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2-03-27

1962-03-27新闻联播 文字版

平易中求文彩 浑噩中寓真情——听古巴音乐家维亚的表演

第6版()<br/>专栏:<br/><br/> 平易中求文彩 浑噩中寓真情<br/> ——听古巴音乐家维亚的表演<br/> 赵沨<br/> 在一个小木屋里,煤油灯下,一个孩子睡在摇篮里。母亲在缝着些什么,一只手停一会去推动一下摇篮。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啊!孩子长大了,不是么,孩子的脚已经从摇篮里伸到外面了。不但孩子长大了,摇篮也破了,这还是他的哥哥和姐姐用过的那个破摇篮呢。是啊,该给孩子买一个新摇篮,这个新摇篮要像有钱人家用的那种,装着金色的铃铛和银色的素馨[xīn]花。母亲唱着,像在安慰孩子,也在安慰自己,是的,孩子的爸爸在主人的庄园里砍甘蔗,收割后总会得到些钱的,除了还债,应该给孩子买个摇篮……孩子睡了,妈妈脸上也浮起一丝深情的微笑……<br/> 这是来自英雄的古巴的客人——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伊格纳西奥·维亚所唱的一首古巴歌曲——摇篮曲《睡吧,宝宝》。歌唱家以纯朴、真挚的情感用歌声描写出这样的一幅图画,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br/> 伊格纳西奥·维亚是位杰出的演员、才华出众的吟唱家、优秀的钢琴家——一位来自民间的诗人。用古巴诗人纪廉的话说:“他的歌声充满着对古巴的一切——一木一石的热爱。”<br/> 我们的客人是一位杰出的演员,他的歌声、笑容、手势一直到双手在钢琴上的触键、在琴上敲出最后一个和弦时的姿态……无一不是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无一不是帮助人们去了解歌曲的深意的……我们不懂西班牙语,但从他的悲伤的眼睛里、明朗的笑容里……可以想到许多许多……<br/> 我们的客人是个才华出众的吟唱家。正像所有的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名家那样,虽然这里没有洪亮的嗓音和高亢的歌声,但是,朗诵风的吟唱——清歌曼唱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无限的诗情画意的境界。<br/> 是如此美妙的一个夜晚,我们的吟唱诗人把节目安排得如此丰富而有色彩:古老的民歌、热情的舞曲、用街头的叫卖声编成的歌曲,充满民间幽默的讽刺歌……。古人论文说“文章要有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yǎo]渺处。”伊格纳西奥·维亚的整个晚会的节目,便是一篇有节奏的好文章,时而管弦繁奏,时而希声窈渺。<br/> 叫卖歌大概是拉丁美洲民歌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在不少国家——阿根廷、巴西……的歌唱家的曲目中听到过这种形式。我们的古巴客人唱的一首叫卖歌——《卖花生》,是我们久已熟知的,但是,二十多年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被美国电影加以粗暴地歪曲了的,现在,我们得识庐山真面目,这首从“市声”——繁华的闹市的声音中演化出来的歌曲,从一个生活的侧面写出了一个民俗的生活的场景。<br/> 古巴最流行的“伦巴”舞曲,作曲家埃利赛奥·格雷内脱的创作——《哎,妈妈依内》:<br/> 哎,妈妈依内,<br/> 快快准备,<br/> 让所有的黑人,<br/> 都到我家喝咖啡。这是一首欢乐的舞曲,写出了普通人们之间的温暖的友情和生活的无限喜悦。<br/> 古巴诗人尼古拉斯·纪廉的一首小诗《我的黑妻子》,这也是一首民间舞曲:<br/> 我的黑妻子最美好,<br/> 除了她我什么也不要。<br/> 纯朴的爱情的歌充满着真实的感情。<br/> 《维里昂先生》,是一首讽刺歌:<br/> 维里昂,你忘记了自己的弟兄,<br/> 去了一次纽约,<br/> 需要人家叫你“先生”!<br/> 用平易的曲调写出了既有恨又有惋惜之情的讽刺。这首歌不是简单地完全用嘲弄的声音,如果那样,便会太平直了。<br/>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我们的客人展示了古巴以及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珍宝,给我们以无限的艺术上的陶醉。<br/> 有人会说,民间音乐是单纯朴素的。是的,民间音乐常是“不著脂粉而清真刻峭……不著脂粉而精彩浓丽”的,要“意真、味淡、气蕴、神远”才能达到真正的朴实,而这种朴实中又寓有华美,浑噩中寓有真情,简质中寓有深奥,平易中寓有文彩。表演这种音乐需要更深刻的情感和更有韵味充蓄的声音。这里不能依靠音乐的华美和技巧的渲染。这正是我们的客人的演唱、演奏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烧炭人家

