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合理安排,发展药材生产
——丽江县鲁甸公社药材生产逐年发展的调查
杨国祥 汪子明 季仲堂
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鲁甸公社,拔海二千六百米到三千三百米,是著名的药材产区之一。几年来,这个公社从山区特点出发,合理安排生产,药材有了较快的发展。
执行政策 具体指导
这里种植药材已有四十年之久。解放后,这里的药材生产得到了发展。1961年,全社共种植秦归、木香、附子、秦艽[jiāo]、川芎[qiōng]等药材一千二百二十七亩,总产量共达十万多斤。药材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31.8%。
认真执行政策是这个公社药材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政策是:第一,收购药材,优质优价。在药材尚未收获之前,商业部门就把各种药材等级的牌价通知各大队和生产队,向社员进行广泛宣传。供销社收购时,有关部门还派出干部监督,保证做到优质优价。第二,鼓励社员利用农闲采集野生药材,明确规定社员自己采集的,收入归社员私人所有。第三,集体种植和集体采集的药材,收入列入当年的分配项目,按工分分配给社员。
这个公社指导药材生产的工作也进行得很具体。例如,每年3月,正是药材移栽之前,各个大队就召开生产队长会议和社员代表大会,总结经验,制订药材种植计划,检查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又帮助生产队组织社员到山上采集野生药材。为了有计划地发展药材生产,每个大队都采取干部、技术人员、社员三结合的办法,为各个生产队培养种药人员。到1961年,全社一百零二个生产队中,就有八十个生产队能自己解决种药当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合理安排 粮药兼顾
粮食生产和药材生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药材要种在好地上,需要的肥料多,生长发育阶段比粮食作物长。例如秦归从育种、育苗、移栽到收获要三年时间,木香要四年时间,加上药材生产技术性强,需要固定劳动力种植和管理,这是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个公社采取了以下几项办法:
第一,合理利用土地,解决争地问题。全社共有七万二千七百六十五亩耕地,其中水田有一千九百四十亩、水浇地二千三百三十八亩、旱地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七亩。药材只适合于种在水浇地和旱地里,形成了与包谷和洋芋等粮食作物争地。怎么办?一、按药材和粮食作物的不同品种来安排用地。如鲁甸大队甸头第二生产队,有平地也有山地。药材在地势高、气候寒冷的地方长得好,粮食作物又适于在地势低、气候较暖的地方生长。他们就在平地里种植粮食,在高山地里种植药材。高山地中较肥的地种秦归,一般的地种木香,较瘦的地种附子。1961年共种了秦归十三亩、木香二十亩、附子六分,结果,粮食和药材都有显著增产。二、合理轮作。例如拉美蓉大队第一生产队有耕地四百三十四亩,历年种药材较多。秦归要种在肥地上,但是连续几年都种秦归,产量就会逐渐下降,他们就在种过秦归的地里,种植洋芋、燕麦或苦荞;大麻地因为经常施羊粪,地比较肥,就在大麻收获之后种秦归。由于合理轮作,几年来这个生产队秦归和木香扩大到一百四十五亩左右,还种了三亩川芎。三、利用山区土地宽广的有利条件,以生产队为单位开荒,既扩种粮食又种了药材。如杵峰第二大队第三生产队,1961年开荒一百亩,其中有十八亩用来种植秦归,八十多亩用来种粮食,又在三亩包谷地中间种了黄豆和四季豆。结果,去年粮食增长了25%,又多收了四百九十三斤秦归。
