有按规定时间交回矿灯,灯房工人便主动到各办公室、澡塘子把灯拿回来。遇有井下生产发生变化,工人不能按时出坑,灯房工人便把充好电的矿灯送到坑口,委托入坑的工人捎到坑下;同时把旧灯收回来,按时充电。
灯房工人还注意帮助矿工学习爱护矿灯。有一次灯房组长张明坤发现新工人对使用矿灯不大注意,矿灯坏的也比较多,便组织灯房的老工人,利用每周安全活动日和交灯、领灯的时间,给新工人讲解维护矿灯的常识,启发工人遵守制度。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村铁匠的呼声
我是山西永济县黄旗营公社城子埒[lè]大队农具修配站的铁匠。我从十六岁起学打铁,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修打农具。今年开春,我和徒弟秦根岭在城子埒大队给社员们修打小农具的时候,听到社员们对今年修造小农具有这样的要求:件数比去年多些,质量再提高些,价钱再便宜些。
怎样才能满足农民兄弟这些要求呢?从我们师徒这方面说:第一个是,瞅准火候,锤子打到,上好钢,蘸[zhàn]好火;再一个是先修后造,能修的尽可能修好;第三个是广泛搜集材料,把社员们存的废钢碎铁,尽量利用起来。
同时,希望工业、商业部门大力支援我们,供应必要的合乎需要的煤炭和钢铁。
打铁是“火里绣莲花”。煤炭越好,火力越旺,修打出来的农具也就越好。过去,我们用的是大烟煤。用这种煤,火力旺,料烧得透,锻得快,上钢开刃很方便。可是从去年以来,大烟煤供应得少了,代替的大多是混合煤。混合煤烧起来,火力弱,灰渣多,不耐烧,费工夫不说,而且“吃”铁多。用好煤,烧三五火可以打成,用混合煤非烧七八次不可。烧一次脱一层铁皮,费了料,打出来的农具还不好。因此,我们希望煤矿工人兄弟和商业部门,尽可能地多生产和多供应一些适合铁匠红炉用的煤炭。
现在供应的钢铁,有些规格不大对路,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有的挺厚,有的挺薄,用起来很不顺手。修造农具的元铁,一般是一寸到一寸二分粗比较合适。修打钁[jué]头、铁锹,如果有一寸七八分或二寸宽,五六分厚的板铁,就很方便。当然,在修打铁锹时,用七寸来宽、一分多厚的铁板最好。另外,锹、钁、锄、镰,都需要开个刃子。刃子上非上些好钢不行。可是,我们现在用的钢多半是元棍钢和小道轨钢。用刃钢开的锄锋、镰刃,锋利耐用,社员们非常喜爱。用小道轨钢和一般元棍钢上在刀刃子上,也能凑合着用,不过不如刃钢好。我们希望炼钢、轧钢的工人兄弟们和有关商业部门多生产和供应给我们一些适合红炉用的钢铁和刃钢。 王金牧


第2版()
专栏:

全面调查研究 彻底改进工作
鞍钢第一初轧厂钢坯质量提高
二月份钢坯一级品率达到98.98%,超过计划指标
据新华社鞍山27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初轧厂领导干部,从三次没有解决钢坯长尺和短尺的毛病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工作作风,促使钢坯质量提高。今年2月份的钢坯一级品率达到98.98%,超过计划指标。
第一初轧厂生产五十多种钢坯供轧钢厂轧制钢材。但是,它过去生产的钢坯,常常有长尺或短尺的毛病。这不仅妨碍钢材的收得率和质量,而且浪费许多钢坯。
去年8月,第一初轧厂按照鞍山钢铁公司的指示,把按规定尺寸生产钢坯,作为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先后三次采取了措施,仍不能很好解决。第一初轧厂党委研究后,认为主要原因是过去解决的办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全面地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发现各个环节的缺点,作彻底的改进。全厂领导干部吸取这个教训,分别到各工序各班组同工人座谈,发现有不少工人由于技术水平低,觉得使用定尺机麻烦、不顺手,于是时用时不用;还有责任不够分明,哪一班哪一人尺寸不合规格查不出来,削弱了工人的责任感;另外,定尺机的备件储备不足,出了故障不能及时修好,也是钢坯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为此,工厂领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帮助轧钢工段总结了老剪切工胡景波的操作经验,组织其他工人观摩学习,以提高工人剪切技术。全厂还建立岗位记录制度,哪个人哪个班出了长尺和短尺,立刻能找到责任人,增强了工人的责任心,也便于采取改进措施。机修部门并为定尺机储备了一套备品,出了故障,做到及时更换。从此以后,钢坯的长尺和短尺现象逐步地减少。今年头两个半月,这个厂生产的板坯、方坯和异型坯,有98%左右符合规定尺寸。
第一初轧厂领导干部从解决钢坯长尺和短尺问题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切实帮助烧钢、轧钢、剪切、精整各道工序解决问题,使钢锭烧化、方坯扭转和弯曲等十多个质量缺陷得到改进,使钢坯的一级品率逐月提高。


