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拉丁美洲舆论谴责美国贪得无厌的掠夺
古巴杂志揭露美国控制哥伦比亚石油生产强占油田攫取巨利 智利《世纪报》指出美国的残酷剥削是智利人民贫困的根源 “争取进步联盟”在厄瓜多尔的“经济住房计划”只是个大骗局
新华社哈瓦那18日电 《拉丁美洲经济概况》杂志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谴责美国控制和掠夺哥伦比亚石油说,哥伦比亚的石油问题是“美帝国主义渗入本大陆矿业资源的一个典型例子”。
文章首先指出,哥伦比亚1961年出口石油二千七百三十万桶,占拉丁美洲石油出口第二位,占哥伦比亚出口项目的第二位。但是石油的出口“并不意味着不断收入的一个泉源”,因为“哥伦比亚的石油是由外国托辣斯开采的”。文章指出,这些美国托辣斯用它们在哥伦比亚出售三分之一的石油得来的钱就足以支付它们应缴的捐税和其他一切费用,而输往国外的其余部分“实际上就像白送的礼物一样,再也不会回到哥伦比亚”。从1950到1959这十年间,这笔钱达到七亿一千八百万美元。
文章随后指出,美国石油公司非法攫取了哥伦比亚的大片石油租让地。美国政府曾对哥伦比亚施加外交压力,不顾哥伦比亚租让地不得超过三十年的法律,硬要租借巴尔科油田五十年。1981年到期的这块哥伦比亚石油产量和质量最高的租让地是由南美海湾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哥伦比亚石油公司开采的。此外,国际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也占有大片租让地,它们控制了哥伦比亚石油生产的83%。
新华社智利圣地亚哥20日电 智利《世纪报》刊登了一篇报道美资安格洛—劳塔罗硝石公司的矿工的悲惨生活和恶劣的劳动条件的文章。
文章说,美国安格洛—劳塔罗硝石公司拥有佩德罗·德瓦耳迪维亚和玛丽亚·埃伦娜两大硝石工场,生产着智利65%的硝石。
《世纪报》的通讯指出,美国安格洛—劳塔罗硝石公司得到智利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的种种便利条件,赚取了巨额利润,但是付给工人的工资却不足以糊口。这些工人在位于大荒原上的佩德罗·德瓦耳迪维亚和玛丽亚·埃伦娜工场劳动,那里气候非常不好,他们领取的工资远远低于必要的开支。虽然生活费用上升了30%以上,公司只给他们提高工资12%。
《世纪报》报道说,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使的最近一次货币贬值,安格洛—劳塔罗硝石公司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现在,由于实行了劳动机械化,这家公司又辞退了许多工人。安格洛—劳塔罗硝石公司对矿工们的疾病,特别是引起死亡的矽肺病,漠不关心。工人们呼吸着碾磨矿石时散发出来的细末,非常容易染上矽肺病。
在佩德罗·德瓦耳迪维亚和玛丽亚·埃伦娜两个工场处约有六千名工人在劳动,他们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他们住房缺乏最基本的卫生条件,在狭窄的房间里住着许多人。在很多情况下,两间房子里甚至住上三家。
据新华社瓜亚基尔18日电 泛美开发银行根据“争取进步联盟”计划为厄瓜多尔拟定的一项“经济住房计划”,已经被证实是一个有利于美国企业的巨大骗局。
据瓜亚基尔右翼报纸《宇宙报》最近透露的由“一位国家经济领导人”提供的材料说,这项计划规定泛美开发银行借给厄瓜多尔一千零六十万美元,用来建筑住宅,其条件是,这笔贷款的33%必须用于进口美国的建筑材料。据透露,这位厄瓜多尔“国家经济领导人”认为,这项计划“不可避免地要失败”。
《宇宙报》透露的上述事实在厄瓜多尔政界人士和社会舆论中引起震动。此间人士指出,泛美开发银行同意借给的这一千零六十万美元实际上是根据“争取进步联盟”计划给予厄瓜多尔的唯一一笔贷款。而这笔贷款的三分之一将进入美国建筑材料生产商的腰包,虽然厄瓜多尔生产着可以用来实现这项住房计划的建筑材料。
厄瓜多尔的寡头势力纷纷组织所谓“互助协会”,竞相争夺执行这项计划的权利。在厄瓜多尔的两名美国财经负责人霍勒斯·达维拉和艾伦·赫尔什曾经明确表示,这些“互助协会”必须通过开办储蓄的办法在厄瓜多尔人中收集成百万美元的资金,作为厄瓜多尔方面的投资,用于执行这项计划。
第四点计划在厄瓜多尔的负责人约瑟夫·巴西纳在和瓜亚基尔市市长、亲美寡头分子布卡拉姆会谈以后表示,除了泛美开发银行将拿出用于住房工程的贷款以外,“美国私人投资家在厄瓜多尔政府的保证下有兴趣投入相当于这笔贷款十倍的资本”。这里的人士认为,这些谈话表明,美帝国主义企图利用“争取进步联盟”计划的贷款作诱饵,以便进一步向厄瓜多尔输出美国资本,对厄瓜多尔进行剥削和掠夺。


