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西欧国家报纸普遍重视和显著刊登我国政府声明
英资产阶级报纸普遍反应是出乎意外,感到惊异和莫大宽慰;英《泰晤士报》说,中国“正当军事胜利的果实垂手可得的时候,却下令停战”;但有的英报仍诬蔑我国和平措施“可能是一个策略行动”;挪共《自由报》说中国声明将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反华人士头上泼上冷水
新华社伦敦22日电 中国政府关于主动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的声明成为伦敦21日报纸头号重大新闻。许多报纸并发表了社论和评论。
《泰晤士报》21日在它主要版上以两栏篇幅作为主要新闻刊登了中国声明的摘要,并在里页刊登了声明的全文。另外两家大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也在头版刊登了这一声明的全文。其他日报和晚报21日也作为主要新闻报道了这一声明和英国公众对声明的反应。原来作为各报主要新闻的肯尼迪记者招待会的消息,被移至次要地位。
英国共产党机关报《工人日报》22日发表题为《谁要和平》的社论,欢迎中国政府的声明。社论说:中国虽然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却采取了建议停火和后撤的“史无前例的步骤”,既然如此,“英国就应当派一个和平使团去敦促接受停火和谈判的建议,而不是派一个军事使团去怂恿印度打仗。”
英国资产阶级报纸普遍的反应是出乎意外。《泰晤士报》外交记者的评论的题目是《出乎西方意料之外》。《每日快报》说,中国“突然采取这一行动使白厅惊异”。《金融时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决定。”《泰晤士报》22日发表的一篇社论说,“人们对中国突然决定下令停火并单方面撤退的宽慰之感几乎为惊异所遮盖了。怎样能够解释这样一个国家的这种行动呢?……在已经投入大批部队的非常复杂的军事战役进行期间,正当军事胜利的果实垂手可得的时候,却下令停战。”这家报纸21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也说,“人们原来都广泛认为,无论初步行动的背后目的如何,中国人不会拒绝这样一个机会来利用他们的胜利在印度建立一个桥头堡的,他们明显地改变计划的原因很难确切估计。”
《每日邮报》21日的社论说:“再没有什么比北京所宣布的事情更惊人的转变了。消息似乎太好了,恐怕不是真的。”它说,“中国军队在最近所有的战斗中已经击败了印度人。他们攻克了一个接连一个的据点。以至整个东北边境特区都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以内了。他们摆开了向阿萨姆进攻的阵势。接着,就发生了昨天晚上的异乎寻常的‘停火’命令。更惊人的是,中国人要撤退到他们三年以前所占领的阵线的后面去。”它说,“为什么他们这样作呢?人们都会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在目前,北京以外的人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不得不再求助于东方思想,神秘莫测的老调。”
《每日快报》说:北京下令在印度边界停火的决定令人感到“莫大宽慰”。它说,谁也不知道中国人为何突然作出这个决定,“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杀戮就要停止,光这一点就值得无限欣慰。”但是这家报纸认为,“谁也不应设想,因为停止了战斗,问题就会消失了。”它说,印度领导人不准备向中国“屈服”,“将需要一个漫长艰苦的谈判时间来解决边界争执。”
《每日电讯报》的社论说,“北京下令在喜马拉雅山边境全线停火,使受到强大压力的印军和已经从阿萨姆撤退的平民都满意地松了一口气。”它说,“即使战斗停止了,谈和平也太早了。中国人已显示了力量——也许还没有显示全部力量。人们把他们大大低估了,对他们打算采取的行动的规模、他们准备投入的人力,尤其是他们能够在这种崎岖难行的地势上发挥的机动性。人们当初很有信心地认为,冬季到来将使战斗停止,这种看法证明是站不住脚的。”这家报纸诬蔑中国的和平措施“仍然可能是一个策略行动”。
《卫报》22日以《尼赫鲁先生进退两难》为题发表社论说,如果印度政府继续打下去,即使出现在东段取得“东北边境特区”,在拉达克形成一种类似现状的情况,也“还是回到起点”。“这看来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可悲的浪费。如果这笔耗费是有道理的,那也只是威信的考虑,而不是政策的考虑。”
这家报纸21日还说,“印度要么继续进行战争,丧失东北地区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要么采取现实态度进行谈判。”
《泰晤士报》21日也发表类似的评论。它说,“中国单方面的行动使得印度政府处于一个不值羡慕的地位,即:如果它认为中国的条件是不可接受的,那它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军事措施。”
新华社22日讯 西欧一些国家的报纸在21日和22日广泛刊登了中国政府21日的声明。
西德《世界报》和西柏林各报都在21日以头版显著地位较详细地报道了中国政府的声明,并冠以《来自北京的惊人的命令,自午夜起停火》、《北京安排停火》、《部队后撤二十公里,“边界冲突应和平解决”》等醒目标题。
挪威首都奥斯陆所有的报纸21日都在头版刊登了中国政府关于主动停火的声明。最大的保守党报纸《晚邮报》的标题是:《中国北京宣布停战,在某些条件下后撤》。
挪共机关报《自由报》在头版用横贯全页的大标题发表了这个声明的全文,标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的和平建议,从今天下午起停战,后撤》。《自由报》在介绍中国的声明时说,这个声明在世界各地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且肯定将在印度和其他国家的那些企图制造歇斯底里的沙文主义气氛、反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领袖的人们头上泼上冷水。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报纸21日都在头版报道了中国政府的声明。斯德哥尔摩有的报纸还刊登了中国政府声明的全文。