第2版()
专栏:来信

修造农具要重视质量
最近,我们山西闻喜县城关公社新生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老农座谈会,调查春耕农具的准备情况。在座谈会上,社员们表示:小农具用量很大,损坏的快,得经常修理旧的、添置新的。今年的生产要搞得比去年好,就更需要一批得心应手的小农具。据两次会的不完全统计,全队需要添置一百多件新农具,修理六十五件旧农具。
在座谈会上,大家还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农具一定要保证质量,经久耐用。他们举例说:前些时候供应的小农具有些是不太好的,比如菜铲,过去铲一亩五分菜,磨一次;现在铲一亩五分菜,要磨三次,主要原因是菜铲的钢不如以前好了。
过去工人老大哥支援了我们许多好农具,对促进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可是,我们还有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不仅数量品种要多,而且质量要好。
新生生产大队 党支部书记 崔冬生


第2版()
专栏:来信

快造平车零件供应农村
沛县农村当前迫切需要平车零件。以郝寨公社野场大队说吧,三十辆平车,因缺少零件,年久失修,已经有二十一辆不能使用。据统计,全县七千多辆平车,有35%因缺少零件,不能使用。
缺什么零件呢?主要是:车条、钢珠、条帽、轴上的挡、内胎等。这些零件,公社一级的农具厂限于条件,是不能制造的。现在,春耕大忙在即,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安排这些平车零件的生产。
 江苏沛县 羽佳


第2版()
专栏:

利用山区发展养羊业
幸福公社六大队圈存羊比公社化前增加二倍多
据新华社成都27日电 四川宁南县幸福公社第六生产大队利用山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养羊事业,获得显著成绩。现在,这个大队圈存的羊有四百五十多只,平均每人一点四只,比1958年公社化时增加了二点四倍。
幸福公社六大队两个生产队的五百六十多亩田土,绝大部分是陡坡地,土质比较瘦薄,公社化以前每亩通常只产百多斤粮食。发展养羊生产后,肥料显著增加,粮食增产了。这个大队玉峰山前的几十亩玉米地,原来因为肥少,地远,常常不施肥就下种;现在每年每亩可施底肥二三千斤,还可施二、三次追肥,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羊粪肥效高,见效快,比较持久。两个生产队的水稻秧田近三年来用羊粪作底肥,只要三十天左右就能移栽,保证了栽插适时。羊会登山涉险,还能起到肥料输送者的作用,节约运肥的劳力。
这个大队为了把羊养好,重视选择饲养人员。大队的六个饲养员,都是由社员民主推选的。他们有比较丰富的养羊经验。为了充分调动饲养员的积极性,生产队按饲养的品种、大小、繁殖羊羔的多少和饲养的好坏等情况,分别给饲养员以合理的计酬。
坚持自繁自养,切实解决饲养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是这个大队羊只发展得好的重要原因。公社化时,他们只有一百多只羊,而且绝大部分是公羊。他们坚持自繁自养,扩大了羊的来源。对种公羊和母羊多放牧,多喂嫩草,尽先养好。同时,还做到适时配种,加强护胎保产工作,使母羊一年产两胎,提高了羊羔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方面,羊只需要干的饲料,由饲养员负责,及早储备;养羊需要的少许精料,在分配粮食时按标准留够;羊需要的盐巴,也及早设法解决。他们还组织饲养员研究医羊病的技术,总结老牧羊人防治羊病的经验,防治羊通常容易患的病症,并采取防避野兽危害的有效办法,保证了羊的安全。


第2版()
专栏:

山东蚕茧产区积极准备养蚕
栽植桑树 整修柞林 清理蚕房
新华社济南28日电 养蚕季节已近,山东省各养蚕地区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落实今年的养蚕计划后,积极进行养蚕的各项准备工作。胶东半岛的乳山、文登、牟平、荣成、威海、栖霞等县(市)的蚕农,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先后整修了柞林,清理了蚁场。有的地区已开始柞蚕暖种工作。为了保证柞蚕放养的安全,蚕农们还利用各种办法,消灭虫害。鲁中南地区和沂[yí]蒙山区的一些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已将养蚕的房屋做了清理、消毒。临朐[qú]县还设立了“催青”点,帮助群众育种。
各地蚕农栽植桑树、培植柞林等准备工作,从去冬就已开始。据桑蚕重点产区的临朐、沂源、蒙阴、新泰、益都等县统计,去冬今春已栽植桑树一百二十七万多株。有些地区除生产队集体栽植桑树以外,不少社员也在宅旁、院内栽植了很多桑树。


第2版()
专栏:

钢丝网水泥船
可供水网地区农业运输和内河航运;好处是:用木材很少,易于维修保养,耐腐、不燃、不蛀,维修费用较低;缺点是:比木船重,吃水较深,耗费动力较多,抵抗冲击的性能不如木船
据新华社27日讯 一种用新材料制成的船——钢丝网水泥船,可用来从事水网地区的农业运输和水深流缓的内河航运。
建筑工程部、交通部和其他有关部门,经过试制、试用、鉴定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去年,江苏省已经有一部分钢丝网水泥船下水。
我国从1958年开始试制钢丝网水泥船。到去年为止,上海和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的十几个城市,已经试制成功并且小批生产了载重总量达数万吨的钢丝网水泥船。这些船舶,有农业用船,小型货运驳船和码头上使用的趸[dǔn]船等。有的是人工划驶,有的是机动船。
钢丝网水泥船的好处是用木材很少,易于维修保养。此外,这种船还有耐腐、不燃、不蛀和维修费用较低等优点,它的制造技术也不太复杂。
记者在建筑工程部观看了江苏无锡船舶修造厂制造的一艘钢丝网水泥船。这是一种已经开始在江南农村使用的四吨农船。只需一个人划着木桨前驶。船身全部是钢丝网水泥结构,只有桨、舵、舷用了不到一立方米的木材,它比同等大小的木船少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木材。
有关单位对这艘船同大小相等的木船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它的成本比木船贵9%,而每年的维修费只有木船的9%。它具有耐腐、不蛀的优点,并且比木船经久耐用。也不需要每年用桐油、麻丝进行捻缝、维修。
但是,钢丝网水泥船目前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主要缺点是:比木船重,吃水较深,驾驶时耗费动力较多,弹性小,抵抗冲击的性能不如木船。关于这两点,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研究,寻找改善的途径。
据研究钢丝网水泥结构的技术人员谈,世界各国利用水泥造船已有较长的历史了。各国用钢丝网水泥结构造成的船舶,有浮趸,灯标,浮船坞,机动船,非机动船等。这些船有内河航行的,也有海上航行的。(附图片)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上海话剧界活跃
剧目题材丰富多样表演手法也有新尝试
新华社上海28日电 上海有九家剧场正在同时上演话剧。剧目题材丰富多样,一些剧团在表演手法上也作了新的尝试。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目前在三家剧场演出的有他们自己创作的新话剧《珠穆朗玛》、从戏曲折子戏移植过来的小戏《三打》(《打城隍》、《打豆腐》、《打新娘》),以及发源在上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方言话剧《珍珠塔》、《金钱世界》等。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正分别演出欧阳予倩的历史剧《桃花扇》、阿尔巴尼亚名剧《渔人之家》,以及儿童剧《枪》和苏联童话剧《小白兔》。此外,远道而来的吉林市话剧团也在上海演出《一仆二主》。