第4版()
专栏:

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手法恶毒 向年青的非洲国家大举渗入
加纳报刊揭露美国“和平队”的阴险面目
新华社讯 上星期在加纳新创办的《火花》周刊在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指责美国“和平队”的活动是“新殖民主义计划的一部分”和“征服年青的非洲国家的新的形式和方法”。
文章说,美国“和平队”不是什么和平队,而是“战争队”,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务”和“国务院的手臂”,是“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的工具”。
文章说:“和平队不仅受到政治战和思想战的训练,而且还受到军事训练。”文章说,“和平队”也为五角大楼服务。
文章引述美国高级军官们的话说,前美国陆军参谋长德克尔建议把突击队的活动和“和平队”的活动结合起来。“和平队”负责人施里弗也叫嚷说,一旦发生战争,“和平队”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作战队。
文章指出,施里弗是中央情报局的老牌特务。施里弗自己承认,他“曾同联邦调查局的头子埃德加·胡佛合作得非常密切”。
文章说,“和平队”这个名称是为了便于渗入非洲而穿上的一种伪装。文章进一步指出,尽管华盛顿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非洲舆论对和平队员还是极为怀疑。
最近一期索马里《斗争》周刊也谴责“和平队”是美国情报机关的特务。这家周刊并且揭露,正在索马里北部地区布劳女子学校任教的“和平队”队员要索马里女学生学习完全违反伊斯兰宗教教义的美国扭摆舞。当索马里女学生拒绝跳这种舞时,这些美国“教员”就以最下流的言辞侮骂这些学生。


第4版()
专栏:

美英首脑会谈导弹问题争持不下
双方因“意见分歧”决定多谈一天寻求折衷办法
美报奚落英不存在独立核力量 英报反讥说事关尊严决不放手
据新华社21日讯 拿骚消息: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拿骚举行的预定为期两天的会谈,由于“棘手的”“闪电”导弹问题,已经正式宣布推迟一天,到21日结束。
20日会谈的主要题目还是“闪电”导弹问题。据美联社从拿骚发出的消息说,肯尼迪和麦克米伦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分歧”,他们企图“通过曲折的谈判,缩小他们之间的分歧”。
这条消息说,“不断有迹象表明,麦克米伦的侧重点是,据他看来,英国有必要从拿骚会谈上得到美国对英国独立的核导弹力量的保证。与此相反,肯尼迪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似乎是设法使英国参加欧洲北大西洋公约联盟领导下的某种盟国核力量。”
路透社从拿骚发出的一条消息说,肯尼迪和麦克米伦竭力在“闪电”导弹问题上寻求一项折衷办法。消息说,“折衷办法将保障英国作为拥有自己威慑力量的独立的核大国的地位,而同时使美国能够按照自己所计划的那样撤销‘闪电’导弹发展计划。”
路透社还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找出的一个妥协办法是,“英国将准备接受(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来代替闪电导弹。”
据英国发言人20日晚上宣布,麦克米伦已经向英国内阁提出一项关于“闪电”导弹问题的会谈“进展”的报告,要英国内阁予以考虑。有消息说,英国内阁在接到这一报告后已立即开会,并予核准。
《纽约时报》透露,尽管肯尼迪同麦克米伦达成的协议表明美国将继续支持英国建立核力量,但是它说,这个协议是以这样一个谅解为基础的:“如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际核力量能以组成,英国自己的核力量最后将并入这个国际核力量之中。”
20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刊登专栏作家李普曼的一篇文章,奚落英国实际上并不存在有“独立的”核力量。他说,“英国的(核)力量是同美国的力量完全合在一起的”,“事实上,英国的力量是受美国指挥的,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受到英国指挥一样。”李普曼鼓吹美国同英国进行“合作”,他说这样还“可以使用英国科学家和工程设备”。
但是伦敦《泰晤士报》记者从拿骚发出的一篇文章说,麦克米伦在会谈中“表示决心要维持一支独立的核威慑力量,他认为这件事关系到民族尊严。”
文章说,“麦克米伦显然没有设法坚持要美国继续试制一种它所不需要的武器系统。相反,他想得一个代替的东西,而北极星导弹看来是其他唯一适合的武器。英国的造船厂可以建造必要的潜水艇,现在有一种看法:目前一级的联合防潜的潜艇能够携带一些北极星导弹。据说决不会接受美国对导弹的共同控制。”
这篇文章对肯尼迪表示强烈的不满。它说,肯尼迪在古巴事件后“胆子大了”。“肯尼迪在参加会谈时坚持说,闪电导弹是次要的事情,刚果问题和西欧国家未能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供足够的常规部队的事却更为重要。”“美国政府已经清楚说明了同英国的特殊关系的限度”。


