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激流里的勇士
纪青山
许多同志都很喜爱和赞赏短纪录片《在激流中》。在短短十分钟里,给人留下难忘的英雄形象。闽江湍滩隧道里运木工人们的艰苦卓绝的劳动和大无畏的斗志,长久地震撼着人们的心弦。激流里的勇士形象,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风雪高原上的勘探队员,想到煤层深处的风镐手,想到川江急流里的航标员和船工,想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屿上的哨兵,想到在深山里长年坚持的小学教师,想到那一切在时代的激流中奋勇向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更多财富的同志们。
船只在平静的江湖或者海洋上航行,人们只听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只看到“欸 [ǎi]乃一声山水绿”,只欣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时候,船夫抽一袋烟,哼几句小曲,悠然自得,而他的意志和本领是看不大出的。可是,到了激流和险滩里,到大风浪里,乌云如墨,白浪如山,这时候,谁是勇士,谁是懦夫,就立时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曾经为我们描绘过叶尼塞河上的船夫。“有一种渔夫在风暴来临时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鼓舞自己的伙伴,勇敢地划着船迎着风暴前进:‘弟兄们,把舵掌得更稳些,破浪前进,我们一定会胜利!’但是也有另一种渔夫,他们一感到风暴要来临就灰心丧气,叫苦连天,使自己的队伍精神沮丧:‘真倒霉,风暴就要来了,弟兄们,躺在船底里,闭上眼睛,也许能侥幸冲到岸边。’”(《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这段生动形象的描绘之所以闪闪发光,就因为它经常地对人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时时刻刻激励着人们努力去做第一种渔夫。
然而,真能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仅需要沉着、机智、镇静,更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坚定性;不仅需要熟谙各种风性和水性,更需要掌握自己的舵,在滚滚激流中认定一条正确的航路。可以迂回曲折,但决不会离开这条正确的航路;可以一时快,一时慢,但方向一经选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正像闽江上运木工人最后终于完成任务一样,激流里的勇士们用自己的艰苦奋斗夺得了胜利。
当想到这些可敬的船夫、想到天南地北勤勤恳恳努力不懈的激流中的勇士们的时候,又怎能不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跨进了第十四个年头,可哪一年是在风平浪静里度过的啊!特别是在我们遭遇到困难的时候,那更是:外面,风狂雨暴,黑云压城,帝国主义和它的一切走狗,窜犯、挑衅、侵略和颠覆阴谋,无所不用其极;里面,严重的自然灾害减少了收成,阴险的阶级敌人总在妄图破坏人民的幸福果实。我们的道路是多么不平常的道路!但是,“一切斗争的考验都证明,我们的国家不愧为伟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军队不愧为伟大的军队,我们的党不愧为伟大的党。”党领导着我们走过漫漫长途,度过重重风波,战胜种种险阻,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当我们仔细阅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公报》的时候,谁的心情能够平静!
前路正长,风浪未息。乘风破浪,鼓棹前进吧,努力做不愧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所教育出来的儿女!


第6版()
专栏:

鲜艳夺目的内蒙古歌舞
贾作光
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前身是内蒙古文艺工作团),成立于1946年4月1日,到今年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来它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担负了发展内蒙古民族新文艺的任务,不断地深入民间发掘、收集、整理、加工创作了许多为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歌舞节目,并巡回演出于自治区内的牧业区、工矿区、林业区、城镇和部队,还曾到过国内外许多城市,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许。1949年和1956年曾先后两次来首都演出,给首都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来京演出中,他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保留节目和新创作的歌舞。当幕布徐徐拉开的时候,舞台上呈现出一幅鲜明的民族特色,绚丽而又健美的场面:演员们穿着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站有坐,队形朴素,生活气息很浓。乐队持着特有的民族乐器,马头琴手席地而坐。舞台配着装饰的民族图案。姑娘们、小伙子们神采焕发地唱起阿斯尔宴歌。这是内蒙古民间传统的一种风俗,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唱起阿斯尔宴歌,朋友们互相勉励、彼此祝福。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今天同首都观众欢聚,采用了这种民族形式,唱起宴歌,他们的纯朴的歌声,洋溢着民族团结、友爱的气氛,立即把观众的情感完全融在一起了。
《盅碗舞》表演者斯琴塔日哈还没有出场,报幕员巧妙地以诗的语言介绍了舞蹈内容。舞蹈演员摆动双臂像大雁一样展翅飞翔,端庄而又宁静,犹如一波明静的春水。从她的表演中使观众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
我很喜欢《驯马手》,这是青年演员查干朝鲁自编自演的一个出色的节目。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牧马人的形象。一出场就把观众抓住了。马失前蹄滑跌的动作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既有生活特点又有艺术魅力,特别是驯马后两脚交叉做小走马步的组合,形象英俊雄伟,烘托出胜利者牧人的姿态。这一段很动人,没有一般化动作的感觉,运用很得当,准确地展示出牧人勇敢剽悍的性格。演员表演得很轻松,有控制力,没有使人感到疲劳和吃力。
双人舞《小青马》是一个抒情舞蹈小品。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互相勉励,互相鼓舞,奔向革命征途去打东洋鬼子的乐观情景。节目主题很好,形式新鲜,有地方特点,有歌伴唱,特别是听到这富有时代情感的曲调,使人久久不忘。整个舞蹈贯串着骑马的形象,动作轻盈而又活泼,显示出青春的热情;美中不足的是单调了些,舞蹈语汇还可以吸收一些具有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特点的动作,加以丰富充实。
人们亲切地看到内蒙古歌舞演员们的传统节目《马刀舞》、《哈库麦舞》和《筷子舞》。这些老节目的演出,使人感到很新鲜,它们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有了适当的重新处理,使节目仍不失它原有的光彩。这说明他们在继承民族传统保留节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曲家明太的劳动,也为这些舞蹈增添了色彩。
特别使人高兴的是流传民间已久的、群众自娱性的歌舞《安代》搬上了舞台。这个节目很朴素,风格突出,别有色彩,曲调优美,动作纯朴有力。男女都拿着一条红巾重踏着脚步,歌声荡漾回旋,情绪激昂,热情奔放,节奏时缓时快,到高潮时人们尽情地歌舞,抒发着内心的欢乐:
千枝万叶一条根,
各族人民心连心,
人人心向共产党,
人人跟着毛泽东,
万岁!万岁!毛泽东,
万岁!万岁!共产党。嘹亮的歌声,充满浑厚雄伟的力量,顿时把人们引向美好的、对党无限热爱的感情之中,使人们对草原上的兄弟表示最高的敬意。
在演出节目中最出色的要算几个歌唱家的表演了。著名歌手哈扎布以演唱抒情歌曲闻名。他那纯熟的技巧,深刻的表现力,深深地感染着观众。他的表情细腻,情趣飘逸,使人有回味的余地。宝音德力格是首都观众早已熟悉的。她的表演有很大的进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圆润、清脆、舒广,把人们带进了一望无际辽阔的大草原。这次她不仅用蒙文演唱了民族歌曲,而且用汉文演唱了《爬山调》,这引起观众很大的兴趣。她咬字比较清楚,基本上表现出爬山调的特点,使人感到很亲切。还有敖登戈娃、史秀云、王翠玲等青年歌手,她们都各有特色。她们的共同点是:热情、朴素、严肃、认真,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表演是相当成功的。
整个演出引人入胜,节目衔接也比较紧凑,报幕员墨日根的才能起了很好的作用,她成了一个艺术创造有力的纽带,把整个晚会的节奏活跃起来了。
晚会最大的特点:首先是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青春活力。其次是不仅拥有优秀的演员,而且出现一批新生力量;特别表现在独唱,独舞演员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再者形式多样,有大量的本团的创作,在继承民族民间优良艺术传统方面有显著的成绩。演员热情、活泼,有着充沛的精力和革命干劲。舞台作风朴素。以上就是我观后的心得。
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十六年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认真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树立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民族化、群众化、继承传统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繁荣了艺术创作。趁他们来京演出的机会,我们应该很好地向他们学习,交流经验,来丰富我们歌舞艺术的表演。