第二,多积好肥,改进运肥办法,兼顾粮食作物和药材用肥。药材地需要压肥,特别是秦归更需要羊粪、猪粪等优质肥料。为了解决药材和粮食作物之间的争肥问题,他们采取的办法有:一、发展养羊和养猪事业,增加肥料。羊由1957年的八千三百六十一只增加到1961年的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只;猪由1957年的六千一百七十七头增加到1961年的八千九百四十九头。按一般的积肥情况计算,每年每四只羊可以积够一亩秦归的肥料,每年每两头猪可以积够一亩秦归的肥料。二、改进运肥办法,近地背粪去,远地把羊群赶去就地积肥。如鲁甸大队甸头第二生产队把三群绵羊赶到远处的药材地里就地积肥,一个月的时间就积够了四亩药材地的肥料。三、按药材的不同品种来施肥。木香施牛马粪好,就多施牛马粪,附子施草木灰好,就多施些草木灰,少施畜肥。这样,可以把羊粪、猪粪优先用在秦归地和包谷地里。四、固定种药人员养羊群,专门为药材地积肥造肥。这里牧场分散,羊群适合于小群分散放牧和饲养。因此,有些生产队把羊群分开,固定给种药人员放牧和饲养。如鲁甸大队第一生产队固定给种药人员三十只的一群羊,由他们自繁自养,既为药材地多积了肥料,又有利于羊的繁殖。
第三,合理使用劳动力。要保证粮食和药材的同时发展,需要认真安排好劳动力,搞好劳动组织。全社采取两种办法:一、药材面积少的生产队,组织药材生产专业小组,常年固定。如鲁甸大队甸头第二生产队1961年共种植药材三十三亩六分,由三个有经验的社员组成一个药材生产专业小组,自始至终负责到底。二、药材面积多的生产队,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动力,种药和收药季节多安排一些人去参加药材生产,农忙时又多安排些人去收种粮食作物,平时固定一定的人进行药材地的田间管理。如拉美蓉大队第一生产队共有五十八个劳动力,1961年共种药材一百四十九亩,常年固定五到十人管理药材,忙时生产队临时派人帮助,使药材、粮食两不误。
另外,各个生产队在野生药材采集的旺季,还组织一定的劳动力上山采集,平时,发动社员利用假日去采集。社员在上山砍柴、放牧牲畜、打猎、种地的时候,也附带采集。去年,集体和社员个人采集野生药材卖给国家的就有三万斤左右。
(原载《云南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湖北蚕区积极准备养蚕
浙江吴兴县抽调手工业工人下乡修理蚕具
新华社武汉19日电 湖北省各地蚕农目前正积极培育桑树,准备工具,力争今年蚕茧增产。
养蚕季节已近,各养蚕地区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一般都在进一步落实今年的养蚕规划,并着手养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国养蚕模范林淑英所在的罗田县东冲畈公社东冲畈大队已组织了十几个专业班子,修剪桑枝,并给桑树追了肥。这个大队还根据林淑英创造的经验,准备推行幼蚕期用柞叶喂蚕,三龄以后再喂桑叶,让桑叶延长生长时间,以便多养蚕。
蚕茧集中产区的麻城县,全县有二十九个公社、二百四十八个大队养蚕,去冬今春已栽植桑树二十二万多株。南漳县巡检公社巡检大队第六生产队还把所有的蚕具进行盘点清数,所缺的蚕具已派专人修补、添置。
天门县达州公社广荣大队除了加强对生产队集体养蚕领导外,还发动社员在自留地上栽桑养蚕,群众积极性很高。老蚕农们带头育苗栽桑,带头养蚕和带徒弟。全大队十个生产队规划养蚕三百垫,压条繁植桑苗八千株。
新华社杭州19日电 浙江省吴兴县手工业部门从竹器行业抽出二百多名手工业工人下乡修理蚕具。
今年这个县的手工业部门为了摸清农村对蚕具的需要,曾几次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农民对蚕具的修理要求很迫切。如荻港公社新荻大队共七百九十七户人家,要求修理的蚕匾有一千七百多只,占全队社员现有蚕匾总数的30%。全县约有十五万只蚕匾需要修理。这个县的手工业领导部门在2月中旬召开了全县十五个竹器社座谈会,研究如何完成修理任务。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安排修理蚕匾和制造蚕匾中,应把修理蚕匾放在第一位。因而各个竹器社重新安排了蚕匾修造力量,抽出60%的篾匠下乡修蚕匾。和孚竹器生产合作社在合理安排了劳动力以后,抽出四十五个篾匠到荻港、长超等公社修理蚕匾,不到十天,就修好七百多只,而且质量很好。