第4版()
专栏:

拆台
         方成


第4版()
专栏:

一面展开公开斗争 一面进行幕后交易
新老殖民主义者争夺加丹加步步加紧
美国决增加“联合国军”的军备供应并派军事代表团去活动
英法比不满美国利用联合国对冲伯集团施加军事和经济压力
新华社20日讯 伦敦消息: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控制刚果加丹加的计划,正受到老牌殖民主义者的猛烈抵抗。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英国政府在17日答复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对加丹加进行贸易抵制的复文中,继续表示“反对制裁加丹加”。英国下院八十五名保守党议员还共同签署了一项动议,要求英国政府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采取行动,“以阻止用武力或经济压力来在刚果任何部分推行一种政治解决”。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外交大臣霍姆赞同这一态度。
据报道,一些比利时官员19日对美国决定派遣军事代表团去刚果和向刚果“联合国军”运送更多的军事装备一事,“表示震惊”。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同一天在布鲁塞尔说,比利时政府继续执行寻求和平解决的政策,认为联合国要求对加丹加进行贸易抵制的作法是“为时过早”。
另据来自巴黎的消息报道,法国官方人士19日说,法国对美国派军事代表团去刚果的决定“感到惊奇”,特别是当冲伯愿意作某些妥协时采取这个步骤,“感到不能理解”。同一消息说,法国“一直批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呼吁对加丹加实行经济制裁”。法国外交部发言人20日就要求联合国成员国分担联合国在刚果行动的费用一事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大会无权就这事作出决定。法国过去一直拒绝分担这方面的费用。
老牌殖民主义者卵翼下的冲伯19日攻击美国企图通过摧毁他的政权而“从财政上插手和接管加丹加”。20日,冲伯集团还组织一批学生到美国驻伊利沙伯维尔领事馆前举行示威,反对美国在刚果的政策,特别是要派军事代表团去刚果。据报道,示威学生捣毁了美国领事馆的一些窗户。
新老殖民主义者在公开争斗的同时,仍在试图通过幕后的讨价还价以求得某些妥协。
据新华社19日讯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官员18日证实,肯尼迪政府已决定增加供应刚果“联合国军”的美国军事装备,并将立即派遣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去刚果调查“联合国军”的军事需要和它适应刚果局势发展的能力。
这是最近以来美国为实现其控制整个刚果而采取的又一步骤。美国报刊和联合国官员最近以来曾不断威胁说,如果加丹加的冲伯集团不接受联合国“统一刚果”的计划,有必要对冲伯集团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包括由“联合国军”采取军事行动。《纽约时报》18日宣称,假使英、法、葡、南非等国拒绝对加丹加进行贸易抵制,“联合国可能对加丹加公路和铁路建立路障,以阻止一切出口”,如果冲伯用武力反抗,“联合国军将进行回击”。
冲伯集团在老殖民主义势力的支持下,一面竭力抵抗美国的重重压力,同时又表示“愿意”同阿杜拉集团重开谈判。冲伯18日在伊利沙伯维尔说,假使阿杜拉要同他谈判,他将“在任何合适的地方会见他”。