第6版()<br/>专栏:<br/><br/> 烧炭人家<br/> 杨因<br/> 长长的大车队,满载着磨炭驶向长城以南。我和福全老爹走在山路上,他边走边说:“木炭里头数磨炭顶好啦!这磨炭要用小叶椴才能烧,咱们每年运到北京工厂的磨炭,能堆成小山呢!”<br/> 难怪这地方叫椴树岭呵!椴树又轻又细又硬,是山林的宝贝!这燕山深处的小村,家家户户从老辈子起,就跟磨炭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谈起烧炭来,故事就像山泉一样不断流。我急着想看看磨炭是怎么烧的。这天,福全老爹要给他烧炭的孙子送干粮,就领着我上山了。<br/> 老爹今年七十一岁。脸上像椴树皮似的布满了皱纹,可是走起路来,比我这刚到山区来的年轻人还强。我夸他这把岁数还挺硬朗,他笑了笑说:“我打十八岁起烧炭,身板也炼出来啦!”<br/> 我们沿着山溪,踏着被无数脚印磨光棱角的石头进东沟。山沟千回百折,我们像从一个石盆走进另一个石盆,总是被四周的山崖裹得紧紧的。路旁,荆条轻拂衣裳,果木亭立山腰,像是在欢迎深山的行人。<br/> 走到一座枣树颇多的峡谷,福全老爹提议歇一歇。等他掏出打火石,点燃烟锅,深凹的眼睛突然闪着光彩:“旧社会那时候,都说烧炭佬最没出息,可偏偏就有仙女看上烧炭佬呢!”接着,他就讲起一个美丽的故事来:<br/> “早先,长城南边有个扛活的小子,姓万。也是十冬腊月没吃的,就上这儿来搭窝棚,给地主烧炭。他清早上山砍树,有个姑娘也在背后叮叮当当砍树;他把树干背下山,那姑娘也跟着背下山;他把椴木干装满炭窑,那姑娘就帮他点火。这小子心想:怪了,就去问那姑娘姓啥,姑娘一害羞,拐弯就跑啦!赶到大雪封山,小子也该回家过年了,忽然梦见姑娘跟他说:她是天上的仙女,看上小子了。只要他回家路过两座大山口和进家门的时候,喊她一声,那山神和门神就会闪道了。她就能跟他一起进屋了。姓万的小子可乐啦,过两座山口都大声喊了她。赶到家的时候,他急着要把这喜事告诉他妈,忘了喊姑娘一声就跨进门了。”<br/> “后来呢?”我急着问。<br/> “后来仙女生气了,就不理他啦。大伙都说姓万的是个傻小子,就把他烧过炭的沟叫‘万傻子沟’。”<br/> 这虽然是个神话故事,可是,福全老爹却嘿嘿嘿地笑得像个孩子。这传说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年代,穷苦人民也是那样充满对幸福的向往和对劳动的赞美呵!……<br/> 翻过几道沟,崖上到处是白晃晃的积雪,路上的雪也愈来愈多;后来,山路竟完全被雪盖住。福全老爹仍然稳稳地踏出原路来,一面嘱咐我当心摔跤,一面指着雪上一行行奇怪的脚印,告诉我这一带正是抗日时期八路军的根据地。别看这会儿山崖都脱了衣,到春来可到处是蓊[wěng]郁的山林哩!抗日那会,鬼子把沟里外的房子烧光,逼着大伙搬到河滩的石头围子里住。围子里的人,心心向着八路军,福全老爹的儿子经常夜里从墙根的水沟爬出来,攀藤走岭,把情报捎进林子里来。<br/> 福全老爹夸儿子的腿比山羊还灵便,眼睛比山鹰还锐敏。他显然为儿子感到极大的骄傲。可是我却不敢多问,我听说过,那是一个铁打不烂的硬汉子,这儿刚开辟就入了党。1941年秋天,由于叛徒出卖被鬼子抓去杀死了。那时,老爹的孙子铁柱刚满周岁。……<br/> 走着走着,一座陡崖突然挡住去路,崖东边一条瀑布飞奔而下,跌入了十多丈深的深涧,山谷简直被严严实实地封住了。福全老爹说:“这就是有名的羊鼻子梁。”我紧紧盯着他的脚印,小心翼翼地往上登。上了梁,见前面山洼飘着一缕白烟,老爹说,那就是炭窑。这洼叫喇叭洼;椴树俗名喇叭条子,这一带是烧磨炭最理想的地方。<br/> 我们走近窑,正赶上出炭。一个小伙子正倾着腰身,用一把长铁钩,不断从窑里掏出通红的磨炭来。这窑是泥筑的,约有一间平房大,正南面开了五个小门。通红的火光射出来,映照着一张俊秀的脸和一对炯炯的目光。他时而微皱眉头,像在搜寻窑膛深处的炭木;时而闪现笑容,美得像一朵盛开的山茶花。旁边的几个人,也用铁钩把燃着的炭拖进炭池,用灰闷起来。等到那小伙子钩完窑里的炭,从额上甩下几把汗珠,接过福全老爹手里的干粮,我才知道他就是铁柱。<br/> 小伙子亲热地和我谈起来,等到别的人把大堆椴木干背到窑门前,他向我打个招呼,转身把几根木头甩进余火未灭的窑膛,然后脱掉棉袄棉裤,头上披一条湿麻袋,抱起椴木干就往窑里钻。我问老爹:“里边还烤人呢,晚些进去装不行么?”老爹说:“窑膛凉了点不着!”我不由蹲下来盯着铁柱,只见他像一头小老虎似的奔进奔出,窑里烤得他满头大汗。他装完窑站在我面前,头发上又结着冰花了。他脸上沾满炭灰,但是眉宇间仍溢出一种刚毅的英气。我心里想:多么可爱的小伙子呵!他准会找上个好姑娘的,再不会像老辈人只能想想仙女罢了!

