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批干部深入基层生产资料优先供给
东安县加强后进地区备耕领导
复县许家屯公社增产队发扬互助精神支援减产队备耕
本报长沙21日电 湖南东安县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后进地区,帮助解决备耕生产中的困难问题。
这个县去冬以来,共抽调各级干部二千一百多人,到后进地区加强领导。县委第一书记杨培先,率领工作组到了山口铺公社邬家大队。这个大队的八个生产队去年都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没有贯彻执行按劳分配政策,群众生产情绪不高。工作组抓住这一环节,首先深入宣传政策,并组织财会人员和社员群众清理工分、家肥等各项账目,力求补救分配工作中的缺点。与此同时,又帮助大队和各生产队制订了1962年的生产规划,使干部和群众逐步树立了力争上游的信心和决心。现在,这个大队的水田,全部犁耙了一遍,每亩田平均积有肥料五十五担,整修了五口山塘和两座水库,小麦、大麦作物也长得较好。石期市区区长率领的工作组,采取开座谈会的办法,帮助狮子铺公社横塘生产队合理安排了劳力和茬口,社员满意,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为了帮助后进地区解决具体困难,县银行拨出了一百零五万元贷款,给后进队作生产资金。商业部门调拨化肥七千四百多担,从外地运回大麦、小麦、蚕豆等种子十多万斤,优先满足后进队的需要,各公社也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协作,帮助后进队解决人力和畜力等方面的困难。
据新华社讯 辽宁省复县许家屯公社去年获得增产的生产队,帮助减产队克服粮食、肥料、种子、资金不足的困难。
许家屯公社去年遭受了旱、虫等各种自然灾害,但经过社员们的艰苦努力,大部分生产队获得比较好的收成。其中大岗寨和小房两个大队因为灾情较重,粮食产量比原订计划减产三成多,今年备耕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增产的大队决定发扬互助友爱、同舟共济的精神,帮助减产队克服暂时困难。去年粮食增产最多的腰屯大队各生产队经过社员们讨论,借给减产队一万五千斤储备粮。去年苹果获得丰收的北瓦房大队各生产队,决定拿出一万元和一万五千斤化肥借给小房和大岗寨两个大队。大岗寨大队各生产队高粱种子不足,洪屯大队的一些生产队主动换给他们两千斤好高粱种。
各增产队支援减产队的粮食、肥料、资金、种子,都是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并且协商定出偿还的方法和时间。
各减产队在增产队的支援下,增强了搞好备耕的信心。当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大岗寨和小房两个大队的冬季生产都搞得好;社员出勤率高,正在积肥运肥。大岗寨大队各生产队为改良瘠薄地,社员们冒着严寒车拉人挑,给一百九十五亩薄地换了土。


第2版()
专栏:

深入下去 多方诱导
——从一个公社党委书记的日记看领导作风
编者按:吕金亭同志的日记给人深刻的启发:做工作不能只有一般号召,还应该深入群众,发现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解决问题,不能单靠行政命令,应该多方诱导,启发干部和群众的自觉。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的传统作风,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希望农村工作的同志们,也像吕金亭同志那样,经常注意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并且采取适当的写作方式,通过报纸互相交流。
工作不细,群众不发“验收证”
(一月三日)
上午,前村支部书记张汝山来到社里说:他们村的棉花种植亩数,经过群众讨论和逐块落实,还是达不到公社建议的植棉计划数字。他的话音刚落,郑义门大队郑长平来了,他是来要求少种点粮食,多种点棉花的。
“太巧了——给你们介绍一下吧!”我站起来说。
长平和汝山都楞了,都说:“还用介绍什么——都是老熟人!”
“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们一个愿多种棉花,一个愿多种粮食,那么你们自己协商,调整一下吧!”
一会儿,他俩协商好了。公社为他们修改了计划。临走时,长平高兴地说:“这一调整,既能保证国家的种植计划,又能完成征购任务,还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真是一举三得。”汝山也逗趣地说:“这真是领导随人愿啊!”
公社在平衡种植计划时,已经考虑到各队的特点。但是,对前村去年涝地多,增种了些小麦;郑义门沙性土地多,还有种棉潜力的情况了解得不够。看来,我们的工作还是做得不细。工作不细,群众是不会发“验收证”的。
“让群众教育干部吧”
(一月六日)
白菜魏队,1960年缺粮十万斤;去年变了,卖给国家一万斤余粮。昨天,听说这队的某些干部,对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信心不足,盼望减少点,再照顾一年。
放慢脚步、减少任务是照顾吗?绝对不是。
我在去白菜魏队的路上,碰到社员张荣海大爷。他是个老模范,又是我的“参谋”。见了面,他高兴地谈起昨天分红的情形来。我听完后,也替他们高兴,不由得称赞了一句:
“去年你们干得不坏呀!”
“还不是多亏党的领导啊!”
“对,改变落后面貌离开党的领导是不行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己长志气!”
“人们的志气不小啊!去年我们卖了余粮,今年我们要赶上先进队!”
“能行吗?”
“怎么不行?你看,麦子长得像马鬃,地气又湿,年前我们又添了九头牲口,大伙再加一把劲,我看没问题!”
在会计室里,见到白菜魏生产队支部书记魏月冬。
“那天回社,路好走吗?”他问我。
“路是难走,可是我们硬走,也就走回去了。”
“桂珍呢?”(桂珍是我们社体力最弱的一个女同志)
“中途劝她住下,她总不肯,结果也没有掉队。看来,干什么事,得有一股子干劲。拿你们队来说,前年那样落后,干部、社员长了志气,大干一年,就变了个样。要是现在松口气,今年一定干不好。”
善谈的月冬,这时突然沉默起来,看来我的这番话打着他的病根了。
经过片刻的沉默以后,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张荣海大爷的话。于是我决定:还是让群众来教育干部吧!
经过和支部商量,晚上召开了全队社员大会,大家以“今年的生产计划能不能实现”为题,进行了讨论。会上,很多社员发表了充满胜利信心的谈话。这次会,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干部、社员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公私利益必须同时兼顾
(一月十二日)
前几天,全社的肥料基本运到地里之后,公社又提出了“十清”(畜栏、羊栏、厕所、粪坑、碾磨道、鸡窝、猪圈、场边土、灰粪窝、野栏)的措施。据反映,社员们交肥突然不积极了。是报酬定得不合理吗?肯定不是。因为在年前全社早已推行了按质定级、按级记工的办法,社员交肥非常积极。为什么现在一提出清理肥料,社员交肥就不积极了呢?这个闷葫芦今天在前徐队打开了。
中午,前徐队队长鲁国庆和一个社员吵起来。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因为清肥发生了口角。队长批评社员不爱集体,不愿把肥料彻底清理出来交售给队里。社员则说:交到队上的肥料已经不少了,连点肥底子也不留,自留地、闲散地上什么?我没给他们评理,我想两个人都有理。队长强调集体是对的,但社员的自留地、闲散地用点肥也不算分外。看来,迫切需要想个办法,妥善地解决这个公私用肥的矛盾。
过午,同支部书记徐俊英和几个队长研究出了一个“肥料大包干”的办法,根据各户的不同情况,经群众讨论,把投肥任务核定到户。包干以内的,按规定付酬;包干以外的,乐意自己用就自己用,乐意交到队上,给20%的奖励。这个办法经过社员讨论,大家一致赞成。队干部说:这样一来,我们有了底,能够根据社员的交肥任务,安排集体积肥和施肥计划了。社员们说:原来怕自己捞不到肥用,现在定了任务,只要先尽队上的筐子满,余下的可以自己用。还是有数的买卖好做啊!
执行政策一点不能含糊
(一月十三日)
在大庄后村三队,饲养员张保贞领我看了他的畜棚。只见到处打扫得一干二净,栏内不见一堆粪,槽内不见一节草,刚生下的一头小牛犊正在乖乖地吃奶,十分喜人。我不禁问饲养员保贞:
“繁殖了小牲口奖励你来吗?”
“没有。”
这时,我想起了社的规定:每繁殖一头小牲口,分三次奖励饲养员一百元——配种后奖二十元;生后过十二晌,奖三十元;满一年奖五十元。为什么不按规定办事呢?我当即去问支部书记张连治。连治说:“我们打算明年一块奖,反正早晚是那一百元钱呗!”
“那不行,执行政策一点不能含糊,得一步一个脚印。”当时,我们商量好,要召开五个队的饲养员会,坚决兑现繁殖保畜政策,树立榜样,教育大家,管好牲畜。
(原载《河北日报》)


