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审判
  袁鹰诗
  英韬画
今天,1962年2月1日,在美国将要上演一出法西斯丑剧:肯尼迪政府开始对美国共产党进行审讯……这是什么样的审判?蝙蝠审判太阳,魑魅审判巨人,蛆蝇麕集的腐尸,审判红光满面的童婴!这是什么样的审判?灰烬审判烈火,衰朽审判青春,行将消逝的长夜,审判朝霞万丈的黎明!不,这是一场真正的审判!起诉书上,有无数受害者的签名;罪犯面前,有堆积如山的铁证;审判席上,是千秋历史,亿万人民!被告席上坐着谁?外表:一身礼服,绣着自由人道博爱和平;里面:一身横肉,刺满强盗刽子手的青纹。剥掉外衣,验明正身:
华尔街的吸血鬼,
希特勒的继承人,
世界人民公敌,
二十世纪暴君!磷火挽救不了黑暗,螳臂怎能挡住车轮!今天,正当肯尼迪们力竭声嘶,唾沫四溅,在历史法庭上,人民再一次严正判决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死刑!* 魑魅[chī-mèi]   1962年新春,京郊。


第6版()
专栏:

  永远昂扬奋发
  黄成文
“列宁,在他所有的品质之中,有一种极可敬佩的品质,那就是永不失望。当他遇到一个个灾难,他就更加热烈起来,搓着他的手说:
‘好吧,我们斗争吧。’”这是苏联小说《为和平而斗争》中,发动机制造厂厂长哥拉勃烈夫对工人们说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反复读了几遍,深为革命领袖那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激动、所鼓舞。
我想,每一位从事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战士,是多么需要这种“永不失望”的高贵品质啊。我们不仅天天在跟大自然作长期、反复的斗争,同时还要跟旧时代的各种残余作长期、反复的斗争。既要破坏旧的,尤其要建设新的。这正如列宁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比起直接冲击资本主义的任务要困难得多,因而“绝不能靠一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列宁全集》第29卷、第385页)
在顺利的条件下,在乘风破浪的日子里,能够斗志昂扬、奋勇前进,那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的。当困难挡道、灾难临头之际,尚能临危不惧、甚至“更加热烈起来”去斗争;不管遭受多大的打击,却“永不失望”,困难愈大,劲头就愈足,情绪愈加昂扬,始终充满必胜的观念,那才确实是“所有品质之中”“极可敬佩的品质”之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在困难面前,某些同志也是颇有些斗争性的,美中不足的是还缺乏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他们常常碰几次鼻子,跌几回跤,就心灰意冷起来,有的甚而因此“一蹶[jué]不振”。对这类同志来说,这种“永不失望”的乐观主义、环境愈是艰难就愈加热烈起来的战斗精神,就格外显得宝贵,格外值得吸取。
在一定条件下,困难往往成了造就大事业的土壤。古今中外,已不乏这样的事例。这“一定的条件”之一,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我觉得,这“永不失望”的革命乐观主义,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美丽的部分。有了它,才能首先在战略上藐视困难,长自己的威风。才能在战术上重视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和办法加以克服。从最近报道的福建颜厝[cuò]公社抗灾生产的事迹,就可以看出,在党领导下的社员们,表现出了一种何等令人敬佩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虽然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却无丝毫颓丧的情绪,而是豪迈地说:“伸手只有半碗饭,动手能有万担粮。”于是“更加热烈”地去与地争粮,趟水登山,开荒播种,水淹三次,就种它三次,“那怕收上一成,也要加工管理。”果然,困难却步了!由此可见,昂扬奋发的精神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尤其是在困难的时候,它更至宝。