“假凤虚凰”的真情

第6版()<br/>专栏:<br/><br/> “假凤虚凰”的真情<br/> 1961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新华社消息《王丹凤当“理发师”》,提到“解放前,中国曾出现过一部丑化和侮辱理发师的电影《假凤虚凰》,激起了当时理发师们正当的愤慨和抗议。”根据我们所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br/> 《假凤虚凰》是1947年在上海摄制的一部比较优秀的讽刺喜剧影片,故事是写旧社会一个青年寡妇,为生活所迫,冒称有钱的华侨小姐,登报征婚。某青年理发师,受了一个投机资本家的欺骗和委托,冒称这家企业公司的大经理,也去应征求婚。见面后双方装腔作势,闹了不少笑话,弄得精疲力尽。不久总算订了婚约。可是就在要举行婚礼的当天早晨,彼此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都感到受了欺骗。最后,他们终于觉悟了,觉得这种互相欺骗的生活是可耻的、痛苦的,就又言归于好。“小姐”并把那个搬了一大口袋钞票上门求婚的老财主轰了出去,和青年理发师一起去参加工作。那个想利用别人去捞一大笔钱财的投机资本家自然也失败了。<br/> 影片虽然用喜剧手法批评了当时个别沾染上了资产阶级习俗的理发师,但是它所讽刺和抨击的对象,无疑是当时流行的某些资产阶级生活习俗、以及那些想利用别人弱点进行投机活动的资本家和企图用金钱收买女性的老财主之流,而不是理发师。影片最后描写了那个青年理发师和青年寡妇的觉悟,并让青年寡妇也参加了理发馆的工作,愉快的自食其力地生活,就是影片没有丑化和侮辱理发师的最好证明。当时电影界和戏剧界的进步舆论也都公正地指出了这点,并对这部影片作出了正确的估价。<br/> 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br/> 电影史研究室