第4版()
专栏:

强行拼凑的“中非联邦”破裂
英国被迫同意尼亚萨兰退出
巴特勒又叫嚷不打算给予尼亚萨兰独立
据新华社伦敦20日电 在尼亚萨兰非洲人强烈反对“中非联邦”的压力下,英国政府昨天表示在“原则上同意”允许尼亚萨兰退出这个联邦。这是兼管中非事务的英国首席大臣巴特勒昨天在英国下院宣布的。他说,“这种退出并不意味着北罗得西亚和南罗得西亚之间目前根据宪法的关系因而破裂。”
巴特勒说,他将访问中非,以便同“联邦和地方政府”就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特别是前两者的“将来的联合”,“及早进行磋商”。
当反对党议员询问英国政府是否将同意给予尼亚萨兰独立时,巴特勒说,“没有给予独立的计划。”
此间各报在评论英国政府的决定时都认为,同意尼亚萨兰有退出“中非联邦”的权利,是早已预料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步骤”。
“中非联邦”在尼亚萨兰是非常不得人心的。马拉维国民大会党一直激烈反对加入“中非联邦”。


第4版()
专栏:

首都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西班牙剧作家维迦诞辰
据新华社21日讯 首都文化界今晚集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西班牙剧作家洛卜·德·维迦诞生四百周年。
纪念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贺敬之主持。他在开会词中说,洛卜·德·维迦是西班牙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生活道路。他以非凡的才能,无比的创作热忱和勤奋,一生中写作了千种以上的剧本以及许多诗歌和小说。洛卜·德·维迦用他的创作表明他不愧为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代表者,卓越的艺术家和时代的号手。
贺敬之接着说,我们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十分珍视洛卜·德·维迦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他仍然是我们精神上的伙伴。
接着,戏剧理论家李健吾详细介绍了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
纪念会后,中国戏剧学院演出了洛卜·德·维迦的名剧《羊泉》。


第4版()
专栏:

朝鲜图片展览会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21日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图片展览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出的数百张图片生动地反映出跨着“千里马”的朝鲜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展览馆大厅高悬巨幅标语:“中朝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团结和兄弟般的友谊万岁!”对外文委副主任罗俊,中朝友协副会长魏传统,中朝友协理事和首都各界群众五百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和使馆官员,各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也出席了开幕式。


第4版()
专栏:

我文化艺术代表团抵平壤
据新华社平壤21日电 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的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平壤。
代表团是应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的邀请,到朝鲜来进行友好访问的。他们在访问期间,将参加由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改编成朝鲜歌剧的中国大型古典剧《红楼梦》的首次正式演出开幕式。到机场迎接代表团的有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委员长康九永等。中国驻朝鲜大使郝德青和夫人以及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我经济贸易访问团离开巴西
据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9日电 由冀朝鼎率领的中国经济贸易访问团在巴西访问了一个月以后,于昨天晚上乘飞机离开巴西。
访问团在巴西期间,同巴西工业、商业、政治和文化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访问了圣保罗、库里提巴、阿雷格里港和巴西利亚。
在结束访问前,访问团团长冀朝鼎昨天在里约热内卢格洛里亚饭店举行了告别酒会。出席酒会的有巴西政治、工业、商业和文化各界人士和巴西外交部官员等共四百余人。


第4版()
专栏:

我共青团代表团赴越
据新华社21日讯 应越南劳动青年团中央邀请,中国共青团代表团一行四人在团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路金栋率领下于今天早晨乘飞机离开北京,去越南进行友好访问。


第4版()
专栏:

西德不满美国核垄断政策
官方公报说西欧不能只屈居步兵地位
新华社20日讯 波恩消息:西德对美国要求西欧国家只是发展常规武装表示强烈的不满。
西德官方的政府公报19日刊载一篇文章说,虽然“美国的领导角色必须保持”,但是,西欧国家不应该由于片面地依赖常规军备而被降低到步兵的地位。
文章警告说,夸大美国拥有核武器而欧洲拥有常规军备这种分工,欧洲和美国之间就会发生“疏远甚至分裂”。
这篇文章重申西德想在北大西洋集团的旗号下进行核武装的主张。文章要求建立北大西洋集团“多边核力量”,并且让西德分享对核事务的决定权。
西德通讯社在报道这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是要“美国不要把它喜欢常规军备而牺牲(西欧国家的)原子武装做得过分”,而且,“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坦率,使人有余地设想,这是根据接近波恩国防部人士的意见写的。”