第2版()
专栏:

单凭队长派活苦无巧计 依靠群众排工门路广阔
下三房大队第一队队长周水堂谈排工经验
本报讯 据浙江日报消息:浙江诸暨[jì]县草塔公社下三房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周水堂,谈他安排劳力的经验归结为两句话:单凭队长派工苦无巧计,依靠群众排工门路广阔。
第一生产队四十二个社员,在1月上半月做了一千二百五十二个劳动工分,出勤率是65%;下半个月,做了三千二百七十二个劳动工分,出勤率提高到98%。这是怎么回事呢?周水堂谈了以下几点经验。
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许多社员到我家里来要求派工,忙得我一时排不出活来。经队委会研究,大家仍然觉得农活少,很难安排。我们决定召开全队社员会议。这下,意见办法可多啦。女社员张秀霞说:“花草田里的稻根要赶快挖掉才能防虫。”老年社员赵良巨说:“早些把水利修好,可以早腾出手来搞备耕。”社员赵金法说:“草塔镇上赶集的人多,我们去造个厕所,就增加一个常年肥库!”赵国城也提了一条建议:“冬耕田可以早斩好,碎了泥土,既可冻死越冬螟虫,又可提高土壤肥力。”经过社员讨论,生产门路增加很多。原来队委会排1月下半月的计划,只有培育春花、修水利、积肥三项,只需一千八百多个劳动工分,不能满足社员自报投工的需要。现在,生产内容增加,需要投放的劳动工分增加到二千六百多个。
依靠群众,生产门路扩大了,劳力安排也比较适当,使每个社员天天干活胸中有数,工效和生产进度有了显著提高。例如兴修水利、培育春花、挖掘稻根等各项生产的进度与质量都比上半个月提高。十一亩斩冬田的任务,原来是要开春以后做的,也提前做好了。1月31日晚上,又发动社员总结了半月来执行小段计划的经验,制订了2月上半月的小段计划,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了。春节过后,大家在初三就纷纷出工,有的积肥,有的种早熟作物,有的护理春花,有的修农具,各项备耕工作进行得有条有理。


第2版()
专栏:

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
湖北民办小学深受群众欢迎
新华社武汉21日电 适应农村特点的民办小学,在湖北省广大农村中发展起来,使大批农村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省农村已经办起一万六千多所民办小学,学生一百三十多万人,占全省小学生总数30%。公安县杨厂区各人民公社的六十一个生产大队中,有五十八个队都有了民办小学。处在大山沟中的浠水县长岭公社民主大队,过去儿童上学读书的很少,现在有了民办小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适龄儿童都上了学。
民办小学是由农民群众适应农村特点、按照自己的要求兴办起来的。它具有小型分散、方便群众的优点。一般都是一个大队办或几个生产队合办一所或两所,彼此相距只几里地,学生上学比较便利,年幼的还可以由家长上下工时接送;学校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不断改进教学。在办学形式上,也根据不同的居住条件、生产发展水平、师生来源和办学习惯等,灵活多样。既有公社生产队集体办的,也有家长联合办的,或由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包教保学的,还有农场企业自办的等等。各地民办小学注意勤俭办学的精神,利用公房祠堂或庙宇作教室,就地解决教学设备和用具的问题。
各地的民办小学在教学内容上尽力按照农村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作到学以致用。注意加强语文、算术两科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多写、多读、多背,还联系农村实际,增添一些补充教材,如二十四节气、简单簿记等。有些学校在一年级就把一年四季的农活名称、农具名称编成教材,教给学生认写;还教给高年级学生算工分账、丈地计方等知识,使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这些民办小学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人多的采取班级教学,人少的实行单班复式教学或个别教学,有的还采取“随到随教、包教包学、学会为止”的办法。在群众支持和教师努力下,不少民办小学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
各地的民办小学办起来以后,立即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欢迎。农民群众对自己办的学校格外爱护和关心,去年秋收以后,他们主动筹款为学校增建校舍,购置教学用具,或者把校舍粉刷一新,让孩子们能够在简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也尽可能给予妥善的安排和照顾。各地领导部门十分关心民办小学,加强对它们的管理和领导。有些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规定全县民办小学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并且督促检查;公社负责民办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本公社内民办小学的规划布局工作;生产大队组织民办小学管理委员会实行对民办小学的民主管理;以公办中心完小为核心成立学区,统一领导和安排本学区民办小学的教学工作,并且进行业务指导。这样分级管理,全面安排,一视同仁,民办小学的发展和巩固就有了保证。


