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商业为生产服务 工业为市场着想
抚顺工商部门推行产销合同上市商品增多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辽宁抚顺市工商部门积极推行产销合同,加强相互间的互助协作,更好地为市场需要服务。
抚顺市工商部门过去缺乏经常联系,工业部门有时不了解市场需要,生产出的有些工业产品由于品种、规格不对路而滞销;而市场急需的商品却没有大力组织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抚顺市领导机关在工商部门推行了工商产销合同制度,规定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省市统一平衡的计划产品,由专业公司与生产单位签订合同,具体落实;有些零星细小的以及市公司按计划分配给各零售商店的产品,由零售商店直接与工厂签订合同,以减少中间环节,加速商品流转,避免迂回运输。这样既有利于国家计划的实现,也有利于发挥工商部门的积极性。抚顺市还成立了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轻工市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执行合同当中发生的问题。
产销合同调动了工商双方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使轻工业生产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抚顺市塑料厂好几年来一直生产扣子、腰带、表带,工厂和商业部门都积压了很多。不久前,厂里和商业部门签订了产销合同,塑料厂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的可能,增加了塑料台布、塑料雨衣、小孩围嘴、尿布等八种新产品,表带不再安排生产,扣子也适当降低了产量。在生产这些新产品时,塑料厂缺少“五一”型缝纫机,商业部门就帮助解决。塑料厂职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产品品种增多,产量也大幅度增长。2月份生产产值较签订合同前的去年10月份增加了一倍多。
产销合同也提高了商业部门的经营积极性。新抚区五金日用杂品商店经营的商品,过去由批发部门统一进货,批发部门有啥,他们就进啥,如果批发部门没有,即使群众需要,零售商店也不去组织进货。今年1月份,商业部门把一些零星细小和计划外的商品下放给商店,在统一计划指导下,让商店直接和工厂签订产销合同,组织进货。这样把商店的经营积极性调动了起来。1月份,他们和八个地方工业企业挂钩,签订十一种商品的产销合同。1、2月份,商店增加了鞋刷、浆刷子等二十余种商品。
抚顺市推行产销合同以来,加强了产供销的计划性,供应市场的商品日渐增加。今年第一季度签订产销合同的产品为一百零八种,到2月中旬已有八十五种实现合同所规定的任务,超过了合同规定的进度。其中饭盒、汤匙、鞋底等十五种产品,已经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


第2版()
专栏:

做好准备力争春汛多捕鱼
上海天津抓紧修造渔轮增加捕捞力量
本报上海13日电 黄花鱼汛到来以前,上海市渔业生产的后勤部门——上海渔轮修造厂、上海网具制造厂和渔需物资供应单位的职工,正在紧张地为渔业工人和渔民准备好船、好网、好工具。
即将到来的江苏省吕泗洋面的黄花鱼汛,是我国沿海一年中重要的鱼汛之一,上海市水产局系统的捕捞单位以及各县和人民公社的海洋捕捞大队,现在正在总结经验,整顿队伍,准备出海捕鱼。
在迎接黄花鱼汛的准备工作中,渔业生产的后勤部门分外忙碌。上海渔轮修造厂各个车间和机帆船场的工人,积极提高工效,抢修渔船。渔需物资供应单位也准备了大量毛竹、猪血、桐油、苎麻、木材、柴油等渔需物资。海洋渔业公司也已采购到许多玻璃浮子、鱼篓、冰箩等,供应春汛需要。
本报天津13日电 天津市渔轮修造厂职工积极修造渔轮、机帆船,增加今年春汛捕鱼的能力。从去冬以来,已修好津水十六号和十七号两艘渔轮,新造机帆船四只。这些渔船都已下水投入生产。目前还在修理制造着六艘渔轮和两只机帆船。
天津市渔轮修造厂全厂各工序、工种职工开展了劳动竞赛,力争缩短修造渔船日期,提高质量。这个厂职工在接到天津海洋捕捞公司修理津水十六号、津水十七号两艘渔轮的任务后,担任主修的轮机车间在渔轮进入船坞前,就派人到轮船上了解情况,提前作好修理准备工作,轮船一进厂就开始修理,因而加快了渔轮的修理进度。
这个厂还和水产部门共同成立了修船检查组,对修理的船只、渔轮事先进行鉴定,修理好后又严格检查,对保证渔轮修造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第2版()
专栏:

为提高土地复种率提供科学依据
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深入农村考察耕作制度和当地自然条件
新华社武汉12日电 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围绕着提高土地复种率和提高复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问题,展开了科学研究活动。
湖北省气候比较温和,雨水较多,无霜期较长,土地也较肥沃,适宜于扩大农作物的复种面积。几年来,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曾派出许多研究人员到农村调查研究,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各地耕作制度与土壤、气候、作物配置、劳动力和畜力等的内在关系。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完成了全省的土壤普查工作,写成《湖北土壤》一书,并且初步总结了湖北各地的三十多种复种耕作方法,向农业部门提出了建议。不少建议已开始在生产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复种时一般作物换茬时间较短,不少作物需要交错套作,而且湖北省春夏气候温和,雨量集中,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较多。根据这种特点,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研究提高土地复种率和复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时,很重视选育具有迟播早熟、抗逆性强、稳定高产、适宜复种等特性的作物优良品种。几年来,他们通过引种鉴定、系统选育和杂交等育种方法,选育了粮、棉、油、麻等主要作物的优良品种四十多个。这些品种经过生产实践,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受到群众欢迎。如早稻品种“鄂稻一号”、“鄂稻二号”,都比原来推广的品种“南特号”产量高;小麦“华中四号”、“华中七号”,也比“南大二四一九”产量高,并可早熟三天左右;由岱字棉和本地“一树红”棉种杂交育成的“红岱二三四三号”,也具有比岱字棉产量高而生长期却缩短十天左右的优点。高产、早熟棉麦良种的出现,为改变棉麦套作、实行棉麦连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季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延长早稻收获到晚稻插植之间的田间作业时间,便于精耕细作,研究所还作了这样的试验:把对日照反应比较迟钝而对温度高低反应敏感的早、中稻品种,改作连作晚稻来栽培。这样做,不仅产量较高,而且成熟期也较早,可以避免晚稻生长后期的寒潮影响;收割后,还可以种植绿肥作物,作为下一季水稻的基肥。
为了促使复种作物早熟丰产,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还研究了灌溉、密植和施肥等栽培技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对水稻的二化螟、棉花的红铃虫、蚜虫、红蜘蛛、盲椿象和小麦的吸浆虫等虫害,也提出了若干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所还全面研究了磷矿肥对各种作物和土壤的作用,为合理地使用磷肥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第2版()
专栏:来信

期刊目录的编排应该方便读者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我翻阅了一些期刊,对期刊目录的编排有些感想。
要在许多期刊合订本中找到我所需要的文章,当然不能页页过目,只有借助于目录。有些期刊的合订本每年都有个总目录,给了我很大方便。可是,不少刊物没有总目录,只得挨次翻查各期的目录。《科学新闻》、《科学大众》等期刊目录的编排比较好,不仅各期目录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像物理、化学等各类文章,哪类在前,哪类在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找起来很方便。
可是,有不少期刊目录时而排在封面,时而排在封底,翻起来相当麻烦。像建筑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材料工业》半月刊就是一例。该刊1960年第十三期的目录排在封底的前页,十四期排在封底里,十五和十六期排在封面里,十七期又排在封底的前页,十八期又转在封面里。1962年的第一和第二期排在封底外,第三期又排在封底里。
有的期刊甚至时而有目录,时而不排目录。《无机物工艺快报》1961年第一和第二期没有目录,后来几期有目录了,而第九、十、十一期又把目录取消了。《电讯技术通讯》期刊也有这种现象。虽然这些刊物到年终时有总目录,但在未出总目录之前,查阅起来就不方便。另外,有的刊物还用目录来填空白,随便编排在某一页上。要在这样的期刊中查找一篇文章,那就更费周折了。
印目录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以方便。因此,目录的编排就应当以方便读者为第一标准。于守诚