第2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
协助广东云南建蓖麻蚕种场
新华社上海19日电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最近派了七位研究技术人员到广州和云南省蒙自两个地方,协助建立蓖麻蚕种场,繁殖、供应和推广蓖麻蚕良种。
这两个蓖麻蚕种场计划在今年6、7月前制出蓖麻蚕良种,现在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实验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技术人员将在养蚕、制种和灭病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经验,而且训练一批饲养蓖麻蚕的技术干部。
蓖麻蚕以蓖麻叶为饲料,生长快,繁殖率高、生活力强,是一种很有用的吐丝昆虫。它原产印度,从1951年引进我国。经过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多年研究和培育,证明它能够适应我国广大地区的自然环境。但是过去几年,国内有些地区所饲养的蓖麻蚕常常感染微粒子病,死亡率高。这种病不但容易感染,而且可以遗传给后代。要有效地防止这种疾病,首先要建立良种繁殖制度,繁殖无病的原种。由于广州和蒙自地处南方,气候温暖,蓖麻抽叶早,在那里建立蚕种场,就能够及早地供应强健的蓖麻蚕良种。


第2版()
专栏:

树立全局观念 认清有利条件
平定公社因地制宜扩大棉田
著名植棉模范曲耀离所在大队千方百计多种棉花
据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余江县平定公社,因地制宜地扩大棉田面积。目前,全社在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落实的棉田种植面积已达二千八百二十多亩,比去年扩大一千五百亩,超过国家分配的种植面积二十多亩。
平定公社是个新棉区。当国家分配的植棉任务下达时,部分干部、社员感到任务大,完成不了。公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各大队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社员讨论。讨论中大家认为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很多:本地大部分是沙质壤土,并实现了自流灌溉,很适合种棉花;劳力比较充足;虽然是新棉区,但从1958年开始植棉以来,已积累了一定的植棉经验,全社涌现出的一批农民技术员,熟悉棉田耕作技术。
有利条件这样多,为什么还有部分干部、社员不愿按国家计划种植棉花呢?这主要是对于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为此,公社组织社员座谈、讨论,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教育。平定大队汪家生产队老农吴兴发说,解放前,我们打长工,没衣穿,自己又没种棉花,真是吃不饱穿不暖。解放后,直到1958年以前,我们都没种过棉花,穿的衣、织的布,哪项不是国家给我们的?现在,国家要求我们多种些棉花,我们又有条件多种,为什么不多种呢?大家还算了一笔总账:去年棉花丰收,是与国家的援助分不开的。仅国家支援的化肥就达一万斤、农药两千斤、农械三百件。
通过座谈、讨论,社员们全局观念进一步树立起来了,许多原来不愿多种棉花的生产队,都主动要求多种棉花。不少社员还踊跃献计献策,帮助干部找土地,挖潜力。山底大队岭底生产队,有一百多亩山地,过去因无水没有利用起来,现在社员们齐心协力,围绕山地开了一条宽水沟,解决了水源问题,让出好田种棉花。
据新华社太原电 全国著名植棉模范曲耀离的家乡——山西运城县龙居公社南庙生产大队,千方百计多种棉花。
不久前,曲耀离到太原参加工农联欢期间,曾写信给他所领导的南庙生产大队,要求干部和社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多种种好棉花,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大队在接到曲耀离来信的当天夜里,就召开社员大会,进行了讨论。