第6版()
专栏:


——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越南〕青海
清晨看见鲜花,
万紫千红,五彩缤纷,
人们载歌载舞,
浩浩荡荡的队伍遮盖大地。
夜晚又看到鲜花,
红红绿绿,光彩夺目。
满天繁星闪烁,
万鼓喧腾,群花怒放。
清晨和夜晚,
我看到鲜花在天空地面开放,
仿佛听到心头,
芬芳花儿在欢唱:
两个民族肩并肩,
开放共同战斗花。
两个国家满怀信心,
开放胜利解放花。
天上和地下,
花儿开放,花儿飞翔,
我们在歌声中前进,
看到美好的未来……


第6版()
专栏:

红叶
临淮
在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北京香山,遍山黄栌树,经霜之后,红得像火焰一般,这就是“红叶”。在红叶中,又以黄栌树的叶子更为人们所喜爱。它不但颜色鲜艳,而且叶形如一柄柄小团扇,十分秀丽。
黄栌是落叶小乔木,一到秋天,叶色渐渐变为暗绿,10月初开始变红,中旬完全变成火红色,在背风地方的红叶,可保留到11月上旬才完全脱落。
大部分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季便由绿变黄,为什么黄栌等树木的叶子却变成红色呢?原来,在树叶中含有许多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在夏天盖住了其他色素,叶子便呈现出浓绿的颜色。秋天太阳光强,分解了叶绿素,因为温度低,叶绿素渐渐消失,不再生成。这时叶黄素就显示出来,所以树叶变黄。也有些树木,在强光、低温、干旱的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自己制造的糖分积累起来,形成花青素,这就是形成红叶的原因。


第6版()
专栏:

锡林郭勒大草原
白原
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
牛羊连云草连天,
马群汹涌如波涛,
丘陵起伏渺无边。
小河落鸿雁,
塞外春水寒,
百灵迎风飞,
三月雪花卷满天。
牧民移场走,
牛羊车马喧,
勒勒车停靠蓝天,
蒙古包外春草鲜。
姑娘煮奶茶,
阿妈接羔忙,
阿爸草场去放牧,
公社浩特绕炊烟。〔注〕
蒙古青年驰骏马,
套马杆头云飘荡;
锡林郭勒牧场上,
牛羊马群漫草原。
夜宿蒙古包
夜宿蒙古包,
奶茶热气灯下绕,
蒙古少女诺斯劳,
怀抱羊羔灯前笑;
辛勤主妇契林卓,
忙煮奶茶话接羔。
母羊怀胎五个月,
牧民妇女真辛劳,
三月春来雪未消,
接羔季节说就到,
小羔脱胎不等人,
羊群里头来回跑。
深夜提灯巡羊圈,
黎明踏雪去认羔,
怀抱羔羊寻母羊,
寒风吹舞蒙古袍,
草原茫茫朝霞里,
歌儿伴送彩云飘。
草原夜风嚎,
天地任飘摇,
蒙古包里人声静,
圈里睡满小羊羔,
守羊狗吠声阵阵,
月黑天里闻狼嗥。
契林卓,深夜起,
圈里圈外摸又照,
集体财富情满怀,
整夜牵挂度春宵。
夜风阵阵响又停,
唤我醒来又睡着,
草原遍地是鲜花,
芳草芊芊人不老。
梦里醒来阳光照,
羊群滚滚似海涛。
〔注〕在锡林郭勒草原,四、五个蒙古包分为一个浩特,由公社生产队领导,等于一个作业小组,以一个浩特为单位移场放牧。


第6版()
专栏:

歌(木刻)  苗波


返回顶部