第2版()
专栏:来信

不要随便简化汉字
近几年,我们发现大街上的标语、广告和商店招牌上,常常用些随意简化的字。如“增”简化成“?”,“影”简化成“?”,“勤”简化成“?”,“家”简化成“?”,“街”有的简化成“介”,有的简化成“亍”,“部”简化成“卩”,等等。这些字有的很难认,有的和别的字混淆。这样,就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现象。
我们是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育青少年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正确地掌握这一工具,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社会上随便乱用没有经过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简化字,已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不少困难。有些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就常用这类随便创造的简化字。因此,我们建议:严肃地对待简化汉字,认真地学习简化汉字,正确地使用简化汉字!
王树芳 任思诏


第2版()
专栏:

云南许多灌区召开水利代表会
划分水权 制订水规
据新华社昆明电 云南各地召开灌区水利代表会议,划分水权,制订水规,进一步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
近四年来,云南省新建成的蓄水几百万立方米到几千万立方米、引水三秒立方米左右的较大的水利工程共达四百三十五处,再加各地新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省蓄水量比以前增加二十多亿立方米。由于水利建设有很大发展,使全省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每年仍有一千万亩以上的农田能按时有水栽种,大大地减轻了自然灾害的损失。但是,由于各地对水利工程和灌溉管理工作,做得有好有差,各地的水利工程发挥的效益也有大有小。例如蒙自县长桥海水库设计灌溉能力是二万二千亩,1960年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制订用水制度,浪费很大,只灌了一万八千亩;1961年建立了管理委员会,用水前作好计划,订好水规,灌溉面积一下扩大到二万四千五百亩,超过了设计能力。各地领导部门根据类似的经验,和针对有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没有跟上,还未能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情况,便决定召开灌区水利代表会议,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地的水利代表会议都明确地划分了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管理使用权。在确定水权的同时,就规定了各用水单位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义务。对于蓄水工程,水利代表会议确定:由水利委员会根据各单位受益的比例抽人组成管理机构,经常检查水库大坝的沉陷、位移、裂隙和渗漏情况。对花工不多,力所能及的就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由水利委员会按受益面积的大小调配劳力修理。对于引水渠道,水利代表会议根据渠道的长短、大小和沿线地质、地形情况以及管理难易,确定由各受益单位按受益比例分段包干,在管理所的统一指导下经常维护整修,保证正常通水。为了保护水权,避免上游浪费大,下游用水紧张甚至无水灌田的情况发生,各地的代表会都制订了用水的水规。这种水规都是根据合理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的原则参照历史习惯订立的,受到了社员的普遍欢迎,群众反映:“有了水规,水权才有了切实的保证。”
划分水权,订立水规以后,对于把水管好用好起了显著的作用:首先是对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做得比较好。永胜县羊坪水库在水利代表会议以后,建立了专管机构,组织各受益单位修固大坝,开渠引水,现已蓄水一千五百多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了十多倍。各受益单位又分段包干兴修输水干渠,现已修好一条长四十多公里的北大沟和十三公里长的南大沟,今年灌溉面积可比去年大大增加。其次是解决了争水问题,加强了团结。再次是推动了备耕。


第2版()
专栏:

预防春旱
安徽各地趁雨蓄水
辽宁朝阳地区防旱保墒
据新华社合肥电 最近,安徽各地普遍降雨,各级干部都深入基层,和社员一道蓄水保水。桐城县杨桥区干部和社员们冒雨突击引水,将全区二千多口塘、库全部引进了水,满足了全区三千八百多亩水稻田育秧、做田、栽秧用水的需要。
这次降雨之前,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大部分地区已呈现不同程度的旱象,许多地区在雨前就作好拦蓄春水的准备。大别山区的霍山县,绝大部分冬闲田,在去年冬天便加高捶实了田埂,需要修补的塘堰等水利工程,也在去冬整修好。皖南徽州专区各公社在下雨前还将漏水、渗水的塘坝、堰涵进行了整修。
据新华社沈阳电 十春九旱的辽宁省朝阳地区各人民公社,正抓紧春耕前的时机,耙压整地,修渠打井。全区已耙压的土地达四百二十万亩,并有八十二万亩耙压了两遍以上。地处山丘地区的人民公社,还整修梯田十四万多亩。一些平川地区的公社、生产队,也组织社员修渠、打井,兴修小型水利配套工程。目前全区已打新井和修理旧井一千二百多眼,并整修了一部分渠道。有些地区还采取边修边灌办法,冬灌四万多亩土地。


第2版()
专栏:

“三鸟之乡”忙春孵
据新华社广州13日电 在广东有鸡、鸭、鹅“三鸟之乡”之称的清远县,许多人民公社社员,抓紧春孵季节,积极孵化家禽种苗。
清远县向来重视禽畜种苗的繁殖工作。早在去年底,许多公社就抓紧进行选留种禽工作,教育社员不杀种禽,不吃种蛋,并且通过交易开展公、母禽的调济工作,使公、母禽的比例达到合理。附城公社江步畜牧场,将二百多只过老、产蛋少的母鹅加以淘汰,新选留了二百多只健壮的公、母种鹅,现在全场一千八百多只母鹅中有一千四百多只开始产蛋,并把三千多个种蛋投入孵化。有许多公社和大队的养禽场,对经选留下来的母禽,都建立和健全了饲养管理责任制,加强饲养和管理。有关方面先后增拨了一批饲料粮,以促进母禽长肥,长壮,早生蛋,多生蛋。各公社不少生产队还积极帮助社员孵化家禽。


第2版()
专栏:

教书四十年 桃李满天下
上海老教师蒋师昭深受学生爱戴
据新华社上海12日电 上海市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蒋师昭,教学四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天下。
在四十年的教育生活中,蒋师昭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幼苗。她亲手教过的学生有六百多名,先后送走了十二届毕业同学,这些学生现在遍布各地,他们只要有机会来上海,总要到母校来探望蒋老师。几年来,同学们的来信,蒋师昭把它们装订成好几册。信中说不尽的话语,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成绩。有一次,学生姜德炯的母亲带一份礼物到学校来送给蒋师昭。她说:“我孩子在天山脚下参加勘探工作,第一次领到了工资,他特地来信要我买一份礼物送给蒋老师。”
已有二十年教龄的丁兰卿是蒋师昭教出的第一届毕业生。她对三十多年前蒋师昭老师慈祥地循循诱导他们学习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蒋师昭是班主任,每天放学后,并不立即离开课堂,就在教桌上批改卷子。许多学生爱她,也都逗留在自己课堂里做作业、玩耍。蒋师昭改完卷子后就与孩子们一起讲故事,或是辅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丁兰卿说,“蒋师昭老师是我启蒙学习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我毕生的老师”。
蒋师昭十九岁献身教育事业,在旧社会的黑暗岁月,一心一意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解放后,她看到孩子们得到最好的关怀,天天向上,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在党的不断培养下,1956年,她五十三岁的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3月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浍水变容颜
山西日报记者 侯马报记者
乘南同蒲车到侯马,再沿晋(城)禹(门口)公路东行四十五华里,便可以见到一个碧波荡漾、方圆二十多平方华里的人造湖泊,这就是浍[kuài]河水库。这个水库,晋南以外的人也许还陌生。其实,它的规模比闻名全国的十三陵水库还大。坝长六百五十米,高三十米,底宽一百八十米,顶宽七米,可蓄水七千五百万立方米,干支渠道长达四百华里。谁要想知道中国人民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到底能创造出什么奇迹,不妨来这里看看;谁要想知道水利建设到底引起了一些什么变化,也不妨来这里看看。
碧波荡漾 旱原翻身
这个水库是1959年6月基本完成的。由于采取了“先修渠后筑库”的方针,在施工的头一年——1958年,灌溉面积即达三万多亩;第二年迅速扩大到九万多亩;第三年增到十六万二千亩。1961年后期雨水较多,灌溉面积仍达十四万五千五百亩。在大坝涵洞的出水口,建立了一座发电二百六十瓩的发电站,干、支渠道较大的跌水处还建立了四座小型的发电站,总共发电三百六十瓩,使周围许多村庄大放光明。沿渠一座座的水打磨,代替了繁重的手工劳动。这个盛产麦棉和烟叶的旱原,过去因为缺水,蔬菜不多。现在东从曲沃,北越太子滩,西到汾河湾,南至浍河岸,在二十多万亩的大地上,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条条沟通,清水长流。水到之处,蔬菜丰收。不少公社还建立了养鱼池,种上了莲藕水稻。渠道两旁的速成林,现已密密成行。南上官村的刘恒宽,是1957年参军外出的一个青年,1959年8月间回家探亲,走到离村不远的地方,旧路不见了,只见到处是棋盘一样的畦田,满渠流水,遍地湿润,红了脸的高粱,弯着腰的谷子,都像在迎接他这远道归来的亲人。刘恒宽绕来绕去,多走了二十多里,完全为家乡这幅又新又美的图画陶醉了。回到家里,老父亲幸福地端详着长高了的儿子,兴奋地说:“宽儿,记得你走的时候咱村是个啥样子吗?现在,五千亩地有三千五百亩旱田变成了水地。粮食过去一亩一毛?,现在一亩打一石。娃子!今天咱不再吃咸菜调辣子了,有的是黄瓜、茄子、西红柿……”素来沉默寡言的老父亲话多了。多话的儿子却反而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
变化大的岂止这一个村呢?沿干渠有五十七个大队,原来一亩水地也没有,现在变成全是水浇地了。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自然的面貌变了,生产的面貌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变。
抚今思昔 苦尽甜来
站在大坝上向东望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碧水清波。它这样平、这样静,像温柔、恬[tián]静的少女。但是,在水库建成之前,浍河却是只凶恶的猛虎。它自东而西横贯全市,流域近百里长,平时流量为一点八秒立方米,在河滩里浇不上什么地,一到汛期,又泛滥成灾,最高流量曾达二千二百秒立方米。房屋被冲塌,快吃到嘴的庄稼被淹没。浍河给侯马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灾难和痛苦。“浍河滚滚,沙滩茫茫,河水一涨,眼泪满眶。”这就是受难的人们对它的控诉。
滩地靠不住,旱原又怎么样呢?秦村九十一岁的魏奶奶,曾亲自经历过光绪三年的大旱,当时地焦禾枯,颗粒不收。灾后,九十多户的秦村,只剩下了二十来户,从此秦村再无姓秦人。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的两次大旱,饿死的人也不少。至于小旱小灾,更是十年九遇。