第6版()
专栏:在革命博物馆里

  一枚名章
  惠富荣
我把这枚木制的名章交给了陕西省革命博物馆。它伴随我二十几年了,我一直视它为珍宝。它是我们敬爱的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同志亲手所刻。每当我看到这枚名章,就记起了革命的艰苦岁月和志丹同志的英雄形象。
那是1935年春天的事了。我当时在保卫队当班长,经常到军需处和贫农委员会去领军需用品。领到东西要打收条,我没名章,就在收条上按个指印,因此常想能有一个名章该多好,可是到哪里找人刻呢!
一天晚饭后,志丹同志要我随他到村外的河边去散步。初春的傍晚,夕阳的余辉照耀着山峦,山畔上的桃花李花含苞欲放,小河的流水绕过村庄流向远方。志丹同志亲切地向我问长问短,问保卫队同志们生活、学习情况,还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说:“没有什么困难,只是经常领东西没个名章,按指印觉得不方便。”他笑了,说:“这个困难好解决,你找一块木头,磨一下,我给你刻一个”。当时我高兴极了,这下可找到刻章子的人了。第二天我找到一块梨木,修呀,磨呀,可是技术不好,怎么也弄不方正,下午我就把它交给了志丹同志,他笑着说:“你倒很积极”。又问我:“要正楷,还是要篆[zhuàn]体?”我说:“篆体好”。没有过两天,他就把刻好的名章交给了我。
我用这枚名章,为保卫队的红军战士领过不少的军需品,在一些公文上也大大方方的盖上了章子。这是志丹同志的字迹,你看,多么刚劲有力。志丹同志为革命牺牲已经二十几年了,留在我身旁的这枚名章一直用到现在。伟大的先烈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里,他鼓舞着我经历了漫长的革命岁月,由胜利走向胜利。


第6版()
专栏:

  侨乡水长
  张绰 关振东
从台山县著名侨乡端芬公社到大隆洞水库,一路上尽是那纵横交错的渠道。渠道把我们一直引进峰峦层叠的山谷,一转过山坳,一座雄伟的大坝就赫然屹[yì]立在我们面前,那绿草如茵的后坡上,凸现出五个雪白的大字:大隆洞水库。我们下车后,水库的党支部书记梅健成带我们登上坝顶,这时我们才看到了大坝的全貌:这大坝有五百零八米长,三十六米高,坝面可以并排行驶几辆汽车。两岸的山峰,这时也顿觉矮了许多,山腰已经遁入坝底,山顶只剩下馒头似的土堆。
从大坝往湖里望,最惹眼的莫过于那精致奇巧的天桥水阁了。天桥从左岸向湖心伸展,桥的尽头是一座按照民族传统式样建筑的水阁,水阁原来是
“放水塔”,外部的形状就跟公园里的那些亭台楼阁一模一样,尖顶飞檐,红墙绿瓦,六角的亭身,显出一种古雅的美。我们凭着放水塔的栏杆远眺,只见碧波粼粼,峰影幢幢。
这当儿,老梅已打开了放水塔的门,邀我们到里面参观。起初我们以为这是一间机器房,谁知进去一看,什么机器都见不到,只见绕墙摆着五张木沙发躺椅,中间是一根由下直通到顶的圆柱,上面装着水表和标尺。老梅用脚朝地板敲了几敲,地板空空有声。
“水闸就安装在下面,现在因为要修渠道,所以关了。”声音里充满了豪迈的感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这烟波浩淼[miǎo]的水库原来就叫“雷公潭”,这雷公专门在狂风暴雨的时候才逞威风,而当天旱的日子却眯上眼睛睡大觉。现在它才被缚住了,就压在这水塔下面,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你说这是多么叫人兴奋的事!
然而,在幸福的日子里,人们也会常常谈起昔日的悲凉。老梅向我们说了一段辛酸的往事。
原来端芬、广海、斗山、冲蒌一带,过去是亢[kàng]旱的地区。1943年的大旱灾,草木焦枯,赤地千里,多少人抛田弃屋,四处逃荒。梅健成的祖母、父亲、母亲和姊姊,就在这一年活活地饿死了,全家只剩下他这个十四岁的孤儿。他咬紧牙根,缚了一根裤带,只身离家给地主当“耕仔”。如今天桥的桥头还刻着一首这样的诗:
“大隆三洞皆荒岭,山洪暴发势如虎,良田万顷成沧海,痕迹犹存忆古今!”这就是当日的写照。在端芬一带,水简直比金子还珍贵。慢说春耕时节,人们要用瓦煲斟水,把一棵一棵的秧苗种下去;就是平时吃的水,也得到四公里远的广海镇或者是五公里外的山底村挑回来。就是到了解放之后,这一带还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地区。只是到了公社化以后,人们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起了如此雄伟的水库。
一谈到现在的水库,老梅可兴奋了,他霍地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壁上的一个小木箱,用宏亮的声音说道:“你们看,这就是水闸的开关,只要把电钮一按,水闸的铁盖便自动升起来,水就像瀑布一样哗哗嗬嗬地冲出涵洞,翻涌着奔向大小渠道,流进每一个村庄的每一块土地。”我们仿佛听到了水声的巨响震撼着山谷,看见了田野上的犁耙手,兴高采烈地呼喝着大水牛,去年的春耕和夏种时节,老梅可不就是这样威武地站在电钮旁操纵这水闸的么!一望无垠[yín]的田野,听那声声的捷报频传?当下只见老梅一个箭步跳到圆柱前,在水表标尺的玻璃面上轻轻地敲了两下,说道:“这标尺也得听凭我们的命令!”说着,他满含深意地瞥了我们一眼,用右手的一个指头向左右用劲摆动了一下,挺神气的说:“就这样‘滴——搭’一声,就能放出三十八个流量的水,而每个流量可以灌溉一万亩土地!”
湖面上传来几声汽笛的长鸣,这是汽船靠岸的信号。我们从窗口望出去,只见一阵人群奔向码头,忙着起运石块。老梅向外一望,说:“这些石块是从老远的山上运来砌溢洪道用的。我们的溢洪道就快完工哩,你们不去看看吗?”我们高兴地答应着,随即跟他步出放水塔,穿过天桥,跨上了大坝。溢洪道就在大坝右边的小山后面,地层已经铺上了整齐的石块,两壁的石墙也砌起了。我们估量着这条溢洪道如果放起水来,准可以驶过几只大汽船。老梅却满含深意地说道:
“也许这条溢洪道我们这一辈子都用不着,但是我们的水库是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而建筑的。即使是几百年甚至一千年才有一次洪水漫堤,需要使用到它,我们也要把它建筑得安如磐石,永保安全。”老梅说得对,我们建水库不单是为了今天,而且是为了更美好的将来;我们所砌上的一砖一石啊,都将成为子孙万代幸福的基石!