第3版()
专栏:

美报力图冲淡我国声明的巨大影响
在惊惶失措中煽动印政府依靠美国继续反华
新华社22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资产阶级报纸极力冲淡中国政府21日声明的巨大影响,并且煽动印度政府继续与中国为敌。
《纽约时报》和《纽约先驱论坛报》21日都在头版刊载了中国政府21日发表声明的消息。但是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竭力鼓吹反华的这些美国报纸对于中国政府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采取的重大措施,都不知如何向他们的读者解释才好。这两家报纸以及《华盛顿每日新闻》、《巴尔的摩太阳报》,都把中国政府主动停火和撤退的声明说成是“不可思议”和“不可理解的”。
《纽约时报》在21日评论中国政府的声明时不得不承认这是“全世界听到的最好消息”。但它说,“在得到某种令人满意的解释以前,只能对北京作出决定的原因进行不着边际的猜测。”它竭力贬低中国政府声明的意义说,“目前人们最好不要对所受到的礼物进行挑剔,但是一旦我们大家从这种惊奇中恢复过来以后,我们将必须了解真正原因。共产党中国人毕竟不是圣诞老人。”
《纽约时报》22日再次发表社论,它说,这些建议“最后可能成为解决中印边界战争的基础”。但它又说,中国的建议“是一种非常值得怀疑的建议”。
这个美国统治集团的喉舌向印度当局指手划脚地说,“它必须研究局势的一切角度”,“尼赫鲁先生和他的同事在决定他们对中国建议的反应时,必须估计到一些十分重要的捉摸不到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21日对中国声明进行谩骂,说什么“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会这样解释”,即:中国的停火行动是“爱好和平的”。这家报纸要尼赫鲁政府利用停火重整旗鼓,继续同中国作战,它说,“印度必须利用它现在已经取得的任何暂息时间来进行整顿;包扎好这次进攻造成的创伤;和其它东南亚国家商量共同防守次大陆;同巴基斯坦完全实现真正的和平和谅解;重建、修整并改组它听任其陷入惊人的混乱状态的武装部队。”
一些美国报纸承认,尽管美国给予印度大量军事援助,印度当局仍然陷入困境;这些报纸鼓吹继续帮助印度。《纽约先驱论坛报》22日说:“尼赫鲁先生已经向西方要求武器。他现在必须向同一方向要求帮助来拯救印度的民主。西方正在和将要继续全心全意地给予回答。我们必须希望这样做还不太晚”。
《纽约镜报》说,“我们必须帮助尼赫鲁——不是为了他的利益,他的利益实际上是无关重要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第3版()
专栏:

麦克米伦表示欢迎停止中印边境冲突
但又说要援印增强实力并派政治军事代表团去印
新华社伦敦22日电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21日在下院就中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和后撤的声明回答议员的质询时说,英国“将欢迎(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结局。”
麦克米伦说,“中国的建议是否能构成可以接受的谈判基础,这要由印度政府来决定。在所有这些问题上,我们正在同印度政府保持极为密切的接触。”
他说,中国的建议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态发展。
麦克米伦在回答问题时还说,“停止敌对行动总是一件好事,必须加以欢迎。至于麦克马洪线,这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我不愿卷入这个问题。”
但是,麦克米伦又说:中国的和平创议“确是使我们有必要看看事情到底会怎么样,并不使我们没有必要以我们所能提供的援助来增强印度军队的实力。”
麦克米伦在下院宣布,英国政府已经在21日派遣了一个以联邦关系部政务次官约翰·狄尔尼和帝国陆军总参谋长理查德·赫尔为首的英国政治军事代表团将前往印度。他说:这个使团的主要任务是去了解印度政府“当前的军事需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使印度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并且是适合印度武装部队需要的武器。”
同时,英国工党议员锡尔弗曼21日提议对中国的和平创议表示欢迎,并且要求英国政府“尽最大力量促成这一争端取得公正和平的解决”。一些工党议员签名附议这个动议。


第3版()
专栏:

英国政治军事代表团抵印
伦敦对哈里曼去印表示担心
新华社22日讯 新德里消息:由英国联邦关系部政务次官狄尔尼率领的政治军事代表团今天到达新德里。这个代表团的成员包括帝国陆军总参谋长赫尔等。
英国联邦关系部发言人今天宣布,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也将在本周末到印度去。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总部海军大厦21日发表的一项声明说,“这些安排是在收到中国人宣布关于他们从12月1日起撤退到新阵地的消息以前作出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个代表团按原定安排成行是恰当的。”
据日本共同社今天发自伦敦的一条电讯说,“英国虽然感谢美国援助印度,但是对助理国务卿哈里曼访问印度和(美国向印度)提供美国飞行员驾驶的运输机等等情况却表示有些担心,英国希望改变静观态度,采取举行谈判的方针。”这条消息说:“在英国,很多人都希望印度接受(中国的)这项建议,作为求得和平解决的线索。”
21日,三架运载武器的英国飞机从新加坡到达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根据英国宣布的计划,今后几天中,还将有这样的飞机从英国空运军火到加尔各答。英国这一次总共将运交印度一百五十吨军火。


第3版()
专栏:

印度当局逮捕印共总书记
各地被捕印共党员已达三百五十多人
新华社22日讯 据印度报业托辣斯今天自新德里报道,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今天早上在新德里被捕。
印度当局根据所谓“保卫印度法”,在印度共产党总部逮捕了他。
据路透社自新德里报道,印度警察21日在全国各地的突击搜捕中逮捕了三百五十多名印度共产党人,其中包括马德拉斯邦的大约一百人、一名人民院议员、三十名邦议会议员和五名喀拉拉邦政府的前任部长。


第3版()
专栏:

美国宣布赶运军用运输机助印反华
飞机将由美国人驾驶,约三百名美国空地勤人员随机去印
新华社21日讯 华盛顿消息:在中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停火撤退的声明发表以后,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怀特21日仍然宣称,美国将给印度十二架“C—130”型喷气式运输机,以供印度“迅速地运送部队和供应品”。
他说,这些飞机是“美国武装部队用的标准运输机”。这些给印度运去的飞机将由美国人驾驶。
他还说,“我们正在对印度的要求进行紧急的研究,运输(军火)将继续进行。”
后来国务院一个发言人说,这些飞机将从巴黎附近的基地前往印度,从21日格林威治时间十八点三十分起,每隔半小时离开一批。
有记者问他,这些飞机究竟是借给印度的,租给印度的,还是卖给印度的,他回答说:“不是的,给印度这些飞机是为了满足印度在这个具体时刻的具体需要的。”
美国新闻处21日援引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的话说,随同这十二架飞机去印度的美国空勤和地勤人员共达约三百人。
同一天,由美国助理国务卿哈里曼率领的高级外交、军事、情报官员组成的代表团离开美国前往印度。哈里曼在离开前,曾同美国总统肯尼迪密谈。美国新闻处透露,这个代表团包括有美国进击司令部司令亚当斯,这个司令部的博克斯少将,以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约翰逊准将。
在这以前,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对外军事援助负责人20日宣称,美国将向印度运交它所需要的任何军事援助,以帮助印度进攻中国。他叫嚷:“我们将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
美国国际开发署21日宣称,美国又给予印度一笔二千五百一十万美元的新贷款。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各地数万人举行示威
约一万名示威者在海得拉巴美国新闻处前高呼“肯尼迪坏蛋”
据新华社卡拉奇22日电 巴基斯坦一些城市昨天继续举行示威,抗议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向印度提供武器。
在海得拉巴,由学生行动委员会和其他学生团体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示威游行。队伍从穆斯林艺术学院出发,经过这个城市的主要街道。示威者拿着旗帜和标语牌,上面写着“中巴友谊万岁,不许向印度提供武器”,“退出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
大约一万名示威者在美国新闻处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办事处前举行示威,高呼“肯尼迪坏蛋”和“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在拉瓦尔品第,昨天有两万人举行示威。包括学生、工人和政治活动家的示威者拿着用乌尔都文、孟加拉文和英文写的谴责西方对印度大规模提供武器的标语牌,并高呼反对美国和反对印度的口号。他们要求巴基斯坦退出美国控制的军事条约。
一位示威者在讲话中强烈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对付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向印度大规模提供武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
愤怒的示威者在到达拉瓦尔品第的联合国办事处时,对这个机构的玻璃窗投石头。


第3版()
专栏:

《中印边界问题》英、法、西班牙文版出版
新华社22日讯 外文出版社今天出版了《中印边界问题》一书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版。这三种文版的增订本以及这本书的俄文、日文版也将在近期内陆续出版。《中印边界问题》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版的内容有:1962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2年11月15日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附附图及参考图),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总理的信,195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文章《从中印边界问题再论尼赫鲁的哲学》。这本书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版的增订本和这本书的俄文、日文版除包括上述文件外,还有1962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第3版()
专栏:

彭真同志参观越南磨漆艺术展览
新华社22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今天上午参观了“越南磨漆艺术展览”。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陪同彭真同志参观。
彭真同志赞扬了越南人民的艺术成就,他在参观后题词说:“从你们的磨漆艺术展览里,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内容的卓越艺术”。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姚溱、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张仃等今天也参观了展览。
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参观了越南磨漆艺术展览。(附图片)
图为陈子平大使(左二)等陪同彭真同志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3版()
专栏:

廖承志设宴招待日本部落解放同盟代表团
新华社22日讯 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今晚设宴招待日本部落解放同盟代表团。
出席作陪的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朱光以及林林、赵安博、谢南光、王晓云、萧向前等。


第3版()
专栏:

中朝经济文化合作日益发展
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 魏传统
1953年11月23日,当以金日成首相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的时候,中朝两国政府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今天,我们以十分兴奋的心情,祝贺这个对增进中朝两国人民友好关系有重要意义的协定签订九周年。
中朝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我们两国建立了人民政权之后,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的签订,使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九年来,中朝两国在政治上团结一致,在经济、贸易、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互助合作。两国的友好关系有了全面的巨大的发展。
1961年7月11日,我们两国政府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伟大的兄弟同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使我们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条约不仅完全符合中朝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利益,并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
今年,以彭真同志为首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访问了朝鲜,以朴金喆同志为首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访问了我国。两国党政领导人和人民代表的相互访问和频繁的往来,对增进中朝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久以前,中朝通商航海条约和四个贸易方面的协定和议定书的签订,是中朝两国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标志,表明了我们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稳步发展。
中朝两国之间的文化往来也日益扩大和深入。真诚的文化合作有力地推动了经验的交流,促进了两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共同繁荣。今年朝鲜国立艺术剧团在我国的访问,受到了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我国的土地上播下了朝鲜富有革命战斗精神的艺术种子。朝鲜的著名话剧《红色宣传员》不久即将在我国上演,无疑地,它将为我国的话剧舞台艺术增添绚丽的光彩。
中朝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各自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相互合作,相互支援,相互鼓舞,相互学习的。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的共同高涨,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在庆祝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九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向朝鲜人民学习。几年来,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首相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千里马运动,贯彻执行了金日成同志总结出的著名的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们非常兴奋地听到,英雄的朝鲜人民已经夺得了1962年社会主义建设六个高地中最重要的高地——使粮食生产达到五百万吨的重大胜利。其它各个战线上,也不断传来取得新成就的消息。朝鲜人民不但是打败美帝国主义的英雄,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能手。朝鲜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经验和他们的坚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中国人民认真学习的。
中国和朝鲜是两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两国人民一贯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坚决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贯站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斗争的最前列,坚决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斗争,使我们两国人民结成了最亲密的友谊。中国人民在争取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一贯得到朝鲜人民的真诚帮助和有力支持。最近,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正义立场,又给予了坚决的支持。中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中,在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斗争中,中国人民将永远和朝鲜人民站在一起,并肩战斗,共同前进。
祝中朝经济和文化合作日益巩固和发展!
祝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第3版()
专栏:

我体育代表团到雅加达
马拉迪说只有人民中国体育组织才能代表中国
张联华支持印度尼西亚举行亚非运动会的倡议
据新华社雅加达22日电 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部分团员和国家男子排球队,在副团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张联华率领下,今天早晨乘飞机到达雅加达。他们受到印度尼西亚体育部部长马拉迪和印度尼西亚体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中国体育代表团是应印度尼西亚政府体育部的邀请前来进行友好访问的。代表团团长黄中和国家男子篮球队将于日内到达这里。
马拉迪在机场上致了欢迎词,表示热烈欢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到来。他说,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一直有着亲密的友谊。他希望,两国运动员的会见将有助于交流经验,显示亚洲人民的共同力量,同时让人们了解亚洲体育界是具有一定的水平的。马拉迪说,某些国际体育组织排挤中国和忽视中国。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组织是唯一能代表中国的体育组织,而且只有它才有权参加一切国际组织。印度尼西亚愿意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联华接着致答词。他对印度尼西亚政府体育部和印度尼西亚体育界人士对中国代表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中国代表团到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是为了增进两国友谊的发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运动员将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他感谢马拉迪在讲话中支持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立场和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他相信,在印度尼西亚朋友们的支持下,中国在这方面的斗争将会获得更大的成果。他还说,中国体育界完全支持印度尼西亚朋友们提出的举行新兴国家运动会的倡议,并愿努力促使这个倡议实现。


第3版()
专栏: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接见了由皮·米特罗约尔基和恰乌什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文化代表团。右起:恰乌什、皮·米特罗约尔基、陆定一、斯库洛伏蒂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第3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阿根廷阿中文协秘书长、作家贝尔纳多·克尔顿
新华社记者 吴化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