滩里怕涝,原上怕旱,而浍河流域这一带,偏偏又涝又旱。往往春天旱得越厉害,秋后山洪暴发,也涝得更厉害。
“浍河平日枉自流,河水一涨万户愁。”侯马人民祖祖辈辈渴望根治浍河,可是在过去小农经济的时代,谁敢去摸一摸这只凶恶的猛虎呢?
1957年年底,原中共曲沃县委,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通过了开发浍河的决议,号召全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驯服浍河,从根本上改变干旱面貌,造福儿孙万代。空前豪迈的壮举,激发着人们的热情,鼓舞着人们的干劲。但在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疑虑:“浍河能制服吗?”“浍河能浇地吗?”“会不会骑虎难下?”不少人的确产生过这样那样的疑问。但是,根据勘测的结果,解除了这些疑虑。库址和曲沃以西的大片土地,处于同一水平。只要疏通卫范至曲沃一线的高岭旱原,浍水就会自流西下。县委决定采取“修库先修渠”的措施,引水浇地,用事实去进一步动员群众。恰在1958年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浍河之水第一次顺从了人的意志,服服贴贴地注入了新开的大渠,流入田间。放水的那一天,沿渠两旁聚集了无数的人群,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呼、掌声、锣鼓声,与哗啦啦的流水声合成了一支幸福的交响曲。当水流过望绛村头的时候,有一位年过七旬、双目失明的孙老太太也挤入看水的人群,兴奋地说:“我看不着,摸一摸,听一听也是高兴的。”浍水浇了地,更浇了人们的心。
实践锻炼 增长才干
浍河工程的兴建,是一次最现实最生动最深刻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它教育了领导干部,更加相信群众;它教育了群众,更加相信自己。它还大大提高了全市人民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成千成百的人学会了算土方、开渠道、砌石砖……。库成渠通,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把人们的思想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如,有了水,就得学会平田整地,就得学会种好水地;有了水,就能发电,就能发展工业副业,这也就要求人们相应地学会管理发电事业和工业副业的本领。劳动中长才干,实践中出人才。
郎益福是侯马公社郭村大队的社员,初到工地只能修理汽灯,后来他又学会了开柴油机,成天和柴油机、汽油机、电动机打交道。他越来越爱上了机器,技术也越来越高。一年过后,郎益福变成了大队的“总机械师”。他带领着由他培养出来的徒弟们,一手给全大队的社员家里安装了一千多盏电灯,安装了电动水车十六部,改装了电磨四盘,电碾一盘,使全大队实现了电照明、电浇地、电磨面、电碾米。郎益福已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深受社员爱戴的“郎师傅”了。
曲村公社吉祥大队的孙仰斗,原来是一个根本不懂技术的青年,在浍河工地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学到了计算土方工程的全套本领,在曲村公社修建滏〔fǔ〕河水库时,他独立地担当了八条干、支渠开掘的技术领导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为各兄弟大队培养了一批土方工程技术人员。
郎益福、孙仰斗,只不过是浍河工程培育出来的成千上万个新人中的两个,通过他们,可以看到一支矫健的队伍在迅速地成长。是的,浍水培育了他们,他们又在实践中运用了浍水的作用。
脚踏实地 继续前进
浍河水利的兴修,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土地不平整,渠系不配套,管理水平赶不上去。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部分低洼地带开始发生碱化,其中太子滩地区有两千亩地的碱化程度比较严重。
经受过巨大工程锻炼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正在高举三面红旗,迎着困难前进。为了管好水,用好水,种好水地,各大队一面组织专业队伍,搞试验,苦钻研,一面到老水地和省内外参观学习管水地的经验。太子滩地区的安居、太许等十几个生产大队的社员,千方百计向碱化展开斗争,先后出动了一千多人次挖沟排水,治碱防碱,同时还相应地采取措施改革耕作技术,改变播种习惯,增强适应能力,力争少遭损失或不遭损失。
浍河水库所在地的附近,两千多年以前,据说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古都。这平坦的黄土塬地,成为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的衣食之源,已经说不清多少年了;而凶猛的浍河,不时泛滥成灾,也说不清多少年了。而今,被英雄人民驯服了的浍河,再也不能横冲直闯,而是规规矩矩地为人们造福了!


第2版()
专栏:

天津大中华橡胶厂成型车间二组组长张银珍(左二),和沿内条标兵刘玉华(左三)、张淑珍一起研究球鞋的质量标准样板,以便根据样板检验球鞋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 陈锡珍摄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郯城县采莲湖地区是个易涝的洼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依靠集体力量,修建了比较完善的排灌系统,使这片过去低产的涝洼地,变成了一年稻麦两熟的好地方 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