第6版()
专栏:

  帮让成风
  戈松
每天上班、下班,无论乘汽车、电车,常常看到:当老年人、孕妇,或者抱着小孩的女同志上车时,售票员不是热情地搀扶他们,就是向大家招呼:哪位同志给老大爷、老大娘让个座?他的话音还未落,早已有人腾出了座位。
这种互相关怀、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并且逐渐蔚为风气了。为了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刘连满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氧气留给自己的战友;“和平四十一号”船员不避艰难抢救阶级兄弟;工业生产战线上的职工,把自己的好车床、好工具让给竞赛对手;服务性行业的职工,把方便送给别人。像这样的事例,真是数不清,说不完。
在过去革命艰难的岁月里,我们正是依靠这种互相关怀、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精神,团结一致,战胜了困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将使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克服和战胜新的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中,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得到关怀和帮助。每当你被人帮助和看到、听到这种帮让的事情时,你能不感到激动和自豪么!


第6版()
专栏:

  咱们也来把花栽(儿歌二首)
  瑞云蓝天天,亮灿灿,人民公园百花开,金菊菊,红牡丹,百花园里百花繁。百花园里百花繁,咱们也来把花栽,捉虫洒水比勤快,坐等花开花不开。
咱们也来学画画小纸蜡笔手中拿,咱们也来学画画,不画牛,不画马,画幅“太阳照百花”。红花花,蓝花花,太阳公公最爱它,阿姨批画她写着:党是太阳咱似花。


第6版()
专栏:

  郑成功(雕塑)
       ——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三百周年。
                     周荷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