造船谣

第6版()<br/>专栏:<br/><br/> 造船谣<br/> 宁宇<br/> 回答<br/> 你问哪种人最美,<br/> 电焊姑娘最美。<br/> 攀登插天的桅杆,<br/> 云像纱巾在肩上飘飞;<br/> 脸似红日一轮,<br/> 腰如弯弓欲射,<br/> 只见她手儿一挥,<br/> 一蓬兰花迎风纷飞。<br/> 你问哪种人最美,<br/> 装配工人最美。<br/> 巍立青钢色甲板,<br/> 蓝天如幕广阔深邃;<br/> 暴筋胳膊高举,<br/> 抡动八磅大锤,<br/> 一锤一个鼓点哟,<br/> 敲出喜报满天翻飞。<br/> 你问哪种人最美,<br/> 咱们休息时最美。<br/> 解衣袒胸,把帽子后推,<br/> 痛饮沁人肺腑的冰水;<br/> 笑谈竞赛成绩,<br/> 人喜似同酒醉……,<br/> 赤胆忠心搞建设,<br/> 造船工,人美心更美!<br/> 家<br/> 太阳在头上升降,<br/> 月亮在身旁旋转,<br/> 钢板踩在我们脚下,<br/> 青天当做天花板。<br/> 造船工人的家啊,<br/> 是万吨钢船的摇篮;<br/> 银亮的下水滑轨,<br/> 是通向蓝色海洋的门槛。<br/> 我们用鎯头的语言,<br/> 和新船钢板交谈;<br/> 我们用电花的针线,<br/> 缝制世界最大的衣衫。<br/> 但有时也争吵心焦,<br/> 为一只铆钉一寸钢板;<br/> 我们拿船只的吨位,<br/> 把对祖国的爱情计算!<br/> *邃[suì] 沁[qìn]

胡琴声里

第6版()<br/>专栏:大家谈<br/><br/> 胡琴声里<br/> 李观鼎<br/> 读3月13日人民日报二版,看到一则动人的故事:一个星期日,当北京某部“猛虎连”副连长张庆云正想去俱乐部玩的时候,忽然被一阵二胡声吸引住了。他知道八班战士彭怀发是个二胡迷,可是今天拉出来的声音吱纽吱纽像是锯木头,失去了往常那种轻松愉快的情调。他走进房子,果见彭怀发坐在床沿上心不在焉地拉琴,两眼呆呆地望着窗户。一问,才知道他父亲病了。副连长安慰了战士。不久,彭怀发接到家中来信,说父亲的病好些了,寄回来的十块钱也收到了。他看了信十分惊奇,这才想起副连长和自己谈话的事。<br/> 假日,听见琴声,这是顶普通的事。然而张庆云同志却从琴音里听出自己要做的工作。他没有放过这似乎很平常的<br/> “小事”,追问的结果,知道自己的战士遇到了实际问题。除了安慰战士外,他还设法寄钱,给以具体的帮助。什么才叫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不是很好的说明么!<br/> 这位副连长的心是这样地细,竟至达到了“知音”的程度,绝不是偶然的。倘若不把关心同志当成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勤于注意实际事物,这样做是不可想像的。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看来,张庆云同志是深明此义的,并且在自己的行动中切实贯彻实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br/>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革命战争中那成千上万的细心人:半夜,连长起来给战士盖被子;灯下,班长给“小鬼”补鞋;行军路上,师长把马让给病号骑;露营休息,老兵帮新兵擦枪……我们不能小看这些,因为这是我们革命力量能更加团结和不断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补网(图片)

第6版()<br/>专栏:<br/><br/> 补网(木刻) 陈雨田

海南清澜风景(图片)

第6版()<br/>专栏:<br/><br/> 海南清澜风景(油画) 胡善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