第2版()
专栏:

宜城县供销社和手工业社
认真执行小农具修造合同
备好春耕农具十万多件,一部分已提前供应农村
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宜城县供销社与手工业社认真执行小农具修造合同,支援春耕生产。
宜城县供销社和手工业部门在去年年底签订了二十四份修造小农具的合同,其中包括犁、耙、耖、磙、水车、镰刀、铁铣等十八个品种,共十一万八千多件。合同规定,供销部门负责供应手工业部门原料、材料、燃料,手工业部门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订货任务。
合同签订以后,供销社系统一面切实做好国家供应的钢、铁、煤、木、竹等重要材料的分配工作;一面经过批准,派人到山区采购了五万多斤青竹、一千担水粪桶板子和一万多根连枷把,供给手工业部门加工。
各区手工业社也安排修理与制造小农具的计划,加强产品检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城关农具厂按照合同规定,先打出各种产品的样板,邀请供销社、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代表鉴定,确定产品规格,然后生产,并且做到质量不合格包退包换,卷口的包修不收费。刘后区手工业部门在完成加工定货任务的同时,还组织四盘红炉、十一名铁工、八十名木工下乡,巡回到各生产队就地修理农具。
经过工商部门的共同努力,宜城县已为春耕生产准备好农具十万零一千六百件,一部分已提前供应农村。


第2版()
专栏:

赶在季节前面 为夏收准备利器
西安市提早制造镰刃
制定质量标准,健全检查制度,保证产品合格
本报讯 陕西西安市四十多个厂、社,八十多盘红炉,积极生产镰刃。从1月初到2月10日,全市已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镰刃八万多张。
从去年12月开始,西安市有关领导部门就着手调查研究农村的需要,安排锻造设备比较好、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工厂和手工业社生产镰刃。同时,参照农民的意见,制定出了统一的镰刃质量标准。各厂、社在生产中,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质量检查制度,严禁废次品出厂。市镰刃厂、阿房区农具厂、长安县机械厂等单位各自在镰刃上打了标记,实行保修保换;有的厂、社还在镰刃上打上了炉头的代号,以便根据农民意见,随时改进产品质量。1月23日,西安市有关部门在市镰刃厂召开了镰刃质量现场会,评比、鉴定了十五个厂、社的镰刃质量。
在支援农业夺取夏季丰收的口号鼓舞下,这些厂、社的职工生产积极性很高,市铁器合作社、市镰刃厂等单位的职工,在春节期间,除假日休假以外,一直保持满勤生产。市铁器社有十几名技工,为了给节后作好生产准备,采取轮流休息的办法,利用四天假日赶制了一台镰刃压片机。使用这台压片机,不仅提高了镰刃质量,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二至三倍。
西安市领导部门一面抓紧调拨原料、材料、燃料,一面组织有关单位清仓,调剂余缺,把合乎规格的材料用于生产镰刃。据1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市有关部门已调拨给这些厂、社钢材七十五吨。焦炭一百八十三吨。