第4版()
专栏:

围绕着“剑与盾”的争吵
席林生
最近,西方国家围绕着核备战的问题又发生了一场公开的冲突。这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外交活动上。虽然会议发表的公报照例重复什么“互相依靠”、“目标一致”的老调,但是它无法掩盖会议中“充满着分歧、愤怒的指责和争吵”的真相。连美国合众国际社也把理事会会议的这一周,称为西方国家关系的“黑暗的一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这一场新的暗斗,是紧接着美国挑起的“古巴危机”之后爆发的。从那时以来,美国当权人物和宣传机器曾经大肆宣扬所谓“古巴危机”为美国和“自由世界”“开辟了新的机会”,带来了“一种使美国在西方阵营中建立领导权的力量”。它们毫不隐讳美国在当前的任务,是要利用它在加勒比地区进行核讹诈后造成的局势,来安排“全球战略”的新步骤,并强迫西方国家确认美国的“领导地位”。那就是,进一步加强对盟国的控制,并迫使它们把自己的“防务”纳入美国核战略的轨道。加紧扩充常规军备,就成为美国在这次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上的主要目标。美国要求“盟国”根据美国在“古巴危机”中的“教训”,更多地贡献人力、物力,以“供任何未来的柏林危机中使用”。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并且在会上大事鼓吹古巴事件的“最重要方面是,作为美国行动的刀刃的力量是非核力量,而核武器放在后面。”他甚至把过去北大西洋集团关于原子武器与地面部队的“剑与盾”的理论颠倒过来,叫嚷核武器是“盾牌”,常规部队是“宝剑”。显然,美国所以如此强调北大西洋集团的常规军备,不仅是要加强北大西洋集团发动“核大战”和“有限战争”的“选择能力”,让西欧国家在美国的“全球战略”计划中负起“出人出钱”的责任;同时也为了阻止西欧国家发展自己的核力量,以便巩固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对于这一点,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本月17日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希望在美国拥有这个庞大的武库时欧洲有六七个核国家把经费用于核力量”。他强调,如果把核武器扩散到十个、二十个国家,这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美国导弹工业喉舌《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指出,美国是竭力要使“英国和法国被迫退出核威慑问题”,以便于美国“不受干涉地”同苏联进行“毫无拘束的谈判”。
但是,美国这种战略利益是不符合于西欧国家的要求的。西欧“盟国”追求的决不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下充当小卒,而是要挤进“核俱乐部”,摆脱美国控制,并力争同美国平起平坐。因此英国和法国都不仅拒绝扩充常规部队,而且不顾美国的反对,积极设法发展自己独立的核打击力量。过去比较热中于扩充常规部队的西德,也越来越不安于军事上的“二流地位”,野心勃勃地要求取得同其它“盟国同样有效的原子武器”。这种形势不能不威胁到美国在西方的领导权,成了美国推行其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障碍。这当然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为了迫使西欧国家就范,巩固美国领导权,美国在大西洋集团理事会内外施加压力,力图阻止西欧“盟国”建立自己的独立核力量。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最露骨的,就是最近美国取消给英国“闪电”导弹。
“闪电”导弹原是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同意为英国制造的中程导弹。由于英国在美国竞争下已忍痛废弃了它的“蓝水”、“蓝钢”导弹,“闪电”导弹已成为英国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唯一支柱。现在,肯尼迪政府突然背信毁约,宣布决定停止试制“闪电”导弹,这无疑是拆英国的台,
“使英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核国家”(英国《每日快报》)。这当然是对英国大国地位的打击。这种打击特别在不久前“古巴危机”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叫嚷“支持美国是英国的义务”之后采取的,这就显得更加不讲情义了。肯尼迪政府曾经取消了艾森豪威尔政府计划的“第四原子力量”、限制西德核武装,之后又禁止法国购买非秘密性“军事硬货”、不给法国核帮助。现在它又公然拆英国的台,这足以说明肯尼迪政府为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和战略利益,是决不肯放松对“盟国”的控制的。