一定要扩大棉田种植面积,多种多收,不能再叫纺织生产受影响,这是社员们共同的决心。如何才能多种多收呢?大家认为老曲信中提出的在麦收后复种三十亩棉花是个好门道。会后,各生产队经过具体研究,确定第一、二生产队各试种五亩,曲耀离领导的第三队种二十亩。计划落实后的第二天,各队就定了地块,给每亩麦田又增施两车圈肥,以提高土地肥力,并在地头堆积了好底肥,准备小麦一收割就播种棉花。这样,全大队今年计划种的棉田,比去年扩大了四十六亩。
社员们在讨论中,曾针对去冬无雪、今春少雨多风,春旱开始露头的情况,提出目前的施肥、整地、保墒等棉田备耕工作,要结合进行。入春以来,社员们已把六百多亩棉田连续耙耱了两次。最近一场小雪过后,各生产队的社员又积极整地保墒,给棉田送底肥,力争适时下种。(附图片)
甘肃省主要产棉区靖远县的东湾公社北头大队,因地制宜开展棉田压砂活动,以保温保墒,争取提高棉花产量
李兰亭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深入了解 循循善诱
洪时民善于做人的工作
据新华社合肥19日电 党的基层组织怎样才能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徽桐城县范岗公社高黄大队党总支书记洪时民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体会。洪时民采取的方法首先就是了解人,懂得“百人百性”;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说服教育、循循善诱的方法,去教育人们,鼓舞人们的积极性和力量。
有一次,他了解到陈庄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陈家发认为当干部“吃亏”,整天忙工作,收入没有社员多,因而产生了不想当干部的思想,有时开会不到,队里的工作也一股脑儿往副队长身上推。洪时民研究了这个情况后,就在一天的傍晚,特地到陈家发的家里去。陈家发刚从城里卖柴回来,坐在板凳上洗脚。老洪看到他脚上的两块伤疤,语意深长地问道:“家发呀,怎么你两只脚都害了疤,什么时候害的?”陈家发边擦脚边说:“你老人家还不知道,我十七岁那年给地主打长工,下雨天干活,被‘土巴蛇’咬的。”
洪时民装上一袋烟边吸边接着说:“是呀,要是现在被蛇咬了,打上两针就好了,也不会受那个罪,想起过去哪是人过的日子。可是,现在有些人好了疮疤就忘了痛,革命的意志竟有些消沉了。”洪时民的一席话,句句像钢针一样,狠狠扎在陈家发的心上,扎得他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一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越想越觉得自己不想当干部的思想不对。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队向洪时民表示改正错误的决心。以后,陈家发果然转变了,积极地领导社员搞生产。
东岳庙生产队新选的队长胡忠山,年纪轻,工作积极负责,但是不讲究工作方法,态度生硬,群众对他有意见。去年插早稻,就是因为没有和群众商量,社员的积极性不高,插秧进度比其它生产队慢。这时,大队进行检查评比,胡忠山心里想这次一定要挨批评了。可是,党总支书记洪时民并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在散会后同他一起到生产队住下,商量如何改进工作。晚上召开了社员大会,发动大家想办法赶上去。社员们针对栽秧进度慢的原因,合理组织劳力,因人派活,并民主修订了各项农活的工分定额。果然,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第二天东方刚发白,社员们就下地干活,洪时民也和大家一起劳动,这一天插秧的工效比以前提高了两倍多。胡忠山经过这一天的事实教育,开始懂得了走群众路线的重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往后遇事都和群众商量。
又有一次,洪时民了解到社员秦志祥对农业生产不大积极,经常做小生意,很少参加集体生产。洪时民便经常找他拉家常,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一次,洪时民对秦志祥说:“你这么东撮西拦的搞两个钱,也不是长久之计。人常说,三十六行还是庄稼为上,农业才是根本。庄稼人不种地,去做生意,田里哪能长出粮食、棉花来!吃的、用的哪里来,不搞农业那行。”经过洪时民的再三劝导,秦志祥心里亮堂了,表示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搞好生产。后来,秦志祥成了热爱集体生产的积极分子。