第2版()
专栏:

预祝今年农牧业生产获得好收成
拉萨市民欢度传统灯节
新华社拉萨21日电 拉萨市民在19日(藏历正月十五)欢乐地度过了传统的灯节。
19日傍晚,拉萨市民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市区中心最热闹的八角街,观赏节日的灯火。不少机关干部和解放军官兵也和藏族人民一起观灯。
设在大昭寺南面广场上的灯牌,最大的一座有三丈多高。民间艺人和工匠们用酥油和颜料在灯牌上塑造了各种图景,色彩鲜艳,人物花草栩栩[xǔ-xǔ]如生。今年新增添的以民族大团结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内容的灯牌,吸引了很多观众。人们还在最大的一座灯牌前,摆置了穗子染成彩色的青稞、小麦等粮食和酥油,庆祝去年农牧业丰收和预祝今年农牧业生产获得一个好收成。
参加传召大会的喇嘛和佛教徒们,在节日进行了传统的宗教活动。
藏历正月十五的灯节,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开始时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举行传召会(一种祈祷仪式)时,施主做了很多酥油灯供佛,后来这一天逐渐转变成为藏族人民观赏灯火和举行宗教活动的一个节日。


第2版()
专栏:行行业业

上海最冷的一角
熙年 嘉生
一提起什么地方最冷,很多人都会想起
“冰雪王国”的南北极。可是,就在上海,也有终年笼罩在冰天冻地里的世界。这就是冷藏库。
上海有好几个冷藏库,规模最大的要算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冷冻厂。从外表上看,这是一座结构奇特的七层楼房。整座楼房从头到底,只是在拐弯的犄[jī]角上,才有几扇狭小的窗洞。楼房的正面,像堵城墙。
冷冻厂的底层是整理车间。凡是需要冷冻的新鲜食物,都在这里装上铁车,经过一条安装有隔热设备的狭长甬道,送进速冻车间。进厂的新鲜食物,一般都先在这里速冻,然后再送到冷藏库保藏。速冻车间和室外密不通风,里面装有一百二十台鼓风机,以每秒钟三米的风速、每小时一百零八万立方米的风量,散发着彻骨的寒风。不论室外温度有多高,在这里,十二小时内,就能把一百五十吨的鱼鲜冻成硬梆梆的冰块。
这座楼的上面六层楼房,全部是冷藏库。在七层楼上有三间大库房,屋顶和四壁盘旋着无数根臂膀粗的冷气管,四壁凝满白霜。这里始终保持着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的低温。
冷藏库里,整齐地堆放着冰猪、冻羊,还有带鱼等南北鲜货。堆放和保管这些食品,要有一定的“学问”。堆放猪羊肉时,既要使它不歪不倒,还要注意使每一片肉的上下左右都留有空隙,便于冷气流通,久藏也不变质。鱼、鸡,每隔一天左右,就要在面上浇一遍水,使它始终藏在薄薄的冰层里,永远保持新鲜。
这个厂还有一个动力车间,负责提供冷冻能量。这个车间里,摆满了许多种机械和一系列的仪表。这些机器,把大量的氨液(阿摩尼亚液体)均匀地送进每一根冷气管里,氨液在蒸发过程中吸走大量的热量,控制着整座楼房各个角落的温度。
围绕着楼房有三座月台。汽车、三轮车等,就从这里把食品运往菜场和商店。


第2版()
专栏:

浙江临海县张家渡公社张家渡生产大队社员在管理麦田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2版()
专栏:

左图:沈阳市机电行业为支援农业制造优良产品。图为沈阳变压器厂装配车间在安装支援农业用的变压器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摄
上图:为了支援农业机具的生产,浙江省绍兴钢铁厂积极生产含硫低、耐高温的优质铸造铁。这是工人准备把一批铸造铁装车运往各地农机厂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