不过,西欧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的趋势,是美国难以阻挡的。于是,美国提出了成立一支所谓北大西洋“多边核力量”的建议,在不影响美国核垄断地位的前提下,“满足欧洲国家所希望的改变。”按照腊斯克在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上的说法,这支“多边核力量”只是在现有的安排范围内“扩大和增加”同“盟国的磋商”;或者建立大西洋“多边海上核力量”,把美国的装载“北极星”式导弹的潜艇作为北大西洋集团各国“共有”的“保护力量”。但是无论是实行哪一种办法,美国早已有言在先:决不把它对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大西洋伙伴,也不会放弃对“多边核力量”的否决权。而且这样一支核力量的建立,还要“取决于未来欧洲的性质和英国参加共同市场谈判的结果”。因此,所谓大西洋“多边核力量”的目的,正像西欧报纸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阻碍欧洲大陆创立一支独立打击力量的雄心。”
但是,尽管美国这种软硬兼施的做法,并没有能达到进一步控制西欧
“盟国”的目的,相反地,只能使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更加激化。针对美国的压力,法国首先起而反抗。就在北大西洋集团会议的前夕,法国总统戴高乐公然向美国挑战,叫嚷法国决不放弃自己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以便在北大西洋集团中“起作用”。法国总理蓬皮杜说得更直截了当:“法国需要一支核力量来作为对外政策的后盾。”在伦敦,正像英国资产阶级报刊所说的,美国取消“闪电”导弹的做法,更使“英国同美国硬干了起来”。英国首相麦克米伦高叫决心把保持英国独立核威慑力量放在“重要地位”。为了反击美国的讹诈,英国甚至以同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实行“核合作”来进行要挟。
在建立大西洋“多边核力量”的问题上,各国之间更是矛盾重重。法国早已拒绝美国的“多边核力量”建议。它指出,任何建立“多边核力量”计划都是“可悲的错误”。英国是西欧唯一已经建成核打击力量的国家,同时又跟美国有“核合作”关系。因此如何利用英美“特殊关系”,使英国核力量在欧洲“发挥作用”以攫取西欧霸权,一直是英国关心的问题。由于目前英国正在设法打进西欧共同市场,英国也企图把它的核武器作为进入共同市场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英国对于建立一支同美国联系、而由英法组成的“欧洲核力量”是颇有兴趣的,因为这样一支力量,既能使英国继续从美国取得核帮助,又能保持它的独立核威慑力量。同时还可以拉拢法国,破坏法国和西德联盟,阻止西德掌握核武器,从而使英国在西欧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最近麦克米伦同肯尼迪会谈时,英国提出建立美英法联合核部队的建议,正是从上述目的出发的。因此英国所要求的“多边核力量”显然是同美国的计划大相径庭的。
西德同英法不同,它是只能通过北大西洋集团的核武装取得原子武器的。它对英法保持单独核力量十分不满,力图借北大西洋集团的扩军措施搞垮英法独立核力量,使西德在核武器上享有一份发言权。因此它对美国的大西洋“多边核力量”寄予厚望。美国所以提出“多边核力量”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图利用西德同英法的矛盾,分化巴黎—波恩轴心,孤立戴高乐,以便各个击破。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各怀鬼胎,围绕着大西洋“多边核力量”问题的斗争也在激烈展开。
目前,帝国主义国家核武器矛盾的一个新的发展是,美英冲突的加深和英法关系的变化。由于美国取消“闪电”导弹,伦敦和巴黎的报刊宣传“闪电”导弹事件正在为英法“导弹合作廓清道路”。法国资产阶级舆论甚至认为“出现了正在改变大西洋联盟平衡的新的力量状况”,可以把英国吸引到法国这边“让它脱离美国”。在接着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后举行的英法政府首脑会谈中,戴高乐也对英美关系的影响“深感兴趣”。两国会谈尽管在共同市场问题上各不相让,但是在防务问题上却还是讨论了英法“核合作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明星晚报》满怀忧虑地写道:如果英国选择同法国人和西德人一起力求发展独立的欧洲核系统,“这对于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对美国关于防务的观点,几乎是灾难性的。”
现在,西方国家在核备战问题上的冲突还没有平息。但是帝国主义矛盾的新的爆发证明,尽管美国力图利用“古巴危机”加强美国的领导权。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矛盾却日益加深,越来越猛烈地动摇着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