第2版()
专栏:

抚顺石油一厂硫铵车间职工
努力提高硫铵的收得率
新华社抚顺电 抚顺石油一厂硫铵车间职工努力提高硫铵收得率,从年初到现在比国家计划多生产五百八十七吨硫铵,硫铵质量也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个车间过去有些工人对设备保养不大注意,有时出事故影响氨水回收。现在他们加强了设备保养和检修工作。车间车工段修理班工人李先福发现采铵塔上环形喷嘴不好使,经过苦心钻研和反复试验,制成涡流式喷嘴代替原来的喷嘴,每月能多回收七十多吨铵水。看泵老工人李光亭每天提早来帮助化验工等检查生产情况,发现漏洞及时修补,遇有液水流失及时回收。有一天,他发现地沟里流进大量液水,抽液水的设备坏了抽不回来,就和化验工郝忠义、马有山一同动手迅速修好设备,从地沟里抽回五吨多液水,这些液水可以结晶成一吨多硫铵。


第2版()
专栏:简讯

东北制药总厂降低原料消耗
辽宁沈阳东北制药总厂,不断革新技术和改进工艺,减少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失,使原料消耗定额不断降低,产品的收得率不断提高。全厂仅1月份就节约酒精、醛酯、乙干等八种原料七十五吨多。
研究气象变化规律服务生产
河南省灵宝县阳店人民公社科学研究站,积极开展气象研究活动。几年来,他们观察研究了当地气象的具体变化规律,搜集了大量的气象农谚。现在,他们已能对当地的气象变化作出判断,气象预报的准确程度达到80%至90%。
加强果树管理力争多结果子
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人民公社马滩生产大队,在积极进行春耕生产准备工作的同时,组织劳动力,给果树整枝、刮皮、喷药、消灭病虫害,力争各种果树正常生长,多结果子。
“羊城音乐花会”闭幕
历时十六天的“羊城音乐花会”,在18日晚上举行了闭幕式。这个“音乐花会”除举行了三十场音乐会和五场大型舞剧的公演外,还在音乐文艺界人士中举行了观摩演出,并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演出。
深入群众收购棕皮供应蓑衣
为解决春耕生产中部分社员缺少蓑[suō]衣的问题,江西信丰县金鸡供销社组织货郎担,到各生产队收购棕皮,为社员加工蓑衣。现在,这批蓑衣即将供应到农民手里。


第2版()
专栏:

在广州市儿童医院
新华社记者 陈婉雯
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每天都有好些家长从医护人员手中接回已经恢复健康的孩子,即使孩子还不会讲话,他们也兴奋得一个劲儿要孩子向医院里的叔叔阿姨们道谢。
“儿科就是哑科”
这所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常常用“儿科就是哑科”这句话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特点。来这儿治病的婴儿幼儿,还什么也不会说;就算稍为会讲话的小孩,也不容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会把耳痛说成喉痛,把胸痛的部位指到肚子那里去。要诊断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就得靠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知识和耐心细致的观察。
一天下午,只有十四个月的婴孩林昭阳被送进儿童医院来了。他呼吸困难,面色发紫,不吃也不动。带他来的妈妈忧伤地说:“病了好几天了,就是痰多,吃了多少驱风药也不济事。”从病状看来,很像是患了肺炎,但又不能得出确实的诊断。医护人员马上给病儿作了一切应作的检验和临时的急救措施,而且日夜守在病儿的旁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病情的变化。
这天晚上,值班护士发现一直喘着气的病孩林昭阳,呼吸一度平稳了。这时,他睁开了小眼睛,用双手捧着递给他的奶瓶,贪婪地吮吸着。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又回复原来的病状。这个变化引起了值班护士的注意。她想,如果病孩患的是肺炎,那就整个机体都是衰弱的,怎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呢?她急忙向主治医生报告了这个情况。病因很快被检查出来了,原来是气管异物阻塞。当异物堵住气管的时候,病孩呼吸就感到困难;而当异物间或浮动起来的时候,病孩就又立刻感到舒适。结果,喉科医生在林昭阳的气管口取出了一块菱形的鱼骨头。孩子的妈妈又感动又惭愧,检查了自己的粗心大意,欢天喜地接了孩子出院。
像这样依靠细致观察作出正确诊断的事例,在这所儿童医院是能举出很多的。
不放过一线希望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作用很旺盛,一旦患病,病情的变化也是很急剧的。在这所儿童医院里,几乎随时随刻都在准备着为危急病儿采取急救的措施。
去年10月,出生只有八个月的婴孩殷润森被送到儿童医院来。他患了肺炎,病势危急,到急救室后不久便停止了呼吸。医院的呼吸系统病区平时早组织有抢救小组,这时就紧张地投入了人工输气等急救工作。殷润森在急救室里一共住了九天,每天都要经过几次急救。在这期间,他吞不下一口水,只能从鼻孔输进饮食。给他输血或注射药物,他也是一动不动地没有感觉。孩子的妈妈绝望了,认为抢救只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当她看到这么多人夜以继日地守望着一个没有希望的病孩,反而不安起来,伤心地说:“算了吧,就当我少养这个孩子好了。”
可是,主治医生罗玉桃却极力劝慰孩子的母亲,要她不放过一线希望。果然,殷润森经过医院的救治,病情逐步好转,终于在第十天离开急救室,迁到普通病房。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孩子就痊愈出院了。他的妈妈在病房里召开的一次病儿家长会上说:“我的孩子是全靠医院抢救过来的,要是在解放前,我们工人家庭的子女哪有这等福份啊。”她还以切身的体验来劝导家长们要听医生的话,加强信心,做好医疗的配合工作。
病儿的家
这所综合性儿科医院,是1953年建立起来的,拥有四百多张病床。这里有适合儿科医院特点的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还有一套适合儿科医院的管理制度。在这里就医的孩子,就像生活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自己家里一样。
医院的每个病区里,都分别设有婴儿病室和幼儿病室。恢复期中的幼儿病人,大都不耐烦整天躺在床上,而是喜爱活动,护士们就把这些孩子编成小组,定时带他们到室外去散散步,教他们唱唱歌,讲讲故事给他们听。对一些进院治疗慢性病的在学儿童,在不影响健康情况下,医生还容许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内阅览一些图书和温习功课,有时还向他们讲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
许多在农村或外地的家长,也信赖地把孩子送到这个医院里来治疗。一个家在上海的孩子顾国良患了哮喘病,需要易地到温暖的南方治疗。在家长的委托下,顾国良由火车列车员带到了广州市,进这所儿童医院治疗。在他住院的一年中,医护人员始终没有见着他的父母,及至治愈出院,他也是由护士阿姨送上火车回上海的。这期间,顾国良同儿童医院里的叔叔阿姨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出院后,他们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几年来,有些长大了的孩子,也都没有忘记他们在广州儿童医院就医时的短暂的生活,经常来信,或者亲自来访问曾经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医护人员们。