选择一些戏曲中的折子戏改编为话剧,这是近年来上海话剧界正在探索的一种新样式。去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曾经演出过《打面缸》、《张古董借妻》;不久前,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也演出了《柜中缘》。
这些戏摄取戏曲的身段、念白、具有戏曲传统风韵,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仍保持着话剧动作和语言的固有特点。现在上演的《三打》,选择了讽刺喜剧的形式,但各有不同风格。《打城隍》描写三个游手好闲的秀才逃避徭役的故事,夸张地表演了他们好逸恶劳、勾心斗角的丑态。三个秀才先后到城隍庙去求城隍保佑,而且异想天开,假扮城隍、判官、小鬼,想借此蒙混,结果都挨了打。全剧动作节奏鲜明,特别是三次打城隍都用明场处理,充分发挥了闹剧的特色。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搜集整理西湖民间故事
据新华社杭州电 在著名的风景胜地杭州西湖,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杭州市文化局从1959年春天开始,就对这些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故事进行搜集和整理。
在搜集到的故事中,有一些是解释西湖来历的故事。有一个名叫“西湖是一颗明珠”的故事说:在远古时代,天河边住着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他俩经过很长时间,把在天河里发现的一块奇异的石头琢磨成一颗晶莹光亮的明珠,后来这颗明珠被王母娘娘偷去了。他们在同王母娘娘抢夺明珠的时候,一失手,明珠从天上掉下来,落在杭州变成了西湖。玉龙和金凤也跟着明珠降落到人间来,那就是现在环绕西湖边上的玉龙山和凤凰山。另一个关于西湖来历的故事是“仙女的镜子”。故事说:天上织锦殿里的两个仙女,偷离天廷落到凡间,玉皇大帝就差风雨雷电硬把两个仙女拉回天上去。仙女舍不得离开人间,在半空中把各人自己的梳妆小镜抛到地下来,想在天上借镜子的反映看到人间的生活。两面镜子落到地下,变成两个西湖,一个在中国杭州,一个在越南河内。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苏州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多
新华社南京电 近几个月来,苏州市搜集了二百多篇民间传说、故事、歌谣等。
已经编选出版的《民间文学记录稿初编》第一集,主要收集了有关太平天国的传说故事六十四篇。其中《邹春辉加入太平军》、《马诱》、《高脚馒头和破布底鞋》、《英王陈玉成》、《赶走白头团》等篇,都比较完整,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目前正在整理的还有一批苏州地方风土、人物故事,如《黄熙霸占狮子林》、《红梅图》、《一指伤寒》等故事,情节都很生动引人。
苏州市民间文学研究小组还有重点地到渔民、丝织工人、手工艺人中,挖掘民间文学资料。如在桃花坞木刻老艺人中搜集到十多首有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山歌。在渔民和丝织工人、手工艺人中发掘出来的一批斗争故事,内容也很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整理倪俊声舞台艺术成就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我国早期评剧著名小生倪俊声的舞台艺术成就,正由黑龙江省文化局和黑龙江省戏曲学校进行整理和总结。倪俊声经常演出的“马寡妇开店”、“刘伶醉酒”、“孙继皋卖水”等十个剧目,文学剧本已全部纪录好了,其中有关小生的不少唱腔和唱段都作了记谱和录音。他的艺术经历和经验也作了部分总结。
倪俊声于早年生在河北省一个莲花落艺人的家庭里。他八岁起跟河北梆子艺人学青衣,十多岁起先后拜评剧老前辈成兆才、李春盛、张有太等人为师,改唱小生。在长期的舞台生活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在“马寡妇开店”中扮演狄仁杰,“败子回头”中扮演王昌,“打狗劝夫”中扮演大生,都是运用富于变化的唱腔,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高亢低回,行腔多姿,细致传情。