第2版()
专栏: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三年来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对防治危害儿童健康最严重的疾病进行了研究。
这是儿科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诸福棠(中)、与副所长周华康(右)薛沁冰(左)在一起讨论关于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计划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第2版()
专栏:

边疆子弟兵
风雪高原军邮班
解放军某部军邮班,常年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来往在康藏高原风雪弥漫的高山狭谷里,为边疆各哨兵传递着各种信件,沟通着高原战士和内地的联系。边疆战士称他们是“高原雄鹰”。
这个军邮班为边疆战士送信,经常要穿过空气稀薄、长年披着白雪的山峰。有时,他们走在悬崖上的栈道时,伸手几乎可以抓到头顶上擦着山尖掠过的白云。有时军邮班的战士顶着倾盆大雨来到江边,山洪冲垮了桥梁,他们为了把信件及时送到,不顾危险,扛着五十多斤的驮子,牵着牲口,涉水通过。
军邮战士们随身带着旧报纸和浆糊,看到有包装不严或是包皮有磨损的文件,立即加封。战士屈国正有一次在途中遇到大雨,当时前不着村,后不靠林,又没有带雨具,他为了保护信件,就脱下自己的棉衣把信件包裹起来,自己忍着寒冷坚持把邮件送达目的地。两年多来,这个班的战士从没有损坏和丢失过一封信和一份文件。
昆仑山上的运输兵
一长列汽车在朔风怒吼的昆仑山上行进。天气很冷,风屏上结了一层厚实的冰花,从车窗缝射进来的寒风,像利箭钻入骨髓。车队走到一个隘道上,突然被前面的一道雪墙拦住了道路。这时,最前面的一辆汽车上有一个战士立刻跳下车来,推倒雪墙,扒开雪,让汽车一辆辆地开过去。
这个战士叫张会中,是解放军某运输部队的模范驾驶员,他和这个车队的战友一起,在这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昆仑山上,每一次运输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
有一次,张会中和车队行驶到昆仑山的一条傍山险道上,突然山洪暴发,岩石滚滚,车子眼看要被洪水吞没,张会中和他的战友勇敢地开足马力,从洪水中飞驶过去,车上的物资一点也没有遭到损失。还有一次,车队要驶过一条河,车队队员、共青团员李长祥跳进水里,探测水位,搬掉河中的拦路石,使张会中等在滚滚的急流中开车通过。
边疆功臣班
某边防部队五连七班长年守卫祖国边防,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连续被评为功臣班和四好班。
七班住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一个拔海五千多米高的山谷中,周围三面雪山,气候寒冷。因山高空气稀薄,烧一锅开水得三四个小时。七班初来,掌握不住气候规律,经常煮夹生饭。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战士们没有准备,帐篷、厨具和战士的被服全被暴风卷走,战士们卧冰饮雪,仍然坚守岗位。燃料被大风卷走了,共产党员傅洪保饿着肚子跑到二十里外去拾柴,给大家做饭。战士们又用铁锹和镐头,挖开了终年不化的冰层,开出石头来盖营房。曾经荣立二等功的战士漆银华说,风能刮走我们的帐篷,冰雪能撕裂我们的皮肤,但是我们守卫祖国边疆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