第2版()
专栏:

苦练出硬功
——彝族战士龙显珍成为投弹能手的故事
杨汾
梁中玉将军听说某步兵团有一位出色的投弹手,能掷远七十六米,在三十米的距离上,投直径一米的靶子,弹无虚落,就特意去看望他。虽然到了冬天,亚热带的太阳还那么炙人,运动场上的龙显珍早已汗流浃背。只见他轻握弹柄,紧跑几步,后腿一蹬,腰板一挺,手榴弹带着一声呼啸,脱手而出,越飞越远,好一会儿,才见一个小黑点“噗”地一声,远远地落在大操场边的草坪上。用皮尺一量,嘿!投弹距离整整七十八米!将军对他超人的膂[lǚ]力赞不绝口,参观的同志也夸他是一个练出真本领的人,说他“一只臂顶得上一门小钢炮”。
龙显珍是副排长,共产党员。他生长在佧佤山北、怒江东岸一个叫做南木蒜村的山寨里,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彝族老猎手。七八岁起他就和小伙伴们钻进密林用弩弓射鸟,用石块袭击野蜂窝,十一二岁就跟父亲学放火枪猎马鹿,下扣子套麂[jǐ]子,爬上七八丈高的悬崖去采人参[shēn],捉黄羊。庄稼成熟的季节,他和父亲在地中间搭个窝棚,一连二十多天守在窝棚里,搬来拳头大的石块堆满整个棚子,白天驱雀鸟,夜间每隔半柱香的工夫,父亲就唤他起来,东打一块石头,西打一块石头,石块打在远处树林里,发出一阵巨响,吓得野兽不敢近前。就这样,自小练出一副刚劲有力的臂和腿,十三四岁就能提着大南瓜走一百多里山路,抡起十来斤重的斧头,能将一抱粗的大树劈成烧柴。
1955年,十六岁的龙显珍已经长得又结实又剽悍,破例地被批准入伍了,这一年,他担任连部通讯员,每天工作之余,也参加步兵班苦练军事技术。他最喜欢听干部们讲战斗故事。一次,排长吕丑则向他讲了本团英雄司号员的故事:抗日战争初期,小司号员田占元只身潜入临汾城楼,吹起敌人号谱,将一个连的鬼子兵调集在城楼下,他从容地解下腰间手榴弹,一顿痛打,炸死炸伤鬼子几十名。吕排长告诉他:“手榴弹是近战最有力的武器,投在敌人丛里,一颗弹可以杀伤十几个敌人,我们部队过去能用低劣武器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借助于手榴弹的威力可不少。”尤显珍十分敬佩这位英雄号兵,决心练好投弹本领来保卫亲爱的祖国。可是当他拿起这头重脚轻的家伙时,就觉得有些不顺劲儿,才一撒手,那东西在空中翻着筋斗,还不到二十五米就栽到地上了。他有些纳闷:练这东西比驯服山猴子还难!连长王金保过来对他说:“牛不会犁田不中用,战士不会投弹可不行!”当场教了他一些投掷要领,又鼓励他:“功到自然成,手榴弹不欺苦练人!”从此,每天清晨,他打水扫地完毕,就提着手榴弹到操场上去练习,膀子练疼了,也不休息。他抱着一个信念:“只要舍得出憨力,功夫一定会练到手!”果然,这年团里举行的“八一”运动会上,投弹比赛他名列第三。他虚心地向投弹冠军苏绍均请教了一些锻炼臂力的方法,于是,举石锁、伏地挺身、杠上引体向上就成了他天天必练的项目。第二年,他居然夺得了全团投弹冠军。在师运动会上,也获得了第三名。师的一位参谋见他投远的潜力很大,就对他说,光使憨力还不行,应该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指出他的缺点是腰腿配合的不好,建议他锻炼长跑和短跑。为了学会助跑,他就在地上量出步度,用石灰划出线条,反复苦练。他的腿力越练越强,百米赛达到二级劳卫制,马拉松也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这对投弹有很大帮助。1958年元旦,他以六十一米的成绩,获得全师投弹冠军。参加军的运动会,也是投弹第一。接着又以军区投弹亚军的成绩,被选拔为参加全军运动会的代表。
真正艰巨的锻炼开始了。在教练的指导下,他改进了握弹法,加大了运动量:用右手将四十公斤的石锁一气举起十次;在六十米的距离外,一天之内要投弹数百次。在手榴弹出手的一瞬间,全部力量都集中在膀子上,全身的血液都冲向指尖,不到两天,右臂肿得跟小腿一般粗,指尖开了无数道裂缝,渗着鲜血,火燎一般地痛。这时候,他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领导上安慰他,鼓励他,要他克服困难,坚持锻炼。于是他将热水袋缚在臂膀上来减轻疼痛,实在疼得受不住了,就将手压在身下暂时止止疼;吃饭捏不住筷子,就找个小勺子一点点往嘴里扒。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着锻炼,一个星期过去后,肿消了,烧退了,手上好像忽然添了百磅力量,投弹成绩迅速上升到七十二米。在云南省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在全军运动会上,他获得五项全能比赛第三名。1960年参加军事障碍比赛,获得了第二名,其中投弹得满分。
1961年,龙显珍担任了连队的副排长。他积极响应了林彪元帅提出的“天天练”的号召,带领全排同志苦练二百米内的硬功夫。他常说:“若要庄稼长得好,每天地里走三遭。”因此,他在每天训练之余,仍然坚持举重、推铅球、投弹、练标枪,从不间断。手榴弹已经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他明白要想巩固和继续提高现有成绩,就得天天和这“老朋友”见面握手。“老朋友”真的没有辜负他的苦心,在这一年里,他到底把投弹成绩进一步提高并稳定在七十六米,还一度达到七十九米,获得了“赛钢炮”的光荣称号。全排在他的指导下,个个热爱投弹,成绩也飞速提高起来,全排平均每人投远五十七米。1959年入伍的战士唐金顺,一年之内也由掷远三十多米提高到六十一米。
(新华社昆明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